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39684U - 持板器 - Google Patents

持板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39684U
CN215739684U CN202121710305.3U CN202121710305U CN215739684U CN 215739684 U CN215739684 U CN 215739684U CN 202121710305 U CN202121710305 U CN 202121710305U CN 215739684 U CN215739684 U CN 2157396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handle
plate holder
plate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71030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建国
徐广辉
吴海源
张晓永
许秀阁
张勋
董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Naton Medical Technology Holding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Naton Medical Technology Holding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Naton Medical Technology Holdings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Naton Medical Technology Holding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71030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396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396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396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持板器,所述持板器具有沿其轴向贯穿开设的引导通孔,所述引导通孔适于穿插相应引导件。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持板器,通过在设置引导通孔,使得持板器可以沿着预留在融合器上的导针将椎板送入患者椎间,大大提高了椎板的位置精度,避免椎板跑偏,降低了手术的操作难度,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Description

持板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持板器。
背景技术
在椎间手术中,经常需要在两个椎节之间植入融合器,植入融合器后还需要使用持板器将椎板送入椎间并对椎板进行敲击,使其与融合器相连。
相关技术中,手术对椎板安装位置的精度要求很高,手术操作难度较大,并且传统的持板器与椎板之间为螺纹连接,持板器的端部设有螺纹,在旋出持板器时,会对椎板和融合器周向角度造成影响,使用持板器敲击椎板会对螺纹造成损伤,影响持板器的正常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一种持板器,所述持板器提高了椎板的位置精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持板器具有沿其轴向贯穿开设的引导通孔,所述引导通孔适于穿插相应引导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持板器,通过在设置引导通孔,使得持板器可以沿着预留在融合器上的导针将椎板送入患者椎间,大大提高了椎板的位置精度,避免椎板跑偏,降低了手术的操作难度,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持板器包括主杆,所述主杆的一端连接有夹持爪,所述夹持爪在闭合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可转换以夹持或放开椎板,所述引导通孔位于所述主杆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持板器还包括套筒,所述主杆位于所述套筒内并能沿所述套筒的轴向移动,所述夹持爪的夹持端伸出所述套筒且呈张开的喇叭状,所述夹持爪的外侧与所述套筒的内壁顶压配合,以在所述主杆轴向移动过程中驱动所述夹持爪在所述闭合位置和所述打开位置之间转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夹持爪在所述主杆径向上的尺寸沿所述主杆向所述夹持爪的方向呈阶梯状逐级增加。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套筒的端部设有供所述夹持爪回退卡入的让位凹槽,所述让位凹槽用于使所述夹持爪夹持的椎板直接与套筒的端面相抵。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套筒邻近所述夹持爪的一端的外壁设有用于观察椎板位置的观察平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持板器还包括手柄,所述手柄套设在所述主杆的外侧,且所述手柄与所述套筒可转动地相连,所述手柄与所述主杆螺纹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持板器还包括挡销,所述套筒邻近所述手柄的一端的周侧设有环形凹槽,所述手柄包括连接段,所述连接段套设在所述环形凹槽外侧,且所述连接段上设有挡销孔,所述挡销贯穿所述挡销孔配合在所述环形凹槽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段上还设有第二清洗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持板器还包括套设在所述手柄外侧的手柄套,所述手柄套为硅胶手柄套。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持板器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持板器的爆炸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持板器的剖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杆和夹持爪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套筒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柄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柄套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夹持爪在打开位置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夹持爪在闭合位置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持板器与导针的配合示意图。
附图标记:
主杆1,引导通孔11,夹持爪2,套筒4,环形凹槽42,让位凹槽43,观察平面44,手柄5,连接段51,清洗孔52,挡销孔53,挡销6,手柄套7,椎板8,导针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根据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持板器。
如图1-图10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持板器具有沿其轴向贯穿开设的引导通孔,引导通孔适于穿插相应引导件。
需要说明的是,在椎间手术中,需要先使用推送器将融合器植入患者的椎间,在此之后,一些特定结构的推送器会在融合器上留置一根导针9或者其他的引导件,以便于为下一步手术操作提供导引路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持板器上设有沿其轴向开设的引导通孔11,导针9可以从引导通孔11内穿过,由此引导持板器将椎板8送入患者椎间并与融合器连接,针对一些没有预留导针9的融合器,也可以先在融合器上安装一根导针9,再使用持板器将椎板8送入患者椎间,由于融合器的尾端都具有螺纹孔,因此可以直接与带有螺纹的导针9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持板器,通过在设置引导通孔11,使得持板器可以沿着预留在融合器上的导针9将椎板8送入患者椎间,大大提高了椎板8的位置精度,避免椎板8跑偏,降低了手术的操作难度,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具体地,持板器包括主杆1和夹持爪2,夹持爪2用于夹持椎板8,夹持爪2与主杆1的一端相连,引导通孔11设在主杆1上,主杆1用于将夹持爪2和椎板8送入患者椎间,并将椎板8安装到融合器上。
如图8和图9所示,夹持爪2在闭合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可转换,当夹持爪2在闭合位置时,可将椎板8夹紧,当夹持爪2在打开位置时,可将椎板8放开。
在手术过程中,先将夹持爪2保持在打开位置,将椎板8放在夹持爪2内,再使夹持爪2由打开位置移动至闭合位置,夹持爪2夹紧椎板8,将主杆1的引导通孔11对准预留的导针9,持板器沿导针9的轴向将椎板8送入患者的椎间并与融合器相连,此时将夹持爪2移动至打开位置,再将持板器取下即可,预留的导针9可以使用钳子类器械从融合器上取下。持板器通过夹持爪2夹持椎板8,避免了对椎板8和融合器的周向角度造成不良影响。
进一步地,持板器还包括套筒4,套筒4与主杆1配合,从而调整夹持爪2的位置。
在上述结构中,引导通孔设置在主杆1上,主要是因为主杆1是整个持板器的中心部件,引导通孔设置在主杆1上,有利于居中对准,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引导通孔也可以设置在其他部位,例如,设置在套筒4内,与主杆并列设置,同样可以起到引导作用。
套筒4套设在主杆1的外侧,且主杆1沿套筒4的轴向可移动,夹持爪2的夹持端伸出套筒4且呈张开的喇叭状,夹持爪2的外侧与套筒4的内壁顶压配合,以在主杆1轴向移动过程中驱动夹持爪2在闭合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转换。
夹持爪2在主杆1径向上的尺寸沿主杆1向夹持爪2的方向呈阶梯状逐级增加,夹持爪2的整体趋势构成喇叭状,这样,当夹持爪被套筒顶推夹紧椎板时,由于夹持爪是阶梯状,夹持爪缩入套筒时外侧面可以与套筒逐级面配合,增加了两者的顶压配合面积,不仅有利于提高夹持的稳定性,还有利于保护夹持爪。
当夹持爪2全部位于套筒4外侧时夹持爪2处于打开位置,当夹持爪2的一部分位于套筒4内时,夹持爪2处于闭合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套筒4的端部设有供夹持爪2回退卡入的让位凹槽43,让位凹槽43用于使夹持爪2夹持的椎板8直接与套筒4的端面相抵。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夹持爪2的在主杆1径向上的尺寸大于套筒4的内径,设置让位凹槽可以给夹持爪2提供让位空间,使得套筒4的端面与椎板8直接相抵,医护人员可以敲击套筒4的另一端从而调整椎板8的位置,不会对夹持爪2造成影响。
在一些实施例中,套筒4邻近夹持爪2的一端的外壁设有用于观察椎板8位置的观察平面44,换言之,套筒4的外壁面削平形成观察平面44,在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可以沿套筒4的长度方向通过观察平面44观察椎板8的位置情况。
在一些实施例中,持板器还包括手柄5,手柄5用于带动主杆1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具体地,手柄套7设在主杆1的外侧,且手柄5与套筒4可转动地相连,手柄5与套筒4之间可相对转动,但是不可以轴向移动,套筒4和手柄5的总长度等于主杆1的长度。主杆1远离夹持爪2的一端具有外螺纹,手柄5远离套筒4的一端具有与之相匹配的内螺纹,手柄5与主杆1之间螺纹连接。
在使用持板器时,一只手握住套筒4,另一只手转动手柄5,手柄5带动主杆1沿套筒4的轴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进而调整夹持爪2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变化。
需要说明的是,持续转动手柄5,夹持爪2可以完全缩入套筒4内部,此时,可以使用套筒4的端部对椎板8进行敲击,不会对夹持爪2造成损伤。
如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持板器还包括挡销6,套筒4邻近手柄5的一端的周侧设有环形凹槽42,手柄5包括连接段51,连接段51套设在环形凹槽42的外侧,连接段51上设有挡销孔53,挡销6贯穿挡销孔53配合在环形凹槽42内。
如此设置,挡销6可以限制手柄5的轴向移动,但是不会限制手柄5的转动,保证了手柄5在转动过程中沿套筒4的轴向移动。
连接段51上还设有多个清洗孔52,多个清洗孔52沿连接段51的周向均匀分布。
清洗孔具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医护人员可通过清洗孔52对手柄5的内部进行清洗,避免滋生细菌,另一方面,多个清洗孔52可以减轻手柄5的重量,持板器整体更加轻便,便于医护人员进行手术操作。此外,套筒4上同样可以设置多个清洗孔以达到减重和便于清洁的目的。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持板器还包括套设在手柄5外侧的手柄套7,手柄套7的材料为硅胶材料,手柄套7可以增加摩擦力,便于医护人员握持和转动手柄5,防止在转动手柄5的过程中打滑。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持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持板器具有沿其轴向贯穿开设的引导通孔,所述引导通孔适于穿插相应引导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持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杆,所述主杆的一端连接有夹持爪,所述夹持爪在闭合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可转换以夹持或放开椎板,所述引导通孔位于所述主杆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持板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筒,所述主杆位于所述套筒内并能沿所述套筒的轴向移动,所述夹持爪的夹持端伸出所述套筒且呈张开的喇叭状,所述夹持爪的外侧与所述套筒的内壁顶压配合,以在所述主杆轴向移动过程中驱动所述夹持爪在所述闭合位置和所述打开位置之间转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持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爪在所述主杆径向上的尺寸沿所述主杆向所述夹持爪的方向呈阶梯状逐级增加。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持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的端部设有供所述夹持爪回退卡入的让位凹槽,所述让位凹槽用于使所述夹持爪夹持的椎板直接与套筒的端面相抵。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持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邻近所述夹持爪的一端的外壁设有用于观察椎板位置的观察平面。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持板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手柄,所述手柄套设在所述主杆的外侧,且所述手柄与所述套筒可转动地相连,所述手柄与所述主杆螺纹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持板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挡销,所述套筒邻近所述手柄的一端的周侧设有环形凹槽,所述手柄包括连接段,所述连接段套设在所述环形凹槽外侧,且所述连接段上设有挡销孔,所述挡销贯穿所述挡销孔配合在所述环形凹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持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段上还设有第二清洗孔。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持板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设在所述手柄外侧的手柄套,所述手柄套为硅胶手柄套。
CN202121710305.3U 2021-07-26 2021-07-26 持板器 Active CN2157396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10305.3U CN215739684U (zh) 2021-07-26 2021-07-26 持板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10305.3U CN215739684U (zh) 2021-07-26 2021-07-26 持板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39684U true CN215739684U (zh) 2022-02-08

Family

ID=801073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710305.3U Active CN215739684U (zh) 2021-07-26 2021-07-26 持板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396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262051B (zh) 手术器械铰接部
JP2022516447A (ja) インプラント摘出器
US20060020272A1 (en) Semi-robotic suturing device
MXPA02004915A (es) Deposito para dispositivos quirurgicos de fijacion y disposicion para los mismos.
US8025649B2 (en) Method for use of attachment device and system for corneal irrigating cannula
JPH0866404A (ja) 装填機構を備えた外科手術用縫合装置
CN215739684U (zh) 持板器
CN111529067A (zh) 一种手术机器人机械臂的定位装置及定位方法
EP1939994A2 (en) Sealing member fit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CN205322978U (zh) 医用导丝导管夹持器
CN107928731B (zh) 一种微创外科机器人手术用自锁持针器
CN213372419U (zh) 骨科螺钉打拔器及骨科螺钉
CN113749696A (zh) 一种可调式钳头组件及活检钳
US6038763A (en) Processed wire connecting apparatus
CN108903993B (zh) 手术切口闭合装置
JPS61267723A (ja) マイクロマニピユレ−タ用のカプリング装置
US10543004B2 (en) Bone centering drill guide
CN210811958U (zh) 一种眼科显微手术器械
CN219878314U (zh) 一种口腔膜钉持钉器
CN113288282B (zh) 一种具有长度调节功能的腔镜切割吻合器
CN210447140U (zh) 一种腹腔镜多功能持夹钳
CN210408502U (zh) 一种钳头具有自由调节角度功能的持针钳
CN108934445A (zh) 草莓采摘钳
CN116269539A (zh) 紧急解除装置、手术器械及手术机器人
CN209220372U (zh) 一种防止组织滑移的腔内切割吻合器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