CN215784971U - 扫码称重装置 - Google Patents

扫码称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84971U
CN215784971U CN202121264210.3U CN202121264210U CN215784971U CN 215784971 U CN215784971 U CN 215784971U CN 202121264210 U CN202121264210 U CN 202121264210U CN 215784971 U CN215784971 U CN 2157849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de scanning
module
screening
weighing
conveyor be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26421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覃健祥
罗雪峰
夏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Yint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Yint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Yint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Yint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26421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849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849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849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orting Of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扫码称重装置,用于对包裹进行扫码称重,包括:扫码模块,扫码模块包括扫码传送带与扫码相机,扫码相机位于扫码传送带的上方,扫码相机沿竖直方向的投影位于扫码传送带的范围内;称重模块,称重模块包括称重传送带,称重传送带的高度大于扫码传送带的高度;筛选模块,筛选模块用于对包裹进行筛选,扫码模块、称重模块与筛选模块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数据记录模块,扫码模块、称重模块、筛选模块均与数据记录模块电连接,数据记录模块用于记录经扫码模块获得的面单信息,以及经称重模块获得的重量信息。该扫码称重装置可以使包裹扫码称重过程中尽量不出现暂停等待,缩短完成所有包裹扫码称重花费的时间,效率较高。

Description

扫码称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流运输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扫码称重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商行业的迅速崛起,极大地带动了物流运输业的发展,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包裹送往全国各地。目前,快递公司在针对一些大型电商客户揽件时,一般会使用扫码快手,将包裹放置于扫码快手上,通过扫码快手识别包裹的面单信息,并对包裹进行称重,将获取的重量信息与面单信息记录至数据系统,与客户提供的数据进行比对,查询包裹是否异常。然而,在相关技术中,一些扫码快手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暂停包裹朝前运送进行等待的情况,导致完成所有包裹的扫码称重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扫码称重装置,可以使包裹扫码称重过程中尽量不出现暂停等待,缩短完成所有包裹扫码称重花费的时间,效率较高。
扫码称重装置,用于对包裹进行扫码称重,包括:
扫码模块,所述扫码模块包括扫码传送带与扫码相机,所述扫码相机位于所述扫码传送带的上方,所述扫码相机沿竖直方向的投影位于所述扫码传送带的范围内;
称重模块,所述称重模块包括称重传送带,所述称重传送带的高度大于所述扫码传送带的高度;
筛选模块,所述筛选模块用于对所述包裹进行筛选,所述扫码模块、所述称重模块与所述筛选模块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
数据记录模块,所述扫码模块、所述称重模块、所述筛选模块均与所述数据记录模块电连接,所述数据记录模块用于记录经所述扫码模块获得的面单信息,以及经所述称重模块获得的重量信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扫码传送带的高度能够调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扫码模块包括与所述扫码传送带连接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底部伸出有螺栓,机架包括固定板,所述螺栓穿过所述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部与底部均设置有与所述螺栓螺纹连接的螺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扫码模块还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扫码传送带连接,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扫码传送带沿竖直方向运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扫码模块还包括驱动件、丝杆与螺母,所述丝杆与所述螺母螺纹连接,所述螺母与所述扫码传送带连接,所述驱动件与所述丝杆连接,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丝杆绕竖直方向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扫码传送带的两侧均设有限位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筛选模块包括输送辊与筛选皮带,所述输送辊的运送方向为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筛选皮带的运送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所述输送辊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运送正常包裹,所述筛选皮带用于沿所述第二方向运送异常包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筛选皮带位于相邻的所述输送辊之间,所述筛选皮带包括第一输送段与第二输送段,所述筛选皮带转动至所述第一输送段到达所述输送辊的顶部区域时,所述第一输送段高于所述输送辊,所述第一输送段能够沿所述第二方向运送所述异常包裹;所述筛选皮带转动至所述第二输送段到达所述输送辊的顶部区域时,所述输送辊高于所述第二输送段,所述输送辊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运送所述正常包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筛选皮带与所述输送辊的高度均小于所述称重传送带的高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筛选模块包括筛选传送带与推动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推动组件设置于所述筛选传送带的侧部,所述推动组件包括推板与推板驱动件,所述推板驱动件与所述推板连接,所述推板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推板运动以将所述包裹推离所述筛选传送带。
上述扫码称重装置,包裹在扫码传送带上运输时,扫码相机对其进行扫码,包裹在称重模块上运输时,对包裹进行称重,扫码获得的面单信息与称重获得的重量信息均被记录于数据记录模块。由于扫码模块、称重模块与筛选模块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扫码与称重分开进行,因此,将包裹放置于扫码传送带上时的冲击不会影响称重的准确性,因此,无需在放置包裹时暂停称重传送带,可以缩短时间。另外,包裹从扫码传送带到达筛选模块需要一定的时间,可以利用这段时间进行面单信息与重量信息和后台数据的比对,不易出现包裹到达筛选模块时,数据还未完成比对而被迫暂停包裹朝前运送等待比对结果的情况,装置在使用过程中能连续工作不必暂停等待,从而能够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另外,由于称重传送带高度大于扫码传送带高度,当包裹从扫码传送带朝称重传送带运动时,只要包裹的重心到达称重传送带范围内,包裹的后半部分就会朝上翘起,与扫码传送带分离,包裹的重量全部被称重传送带承载,此时就可以对包裹进行称重,而不必等包裹全部位于称重传送带上再称重。因此,可以尽早的获得重量信息,尽早的与后台数据完成比对,不易出现包裹到达筛选模块时,数据还未完成比对而被迫暂停包裹朝前运送等待比对结果的情况,装置在使用过程中能连续工作不必暂停等待,从而能够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扫码称重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扫码称重装置的正视图;
图3为图1中扫码称重装置的侧视图;
图4为图1中扫码称重装置的筛选模块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扫码模块100、扫码传送带110、扫码相机120、连接架130、支撑架140、螺栓151、螺母152;
称重模块200、称重传送带210;
筛选模块300、输送辊310、筛选传送带320、第一输送段321、第二输送段322、筛选传送带驱动件330、转轴340;
机架400、固定板41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参阅图1与图2,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扫码称重装置包括扫码模块100、称重模块200、筛选模块300与数据记录模块,扫码模块100、称重模块200与筛选模块300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第一方向即包裹运运送方向。扫码模块100包括扫码传送带110与扫码相机120,扫码相机120位于扫码传送带110的上方,扫码相机120沿竖直方向的投影位于扫码传送带110的范围内,扫码相机120可以对放置于扫码传送带110上的包裹进行扫码拍照,以获取面单信息。称重模块200包括称重传送带210,称重传送带210的高度大于扫码传送带110的高度,即称重传送带210的顶面高于扫码传送带110的顶面。扫码模块100、称重模块200、筛选模块300均与数据记录模块电连接,经扫码模块100获得的面单信息与经称重模块200获得的重量信息均被记录于数据记录模块,并与数据记录模块中输入的客户提供的信息进行比对,判断包裹是否正常。筛选模块300用于对包裹进行筛选,将正常包裹与异常包裹分流。
该装置使用时,工作人员将包裹放置于扫码传送带110的始端,包裹被扫码传送带110朝前运送过程中,扫码相机120对包裹进行扫码拍照,获得的面单信息回传至数据记录模块。包裹被朝前运送至称重传送带210上,在称重传送带210上运动时,称重传送带210对其进行称重,获得的重量信息也回传至数据记录模块。重量信息与面单信息均与数据记录模块中输入的客户提供的信息进行比对,若信息一致,则为正常包裹,若信息不一致,则为异常件,需要将其筛选出来进行后续的检查。
由于扫码模块100、称重模块200与筛选模块300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扫码与称重分开进行,因此,将包裹扔到扫码传送带110上时造成的冲击不会影响称重的准确性,因此,无需在放置包裹时暂停称重传送带210,可以缩短时间。另外,包裹从扫码传送带110到达筛选模块300需要一定的时间,可以利用这段时间进行面单信息与重量信息和后台数据的比对,不易出现包裹到达筛选模块300时,数据还未完成比对而被迫暂停包裹朝前运送等待比对结果的情况,装置在使用过程中能连续工作不必暂停等待,从而能够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另外,由于称重传送带210高度大于扫码传送带110高度,当包裹从扫码传送带110朝称重传送带220运动时,只要包裹的重心到达称重传送带210范围内,包裹的后半部分就会朝上翘起,与扫码传送带110分离,包裹的重量全部被称重传送带210承载,此时就可以对包裹进行称重,而不必等包裹全部位于称重传送带210上再称重。因此,可以尽早的获得重量信息,尽早的与后台数据完成比对,不易出现包裹到达筛选模块300时,数据还未完成比对而被迫暂停包裹朝前运送等待比对结果的情况,装置在使用过程中能连续工作不必暂停等待,从而能够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当包裹量较大时,使用该装置可以缩短总的扫码称重时间,提高效率,使包裹能尽早发出。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扫码传送带110与称重传送带210均与机架400固定连接,扫码传送带110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架130,连接架130也与机架400固定连接,扫码相机120固定于连接架130的顶部。扫码相机120沿竖直方向的投影位于扫码传送带110范围内,因此,当包裹在扫码传送带110上朝前运动时,经过扫码相机120投影位置时,扫码相机120可以对包裹进行扫码拍照。
需要说明的是,要保证称重传送带210上最多只有一个包裹在运动,以保证称重的准确性。可以通过调整称重传送带210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来实现。例如,使称重传送带210长度相较于扫码传送带110更短,如此,扫码传送带110运送包裹至称重传送带210上时,前一个包裹已经离开了称重传送带210,到达了筛选模块300处。称重传送带210内设置有重量传感器,用于对包裹进行称重。另外,扫码模块100、称重模块200与筛选模块300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相邻的两者之间具有间隙,但间隙不能过大,以免包裹在经过间隙时掉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扫码传送带110的高度能够调节。如此,可以根据包裹的大小进行适应性调节,保证其能够到达称重传送带210上。例如,若包裹的尺寸较小,重量较轻,可以调节扫码传送带110的高度,使扫码传送带110与称重传送带210的高度差较小,以免包裹因为重量较轻而被称重传送带210的始端阻挡而无法成功到达称重传送带210上。若包裹的尺寸较大,重量较大,则扫码传送带110与称重传送带210的高度差可以适当大一些,但也不可过大,否则也可能阻挡包裹到达称重传送带210上。
参阅图3,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扫码模块100还包括支撑架140,支撑架140位于扫码传送带110的底部,二者固定连接。支撑架140的底部朝下伸出有螺栓151,机架400包括固定板410,固定板410上设置有通孔,螺栓151穿过通孔,在固定板410的顶部与底部均设置螺母152,螺母152与螺栓151螺纹连接,从而实现对扫码传送带110的安装。需要调节扫码传送带110的高度时,只需拧松螺母152,向上或者向下移动扫码传送带110至合适的位置,再将螺母152拧紧即可。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扫码模块100还包括驱动件,驱动件与扫码传送带110连接,驱动件可以驱动扫码传送带110沿竖直方向运动,以实现高度调节。驱动件可以为气缸、直线电机等部件。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扫码模块100还包括驱动件与丝杆组件,丝杆组件包括丝杆与螺母,螺母套设于丝杆上,二者螺纹连接,且螺母与扫码传送带110固定连接,驱动件与丝杆连接,驱动件可以驱动丝杆绕竖直方向转动,以使螺母与扫码传送带110沿竖直方向移动,以实现高度调节。
优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扫码传送带110的两侧均设有限位板。限位板可以对包裹在左右方向进行限位,使包裹在朝前运输时处于中心区域,以保证能够被扫码相机120拍摄到,还能防止包裹从扫码传送带110的两侧掉落。
参阅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筛选模块300包括输送辊310与筛选传送带320,输送辊310的运送方向为第一方向,筛选传送带320的运送方向为第二方向,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当包裹到达筛选模块300时,若为正常包裹,则被输送辊310沿第一方向运送朝前运送,若为异常包裹,则被筛选传送带320沿第二方向朝侧方运送,如此,便能将正常包裹于异常包裹分流,以实现筛选。
如前所述,经扫码模块100获得的面单信息与经称重模块200获得的重量信息均被记录于数据记录模块中,并与数据记录模块中输入的客户提供的信息进行比对,判断包裹是否正常。具体的,数据记录模块中输入的客户提供的信息包括各个包裹的重量以及面单信息,在粘贴面单时,可能会出现粘贴错误的情况。将扫码模块100获得的面单信息与称重模块200获得的重量信息和客户提供的重量与面单信息进行比对,若不吻合,则可能出现了粘贴错误的情况,则将其划归为异常件,将其从筛选模块300的侧部输出,工作人员对其进行检查,重新粘贴面单后,再进行扫码与称重。
具体的,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的输送辊310之间设置有筛选传送带320。输送辊310的转动轴的轴向为第二方向,当输送辊310转动时,可以将置于其上的包裹朝第一方向运送。筛选传送带320套设于皮带轮上,同侧的多个皮带轮均套设于转轴340上,转轴340的轴向为第一方向,筛选传送带驱动件330可以驱动转轴340转动,从而带动皮带轮转动,从而带动套设于皮带轮上的筛选传送带320转动,从而将置于其上的包裹朝第二方向运送。具体的,筛选传送带320包括第一输送段321与第二输送段322,第一输送段321与第二输送段322相连以形成环形。第一输送段321的厚度大于第二输送段322的厚度,二者的内侧共面,但外侧不共面。筛选传送带320转动至第一输送段321到达输送辊310的顶部区域时,第一输送段321的顶面高于输送辊310,包裹到达筛选模块300时,将会被第一输送段321承载,并朝第二方向运送。筛选传送带320转动至第二输送段322到达输送辊310的顶部区域时,输送辊310高于第二输送段322的顶面,包裹到达筛选模块300时,将会被输送辊310承载,并朝第一方向运送。
重量信息、面单信息与数据记录模块中记载的数据进行比对,若比对后为正常包裹,则反馈信息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筛选传送带驱动件330驱动筛选传送带320转动至第二输送段322到达输送辊310的顶部区域,使到达筛选模块300的包裹被输送辊310承载,输送辊310转动,将包裹朝第一方向运送离开筛选模块300。若比对后为异常包裹,则控制器控制筛选传送带驱动件330驱动筛选传送带320转动至第一输送段321到达输送辊310的顶部区域,使到达筛选模块300的包裹被第一输送段321承载,筛选传送带320继续转动,将包裹朝第二方向运送离开筛选模块300。
参阅图1与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筛选传送带320与输送辊310的高度均小于称重传送带210的高度。如此,可以保证包裹落在筛选传送带320或输送辊310上。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筛选模块300包括筛选传送带与推动组件,沿第一方向,推动组件设置于筛选传送带的侧部。若为正常包裹,则被筛选传送带朝第一方向运送,若为异常包裹,则被推动组件朝第二方向推出。推动组件包括推板与推板驱动件,推板驱动件与推板连接,推板驱动件可以驱动推板运动以将包裹从侧部推离筛选传送带。驱动件可以为气缸或直线电机等。或者,驱动件也可以为旋转电机,旋转电机与推板之间通过连杆组件连接,通过连杆组件将电机输出的转动转换为推板的移动。这种方式为现有技术,故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扫码称重装置,用于对包裹进行扫码称重,其特征在于,包括:
扫码模块,所述扫码模块包括扫码传送带与扫码相机,所述扫码相机位于所述扫码传送带的上方,所述扫码相机沿竖直方向的投影位于所述扫码传送带的范围内;
称重模块,所述称重模块包括称重传送带,所述称重传送带的高度大于所述扫码传送带的高度;
筛选模块,所述筛选模块用于对所述包裹进行筛选,所述扫码模块、所述称重模块与所述筛选模块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
数据记录模块,所述扫码模块、所述称重模块、所述筛选模块均与所述数据记录模块电连接,所述数据记录模块用于记录经所述扫码模块获得的面单信息,以及经所述称重模块获得的重量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扫码称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扫码传送带的高度能够调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扫码称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扫码模块包括与所述扫码传送带连接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底部伸出有螺栓,机架包括固定板,所述螺栓穿过所述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部与底部均设置有与所述螺栓螺纹连接的螺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扫码称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扫码模块还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扫码传送带连接,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扫码传送带沿竖直方向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扫码称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扫码模块还包括驱动件、丝杆与螺母,所述丝杆与所述螺母螺纹连接,所述螺母与所述扫码传送带连接,所述驱动件与所述丝杆连接,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丝杆绕竖直方向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扫码称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扫码传送带的两侧均设有限位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扫码称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筛选模块包括输送辊与筛选皮带,所述输送辊的运送方向为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筛选皮带的运送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所述输送辊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运送正常包裹,所述筛选皮带用于沿所述第二方向运送异常包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扫码称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筛选皮带位于相邻的所述输送辊之间,所述筛选皮带包括第一输送段与第二输送段,所述筛选皮带转动至所述第一输送段到达所述输送辊的顶部区域时,所述第一输送段高于所述输送辊,所述第一输送段能够沿所述第二方向运送所述异常包裹;所述筛选皮带转动至所述第二输送段到达所述输送辊的顶部区域时,所述输送辊高于所述第二输送段,所述输送辊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运送所述正常包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扫码称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筛选皮带与所述输送辊的高度均小于所述称重传送带的高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扫码称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筛选模块包括筛选传送带与推动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推动组件设置于所述筛选传送带的侧部,所述推动组件包括推板与推板驱动件,所述推板驱动件与所述推板连接,所述推板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推板运动以将所述包裹推离所述筛选传送带。
CN202121264210.3U 2021-06-07 2021-06-07 扫码称重装置 Active CN2157849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64210.3U CN215784971U (zh) 2021-06-07 2021-06-07 扫码称重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64210.3U CN215784971U (zh) 2021-06-07 2021-06-07 扫码称重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84971U true CN215784971U (zh) 2022-02-11

Family

ID=801759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264210.3U Active CN215784971U (zh) 2021-06-07 2021-06-07 扫码称重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849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2134595A1 (zh) 一种动态称重扫码测体积一体装置
CN112474373A (zh) 基于互联网+的智慧物流分类处理装置
GB2165365A (en) High-speed transporting and weighing machine
CN114632704A (zh) 一种物流分拣设备及其分拣系统
CN215784971U (zh) 扫码称重装置
CN215046727U (zh) 一种物流用分拣筛选机构
CN107497700B (zh) 用于快件分拣的上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5003866U (zh) 一种新型物流测量称重装置
CN110223931A (zh) 一种pl检测机及检测方法
CN211309959U (zh) 一种智能物流管理装置
CN208960400U (zh) 一种双层交叉带分拣机及其空车检测装置
CN216174289U (zh) 一种具有自动分拣功能的物流供应链管理装置
CN215514538U (zh) 一种自动称重扫码及贴标签设备
CN213825960U (zh) 一种安装在伸缩机上的皮带称重扫码分拣机
CN211839075U (zh) 一种环形交叉自动分拣系统
CN111871829A (zh) 一种往复式包裹分拣装置
CN114515700A (zh) 一种物流分拣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209337434U (zh) 自动输送设备
CN214893581U (zh) 一种自动称重扫码装置
CN111330868B (zh) 一种仓储物流用检测装置
CN209935305U (zh) 一种质量管理用产品分拣传送装置
KR20020050947A (ko) 탑승 수속장용 중량측정 벨트 컨베이어
CN211087239U (zh) 一种库存管理预警装置
CN216880475U (zh) 一种可筛查分选的输送机构
CN212883568U (zh) 一种往复式包裹分拣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