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10801U - 一种线缆绕线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线缆绕线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10801U
CN215710801U CN202121680404.1U CN202121680404U CN215710801U CN 215710801 U CN215710801 U CN 215710801U CN 202121680404 U CN202121680404 U CN 202121680404U CN 215710801 U CN215710801 U CN 2157108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winding
cavity
cable winder
c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68040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祥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gdong Technolog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gdong Technolog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gdong Technolog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gdong Technolog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68040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108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108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108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orage Of Web-Like 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缆绕线器。所述线缆绕线器,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第一组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绕线且向外周侧开口的第一绕线部,第一组件的中间区域设置有凸起部;第二组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绕线且向外周侧开口的第二绕线部,第二组件的中间区域设置有空腔部;凸起部与空腔部配合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线缆绕线器,通过设置可拆卸连接的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且在第一组件设置第一绕线部和凸起部;在第二组件设置第二绕线部和空腔部,凸起部与空腔部配合连接,可以在整理应用线缆时,实现对整理应用线缆形成的线圈的直径进行固定,提高了整理应用线缆的有效性。

Description

一种线缆绕线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缆制品生产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线缆绕线器。
背景技术
在数据中心和/或测试机房,通常采用手工绕线的方式整理相关线缆。利用手工绕线时,由于无法固定线圈的直径,所以收集的线缆堆积在一起容易相互缠绕。这样不仅影响相关线缆的美观程度,还影响进一步对其的取用。概括而言,利用手工绕线的方式整理数据中心和/或测试机房等应用场景中的线缆时,由于无法固定线圈直径,存在无法有效整理相关线缆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线缆绕线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缆绕线器,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
所述第一组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绕线且向外周侧开口的第一绕线部,所述第一组件的中间区域设置有凸起部;
所述第二组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绕线且向外周侧开口的第二绕线部,所述第二组件的中间区域设置有空腔部;
所述凸起部与所述空腔部配合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线缆绕线器,所述第一绕线部和所述第二绕线部的内表面均为曲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线缆绕线器,所述第一组件的中间区域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凸起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二组件的中间区域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空腔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线缆绕线器,所述凸起部优选为一个,且所述凸起部设置于所述第一组件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线缆绕线器,所述第一凹槽以及所述第二凹槽均为通槽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线缆绕线器,所述第一凹槽优选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凹槽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组件相对的两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线缆绕线器,所述凸起部优选为两个,两个所述凸起部分别设置于对应的第一凹槽内,且所述两个所述凸起部为同轴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线缆绕线器,所述凸起部为圆柱形凸起或多棱柱形凸起;所述空腔部为圆柱形空腔或多棱柱形空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线缆绕线器,在所述凸起部为圆柱形凸起、所述空腔部为圆柱形空腔的情况下,所述凸起部与所述空腔部通过螺纹连接、卡扣连接或卡合连接;
在所述凸起部为多棱柱形凸起、所述空腔部为多棱柱形空腔的情况下,所述凸起部与所述空腔部通过卡扣连接或卡合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线缆绕线器,所述第一绕线部和所述第二绕线部呈圆周阵列排布。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线缆绕线器,通过设置可拆卸连接的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且在第一组件设置第一绕线部和凸起部;在第二组件设置第二绕线部和空腔部,可以在整理应用线缆时,实现对整理应用线缆形成的线圈的直径进行固定,提高了整理应用线缆的有效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线缆绕线器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线缆绕线器中第一组件的主视图;
图3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线缆绕线器中第一组件的第一左视图;
图3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线缆绕线器中第一组件的第二左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线缆绕线器中第一组件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线缆绕线器中第二组件的主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线缆绕线器中第二组件的俯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线缆绕线器中第二组件的左视图。
附图标记:
100:线缆绕线器; 110:第一组件; 111:第一绕线部;
112:第一组件的中间区域; 113:凸起部; 120:第二组件;
121:第二绕线部; 122:第二组件的中间区域; 123:空腔部;
130:第一凹槽; 140:第二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附图仅为示例而并非严格按比例绘制。如在本文中使用的,用语“优选”以及类似的用语,用作表近似,而不用作表程度,并且旨在说明将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认识到的、测量值或计算值中的固有偏差。应注意,在本说明书中,“第一”、“第二”、“第三”等的表述仅用于将一个特征与另一个特征区分开来,而不表示对特征的任何限制,尤其不表示任何的先后顺序。
还应理解的是,诸如“包括”、“包括有”、“包含”和/或“包含有”等表述在本说明书中是开放性而非封闭性的表述,其表示存在所陈述的特征、元件和/或部件,但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此外,当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时,使用“可”表示“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并且,用语“示例性的”旨在指代示例或举例说明。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线缆绕线器。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线缆绕线器的主视图。图1中示意性的显示了线缆绕线器100,第一组件110,第一绕线部111,第一组件的中间区域112,凸起部113,第二组件120;第二绕线部121,第二组件的中间区域122,空腔部123。
具体地,线缆绕线器100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组件110和第二组件120。
对应地,第一组件11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绕线且向外周侧开口的第一绕线部111,第一组件的中间区域112设置有凸起部113。
其中,凸起部113可以为多种,例如圆锥形凸起、圆柱形凸起、多棱锥形凸起和多棱柱形凸起等,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不对其进行具体限定。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选择凸起部113为圆柱形凸起或多棱柱形凸起。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组件110的组成材质可以为多种,例如,铝合金、橡胶和碳化硅等,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不对其进行具体限定。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选择柔软的橡胶作为第一组件110的组成材质。
第二组件12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绕线且向外周侧开口的第二绕线部121,第二组件的中间区域122设置有空腔部123。
其中,空腔部123可以为多种,例如圆锥形空腔、圆柱形空腔、多棱锥形空腔和多棱柱形空腔等,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不对其进行具体限定。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选择空腔部123为圆柱形空腔或多棱柱形空腔。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组件120的组成材质可以为多种,例如,铝合金、橡胶和碳化硅等,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不对其进行具体限定。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选择柔软的橡胶作为第二组件120的组成材质。
如图1所示,凸起部113与空腔部123配合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所示,在凸起部113为圆柱形凸起、空腔部123为圆柱形空腔的情况下,凸起部113与空腔部123通过螺纹连接、卡扣连接或卡合连接。
或者,在凸起部113为多棱柱形凸起、空腔部123为多棱柱形空腔的情况下,凸起部113与空腔部123通过卡扣连接或卡合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绕线部111和第二绕线部121呈圆周阵列排布。
基于以上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线缆绕线器,通过设置可拆卸连接的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且在第一组件设置第一绕线部和凸起部;在第二组件设置第二绕线部和空腔部,可以在整理应用线缆时,实现对整理应用线缆形成的线圈的直径进行固定,提高了整理应用线缆的有效性。
基于上述实施例,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线缆绕线器中第一组件的主视图。图2中示意性的显示了第一组件110,第一绕线部111,第一组件的中间区域112,凸起部113。
具体地,第一组件11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绕线且向外周侧开口的第一绕线部111,第一组件的中间区域112设置有凸起部113。
其中,外周侧是指,由第一组件110的轴心,沿第一组件110的中心轴线向外的方向。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所示,第一组件的中间区域112位于第一组件110的两端之间。
对应地,凸起部113优选为一个,且凸起部113设置于第一组件110的一侧。
此外,为了适应多种应用环境以及不同的绕线长度,第一组件110的长度可以为某一固定值。
基于上述实施例,图3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线缆绕线器中第一组件的左视图。图3a中示意性的显示了第一组件110,第一绕线部111,第一凹槽130,凸起部113和第一组件的中间区域112。
其中,第一绕线部111的内表面可以为多种结构,例如,方形表面、梯形表面、菱形表面和曲面等,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不对其进行具体限定。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选择第一绕线部111的内表面为曲面。
需要说明的是,选择第一绕线部111的内表面为曲面,在使用的过程中,提升了绕线的便捷性。
具体地,第一组件11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绕线且向外周侧开口的第一绕线部111,第一组件的中间区域112设置有凸起部113。
其中,外周侧是指,由第一组件110的轴心,沿第一组件110的中心轴线向外的方向。
对应地,第一组件的中间区域112设置有第一凹槽130,凸起部113设置于第一凹槽130内。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凹槽130的结构可以为多种,例如,U型槽、方形槽和通槽等,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不对其进行具体限定。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选择第一凹槽130为通槽结构。
基于以上实施例,选择第一凹槽130为通槽结构,可以方便生产加工。
此外,基于以上实施例,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第一组件的中间区域112可以设置两个第一凹槽130。
基于上述实施例,图3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实施例提供的线缆绕线器中第一组件的第二左视图。图3b中示意性的显示了第一组件110,第一绕线部111,第一凹槽130,凸起部113,第一组件的中间区域112。
其中,第一绕线部111的内表面可以为多种结构,例如,方形表面、梯形表面、菱形表面和曲面等,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不对其进行具体限定。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选择第一绕线部111的内表面为曲面。
需要说明的是,选择第一绕线部111的内表面为曲面,在使用的过程中,提升了绕线的便捷性。
具体地,第一组件11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绕线且向外周侧开口的第一绕线部111,第一组件的中间区域112设置有凸起部113。
其中,外周侧是指,由第一组件110的轴心,沿第一组件110的中心轴线向外的方向。
进一步地,在第一组件的中间区域112中,第一凹槽130优选为两个,两个第一凹槽130分别设置于第一组件110相对的两侧,如图3b所示。
进一步地,凸起部113优选为两个,两个凸起部113分别设置于对应的第一凹槽130内,且两个凸起部113为同轴设置,如图3b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凹槽130的结构可以为多种,例如,U型槽、方形槽和通槽等,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不对其进行具体限定。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选择第一凹槽130为通槽结构。
基于以上实施例,选择第一凹槽130为通槽结构,可以方便生产加工。
基于上述实施例,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线缆绕线器中第一组件的俯视图。图4中示意性的显示了第一组件110和第一绕线部111。
具体地,第一组件11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绕线且向外周侧开口的第一绕线部111。
需要说明的是,外周侧是指,由第一组件110的轴心,沿第一组件110的中心轴线向外的方向。
基于上述实施例,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线缆绕线器中第二组件的主视图。图5中示意性的显示了第二组件120,第二绕线部121,第二组件的中间区域122,空腔部123。
具体地,第二组件12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绕线且向外周侧开口的第二绕线部121,第二组件的中间区域122设置有空腔部123。
其中,外周侧是指,由第二组件120的轴心,沿第二组件120的中心轴线向外的方向。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5所示,第二组件的中间区域122位于第二组件120的两端之间。
此外,为了适应多种应用环境以及不同的绕线长度,第二组件120的长度可以根据待处理线缆的长度,以及待处理线缆的拟绕行圈数进行对应选择。
具体地,第二组件120的长度与待处理线缆的长度、待处理线缆的拟绕行圈数的关系,参见下式(1)。
Figure BDA0003175619480000091
其中,y表示第二组件120的长度,c表示待处理线缆的长度,n为整数,n表示待处理线缆的拟绕行圈数。
示例性地,若第一组件的长度为16厘米,且第二组件120的长度y满足不大于16厘米;在第二组件120的长度尽可能接近16厘米的情况下;若待处理线缆的长度c为3米,则根据上式(1)可得第二组件120的长度y约为7厘米。若待处理线缆的长度c为5米,则根据上式(1)可得第二组件120的长度y约为8厘米。若待处理线缆的长度c为7米,则根据上式(1)可得第二组件120的长度y约为8.4厘米。若待处理线缆的长度c为20米,则根据上式(1)可得第二组件120的长度y约为8厘米。
基于上述实施例,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线缆绕线器中第二组件的俯视图。图6中示意性的显示了第二组件120,第二绕线部121,第二凹槽140,空腔部123和第二组件的中间区域122。
其中,第二绕线部121的内表面可以为多种结构,例如,方形表面、梯形表面、菱形表面和曲面等,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不对其进行具体限定。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选择第二绕线部121的内表面为曲面。
需要说明的是,选择第二绕线部121的内表面为曲面,在使用的过程中,提升了绕线的便捷性。
具体地,第二组件12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绕线且向外周侧开口的第二绕线部121,第二组件的中间区域122设置有空腔部123。
其中,外周侧是指,由第二组件120的轴心,沿第二组件120的中心轴线向外的方向。
对应地,第二组件的中间区域122设置有第二凹槽140,空腔部123设置于第二凹槽140内。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凹槽140的结构可以为多种,例如,U型槽、方形槽和通槽等,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不对其进行具体限定。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选择第二凹槽140为通槽结构。
基于以上实施例,选择第二凹槽140为通槽结构,可以方便生产加工。
基于上述实施例,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线缆绕线器中第二组件的左视图。图7中示意性的显示了第二组件120和第二绕线部121。
具体地,第二组件12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绕线且向外周侧开口的第二绕线部121。
需要说明的是,外周侧是指,由第二组件120的轴心,沿第二组件120的中心轴线向外的方向。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线缆绕线器,通过设置可拆卸连接的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且在第一组件设置第一绕线部和凸起部;在第二组件设置第二绕线部和空腔部,可以在整理应用线缆时,实现对整理应用线缆形成的线圈的直径进行固定,提高了整理应用线缆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涉及的相关工艺可以为现有工艺或新创工艺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结构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结构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结构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线缆绕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
所述第一组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绕线且向外周侧开口的第一绕线部,所述第一组件的中间区域设置有凸起部;
所述第二组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绕线且向外周侧开口的第二绕线部,所述第二组件的中间区域设置有空腔部;
所述凸起部与所述空腔部配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绕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绕线部和所述第二绕线部的内表面均为曲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绕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件的中间区域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凸起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二组件的中间区域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空腔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绕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优选为一个,且所述凸起部设置于所述第一组件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绕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以及所述第二凹槽均为通槽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绕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优选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凹槽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组件相对的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缆绕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优选为两个,两个所述凸起部分别设置于对应的第一凹槽内,且所述两个所述凸起部为同轴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绕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为圆柱形凸起或多棱柱形凸起;所述空腔部为圆柱形空腔或多棱柱形空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缆绕线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凸起部为圆柱形凸起、所述空腔部为圆柱形空腔的情况下,所述凸起部与所述空腔部通过螺纹连接、卡扣连接或卡合连接;
在所述凸起部为多棱柱形凸起、所述空腔部为多棱柱形空腔的情况下,所述凸起部与所述空腔部通过卡扣连接或卡合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绕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绕线部和所述第二绕线部呈圆周阵列排布。
CN202121680404.1U 2021-07-22 2021-07-22 一种线缆绕线器 Active CN2157108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80404.1U CN215710801U (zh) 2021-07-22 2021-07-22 一种线缆绕线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80404.1U CN215710801U (zh) 2021-07-22 2021-07-22 一种线缆绕线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10801U true CN215710801U (zh) 2022-02-01

Family

ID=799887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680404.1U Active CN215710801U (zh) 2021-07-22 2021-07-22 一种线缆绕线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108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10095119A1 (en) Cable coiling apparatus
US7001081B2 (en) Strain relief boot with flexible extension for guiding fiber optic cable
US20190064462A1 (en) Optical fiber cable
CN215710801U (zh) 一种线缆绕线器
JPS645723B2 (zh)
EP0820125A3 (en) Rotary connector
JPH0519150A (ja) 光フアイバテープ心線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光ケーブル
US20160327766A1 (en) Access terminal box
US4726536A (en) Power cord and wire shortener
US10991482B2 (en) Cable
JP4703436B2 (ja) 光ケーブル機器筐体
WO2011068163A1 (ja) 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JP3564702B2 (ja) 光ケーブル接続管
US11804700B2 (en) Sheath structure and wire harness
KR102439045B1 (ko) 선 정리기구
CN108886171B (zh) 电池
CN214798746U (zh) 一种护线套
JPH1010384A (ja) 加入者用光ケーブル
KR20210139122A (ko) 케이블 정리용 릴 트레이
KR100264245B1 (ko) 광점퍼코드의 여장처리를 위한 맨드릴
JP2007057806A (ja) 光受信機の光ファイバ収容部におけるwdmフィルターホルダ
JP2005338535A (ja) 光ファイバ保持部品
JP4031696B2 (ja) 光コネクタブーツ
JP2004117498A (ja) 光ファイバコード及びその曲げ配線方法
JP2001339834A (ja) 光ケーブルの保持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