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64578U - 一种烃类快速卸车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烃类快速卸车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64578U
CN215764578U CN202122240053.9U CN202122240053U CN215764578U CN 215764578 U CN215764578 U CN 215764578U CN 202122240053 U CN202122240053 U CN 202122240053U CN 215764578 U CN215764578 U CN 2157645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ydrocarbon
pipe
tank
inlet
heat excha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24005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天荣
张青峰
孟祥斌
安恒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neng Chemical Qingda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neng Chemical Qingda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neng Chemical Qingdao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neng Chemical Qingdao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24005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645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645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645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ling Or Discharging Of Gas Storage Vess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烃类快速卸车系统,包括烃类罐、换热器、液氨储罐以及氨气缓冲罐;烃类罐的出口连接有去往装卸站的烃类导出管,入口连接有来自烃类产线的烃类导入管;换热器的管程入口连接有第一引入管,第一引入管的另一端与烃类导出管连通,管程出口连接有第一引出管,第一引出管的另一端与烃类导入管连通;换热器的壳程入口连接有第二引入管,第二引入管的另一端与液氨储罐连接,壳程出口连接有第二引出管,第二引出管的另一端与氨气缓冲罐的输入端连接,氨气缓冲罐的输出端连接有去往炭黑或PDH产线的第一供给管。本实用新型通过产线间能源的循环利用,降低进入球罐的烃类温度,增加压力差,从而加快卸车速度,降低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烃类快速卸车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烃类卸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烃类快速卸车系统。
背景技术
烃类罐区的压力随着球罐液位及天气温度的升高,内部压力随之升高,导致烃类卸车速度缓慢,且烃类球罐因压力高存在闪爆的风险。一般的化工企业都会选用泄压的方式降低压力,提高压差解决卸车速度,从而实现卸车速度的加快;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此类方法卸车效率依旧不高,卸车速度缓慢导致卸车成本增加。因而,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烃类快速卸车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烃类快速卸车系统,通过降低进入球罐的烃类温度,降低烃类的饱和蒸气压,增加压力差,从而加快卸车速度,解决了现有卸车系统烃类卸车速度缓慢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烃类快速卸车系统,包括烃类罐、换热器、液氨储罐以及氨气缓冲罐;所述烃类罐的出口连接有去往装卸站的烃类导出管,入口连接有来自烃类产线的烃类导入管;所述换热器的管程入口连接有第一引入管,所述第一引入管的另一端与烃类导出管连通,管程出口连接有第一引出管,所述第一引出管的另一端与烃类导入管连通;所述换热器的壳程入口连接有第二引入管,所述第二引入管的另一端与液氨储罐连接,壳程出口连接有第二引出管,所述第二引出管的另一端与氨气缓冲罐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氨气缓冲罐的输出端连接有去往炭黑或PDH产线的第一供给管。
优选的,所述第二引出管远离换热器壳程出口的一端还连通有去往液氨储罐的第二供给管。
优选的,所述第二引入管上设有液氨增压泵,所述液氨增压泵与所述换热器之间的所述第二引入管上还连通有去往液氨汽化器的第三供给管。
优选的,所述液氨储罐的数量为两个,均与第二引入管和第二供给管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引出管上还连接有调控设备,包括止回阀、气动调节阀、压力变送器、温度变送器、温度计以及压力表。
优选的,所述烃类罐为耐低温球罐,所述换热器为冷凝器。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烃类快速卸车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烃类快速卸车系统,烃类罐内的烃类气相由烃类导出管导出,经第一引入管进入换热器管程入口,经过换热器换热降温后成为气液共存的烃类,由换热器管程出口导出,经第一引出管接入烃类导入管,进而将气液共存的烃类导入至烃类罐,反复进行,降低烃类罐内的烃类温度,从而降低烃类的饱和蒸气压,增加压力差,达到卸车速度加快的目的,降低卸车成本,也降低烃类罐因压力高导致闪爆的安全风险。
2、该烃类快速卸车系统,液氨储罐配合液氨增压泵,将液氨经第二引入管导入换热器壳程入口,经过换热器换热升温后成为氨气,由换热器壳程出口导出,经第二引出管导入氨气缓冲罐或液氨储罐内,进而将氨气输送到炭黑或PDH等产线使用,从而实现产线间能源的循环利用,减少氨气产线中液氨汽化器的使用频率,减少蒸汽量的使用,减少蒸汽凝液的外送启泵频率,降低生产成本。
3、该烃类快速卸车系统,通过在第二引出管上设置止回阀、气动调节阀、压力变送器、温度变送器、温度计及压力表等调控设备,随时观察第二引出管内的氨气状态,从而进行实时调控,实现安全稳定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原理流程示意图。
图中:1、烃类罐;2、换热器;3、液氨储罐;4、氨气缓冲罐;5、烃类导出管;6、烃类导入管;7、第一引入管;8、第一引出管;9、第二引入管;10、第二引出管;11、液氨增压泵;12、液氨汽化器;13、第一供给管;14、第二供给管;15、第三供给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一种烃类快速卸车系统,包括烃类罐1、换热器2、液氨储罐3以及氨气缓冲罐4;烃类罐1的出口连接有去往装卸站的烃类导出管5,入口连接有来自烃类产线的烃类导入管6;换热器2的管程入口连接有第一引入管7,第一引入管7的另一端与烃类导出管5连通,管程出口连接有第一引出管8,第一引出管8的另一端与烃类导入管6连通;换热器2的壳程入口连接有第二引入管9,第二引入管9的另一端与液氨储罐3连接,壳程出口连接有第二引出管10,第二引出管10的另一端与氨气缓冲罐4的输入端连接,氨气缓冲罐4的输出端连接有去往炭黑或PDH产线的第一供给管13。
本实施例通过将烃类罐1内的烃类气相导入换热器2管程、将液氨作为冷量导入换热器2壳程,使烃类气相和液氨经换热器2实现换热;一方面将换热后生成的气液共存的烃类导入烃类罐1,降低烃类罐1内的烃类温度,从而降低烃类的饱和蒸气压,增加压力差,达到卸车速度加快的目的,降低卸车成本,也降低烃类罐1因压力高导致闪爆的安全风险;另一方面将换热后生成的氨气导入氨气缓冲罐4内,进而输送到炭黑或PDH等产线使用,从而实现产线间能源的循环利用,因而减少氨气产线中液氨汽化器12的使用频率,减少蒸汽量的使用,减少蒸汽凝液的外送启泵频率,降低生产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换热器2壳程采用液氨作为冷量,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选用液氮、氟利昂等作为冷量,以实现不同产线间能量的循环利用。
可以理解的是,液氨作为冷量使用时,一定要注意使用安全性;另外,与液氨接触的阀门、管线、法兰、温度计、压力表等部件或设备,其材质不能是与液氨发生反应的材质。
进一步的,第二引出管10远离换热器2壳程出口的一端还连通有去往液氨储罐3的第二供给管14。
本实施例使换热器2壳程出口导出的氨气也可由第二供给管14进入液氨储罐3,避免氨气缓冲罐4不足以容纳换热器2管程导出的氨气;进而将该部分氨气传输到氨气产线中,进一步实现产线间能源的充分利用,降低公司生产成本。
进一步的,第二引入管9上设有液氨增压泵11,液氨增压泵11与换热器2之间的第二引入管9上还连通有去往液氨汽化器12的第三供给管15。
本实施例通过液氨增压泵11的设置实现液氨的输送,液氨储罐3内的液氨不但用作换热器2壳程的冷量,也用于氨气产线的原料。
进一步的,液氨储罐3的数量为两个,均与第二引入管9和第二供给管14连接。本实施例通过一用一备的液氨储罐3的设置,满足生产中维护检修时的倒罐需求。
进一步的,第二引出管10上还连接有调控设备,包括止回阀、气动调节阀、压力变送器、温度变送器、温度计以及压力表。具体的,换热器2运行后,将液氨换热成为氨气,压力升高,气动调节阀自动打开,氨气经第二引出管输送至氨气缓冲罐4或液氨储罐3内。
本实施例通过相关调控设备的设置,随时观察第二引出管10内的氨气状态,从而进行实时调控,实现安全稳定运行。
进一步的,烃类导出管5、烃类导入管6、第一引入管7、第一引出管8、第二引入管9、第一供给管13、第二供给管14以及第三供给管15上均连接有止回阀。通过止回阀的设置,使各管路内的介质流动方向唯一,实现稳定运行。
进一步的,烃类罐1为耐低温球罐,换热器2为冷凝器,且冷凝器材质为耐低温材质。本实施例确保烃类罐1和换热器2的耐低温性能,使其在烃类温度降低后仍能保持自身稳定性和耐久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各设备均为市场常见设备,具体使用时可根据需求选择,且各设备的电路连接关系均属于简单的串联、并联连接电路,在电路连接这一块并不存在创新点,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较为容易的实现,属于现有技术,不再赘述。
工作原理:烃类罐1内的烃类气相由烃类导出管5导出,经第一引入管7导入换热器2管程入口;液氨储罐3内的液氨经第二引入管9导入换热器2壳程;烃类气相和液氨经换热器2实现换热。一方面换热后生成的气液共存的烃类导入烃类罐1,降低烃类罐1内的烃类温度,从而降低烃类的饱和蒸气压,增加压力差,达到卸车速度加快的目的,降低卸车成本,也降低烃类罐1因压力高导致闪爆的安全风险;另一方面换热后生成的氨气导入氨气缓冲罐4内或液氨储罐3内,进而输送到炭黑或PDH等产线使用,从而实现产线间能源的循环利用,因而减少氨气产线中液氨汽化器12的使用频率,减少蒸汽量的使用,减少蒸汽凝液的外送启泵频率,降低生产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烃类快速卸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烃类罐(1)、换热器(2)、液氨储罐(3)以及氨气缓冲罐(4);所述烃类罐(1)的出口连接有去往装卸站的烃类导出管(5),入口连接有来自烃类产线的烃类导入管(6);所述换热器(2)的管程入口连接有第一引入管(7),所述第一引入管(7)的另一端与烃类导出管(5)连通,管程出口连接有第一引出管(8),所述第一引出管(8)的另一端与烃类导入管(6)连通;所述换热器(2)的壳程入口连接有第二引入管(9),所述第二引入管(9)的另一端与液氨储罐(3)连接,壳程出口连接有第二引出管(10),所述第二引出管(10)的另一端与氨气缓冲罐(4)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氨气缓冲罐(4)的输出端连接有去往炭黑或PDH产线的第一供给管(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烃类快速卸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引出管(10)远离换热器(2)壳程出口的一端还连通有去往液氨储罐(3)的第二供给管(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烃类快速卸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引入管(9)上设有液氨增压泵(11),所述液氨增压泵(11)与所述换热器(2)之间的所述第二引入管(9)上还连通有去往液氨汽化器(12)的第三供给管(1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烃类快速卸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氨储罐(3)的数量为两个,均与第二引入管(9)和第二供给管(14)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烃类快速卸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引出管(10)上还连接有调控设备,包括止回阀、气动调节阀、压力变送器、温度变送器、温度计以及压力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烃类快速卸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烃类罐(1)为耐低温球罐,所述换热器(2)为冷凝器。
CN202122240053.9U 2021-09-15 2021-09-15 一种烃类快速卸车系统 Active CN2157645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40053.9U CN215764578U (zh) 2021-09-15 2021-09-15 一种烃类快速卸车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40053.9U CN215764578U (zh) 2021-09-15 2021-09-15 一种烃类快速卸车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64578U true CN215764578U (zh) 2022-02-08

Family

ID=800881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240053.9U Active CN215764578U (zh) 2021-09-15 2021-09-15 一种烃类快速卸车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645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64636B (zh) Lng加注站无泵卸车、加注、充装系统及充装工艺
CN111928109A (zh) 一种加氢站的蒸发气回收系统
CN103759135B (zh) 一种bog零排放的lng储存方法及装置
CN102011939A (zh) 一种液化天然气储罐降温稳压系统及方法
CN201827660U (zh) 一种液化天然气储罐降温稳压系统
CN215764578U (zh) 一种烃类快速卸车系统
CN209893126U (zh) Flng产生的bog冷能回收利用系统
CN202018832U (zh) 核电站loca试验装置
CN205939928U (zh) 一种回收lng槽车bog的撬装式液化装置
CN210787183U (zh) 一种火力发电厂水汽加药氨水的配药装置
CN115849301A (zh) 一种基于甲酸储氢的制氢装置与制氢方法
CN104555922A (zh) 一种甲醇水蒸汽转化制氢的新工艺
CN212298527U (zh) 一种加氢站的蒸发气回收系统
CN203979877U (zh) 一种lng接收站回收冷量用于处理bog的装置
CN208620057U (zh) 一种带bog冷凝回收系统的lng自增压卸车装置
CN206582517U (zh) 一种柱塞泵bog/eag气体回收系统
CN219674879U (zh) 一种发酵罐余热的回收系统
CN110699113B (zh) 一种对原料油加氢脱氧脱硫的生产系统的使用方法
CN214501188U (zh) 锅炉排污冷却回收装置
CN212942830U (zh) 一种导热油生产用甲苯原料供给装置
CN219655824U (zh) 一种高压储氢罐与固态储氢罐联合储氢系统
CN216409906U (zh) 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安全泄放装置
CN211371927U (zh) 一种降低蒸汽消耗的气氨运送装置
CN216113406U (zh) 多罐组伴热装置
CN216573010U (zh) 一种尼龙共聚反应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