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69338U - 投影屏幕 - Google Patents

投影屏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69338U
CN215769338U CN202121683392.8U CN202121683392U CN215769338U CN 215769338 U CN215769338 U CN 215769338U CN 202121683392 U CN202121683392 U CN 202121683392U CN 215769338 U CN215769338 U CN 2157693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e
string
projection screen
side edge
curt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68339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欧阳剑
吴定强
张聪
胡震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uol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uol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uol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uol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68339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693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693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693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urtains And Furnishings For Windows Or Doors (AREA)

Abstract

一种投影屏幕,该投影屏幕包括:幕布、固定件、卷轴、第一张线、第二张线和调节件,第一张线和第二张线均绕设在卷轴上,调节件安装在固定件上。幕布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边、第二侧边、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第二侧边和第四侧边相对且平行设置。第一侧边与第一张线连接,第三侧边与第二张线连接,第二侧边与固定件连接,第四侧边与卷轴连接。第一张线和第二张线远离卷轴的一端与调节件连接。通过在投影屏幕中设置卷轴和调节件,由卷轴对第一张线和第二张线的一端进行固定,调节件对第一张线和第二张线提供可以调整的力,从而克服幕布对第一张线和第二张线沿平行于第二侧边的拉力,以使第一张线和第二张线保持张紧状态,有利于提升幕布的平整度。

Description

投影屏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投影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投影屏幕。
背景技术
超短焦投影仪具有很短的投射比,投影仪从离屏幕表面几英寸开外之处即可将画面投射到大屏幕上,在投影仪前走动而挡住屏幕上画面的情况将不复存在。借助超短焦投影仪,可在任何房间、教室和会议室内观看明亮且色彩丰富的大屏幕影像。近年来,超短焦投影仪逐渐成为热点,在发展中迅速获得了广大用户的喜爱。
超短焦投影仪对于投影屏幕幕布的平整度要求较高,目前技术是在屏幕两侧设置张线,张线沿水平方向拉紧屏幕,实际上由于张线需要穿透幕布,在穿透幕布的地方,张线受到幕布沿水平方向上的拉力使得张线无法张紧,进一步地,导致幕布产生细微的褶皱,并形成横条状水纹,当图像投射到幕布上面时就会出现变形。而且幕面的前后不平,也容易导致投影距离的差异,最后导致对焦不能精准,影响图像的清晰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投影屏幕,能使张线保持张紧状态,从而提高幕布展开的平整度。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投影屏幕,所述投影屏幕包括:
幕布,所述幕布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边、第二侧边、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所述第二侧边和所述第四侧边相对且平行设置;
固定件和卷轴,所述第二侧边与所述固定件连接,所述第四侧边与所述卷轴连接;
第一张线和第二张线,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一张线连接,所述第三侧边与所述第二张线连接,所述第一张线和所述第二张线均绕设在所述卷轴上;
调节件,所述调节件安装在所述固定件上,所述第一张线和所述第二张线远离所述卷轴的一端与所述调节件连接,所述调节件拉伸所述第一张线和所述第二张线,以使所述第一张线和所述第二张线处于张紧状态。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调节件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拉伸部和第二拉伸部,所述第一拉伸部与所述第一张线连接,所述第二拉伸部与所述第二张线连接。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调节件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调节件和第二调节件,所述第一调节件与所述第一张线连接,所述第二调节件与所述第二张线连接。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调节件具有弹性,所述调节件保持弹性变形的状态,以使所述第一张线和所述第二张线保持张紧状态。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侧边背向所述第三侧边的一侧为第一侧,所述第一侧边的中部相对两端朝所述第一侧凸出,所述第三侧边背向所述第一侧边的一侧为第二侧,所述第三侧边的中部相对两端朝所述第二侧凸出。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投影屏幕还包括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第一侧边连接,且所述第一套筒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侧边的轮廓对应,所述第一张线穿设于所述第一套筒。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投影屏幕包括多个在所述第一侧边上间隔设置的第一子套筒,多个所述第一子套筒整体的轮廓与所述第一侧边的轮廓对应,所述第一张线依序穿设于多个所述第一子套筒;
优选的,所述第一子套筒开设有穿线孔,所述穿线孔沿直线延伸,所述第一张线未被所述调节件拉伸时,相邻的两个所述穿线孔的轴线在平行于所述第二侧边的方向上具有间隔距离;或,多个所述穿线孔均沿弧线延伸,所述第一张线未被所述调节件拉伸时,所述第一张线呈圆滑的弧线。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投影屏幕还包括换向件,所述换向件固定在所述固定件上,所述换向件与所述第一张线连接,以用于调整所述第一张线的延伸方向。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投影屏幕还包括导向件,所述导向件设置于所述换向件和所述调节件之间,所述导向件与所述第一张线连接,以限制所述第一张线的移动路径。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投影屏幕还包括折叠机构,所述投影屏幕还包括折叠机构,所述折叠机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侧边和所述第四侧边连接,所述折叠机构伸展以使所述幕布沿垂直于所述第二侧边的方向展开。
通过在投影屏幕中设置卷轴和调节件,由卷轴对第一张线和第二张线的一端进行固定,同时,调节件与第一张线和第二张线的远离卷轴的一端连接,并对第一张线和第二张线提供可以调整的力,从而克服幕布对第一张线和第二张线沿平行于第二侧边的拉力,以使第一张线和第二张线保持张紧状态,有利于提升幕布的平整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投影屏幕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局部B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实施例的投影屏幕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局部C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实施例的调节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的投影屏幕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实施例的投影屏幕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实施例的投影屏幕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局部D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投影屏幕00,该投影屏幕00包括:幕布10、固定件20、卷轴30、第一张线41、第二张线42和调节件50。
幕布1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边11、第二侧边12、第三侧边13和第四侧边14,第二侧边12和第四侧边14相对且平行设置。幕布10用于结合投影机使用,其可以对投影机发出的光线进行反射从而形成图像。其中,第一侧边11、第二侧边12、第三侧边13和第四侧边14围合形成投影区域,通过使第二侧边12和第四侧边14相互远离即可使幕布10展开,以使投影区域相对投影机展开,从而接收和反射投影机发出的光线,并将图像在投影区域显示出来。
固定件20可以为固定杆、固定框、固定板等结构,固定件20与第二侧边12连接,以支撑第二侧边12,方便将幕布10展开。第四侧边14与卷轴30连接,卷轴30既能对第四侧边14进行支撑和固定,当沿第一方向旋转时,第四侧边14带动幕布10绕设在卷轴30外周,以完成对幕布10的收纳,当卷轴30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时,幕布10展开,以接收投影光线。
第一侧边11与第一张线41连接,第三侧边13与第二张线42连接,第一张线41和第二张线42均绕设在卷轴30上。卷轴30靠近第一侧边11的一端设有第一固定部301,本实施例中,第一张线41与第一固定部301连接。卷轴30靠近第三侧边13的一端设有第二固定部302,第二张线42与第二固定部302连接。当需要将幕布10收卷起来时,卷轴30转动,第一张线41和第二张线42分别通过第一固定部301和第二固定部302缠绕在卷轴30上。当卷轴30转动以将幕布10展开时,第一张线41和第二张线42与幕布10同步展开,且第一张线41的一端通过第一固定部301固定在卷轴30上,第二张线42的一端通过第二固定部302固定在卷轴30上。
调节件50安装在固定件20上,第一张线41和第二张线42远离卷轴30的一端与调节件50连接,调节件50拉伸第一张线41和第二张线42,且调节件50对第一张线41和第二张线42的拉力可根据幕布10对第一张线41和第二张线42的拉力的变化进行调整,以使第一张线41和第二张线42保持张紧状态。
通过在投影屏幕00中设置卷轴30和调节件50,由卷轴30对第一张线41和第二张线42的一端进行固定,同时,调节件50与第一张线41和第二张线42的另一端连接,并对第一张线41和第二张线42提供可以调整的力,从而克服幕布10对第一张线41和第二张线42沿平行于第二侧边12的拉力,以使第一张线41和第二张线42保持张紧状态,有利于提升幕布10的平整度。
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4和图5,调节件50的数量为一个,调节件50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拉伸部501和第二拉伸部502,第一拉伸部501与第一张线41连接,第二拉伸部502与第二张线42连接。具体地,本实施方式中,调节件50具有弹性,调节件50为可以为拉簧。调节件50设置在固定件20上,且调节件50与第一侧边11和第三侧边13的距离相等,以保证调节件50对第一张线41和第二张线42的拉力相等,从而有利于使幕布10受力均匀,从而保证平整度。第一拉伸部501和第二拉伸部502均为拉环结构,第一张线41的一端穿设于第一拉伸部501,第二张线42的一端穿设于第二拉伸部502。当第一张线41和第二张线42受到幕布10沿平行于第二侧边12的方向的拉力时,第一张线41通过第一拉伸部501拉伸调节件50,第二张线42通过第二拉伸部502拉伸调节件50,调节件50在第一张线41和第二张线42的拉伸下沿平行于第二侧边12的方向产生弹性变形并保持该弹性变形的状态,同时,该弹性变形对第一张线41和第二张线42又施加反方向的拉力,第一张线41和第二张线42在调节件50的拉力作用下保持张紧状态。通过设置第一张线41和第二张线42分别与调节件50相背的两端连接的结构,且使调节件50具有弹性,当第一张线41和第二张线42受到幕布10的拉力而拉伸调节件50时,调节件50发生弹性变形对第一张线41和第二张线42产生反作用力,且该反作用力的大小跟随幕布10的拉力大小可调节,从而能够使得第一张线41和第二张线42维持张紧的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其他实施例中,调节件50还可以为其他结构,如还可通过设置调节件50为气压杆,通过气压杆的伸缩调整第一张线41和第二张线42的拉力。或者,调节件50采用独立的驱动电机,通过电机的旋转调整第一张线41和第二张线42的长度,进而调整其张紧度。
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1和图6,调节件50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调节件51和第二调节件52,第一调节件51与第一张线41连接,第二调节件52与第二张线42连接。具体地,第一调节件51设置于第二侧边12靠近第一侧边11的一端,第一张线41远离卷轴30的一端与第一调节件51连接,当第一张线41受到幕布10的拉力时,第一调节件51沿与该拉力相反的方向拉伸第一张线41,以使第一张线41张紧。第二调节件52设置于第二侧边12靠近第二张线42的一端,当第二张线42受到幕布10的拉力时,第二调节件52沿与该拉力相反的方向拉伸第二张线42,以使第二张线42张紧。通过在投影屏幕00中设置第一调节件51和第二调节件52,并由第一调节件51拉伸第一张线41,第二调节件52拉伸第二张线42,当第一张线41和第二张线42受到的拉力不一致时,两条张线之间的受力互不干扰,有利于使第一张线41和第二张线42均能保持张紧状态,进一步地,有利于提升幕布10的平整度。
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1和图6,第一调节件51还可以设置在第一侧边11靠近第二侧边12的一端,并通过固定件20固定。第二调节件52设置在第三侧边13靠近第二侧边12的一端,并通过固定件20固定。调节件50包括一个固定部,第一调节件51的固定部与第一张线41连接以调节第一张线41的张紧度,第二调节件52的固定部与第二张线42连接以调节第二张线42的张紧度。
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1和图7,第一侧X1边11背向第三侧边13的一侧为第一侧X1,第一侧边11的中部113相对两端朝第一侧X1凸出,第三侧边13背向第一侧边11的一侧为第二侧X2,第三侧边13的中部133相对两端朝第一侧X1凸出。具体地,如图7所示,第一侧边11包括第一端111,第二端112以及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之间的中部113,当第一张线41和第二张线42处于绷紧状态时,第一侧边11的中部113由于受到第一张线41的张力较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更小而内凹,第三侧边13包括第三端131和第四端132,以及位于第三段131和第四端132之间的中部133,第三侧边13的中部133因受到第二张线42的张力较第三端131和第四端132较小而内凹。此时,可通过将幕布10的形状设计为第一侧边11朝向第一侧X1向外凸出,从而弥补了幕布10在第一侧边11上向幕布10中间的凹陷。类似地,通过将第三侧边13设置为朝向第二侧X2向外凸出的形状,从而弥补了幕布10在第三侧边13上向幕布10中间的凹陷,最终达到使幕布10展开得更加平整的目的。
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1和图7,投影屏幕00还包括第一套筒401和第二套筒402,第一套筒401设置于第一侧边11连接,第二套筒402与第三侧边13连接,且第一套筒401的延伸方向与第一侧边11的轮廓对应,第一张线41穿设于第一套筒401。类似地,且第二套筒402的延伸方向与第三侧边13的轮廓对应,第二张线42穿设于第二套筒402。具体地,第一套筒40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侧边11的两端连接,其中间部分由第一侧边11向远离幕布10的一侧的凸出,第二套筒402的两端分别与第三侧边13连接,其中间部分由第三侧边13向远离幕布10的一侧凸出。第一张线41设置于第一套筒401内,并通过第一套筒401拉伸第一侧边11,第二张线42设置于第二套筒402内,并通过第二套筒402拉伸第三侧边13。通过设置将第一张线41设置于第一套筒401内,第二张线42设置于第二套筒402内,且使第一套筒401和第二套筒402均为由幕布10向外侧凸出的形状,则任意相邻两段第一套筒401或任意相邻两段第二套筒402套筒之间形成一定的偏移量,当第一张线41和第二张线42与幕布10之间存在平行于第二侧边12的方向的拉力时,第一套筒401和第二套筒402的偏移量弥补该拉力造成的形变量,从而达到提升幕布10的平整度的目的。
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1和图8,投影屏幕00包括多个在第一侧边11上间隔设置的第一子套筒4011,多个第一子套筒4011整体的轮廓与第一侧边11的轮廓对应,第一张线41依序穿设于多个第一子套筒4011。第一子套筒4011开设有穿线孔403,多个穿线孔403均沿弧线延伸,第一张线41未被调节件50拉伸时,第一张线41呈圆滑的弧线。具体地,如图8所示,多个第一子套筒4011间隔设置于第一侧边11,且与第一侧边11的轮廓对应而呈中部由第一侧边11向第一侧X1凸出的曲线排列,第一张线41穿设于多个第一子套筒4011的张线孔403中,当第一张线41处于绷紧状态时,第一侧边11的任意位置与第一张线41与其对应的位置之间的距离相同,第一张线41通过多个第一子套筒4011沿平行于第二侧边12的方向向远离幕布10的外侧拉伸幕布10。类似地,投影屏幕00还包括多个在第三侧边13上间隔设置的第二子套筒4021,多个第二子套筒4021间隔设置于第三侧边13,且呈中部有第三侧边13向幕布10外侧凸出的曲线排列,第二张线42穿设于多个第二子套筒4021中,多个第二子套筒4021整体的轮廓与第三侧边13的轮廓对应,第二张线42依序穿设于多个第二子套筒4021。第二子套筒4021开设有穿线孔403,多个穿线孔403均沿弧线延伸,第二张线42未被调节件50拉伸时,第二张线42呈圆滑的弧线。
另一种实施例中,请参考图9和图10,穿线孔403沿直线延伸,第一张线41未被调节件50拉伸时,相邻的两个穿线孔403的轴线在平行于第二侧边12的方向上具有间隔距离d。当第一张线41处于绷紧状态时,相邻两个第一子套筒4011为折线状态,且第一子套筒4011形成的折线由第一侧边11朝向背向第三侧边13的一侧凸出,如图10所示,当第一张线41被调节件拉伸而处于绷紧状态时,幕布10通过多个第一子套筒4011对第一张线41施加拉力,相邻两个穿线孔403之间的间隔距离d用于反向补偿幕布10在竖直方向的变形差,实现整体受力均匀。类似地,第二张线42未被调节件50拉伸时,与第二子套筒4021对应设置的相邻的两个穿线孔403的轴线在平行于第二侧边12的方向上具有间隔距离d。
通过在使多个穿线孔403沿直线延伸,第一张线41和第二张线42未被调节件50拉伸时,相邻的两个穿线孔403的轴线在平行于第二侧边12的方向上具有间隔距离d。当第一张线41和第二张线42绷紧时,相邻两个穿线孔403之间的间隔距离d用于反向补偿幕布10在竖直方向的变形差,从而使得幕布10展开的更加平整的目的。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相邻的两个穿线孔403的轴线在平行于第二侧边12的方向上具有间隔距离d的大小,可根据幕布10受拉力产生形变的程度进行对应设计,第一子套筒4011和第二子套筒4021的个数、相邻两个套筒之间的距离等均可根据幕布10受拉力产生形变的程度进行对应设计,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
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1和图2,投影屏幕00还包括换向件70,换向件70固定在固定件20上,换向件70与第一张线41和第二张线42连接,以用于调整第一张线41和第二张线42的方向。本实施例中,第二侧边12上设置有两个换向件70,其中一个固定在第二侧边12靠近第一侧边11的一端,用于与第一张线41连接。另一个换向件70设置于第二侧边12靠近第三侧边13的一端,用于与第二张线42连接。换向件70为滑轮结构,滑轮包括转动轮和转动轴,转动轮以转动轴为中心旋转。第一张线41绕设在转动轮的外周面,其远离卷轴30的一端由第一侧边11经换向件70换向后延伸至第二侧边12,并与调节件50连接,此外,当调节件50与第一张线41之间存在拉力时,换向件70为第一张线41提供支点,支撑第一张线41维持张紧和沿第一侧边11保持竖直的状态。类似的,第二张线42远离卷轴的一端通过换向件70换换向后实现与调节件50的连接。通过在投影屏幕00中设置换向件70,以实现对第一张线41和第二张线42远离卷轴的一端进行换向,达到将第一张线41和第二张线42与调节件50进行连接的目的。此外,调节件50还为第一张线41和第二张线42提供了支撑点,有利于使第一张线41和第二张线42维持竖直状态。
另一种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和图3,换向件70还可设置于第四侧边14,第一张线41和第二张线42均通过换向件70换向后与卷轴30连接。
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2,投影屏幕00还包括导向件80,导向件80设置于换向件70和调节件50之间,本实施例中,导向件80为导向杆,导向杆沿同时垂直于第一侧边11和第二侧边12的方向延伸,第一张线41远离卷轴30的一端沿换向件70的外周面向调节件50延伸时与导向杆连接,导向杆对其移动路径进行限制,以使第一张线41与固定件20间隔设置,避免固定件20与第一张线41直接接触影响第一张线41受到的拉力大小。类似地,导向件80还与第二张线42连接,以限制第二张线42的移动路径。可以理解的是,其他实施例中,导向件80还可以为其它结构,如还可以为套筒,通过使第一张线41和第二张线42穿设于套筒实现导向作用,或者,导向件80还可以为滑轮等,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
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1,投影屏幕00还包括折叠机构90,折叠机构90的两端分别与第二侧边12和第四侧边14连接,折叠机构90伸展以使幕布10沿垂直于第二侧边12的方向展开。具体地,折叠机构90包括可伸缩支架和弹性件,可伸缩支架连接第二侧边12和第四侧边14,可伸缩支架折叠或展开,以带动第二侧边12靠近或远离第四侧边14。弹性件与可伸缩支架弹性连接,以提供可伸缩支架相对第四侧边14展开的弹性力。具体地,当卷轴30转动以释放幕布10时,可伸缩支架展开带动第二侧边12上升,从而使幕布10展开后沿垂直于第四侧边14的方向保持平整。同时,在第二侧边12上升的过程中,调节件50调节第一张线41和第二张线42的拉力以使其保持绷紧状态,从而使幕布10沿平行于第四侧边14的方向保持平整,最终实现提升整个幕布10的平整度的目的。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投影屏幕,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屏幕包括:
幕布,所述幕布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边、第二侧边、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所述第二侧边和所述第四侧边相对且平行设置;
固定件和卷轴,所述第二侧边与所述固定件连接,所述第四侧边与所述卷轴连接;
第一张线和第二张线,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一张线连接,所述第三侧边与所述第二张线连接,所述第一张线和所述第二张线均绕设在所述卷轴上;
调节件,所述调节件安装在所述固定件上,所述第一张线和所述第二张线远离所述卷轴的一端与所述调节件连接,所述调节件拉伸所述第一张线和所述第二张线,以使所述第一张线和所述第二张线处于张紧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屏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拉伸部和第二拉伸部,所述第一拉伸部与所述第一张线连接,所述第二拉伸部与所述第二张线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屏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调节件和第二调节件,所述第一调节件与所述第一张线连接,所述第二调节件与所述第二张线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屏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具有弹性,所述调节件保持弹性变形的状态,以使所述第一张线和所述第二张线保持张紧状态。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投影屏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边背向所述第三侧边的一侧为第一侧,所述第一侧边的中部相对两端朝所述第一侧凸出,所述第三侧边背向所述第一侧边的一侧为第二侧,所述第三侧边的中部相对两端朝所述第二侧凸出。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投影屏幕,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屏幕还包括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第一侧边连接,且所述第一套筒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侧边的轮廓对应,所述第一张线穿设于所述第一套筒。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投影屏幕,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屏幕包括多个在所述第一侧边上间隔设置的第一子套筒,多个所述第一子套筒整体的轮廓与所述第一侧边的轮廓对应,所述第一张线依序穿设于多个所述第一子套筒;
优选的,所述第一子套筒开设有穿线孔,所述穿线孔沿直线延伸,所述第一张线未被所述调节件拉伸时,相邻的两个所述穿线孔的轴线在平行于所述第二侧边的方向上具有间隔距离;或,多个所述穿线孔均沿弧线延伸,所述第一张线未被所述调节件拉伸时,所述第一张线呈圆滑的弧线。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屏幕,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屏幕还包括换向件,所述换向件固定在所述固定件上,所述换向件与所述第一张线连接,以用于调整所述第一张线的延伸方向。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投影屏幕,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屏幕还包括导向件,所述导向件设置于所述换向件和所述调节件之间,所述导向件与所述第一张线连接,以限制所述第一张线的移动路径。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屏幕,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屏幕还包括折叠机构,所述折叠机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侧边和所述第四侧边连接,所述折叠机构伸展以使所述幕布沿垂直于所述第二侧边的方向展开。
CN202121683392.8U 2021-07-22 2021-07-22 投影屏幕 Active CN2157693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83392.8U CN215769338U (zh) 2021-07-22 2021-07-22 投影屏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83392.8U CN215769338U (zh) 2021-07-22 2021-07-22 投影屏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69338U true CN215769338U (zh) 2022-02-08

Family

ID=801068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683392.8U Active CN215769338U (zh) 2021-07-22 2021-07-22 投影屏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693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056874A1 (en) Retractable display device
US7397603B2 (en) Deployable projection screen
CN108983544B (zh) 投影屏幕及投影系统
US9329468B2 (en) Retractable projection screen
JP2010085640A (ja) スクリーン
US20060175019A1 (en) Adjustable canopy
JP2010054907A (ja) スクリーン
US6552847B2 (en) Projection screen of retractable type
JP5790008B2 (ja) スクリーン装置
WO2021258633A1 (zh) 双面显示装置
CN215769338U (zh) 投影屏幕
JP2023549282A (ja) 表示モジュール及び表示装置
CN107664911B (zh) 屏幕装置
WO2022078114A1 (zh) 一种投影屏幕的升降装置、投影屏幕及激光电视
KR200444675Y1 (ko) 밝기 및 높낮이 조절이 가능한 롤 블라인드
CN113641070B (zh) 投影设备
JP2018017850A (ja) スクリーン装置
US20120236267A1 (en) Screen Device and Rear Projection Apparatus
CN213783496U (zh) 一种投影屏幕的升降装置、投影屏幕及激光电视
CN113805420A (zh) 投影设备
CN112925160A (zh) 激光投影设备
JP3164227U (ja) スクリーン装置
CN113885290A (zh) 投影设备
KR200381969Y1 (ko) 텐션 스크린
WO2023011052A1 (zh) 投影装置和投影屏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