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15834U - 雨水花园 - Google Patents
雨水花园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715834U CN215715834U CN202121709369.1U CN202121709369U CN215715834U CN 215715834 U CN215715834 U CN 215715834U CN 202121709369 U CN202121709369 U CN 202121709369U CN 215715834 U CN215715834 U CN 21571583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oundation pit
- layer
- garden
- foundation
- overflow chann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雨水花园,包括第一基坑,与公路的径流收集系统连通,所述第一基坑的内壁设置有防渗层和位于所述防渗层上方的第一种植层,所述第一种植层的上方形成有蓄水空间;第二基坑,与所述第一基坑连通,所述第二基坑的内壁设置有第二种植层,所述第二种植层的上方形成有蓄水空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雨水花园中,第一基坑和第二基坑均凹入地面下方,第一基坑和第二基坑的形成避免了对砖石等的堆砌,避免了对圬工结构的使用。并且第一种植层和第二种植层的植物具有美化作用,能够提高与周边环境的融合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公路桥面径流处理设施因采用圬工结构导致的人工痕迹重、景观效果差、不适用于旅游公路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雨水花园。
背景技术
公路桥面径流的污染物主要为悬浮颗粒物和有机物,还可能包括特种车辆经过时泄漏的有毒物质,若直接通过公路排水系统排入江河、湖泊水域,容易造成水域污染。
现有技术中,常见的公路桥面径流处理设施主要以砖、石材作为建筑材料,通过将其与砂浆或小石子混凝土砌筑应急池和缓冲池,应急池的进口与公路排水系统连通,出口与缓冲池连通。桥面径流的污染物经排水系统排入应急池,待应急池收集的雨水蒸发后,及时清理滞留在池底的沉淀物和油污。上述应急池和缓冲池均为圬工结构,人工痕迹重,景观效果差,对于旅游公路而言,与周边的原生态自然环境极不融合,无法适应旅游公路对生态保护的高要求。
因此,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公路桥面径流处理设施因采用圬工结构导致的人工痕迹重、景观效果差、不适用于旅游公路的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雨水花园,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公路桥面径流处理设施因采用圬工结构导致的人工痕迹重、景观效果差、不适用于旅游公路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雨水花园,包括:
第一基坑,与公路的径流收集系统连通,所述第一基坑的内壁设置有防渗层和位于所述防渗层上方的第一种植层,所述第一种植层的上方形成有蓄水空间;
第二基坑,与所述第一基坑连通,所述第二基坑的内壁设置有第二种植层,所述第二种植层的上方形成有蓄水空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雨水花园,所述第二基坑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基坑串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雨水花园,还包括溢流通道,所述第一基坑与所述第二基坑之间和相邻所述第二基坑之间设置有所述溢流通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雨水花园,所述溢流通道内设置有过滤结构,所述过滤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溢流通道底部的碎石层,所述防渗层延伸至所述过滤结构的下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雨水花园,还包括第一人行道,所述第一人行道支撑在所述溢流通道的上方,所述第一基坑的边缘和所述第二基坑的边缘设置有第二人行道,所述第一人行道与所述第二人行道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雨水花园,所述公路包括公路桥梁,所述第一基坑设置在所述公路桥梁的下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雨水花园,所述第二种植层与所述第二基坑的内壁之间设置有沙土垫层和碎石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雨水花园,所述第一基坑的边缘和所述第二基坑的边缘具有凸出于地面的塘梗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雨水花园,所述第一基坑与所述第二基坑上均设置有进水口和高程高于所述进水口的高程的出水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雨水花园,所述防渗层为防渗膜,所述防渗膜与所述第一基坑的内壁之间设置有沙土垫层。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雨水花园,路面径流进入第一基坑后,防渗层能够防止径流外渗,避免对外部水域的污染。第一基坑具有收集径流、沉淀过滤以及事故应急功能,第二基坑可以进行生物净化、渗滤和植物蒸腾作用。第一基坑和第二基坑均凹入地面下方,第一基坑和第二基坑的形成避免了对砖石等的堆砌,避免了对圬工结构的使用。并且第一基坑和第二基坑分别具有第一种植层和第二种植层,种植层的植物具有美化作用,能够提高与周边环境的融合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公路桥面径流处理设施因采用圬工结构导致的人工痕迹重、景观效果差、不适用于旅游公路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雨水花园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雨水花园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基坑和第二基坑的相对高度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第一基坑; 2:防渗层; 3:第一种植层;
4:第二基坑; 5:溢流通道; 6:过滤结构;
7:第一人行道; 8:第二人行道; 9:公路桥梁;
10:第二种植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图1至图3描述本实用新型的雨水花园。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雨水花园,包括第一基坑1和第二基坑4,具体来说,第一基坑1和第二基坑4均凹入至地面以下,可直接对土地进行挖掘而形成,避免了对砖石等的堆砌,避免了对圬工结构的使用,减少了人工痕迹。
第一基坑1与公路的径流收集系统连通,用于收集路面径流。使第二基坑4与第一基坑1连通,在第一基坑1的内壁设置有防渗层2和第一种植层3,第一种植层3位于防渗层2的上方,并且在第一种植层3的上方形成有蓄水空间。第一基坑1为防渗区,径流进入第一基坑1后,防渗层2的阻隔作用能够阻断径流的外渗,进入第一基坑1的径流,经沉淀过滤后,在水量达到一定程度时能够流通至第二基坑4,第一基坑1具有收集径流、过滤沉淀、均匀配水的预处理作用。当第一基坑1收集的路面径流中含有由特种车辆泄漏等产生的有毒物质时,防渗层2能够使有毒物质与外部水域等相隔离,从而实现事故应急处理的功能。
在第二基坑4的内壁设置有第二种植层10,在第二种植层10的上方形成有蓄水空间。第二基坑4为非防渗区,第二基坑4内的水能够通过第二基坑4的侧壁渗滤至地下,且第二种植层10可以进行生物净化和植物蒸腾作用,净化、蒸发第二基坑4内的水。
上述第一种植层3和第二种植层10的植物具有美化作用,能够提高与周边环境的融合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公路桥面径流处理设施因采用圬工结构导致的人工痕迹重、景观效果差、不适用于旅游公路的问题。
上述第一种植层3和第二种植层10均包括种植土壤和种植于种植土壤的植被层,种植土壤对植被层提供养分。并且,在第二基坑4中,种植土壤中的微生物进入蓄水空间的水体后可进行生物净化。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基坑1的容积需根据路面径流和降雨强度确定,第一基坑1和第二基坑4内的水量与降雨量等相关,满水期和枯水期交替出现,故种植于第一基坑1和第二基坑4内底部的植物需要具有高耐受性,耐水湿又耐旱,同时具有去污性和观赏性;种植于第一基坑1边缘和第二基坑4边缘的植物需要具有较强的耐旱特性,具体可选用当地的耐旱草灌和灌木,以增加与周边环境的融合度。植被层优选本土植物,根系发达、茎叶繁茂、净化力强、耐涝抗旱、抗逆性、抗污染、抗虫害、抗病毒、抗冻、抗热的全能卫士,如:假杜鹃、白花曼陀罗、斑茅草、马鞍藤、单叶蔓荆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以设置多个第二基坑4,多个第二基坑4串联设置,第一基坑1内的水可逐次进入各个第二基坑4,以进行分级净化,增强净化效果。而且在暴雨时期,能够减少水力冲击,起到流速调节的作用,对第一种植层3和第二种植层10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雨水花园还包括溢流通道5,在第一基坑1与第二基坑4之间以及相邻第二基坑4之间均设置有上述溢流通道5。径流在第一基坑1沉淀后,其上方的水分可经溢流通道5溢流至第二基坑4,第一基坑1内的水量到达一定程度后,可经溢流通道5溢流至下一第二基坑4内。
在第一基坑1和第二基坑4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第一基坑1的进水口的高程高于第一基坑1的出水口的高程,第二基坑4的进水口的高程高于第二基坑4的出水口的高程,溢流通道5设置在第一基坑1的出水口与第二基坑4的进水口之间以及第二基坑4的出水口与下一级第二基坑4的进水口之间。串联设置的多个第二基坑4中,各个第二基坑4的进水口的高程逐级降低,确保第一基坑1和第二基坑4内的水逐级流动,避免反流。第一基坑1的进水口与公路的径流收集系统连通,最后一级第二基坑4的出水口通过出水沟与自然水体连通。
可以通过设置地形高差连接第一基坑1与第二基坑4和相邻的两个第二基坑4,并利用陡坎结构形成上述溢流通道5。
若有杂质进入第二基坑4,杂质在第二基坑4内沉淀后,会影响水分向地下的渗滤过程。故在溢流通道5内设置有过滤结构6,在雨量较大,杂质沉淀不充分时,过滤结构6能够在水溢流过程中过滤杂质,避免杂质等进入第二基坑4。第一基坑1与第二基坑4之间的溢流通道5以及第一基坑1均需要定期养护,清除淤积和过滤的杂物。
上述过滤结构6可以为设置在溢流通道5底部的碎石层,碎石层可以铺设10厘米左右。第一基坑1的防渗层2延伸至过滤结构6的下方,即碎石层铺设于防渗层2的上方,碎石层对防渗层2具有一定的固定作用,并且能够避免过滤结构6滤得的杂质中的有害成分渗滤至地下。
上述防渗层2可以为防渗膜,具体可以选用聚氯乙烯膜。在防渗膜与第一基坑1的内壁之间设置有沙土垫层,砂土垫层代替第一基坑1的内壁与防渗膜接触,可以防止防渗膜被石头等异物戳破,同时也可以保持防渗膜的干燥,有利于延长防渗膜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第一基坑1的边缘和第二基坑4的边缘设置有第二人行道8,第二人行道8可以为石材步道,第二人行道8作为景观步道,也可以作为检修通道。为保证通道的连贯性,雨水花园还包括第一人行道7,第一人行道7支撑在溢流通道5的上方,并且第一人行道7与第二人行道8连接,第一人行道7可作为观景台使用。
具体可通过在溢流通道5上方设置搭板,如预制混凝土板,在形成第一人行道7的同时,保证径流的正常排水。为保证第一人行通道的结构稳定与安全性,可以在过滤结构6的下方埋设铺砌混凝土层,利用混凝土层对搭板进行支撑。
当公路包括公路桥梁9时,可以将第一基坑1设置在公路桥梁9的下方,减少天然降水的汇入,从而减小对第一基坑1的容积的要求。第二基坑4一般为露天设置,形态设置相对灵活。
在非渗透型土质地区建设时,为了增强第二基坑4的渗滤储水能力,可以在第二种植层10与第二基坑4的内壁之间设置沙土垫层和碎石层。若需要强化渗滤效果,可以增加碎石层的厚度,以形成碎石渗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基坑1的边缘和第二基坑4的边缘具有塘梗结构,塘梗结构凸出于地面,使第一基坑1和第二基坑4与地面径流隔离,可以有效避免地面径流汇入第一基坑1和第二基坑4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雨水花园,摒弃了圬工结构,外表为纯自然的设置方式,利用大自然宽广的土层本身的渗滤能力进行生态净化,具有满足现行环保规范,净化效果好,人工痕迹小,占地少,粗放养护,与自然环境融合度高的特点,有利于桥头景观设施的打造。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雨水花园,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基坑,与公路的径流收集系统连通,所述第一基坑的内壁设置有防渗层和位于所述防渗层上方的第一种植层,所述第一种植层的上方形成有蓄水空间;
第二基坑,与所述第一基坑连通,所述第二基坑的内壁设置有第二种植层,所述第二种植层的上方形成有蓄水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花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坑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基坑串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雨水花园,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溢流通道,所述第一基坑与所述第二基坑之间和相邻所述第二基坑之间设置有所述溢流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雨水花园,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通道内设置有过滤结构,所述过滤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溢流通道底部的碎石层,所述防渗层延伸至所述过滤结构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雨水花园,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人行道,所述第一人行道支撑在所述溢流通道的上方,所述第一基坑的边缘和所述第二基坑的边缘设置有第二人行道,所述第一人行道与所述第二人行道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花园,其特征在于,所述公路包括公路桥梁,所述第一基坑设置在所述公路桥梁的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雨水花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种植层与所述第二基坑的内壁之间设置有沙土垫层和碎石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雨水花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坑的边缘和所述第二基坑的边缘具有凸出于地面的塘梗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雨水花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坑与所述第二基坑上均设置有进水口和高程高于所述进水口的高程的出水口。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花园,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渗层为防渗膜,所述防渗膜与所述第一基坑的内壁之间设置有沙土垫层。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709369.1U CN215715834U (zh) | 2021-07-26 | 2021-07-26 | 雨水花园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709369.1U CN215715834U (zh) | 2021-07-26 | 2021-07-26 | 雨水花园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715834U true CN215715834U (zh) | 2022-02-01 |
Family
ID=799894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709369.1U Active CN215715834U (zh) | 2021-07-26 | 2021-07-26 | 雨水花园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715834U (zh) |
-
2021
- 2021-07-26 CN CN202121709369.1U patent/CN21571583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356225A (zh) | 一种多功能雨水生态利用系统 | |
CN110042724B (zh) | 湿陷性黄土地区道路海绵设施雨水收集利用和排放系统 | |
CN211285921U (zh) | 一种海绵城市建设用雨水调蓄系统 | |
CN108612047B (zh) | 一种河湖岸坡的生态修护结构 | |
CN214362619U (zh) | 一种海绵城市道路结构 | |
CN207062672U (zh) | 一种透水铺装结构 | |
KR101510615B1 (ko) | 침투식 빗물저류조 및 그의 시공방법 | |
CN108330912B (zh) | 一种汇水海绵护坡结构 | |
CN111535098A (zh) | 一种城镇道路绿化带、人行道雨水排水系统及施工方法 | |
CN211547603U (zh) | 一种水利工程建设混凝土护坡墙 | |
CN214271526U (zh) | 一种基于lid设施的道路 | |
CN215715834U (zh) | 雨水花园 | |
CN207988098U (zh) | 一种道路渗排水系统 | |
CN208039168U (zh) | 一种河湖岸坡的生态修护结构 | |
CN206359928U (zh) | 应用于道路机非隔离带的下凹式绿地结构 | |
CN213358503U (zh) | 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自然型岸坡防护结构 | |
CN112538797A (zh) | 一种基于lid设施可应用于海绵城市的道路 | |
CN210916859U (zh) | 湿陷性黄土地区道路海绵设施雨水收集利用和排放系统 | |
CN113863465A (zh) | 一种海绵城市道路生态排水系统 | |
CN212477311U (zh) | 一种海绵生态停车场 | |
CN109457792B (zh) | 一种庭院雨水收集净化结构 | |
CN209369004U (zh) | 一种庭院雨水收集净化结构 | |
CN210263284U (zh) | 一种园林排水结构 | |
CN208151963U (zh) | 一种汇水海绵护坡结构 | |
Bradford et al. | Rainwater management to mitigate the effects of development on the urban hydrologic cycl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