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61477U - 一种旋挖钻机及其自润滑转动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旋挖钻机及其自润滑转动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61477U
CN215761477U CN202122435406.0U CN202122435406U CN215761477U CN 215761477 U CN215761477 U CN 215761477U CN 202122435406 U CN202122435406 U CN 202122435406U CN 215761477 U CN215761477 U CN 2157614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lf
lubricating
shaft
sleeve
shaft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43540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舒伟才
梁波
刘亚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Sany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any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any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any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43540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614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614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614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arth Dril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自润滑转动连接结构,涉及旋挖钻机技术领域,设在旋挖钻机的桅杆与转盘体之间,包括设在转盘体上的转动组件和设在桅杆上的固定组件;转动组件包括自润滑轴和第一轴套。第一轴套套装在自润滑轴的第一轴端,第一轴套固定安装在转盘体上,第一轴套和自润滑轴之间设有传扭结构。固定组件包括自润滑轴套,自润滑轴套套装在自润滑轴的第二轴端,自润滑轴套固定安装在桅杆上,在自润滑轴套的内壁上设有填料槽,在填料槽中装填有自润滑材料,自润滑材料嵌设在填料槽内;自润滑轴套与自润滑轴的第二轴端之间设有限位结构。本实用新型无需集中润滑,省掉了相应的润滑管路和控制器,使结构更加简单、紧凑,同时避免了油润滑变质导致的干摩擦磨损。

Description

一种旋挖钻机及其自润滑转动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旋挖钻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旋挖钻机及其自润滑转动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旋挖钻机是一种适合建筑基础工程中成孔作业的施工机械,主要适于砂土、粘性土和粉质土等土层施工,在灌注桩、连续墙和基础加固等多种地基基础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
旋挖钻机的桅杆上设有转盘结构,在桅杆左右偏桅过程中,发生轻微的滑动摩擦,现有的桅杆总成转盘部位目前采用集中润滑的方式,存在的技术问题是:集中润滑需要供油系统和多个辅助装置,使结构变得复杂,增加了装配工序,降低了生产效率。并且,由于转盘部位为滑动摩擦,转盘转动的工况是非常随机的,容易造成油润滑的浪费,或润滑油的变质导致的干摩擦磨损。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桅杆总成转盘部位集中润滑方式结构复杂,并且容易造成油润滑的浪费,或润滑油的变质导致的干摩擦磨损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旋挖钻机及其自润滑转动连接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旋挖钻机及其自润滑转动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自润滑转动连接结构,设在旋挖钻机的桅杆与转盘体之间,包括设在所述转盘体上的转动组件和设在所述桅杆上的固定组件;
所述转动组件包括:
自润滑轴;
第一轴套,套装在所述自润滑轴靠近所述转盘体一侧的第一轴端,所述第一轴套固定安装在所述转盘体上,所述第一轴套和所述自润滑轴之间设有传扭结构,适于驱动自润滑轴转动;
所述固定组件包括:
自润滑轴套,套装在所述自润滑轴靠近所述桅杆一侧的第二轴端,所述自润滑轴套固定安装在所述桅杆上,在自润滑轴套的内壁和/或自润滑轴的外壁上设有填料槽,在所述填料槽中装填有自润滑材料,所述自润滑材料嵌设在所述填料槽内;所述自润滑轴套与所述自润滑轴的所述第二轴端之间设有限位结构。
可选的,所述自润滑轴套与所述第二轴端配合的端部呈锥形结构,所述自润滑轴的第二轴端设有与所述锥形结构配合的倒角,所述自润滑轴的所述第二轴端与所述自润滑轴套的锥形结构抵触相接构成所述限位结构。
可选的,所述填料槽延伸至所述锥形结构的端部,所述自润滑材料的端部设为与所述锥形结构配合的角形。
可选的,所述填料槽为长条形并沿自润滑轴套的轴线方向布置,所述填料槽沿自润滑轴套内壁一圈均匀分布。
可选的,所述传扭结构为轴端卡接结构或周向键槽连接结构。
可选的,所述第一轴套包括套筒和端盖,所述轴端卡接结构包括设在所述端盖内壁上的传扭凹槽和设在所述自润滑轴的所述第一轴端的传扭凸台,所述传扭凹槽与所述传扭凸台卡接配合。
可选的,所述第一轴套包括套筒和端盖,所述周向键槽连接结构包括设在所述套筒内壁上的传扭内花键和设在所述自润滑轴的第一轴端的外圆周面上的传扭外花键,所述传扭内花键和所述传扭外花键卡接配合。
可选的,所述自润滑轴套外设有第二轴套,所述第二轴套固定在所述桅杆上,所述第二轴套的内圈与所述自润滑轴套的外圈紧密配合。
可选的,所述第二轴套在靠近所述第二轴端的开口上向内设有一圈环形的限位凸沿,所述自润滑轴套的端部抵触在所述限位凸沿上。
可选的,所述转盘体的底板上设有第三轴套,适于通过转轴与旋挖钻机的变幅机构相接。
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旋挖钻机,包括以上任一项所述的自润滑转动连接结构,所述转盘体的底板上设有第三轴套,适于通过转轴与旋挖钻机的变幅机构相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旋挖钻机及其自润滑转动连接结构,通过在自润滑轴和自润滑轴套之间设置填料槽,在填料槽中装填自润滑材料,能够降低自润滑轴和自润滑轴套之间的摩擦系数。本实用新型通过自润滑轴、自润滑轴套以及二者之间的自润滑材料代替现有的黄油润滑滑动轴承,无需集中润滑,因此省掉了相应的润滑管路和控制器,使结构更加简单、紧凑,同时避免了油润滑变质导致的干摩擦磨损。
同时,自润滑轴的第一端与第一轴套之间设置传扭结构,一方面能够实现动力的传递,另一方面能够对自润滑轴起到限位作用,既能避免自润滑轴的轴向窜动,也能避免自润滑轴的周向滑动;自润滑轴套与自润滑轴的第二轴端之间设置限位结构,能够保证自润滑轴的轴向限位,避免了自润滑轴的轴向移动。本实用新型通过对自润滑轴两端设置传扭和限位结构,省掉了现有的黄油润滑滑动轴承中所必须的黄油嘴、黄油嘴流孔、螺栓、制锁垫圈和黄油密封板,同时省掉了密封板和挡板的焊接工艺过程,能大幅提高生产效率。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旋挖钻机及其自润滑转动连接结构,通过将填料槽设置为长条形,并沿自润滑轴的轴向分布,自润滑轴和自润滑材料之间的接触面积更大,润滑效果更好,并且承载能力更强,使得转动连接更加稳固可靠。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旋挖钻机及其自润滑转动连接结构,自润滑轴套与第二轴端配合的端部呈锥形结构,自润滑轴的第二轴端设为与锥形结构配合的倒角,通过倒角与锥形结构抵触相接,能够对自润滑轴起到轴向限位作用,防止自润滑轴的轴向窜动,保证了自润滑转动连接结构的润滑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自润滑连接结构的局部断面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自润滑连接结构的自润滑轴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自润滑连接结构的自润滑材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自润滑连接结构的第一轴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自润滑连接结构的自润滑轴的第一轴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自润滑连接结构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自润滑轴;101、第一轴端;102、第二轴端;10101、传扭凸台;200、自润滑轴套;210、自润滑材料;220、填料槽;300、第一轴套;301、传扭凹槽;400、第二轴套;500、桅杆;600、转盘体;610、第三轴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一种自润滑转动连接结构,参照图1,设在旋挖钻机的桅杆500与转盘体600之间,包括设在转盘体600上的转动组件和设在桅杆500上的固定组件;
转动组件包括自润滑轴100和第一轴套300。第一轴套300套装在自润滑轴100靠近转盘体600一侧的第一轴端101,第一轴套300固定安装在转盘体600上,第一轴套300和自润滑轴100之间设有传扭结构。转盘体600转动,带动第一轴套300转动,第一轴套300通过传扭结构将动力传递给自润滑轴100,驱动自润滑轴100转动。
固定组件包括自润滑轴套200,自润滑轴套200套装在自润滑轴100靠近桅杆500一侧的第二轴端102,自润滑轴套200固定安装在桅杆500上,在自润滑轴套200的内壁上设有填料槽220,在填料槽220中装填有自润滑材料210,自润滑材料210嵌设在填料槽220内;自润滑轴套200与自润滑轴100的第二轴端102之间设有限位结构。
本实用新型通过自润滑轴100、自润滑轴套200以及二者之间的自润滑材料210代替现有的黄油润滑滑动轴承,无需集中润滑,因此省掉了相应的润滑管路和控制器,使结构更加简单、紧凑,同时避免了油润滑变质导致的干摩擦磨损。
同时,自润滑轴100的第一端与第一轴套300之间设置传扭结构,一方面能够实现动力的传递,另一方面能够对自润滑轴100起到限位作用,既能避免自润滑轴100的轴向窜动,也能避免自润滑轴100的周向滑动;自润滑轴套200与自润滑轴100的第二轴端102之间设置限位结构,能够保证自润滑轴100的轴向限位,避免了自润滑轴100的轴向移动。本实用新型通过对自润滑轴100两端设置传扭和限位结构,省掉了现有的黄油润滑滑动轴承中所必须的黄油嘴、黄油嘴流孔、螺栓、制锁垫圈和黄油密封板,同时省掉了密封板和挡板的焊接工艺过程,能大幅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施例中,参照图2,填料槽220为长条形并沿自润滑轴套200的轴线方向布置,填料槽220沿自润滑轴套200内壁一圈均匀分布。参照图3,自润滑材料210为与填料槽220形状配合的长条状。自润滑材料210可以选用聚四氟乙烯。
作为一种变形的实施方式,填料槽220还可以设置在自润滑轴100的外壁上。
作为另一种变形的实施方式,填料槽220还可以是沿自润滑轴套200或自润滑轴100的周向分布的环形槽,环形槽沿自润滑轴套200或自润滑轴100的轴向并列间隔分布有若干个。相应的,自润滑材料210为环形,与环形槽配合。
为了实现对自润滑轴100的轴向限位,本实施例中,自润滑轴套200与第二轴端102配合的端部呈锥形结构,自润滑轴100的第二轴端102设有与锥形结构配合的倒角,自润滑轴100的第二轴端102与自润滑轴套200的锥形结构抵触相接构成限位结构。当然,自润滑轴套200和自润滑轴100端的限位结构还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其他方式。
填料槽220延伸至锥形结构的端部,自润滑材料210的端部设置为适应该锥形结构的角形,参照图3,角形具体而言,是指自润滑材料210的端部朝向自润滑轴套200的中心一侧弯曲,并作收窄设置形成与锥形结构配合的尖端,这样,自润滑轴100的端部和自润滑轴套200的锥形结构之间仍然存在自润滑。
传扭结构可以是轴端卡接结构或周向键槽连接结构。
本实施例中,传扭结构采用轴端卡接结构。第一轴套300包括套筒和端盖,参照图4,结合图5,轴端卡接结构包括设在端盖内壁上的传扭凹槽301和设在自润滑轴100的第一轴端101端面的传扭凸台10101,传扭凹槽301与传扭凸台10101卡接配合。
作为一种变形的实施方式,传扭结构还可以是周向键槽连接结构。周向键槽连接结构设在套筒和自润滑轴100的外圆周面之间。具体为,在套筒内壁上设置传扭内花键,在自润滑轴100的第一轴端101的外圆周面上设置传扭外花键,传扭内花键和传扭外花键卡接配合。当然,作为另一种变形的实施方式,还可以在套筒内壁上设置传扭外花键,在自润滑轴100的第一轴端101的外圆周面上设置传扭内花键。
作为另一种变形的实施方式,周向键槽连接结构还可以包括平键和设在自润滑轴100的外圆周面以及套筒内圆周面的键槽,通过平键和键槽的连接实现传扭。
自润滑轴套200外设有第二轴套400,第二轴套400固定在桅杆500上,第二轴套400的内圈与自润滑轴套200的外圈紧密配合。
第二轴套400在靠近第二轴端102的开口上向内设有一圈环形的限位凸沿,自润滑轴套200的端部抵触在限位凸沿上,这样形成了自润滑轴套200和第二轴套400之间的轴向限位。
转盘体600的底板上设有第三轴套610,第三轴套610通过转轴与旋挖钻机的变幅机构相接。
实施例2
一种旋挖钻机,包括实施例1中所述的自润滑转动连接结构。自润滑轴套200由第二轴套400固定,第二轴套400通过桅杆500面板固定在旋挖钻机的桅杆500上。
自润滑轴100的第二端与自润滑轴套200之间的限位结构能够防止自润滑轴100发生朝桅杆500一侧的轴向移动。
自润滑轴100的第一端与第一轴套300之间的传扭结构,一方面能够起到传递动力的作用,另一方面能够防止自润滑轴100发生周向转动和向转盘体600一侧的轴向移动。第一轴套300通过转盘体600底板固定在转盘体600上,转盘体600通过第三轴套610连接在旋挖钻机变幅机构的铰接部上。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自润滑转动连接结构,设在旋挖钻机的桅杆(500)与转盘体(600)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在所述转盘体(600)上的转动组件和设在所述桅杆(500)上的固定组件;
所述转动组件包括:
自润滑轴(100);
第一轴套(300),套装在所述自润滑轴(100)靠近所述转盘体(600)一侧的第一轴端(101),所述第一轴套(300)固定安装在所述转盘体(600)上,所述第一轴套(300)和所述自润滑轴(100)之间设有传扭结构,适于驱动自润滑轴(100)转动;
所述固定组件包括:
自润滑轴套(200),套装在所述自润滑轴(100)靠近所述桅杆(500)一侧的第二轴端(102),所述自润滑轴套(200)固定安装在所述桅杆(500)上,在自润滑轴套(200)的内壁和/或自润滑轴(100)的外壁上设有填料槽(220),在所述填料槽(220)中装填有自润滑材料(210),所述自润滑材料(210)嵌设在所述填料槽(220)内;所述自润滑轴套(200)与所述自润滑轴(100)的所述第二轴端(102)之间设有限位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润滑转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润滑轴套(200)与所述第二轴端(102)配合的端部呈锥形结构,所述自润滑轴(100)的第二轴端(102)设有与所述锥形结构配合的倒角,所述自润滑轴(100)的所述第二轴端(102)与所述自润滑轴套(200)的锥形结构抵触相接构成所述限位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润滑转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槽(220)延伸至所述锥形结构的端部,所述自润滑材料(210)的端部设为与所述锥形结构配合的角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润滑转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槽(220)为长条形并沿自润滑轴套(200)的轴线方向布置,所述填料槽(220)沿自润滑轴套(200)内壁一圈均匀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润滑转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扭结构为轴端卡接结构或周向键槽连接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润滑转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轴套(300)包括套筒和端盖,所述轴端卡接结构包括设在所述端盖内壁上的传扭凹槽(301)和设在所述自润滑轴(100)的所述第一轴端(101)的传扭凸台(10101),所述传扭凹槽(301)与所述传扭凸台(10101)卡接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润滑转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套(300)包括套筒和端盖,所述周向键槽连接结构包括设在所述套筒内壁上的传扭内花键和设在所述自润滑轴(100)的第一轴端(101)的外圆周面上的传扭外花键,所述传扭内花键和所述传扭外花键卡接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自润滑转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润滑轴套(200)外设有第二轴套(400),所述第二轴套(400)固定在所述桅杆(500)上,所述第二轴套(400)的内圈与所述自润滑轴套(200)的外圈紧密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润滑转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轴套(400)在靠近所述第二轴端(102)的开口上向内设有一圈环形的限位凸沿,所述自润滑轴套(200)的端部抵触在所述限位凸沿上。
10.一种旋挖钻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自润滑转动连接结构,所述转盘体(600)的底板上设有第三轴套(610),适于通过转轴与旋挖钻机的变幅机构相接。
CN202122435406.0U 2021-10-09 2021-10-09 一种旋挖钻机及其自润滑转动连接结构 Active CN2157614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35406.0U CN215761477U (zh) 2021-10-09 2021-10-09 一种旋挖钻机及其自润滑转动连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35406.0U CN215761477U (zh) 2021-10-09 2021-10-09 一种旋挖钻机及其自润滑转动连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61477U true CN215761477U (zh) 2022-02-08

Family

ID=800932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435406.0U Active CN215761477U (zh) 2021-10-09 2021-10-09 一种旋挖钻机及其自润滑转动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614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47210B2 (en) Constant velocity universal joint
CN215761477U (zh) 一种旋挖钻机及其自润滑转动连接结构
US20060225890A1 (en) Tubing rotator
WO2012039700A1 (en) High torque, flexible, dual, constant velocity, ball joint assembly for mud motor used in directional well drilling
JP2011247056A (ja) 回転圧入杭の接続部材
WO2023005210A1 (zh) 一种动力头及旋挖钻机
CN103373665B (zh) 扭矩释放装置以及用于起重机的钢丝绳连接结构
CN210068785U (zh) 十字轴式万向联轴器
CN108757755A (zh) 一种球形结构联轴器
CN205956409U (zh) 一种三偏心蝶阀
CN205222537U (zh) 大型船用回转类起重机的中心枢轴装置
CN112412484A (zh) 一种盾构机用可调心式中心回转接头
CN219137684U (zh) 一种注浆机构
CN112628385A (zh) 一种车辆驱动桥总成
CN219387811U (zh) 旋转防喷器动态试压接头
CN214403581U (zh) 一种盾构机用可调心式中心回转接头
CN201757138U (zh) 一种耐高温的万向节
CN214037263U (zh) 大通径回转接头
CN205135449U (zh) 一种旋转油管变换接头
CN218882955U (zh) 一种减速箱及天井钻机
CN215590885U (zh) 链轨单元、履带及工程机械
CN217784055U (zh) 一种长寿命万向节十字轴
JP6135379B2 (ja) 圧延機用スピンドル装置
CN213359978U (zh) 传动箱、动力头及旋挖钻机
JPS5929150Y2 (ja) 自在継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