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59789U - 一种集成房屋墙体框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集成房屋墙体框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59789U
CN215759789U CN202120175820.XU CN202120175820U CN215759789U CN 215759789 U CN215759789 U CN 215759789U CN 202120175820 U CN202120175820 U CN 202120175820U CN 215759789 U CN215759789 U CN 2157597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connecting rods
supporting frame
reinforcing
fram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17582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沈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Youpaisi Prefabricated Constru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Youpaisi Prefabricated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Youpaisi Prefabricated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Youpaisi Prefabricated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17582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597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597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597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成房屋墙体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框,所述支撑框内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框内还设置有加强杆,所述加强杆设置在所述支撑框的一侧和/或两侧。通过在支撑框上设置加强杆,可以有效增强整个支撑框的强度,使支撑框更加稳定;通过在第一连接杆朝向外侧设置第一安装槽,第二连接杆朝向外侧设置有第一凸条,第一安装槽内固定连接有挂钩,第一凸条与挂钩对应的位置设置有挂孔,可以在将相邻的支撑框安装时将第一凸条卡在第一安装槽内,挂钩挂接在挂孔内,增大相邻的支撑框连接处的强度,从而提高整个墙体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集成房屋墙体框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成房屋技术领域。
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集成房屋墙体框架。
背景技术
集成房屋由结构系统、地面系统、楼面系统、墙面系统、屋面系统组成,每个系统由数个单元模块组成,单元模块在工厂制造完成,房屋现场由单元模块装配完成。集成房屋可拆装、可移动,不破坏土地。集成房屋重量轻,湿地作业少、工期短。房屋热工性能好,集成房屋的墙面板是采用隔热的泡沫彩钢夹心板。再就是集成房屋所用的建材大部分可回收利用降解、造价低、是绿色环保的房屋。
现有的集成房屋墙体的框架两侧安装墙板,中间填充芯层,框架仅为方框状,不管是框架与相邻框架之间的连接还是单个框架本体,稳定性都不高,致使整个集成房屋的稳定性低,有待加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传统技术的不足之处,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集成房屋墙体框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达到的:一种集成房屋墙体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框,所述支撑框内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框内还设置有加强杆,所述加强杆设置在所述支撑框的一侧和/或两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支撑框包括多个连接杆,多个所述连接杆依次首尾固定连接围成所述支撑框。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连接杆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杆朝向外侧设置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二连接杆朝向外侧设置有第一凸条。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安装槽内固定连接有挂钩,所述第一凸条与所述挂钩对应的位置设置有挂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其中两个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支撑杆的外表面与所述支撑框的外表面平齐设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加强杆的两端分别与其中两个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加强杆设置有一个。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加强杆设置有多个,所述加强杆互相平行设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加强杆设置有多个,所述加强杆交叉设置。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成房屋墙体框架,通过在支撑框上设置加强杆,可以有效增强整个支撑框的强度,使支撑框更加稳定;通过在第一连接杆朝向外侧设置第一安装槽,第二连接杆朝向外侧设置有第一凸条,第一安装槽内固定连接有挂钩,第一凸条与挂钩对应的位置设置有挂孔,可以在将相邻的支撑框安装时将第一凸条卡在第一安装槽内,挂钩挂接在挂孔内,增大相邻的支撑框连接处的强度,从而提高整个墙体的稳定性。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集成房屋墙体框架的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集成房屋墙体框架的支撑框截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集成房屋墙体框架的挂钩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集成房屋墙体框架的实施例2加强杆排列结构示意图。
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集成房屋墙体框架的实施例3加强杆排列结构示意图。
附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集成房屋墙体框架的实施例4加强杆排列结构示意图。
附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集成房屋墙体框架的实施例5加强杆排列结构示意图。
附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集成房屋墙体框架的实施例6加强杆排列结构示意图。
附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集成房屋墙体框架的实施例7加强杆排列结构示意图。
附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集成房屋墙体框架的实施例8加强杆排列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 “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 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实施例:如附图1-3所示,一种集成房屋墙体框架,包括支撑框1,所述支撑框1内设置有支撑杆2,所述支撑框1内还设置有加强杆3。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加强杆3设置有一个。加强杆3可以增强整体支撑框1的强度和稳定性。
如图1所示,所述支撑框1包括多个连接杆,多个所述连接杆依次首尾固定连接围成所述支撑框1。本实施例中,支撑框1为方形,连接杆设置有四个,四个连接杆首尾固定连接,支撑框1的四个角均为直角设置,相对的两连接杆长度相等。
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杆包括第一连接杆4和第二连接杆5,所述第一连接杆4与第二连接杆5相对设置,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杆4和第二连接杆5为支撑框1中长度较大的边,用于与相邻的支撑框1连接,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连接杆4朝向外侧设置有第一安装槽6,所述第二连接杆5朝向外侧设置有第一凸条7。所述第一安装槽6内固定连接有挂钩8,所述第一凸条7与所述挂钩8对应的位置设置有挂孔9。相邻的支撑框1连接时,将挂孔9挂在挂钩8上,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挂钩8设置有四个,四个挂钩8沿第一连接杆4的长度方向均匀排列。也可以设置其他数量的挂钩8,为了稳固,挂钩8设置一般不少于两个。
本实施例中,挂钩8的形状如图3所示,挂钩8的一端宽度大于另一端,其中一侧的长度小于另一侧,挂钩8长度较小的一侧与第一连接杆4固定连接,挂孔9为长条状设置,宽度与挂钩8的宽度相等,由挂钩8的宽度较小端挂入。挂钩8也可以设置其他形状,只需可以将挂孔9挂入即可。
所述支撑杆2的两端分别与其中两个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支撑杆2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连接杆4和第二连接杆5上,支撑框1的外表面用于支撑面板,因实际生产中,支撑框1的长度大于面板的长度,因此面板需要拼接,支撑杆2需要根据面板的长度设置在支撑框1的合适位置,用于支撑面板的拼接处。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2的外表面与所述支撑框1的外表面平齐设置。使支撑杆2既可以对面板进行支撑,又不会阻碍面板的安装,使面板的连接处与支撑框1的表面平齐。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加强杆3的两端分别与其中两个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加强杆3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杆4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杆5固定连接,也可以将加强杆3与支撑框1中相邻的两连接杆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采用焊接,也可以用其他方式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加强杆3设置有一个,加强杆3相较于连接杆倾斜设置,如图1所示,加强杆3与第一连接杆4的连接处位于下侧,与第二连接杆5的连接处位于上侧,整体倾斜设置,也可以将加强杆3设置在同一侧或是设置在支撑框1的中间位置。
实施例2: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加强杆3设置有多个,所述加强杆3互相平行设置。本实施例中,加强杆3设置有五个,也可以设置其他数量,本实施例中,五个加强杆3相对于第一连接杆4和第二连接杆5均倾斜设置,加强杆3的两端可以设置在支撑框1的同一侧,也可以设置在不同的两侧。
本实施例中其他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不赘述。
实施例3: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加强杆3设置有五个,加强杆3与支撑框1中较短的两条边平行设置,加强杆3的两端可以设置在支撑框1的同一侧,也可以设置在不同的两侧。
本实施例中其他部分与实施例2相同,不赘述。
实施例4: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加强杆3设置有六个,也可以设置其他数量,所述加强杆3交叉设置。
本实施例中其他部分与实施例2相同,不赘述。
实施例5: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加强杆3设置有五个,也可以设置其他数量,所述加强杆3依次首尾固定连接设置。
本实施例中其他部分与实施例4相同,不赘述。
实施例6:本实施例中,所述加强杆3设置有九个,加强杆3的交叉形式如图8所示。
本实施例中其他部分与实施例4相同,不赘述。
实施例7:本实施例中,所述加强杆3设置有九个,加强杆3的交叉形式如图9所示。
本实施例中其他部分与实施例6相同,不赘述。
实施例8:本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所述加强杆3设置有两个,两个加强杆3的交叉形式为垂直设置。
本实施例中其他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不赘述。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7)

1.一种集成房屋墙体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框,所述支撑框内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框内还设置有加强杆,所述加强杆设置在所述支撑框的一侧和/或两侧,所述支撑框包括多个连接杆,多个所述连接杆依次首尾固定连接围成所述支撑框,所述连接杆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杆朝向外侧设置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二连接杆朝向外侧设置有第一凸条,所述第一安装槽内固定连接有挂钩,所述第一凸条与所述挂钩对应的位置设置有挂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房屋墙体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其中两个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房屋墙体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的外表面与所述支撑框的外表面平齐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房屋墙体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杆的两端分别与其中两个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集成房屋墙体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杆设置有一个。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集成房屋墙体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杆设置有多个,所述加强杆互相平行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集成房屋墙体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杆设置有多个,所述加强杆交叉设置。
CN202120175820.XU 2021-01-22 2021-01-22 一种集成房屋墙体框架 Active CN2157597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75820.XU CN215759789U (zh) 2021-01-22 2021-01-22 一种集成房屋墙体框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75820.XU CN215759789U (zh) 2021-01-22 2021-01-22 一种集成房屋墙体框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59789U true CN215759789U (zh) 2022-02-08

Family

ID=800715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175820.XU Active CN215759789U (zh) 2021-01-22 2021-01-22 一种集成房屋墙体框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597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27111A (zh) 一种干挂结构及饰面系统
CN215759789U (zh) 一种集成房屋墙体框架
CN212200877U (zh) 一种装配式低层住宅的墙体构件
CN213741582U (zh) 一种具有加强钢结构的钢结构衔接组件
CN215330448U (zh) 一种安装方便的建筑钢结构
CN105821966B (zh) 一种支撑平推式多腔钢管混凝土组合柱支撑框架体系
CN211619808U (zh) 一种新型外挂式塔机附墙结构系统
CN209990132U (zh) 丁字型墙体支模结构
CN210562804U (zh) 一体式保温建筑墙体
CN210194877U (zh) 一种原竹建筑连接节点
CN209194774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轻质节能墙体
CN112411808A (zh) 轻钢龙骨隔墙的铝板安装装置
CN219012087U (zh) 一种环保型恒温棚
CN214833972U (zh) 一种alc墙板
CN214508358U (zh) 一种结构稳定的玻璃大棚
CN217537504U (zh) 一种装配式房屋屋顶
CN221002099U (zh) 一种新型支撑架用托梁横杆
CN219060403U (zh) 一种保温墙体用钢网连接支撑件
CN213509089U (zh) 一种带形窗侧外装饰板的龙骨结构
CN212506879U (zh) 一种拼接式稳固性轻钢别墅用墙体
CN214302742U (zh) 一种不在墙面设置拉结卸荷的防护架体系
CN214995209U (zh) 一种具有减震结构的装配式建筑
CN216405689U (zh) 一种模块化组合结构的展览展示搭建系统
CN217325875U (zh) 一种建筑外墙保温结构
CN212271295U (zh) 一种钢结构墙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