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71637U - 电连接器组件及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组件及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71637U
CN215771637U CN202121789304.2U CN202121789304U CN215771637U CN 215771637 U CN215771637 U CN 215771637U CN 202121789304 U CN202121789304 U CN 202121789304U CN 215771637 U CN215771637 U CN 2157716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s
insulating body
channel
electrical connector
connector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78930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勋钦
刘卫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ltop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ltop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ltop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ltop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78930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716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716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716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及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组件包括相互配合的电连接器及对接连接器,其中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的若干电源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具有若干沿前后方向将其贯穿的收容通道,每一所述电源端子具有固定部、自固定部突伸形成且突露于相应的所述收容通道内的接触臂及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的焊脚,所述对接连接器具有对接本体及固定于所述对接本体的若干对接端子,每一所述收容通道包括位于中部的主通道及分置于所述主通道在横向方向上两侧的若干子通道,位于每一所述主通道同侧的相邻的两个子通道被位于其之间的凸块间隔开。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及电连接器具有较佳的散热能力。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组件及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及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散热效果较佳的电连接器组件及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传统电连接器组件及其电连接器为了传输较大电流而将电源端子的传输面积增大以使其呈片状结构,进而实现大电流的传输,然而,当电连接器组件及其电连接器传输大电流时会产生较多的热量,当热量积聚在绝缘本体内容易造成绝缘本体损坏,影响电连接器组件及电连接器使用的安全性。
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电连接器组件及电连接器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效果较佳的电连接器组件及电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相互配合的电连接器及对接连接器,其中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的若干电源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具有若干沿前后方向将其贯穿的收容通道,每一所述电源端子具有固定部、自固定部突伸形成且突露于相应的所述收容通道内的接触臂及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的焊脚,所述对接连接器具有对接本体及固定于所述对接本体的若干对接端子,每一所述收容通道包括位于中部的主通道及分置于所述主通道在横向方向上两侧的若干子通道,位于每一所述主通道同侧的相邻的两个子通道被位于其之间的凸块间隔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本体还具有与相应收容通道对应设置的若干导引壁及将相邻的两个收容通道隔开的间隔壁,所述导引壁位于所述收容通道的前端且与相邻的间隔壁相连,所述子通道沿横向方向凹设于相应的导引壁上并在所述导引壁上形成所述凸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每一所述电源端子具有若干沿上下方向排布的所述接触臂,所述凸块一一对应设置于所述接触臂的前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通道包括位于中央的第一通道及相对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道在高度方向上两端的一对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相连通并呈I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部包括固定基部及自所述固定基部的前端向前延伸的一对固持臂,所述一对固持臂分置于所述接触臂的上下两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本体具有自其后端面向前延伸凹陷形成的若干固持槽,每一收容通道与两对所述固持槽相连通,且所述每一电源端子的一对固持臂卡固于在高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一对固持槽内,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将其顶壁、底壁分别贯穿设置的若干散热槽,所述散热槽与相应的收容通道相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对接本体具有与所述电连接器相适配的对接面、若干沿前后方向将其贯通设置的端子槽道及自所述对接面指向其安装面的方向凹陷形成的若干凹陷部,所述凹陷部位于所述端子槽道下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对接本体还具有一一对应设置于所述端子槽道内的若干限位桥,每两片对接端子共同收容于同一个所述端子槽道内,且每一限位桥将相应端子槽道内的两片对接端子的延伸尾部隔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桥呈n型,其自所述对接本体的对接壁的后表面朝向靠近所述安装面的方向延伸,且所述限位桥的末端面位于所述安装面前侧。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及若干电源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具有若干沿前后方向将其贯穿的收容通道,所述电源端子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的相应收容通道,每一所述电源端子具有固定部、自固定部突伸形成且突露于相应的所述收容通道内的接触臂及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的焊脚,每一所述收容通道包括位于中部的主通道及分置于所述主通道在横向方向上两侧的若干子通道,位于每一所述主通道同侧的相邻的两个子通道被位于其之间的凸块间隔开。
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及电连接器通过将每一所述收容通道设置成包括位于中部的主通道及分置于所述主通道在横向方向上两侧的若干子通道,位于每一所述主通道同侧的相邻的两个子通道被位于其之间的凸块间隔开,从而将聚集在收容通道内的热量通过前侧的子通道更快速地散发出去,避免热量积聚而导致绝缘本体损坏甚至电连接器的使用安全性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中电连接器的立体组装图。
图2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将部分电源端子移除后的主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将部分电源端子移除后的部分结构的放大图。
图4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电源端子的立体图。
图5至图6是图1所述电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的对接连接器的立体组装图。
图8是图7所示对接连接器将部分电源端子移除后的部分结构的放大图。
图9是图7所示对接连接器的部分分解图。
图10是图7所示对接连接器将部分电源端子移除后的另一部分结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图1至图1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的较佳实施例,所述电连接器组件包括相互配合的电连接器100及对接连接器200,其中参图1至图6所示为所述电连接器100的较佳实施例,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1及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11的若干电源端子12,参图7至图10所示为对接连接器200,所述对接连接器200具有对接本体21及固定于所述对接本体21的若干对接端子22。
请参图1至图6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1具有若干沿前后方向将其贯穿的收容通道112,每一所述收容通道112包括位于中部的主通道1121及分置于所述主通道1121在横向方向上两侧的若干子通道1123,位于每一所述主通道1121同侧的相邻的两个子通道1123被位于其之间的凸块1131间隔开,从而更好地向前方散热。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本体11还具有与相应收容通道112对应设置的若干导引壁113及将相邻的两个收容通道112隔开的间隔壁114,所述导引壁113位于所述收容通道112的前端且与相邻的间隔壁114相连,所述子通道1123沿横向方向凹设于相应的导引壁113上并在所述导引壁113上形成所述凸块1131。
所述主通道1121包括位于中央的第一通道11211及相对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道11211在高度方向上两端的一对第二通道11213,所述第一通道11211和第二通道11213相连通并呈I型。
另外,所述绝缘本体11具有自其后端面向前延伸凹陷形成的若干固持槽115,每一所述收容通道112与两对所述固持槽115相连通,以同时收容沿横向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电源端子12,并且,与同一收容通道112相连通的两对所述固持槽115中,在高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固持槽115不对称设置。
所述绝缘本体11具有相对设置的顶壁1101和底壁1102以及将其顶壁1101、底壁1102分别贯穿设置的若干散热槽1103,所述散热槽1103与相应的收容通道112相连通。
请参图4至图6所示,每一所述电源端子12具有固定部121、自固定部121突伸形成且突露于相应的所述收容通道112内的接触臂122及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11的焊脚123。同时,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电源端子12的结构相同,其中一个电源端子12由相对设置的另一个电源端子12旋转180度后得到,如此,两片电源端子12可由同一套模具制得,进而可降低制造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电源端子12具有若干沿上下方向排布的所述接触臂122,所述凸块1131一一对应设置于所述接触臂122的前侧,从而在实现良好散热效果的同时保证接触臂122的插接效果。
所述固定部121包括固定基部1212及自所述固定基部1212的前端向前延伸的一对固持臂1213,所述一对固持臂1213分置于所述接触臂122的上下两侧,每一所述固持臂1213具有位于其外侧以与所述顶壁1101或者底壁1102相配合的干涉部12132。所述每一电源端子12的一对固持臂1213卡固于在高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一对固持槽115内。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所述一对固持臂1213不对称设置于所述接触臂122的两侧,具体地,其中一侧的所述固持臂1213被称为第一固持臂1213a、另一侧侧所述固持臂1213被称为第二固持臂1213b,所述第一固持臂1213a在高度方向上的尺寸较小,其与相邻的接触臂122在高度方向上的间距较大,所述第二固持臂1213b在高度方向上的尺寸较大,其与相邻的接触臂122在高度方向上的间距较小。
另外,如图1、图2及图6所示,所述电连接器100还具有设置于所述电源端子12在横向方向上的其中一侧的若干第一信号端子13,所述第一信号端子13的第一信号接触部(未图示)呈弯曲状以具有弹性。
请参图7至图10所示,所述对接本体21具有与所述电连接器100相适配的对接面210及与所述对接面210相对设置的安装面211,所述对接端子22自所述安装面211所在的一侧装入所述对接本体21内。
所述对接本体21还具有若干沿前后方向将其贯通设置的端子槽道212及自所述对接面210指向所述安装面211的方向凹陷形成的若干凹陷部213,所述凹陷部213位于所述端子槽道212下侧。
所述对接本体21还具有一一对应设置于所述端子槽道212内的若干限位桥214,每两片对接端子22共同收容于同一个所述端子槽道212内,且每一限位桥214将相应端子槽道内的两片对接端子22的延伸尾部224隔开。
每片对接端子22具有固定板221、自所述固定板221向前延伸形成的平板状的对接部223、自所述固定板221向下延伸形成的所述延伸尾部224及自所述延伸尾部224继续向下延伸形成的焊接部225。每两片对接端子22的对接部223沿横向方向贴靠在一起、延伸尾部224沿横向方向间隔设置。
所述限位桥214呈n型,其自所述对接本体21的对接壁215的后表面2150朝向靠近所述安装面211的方向延伸,且所述限位桥214的末端面2140位于所述安装面211前侧。
另外,所述对接连接器200具有与所述第一信号端子13相对接的第二信号端子23,所述第二信号端子23的第二信号接触部(未图示)呈平板状。
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及电连接器100通过将每一所述收容通道112设置成包括位于中部的主通道1121及分置于所述主通道1121在横向方向上两侧的若干子通道1123,位于每一所述主通道1121同侧的相邻的两个子通道1123被位于其之间的凸块1131间隔开,从而将聚集在收容通道112内的热量通过前侧的子通道1123更快速地散发出去,避免热量积聚而导致绝缘本体11损坏甚至电连接器100的使用安全性问题。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相互配合的电连接器及对接连接器,其中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的若干电源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具有若干沿前后方向将其贯穿的收容通道,每一所述电源端子具有固定部、自固定部突伸形成且突露于相应的所述收容通道内的接触臂及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的焊脚,所述对接连接器具有对接本体及固定于所述对接本体的若干对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收容通道包括位于中部的主通道及分置于所述主通道在横向方向上两侧的若干子通道,位于每一所述主通道同侧的相邻的两个子通道被位于其之间的凸块间隔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还具有与相应收容通道对应设置的若干导引壁及将相邻的两个收容通道隔开的间隔壁,所述导引壁位于所述收容通道的前端且与相邻的间隔壁相连,所述子通道沿横向方向凹设于相应的导引壁上并在所述导引壁上形成所述凸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电源端子具有若干沿上下方向排布的所述接触臂,所述凸块一一对应设置于所述接触臂的前侧。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通道包括位于中央的第一通道及相对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道在高度方向上两端的一对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相连通并呈I型。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包括固定基部及自所述固定基部的前端向前延伸的一对固持臂,所述一对固持臂分置于所述接触臂的上下两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具有自其后端面向前延伸凹陷形成的若干固持槽,每一收容通道与两对所述固持槽相连通,且所述每一电源端子的一对固持臂卡固于在高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一对固持槽内,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将其顶壁、底壁分别贯穿设置的若干散热槽,所述散热槽与相应的收容通道相连通。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本体具有与所述电连接器相适配的对接面、若干沿前后方向将其贯通设置的端子槽道及自所述对接面指向其安装面的方向凹陷形成的若干凹陷部,所述凹陷部位于所述端子槽道下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本体还具有一一对应设置于所述端子槽道内的若干限位桥,每两片对接端子共同收容于同一个所述端子槽道内,且每一限位桥将相应端子槽道内的两片对接端子的延伸尾部隔开。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桥呈n型,其自所述对接本体的对接壁的后表面朝向靠近所述安装面的方向延伸,且所述限位桥的末端面位于所述安装面前侧。
10.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及若干电源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具有若干沿前后方向将其贯穿的收容通道,所述电源端子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的相应收容通道,每一所述电源端子具有固定部、自固定部突伸形成且突露于相应的所述收容通道内的接触臂及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的焊脚,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收容通道包括位于中部的主通道及分置于所述主通道在横向方向上两侧的若干子通道,位于每一所述主通道同侧的相邻的两个子通道被位于其之间的凸块间隔开。
CN202121789304.2U 2021-08-03 2021-08-03 电连接器组件及电连接器 Active CN2157716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89304.2U CN215771637U (zh) 2021-08-03 2021-08-03 电连接器组件及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89304.2U CN215771637U (zh) 2021-08-03 2021-08-03 电连接器组件及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71637U true CN215771637U (zh) 2022-02-08

Family

ID=801092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789304.2U Active CN215771637U (zh) 2021-08-03 2021-08-03 电连接器组件及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716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151157U (zh) 电路板以及背板连接器组件
US10879635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10517066U (zh) 电连接器
CN109742606B (zh) 电连接器
CN109390803B (zh) 电连接器
CN107221811B (zh) 电连接器及具有该电连接器的电连接器组合
CN109301546B (zh) 电连接器
CN112260010B (zh) 电连接器组合及其电连接器
CN110783738A (zh) 电源连接器
CN110098505B (zh) 电连接器与连接器组件
CN112736524B (zh) 端子模组以及背板连接器
CN107591630B (zh) 插头连接器
CN110061391B (zh) 电连接器
CN215771637U (zh) 电连接器组件及电连接器
CN210182635U (zh)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CN215119431U (zh) 板对板电连接器
CN106856270B (zh) 电源连接器
CN114784548A (zh) 电连接器
CN211376973U (zh) 电连接器
CN209860167U (zh) 板对板型rf插头
CN109301544B (zh) 电连接器
CN109193223B (zh) 电连接器
CN109119787B (zh) 电连接器
CN110808493B (zh) 电连接器
CN212412367U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