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35645U - 灌胶机治具 - Google Patents
灌胶机治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735645U CN215735645U CN202120648323.7U CN202120648323U CN215735645U CN 215735645 U CN215735645 U CN 215735645U CN 202120648323 U CN202120648323 U CN 202120648323U CN 215735645 U CN215735645 U CN 21573564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ation
- workpiece
- long
- clamping piece
- abut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igs For Machine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灌胶机治具,包括底座、夹持机构、调节件和压力感应装置,所述底座上方设有一承载台,用以承载待加工工件,所述夹持机构设于所述底座上,用以对放置于所述承载台上的工件进行夹持,所述调节件设于所述底座上表面,用以控制所述夹持机构打开或关闭,所述压力感应装置设于所述底座上,用以感应工件保压时所承受的压力,本实用新型可检测加工工件所承受的压力,其实用性强,使用效果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治具领域,具体的讲,涉及一种灌胶机治具。
背景技术
在电子产品组装过程中,工件上不同的部件间通过胶水粘合组装后,需要进行保压以确保胶水粘合的稳固性,而保压一般采用的辅助设备是保压治具,而在保压过程中,为了使得工件粘贴牢固,则会对工件进行抵压,然而其抵压力度不易控制,抵压力度太小或造成粘贴不牢固,而抵压力过大则会造成工件发生损坏,加大了加工的难度,为生产带来不便。
因此,在现有技术中作出进一步的改进,是很有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灌胶机治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灌胶机治具,包括底座、夹持机构、调节件和压力感应装置。
所述底座上方设有一承载台,用以承载待加工工件。
所述夹持机构设于所述底座上,用以对放置于所述承载台上的工件进行夹持。
所述调节件设于所述底座上表面,用以控制所述夹持机构打开或关闭。
所述压力感应装置设于所述底座上,用以感应工件保压时所承受的压力。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灌胶机治具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夹持机构包括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
所述承载台上表面左侧设有第一工位,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布设于所述第一工位外围,以对放置于所述第一工位内的工件进行夹持。
所述承载台上表面右侧设有第二工位,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布设于所述第二工位外围,以对放置于所述第二工位内的工件进行夹持。
所述调节件设于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和所述第二夹持组件之间,用以控制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和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同步打开或关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包括第一长边抵持件、第一短边抵持件、第一长边夹持件和第一短边夹持件。
所述第一长边抵持件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长边抵持件前后相对的设于所述第一工位右侧,以对所述第一工位内所装工件的右侧进行抵持限位。
所述第一短边抵持件设于所述第一工位后侧,以对所述第一工位内所装工件的后侧进行抵持限位。
所述第一夹持件可左右移动的设于所述第一工位的左侧,以对所述第一工位内所装工件的左侧进行抵压。
所述第一短边夹持件可前后移动的设于所述第一工位前侧,以对所述第一工位内所装工件的前侧进行抵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包括第二长边抵持件、第二短边抵持件、第二长边夹持件和第二短边夹持件。
所述第二长边抵持件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长边抵持件前后相对的设于所述第二工位右侧,以对所述第二工位内所装工件的右侧进行抵持限位。
所述第二短边抵持件设有所述第二工位后侧,以对所述第二工位内所装工件的后侧进行抵持限位。
所述第二长边夹持件可左右移动的设于所述第二工位左侧,以对所述第二工位内所装工件的左侧进行抵压。
所述第二短边夹持件可前后移动的设于所述第二工位前侧,以对所述第二工位内所装工件的前侧进行抵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长边夹持件上表面设有两个第一抵持块,两所述第一抵持块前后相对的设于所述第一长边抵持件上表面左侧,用以抵持于所述第一工位内所装工件的左侧面。
所述第一短边夹持件上表面设有两个第二抵持块,两所述第二抵持块左右相对的设于所述第一短边夹持件上表面前端,用以抵持于所述第一工位内所装工件的前侧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长边夹持件上表面设有两个第三抵持块,两所述第三抵持块前后相对的设于所述第二长边夹持件上表面左端,用以抵持于所述第二工位内所装工件的左侧面;
所述第二短边夹持件上表面设于两个第四抵持块,两所述第四抵持块左右相对的设于所述第二短边夹持件的上表面前端,用以抵持于所述第二工位内所装工件的前侧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调节件包括滑动部,第一推动部、第二推动部、第三推动部和第四推动部。
所述滑动部可前后滑动的设于所述底座上表面。
所述第一推动部设于所述滑动部左侧面中部,且所述第一推动部前表面左端向左后方延伸,所述第一长边夹持件右端设有第一导轮,所述第一导轮可滚动的抵贴于所述第一推动部的前表面。
所述第二推动部设于所述滑动部左侧面前端,所述第一短边夹持件右侧形成有第一凸台,所述第一推动部前表面抵贴于所述第一凸台前表面。
所述第三推动部设于所述滑动部右侧面后端,所述第三推动部前表面右端相右前方延伸,所述第二长边夹持件后侧面设有第二导轮,所述第二导轮可滚动的抵贴于所述第三推动部前侧面上。
所述第四推动部设于所述滑动部右侧面前端,所述第二短边夹持件左侧面设有第二凸台,所述第四推动部前侧面抵持于所述第二凸台后侧面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长边夹持件左侧面设有第一弹性件,以推动所述第一长边夹持件向右移动,所述第一短边夹持件前侧面设有有第二弹性件,以推动所述第一短边夹持件向后移动,所述第二长边夹持件右端设有第三弹性件,以推动所述第二长边夹持件向右移动,所述第二短边夹持件前侧面设有第四弹性件,以推动所述第二短边夹持件向后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压力感应装置包括第一压力感应组件和第二压力感应组件。
所述第一压力感应组件设于所述第一工位内,以检测第一工位内所装工件所受的压力。
所述第二压力感应组件设于所述第二工位内,用以检测第二工位内所装工件所受的压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压力感应组件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一感应顶销,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感应顶销设于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上方,且所述第一感应顶销上端延伸至所述承载台上表面;
所述第二压力感应组件包括第二压力传感器和第二感应顶销,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二感应顶销设于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上方,所述第二感应顶销上端延伸至所述承载台上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灌胶机治具,通过设置所述承载台,以将待加工工件放置于所述承载台上,并通过所述调节件调节所述夹持机构来对所述承载台上的工件进行夹持固定,以便于后续对工件进行保压操作,同时,可通过所述压力感应装置来检测待加工工件所受的压力,以便于操作人员快速将压力调整至合适状态,以避免对工件的抵压力度过大过或过小,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有效的提升了加工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夹持架构安装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底板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调节件与加持构件连接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4爆炸图。
附图标号:
底座10;
承载台101;
第一工位1011;
第二工位1012;
夹持机构20;
第一夹持组件201;
第一长边抵持件2011;
第一短边抵持件2012;
第一长边夹持件2013;
第一抵持块20131;
第一导轮20132;
第一弹性件20133;
第一短边夹持件2014;
第二抵持块20141;
第一凸台20142;
第二弹性件20143;
第二夹持组件202;
第二长边抵持件2021;
第二短边抵持件2022;
第二长边夹持件2023;
第三抵持块20231;
第二导轮20232;
第三弹性件20233;
第二短边夹持件2024;
第四抵持块20241;
第二凸台20242;
第四弹性件20243;
调节件30;
滑动部301;
第一推动部302;
第二推动部303;
第三推动部304;
第四推动部305;
压力感应装置40;
第一压力感应组件401;
第一压力传感器4011;
第一感应顶销4012;
第二压力感应组件402;
第二压力传感器4021;
第二感应顶销4022。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周向”、“径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灌胶机治具。
参照图1至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灌胶机治具,包括底座10、夹持机构20、调节件30和压力感应装置40。
所述底座10上方设有一承载台101,用以承载待加工工件。
所述夹持机构20设于所述底座10上,用以对放置于所述承载台101上的工件进行夹持。
所述调节件30设于所述底座10上表面,用以控制所述夹持机构20打开或关闭。
所述压力感应装置40设于所述底座10上,用以感应工件保压时所承受的压力。
基于上述所述,通过设置所述承载台101,以将待加工工件放置于所述承载台101上,并通过所述调节件30调节所述夹持机构20来对所述承载台101 上的工件进行夹持固定,以便于后续对工件进行保压操作,同时,可通过所述压力感应装置40来检测待加工工件所受的压力,以便于操作人员快速将压力调整至合适状态,以避免对工件的抵压力度过大过或过小,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有效的提升了加工效率。
优选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持机构20包括第一夹持组件201和第二夹持组件202。
所述承载台101上表面左侧设有第一工位1011,所述第一夹持组件201 布设于所述第一工位1011外围,以对放置于所述第一工位1011内的工件进行夹持。
所述承载台101上表面右侧设有第二工位1012,所述第二夹持组件202 布设于所述第二工位1012外围,以对放置于所述第二工位1012内的工件进行夹持。
所述调节件30设于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和所述第二夹持组件之间,用以控制所述第一夹持组件201和所述第二夹持组件202同步打开或关闭。
如此,通过设置相邻的所述第一工位1011和第二工位1012,以使得一个治具上可同时放置两个工件,以对两个工件同时进行保压,而所述调节件30 设于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和所述第二夹持组件之间,用以控制所述第一夹持组件201和所述第二夹持组件202同步打开或关闭,使得进行一次打开操作即可将所述第一夹持组件201和第二夹持组件202同时打开,以便对对所述第一工位1011和所述第二工位1012内放置和工件,如此,即可有效的提升加工效率,其操作简单方便,省时省力。
优选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组件201包括第一长边抵持件2011、第一短边抵持件2012、第一长边夹持件2013和第一短边夹持件2014。
所述第一长边抵持件2011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长边抵持件2011前后相对的设于所述第一工位1011右侧,以对所述第一工位1011内所装工件的右侧进行抵持限位。
所述第一短边抵持件2012设于所述第一工位1011后侧,以对所述第一工位1011内所装工件的后侧进行抵持限位。
所述第一夹持件可左右移动的设于所述第一工位1011的左侧,以对所述第一工位1011内所装工件的左侧进行抵压。
所述第一短边夹持件2014可前后移动的设于所述第一工位1011前侧,以对所述第一工位1011内所装工件的前侧进行抵压。
如此,当工件放入至所述第一工位1011内后,可通过所述第一长边抵持件2011对所述工件的右侧面进行抵持限位,并通过所述第一短边抵持件2012 对所述工件的后侧面进行抵持限位,而所述第一长边夹持件2013为可左右移动的,那么,当所述第一长边夹持件2013向右移动时,则可对所述工件的左侧面进行抵压,以将所述工件进行夹持固定,同样的,所述第一短边夹持件 2014为可前后移动的,那么,当所述第一短边夹持件2014向后移动时,则可对所述工件的前侧面进行挤压,进一步的将强对所述工件的固定,使得所述工件固定更加的稳固,与便于进行保压。
优选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夹持组件202包括第二长边抵持件2021、第二短边抵持件2022、第二长边夹持件2023和第二短边夹持件2024。
所述第二长边抵持件2021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长边抵持件2021前后相对的设于所述第二工位1012右侧,以对所述第二工位1012内所装工件的右侧进行抵持限位。
所述第二短边抵持件2022设有所述第二工位1012后侧,以对所述第二工位1012内所装工件的后侧进行抵持限位。
所述第二长边夹持件2023可左右移动的设于所述第二工位1012左侧,以对所述第二工位1012内所装工件的左侧进行抵压。
所述第二短边夹持件2024可前后移动的设于所述第二工位1012前侧,以对所述第二工位1012内所装工件的前侧进行抵压。
如此,当工件放置于所述第二工位1012后,可通过所述第二长边抵持件 2021对所述工件的右侧面进行抵持限位,并通过所述第二短边抵持件2022对所述工件的后侧面进行抵持限位,而所述第二长边夹持件2023为可左右移动的,当所述第二长边夹持件2023向右移动时,则可对所述工件的左侧面进行抵压,以对所述工件进行夹紧固定,同样的,由于所述第二短边夹持件2024 可进行前后移动,当所述第二短边夹持件2024向前移动时,则可对所述工件的前侧面进行抵压,进一步的对所述工件进行固定,使其固定更加的牢固。
优选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长边夹持件2013上表面设有两个第一抵持块20131,两所述第一抵持块20131前后相对的设于所述第一长边抵持件2011上表面左侧,用以抵持于所述第一工位1011内所装工件的左侧面。
所述第一短边夹持件2014上表面设有两个第二抵持块20141,两所述第二抵持块20141左右相对的设于所述第一短边夹持件2014上表面前端,用以抵持于所述第一工位1011内所装工件的前侧面。
如此,通过在所述第一长边夹持件2013上表设置所述第一抵持块20131,当所述第一长边夹持件2013向右移动时,则可通过所述第一抵持块20131对放置于所述第一工位1011内工件的左侧面进行抵持,同理,当所述第一短边夹持件2014向后移动时,则可通过所述第二抵持块20141对放置于所述第一工位1011内工件的前侧面进行抵持,而所述第一抵持块20131和第二抵持块 20141均设有两个,那么,即可对所述工件进行多出抵持,使其固定更加的稳固可靠,而作为优选的,在所述第一抵持块20131的右侧面以及所述第二抵持块20141的前侧面均可设置防滑柔性垫层,以避免在夹持时发生打滑或对工件表面造成损坏。
优选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长边夹持件2023上表面设有两个第三抵持块20231,两所述第三抵持块20231前后相对的设于所述第二长边夹持件2023上表面左端,用以抵持于所述第二工位1012内所装工件的左侧面;
所述第二短边夹持件2024上表面设于两个第四抵持块20241,两所述第四抵持块20241左右相对的设于所述第二短边夹持件2024的上表面前端,用以抵持于所述第二工位1012内所装工件的前侧面。
如此,通过在所述第二长边夹持件2023上表设置所述第三抵持块20231,当所述第二长边夹持件2023向右移动时,则可通过所述第三抵持块20231对放置于所述第二工位1012内工件的左侧面进行抵持,同理,当所述第二短边夹持件2024向后移动时,则可通过所述第四抵持块20241对放置于所述第二工位1012内工件的前侧面进行抵持,而所述第三抵持块20231和第四抵持块 20241均设有两个,那么,即可对所述工件进行多点抵持,使其固定更加的稳固可靠,而作为优选的,在所述第三抵持块20231的右侧面以及所述第四抵持块20241的前侧面同样可设置防滑柔性垫层,以避免在夹持时发生打滑或对工件表面造成损坏。
优选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节件30包括滑动部301,第一推动部302、第二推动部303、第三推动部304和第四推动部305。
所述滑动部301可前后滑动的设于所述底座10上表面。
所述第一推动部302设于所述滑动部301左侧面中部,且所述第一推动部302前表面左端向左后方延伸,所述第一长边夹持件2013右端设有第一导轮20132,所述第一导轮20132可滚动的抵贴于所述第一推动部302的前表面。
所述第二推动部303设于所述滑动部301左侧面前端,所述第一短边夹持件2014右侧形成有第一凸台20142,所述第一推动部302前表面抵贴于所述第一凸台20142前表面。
所述第三推动部304设于所述滑动部301右侧面后端,所述第三推动部 304前表面右端相右前方延伸,所述第二长边夹持件2023后侧面设有第二导轮20232,所述第二导轮20232可滚动的抵贴于所述第三推动部304前侧面上。
所述第四推动部305设于所述滑动部301右侧面前端,所述第二短边夹持件2024左侧面设有第二凸台20242,所述第四推动部305前侧面抵持于所述第二凸台20242后侧面上。
基于上述所述,当所述滑动部301向前移动时,所述第一推动部302则可推动所述第一长边夹持件2013向左移动,使其松开工件,所述第二推动部 303则可推动所述第一短边夹持件2014向前移动,如此,即可对所述第一工位1011内的工件完全松开,以便于对工件进行取出更换,与此同时,所述第三推动部304则可推动所述第二长边夹持件2023向左移动,而所述第四推动部305则可推动所述第二短边夹持件2024向前移动,如此,即可将所述第二工位1012内的工件完全松开,以便于对所述所述第二工位1012内的工件进行更换,因此,通过所述滑动部301向前滑动即可控制所述第一夹持组件201 和第二夹持组件202同时打开,其联动结构简单可靠,操作简单省力,有效的提高了加工效率。
优选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长边夹持件2013左侧面设有第一弹性件20133,以推动所述第一长边夹持件2013向右移动,所述第一短边夹持件2014前侧面设有有第二弹性件20143,以推动所述第一短边夹持件2014向后移动,所述第二长边夹持件2023右端设有第三弹性件20233,以推动所述第二长边夹持件2023向右移动,所述第二短边夹持件2024前侧面设有第四弹性件20243,以推动所述第二短边夹持件2024向后移动。
如此,通过在所述第一长边夹持件2013左侧面设置所述第一弹性件 20133,在所述第一短边夹持件2014前侧面设置所述第二弹性件20143,在所述第二长边夹持件2023右端设置所述第三弹性件20233,在所述第二短边夹持件2024前侧面设置第四弹性件20243,那么,当所述滑动部301向前移动时,所述第一长边夹持件2013、所述第一短边夹持件2014、第二长边夹持件 2023和第二短边夹持件2024均失去抵压力,因此,可通过所述第一弹性件20133将所述第一长边夹持件2013向右推动,以对放置于第一工位1011内的工件左侧面进行抵持,通过所述第二弹性件20143将所述第一短边夹持件2014 向前推动,以对放置于第一工位1011内的工件前侧面进行抵持,通过所述第三弹性件20233将所述第二长边夹持件2023向右推动,以对放置于第二工位 1012内的工件左侧面进行抵持,并通过所述第四弹性件20243将所述第二短边夹持件2024向后推动,以对放置于所述第二工位1012内的工件的前侧进行抵持,基于上述所述,当所述滑动部301向后移动时,所述第一夹持组件 201和所述第二夹持组件202则可自动由打开状态恢复至关闭状态,以对第一工位1011和第二工位1012内的工件进行夹持固定,其调节方式简单方便,稳定可靠考。
而作为优选的,在所述第三长边夹持件的前后两侧面右端均设有一延伸部,而所述底座10上表面位于所述延伸部左侧均设有一限位凸台,所述第三弹性件20233设于所述延伸部和所述凸台之间,以通过所述第三弹性件20233 将所述第二长边夹持件2023向右推动。
优选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力感应装置40包括第一压力感应组件401和第二压力感应组件402。
所述第一压力感应组件401设于所述第一工位1011内,以检测第一工位 1011内所装工件所受的压力。
所述第二压力感应组件402设于所述第二工位1012内,用以检测第二工位1012内所装工件所受的压力。
如此,在加工过程中,可通过所述第一压力感应组件401对所述第一工位1011内工件所受的压力进行检测,同时通过第二压力感应组件402对所述第二工位1012内的工件所受的压力进行检测,以便于操作人员根据所述第一压力感应组件401和所述第二压力感应组件402来控制对工件的抵压力。
优选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力感应组件401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4011和第一感应顶销4012,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4011设于所述底座10上,所述第一感应顶销4012设于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4011上方,且所述第一感应顶销4012上端延伸至所述承载台101上表面;
所述第二压力感应组件402包括第二压力传感器4021和第二感应顶销 4022,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4021设于所述底座10上,所述第二感应顶销4022 设于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4021上方,所述第二感应顶销4022上端延伸至所述承载台101上表面。
如此,由于所述第一感应顶销4012上端延伸至所述承载台101上表面,那么,当工件放置于所述第一工位1011上后,所述工件的下端于所述第一感应顶销4012相抵持,以通过所述第一感应顶销4012将所受压力传导至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4011,以便于通过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4011计算出压力数据,同理,由于所述第二感应顶销4022上端延伸至所述承载台101上表面,那么,当工件放置于所述第二工位1012上后,所述工件的下端于所述第二感应顶销 4022相抵持,以通过所述第二感应顶销4022将所受压力传导至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4021,以便于通过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4021计算出压力数据,而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4011和第二压力传感器4021均连接有数值显示器,以对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4011和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4021所测出的压力数值进行检测,以便于操作人员进行快速读取。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灌胶机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上方设有一承载台,用以承载待加工工件;
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设于所述底座上,用以对放置于所述承载台上的工件进行夹持;
调节件,所述调节件设于所述底座上表面,用以控制所述夹持机构打开或关闭;
压力感应装置,所述压力感应装置设于所述底座上,用以感应工件保压时所承受的压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胶机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包括:
第一夹持组件,所述承载台上表面左侧设有第一工位,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布设于所述第一工位外围,以对放置于所述第一工位内的工件进行夹持;
第二夹持组件,所述承载台上表面右侧设有第二工位,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布设于所述第二工位外围,以对放置于所述第二工位内的工件进行夹持;
所述调节件设于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和所述第二夹持组件之间,用以控制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和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同步打开或关闭。
3.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灌胶机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包括:
第一长边抵持件,所述第一长边抵持件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长边抵持件前后相对的设于所述第一工位右侧,以对所述第一工位内所装工件的右侧进行抵持限位;
第一短边抵持件,所述第一短边抵持件设于所述第一工位后侧,以对所述第一工位内所装工件的后侧进行抵持限位;
第一长边夹持件,所述第一夹持件可左右移动的设于所述第一工位的左侧,以对所述第一工位内所装工件的左侧进行抵压;
第一短边夹持件,所述第一短边夹持件可前后移动的设于所述第一工位前侧,以对所述第一工位内所装工件的前侧进行抵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灌胶机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包括:
第二长边抵持件,所述第二长边抵持件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长边抵持件前后相对的设于所述第二工位右侧,以对所述第二工位内所装工件的右侧进行抵持限位;
第二短边抵持件,所述第二短边抵持件设有所述第二工位后侧,以对所述第二工位内所装工件的后侧进行抵持限位;
第二长边夹持件,所述第二长边夹持件可左右移动的设于所述第二工位左侧,以对所述第二工位内所装工件的左侧进行抵压;
第二短边夹持件,所述第二短边夹持件可前后移动的设于所述第二工位前侧,以对所述第二工位内所装工件的前侧进行抵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灌胶机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长边夹持件上表面设有两个第一抵持块,两所述第一抵持块前后相对的设于所述第一长边抵持件上表面左侧,用以抵持于所述第一工位内所装工件的左侧面;
所述第一短边夹持件上表面设有两个第二抵持块,两所述第二抵持块左右相对的设于所述第一短边夹持件上表面前端,用以抵持于所述第一工位内所装工件的前侧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灌胶机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长边夹持件上表面设有两个第三抵持块,两所述第三抵持块前后相对的设于所述第二长边夹持件上表面左端,用以抵持于所述第二工位内所装工件的左侧面;
所述第二短边夹持件上表面设于两个第四抵持块,两所述第四抵持块左右相对的设于所述第二短边夹持件的上表面前端,用以抵持于所述第二工位内所装工件的前侧面。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灌胶机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包括:
滑动部,所述滑动部可前后滑动的设于所述底座上表面;
第一推动部,所述第一推动部设于所述滑动部左侧面中部,且所述第一推动部前表面左端向左后方延伸,所述第一长边夹持件右端设有第一导轮,所述第一导轮可滚动的抵贴于所述第一推动部的前表面;
第二推动部,所述第二推动部设于所述滑动部左侧面前端,所述第一短边夹持件右侧形成有第一凸台,所述第一推动部前表面抵贴于所述第一凸台前表面;
第三推动部,所述第三推动部设于所述滑动部右侧面后端,所述第三推动部前表面右端相右前方延伸,所述第二长边夹持件后侧面设有第二导轮,所述第二导轮可滚动的抵贴于所述第三推动部前侧面上;
第四推动部,所述第四推动部设于所述滑动部右侧面前端,所述第二短边夹持件左侧面设有第二凸台,所述第四推动部前侧面抵持于所述第二凸台后侧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灌胶机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长边夹持件左侧面设有第一弹性件,以推动所述第一长边夹持件向右移动,所述第一短边夹持件前侧面设有有第二弹性件,以推动所述第一短边夹持件向后移动,所述第二长边夹持件右端设有第三弹性件,以推动所述第二长边夹持件向右移动,所述第二短边夹持件前侧面设有第四弹性件,以推动所述第二短边夹持件向后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灌胶机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感应装置包括:
第一压力感应组件,所述第一压力感应组件设于所述第一工位内,以检测第一工位内所装工件所受的压力;
第二压力感应组件,所述第二压力感应组件设于所述第二工位内,用以检测第二工位内所装工件所受的压力。
10.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灌胶机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力感应组件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一感应顶销,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感应顶销设于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上方,且所述第一感应顶销上端延伸至所述承载台上表面;
所述第二压力感应组件包括第二压力传感器和第二感应顶销,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二感应顶销设于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上方,所述第二感应顶销上端延伸至所述承载台上表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648323.7U CN215735645U (zh) | 2021-03-30 | 2021-03-30 | 灌胶机治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648323.7U CN215735645U (zh) | 2021-03-30 | 2021-03-30 | 灌胶机治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735645U true CN215735645U (zh) | 2022-02-01 |
Family
ID=800283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648323.7U Active CN215735645U (zh) | 2021-03-30 | 2021-03-30 | 灌胶机治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735645U (zh) |
-
2021
- 2021-03-30 CN CN202120648323.7U patent/CN21573564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5735645U (zh) | 灌胶机治具 | |
US20240239002A1 (en) | Bridge for use with woodworking clamps and method of use | |
CN110893984A (zh) | 可实现在线、离线切换的流水线中转装置 | |
CN114483736A (zh) | 自动贴合机 | |
JP2020102531A (ja) | 多段式ハンド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搬送ロボット | |
CN211102383U (zh) | 定位装置及焊接设备 | |
CN215394873U (zh) | 手机玻璃保压治具 | |
EP2189400A1 (en) | System for clamping sheets being machined, in particular flat sheets of glass, and associated apparatus for moving and clamping sheets being machined | |
CN216478284U (zh) | 热熔保压设备 | |
CN206305270U (zh) | 折弯机 | |
JP3677931B2 (ja) | 搬送機構を備えた部品加工装置 | |
CN215146585U (zh) | 一种装配装置 | |
CN216447263U (zh) | 分体式加热保压治具台及保压设备 | |
CN201222493Y (zh) | 键合机工作台用多用途夹具 | |
US20050153009A1 (en) | Quick clamping device | |
CN211135036U (zh) | 整形装置 | |
CN109702411B (zh) | 夹具装置 | |
CN207840527U (zh) | 角度四通工装 | |
CN112959062A (zh) | 一种装配装置 | |
CN113086604A (zh) | 一种料盘取置装置 | |
CN112171226A (zh) | 一种变速箱蓄能器卡环自动装配设备 | |
CN218113282U (zh) | 一种定位装置 | |
CN217965725U (zh) | 配重块压合装置 | |
CN220147799U (zh) | 中框撕膜装置 | |
CN220086004U (zh) | 推料机构、上下料装置和半导体处理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