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41070B - 投影设备 - Google Patents

投影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41070B
CN113641070B CN202010647717.0A CN202010647717A CN113641070B CN 113641070 B CN113641070 B CN 113641070B CN 202010647717 A CN202010647717 A CN 202010647717A CN 113641070 B CN113641070 B CN 1136410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rtain sheet
assembly
guide roller
curtain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4771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41070A (zh
Inventor
陈友才
杨长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isense Laser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isense Laser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isense Laser Displ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isense Laser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55177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77648A/zh
Publication of CN1136410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410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410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410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54Accessories
    • G03B21/56Projection screens
    • G03B21/58Projection screens collapsible, e.g. foldable; of variable area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 Operating, Guiding And Securing Of Roll- Type Closing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投影设备,属于投影技术领域。该投影设备包括:光学引擎和投影屏幕,光学引擎用于出射光束;投影屏幕包括基座、控制机构、幕片和导向辊;控制机构固定在基座上,幕片与控制机构固定连接,控制机构能够拉紧以展开幕片,或者卷曲以收起幕片,幕片用于反射光学引擎出射的光束,以显示画面;导向辊设置在基座上,且能够压紧在幕片上,以限定幕片的俯仰角度。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导向辊能够压紧在幕片上,并限定幕片的俯仰角度,因而导向辊能够将幕片限定至正确位置,进而避免幕片上显示的画面出现畸变、模糊失真等问题,从而提高投影屏幕的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投影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要求于2020年4月26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2010340787.1、发明名称为“投影设备”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实施例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投影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投影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投影设备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目前,投影设备主要包括光学引擎和投影屏幕。其中,光学引擎的出光口侧朝向投影屏幕,以出射光束至投影屏幕,投影屏幕用于接收该光束并进行画面显示。
相关技术中,如图1所示,投影屏幕1包括幕片11、卷曲组件12、升降组件13和基座14。卷曲组件12固定在基座14上,幕片11与卷曲组件12固定连接,同时,幕片11还与升降组件13上远离卷曲组件12的一端固定连接。升降组件13与卷曲组件12可以控制幕片11的展开和卷曲。其中,升降组件13包括多组支架,每组支架包括第一支撑杆131和第二支撑杆132,第一支撑杆131的第一端与基座14之间,第一支撑杆131的第二端与第二支撑杆132的第一端之间,以及第二支撑杆132的第二端与幕片11之间这三个活动关节处均为可旋转连接,多组支架能够控制幕片11展开。
然而,由于三个活动关节处均预留有装配间隙,这样,在升降组件13举升以展开幕片11时,在幕片11的反向作用力下,升降组件13很容易因三个活动关节处预留的装配间隙而产生倾斜。另外,三个活动关节处均易产生磨损,因而进一步加重了升降组件13的倾斜程度。这样,在举升组件倾斜后,幕片11也会产生倾斜,进而导致幕片11上显示的画面出现畸变、模糊失真等问题,从而影响投影屏幕1的显示效果。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投影设备及投影屏幕,可以解决投影设备包括的幕片容易产生倾斜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投影设备,所述投影设备包括:
光学引擎,所述光学引擎用于出射光束;
投影屏幕,所述投影屏幕包括基座、控制机构、幕片和导向辊;
所述控制机构固定在所述基座上,所述幕片与所述控制机构固定连接,所述控制机构能够拉紧以展开所述幕片,或者卷曲以收起所述幕片,所述幕片用于反射所述光学引擎出射的光束,以显示画面;
所述导向辊设置在所述基座上,且能够压紧在所述幕片上,以限定所述幕片的俯仰角度。
可选地,所述基座具有位置相对的两个第一导向槽,所述导向辊的两端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导向槽内,且能够在所述第一导向槽内移动。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向槽的长度方向为水平方向。
可选地,所述控制机构包括卷曲组件和升降组件;
所述卷曲组件固定在所述基座上,所述幕片的第一侧边与所述卷曲组件固定连接,所述卷曲组件能够控制所述幕片卷曲在所述卷曲组件上;
所述升降组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基座固定连接,所述升降组件的第二端与所述幕片上与第一侧边相对的第二侧边固定连接,所述升降组件能够控制所述幕片展开。
可选地,在水平方向上,所述幕片与所述卷曲组件之间的交线位于所述升降组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时,所述导向辊在所述幕片上靠近所述升降组件的一侧对所述幕片进行压紧。
可选地,在水平方向上,所述幕片与所述卷曲组件之间的交线位于靠近所述升降组件的第二端的一侧时,所述导向辊在所述幕片上远离所述升降组件的一侧对所述幕片进行压紧。
可选地,所述导向辊包括两根导辊,所述两根导辊间隙设计,所述两根导辊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幕片穿过所述两根导辊之间的间隙。
可选地,所述导向辊上设置有防护涂层。
可选地,所述导向辊呈条状结构,且所述导向辊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卷曲组件的轴向平行。
可选地,所述投影屏幕还包括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与所述导向辊传动连接,所述控制组件用于接收控制指令,以驱动所述导向辊在所述第一导向槽内移动。
可选地,所述投影设备还包括收纳部,所述收纳部用于收纳所述光学引擎和所述投影屏幕;
所述收纳部具有透光区和开口,所述光学引擎出射的光束能够透过所述透光区,所述控制机构能够控制所述幕片穿过所述开口并展开。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至少可以包括:
在不使用投影设备时,通过控制机构卷曲以收起幕片,进而减少投影屏幕所占空间。在使用投影设备时,通过控制机构拉紧以展开幕片,以便于幕片反射光学引擎出射的光束并显示画面。在幕片处于展开状态时,由于导向辊压紧在幕片上,并限定幕片的俯仰角度,因而可以通过导向辊将幕片限定至正确位置,进而能够避免幕片上显示的画面出现畸变、模糊失真等问题,从而提高投影屏幕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相关技术提供的一种投影屏幕的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相关技术提供的一种投影屏幕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相关技术提供的另一种投影屏幕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投影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传动机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传动机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投影屏幕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投影屏幕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投影屏幕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投影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相关技术:
1:投影屏幕;11:幕片;12:卷曲组件;13:升降组件;14:基座;
131:第一支撑杆;132:第二支撑杆;133:连接轴。
本申请实施例:
1:光学引擎;2:投影屏幕;3:收纳部;
21:基座;22:控制机构;23:幕片;24:导向辊;25:传动机构;26:驱动电机;27:调节旋钮;31:透光区;32:开口;
211:第一导向槽;221:卷曲组件;222:升降组件;251:蜗杆;252:蜗轮;253:第一齿轮;254:第二齿轮;255:丝杠;256:第三齿轮;257:齿条;258:螺母;259:轴套;
2510:导向轴;2511:第四齿轮;2512:第五齿轮;2221:横梁;2222:第一支撑杆;2223:第二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相关技术对幕片发生切斜或扭曲等情况进行解释。
相关技术中,对于升降组件13包括的多组支架,如图1所示,每组支架还包括连接轴133;第一支撑杆131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一连接槽,第二支撑杆132的第一端伸入第一连接槽,第一支撑杆131的第二端和第二支撑杆132的第一端通过连接轴133可旋转连接。其中,第一连接槽的两个槽壁和第二支撑杆132的第一端的侧壁均设置有连接孔,连接轴133穿过两个槽壁上的连接孔和第二支撑杆132上的连接孔,以实现第一支撑杆131与第二支撑杆132的可旋转连接。
通常,槽壁上的连接孔的孔壁与连接轴133之间设置有装配间隙。示例地,槽壁上的连接孔的孔壁与连接轴133之间的间隙小于或等于0.2mm。这样,第二支撑杆132容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倾斜,致使第一支撑杆131的第二端与第二支撑杆132的第一端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改变,同时造成第一连接槽上的两个连接孔的中心点所在的直线与连接轴133的轴向方向产生夹角。进一步地,在第二支撑杆132发生倾斜后,会导致幕片11也发生前倾或后仰。
其中,第二支撑杆132发生倾斜的角度等于第一连接槽上的两个连接孔的中心点所在的直线与连接轴133的轴向方向产生夹角,第一连接槽上的两个连接孔的中心点所在的直线与连接轴133的轴向方向的最大夹角按照如下公式计算:
α=tan-1D/B
其中,α为第一连接槽上的两个连接孔的中心点所在的直线与连接轴133的轴向方向的最大夹角,D为连接孔的孔壁与连接轴133之间的间隙,B为第一连接槽的两个槽壁之间的距离。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卷曲组件12的位置固定,这样幕片11上与卷曲组件12连接的一侧的位置不会变化。而如图2所示,对于多组支架包括的第二支撑杆132可能均发生远离幕片11的倾斜,这样与多组支架连接的幕片11的一侧则会后仰,从而造成幕片11后仰;如图3所示,多组支架中包括的第二支撑杆132也均可能发生靠近幕片11的倾斜,这样与多组支架连接的幕片11的一侧则会前倾,从而造成幕片11的前倾。
还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支撑杆131与连接轴133、第一支撑杆131与第二支撑杆132、第二支撑杆132与连接轴133之间的接触部位均易产生磨损,因而进一步加重了幕片11的前倾或后仰的程度。
基于上述描述,相关技术中存在投影屏幕1包括的幕片11很容易发生前倾或者后仰的情况,从而导致幕片11无法正常接收光学引擎出射的光束,从而导致显示的画面出现畸变、模糊失真等问题。
接下来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图4示例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投影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投影设备包括:光学引擎1和投影屏幕2,光学引擎1用于出射光束;投影屏幕2包括基座21、控制机构22、幕片23和导向辊24;控制机构22固定在基座21上,幕片23与控制机构22固定连接,控制机构22能够拉紧以展开幕片23,或者卷曲以收起幕片23,幕片23用于反射光学引擎1出射的光束,以显示画面;导向辊24设置在基座21上,且能够压紧在幕片23上,以限定幕片23的俯仰角度。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不使用投影设备时,通过控制机构22卷曲以收起幕片23,进而减少投影屏幕2所占空间。在使用投影设备时,通过控制机构22拉紧以展开幕片23,以便于幕片23反射光学引擎1出射的光束并显示画面。在幕片23处于展开状态时,由于导向辊24压紧在幕片23上,并限定幕片23的俯仰角度,因而可以通过导向辊24将幕片23限定至正确位置,进而能够避免幕片23上显示的画面出现畸变、模糊失真等问题,从而提高投影屏幕2的显示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座21与安装面固定连接,以实现投影屏幕2的固定。安装面是固定支架的支撑面或者墙体的墙面等,只要实现投影屏幕2的固定支撑即可。幕片23的俯仰角度为幕片23所在的平面与竖直直线的夹角。
可选地,光学引擎1为超短焦光学引擎,这样,光学引擎1到投影屏幕2所在平面的距离设置成较短距离,以实现整个激光投影设备的小型化设计。光学引擎1包括光源、光机系统和镜头,光机系统包括DMD(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数字微镜阵列)板和DMD,光源用于出射光束至光机系统,光机系统包括的DMD板用于向DMD提供驱动信号,从而DMD能够基于该驱动信号对光源出射的光束进行调制,并将调制后的光束出射至镜头,进而通过镜头出射光束至投影屏幕2进行显示。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投影设备为激光超短焦投影设备,超短焦光学引擎为DLP(Digital Light Procession,数字光处理)投影光学引擎,光学引擎1包括的镜头为超短焦投影镜头。以及,投影屏幕2的幕片23为光学幕片23,比如为可卷曲的菲涅尔光学屏,或者也可以为柔性的黑栅幕,这样的光学幕片23相比于传统的幕布具有较高的光学增益,能够尽可能的还原光束的亮度和对比度,且通过控制机构22的控制和拉伸,实现较高的平整度,能够适用于超短焦投影成像应用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幕片23的背面,也即是幕片23朝向控制机构22的一面设置有防护涂层,这样,防护涂层能够避免幕片23处于卷曲状态时,幕片23的背面与幕片23的正面直接接触,从而能够避免幕片23的背面与正面的互相摩擦而导致幕片23的磨损,从而延长幕片23的使用寿命。其中,防护涂层为柔性颗粒组成的涂层,或胶状涂层,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防护涂层用纳米材料制成,纳米材料具有良好的韧性、抗冲击性、热稳定性,进而防护涂层与幕片23接触后,能够提高幕片23的平整度、抗风性和稳定性,且能够延长幕片23的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导向辊24呈长条状结构,以便于沿长度方向压紧在幕片23上,对幕片23进行大范围限位。当然,导向辊24也可以呈其他形状的结构,只要能够压紧幕片23,并限定幕片23的俯仰角度即可。
其中,导向辊24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或多边形,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横截面形状为圆形的导向辊24便于加工,且导向辊24的表面较为圆滑,不易对幕片23造成伤害。横截面形状为多边形的导向辊24稳定性较强,不易产生晃动。当导向辊24的横截面为多边形时,示例地,横截面形状为正方形或六边形。
需要说明的是,导向辊24压紧在幕片23上时,可以固定不动,也可以绕着自身沿长度方向的轴线转动。在导向辊24能够转动的情况下,当控制机构22卷曲以收起幕片23,或拉紧以展开幕片23时,导向辊24进行转动,从而能够减小导向辊24与幕片23之间的摩擦力,防止导向辊24与幕片23之间产生摩擦而造成对幕片23的损害。当然,当控制机构22卷曲以收起幕片23,或拉紧以展开幕片23时,为了防止摩擦,可以将导向辊24远离幕片23,以避免导向辊24与幕片23的直接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控制机构22拉紧以展开幕片23的过程中,控制导向辊24远离幕片23。当幕片23展开在控制机构22上时,控制导向辊24压紧在幕片23上,以限定幕片23的俯仰角度。在控制机构22卷曲以收起幕片23的过程中,可以移开原本压紧在幕片23上的导向辊24,以避免导向辊24与幕片23的直接接触而产生摩擦。进一步地,在下次使用投影屏幕2时,使导向辊24保持原先的位置,当幕片23又一次展开在控制机构22上时,继续控制导向辊24压紧在所述幕片23上。
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实现压紧在幕片23上的导向辊24能够绕着自身沿长度方向的轴线转动,导向辊24为滚筒式导向辊24,滚筒式导向辊24包括中心轴和滚筒,中心轴的两端与基座21连接,滚筒可旋转的套在中心轴上。这样,滚筒绕着中心轴转动。当然,导向辊24也可以为其他类型的导向辊24,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其中,滚筒为空心圆柱状滚筒,或者为空心棱柱状滚筒。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向辊24上设置有防护涂层,这样,防护涂层能够避免导向辊24与幕片23的直接接触,从而能够在幕片23与导向辊24之间产生相对运动时,避免导向辊24的表面因不光滑等原因划伤幕片23,从而延长幕片23的使用寿命。其中,防护涂层为柔性颗粒组成的涂层,或者为胶状涂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基座21具有位置相对的两个第一导向槽211,导向辊24的两端分别位于两个第一导向槽211内,且能够在第一导向槽211内移动。这样,在导向辊24与幕片23接触后,并继续在第一导向槽211内移动时,可以推动幕片23。由于幕片23上远离导向辊24的一条侧边固定不动,因而在导向辊24推动幕片23时能够实现对幕片23俯仰角度的改变。进一步地,当导向辊24将幕片23的俯仰角度改变至目标俯仰角度时,控制导向辊24停止移动,并固定导向辊24,使导向辊24压紧在幕片23上,从而实现对幕片23俯仰角度的限定。
其中,幕片23的目标俯仰角度为幕片23不发生不必要倾斜的情况下幕片23所在的平面与竖直直线的夹角。示例地,幕片23的目标俯仰角度为0度、5度等。
其中,基座21包括两个支撑板,两个第一导向槽211分别设置在两个支撑板上,这样,能够便于导向辊24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第一导向槽211。
进一步地,可以在导向辊24的两端分别设置一个固定螺母,每个固定螺母旋紧后分别压紧在靠近导向辊24端部的支撑板上。当然,也可以在导向辊24的每个端部分别设置两个固定螺母,且每个端部的两个固定螺母分别压紧在靠近端部的支撑板的两侧。
需要说明的是,当导向辊24为上述实施例中的滚筒式导向辊24时,在控制该导向辊24停止移动后,将导向辊24包括的中心轴的两端固定在第一导向槽211内,这样,可以不影响空心柱状滚筒绕着中心轴的转动。
其中,第一导向槽211的形状为长条形或椭圆形,或者为其他形状,只要能够实现导向辊24在第一导向槽211内移动,并固定在第一导向槽211上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第一导向槽211的宽度略大于导向辊24的横截面的直径或边长。这样,导向辊24能够更加灵活地在第一导向槽211内移动。第一导向槽211的长度根据幕片23沿第一导向槽211的长度方向的极限倾斜量设置,第一导向槽211的长度略大于幕片23沿第一导向槽211的长度方向的极限倾斜量,以在导向辊24对幕片23的俯仰角度进行限定时,避免对导向辊24的干扰。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向槽211的长度方向为水平方向或者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呈锐角的方向。示例地,当导向辊24在第一导向槽211内移动时,能够在水平方向上有移动分量,因而能够在水平方向上压紧或推动对幕片23,进而能够调整或消除幕片23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从而实现导向辊24压紧在幕片23上时,对幕片23俯仰角度的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幕片23的目标俯仰角度根据光学引擎1出射光束的角度或其他因素进行设置,进而第一导向槽211的角度可以根据幕片23的目标俯仰角度进行设置,只要能够实现在第一导向槽211内移动的导向辊24能够将幕片23的俯仰角度限定至目标俯仰角度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每个第一导向槽211的内壁设置与第一导向槽211的内壁紧密贴合的润滑件,这样,能够减小导向辊24与第一导向槽211之间的摩擦,并增强导向辊24在第一导向槽211内移动的流畅性,同时能够便于提高导向辊24的移动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投影屏幕2还包括控制组件,控制组件与导向辊24传动连接,控制组件用于接收控制指令,以驱动导向辊24在第一导向槽211内移动。本申请实施例中,控制组件可以为电动控制组件,这样,能够实现导向辊24移动的自动控制,且能够保证导向辊24的移动量和移动精度,进一步地能够保证幕片23俯仰角度的精确限定。当然,控制组件也可以为手动控制组件,这样可以人为调节导向辊24的移动量,只要能够便于导向辊24的调节即可。
第一方面,如图5所示,控制组件为电动控制组件,控制组件包括传动机构25和驱动电机26,传动机构25可旋转的限位在基座21上,驱动电机26固定在基座21上,驱动电机26的输出轴和传动机构25连接,传动机构25还与导向辊24连接,驱动电机26能够通过传动机构25带动导向辊24在第一导向槽211内移动,以压紧在幕片23上,并限定幕片23的俯仰角度。
需要说明的是,投影屏幕2还包括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与驱动电机26电连接。在需要对幕片23的位置进行矫正时,控制系统向驱动电机26发送启动指令,以控制驱动电机26开始运转,进而驱动电机26通过传动机构25带动导向辊24移动以调整幕片23的俯仰角度。当幕片23的俯仰角度调整至目标俯仰角度时,控制系统向驱动电机26发送停止指令,以控制驱动电机26停止运转,进而传动机构25停止运动。
本申请实施例中,传动机构25为包括蜗轮252和蜗杆251的传动机构25,或包括丝杠255的传动机构25,当然也可以为其他传动机构25,只要能够驱动导向辊24在第一导向槽211内移动即可。当传动机构25为包括蜗轮252蜗杆251的传动机构25时,驱动电机26的输出轴的轴向与蜗杆251的长度方向为共线、平行、垂直,或者两者的夹角呈锐角等任一情况;当传动机构25为包括丝杠255的传动机构25时,驱动电机26的输出轴的轴向与丝杠255的长度方向也可以为共线、平行、垂直,或者两者的夹角呈锐角等任一情况。
接下来对包括蜗轮252和蜗杆251的传动机构25进行详细介绍。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传动机构25包括蜗杆251和蜗轮252;蜗杆251的长度方向与第一导向槽211的长度方向平行,且蜗杆251可旋转的限位在基座21上,蜗杆251与驱动电机26的输出轴连接,驱动电机26能够带动蜗杆251沿自身的圆周方向旋转;蜗轮252沿轴向限位在导向辊24的第一端,蜗杆251与蜗轮啮合。
这样,驱动电机26启动后能够带动蜗杆251旋转,进而通过蜗杆251带动与之啮合的蜗轮252沿蜗杆251的长度方向滚动,由于蜗轮252沿轴向限位在导向辊24的第一端,因而蜗轮252在滚动时能够带动导向辊24沿蜗杆251的长度方向产生移动量,进一步地,由于蜗杆251的长度方向与第一导向槽211的长度方向平行,因而能够保证导向辊24同时沿第一导向槽211的长度方向产生移动量。
可选地,基座21上固定有两个限位套,两个限位套分别套在蜗杆251的螺旋齿的两侧,且两个限位套与蜗杆251之间能够旋转。这样,两个限位套能够支撑蜗杆251,且能够保证蜗杆251沿自身的圆周方向进行旋转。示例地,蜗杆251与限位套之间接触的部位设置有润滑油,以保证蜗杆251旋转时的灵活性。
可选地,蜗轮252与导向辊24的第一端固定连接,这样,当蜗轮252滚动时能够带动导向辊24一同滚动,同时蜗轮252与导向辊24的固定连接处能够实现力的平稳传送。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蜗轮252可转动地限位在导向辊24的第一端,这样,由于蜗轮252与导向辊24之间为可旋转连接,因而蜗轮252沿蜗杆251的长度方向滚动时,能够使导向辊24保持平移状态。
接下来,在传动机构25包括蜗杆251和蜗轮252的情况下,对驱动电机26的输出轴的轴向与蜗杆251的长度方向的相对位置情况进行介绍。
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电机26的输出轴的轴向与蜗杆251的长度方向共线,且驱动电机26的输出轴与蜗杆251的端部固定连接。这样,驱动电机26启动后,输出轴旋转时能够带动与之固定连接的蜗杆251一同旋转。
可选地,驱动电机26的输出轴与蜗杆251的端部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固定连接。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驱动电机26的输出轴的轴向与蜗杆251的长度方向平行。可选地,传动机构25还包括第一齿轮253和第二齿轮254,第一齿轮253沿轴向与驱动电机26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二齿轮254沿轴向与蜗杆251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齿轮253与第二齿轮254啮合。其中,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齿轮253和第二齿轮254均为圆柱齿轮。这样,驱动电机26启动后带动第一齿轮253旋转,第一齿轮253带动与之啮合的第二齿轮254旋转,进而第二齿轮254带动蜗杆251一同旋转。进一步地,由于第一齿轮253和第二齿轮254均为圆柱齿轮,因而第一齿轮253的轴向与第二齿轮254的轴向平行,以便于适应驱动电机26的输出轴的轴向与蜗杆251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情况。
可选地,第一齿轮253与第二齿轮254均为直齿圆柱齿轮,直齿圆柱齿轮承载能力强,便于加工生产。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齿轮253与第二齿轮254均为斜齿圆柱齿轮,这样,齿轮啮合性能好,运行较为平稳,能够保证更为恒定的传动比。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电机26的输出轴的轴向与蜗杆251的长度方向垂直。相应地,传动机构25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齿轮253和第二齿轮254,其中第一齿轮253和第二齿轮254均为锥齿轮。这样,锥齿轮能够实现互相垂直的两轴之间的传动。
可选地,第一齿轮253与第二齿轮254均为直齿锥齿轮,其优点与上述直齿圆柱齿轮的优点相同或相似。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齿轮253与第二齿轮254均为斜齿锥齿轮,其优点与上述斜齿圆柱齿轮相同或相似,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再赘述。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电机26的输出轴的轴向与蜗杆251的长度方向为任意锐角,相应地,传动机构25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齿轮253和第二齿轮254,其中第一齿轮253和第二齿轮254均为锥齿轮。这样,锤齿轮的参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取,以适应驱动电机26的输出轴的轴向与蜗杆251的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投影屏幕2所处的空间环境不同,因而驱动电机26的固定位置以及驱动电机26所具有的输出轴的轴向会根据投影屏幕2所处的空间环境进行适应性调整,相应地,驱动电机26的输出轴的轴向与蜗杆251的长度方向之间的位置关系会发生适应性改变,进而第一齿轮253与第二齿轮254的类型可以选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类型。
接下来对包括丝杠255的传动机构25进行详细介绍。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传动机构25包括丝杠255;丝杠255的长度方向与第一导向槽211的长度方向平行,且丝杠255可旋转的限位在基座21上,丝杠255与导向辊24的第一端螺纹连接;驱动电机26的输出轴与丝杠255连接,驱动电机26能够带动丝杠255旋转。
这样,驱动电机26启动后能够带动丝杠255旋转,进而丝杠255旋转时带动与之螺纹连接的导向辊24沿丝杠255的长度方向移动,由于丝杠255的长度方向与第一导向槽211的长度方向平行,因而能够保证导向辊24同时沿第一导向槽211的长度方向移动,进一步能够实现导向辊24朝向幕片23移动并压紧在幕片23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向辊24的第一端具有螺纹孔,丝杠255的一端穿过螺纹孔与导向辊24螺纹连接。这样,导向辊24能够基于自身具有的螺纹孔与丝杠255螺纹连接。
可选地,传动机构25还包括导向轴,导向轴限位在基座21上,且导向轴的长度方向与丝杠255的长度方向平行,相应地,导向辊24具有导向孔,导向轴穿过导向孔,且导向轴的长度大于导向孔的长度。这样,当导向辊24沿丝杠255的长度方向移动时,导向轴能够起到导向和限位的作用,以提高导向辊24的移动精度,同时避免导向辊24产生不必要的晃动。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传动机构25还包括螺母258,螺母258限位在导向辊24的第一端,丝杠255的一端与螺母258螺纹连接。这样,导向辊24能够通过螺母258实现与丝杠255的螺纹连接。另外,对于不同规格的丝杠255,可以更换对应的不同规格的螺母258,以使导向辊24能够与不同规格的丝杠255配合使用。
可选地,如图7所示,传动机构25还包括轴套259,轴套259套接在导向辊24的第一端,螺母258与轴套259固定连接。这样,滑块能够基于轴套259实现与导向辊24的连接。其中,轴套259与导向辊24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以实现轴套259与导向辊24之间作用力的平稳传递,当然,轴套259也可以与导向辊24的第一端可旋转连接,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如图8所示,当传动机构25包括导向轴2510时,螺母258的侧壁具有凸起,凸起具有导向孔,导向轴2510穿过导向孔,且导向轴2510的长度大于导向孔的长度。这样,当螺母258沿丝杠255的长度方向移动时,导向轴2510能够起到导向和限位的作用,以提高螺母258的移动精度,同时避免螺母258产生不必要的晃动。
可选地,传动机构25还包括滚珠,螺母258具有与内螺纹连通的回路,滚珠排布在螺母258与丝杠255形成的螺形空间和回路中,螺母258沿丝杠255的长度方向移动时,滚珠能够在螺形空间和回路中循环滚动。这样,滚珠能够减小丝杠255与螺母258之间的摩擦力,因而增强了螺母258相对于丝杠255移动时的灵活性。
接下来,在传动机构25包括丝杠255的情况下,对驱动电机26的输出轴的轴向与丝杠255的长度方向的相对位置情况进行介绍。
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电机26的输出轴的轴向与丝杠255的长度方向共线,且驱动电机26的输出轴与丝杠255的端部固定连接。其中,驱动电机26与丝杠255之间的连接方式和驱动电机26与蜗杆251之间的连接方式相同或相似,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赘述。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驱动电机26的输出轴的轴向与丝杠255的长度方向平行。可选地,传动机构25还包括第四齿轮2511和第五齿轮2512,第四齿轮2511沿轴向与驱动电机26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五齿轮2512沿轴向与丝杠255的一端固定连接,第四齿轮2511与第五齿轮2512啮合。其中,在本实施例中,第四齿轮2511和第五齿轮2512均为圆柱齿轮。这样,驱动电机26启动后带动第四齿轮2511旋转,第四齿轮2511带动与之啮合的第五齿轮2512旋转,进而第五齿轮2512带动丝杠255一同旋转。进一步地,由于第四齿轮2511和第五齿轮2512均为圆柱齿轮,因而第四齿轮2511的轴向与第五齿轮2512的轴向平行,以便于适应驱动电机26的输出轴的轴向与丝杠255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情况。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电机26的输出轴的轴向与丝杠255的长度方向垂直。相应地,传动机构25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第四齿轮2511和第五齿轮2512,其中第四齿轮2511和第五齿轮2512均为锥齿轮。这样,锥齿轮能够实现互相垂直的两轴之间的传动。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电机26的输出轴的轴向与丝杠255的长度方向为任意锐角,相应地,传动机构25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第四齿轮2511和第五齿轮2512,其中第四齿轮2511和第五齿轮2512均为锥齿轮。这样,锤齿轮的参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取,以适应驱动电机26的输出轴的轴向与蜗杆251的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
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导向辊24移动时的平稳性,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向辊24的第二端同样设置有传动机构25。当传动机构25包括蜗杆251和蜗轮252时,蜗轮252沿轴向限位在导向辊24的第二端,当传动机构25包括丝杠255时,丝杠255与导向辊24的第二端螺纹连接。这样,导向辊24的两端均设置有传动机构25,进而能够控制导向辊24的两端同步移动,以保证导向辊24整体移动的平稳性。相应地,控制系统与分别位于导向辊24两端的两个驱动电机26连接,控制系统控制两个驱动电机26同步运转,进而两个驱动电机26能够基于导向辊24的两端带动导向辊24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两个驱动电机26控制导向辊24上对应的端部的移动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也即是导向辊24的一端朝向幕片23移动,导向辊24的另一端远离幕片23移动,或者导向辊24的两端均朝向幕片23移动或远离幕片23移动;另外,上述两个驱动电机26控制导向辊24上对应的端部的移动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这样,在幕片23发生左右摆动的情况下,幕片23左侧和右侧的摆动方向不同,摆动量也会不同,因而能够基于幕片23左侧和右侧的不同的摆动量以及摆动方向分别对应控制两个驱动电机26的启动时间以及正反转,以使导向辊24上对应的两个端部具有不同的移动量和移动方向,以适应实际中对幕片23左右摆动情况的矫正。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传动机构25还包括第三齿轮256和齿条257,第三齿轮256沿轴向限位在导向辊24的第二端,齿条257固定在基座21上,齿条257的长度方向与第一导向槽211的长度方向平行,且与第三齿轮256啮合。
这样,在驱动电机26通过蜗轮252基于导向辊24的第一端驱动导向辊24滚动时,第三齿轮256与导向辊24的第二端固定连接,从而导向辊24会带动固定在自身第二端的第三齿轮256一同滚动,进而第三齿轮256能够沿与之啮合的齿条257的长度方向滚动。由于齿条257的长度方向与第一导向槽211的长度方向平行,因而能够确保第三齿轮256沿齿条257的长度方向滚动的同时产生沿第一导向槽211的长度方向的位移量,进一步地,第三齿轮256能够对导向辊24起到导向作用,使导向辊24的第二端产生与第一端同步的沿第一导向槽211的长度方向的位移量。
在驱动电机26通过丝杠255基于导向辊24的第一端驱动导向辊24移动时,第三齿轮256可旋转地套在导向辊24的第二端,由于第三齿轮256还与齿条257啮合,因而导向辊24移动时会带动套在自身第二端的第三齿轮256一同产生移动量,同时齿条257促使第三齿轮256沿着齿条257的长度方向滚动,进而第三齿轮256能够沿与之啮合的齿条257的长度方向滚动。同理,第三齿轮256能够使导向辊24的第二端产生与第一端同步的沿第一导向槽211的长度方向的位移量。
第二方面,如图10所示,控制组件为手动控制组件,控制组件包括传动机构25和调节旋钮27,传动机构25和调节旋钮27可旋转的限位在基座21上,调节旋钮27和传动机构25连接,传动机构25还与导向辊24连接,调节旋钮27能够通过传动机构25带动导向辊24在第一导向槽211内移动,以压紧在幕片23上,并限定幕片23的俯仰角度。
本申请实施例中,传动机构25与上述第一方面的传动机构25的结构相同或相似,调节旋钮27与传动机构25的连接方式与上述第一方面中驱动电机26的输出轴与传动机构25的连接方式以及相对位置关系相同或相似,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再赘述,具体可以参考图11至图15所显示的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控制机构22包括卷曲组件221和升降组件222;卷曲组件221固定在基座21上,光学膜片23的第一侧边与卷曲组件221固定连接,卷曲组件221能够控制光学膜片23卷曲在卷曲组件221上;升降组件222的第一端与基座21固定连接,升降组件222的第二端与光学膜片23上与第一侧边相对的第二侧边固定连接,升降组件222能够控制光学膜片23展开。这样,在使用投影设备时,升降组件222将卷曲组件221上的光学膜片23展开,当停止使用投影设备时,卷曲组件221能够控制光学膜片23卷曲在卷曲组件221上,从而能够减少投影屏幕2所占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导向辊24呈条状结构时,导向辊24的长度方向与卷曲组件221的轴向平行。这样,能够保证幕片23的平整性,避免因导向辊24的存在而造成幕片23扭曲的现象。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在水平方向上,幕片23与卷曲组件221之间的交线位于升降组件222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时,导向辊24在幕片23上靠近升降组件222的一侧对幕片23进行压紧。这样,幕片23与卷曲组件221之间的交线位于升降组件222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时,由于幕片23的第一侧边与卷曲组件221固定连接,幕片23的第二侧边与升降组件222的第二端固定连接,因而幕片23与卷曲组件221之间的交线靠近幕片23的第一侧边,这样,相对于竖直方向,幕片23朝向升降组件222的方向倾斜。进一步地,位于幕片23上靠近升降组件222的一侧的导向辊24压紧并推动幕片23,使幕片23远离升降组件222,从而能够实现对幕片23俯仰角度的矫正。
其中,幕片23与卷曲组件221之间的交线为卷曲在卷曲组件221上的幕片23在即将离开卷曲组件221位置处所形成的一条沿着卷曲组件221长度方向的线,也即是幕片23的展开部分与卷曲组件221相切处的一条沿着卷曲组件221长度方向的线。
需要说明的是,升降组件222包括横梁2221和多组支架,每组支架包括第一支撑杆2222和第二支撑杆2223,第一支撑杆2222的第一端与基座21连接,第一支撑杆2222的第二端与第二支撑杆2223的第一端连接,第二支撑杆2223的第二端与横梁2221沿长度方向的一条侧边连接。同时,横梁2221沿长度方向的另一条侧边与幕片23的第二侧边固定连接,且横梁2221的长度等于幕片23的第二侧边的长度,这样,横梁2221能够沿长度方向对幕片23进行全面限位,从而保证幕片23的平整性。本实施例中,升降组件222的第二端具体为横梁2221上与幕片23固定连接的一条侧边。
还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7所示,相较于图5,横梁2221与水平面的夹角会因为幕片23的拉扯力而发生变化,也即是横梁2221上沿长度方向的两条侧边在竖直方向上的相对位置会因为幕片23的拉扯力而发生变化,因而幕片23与卷曲组件221之间的交线、升降组件222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这三者的位置关系会因为横梁2221的变化而产生变化,因而横梁2221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导向辊24的设置。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8所示,在水平方向上,幕片23与卷曲组件221之间的交线位于靠近升降组件222的第二端的一侧时,导向辊24在幕片23上远离升降组件222的一侧对幕片23进行压紧。这样,幕片23与卷曲组件221之间的交线位于升降组件222上靠近第二端的一侧时,由于幕片23的第一侧边与卷曲组件221固定连接,幕片23的第二侧边与升降组件222的第二端固定连接,因而幕片23与卷曲组件221之间的交线靠近幕片23的第一侧边,这样,相对于竖直方向,幕片23朝向远离升降组件222的方向倾斜。进一步地,位于幕片23上远离升降组件222的一侧的导向辊24压紧并推动幕片23,使幕片23靠近升降组件222,从而实现对幕片23俯仰角度的矫正。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上两个实施例中,升降组件222的倾斜均为升降组件222的第二端朝向幕片23所在方向的倾斜。当升降组件222的倾斜为升降组件222的第二端朝向远离幕片23所在方向的倾斜时,幕片23与卷曲组件221之间的交线位于靠近升降组件222的第一端的一侧,此时,导向辊24在幕片23上远离升降组件222的一侧对幕片23进行压紧。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上两个实施例中,导向辊24矫正的是导向辊24与升降组件222的第二端之间的区域内的幕片23的俯仰角度,因而导向辊24均设置在靠近卷曲组件221的位置处,以保证对幕片23的大面积调节。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向辊24包括两根导辊,两根导辊间隙设计,两根导辊的两端固定连接,幕片23穿过两根导辊之间的间隙。这样,在水平方向上,无论是幕片23与卷曲组件221之间的交线位于升降组件222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时的情况,还是幕片23与卷曲组件221之间的交线位于靠近升降组件222的第二端的一侧时的情况,两根导辊中的任一根导辊均能压紧并推动幕片23,从而实现对幕片23俯仰角度的矫正。
需要说明的是,升降组件222上升以展开幕片23时,卷曲组件221能够顺时针旋转,也能够逆时针旋转,在卷曲组件221的中心轴线位置固定不变的情况下,顺时针旋转的卷曲组件221与幕片23之间的交线,以及逆时针旋转的卷曲组件221与幕片23之间的交线位置会有所不同,因而幕片23与卷曲组件221之间的交线、升降组件222的第一端和升降组件222的第二端三者的关系会有所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幕片23包括光学膜片和可卷曲基板,光学膜片粘接在可卷曲基板上,可卷曲基板上远离光学膜片的一侧设置有加多个加强筋,每个加强筋的长度方向与可卷曲基板的纵向方向不平行;可卷曲基板与控制机构22固定连接,控制机构22能够拉紧以展开可卷曲基板,或者卷曲以收起可卷曲基板,可卷曲基板展开时支撑光学膜片处于平整状态;光学膜片用于反射光学引擎1出射的光束,以显示画面。
这样,多个加强筋能够增强可卷曲基板的强度,同时便于可卷曲基板的卷曲,并且在可卷曲基板处于平整状态时,使可卷曲基板在横向方向上受力均匀,不容易出现波纹和褶皱。由于光学膜片粘接在可卷曲基板上,因而光学膜片不易出现褶皱和变形,从而提高光学膜片的显示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幕片23包括光学膜片和柔性载体;光学膜片粘接在柔性载体上,柔性载体上相对的两条侧边均与控制机构22固定连接,且控制机构22能够基于柔性载体的两条侧边拉紧以展开柔性载体,或者卷曲以收起柔性载体,柔性载体展开时支撑光学膜片处于平整状态。
这样,在控制机构22通过柔性载体间接拉紧光学膜片的同时,柔性载体承担控制机构22的一部分拉紧力,使光学膜片不易损坏,从而保证光学膜片的平整性。
其中,柔性载体为合成布、薄膜等方便卷曲且有承载强度的载体。当柔性载体为合成布时,柔性载体的材料为含有尼龙的合成材料。由于尼龙材料的机械强度高,韧性好,具有较高的抗拉、抗压强度,因此柔性载体在被控制机构22拉紧时不易变形,且表面平整,进而提高光学膜片的平整性。当然,柔性载体的材料也可以为其他材料。
其中,光学膜片与柔性载体之间通过双面胶或胶膜等进行粘接,或者通过其他方式粘接,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幕片23同时包括光学膜片、可卷曲基板和柔性载体,光学膜片粘接在可卷曲基板上,可卷曲基板远离光学膜片的一侧粘接在柔性载体上,柔性载体上相对的两条侧边均与控制机构22固定连接,且控制机构22能够基于柔性载体的两条侧边拉紧以展开柔性载体,或者卷曲以收起柔性载体,柔性载体展开时支撑可卷曲基板处于平整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控制机构22包括卷曲组件221时,卷曲组件221包括卷曲控制器、卷曲电机和卷筒,卷曲控制器与卷曲电机电连接,卷曲电机固定在基座21上,卷曲电机的输出轴与卷筒的端部固定连接,幕片23的第一侧边与卷筒固定连接。其中,卷曲控制器能够控制卷曲电机的启停,卷曲电机启动后能够带动卷筒旋转。这样,在卷曲控制器控制卷筒旋转时,能够控制幕片23卷曲在卷筒上。
在实现幕片23与卷筒的固定时,在一些实施例中,卷筒的外壁沿轴向设置有卡槽,幕片23的第一侧边设置有与卡槽匹配的卡条,卡条能够沿卷筒的径向限位在卡槽内,从而实现幕片23的第一侧边沿卷筒的圆周方向的限位。
这样,在卷筒转动时,通过卡条的限位,实现幕片23的第一侧边与卷筒的同步卷曲,从而将幕片23卷曲在卷筒上。并且由于卡条的限位,使卷筒对幕片23的第一侧边提供一定的拉力,该拉力在和幕片23的第二侧边展开时的作用下相互配合,使幕片23更为平整,从而提高幕片23的显示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9所示,投影设备还包括收纳部3,收纳部3用于收纳光学引擎1和投影屏幕2;收纳部3具有透光区31和开口32,光学引擎1出射的光束能够透过透光区31,控制机构22能够控制幕片23穿过开口32以展开。这样,当不使用投影设备时,光学引擎1和投影屏幕2收纳至收纳部3中,便于节省空间。当投影设备处于使用状态时,控制机构22控制幕片23展开,同时光学引擎1投射光束至幕片23上,以使幕片23显示图像。
其中,透光区31的中心点到展开后的幕片23所在的平面的垂直距离等于光学引擎1的投射比与幕片23上的显示区域的宽度之间的乘积,显示区域的宽度是指显示区域沿水平方向的尺寸。这样,能够保证光学引擎1出射的光束能够精准地投射到幕片23的显示区域,以保证幕片23上显示画面的清晰性。
由于投射比是光学引擎1本身的性能参数,因此光学引擎1的投射比与选取的光学引擎1有关,也即是选取不同的光学引擎1,则投射比不同,进而透光区31的中心点到展开后的幕片23所在的平面的垂直距离也不相同。这样,在实际设置过程中,通过光学引擎1的投射比与显示区域的宽度计算出透光区31的中心点到展开后的幕片23所在的平面的垂直距离,从而可以保证光学引擎1出射的光束能够完整的投影在幕片23的显示区域。
可选地,导向辊24位于收纳部3内,这样,导向辊24能够隐藏在收纳部3内,进而增强投影屏幕2的美观性,且可以在幕片23伸出收纳部3之前压紧幕片23。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导向辊24位于收纳部3上方,导向辊24设置在不干扰幕片23进行投影画面显示的位置,通常,导向辊24设置在靠近收纳部3,且位于投影画面下缘下方的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当投影屏幕2包括幕片23和柔性载体时,幕片23的尺寸小于柔性载体的尺寸,且幕片23上靠近收纳部3的边缘与收纳部3间隔一定距离,这样,导向辊24位于幕片23的下方,并压紧在柔性载体上,进而能够避免对投影画面的遮挡。
接下来,对投影屏幕包括拉紧机构的结构进行详细解释。
在一些实施例中,投影屏幕还包括拉紧机构;拉紧机构与卷曲组件固定连接,卷曲组件能够控制拉紧机构卷曲在卷曲组件上;升降组件的第二端与拉紧机构固定连接,升降组件能够控制幕片和拉紧机构同步展开,拉紧机构展开时能够限定幕片的俯仰角度;其中升降组件位于幕片和拉紧机构之间。
这样,在幕片和拉紧机构处于展开状态时,由于升降组件位于幕片和拉紧机构之间,因而拉紧机构对升降组件的拉力与幕片对升降组件的拉力保持平衡,这样,拉紧机构能够限定幕片的俯仰角度,同时对幕片的俯仰角度进行校正。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升降组件包括横梁时,横梁为薄板状横梁。幕片与横梁上沿长度方向的第一条侧边固定连接,拉紧机构与横梁上沿长度方向的第二条侧边连接,且幕片与拉紧机构分别位于第二支撑杆的两侧。这样,拉紧机构通过拉紧横梁来平衡幕片对横梁的拉紧力,从而限定幕片的俯仰角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卷曲组件包括第一子卷曲组件和第二子卷曲组件;第一子卷曲组件和第二子卷曲组件均与基座连接,第一子卷曲组件和幕片位于升降组件的同一侧,第二子卷曲组件和拉紧机构位于升降组件的同一侧;幕片固定连接在第一子卷曲组件上,第一子卷曲组件能够控制幕片卷曲在第一子卷曲组件上;拉紧机构固定连接在第二子卷曲组件上,第二子卷曲组件能够控制拉紧机构卷曲在第二子卷曲组件上。
这样,由于上述实施例中说明了升降组件位于幕片和拉紧机构之间,因而第一子卷曲组件和幕片位于升降组件的一侧,第二子卷曲组件和拉紧机构位于升降组件的另一侧。进一步地,由于第二子卷曲组件能够控制拉紧机构卷曲在第二子卷曲组件上,因而在幕片前倾后,正向小幅度调整第二子卷曲组件,以实现拉紧机构的进一步卷曲,因而能够增大拉紧机构对升降组件的第二端的拉紧力,以调整幕片的俯仰角度。在幕片后仰后,反向小幅度调整第二子卷曲组件,以实现拉紧机构的轻微展开,因而能够减小拉紧机构对升降组件的第二端的拉紧力,以调整幕片的俯仰角度。同理,在幕片前倾或者后仰后,通过小幅度调整第一子卷曲组件实现幕片的俯仰角度的调整,或者同时小幅度调整第一子卷曲组件和第二子卷曲组件实现幕片的俯仰角度的调整。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子卷曲组件对幕片进行独立控制,第二子卷曲组件对拉紧机构进行独立控制,这样便于单独调整幕片对升降组件的第二端的拉紧力,以及单独调整拉紧机构对升降组件的第二端的拉紧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拉紧机构包括辅助辊和拉紧组件;拉紧组件的第一端与升降组件的第二端固定连接,拉紧组件的第二端与卷曲组件固定连接,辅助辊的两端限位在基座上,且压紧在拉紧组件上。
这样,由于拉紧组件的第一端与升降组件的第二端固定连接,拉紧组件的第二端与卷曲组件固定连接,因而卷曲组件能够卷曲以收起拉紧组件;升降组件能够升降以展开拉紧组件。卷曲组件能够同时控制幕片和拉紧组件卷曲在卷曲组件上,进而便于幕片和拉紧组件的同步卷曲和展开。另外,由于辅助辊压紧在拉紧组件上,因而能够控制拉紧组件对升降组件的第二端的拉紧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拉紧组件为第一辅助布或者多条第一拉紧绳。在升降组件包括薄板状横梁的情况下,当拉紧组件为第一辅助布时,第一辅助布的一条侧边与横梁上沿长度方向的第二条侧边固定连接,第一辅助布上与一条侧边相对的另一条侧边与卷曲组件固定连接,这样,第一辅助布能够基于横梁拉紧升降组件。当拉紧组件为多条第一拉紧绳时,每条第一拉紧绳之间两两平行,且每条第一拉紧绳的一端可以与横梁上沿长度方向的第二条侧边固定连接,每条第一拉紧绳的另一端与卷曲组件固定连接,这样,多条第一拉紧绳可以基于横梁拉紧升降组件。
其中,第一辅助布通过螺钉与横梁固定连接,或者通过其他方式与横梁固定连接。另外,第一辅助布上与横梁固定连接的侧边的长度,以及幕片上与横梁固定连接的侧边的长度均小于或等于横梁的长度,这样,在升降组件的两侧受力更加平衡的条件下,横梁能够对第一辅助布和幕片进行更加全面地限位。
其中,当拉紧组件为多条第一拉紧绳时,横梁上可以设置与多个第一拉紧绳一一对应的多个固定孔,每个拉紧绳可以基于对应的一个固定孔与横梁捆绑连接。每条第一拉紧绳两两之间的间距相等,这样,每条第一拉紧绳对横梁的拉紧力均相等,进而能够保证横梁的稳定性,且不会发生偏斜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升降组件包括横梁的情况下,当卷曲组件包括第一子卷曲组件和第二子卷曲组件时,拉紧机构为第二辅助布或者多条第二拉紧绳。在升降组件包括薄板状横梁的情况下,当拉紧机构为第二辅助布时,第二辅助布与横梁的连接方式、连接位置与第一辅助布与横梁的连接方式、连接位置相同或相似,区别点在于,第二辅助布与第二子卷曲组件固定连接。当拉紧机构为多条第二拉紧绳时,多条第二拉紧绳与横梁的连接方式、连接位置与多条第一拉紧绳与横梁的连接方式、连接位置相同或相似,区别点在于,多条第二拉紧绳与第二子卷曲组件固定连接,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辅助辊呈条状结构,且辅助辊的长度方向与卷曲组件的轴向平行。这样,条状结构的辅助辊便于沿长度方向压紧在拉紧组件上,以对拉紧组件进行大范围限位。进一步地,由于辅助辊的长度方向与卷曲组件的轴向平行,因而辅助辊能够保证拉紧组件的平整性,避免因辅助辊的存在而造成拉紧组件扭曲的现象,进而避免了升降组件的扭曲。
其中,辅助辊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或多边形。横截面形状为圆形的辅助辊便于加工,且辅助辊的表面较为圆滑,不易对幕片造成伤害。
需要说明的是,辅助辊压紧在拉紧组件上时,为固定不动的状态,或者能够绕着自身沿长度方向的轴线转动。在辅助辊能够转动的情况下,当卷曲组件卷曲以收起拉紧组件,或升降组件控制拉紧组件展开时,辅助辊进行转动,从而能够减小辅助辊与拉紧组件之间的摩擦力,以防止辅助辊与拉紧组件之间产生摩擦而造成对拉紧组件的损害。当然,当卷曲组件卷曲以收起拉紧组件,或拉紧以展开拉紧组件时,为了防止摩擦,将辅助辊远离拉紧组件,以避免辅助辊与拉紧组件的直接接触,且在拉紧组件展开后,通过辅助辊压紧在拉紧组件上,以限定幕片的俯仰角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辅助辊包括中心轴和滚筒,中心轴的两端与基座连接,滚筒可旋转的套在中心轴上。这样,辅助辊压紧在拉紧组件上靠近幕片的一侧。其中,由于滚筒能够绕着中心轴转动,当卷曲组件收起或展开拉紧组件时,拉紧组件与滚筒之间会产生相对运动,进而能够显著减小滚筒与拉紧组件之间的摩擦,从而避免对拉紧组件的磨损,同时提高卷曲组件收起和展开拉紧组件的灵活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辅助辊上设置有润滑涂层,这样,润滑涂层能够避免辅助辊与拉紧组件的直接接触,且能够起到辅助辊与拉紧组件之间的润滑效果。从而辅助辊与拉紧组件之间的相对运动能够更加顺畅,同时能够避免辅助辊的表面因不光滑等原因划伤拉紧组件,从而延长拉紧组件的使用寿命。其中,润滑涂层为柔性颗粒组成的涂层或胶状涂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座上设置有位置相对的两个第二导向槽,辅助辊的两端分别位于两个第二导向槽内,且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在第二导向槽内移动,以调整对拉紧组件的压紧力度。这样,在辅助辊与拉紧组件接触后,并继续在第二导向槽内移动时,能够推动拉紧组件。由于拉紧组件的第一端与升降组件的第二端固定连接,拉紧组件的第二端与卷曲组件固定连接,且升降组件和卷曲组件均为静止状态,因而辅助辊推动拉紧组件时,能够增大对拉紧组件的压紧力度,从而绷紧拉紧组件,这样,拉紧组件对升降组件的第二端的拉紧力会有一定升高。同理,辅助辊沿着第二导向槽的长度方向远离拉紧组件时,辅助辊对拉紧组件的压紧力度减小,拉紧组件对升降组件的第二端的拉紧力有所下降。
需要说明的是,投影屏幕还包括用于控制辅助辊在第二导向槽内移动的控制组件,控制组件包括辅助驱动电机和辅助传动机构,其中,辅助传动机构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传动机构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赘述。
进一步地,辅助辊能够基于对拉紧组件压紧力度的调整,来改变幕片的俯仰角度,当幕片的俯仰角度被改变至目标俯仰角度时,控制辅助辊停止移动,并固定辅助辊,从而实现对幕片俯仰角度的限定。
其中,由于第二导向槽的数量为两个,相应地,基座包括两个支撑板,两个第二导向槽分别设置在两个支撑板上,这样,能够便于辅助辊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第二导向槽。
其中,第二导向槽的形状为长条形或椭圆形,或者其他形状,只要能够实现辅助辊在第二导向槽内移动,并固定在第二导向槽上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第二导向槽的宽度略大于辅助辊的横截面的直径或边长。这样,辅助辊可以更加灵活地在第二导向槽内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导向槽的长度方向为水平方向或者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呈锐角的方向。示例地,当辅助辊在第二导向槽内移动时,能够在水平方向上有移动分量,因而能够调整拉紧组件与辅助辊接触的位置、拉紧组件的第一端,以及拉紧组件的第二端沿水平方向的相对位置关系,从而实现辅助辊对拉紧组件的压紧力度的调整。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每个第二导向槽的内壁设置与第二导向槽的内壁紧密贴合的润滑件,这样,能够减小辅助辊与第二导向槽之间的摩擦,并增强辅助辊在第二导向槽内移动的流畅性,同时便于提高辅助辊的移动精度。
接下来,对投影屏幕包括调整螺钉的结构进行详细解释。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升降组件包括多组支架,每组支架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时,第一支撑杆的第一端与基座之间,第一支撑杆的第二端与第二支撑杆的第一端之间,以及第二支撑杆的第二端与幕片之间均为可旋转连接,多组支架能够控制幕片展开;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中的一者上设置有调整螺钉,且调整螺钉的一端抵接在另一者的侧壁上,调整螺钉用于调整第一支撑杆的第二端和第二支撑杆的第一端的相对位置,以调整幕片的俯仰角度。
这样,在幕片处于展开状态时,由于设置在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中的一者上的调整螺钉的一端抵接在另一者的侧壁上,因而通过旋转该调整螺钉调整第一支撑杆的第二端和第二支撑杆的第一端的相对位置,进而能够调整第二支撑杆的倾斜角度,由于第二支撑杆的第二端与幕片连接,从而能够调整幕片的俯仰角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架的组数设置为两组,这样,在靠近卷曲组件的两端的位置处分别设置一组支架,从而两组支架能够基于靠近幕片的一条侧边的两个端部展开幕片。当然,支架的组数也能够设置为三组,这样,在靠近卷曲组件的两端的位置处分别设置一组支架,并在靠近卷曲组件的中间的位置处设置一组支架。这样,三组支架基于靠近幕片的一条侧边的两个端部,以及靠近幕片的该侧边的中心位置处展开幕片。
需要说明的是,每组支架包括的第一支撑杆的第一端与基座之间,第一支撑杆的第二端与第二支撑杆的第一端之间,以及第二支撑杆的第二端与幕片之间的可旋转连接处均设置有装配间隙,以便于支架的灵活伸展与折叠。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组支架包括第一连接轴,第一支撑杆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一连接槽,第二支撑杆的第一端伸入第一连接槽,第一支撑杆的第二端和第二支撑杆的第一端通过第一连接轴可旋转连接。调整螺钉的一端基于第一支撑杆的外壁旋进至第一连接槽,并抵接在第二支撑杆的外壁上。这样,第一连接槽与第二支撑杆的第一端的配合便于设置在第一支撑杆上的调整螺钉能够抵接在第二支撑杆的侧壁上。
其中,第一连接槽的槽底面的形状根据第一支撑杆的形状设置。示例地,当第一支撑杆的横截面形状为方形时,第一连接槽的槽底面的形状也为方形,当第一支撑杆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时,第一连接槽的槽底面的形状也为圆形。
其中,在第一连接轴的两端分别设置一个固定螺母,每个固定螺母旋紧后分别压紧在第一支撑杆的侧壁。这样,第一连接轴与第一支撑杆固定连接,进而当第二支撑杆绕着第一连接轴旋转时,能够实现第二支撑杆与第一支撑杆之间的角度变化,从而能够实现支架的伸展和折叠。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杆包括杆体和两个第一连接板;杆体的第一端与基座之间可旋转连接,两个第一连接板相对设置在杆体的第二端的端部以形成第一连接槽,至少一个第一连接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调整螺钉。这样,由于第二支撑杆的第一端伸入两个第一连接板形成的第一连接槽内,且至少一个第一连接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调整螺钉,因而通过旋转第一连接板上设置的调整螺钉,使调整螺钉推动第二支撑杆,从而实现对第二支撑杆和第一支撑杆相对位置的调节。
其中,两个第一连接板相对设置,且均与杆体的侧壁固定连接,以形成空间较大的第一连接槽。两个第一连接板分别与杆体焊接,或者分别与杆体一体成型,本申请实施例对比不做限定。
其中,两个第一连接板中的任意一个第一连接板上设置有一个调整螺钉,且调整螺钉与第一连接轴不位于同一高度。这样,在旋转调整螺钉时,以第一连接轴为支点,将旋转螺钉抵接在第二支撑杆上并推动第二支撑杆,从而调整第二支撑杆的倾斜角度,以实现对第二支撑杆的第一端和第一支撑杆的第二端的相对位置的调节。
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任意一个第一连接板上设置两个调整螺钉,两个调整螺钉所连成的直线沿竖直方向,或者与竖直方向呈锐角。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常将两个调整螺钉结合使用。具体地,使其中一个相对位于上方的调整螺钉固定不动,且保持抵接在第二支撑杆的侧壁上的状态,并旋转另一个调整螺钉,使该调整螺钉推动第二支撑杆,这样,控制第二支撑杆朝向垂直于两个调整螺钉的连线方向摆动,从而能够调整第二支撑杆的倾斜角度,以实现对第二支撑杆的第一端和第一支撑杆的第二端的相对位置的调节。
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任意一个第一连接板上设置三个调整螺钉,三个调整螺钉连接成正三角形。这样,三个调整螺钉能够对第二支撑杆进行三处约束,且三个调整螺钉的端部能够形成一个平面,因而能够有效防止第二支撑杆朝向三个调整螺钉的端部所在平面的随意晃动,从而使第二支撑杆的运动状态更加稳定。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在每个第一连接板上均设置一个、两个或三个调整螺钉,由于第二支撑杆的第一端伸入两个第一连接板形成的第一连接槽内,因而两个第一连接板上的调整螺钉对第二支撑杆的推动方向相反,从而能够实现对第二支撑杆倾斜角度的往复调整,进而实现对第二支撑杆的第一端和第一支撑杆的第二端的相对位置的调节。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杆和基座中的一者上设置有调整螺钉,且调整螺钉的一端抵接在另一者的侧壁上,调整螺钉用于调整第一支撑杆的第一端和基座的相对位置。这样,能够通过旋转调整螺钉来调整第一支撑杆与基座的相对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组支架还包括第二连接轴;基座上设置有第二连接槽,第一支撑杆的第一端伸入第二连接槽,第一支撑杆的第一端和基座通过第二连接轴可旋转连接;调整螺钉的一端能够基于基座的外壁旋进至第二连接槽,并抵接在第一支撑杆的外壁上。这样,第二连接槽与第一支撑杆的第一端的配合便于设置在基座的第二连接槽处的调整螺钉能够抵接在第一支撑杆的侧壁上。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连接槽的结构与第一连接槽的结构相同或相似,调整螺钉在第二连接槽上的设置方式可与调整螺钉在第一连接槽上的设置方式相同或相似,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升降组件包括横梁时;第二支撑杆和横梁中的一者上设置有调整螺钉,且调整螺钉的一端抵接在另一者的侧壁上,调整螺钉用于调整第二支撑杆的第二端和横梁的相对位置。这样,通过旋转调整螺钉能够调整第二支撑杆与横梁的相对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组支架还包括第三连接轴;横梁上设置有第三连接槽,第二支撑杆的第二端伸入第三连接槽,第二支撑杆的第二端和横梁通过第三连接轴可旋转连接;调整螺钉的一端基于横梁的外壁旋进至第三连接槽,并抵接在第二支撑杆的外壁上。这样,第三连接槽与第二支撑杆的第二端的配合便于设置在横梁的第三连接槽处的调整螺钉能够抵接在第二支撑杆的侧壁上。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连接槽的结构与第一连接槽的结构相同或相似,调整螺钉在第三连接槽上的设置方式可与调整螺钉在第一连接槽上的设置方式相同或相似,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投影屏幕还包括调整垫片;调整垫片位于第一连接槽内,且可滑动的套在第一连接轴上,调整垫片夹紧在调整螺钉的一端与第二支撑杆的侧壁之间。这样,调整螺钉直接抵接在调整垫片上,因而调整垫片能够分散调整螺钉的端部施加的推力,因而能够使第二支撑杆的受力更加均匀,且避免了调整螺钉与第二支撑杆的侧壁直接接触而产生的应力集中,以及受力不均匀的现象。
其中,调整垫片呈圆形薄片状结构,或者呈方形、三角形或其他形状的结构。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支撑杆包括第一连接板时,为了使第一连接板的任意位置所设置的调整螺钉均能抵接在调整垫片上,调整垫片的形状可以设置成与第一连接板相似的形状。
其中,调整垫片的厚度远小于第一支撑杆的第二端和第二支撑杆的第一端之间沿第一连接轴的长度方向的间隙宽度,以便于调整螺钉能够自由调整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之间的位置关系。示例地,调整垫片的厚度为该间隙的宽度的六分之一。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组支架包括第二连接轴,基座上设置有第二连接槽时,第二连接槽内设置有调整垫片,且调整垫片可滑动的套在第二连接轴上,该调整垫片夹紧在旋进第二连接槽的调整螺钉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杆的侧壁之间。另外,调整垫片的作用和形状与上述实施例中的调整垫片的作用和形状相同或相似,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组支架包括第三连接轴;横梁上设置有第三连接槽时,第三连接槽内也设置有调整垫片,且调整垫片可滑动的套在第三连接轴上,该调整垫片夹紧在旋进第三连接槽的调整螺钉的一端与第二支撑杆的侧壁之间。同样地,调整垫片的作用和形状与上述实施例中的调整垫片的作用和形状相同或相似,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不使用投影设备时,通过控制机构卷曲以收起幕片,进而减少投影屏幕所占空间。在使用投影设备时,通过控制机构拉紧以展开幕片,以便于幕片反射光学引擎出射的光束并显示画面。在幕片处于展开状态时,由于导向辊压紧在幕片上,并限定幕片的俯仰角度,因而可以通过导向辊将幕片限定至正确位置,进而能够避免幕片上显示的画面出现畸变、模糊失真等问题,从而提高投影屏幕的显示效果。当投影屏幕包括可卷曲基板时,可卷曲基板的支撑强度较高,且受力均匀,因而粘接在可卷曲基板上的幕片不易出现褶皱和变形。当投影屏幕包括柔性载体时,柔性载体可以承担控制机构的一部分拉紧力,使幕片不易损坏,从而可以保证幕片的平整性。另外,收纳部能够收纳光学引擎和投影屏幕,从而可以在不使用投影设备时减小空间的占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说明性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实施例,凡在本申请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设备包括:
光学引擎(1),所述光学引擎(1)用于出射光束;
投影屏幕(2),所述投影屏幕(2)包括基座(21)、控制机构(22)、幕片(23)和导向辊(24);
所述控制机构(22)固定在所述基座(21)上,所述幕片(23)与所述控制机构(22)固定连接,所述控制机构(22)能够拉紧以展开所述幕片(23),或者卷曲以收起所述幕片(23),所述幕片(23)用于反射所述光学引擎(1)出射的光束,以显示画面;
所述导向辊(24)设置在所述基座(21)上,且压紧在所述幕片(23)上,以限定所述幕片(23)的俯仰角度;
其中,所述基座(21)具有位置相对的两个第一导向槽(211),所述导向辊(24)的两端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导向槽(211)内,且能够在所述第一导向槽(211)内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槽(211)的长度方向为水平方向。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22)包括卷曲组件(221)和升降组件(222);
所述卷曲组件(221)固定在所述基座(21)上,所述幕片(23)的第一侧边与所述卷曲组件(221)固定连接,所述卷曲组件(221)能够控制所述幕片(23)卷曲在所述卷曲组件(221)上;
所述升降组件(222)的第一端与所述基座(21)固定连接,所述升降组件(222)的第二端与所述幕片(23)上与第一侧边相对的第二侧边固定连接,所述升降组件(222)能够控制所述幕片(23)展开。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水平方向上,所述幕片(23)与所述卷曲组件(221)之间的交线位于所述升降组件(222)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时,所述导向辊(24)在所述幕片(23)上靠近所述升降组件(222)的一侧对所述幕片(23)进行压紧。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水平方向上,所述幕片(23)与所述卷曲组件(221)之间的交线位于靠近所述升降组件(222)的第二端的一侧时,所述导向辊(24)在所述幕片(23)上远离所述升降组件(222)的一侧对所述幕片(23)进行压紧。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辊(24)包括两根导辊,所述两根导辊间隙设计,所述两根导辊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幕片(23)穿过所述两根导辊之间的间隙。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辊(24)上设置有防护涂层。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辊(24)呈条状结构,且所述导向辊(24)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卷曲组件(221)的轴向平行。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屏幕(2)还包括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与所述导向辊(24)传动连接,所述控制组件用于接收控制指令,以驱动所述导向辊(24)在所述第一导向槽(211)内移动。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设备还包括收纳部(3),所述收纳部(3)用于收纳所述光学引擎(1)和所述投影屏幕(2);
所述收纳部(3)具有透光区(31)和开口(32),所述光学引擎(1)出射的光束能够透过所述透光区(31),所述控制机构(22)能够控制所述幕片(23)穿过所述开口(32)并展开。
CN202010647717.0A 2020-04-26 2020-07-07 投影设备 Active CN1136410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51775.9A CN115877648A (zh) 2020-04-26 2020-07-07 投影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40787 2020-04-26
CN2020103407871 2020-04-26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551775.9A Division CN115877648A (zh) 2020-04-26 2020-07-07 投影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41070A CN113641070A (zh) 2021-11-12
CN113641070B true CN113641070B (zh) 2022-10-21

Family

ID=74839269

Famil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47717.0A Active CN113641070B (zh) 2020-04-26 2020-07-07 投影设备
CN202021324182.5U Active CN212675353U (zh) 2020-04-26 2020-07-07 投影设备
CN202010647723.6A Pending CN113641072A (zh) 2020-04-26 2020-07-07 投影设备
CN202211551775.9A Pending CN115877648A (zh) 2020-04-26 2020-07-07 投影设备
CN202010647720.2A Pending CN113641071A (zh) 2020-04-26 2020-07-07 投影设备
CN202021324181.0U Active CN212675352U (zh) 2020-04-26 2020-07-07 投影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5)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324182.5U Active CN212675353U (zh) 2020-04-26 2020-07-07 投影设备
CN202010647723.6A Pending CN113641072A (zh) 2020-04-26 2020-07-07 投影设备
CN202211551775.9A Pending CN115877648A (zh) 2020-04-26 2020-07-07 投影设备
CN202010647720.2A Pending CN113641071A (zh) 2020-04-26 2020-07-07 投影设备
CN202021324181.0U Active CN212675352U (zh) 2020-04-26 2020-07-07 投影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6) CN11364107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68196A (zh) * 2020-04-26 2022-11-01 青岛海信激光显示股份有限公司 投影设备
WO2022258064A1 (zh) * 2021-06-11 2022-12-15 青岛海信激光显示股份有限公司 投影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9514294U (zh) * 2019-01-14 2019-10-18 西京学院 视觉传达设计平台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109092A1 (en) * 2004-05-12 2005-11-17 Silas Creel Collapsible projection screen systems
KR100633059B1 (ko) * 2004-05-12 2006-10-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학엔진장치
JP2006292900A (ja) * 2005-04-08 2006-10-26 Hitachi Ltd 投写光学ユニッ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投写型映像表示装置
US20120162760A1 (en) * 2010-12-23 2012-06-28 Yin-Wen Chen Portable Projection Screen
JP2013025213A (ja) * 2011-07-25 2013-02-04 Seiko Epson Corp スクリーン及びスクリーン装置
JP2015040925A (ja) * 2013-08-21 2015-03-0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投射装置の画面位置調整治具及び投射装置の画面位置調整方法
JP6370061B2 (ja) * 2014-02-28 2018-08-08 株式会社北島製作所 電子黒板装置及び電子黒板装置の使用方法
CN105227881B (zh) * 2015-09-15 2019-02-26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投影画面校正方法及投影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9514294U (zh) * 2019-01-14 2019-10-18 西京学院 视觉传达设计平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41072A (zh) 2021-11-12
CN212675352U (zh) 2021-03-09
CN113641071A (zh) 2021-11-12
CN212675353U (zh) 2021-03-09
CN113641070A (zh) 2021-11-12
CN115877648A (zh) 2023-03-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641070B (zh) 投影设备
US7602549B2 (en) Screen and image projection system
US7397603B2 (en) Deployable projection screen
JP2011520504A (ja) 耐歪みローラーチューブのスプリングバイアススライドアレンジメント
JP2006083684A (ja) 変形防止ローラチューブ構造
CN113568266B (zh) 投影设备
CN113641073B (zh) 投影设备
US9880456B1 (en) Variable aspect ratio media screen frame
WO2021218809A1 (zh) 投影设备
CN215729260U (zh) 投影设备
US20120236267A1 (en) Screen Device and Rear Projection Apparatus
WO2022258064A1 (zh) 投影装置
CN216901313U (zh) 投影屏幕以及投影设备
CN113885290A (zh) 投影设备
CN115196440A (zh) 升降投影幕
US4050812A (en) Light shield curtain assembly for reciprocating optical scanning head
CN113805420A (zh) 投影设备
CN214751304U (zh) 升降投影幕
CN112925160A (zh) 激光投影设备
WO2021185076A1 (zh) 投影设备
CN114167673A (zh) 投影设备
KR102446119B1 (ko) 투사막 없는 옥외용 라인 스크린 시스템
CN1060740C (zh) 一种卷动机构
WO2021110158A1 (zh) 激光投影设备
CN220709529U (zh) 一种防卷边的电动投影屏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