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71380U - 电池包下壳体及具有其的电池包 - Google Patents

电池包下壳体及具有其的电池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71380U
CN215771380U CN202121616565.4U CN202121616565U CN215771380U CN 215771380 U CN215771380 U CN 215771380U CN 202121616565 U CN202121616565 U CN 202121616565U CN 215771380 U CN215771380 U CN 2157713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pack
reinforcing member
battery
reinforcing
lower c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61656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正红
潘陈兵
胡仁德
马春生
朱智
张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ry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ry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ry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ry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61656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713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713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713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包下壳体及具有其的电池包,其中,电池包下壳体包括下壳体部和加强组件,下壳体部用于承载电池,包括至少一个支撑部,支撑部包括顶板和底板,顶板和底板间隔设置形成第一容纳腔;加强组件布设在容纳腔内,包括第一加强件和第二加强件,第一加强件的两端分别连接顶板和底板,第一加强件将第一容纳腔分隔成多个第二容纳腔,第二加强件填充在第二容纳腔内。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下壳体,通过设置形成有第一容纳腔的支撑部,支撑部在支撑电池的同时还可容纳加强组件,加强组件用于提高电池包下壳体的刚度,减少电池包下壳体的变形,当电池包下壳体在受到撞击时可有效保护电池,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并提升电池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电池包下壳体及具有其的电池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包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电池包下壳体及具有其的电池包。
背景技术
电池包主要包括电池包下壳体、电池包上壳体、电池、高压电器系统和热管理系统,将电池、高压电器系统和热管理系统放置在电池包下壳体的内部,电池包下壳体主要起到保护电池、高压电器系统和热管理系统的作用,因此,电池包下壳体是电池包核心零部件之一,电池包下壳体的结构性能直接决定了电池包的整体性能。
现有技术中,为了提高电池包下壳体的结构强度以及刚度,通常将电池包下壳体加厚处理并在电池包下壳体上增加防撞梁或在下壳体的底部增加防护板,以提升电池包下壳体的结构性能,但是,上述结构会增加电池包下壳体的重量,不利于实现电池包下壳体的轻量化,将电池包应用在车辆上,降低车辆的续航里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池包下壳体,所述电池包下壳体在提高自身结构强度和刚度的同时还可实现轻量化,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池包下壳体结构性能差或无法实现电池包下壳体轻量化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还旨在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电池包下壳体的电池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下壳体,包括:下壳体部,所述下壳体部用于承载电池,包括:至少一个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包括顶板和底板,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间隔设置形成第一容纳腔;加强组件,所述加强组件布设在所述第一容纳腔内,包括:第一加强件,所述第一加强件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所述第一加强件将所述第一容纳腔分隔成多个第二容纳腔;第二加强件,所述第二加强件填充在所述第二容纳腔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下壳体,通过设置支撑部,支撑部可起到支撑电池的作用,提高电池的位置稳定性,且支撑部内形成有第一容纳腔,第一容纳腔一方面可减轻支撑部的重量,实现下壳体部的轻量化;另一方面,第一容纳腔还起到避让加强组件的作用,将加强组件设置在第一容纳腔内,保证加强组件不会过多的占用电池包下壳体的外部空间,提高电池包下壳体的空间利用率,加强组件主要用于提高电池包下壳体的结构强度和刚度,在电池包下壳体受到撞击时,由于本申请的加强组件包括第一加强件和第二加强件,第一加强件和第二加强件配合无论电池包下壳体是受到横向撞击还是纵向撞击均能起到溃缩吸能的作用,减少电池包下壳体的变形,进而减少撞击力对电池包下壳体的损坏值,以起到保护电池的作用,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并提高电池的安全性。本申请的电池包下壳体,空间占比少、重量轻且结构强度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池包下壳体,所述第二加强件布满整个所述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加强件的第一面与所述顶板接触,所述第二加强件的第二面与所述底板接触,所述第二加强件的第三面与所述第一加强件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池包下壳体,所述第二加强件形成连续的波浪状结构。
可选地,所述波浪状结构的纵向截面轮廓线为正弦线或余弦线。
可选地,所述第二加强件包括多个纵向连板和多个横向连板,所述纵向连板和所述横向连板交替出现,且所述纵向连板与所述横向连板首尾成角度相连;同一个所述第二容纳腔中相邻的两个所述横向连板的其中一个与所述顶板形成第一接触面,其中另一个所述横向连板与所述底板形成第二接触面,所述第一接触面和所述第二接触面相平行。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池包下壳体,所述第二加强件形成网格状结构。
可选地,所述第二加强件包括多个交叉相连的加强板,至少三个所述加强板彼此交叉相连形成一个网格。
可选地,所述第二加强件包括在第一方向平行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加强板和在第二方向平行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呈夹角,每个所述第一加强板分别和多个所述第二加强板交叉相连,每个所述第二加强板分别和多个所述第一加强板交叉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池包下壳体,所述第一加强件的纵截面的尺寸大小由边缘向中间依次变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包括:电池;电池包上壳体;电池包下壳体,所述电池包下壳体为前述的电池包下壳体,所述电池包上壳体连接在所述电池包下壳体上,所述电池装载在所述电池包上壳体和所述电池包下壳体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通过采用前述的电池包下壳体在实现电池包轻量化的同时还可提高电池包的结构强度和刚度,将电池装载在电池包上壳体和电池包下壳体之间可有效保护电池的安全,当电池包受到撞击时,电池包下壳体溃缩吸能,减少撞击力对电池的损坏值,以起到保护电池的作用,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本申请的电池包,结构强度高且可实现自身的轻量化。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池包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加强组件设置在下壳体部内部的局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第一加强件设置在下壳体部内部的局部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第二加强件的局部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池包下壳体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第二加强件的局部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加强组件设置在下壳体部内部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0、电池包下壳体;
100、下壳体部;
110、支撑部;111、顶板;112、底板;113、侧板;
120、第一容纳腔;121、第二容纳腔;
130、第一支撑梁;140、第二支撑梁;150、吊耳;
200、加强组件;
210、第一加强件;
220、第二加强件;
221、纵向连板;222、横向连板;223、第一加强板;224、第二加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厚度”、“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说明书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下壳体10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下壳体1000,结合图1和图2所示,包括:下壳体部100和加强组件200。
其中,下壳体部100用于承载电池,如图1所示,下壳体部100包括至少一个支撑部110。
如图3所示,支撑部110包括顶板111和底板112,顶板111和底板112间隔设置形成第一容纳腔120。
结合图2和图3所示,加强组件200布设在第一容纳腔120内,包括第一加强件210和第二加强件220,第一加强件210的两端分别连接顶板111和底板112。
如图3所示,第一加强件210将第一容纳腔120分隔成多个第二容纳腔121。此处所说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一加强件210将第一容纳腔120沿图1所示出的左右方向间隔成多个第二容纳腔121。
结合图2和图3所示,第二加强件220填充在第二容纳腔121内。
由上述结构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下壳体1000,通过在下壳体部100内设置支撑部110,当电池放置在下壳体部100上时,支撑部110可起到支撑电池的作用,并增加电池与下壳体部100之间的接触面积,确保下壳体部100在移动的过程中,电池自身不会发生晃动,提高电池的位置稳定性。
将支撑部110设置成顶板111和底板112两部分组成,顶板111和底板112之间形成第一容纳腔120,第一容纳腔120内可放置加强支撑部110结构强度和刚度的加强组件200,以提高支撑部110的抗变形能力,将电池放置在支撑部110上,可有效保护电池的安全,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直接将下壳体的结构加厚来增加结构强度而言,本申请在增加支撑部110的结构强度的同时还可利用第一容纳腔120减少支撑部110的用料,减轻支撑部110的重量,实现支撑部110的轻量化。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通过设置与底板112间隔开的顶板111,将电池放置在下壳体部100内时,电池的底部可全部抵接在顶板111上,此时,顶板111起到支撑电池的作用,并保证电池各部位的受力均匀,且顶板111还可起到传递热量的作用,当电池在使用的过程中产生热量时,因电池与顶板111接触,热量可传递至顶板111上,并通过顶板111传递至电池包的外部,使得下壳体部100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以提高电池的安全性。
当然,在其他的一些示例中,如图3所示,支撑部110还包括侧板113,顶板111和底板112分别连接在侧板113的相对两端,因侧板113自身具有一定的高度,将顶板111、底板112和侧板113连接到位后,即可实现顶板111和底板112的间隔设置,便于在支撑部110内布设加强组件200,且侧板113还可限定加强组件200的位置,保证加强组件200在第一容纳腔120内位置稳定,能够有效提高支撑部110的结构强度,也就是提高下壳体部100的结构强度。
将加强组件200设置在第一容纳腔120内,且加强组件200包括第一加强件210和第二加强件220,第一加强件210的两端分别连接在顶板111和底板112上,确保第一加强件210在第一容纳腔120内位置稳定,在电池包下壳体1000受到撞击时,第一加强件210溃缩吸能,利用自身的强度和刚度吸收一部分撞击力,进而减少撞击力对电池的破坏,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且第一加强件210可将第一容纳腔120分隔成多个第二容纳腔121,第二容纳腔121为第二加强件220的设置提供避让空间,将第二加强件220填充在第二容纳腔121内,可降低第二加强件220的装配难度,且此时支撑部110的顶板111、底板112、侧板113以及第一加强件210配合用于限定第二加强件220的位置,保证第二加强件220在第二容纳腔121内位置稳定,进一步提高支撑部110的结构强度。
上述所述的填充是指第二加强件220位于第二容纳腔121内,且第二加强件220四周的侧壁均接触第二容纳腔121的内壁,一方面使得第二加强件220在第二容纳腔121内位置稳定,另一方面还可增加第二加强件220的体积,进而增加第二加强件220的结构强度。
由此可知,本申请的加强组件200包括连接在顶板111和底板112上的第一加强件210和填充在第二容纳腔121内的第二加强件220,第一加强件210和第二加强件220配合,在电池包下壳体1000受到撞击时,加强组件200可吸收来自多方向的撞击力,提高下壳体部100的抗变形能力。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电池包下壳体1000相对于现有技术,将支撑部110的顶板111和底板112间隔设置,一方面便于在支撑部110的内部形成第一容纳腔120,以减轻支撑部110的重量,且第一加强件210和第二加强件220可布设在第一容纳腔120内,提高下壳体部100的整体强度和刚度,进而提高下壳体部100的抗变形能力,有效保护电池;另一方面,将电池装配在电池包下壳体1000内时,电池的底部可全部抵接在顶板111上,使得电池在电池包下壳体1000内受力均匀,进一步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并提升电池的散热性能。
可选地,下壳体部100可选用铝材料制成,铝具有质量轻、抗腐蚀性能好、强度高等优点,在提高下壳体部100结构强度的同时还可实现下壳体部100的轻量化。
可选地,第一加强件210选用铝材料制成,以提高第一加强件210自身的结构强度,且当第一加强件210选用铝材料制成时,第一加强件210的两端可分别焊接在顶板111和底板112上,或第一加强件210与支撑部110采用一体成型工艺制成,使得第一加强件210在第一容纳腔120内位置稳定,并将第一容纳腔120分割成多个第二容纳腔121,将第二加强件220填充在第二容纳腔121内后,位置稳定地第一加强件210还可起到限定第二加强件220位置的作用。
当然,在其他的一些示例中,第一加强件210也可选用塑料制成,使得第一加强件210形成为塑料件,塑料具有质量轻、抗冲击性能好、加工成本低等优点,将第一加强件210采用塑料制成后在提高第一加强件210抗冲击性能的同时还可实现第一加强件210的轻量化。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加强件210选用塑料材料制成时,因第一加强件210自身具有一定的弹性变形力,可将第一加强件210直接插入第一容纳腔120内,并使得第一加强件210的两端直接抵接在顶板111和底板112上,利用第一加强件210和顶板111、底板112之间的摩擦力即可实现第一加强件210的固定,无需采用焊接、粘接等连接方式进行连接,有效降低第一加强件210的装配难度,且提高装配效率。
可选地,第二加强件220选用塑料制成,保证第二加强件220在具有一定结构强度的同时还可实现轻量化,且将第二加强件220填充在第二容纳腔121内,第二加强件220不会过多的增加支撑部110的重量,进而实现支撑部110的轻量化,随后将本申请的电池包装配在车辆上时,可提高车辆的续航里程,提升用户体验。
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中,可先利用热成型工艺将第二加强件220制造成大片的塑料件,然后在根据第二容纳腔121的大小将大片的第二加强件220切割成匹配第二容纳腔121尺寸的小塑料件,随后再将小的第二加强件220插入第二容纳腔121中,使得第二加强件220填充在第二容纳腔121内,形成完整的电池包下壳体100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二加强件220布满整个第二容纳腔121,第二加强件220的第一面与顶板111接触,第二加强件220的第二面与底板112接触,第二加强件220的第三面与第一加强件210接触。也就是说,将第二加强件220填充至第二容纳腔121内,第二加强件220的侧面均与相邻支撑部110或第一加强件210接触,一方面,增加第二加强件220与支撑部110、第一加强件210的接触面积,利用第二加强件220和支撑部110、第一加强件210之间的摩擦力即可实现第二加强件220的固定,无需借助其他的连接方式,使得第二加强件220在第二容纳腔121内位置稳定;第二方面,第二加强件220布满整个第二容纳腔121,以增加第二加强件220的体积,提高第二加强件220自身的结构强度,在电池包下壳体1000受到撞击时,第二加强件220溃缩吸能,可利用自身的强度和刚度吸收一部分撞击力,进而减少撞击力对电池的破坏,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第二加强件220的第四面与侧板113接触。进一步增加第二加强件220与支撑部110的接触面积,提高第二加强件220的位置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用于区别描述特征,无顺序之分,无轻重之分。
可选地,第二加强件220的第一面和第二加强件220的第二面相对设置,第二加强件220的第三面和第二加强件220的第四面相对设置,结合图2和图4所示,第二加强件220的第一面是指第二加强件220的上表面,第二加强件220的第二面是指第二加强件220的下表面,第二加强件220的第三面和第四面分别指的是第二加强件220相对的左右两侧的外表面。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主要是指当第二加强件220位于支撑部110最右侧的第二容纳腔121内的接触情况,结合图2和图3所示,当第二加强件220位于支撑部110最右侧的第二容纳腔121内时,第二加强件220的上表面与顶板111接触,第二加强件220的下表面与底板112接触,第二加强件220的最左侧表面与第一加强件210接触,第二加强件220的最右侧表面与侧板113接触。
如图5所示,当第二加强件220位于支撑部110中部的第二容纳腔121内时,第二加强件220的上表面与顶板111接触,第二加强件220的下表面与底板112接触,第二加强件220的最左侧表面和最右侧表面均与第一加强件210接触。
当第二加强件220位于支撑部110最左侧的第二容纳腔121内时(图中未示出),第二加强件220的上表面与顶板111接触,第二加强件220的下表面与底板112接触,第二加强件220的最左侧表面与侧板113接触,第二加强件220的最右侧表面与第一加强件210接触。
上述设置主要为了保证第二加强件220布满整个第二容纳腔121,以限定第二加强件220的位置。
可选地,第二加强件220的第一面、第二面、第三面和第四面可以为垂直相连,也可以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主要取决于第一加强件210与顶板111、底板112的连接关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二加强件220形成连续的波浪状结构。从而改善支撑部110的刚度和强度,使得支撑部110可以稳定地支撑电池,并在支撑部110受到撞击时,呈波浪状的第二加强件220溃缩吸能,减少支撑力对电池的损坏值,提高电池的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呈波浪状的第二加强件220可使电池包下壳体1000的整体刚度大大增强,根据底部球击CAE(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计算机辅助工程)仿真试验结果,在同一试验条件下,增加该波浪状结构比不加波浪状结构,电池包下壳体1000底部的最大位移可以减小一半,也就是说,增加该波浪状结构的电池包下壳体1000可以避免来自车辆下部的卵石和石头引起的冲击,当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受到卵石和石头的撞击时,电池包下壳体1000的下表面不会发生较大的变形和位移,进而提高电池包下壳体1000的抗变形能力。且呈波浪状的第二加强件220制作工艺简单,产品尺寸一致性好。
可选地,波浪状结构的纵向截面轮廓线为正弦线或余弦线。上述设置可保证在不增加第二加强件220结构厚度的同时,第二加强件220的上表面可接触顶板111,第二加强件220的下表面可接触底板112,以提高支撑部110的刚度并实现支撑部110的轻量化。
可选地,如图4所示,第二加强件220包括多个纵向连板221和多个横向连板222。此处所说的纵向是指图4中所示出的第二加强件220的上下方向,横向是指图4中所示出的第二加强件220的左右方向,也就是说,第二加强件220包括多个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纵向连板221和多个沿左右方向横向连板222,当下壳体部100受到纵向撞击时,纵向连板221溃缩吸能可吸收部分撞击力;当下壳体部100受到横向撞击时,横向连板222溃缩吸能可吸收部分撞击力,也就是说,本申请的第二加强件220可吸收来自多方向的撞击力,以提高下壳体部100的抗变形能力。
可选地,如图4所示,纵向连板221和横向连板222交替出现。交替出现是指,沿第二加强件220的左右方向,纵向连板221和横向连板222依次出现,且相连的两个纵向连板221设置有一个横向连板222,相邻的两个横向连板222之间设置有一个纵向连板221。
可选地,如图4所示,纵向连板221与横向连板222首尾成角度相连。使得由多个纵向连板221和多个横向连板222组成的第二加强件220形成为连续的波浪状结构,从而改善支撑部110的刚性。
可选地,纵向连板221与横向连板222之间的角度形成为90°,也就是说,纵向连板221与横向连板222垂直设置,这样,无论支撑部110是受到纵向的撞击还是受到横向的撞击,第二加强件220均可起到溃缩吸能的作用,提高电池包下壳体1000的抗变形能力。
在另一些示例中,纵向连板221与横向连板222之间的角度不等于90°,也就是纵向连板221相对于横向连板222倾斜设置,倾斜设置的横向连板222可以改善支撑部110的刚度,以加强支撑部110的结构强度。
可选地,结合图2和图4所示,同一个第二容纳腔121中相邻的两个横向连板222的其中一个与顶板111形成第一接触面,其中另一个横向连板222与底板112形成第二接触面。确保当第二加强件220填充在第二容纳腔121内时,第二加强件220的第一面可与顶板111接触,第二加强件220的第二面可与底板112接触,且因横向连板222自身具有一定的面积,横向连板222还可增加第二加强件220与支撑部110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加第二加强件220与支撑部110的摩擦力,提高第二加强件220在支撑部110内的位置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所说的第一接触面即为第二加强件220的第一面,也就是第二加强件220的上表面;上述所说的第二接触面即为第二加强件220的第二面,也就是第二加强件220的下表面。
可选地,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相平行。参见图2和图3可知,支撑部110的顶板111和底板112平行设置,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平行设置主要是保证当第二加强件220的第一面与顶板111接触后,第二加强件220的第二面即可与底板112相接触。
可选地,第二容纳腔121中相邻的两个横向连板222之间的上下直线距离等于顶板111至底板112之间的距离,保证当相邻的两个横向连板222的其中一个与顶板111接触后,其中另一个横向连板222与底板112接触。
可选地,纵向连板221的厚度和横向连板222的厚度为2±1mm。当纵向连板221和横向连板222的厚度较薄时,纵向连板221和横向连板222无法提高下壳体部100的结构强度;当纵向连板221和横向连板222的厚度较厚时,将纵向连板221和横向连板222填充在第二容纳腔121内会增加下壳体部100的重量,无法实现下壳体部100的轻量化,因此,将纵向连板221和横向连板222的厚度设置为2±1mm,在提高下壳体部100结构强度的同时还可实现下壳体部100的轻量化。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二加强件220形成网格状结构。也就是说,第二加强件220不限于形成为上述的波浪状结构,呈网格状结构的第二加强件220可以对支撑部110进行各个方向的强度加强,从而改善支撑部110的刚性,使得支撑部110可以稳定地支撑电池。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加强件220生产的过程中,第二加强件220形成为一个整体,在需要装配第二加强件220时,根据第二容纳腔121的大小将整个的第二加强件220切割成匹配第二容纳腔121尺寸的小塑料件,图6所示出的是根据第二容纳腔121的大小将整个第二加强件220切割成多个小塑料件的示意图。
可选地,第二加强件220包括多个交叉相连的加强板(图中未示出),至少三个加强板彼此交叉相连形成一个网格。这里是指,第二加强件220中的加强板的延伸方向均不相同,至少三个加强板首尾相连使得第二加强件220形成为一个周向封闭的结构,第二加强件220填充在第二容纳腔121内以增加支撑部110的刚性。
可选地,至少三个加强板形成的第二加强件220的横向截面轮廓形成为三角形。因加强板自身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至少三个加强板形成的第二加强件220可在至少三个方向上对支撑部110进行结构强度。
可选地,如图6所示,第二加强件220包括在第一方向平行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加强板223和在第二方向平行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加强板224,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呈夹角,每个第一加强板223分别和多个第二加强板224交叉相连,每个第二加强板224分别和多个第一加强板223交叉相连。多个第一加强板223和多个第二加强板224配合以使得第二加强件220形成网格状结构,由此,第二加强件220可在不同方向对支撑部110进行支撑,以更均匀地提高支撑部110各个方向的强度和刚度。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所说的第一方向是指由第二加强件220的左前方向第二加强件220的右后方延伸的方向;第二方向是指由第二加强件220的右前方向第二加强件220的左后方延伸的方向。也就是说,多个第一加强板223由左前方向右后方延伸,多个第二加强板224由右前方向的左后方延伸,以使得第二加强件220形成为网格状。
可选地,如图7所示,第一加强板223的高度和第二加强板224的高度等于顶板111至底板112之间的距离,保证当第一加强板223的顶面、第二加强板224的顶面与顶板111接触时,第一加强板223的底面、第二加强板224的底面可与底板112接触,使得第二加强件220在第二容纳腔121内位置稳定。
可选地,第一加强板223的厚度和第二加强板224的厚度为2±1mm。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可参见纵向连板221的厚度和横向连板222的厚度为2±1mm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做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加强件210的纵截面的尺寸大小由边缘向中间依次变小。也就是说,第一加强件210边缘的纵截面的尺寸较大,第一加强件210中间的纵截面的尺寸较小,因第一加强件210的边缘需与顶板111和底板112连接,纵截面尺寸大可增加第一加强件210与支撑部110的接触面积,提高第一加强件210和支撑部110之间的连接强度。将第一加强件210中间的纵截面的尺寸设置成小于第一加强件210边缘的纵截面的尺寸,一方面,减少第一加强件210的用料,降低第一加强件210的使用成本,并减轻第一加强件210的重量,实现第一加强件210的轻量化;另一方面,由于第一加强件210的纵截面的尺寸大小由边缘向中间依次变小,使得第一加强件210的外部轮廓形成为弧形状,在第一加强件210生产的过程中,便于脱模,提高第一加强件210的生产效率。
可选地,如图1所示,下壳体部100还包括多个第一支撑梁130、多个第二支撑梁140和吊耳150,多个第一支撑梁130沿下壳体部100的前后方向延伸,多个第二支撑梁140沿下壳体部100的左右方向延伸。第一支撑梁130和第二支撑梁140配合用于进一步增加下壳体部100的结构强度。
可选地,如图1所示,吊耳150连接在下壳体部100的外壁上。吊耳150为下壳体部100提供稳定的安装点,使得下壳体部100可稳定连接在车身地板上,也就是保证电池包下壳体1000相对于车身位置固定。
下面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包括:电池、电池包上壳体和电池包下壳体1000。
其中,电池包下壳体1000为前述的电池包下壳体1000,电池包上壳体连接在电池包下壳体1000上,电池装载在电池包上壳体和电池包下壳体1000之间。
由上述结构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将电池包上壳体连接在电池包下壳体1000上,使得电池包形成为一个封闭的结构,电池装载在电池包上壳体和电池包下壳体1000之间,电池包上壳体和电池包下壳体1000配合可有效保护电池的安全,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且通过采用前述的电池包下壳体1000,在电池包受到撞击时,电池包下壳体1000内部的加强组件200可利用自身的强度和刚度吸收一部分撞击力,进而减少撞击力对电池的破坏,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并提高电池包的抗变形能力。
可选地,电池包上壳体可拆卸地连接在电池包下壳体1000上。可拆卸连接使得电池包由两个分体结构组合而成,将电池安装到位后,再将电池包上壳体和电池包下壳体1000连接,极大地提升电池包生产制造的简易性和装配的便利性。这里所说的可拆卸连接可以为螺栓和螺母连接,也可以为铆接,还可以为螺栓和内螺纹孔的连接,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当然,在其他的一些示例中,电池包上壳体和电池包下壳体1000的连接方式不限于上述的可拆卸连接,电池包上壳体和电池包下壳体1000之间还可通过焊接、粘接等方式连接,焊接或粘接可提高电池包上壳体和电池包下壳体1000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得装配完成后的电池包结构稳定,有效保护安装在其内部电池的安全。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电池包下壳体1000及具有其的电池包的具体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为前述的多个技术方案进行组合后的所有实施例,而不局限于下述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电池包下壳体1000,结合图1和图2所示,包括:下壳体部100和加强组件200。
其中,下壳体部100用于承载电池,如图1所示,下壳体部100包括三个支撑部110,如图3所示,支撑部110包括顶板111和底板112,顶板111和底板112间隔设置形成第一容纳腔120。
结合图2和图3所示,加强组件200布设在第一容纳腔120内,包括第一加强件210和第二加强件220,第一加强件210的两端分别连接顶板111和底板112。如图3所示,第一加强件210将第一容纳腔120分隔成多个第二容纳腔121,第二加强件220填充在第二容纳腔121内。
如图4所示,第二加强件220形成连续的波浪状结构,第二加强件220包括多个纵向连板221和多个横向连板222,纵向连板221和横向连板222交替出现,纵向连板221与横向连板222首尾成角度相连,同一个第二容纳腔121中相邻的两个横向连板222的其中一个与顶板111形成第一接触面,其中另一个横向连板222与底板112形成第二接触面,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相平行。
实施例2
一种电池包下壳体1000,结合图1和图2所示,包括:下壳体部100和加强组件200。
其中,下壳体部100用于承载电池,如图1所示,下壳体部100包括三个支撑部110,如图3所示,支撑部110包括顶板111和底板112,顶板111和底板112间隔设置形成第一容纳腔120。
结合图2和图3所示,加强组件200布设在第一容纳腔120内,包括第一加强件210和第二加强件220,第一加强件210的两端分别连接顶板111和底板112。如图3所示,第一加强件210将第一容纳腔120分隔成多个第二容纳腔121,第二加强件220填充在第二容纳腔121内。
如图6所示,第二加强件220形成网格状结构,第二加强件220包括在第一方向平行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加强板223和在第二方向平行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加强板224,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呈夹角,每个第一加强板223分别和多个第二加强板224交叉相连,每个第二加强板224分别和多个第一加强板223交叉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中显示了三个支撑部110用于示例说明的目的,但是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了上面的技术方案之后、显然可以理解将该方案应用到一个、两个或者更多个支撑部110的技术方案中,这也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下壳体1000及具有其的电池包的其他构成例如电池包的作用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电池包下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下壳体部,所述下壳体部用于承载电池,包括:
至少一个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包括顶板和底板,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间隔设置形成第一容纳腔;
加强组件,所述加强组件布设在所述第一容纳腔内,包括:
第一加强件,所述第一加强件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所述第一加强件将所述第一容纳腔分隔成多个第二容纳腔;
第二加强件,所述第二加强件填充在所述第二容纳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下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件布满整个所述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加强件的第一面与所述顶板接触,所述第二加强件的第二面与所述底板接触,所述第二加强件的第三面与所述第一加强件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包下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件形成连续的波浪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包下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波浪状结构的纵向截面轮廓线为正弦线或余弦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包下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件包括多个纵向连板和多个横向连板,所述纵向连板和所述横向连板交替出现,且所述纵向连板与所述横向连板首尾成角度相连;
同一个所述第二容纳腔中相邻的两个所述横向连板的其中一个与所述顶板形成第一接触面,其中另一个所述横向连板与所述底板形成第二接触面,所述第一接触面和所述第二接触面相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包下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件形成网格状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包下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件包括多个交叉相连的加强板,至少三个所述加强板彼此交叉相连形成一个网格。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包下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件包括在第一方向平行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加强板和在第二方向平行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呈夹角,每个所述第一加强板分别和多个所述第二加强板交叉相连,每个所述第二加强板分别和多个所述第一加强板交叉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下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件的纵截面的尺寸大小由边缘向中间依次变小。
10.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池;
电池包上壳体;
电池包下壳体,所述电池包下壳体为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下壳体,所述电池包上壳体连接在所述电池包下壳体上,所述电池装载在所述电池包上壳体和所述电池包下壳体之间。
CN202121616565.4U 2021-07-14 2021-07-14 电池包下壳体及具有其的电池包 Active CN2157713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16565.4U CN215771380U (zh) 2021-07-14 2021-07-14 电池包下壳体及具有其的电池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16565.4U CN215771380U (zh) 2021-07-14 2021-07-14 电池包下壳体及具有其的电池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71380U true CN215771380U (zh) 2022-02-08

Family

ID=801057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616565.4U Active CN215771380U (zh) 2021-07-14 2021-07-14 电池包下壳体及具有其的电池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7138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71849A (zh) * 2022-07-06 2022-09-20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导流罩及具有其的车辆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71849A (zh) * 2022-07-06 2022-09-20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导流罩及具有其的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230350B1 (ko) 구조적 안정성이 우수한 전지팩
KR101182129B1 (ko) 구조적 안정성이 우수한 전지모듈
CN214254595U (zh) 电池包壳体和电池包
CN215771380U (zh) 电池包下壳体及具有其的电池包
KR20240006632A (ko) 배터리 팩, 차량 본체, 및 차량
CN211858708U (zh) 一种抗冲击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115084771B (zh) 一种高性能电池箱防护结构、汽车
KR20060102661A (ko) 이차 전지 모듈
CN116157952A (zh) 电池箱体、电池及车辆
CN215451628U (zh) 一种电池包及车辆
CN216928806U (zh) 一种电池包箱体及电池包
CN220873724U (zh) 电池包箱体及电池包
CN220065946U (zh) 电池箱
CN220368038U (zh) Ctc电池包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5578832U (zh) 底板、电池箱及电池包
CN220492057U (zh) 一种电池包
CN220544109U (zh) 边框、托盘、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CN219163559U (zh) 电芯模组及电池包
CN217387397U (zh) 电池包和车辆
CN212517339U (zh) 电池包底板、电池包外壳以电池包
CN220199416U (zh) 车架电池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9892328U (zh) 电池模组、电池包和车辆
CN219717068U (zh) 电池箱体及电池包
CN220492047U (zh) 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16734475U (zh) 一体式电池包车架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