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46221U - 一种船舶驱动轴加工用锻造炉 - Google Patents
一种船舶驱动轴加工用锻造炉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746221U CN215746221U CN202122196566.4U CN202122196566U CN215746221U CN 215746221 U CN215746221 U CN 215746221U CN 202122196566 U CN202122196566 U CN 202122196566U CN 215746221 U CN215746221 U CN 21574622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orging furnace
- main body
- furnace main
- forging
- heat preserv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rg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船舶驱动轴加工用锻造炉,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锻造炉主体、转动电机、第一保温套和气泵,锻造炉主体两端固定有减速电机,锻造炉主体一端底侧固定有出料气缸,锻造炉主体一端固定有两个转动电机,转动电机一端贴合有传送带,两个转动电机之间插接有第一保温套,第一保温套一侧贴合有第二保温套,锻造炉主体底端贯穿卡接有气泵,锻造炉主体顶端贯穿卡接有单向阀。本实用新型通过锻造炉主体、转动电机、第一保温套和气泵,解决了现有的船舶驱动轴加工用锻造炉在对毛坯件进行加热的过程中,毛坯件会和炉膛内的空气发生氧化反应产生烧损,毛坯件在出料过程中,可能存在温度大幅降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船舶驱动轴加工用锻造炉。
背景技术
驱动轴,是装载机工作装置的一种,是一种可一推进装载机光滑度,使得所述驱动轮可按照不同的角速度转动的装置,是汽车、船舶、飞机等的重要的传动部件,驱动轴在加工的过程中,通常需要经过锻造加工,锻造,是一种利用锻压机械对金属坯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以获得具有一定机械性能、一定形状和尺寸锻件的加工方法,通过锻造能消除金属在冶炼过程中产生的铸态疏松等缺陷,优化微观组织结构,同时由于保存了完整的金属流线,锻件的机械性能一般优于同样材料的铸件,锻造主要由锻坯下料、锻坯加热、辊锻备坯、模锻成形、切边、冲孔、矫正、中间检验、锻件热处理、清理、矫正和检查等步骤构成,为保证锻造过程中,毛坯件能够达到相应的温度,通常需要使用锻造炉对毛坯件进行加热,以保证后续锻造加工的生产效率,但它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以下弊端:
1、现有的公开文献,CN208787458U—一种锻造炉,在炉壁外罩设置有保温罩,保温罩和炉壁之间形成预热空间,炉膛与预热空间想通,位于炉膛内的高温气体可以进入预热空间内,从而可以在预热空间内对材料进行预热或对材料进行其他的热处理,例如退火等,现有的加工用锻造炉大多为此类结构,降低了在加热过程中的热量损失,使炉膛内能够受热均匀,提高了毛坯件的加热效率,但是毛坯件在加热的过程中,由于其表面温度较高,易与炉膛内的空气发生氧化反应,导致较大程度的烧损,这些氧化物需要在后期通过抛光打磨进行剥离去除,造成一定的浪费,增加锻造加工所耗时间;
2、现有的船舶驱动轴加工用锻造炉在使用的过程中,通常是通过工作人员手动将毛坯件置入锻造炉内侧,在加热完成后手动将毛坯件从锻造炉内取出,自动化程度不高,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在取出至毛坯件进行下一步加工的过程中,毛坯件会产生一定程度的降温,可能导致其温度达不到锻造的标准,同时和空气的大面积接触大大提高毛坯件表面氧化的程度,降低加工效率。
因此,现有的船舶驱动轴加工用锻造炉,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的需求,所以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舶驱动轴加工用锻造炉,通过锻造炉主体、转动电机、第一保温套和气泵,解决了现有的船舶驱动轴加工用锻造炉在对毛坯件进行加热的过程中,毛坯件会和炉膛内的空气发生氧化反应,造成一定程度的浪费,增加加工难度,毛坯件在加热完成出料和移送的过程中,和外界的冷空气接触可能导致其温度达不到锻造标准,表面氧化程度提高,降低加工效率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船舶驱动轴加工用锻造炉,包括锻造炉主体、转动电机、第一保温套和气泵,所述锻造炉主体两端固定有减速电机,通过减速电机能够在驱动轴毛坯件需要进料、出料时快速打开封闭盖使驱动轴毛坯件通过,并在进料、出料完成后快速关闭,避免热量的大量散失,所述锻造炉主体一端底侧固定有出料气缸,通过出料气缸能够在驱动轴毛坯件加热完成并移动至最下端时,推动其出料,不需要工作人员手动操作,提高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化程度,降低安全隐患,所述锻造炉主体一端固定有两个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一端贴合有传送带,通过转动电机和传送带能够带动驱动轴毛坯件在锻造炉主体内向下移动并穿过锻造炉主体中间设置的加热组件进行加热,使本实用新型能够同时对多个驱动轴毛坯件进行加工,提高生产效率,所述两个转动电机之间插接有第一保温套,所述第一保温套一侧贴合有第二保温套,通过第一保温套和第二保温套能够对驱动轴毛坯件进行保护,降低其在加热和出料过程中的氧化程度,减少烧损,降低开支,提高生产效率,同时能够在出料后对驱动轴毛坯件进行保温,避免其和外界冷空气的直接接触导致迅速降温,所述锻造炉主体底端贯穿卡接有气泵,所述锻造炉主体顶端贯穿卡接有单向阀,通过气泵能够在锻造炉主体内填充惰性气体,并将锻造炉主体内能够发生氧化反应的空气从单向阀一侧吹出,进一步降低了驱动轴毛坯件在锻造炉主体内氧化的概率,同时惰性气体起到一定的保温作用,降低热量的损失,提高了生产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锻造炉主体顶端卡接有顶盖,所述顶盖上侧中央开设有通孔,所述锻造炉主体内侧开设有加热槽,所述锻造炉主体一端上侧贯穿开设有通料口,所述锻造炉主体另一端底侧贯穿开设有通料口,所述锻造炉主体两端位于通料口下侧焊接固定有支撑架,所述锻造炉主体底端四周焊接固定有炉脚,锻造炉主体和顶盖为双层结构,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保温性能,降低了热量的损失,加热槽内侧中层设置有加热组件,能够对驱动轴毛坯件进行加热,通过打开顶盖能够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定期的检修,延长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降低意外发生的概率。
进一步地,所述减速电机位于锻造炉主体一侧的通料口上端,所述减速电机一端卡接固定有换向组件,所述换向组件位于锻造炉主体一侧卡接有封闭盖,所述封闭盖贴合于锻造炉主体外侧,所述出料气缸固定于锻造炉主体底侧的通料口另一端,所述出料气缸位于锻造炉主体一侧卡接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贯穿插接于锻造炉主体一侧,通过减速电机带动封闭盖的转动,能够使封闭盖在进料、出料时转动打开通料口,在加热过程中关闭通料口,减少热量的损失,出料气缸通过推动移动杆能够将移动至加热槽底端的驱动轴毛坯件从通料口推出,提高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化程度,降低安全隐患。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电机位于锻造炉主体一端卡接有主动杆,所述传送带一端贴合于主动杆外周面,所述传送带另一端内侧贴合有从动杆,所述传送带外周面卡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相对于传送带另一端开设有防滑槽,转动电机通过带动主动杆的转动能够进一步带动传送带的转动,使固定杆能够带动第一保温套向下移动进行加热,通过防滑槽能够增大第一保温套和固定杆之间的摩擦力,提高第一保温套在锻造炉主体内移动的稳定性,避免其在锻造炉主体内脱落导致生产效率的降低。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电机的主动杆贯穿插接于锻造炉主体一端,所述转动电机的从动杆卡接于锻造炉主体内侧底端,所述传送带位于锻造炉主体的加热槽内侧,当第一保温套带动驱动轴毛坯件从锻造炉主体上侧的通料口进入本实用新型内侧时能够插接于两个固定杆之间,并通过转动电机带动其向下移动穿过加热组件进行加热,加热完成后在锻造炉主体底端进行出料,传送带能够同时对多个驱动轴毛坯件进行移动和加热,提高了加热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保温套和第二保温套内侧开设有保温槽,所述保温槽内侧设置有驱动轴毛坯件,所述第一保温套和第二保温套插接于两个传送带的防滑槽之间,通过第一保温套和第二保温套能够对内部的驱动轴毛坯件进行保温,避免其在出料和移动的过程中,直接和外界的冷空气进行接触导致温度迅速下降,避免其温度无法达到锻造标准导致生产出的船舶驱动轴质量不佳,同时减少了驱动轴毛坯件和空气接触的概率,减少其在加热过程中出现的烧损,避免其在出料后和空气发生氧化反应,提高生产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气泵上端开设有进气口,所述气泵位于锻造炉主体一侧固定有进气管,所述气泵通过进气管贯穿卡接于锻造炉主体底端,所述单向阀卡接于锻造炉主体的顶盖上侧,所述单向阀位于顶盖的通孔上侧,通过气泵和惰性气体进行连接,能够将惰性气体填充于锻造炉主体内侧,并将锻造炉主体内的能够发生氧化反应的气体通过单向阀排出,进一步降低烧损程度,提高生产效率,同时能够在锻造炉主体内单向阀一侧设置气体检测仪对锻造炉主体内的气体进行检测,保证锻造炉主体内惰性气体的含量,惰性气体能够增加本实用新型在加热过程中保温效果,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加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锻造炉主体、第一保温套和气泵,解决了现有的加工用锻造炉虽降低了在加热过程中的热量损失,使炉膛内能够受热均匀,提高了毛坯件的加热效率,但是毛坯件在加热的过程中,由于其表面温度较高,易与炉膛内的空气发生氧化反应,导致较大程度的烧损,这些氧化物需要在后期通过抛光打磨进行剥离去除,造成一定的浪费,增加锻造加工所耗时间的问题,通过气泵能够在锻造炉主体内冲入惰性气体,并将能够发生氧化反应的气体从单向阀一侧排出,减少烧损程度,同时第一保温套能够减少驱动轴毛坯件和空气接触的面积,进一步降低其和空气发生氧化反应的概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开支。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锻造炉主体、转动电机和第一保温套,解决了现有的船舶驱动轴加工用锻造炉在使用的过程中,通常是通过工作人员手动将毛坯件置入锻造炉内侧,在加热完成后手动将毛坯件从锻造炉内取出,自动化程度不高,且在取出至毛坯件进行下一步加工的过程中,毛坯件会产生一定程度的降温,可能导致其温度达不到锻造的标准,同时和空气的大面积接触大大提高毛坯件表面氧化的程度,降低加工效率的问题,通过减速电机、出料气缸和转动电机能够大大提高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化程度,降低安全隐患,同时能够使多个驱动轴毛坯件同时进行加热,提高生产效率,通过第一保温套能够对驱动轴毛坯件进行保温,避免在出料和移送的过程中,驱动轴毛坯件直接和外界冷空气接触导致的迅速降温,提高生产效率。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效果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锻造炉主体的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减速电机的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转动电机的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保温套的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气泵的结构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锻造炉主体;101、顶盖;102、减速电机;103、支撑架;104、通孔;105、出料气缸;106、移动杆;107、加热槽;108、炉脚;109、封闭盖;110、通料口;111、换向组件;2、转动电机;201、传送带;202、固定杆;203、防滑槽;204、主动杆;205、从动杆;3、第一保温套;301、第二保温套;302、驱动轴毛坯件;303、保温槽;4、气泵;401、单向阀;402、进气管;403、进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请参阅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船舶驱动轴加工用锻造炉,包括锻造炉主体1、转动电机2、第一保温套3和气泵4,锻造炉主体1两端固定有减速电机102,通过减速电机102能够在驱动轴毛坯件302需要进料、出料时快速打开封闭盖109使驱动轴毛坯件302通过,并在进料、出料完成后快速关闭,避免热量的大量散失,锻造炉主体1一端底侧固定有出料气缸105,通过出料气缸105能够在驱动轴毛坯件302加热完成并移动至最下端时,推动其出料,不需要工作人员手动操作,降低安全隐患,锻造炉主体1一端固定有两个转动电机2,转动电机2一端贴合有传送带201,通过转动电机2和传送带201能够带动驱动轴毛坯件302在锻造炉主体1内向下移动并穿过锻造炉主体1中间设置的加热组件进行加热,使本实用新型能够同时对多个驱动轴毛坯件302进行加工,两个转动电机2之间插接有第一保温套3,第一保温套3一侧贴合有第二保温套301,通过第一保温套3和第二保温套301能够对驱动轴毛坯件302进行保护,降低其在加热和出料过程中的氧化程度,减少烧损,降低开支,同时能够在出料后对驱动轴毛坯件302进行保温,避免其和外界冷空气的直接接触导致迅速降温,锻造炉主体1底端贯穿卡接有气泵4,锻造炉主体1顶端贯穿卡接有单向阀401,通过气泵4能够在锻造炉主体1内填充惰性气体,并将锻造炉主体1内能够发生氧化反应的空气从单向阀401一侧吹出,进一步降低了驱动轴毛坯件302在锻造炉主体1内氧化的概率,同时惰性气体起到一定的保温作用,降低热量的损失。
其中如图1-5所示,锻造炉主体1顶端卡接有顶盖101,顶盖101上侧中央开设有通孔104,锻造炉主体1内侧开设有加热槽107,锻造炉主体1一端上侧贯穿开设有通料口110,锻造炉主体1另一端底侧贯穿开设有通料口110,锻造炉主体1两端位于通料口110下侧焊接固定有支撑架103,锻造炉主体1底端四周焊接固定有炉脚108,减速电机102位于锻造炉主体1一侧的通料口110上端,减速电机102一端卡接固定有换向组件111,换向组件111位于锻造炉主体1一侧卡接有封闭盖109,封闭盖109贴合于锻造炉主体1外侧,出料气缸105旋接固定于锻造炉主体1底侧的通料口110另一端,出料气缸105位于锻造炉主体1一侧卡接有移动杆106,移动杆106贯穿插接于锻造炉主体1一侧,转动电机2位于锻造炉主体1一端卡接有主动杆204,传送带201一端贴合于主动杆204外周面,传送带201另一端内侧贴合有从动杆205,传送带201外周面卡接有固定杆202,固定杆202相对于传送带201另一端开设有防滑槽203,转动电机2的主动杆204贯穿插接于锻造炉主体1一端,转动电机2的从动杆205卡接于锻造炉主体1内侧底端,传送带201位于锻造炉主体1的加热槽107内侧,锻造炉主体1和顶盖101为双层结构,降低了热量的损失,加热槽107内侧中层设置有加热组件,能够对驱动轴毛坯件302进行加热,通过打开顶盖101能够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定期的检修,降低意外发生的概率,减速电机102通过换向组件111能够带动封闭盖109贴合于锻造炉主体1表面转动,换向组件111为齿轮改向结构,能够使封闭盖109在进料、出料时转动打开通料口110便于第一保温套3进出,在加热过程中关闭通料口110,减少热量的损失,当第一保温套3带动驱动轴毛坯件302从锻造炉主体1上侧的通料口110进入本实用新型内侧时能够插接于两个固定杆202之间,转动电机2通过带动主动杆204的转动能够进一步带动传送带201的转动,使固定杆202能够带动第一保温套3向下移动进行加热,传送带201能够同时对多个驱动轴毛坯件302进行移动和加热,通过防滑槽203能够增大第一保温套3和固定杆202之间的摩擦力,提高第一保温套3在锻造炉主体1内移动的稳定性,避免其在锻造炉主体1内脱落导致生产效率的降低,加热完成后在锻造炉主体1底端进行出料,出料气缸105通过推动移动杆106能够将移动至加热槽107底端的第一保温套3从通料口110推出,不需要手动操作,降低安全隐患。
其中如图1、6、7所示,第一保温套3和第二保温套301内侧开设有保温槽303,保温槽303内侧设置有驱动轴毛坯件302,第一保温套3和第二保温套301插接于两个传送带201的防滑槽203之间,气泵4上端开设有进气口403,气泵4位于锻造炉主体1一侧固定有进气管402,气泵4通过进气管402贯穿卡接于锻造炉主体1底端,单向阀401卡接于锻造炉主体1的顶盖101上侧,单向阀401位于顶盖101的通孔104上侧,通过气泵4的进气口403和惰性气体进行连接,能够将惰性气体通过进气管402填充于锻造炉主体1内侧,并将锻造炉主体1内的能够发生氧化反应的气体通过单向阀401一侧排出,降低驱动轴毛坯件302在加热过程中的烧损程度,同时能够在锻造炉主体1内单向阀401一侧设置气体检测仪对锻造炉主体1内的气体进行检测,保证锻造炉主体1内惰性气体的含量始终保持在一定的范围,惰性气体能够增加本实用新型在加热过程中保温效果,通过第一保温套3和第二保温套301能够对内部的驱动轴毛坯件302进行保温,避免其在出料和移动的过程中,直接和外界的冷空气进行接触导致温度迅速下降,避免其温度无法达到锻造标准导致生产出的船舶驱动轴质量不佳,同时减少了驱动轴毛坯件302和空气接触的概率,减少其在加热过程中出现的烧损,避免其在出料后和空气发生氧化反应。
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气泵4通过进气管402在加热槽107内冲入惰性气体,并将加热槽107内能够发生氧化反应的气体通过单向阀401排出,并通过气体检测仪对加热槽107内惰性气体的含量进行测定,保证惰性气体的含量始终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降低驱动轴毛坯件302在加热槽107内加热过程中的烧损程度,同时通过惰性气体提高本实用新型在加热过程中的保温性能,减少热量的损失,通过传送装置将装有驱动轴毛坯件302的第一保温套3移动至锻造炉主体1上侧的书支撑架103上侧,通过减速电机102带动封闭盖109的转动使第一保温套3能够通过通料口110进入加热槽107内,第一保温套3移动至两个固定杆202之间,并通过防滑槽203增大第一保温套3和固定杆202之间的稳定性,避免第一保温套3在移动的过程中出现脱落导致生产效率的下降,通过转动电机2带动传送带201的转动能够带动带动第一保温套3的向下移动,并穿过加热槽107中层的加热组件进行加热,通过保温槽303能够对驱动轴毛坯件302进行保护,进一步降低驱动轴毛坯件302在加热槽107内发生氧化反应的概率,减少损失,提高生产效率,在第一保温套3带动驱动轴毛坯件302加热完成移动至加热槽107底端时,通过出料气缸105带动移动杆106的移动,将第一保温套3通过锻造炉主体1底端的通料口110推出,封闭盖109能够在加热过程中关闭通料口110减少热量的损失,通过减速电机102、出料气缸105和转动电机2大大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化程度,降低安全隐患,出料后的第一保温套3和第二保温套301能够对驱动轴毛坯件302进行保温,避免其直接和外界的冷空气接触导致温度迅速下降,避免由于温度达不到锻造要求导致成品质量不佳,同时第一保温套3和第二保温套301能够降低驱动轴毛坯件302和外界空气发生氧化反应的程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加工难度,在新型不使用时,通过打开顶盖101能够对内侧进行日常检修,延长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降低意外发生的概率。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均属于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船舶驱动轴加工用锻造炉,包括锻造炉主体(1)、转动电机(2)、第一保温套(3)和气泵(4),其特征在于:所述锻造炉主体(1)两端固定有减速电机(102),所述锻造炉主体(1)一端底侧固定有出料气缸(105),所述锻造炉主体(1)一端固定有两个转动电机(2),所述转动电机(2)一端贴合有传送带(201),所述两个转动电机(2)之间插接有第一保温套(3),所述第一保温套(3)一侧贴合有第二保温套(301),所述锻造炉主体(1)底端贯穿卡接有气泵(4),所述锻造炉主体(1)顶端贯穿卡接有单向阀(4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舶驱动轴加工用锻造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锻造炉主体(1)顶端卡接有顶盖(101),所述顶盖(101)上侧中央开设有通孔(104),所述锻造炉主体(1)内侧开设有加热槽(107),所述锻造炉主体(1)一端上侧贯穿开设有通料口(110),所述锻造炉主体(1)另一端底侧贯穿开设有通料口(110),所述锻造炉主体(1)两端位于通料口(110)下侧焊接固定有支撑架(103),所述锻造炉主体(1)底端四周焊接固定有炉脚(10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舶驱动轴加工用锻造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电机(102)位于锻造炉主体(1)一侧的通料口(110)上端,所述减速电机(102)一端卡接固定有换向组件(111),所述换向组件(111)位于锻造炉主体(1)一侧卡接有封闭盖(109),所述封闭盖(109)贴合于锻造炉主体(1)外侧,所述出料气缸(105)固定于锻造炉主体(1)底侧的通料口(110)另一端,所述出料气缸(105)位于锻造炉主体(1)一侧卡接有移动杆(106),所述移动杆(106)贯穿插接于锻造炉主体(1)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舶驱动轴加工用锻造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电机(2)位于锻造炉主体(1)一端卡接有主动杆(204),所述传送带(201)一端贴合于主动杆(204)外周面,所述传送带(201)另一端内侧贴合有从动杆(205),所述传送带(201)外周面卡接有固定杆(202),所述固定杆(202)相对于传送带(201)另一端开设有防滑槽(20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舶驱动轴加工用锻造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电机(2)的主动杆(204)贯穿插接于锻造炉主体(1)一端,所述转动电机(2)的从动杆(205)卡接于锻造炉主体(1)内侧底端,所述传送带(201)位于锻造炉主体(1)的加热槽(107)内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舶驱动轴加工用锻造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温套(3)和第二保温套(301)内侧开设有保温槽(303),所述保温槽(303)内侧设置有驱动轴毛坯件(302),所述第一保温套(3)和第二保温套(301)插接于两个传送带(201)的防滑槽(203)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舶驱动轴加工用锻造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泵(4)上端开设有进气口(403),所述气泵(4)位于锻造炉主体(1)一侧固定有进气管(402),所述气泵(4)通过进气管(402)贯穿卡接于锻造炉主体(1)底端,所述单向阀(401)卡接于锻造炉主体(1)的顶盖(101)上侧,所述单向阀(401)位于顶盖(101)的通孔(104)上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196566.4U CN215746221U (zh) | 2021-09-10 | 2021-09-10 | 一种船舶驱动轴加工用锻造炉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196566.4U CN215746221U (zh) | 2021-09-10 | 2021-09-10 | 一种船舶驱动轴加工用锻造炉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746221U true CN215746221U (zh) | 2022-02-08 |
Family
ID=800864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196566.4U Active CN215746221U (zh) | 2021-09-10 | 2021-09-10 | 一种船舶驱动轴加工用锻造炉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746221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300048A (zh) * | 2023-12-01 | 2023-12-29 | 常州市武进兴隆锻造厂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锻造加工的安全高效型连续加热炉 |
-
2021
- 2021-09-10 CN CN202122196566.4U patent/CN215746221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300048A (zh) * | 2023-12-01 | 2023-12-29 | 常州市武进兴隆锻造厂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锻造加工的安全高效型连续加热炉 |
CN117300048B (zh) * | 2023-12-01 | 2024-02-13 | 常州市武进兴隆锻造厂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锻造加工的安全高效型连续加热炉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406910B (zh) | 大型法兰成型设备及成型工艺 | |
CN215746221U (zh) | 一种船舶驱动轴加工用锻造炉 | |
CN111238221B (zh) | 一种金刚石锯片旋转烧结炉及旋转烧结工艺 | |
CN106494860A (zh) | 砖坯输送机砖坯侧翻装置 | |
CN211839878U (zh) | 一种搪瓷内胆双头夹套缩口机 | |
CN203482837U (zh) | 自动豆棒卷制机卷辊运输装置 | |
CN112872214A (zh) | 提圈自动化成型专机 | |
CN112795823A (zh) | 一种铝合金汽车轮毂的锻造工艺 | |
CN204171244U (zh) | 一种多工位全自动径轴向辗环机 | |
CN110153198B (zh) | 一种中等规格棒材的控制轧制方法 | |
CN206327862U (zh) | 砖坯输送机砖坯侧翻装置 | |
CN215544675U (zh) | 一种锻压机械的冷却装置 | |
CN105149543A (zh) | 一种金属压铸产品的连续式分料机 | |
CN213289232U (zh) | 一种钢制车轮轮辋板条对焊夹持装置 | |
CN209890491U (zh) | 一种全自动化玻璃热弯机 | |
CN114032379A (zh) | 刀具连续自动调直整平机及刀具连续热处理炉 | |
CN202462590U (zh) | 自动装车切坯机 | |
CN112676553A (zh) | 一种智能机器人用金属制品生产冷却装置 | |
CN207189901U (zh) | 一种自动成型装置 | |
CN216178195U (zh) | 一种瓶体自动组装设备 | |
CN109773110A (zh) | 一种工件锻压工件输送方法 | |
CN216637819U (zh) | 一种门窗铝型材传送系统 | |
CN220062571U (zh) | 一种全自动烧结成套设备 | |
CN219402059U (zh) | 一种自动板材热处理成型装置 | |
CN216005941U (zh) | 连续自动调直气氛保护热处理炉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