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06701U - 一种公交车轻量化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公交车轻量化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06701U
CN215706701U CN202122021479.5U CN202122021479U CN215706701U CN 215706701 U CN215706701 U CN 215706701U CN 202122021479 U CN202122021479 U CN 202122021479U CN 215706701 U CN215706701 U CN 2157067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work
cross beam
longitudinal
cross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02147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宗志坚
夏俊怡
谢勇刚
周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Intelligent Control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Intelligent Control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Intelligent Control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Intelligent Control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02147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067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067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067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公交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公交车轻量化结构;其包括前围骨架,后围骨架,顶部骨架,底部骨架,左侧骨架以及右侧骨架,左侧骨架包括侧部第一横梁、侧部第二横梁以及连接侧部第一横梁与侧部第二横梁的侧部第一纵梁,顶部骨架包括顶部第一横梁、顶部第二横梁、以及连接顶部第一横梁与顶部第二横梁的顶部第一纵梁,第一纵梁上还连接有顶部第三横梁,底部骨架包括底部第一纵梁,底部第一横梁;本方案结构简洁化、整体化的各部位骨架结构,有效降低了车内地板,增大了车内的流动空间,同时最重要的是保证结构强度的前提下,降低了车身质量,有效的提高了续航,也便于生产。

Description

一种公交车轻量化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公交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公交车轻量化结构。
背景技术
对于公交车型来说,新能源的趋势已经势不可挡,在各大中城市,都已经有纯电动等新能源公交车投入运营。不过目前对新能源公交,特别是纯电动公交来说,一直存在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车辆由于加入大量的电池组,在某种程度上,相比燃油公交,至少增加了1-2吨的重量,本来纯电动公交续航就存在问题,而这样一个重量的增加,又很大程度下降低了车辆的续航里程。
汽车轻量化设计是指基于低油耗和排气污染物的目的,在车辆综合性能达标的情况下,尽可能地使车辆的整备质量更轻,使车辆在加速和快速过弯时更加得心应手。汽车轻量化这个话题,大家讨论得越来越频繁,轻量化对汽车而言,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公交车轻量化的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上述表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公交车轻量化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公交车结构不够简单,从而导致质量难以降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公交车轻量化结构,包括前围骨架,后围骨架,顶部骨架,底部骨架,左侧骨架以及右侧骨架,
所述左侧骨架包括侧部第一横梁、侧部第二横梁以及连接侧部第一横梁与侧部第二横梁的侧部第一纵梁,
所述右侧骨架与左侧骨架镜像对称,
所述顶部骨架包括与左侧骨架相连的顶部第一横梁、与右侧骨架相连的顶部第二横梁、以及连接顶部第一横梁与顶部第二横梁的顶部第一纵梁,所述第一纵梁上还连接有顶部第三横梁,
所述底部骨架包括连接左侧骨架与右侧骨架的底部第一纵梁,与连接所述底部第一纵梁的底部第一横梁,
所述前围骨架包括与左侧骨架相连的前部第一立柱、与右侧骨架相连的前部第二立柱,以及连接前部第一立柱、前部第二立柱、顶部第三横梁的前部第一纵梁,
所述前围骨架与后围骨架镜像对称,
所述左侧骨架、右侧骨架、底部骨架上设有轮毂缺口。
进一步的,所述轮毂缺口包括位于左侧骨架或右侧骨架上的侧部第三横梁与侧部第二纵梁。
进一步的,所述左侧骨架设有位于轮毂缺口上方的侧部第四横梁,所述侧部第二纵梁上延伸有与侧部第四横梁相连的侧部第一加强柱,所述侧部第三横梁向两侧延伸并与相邻的侧部第一纵梁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左侧骨架上设有靠近顶部骨架的侧部第五横梁,所述左侧骨架中部设有与侧部第四横梁齐平的侧部第六横梁,所述左侧骨架中部设有与侧部第三横梁齐平的侧部第七横梁,所述侧部第六横梁与侧部第七横梁之间设有侧部第二加强柱。
进一步的,所述底部骨架上的底部第一横梁设有两组,所述底部第一横梁之间设有底部连接柱,所述底部连接柱的两端与底部第一纵梁相连,所述底部连接柱的交汇处设有底部加强板,所述第一横梁靠近侧部第二横梁的一侧设有与底部第一纵梁相连的底部加强筋。
进一步的,所述底部第一横梁上设有与侧部第二纵梁平行的底部第一立柱,所述底部第一立柱之间连接有与侧部第三横梁平行的底部第二横梁,所述底部第一纵梁顶部设有与侧部第三横梁、侧部第二纵梁交汇点相连的底部纵向连接柱,所述底部纵向连接柱之间设有底部横向加强柱,底部纵向连接柱与底部第一纵梁之间连接有底部纵向加强柱。
进一步的,所述顶部骨架上的顶部第三横梁设有两组,所述顶部第三横梁之间设有缺少顶部第一纵梁的开口。
进一步的,所述前部第一立柱与前部第二立柱之间连接有前部连接柱,所述前部连接柱之间连接有若干前部加强柱。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结构简洁化、整体化的各部位骨架结构,有效降低了车内地板,增大了车内的流动空间,同时最重要的是保证结构强度的前提下,降低了车身质量,有效的提高了续航,也便于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左侧骨架的主视图;
图3为底部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顶部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前围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00、左侧骨架;101、侧部第一横梁;102、侧部第二横梁;103、侧部第三横梁;104、侧部第四横梁;105、侧部第五横梁;106、侧部第六横梁;107、侧部第七横梁;110、侧部第一纵梁;120、侧部第二纵梁;130、侧部第一加强柱;140、侧部第二加强柱;
200、底部骨架;201、底部第一横梁;202、底部第二横梁;203、底部横向加强柱;204、底部连接柱;205、底部加强板;206、底部加强筋;210、底部第一纵梁;220、底部纵向连接柱;230、底部纵向加强柱;240、底部第一立柱;
300、顶部骨架;301、顶部第一横梁;302、顶部第二横梁;303、顶部第三横梁;310、顶部第一纵梁;320、开口;
400、前围骨架;401、前部第一立柱;402、前部第二立柱;403、前部第一纵梁;404、前部连接柱;405、前部加强柱;500、后围骨架;600、右侧骨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本申请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如图1所示的一种公交车轻量化结构,包括前围骨架400,后围骨架500,顶部骨架300,底部骨架200,左侧骨架100以及右侧骨架600,各骨架皆为一体成型,整车可为一体成型,或各骨架拼装而成。本方案中,左侧骨架100和右侧骨架600镜像对称,前围骨架400与后围骨架500镜像对称,故根据左侧骨架100与前围骨架400的结构展示即可推出右侧骨架600与后围骨架500的结构。以下描述的相连、连接可根据实际生产要求选用一体成型、焊接、铆接、胶结的方式。
如图2所示,左侧骨架100包括侧部第一横梁101、侧部第二横梁102以及连接侧部第一横梁101与侧部第二横梁102的侧部第一纵梁110。左侧骨架100、右侧骨架600、底部骨架200上设有轮毂缺口,参照图3,轮毂缺口包括位于左侧骨架100或右侧骨架600上的侧部第三横梁103与侧部第二纵梁120。
左侧骨架100上设置有位于轮毂缺口上方的侧部第四横梁104,侧部第二纵梁120上延伸有与侧部第四横梁104相连的侧部第一加强柱130,侧部第三横梁103向两侧延伸并与相邻的侧部第一纵梁110相连。侧部第四横梁104之上用于安装玻璃窗,车体运行时,玻璃窗对侧部第四横梁104施加压力,避免直接对侧部第三横梁103施压造成局部承压过大。相应的,左侧骨架100上设有靠近顶部骨架300的侧部第五横梁105,侧部第五横梁105加强了左侧骨架100横向的承载强度,也作为玻璃窗的上限位使其能更稳固。
在左侧骨架100中部设有与侧部第四横梁104齐平的侧部第六横梁106,左侧骨架100中部设有与侧部第三横梁103齐平的侧部第七横梁107,侧部第六横梁106与侧部第七横梁107加强了左侧骨架100的横向抗压载荷。第六横梁与侧部第七横梁107之间设有侧部第二加强柱140,进一步加强左侧骨架100中部区域的结构强度。
如图3所示,底部骨架200包括连接左侧骨架100与右侧骨架600的底部第一纵梁210,连接底部第一纵梁210的底部第一横梁201,底部骨架200上的底部第一横梁201设有两组,中心对称设置。作为车体骨架的主要承载,底部骨架200的中部与后部需要加强结构强度。因此在底部第一横梁201之间设有底部连接柱204,底部连接柱204的两端与底部第一纵梁210相连,在底部连接柱204的交汇处设有底部加强板205,在第一横梁靠近侧部第二横梁102的一侧设有与底部第一纵梁210相连的底部加强筋206。
在车体行进转弯、刹车操作时,轮毂周围的骨架承载也较高,因此也需要进行结构加强。本方案中,在底部第一横梁201上设有与侧部第二纵梁120平行的底部第一立柱240,底部第一立柱240之间连接有与侧部第三横梁103平行的底部第二横梁202,底部第一纵梁210顶部设有与侧部第三横梁103、侧部第二纵梁120交汇点相连的底部纵向连接柱220,底部纵向连接柱220之间设有底部横向加强柱203,底部纵向连接柱220与底部第一纵梁210之间连接有底部纵向加强柱230。
如图4和图6所示,顶部骨架300包括与左侧骨架100相连的顶部第一横梁301、与右侧骨架600相连的顶部第二横梁302、以及连接顶部第一横梁301与顶部第二横梁302的顶部第一纵梁310,第一纵梁上还连接有顶部第三横梁303。顶部骨架300上的顶部第三横梁303设有两组,顶部第三横梁303之间设有缺少顶部第一纵梁310的开口320。开口320一般设有两个,分别用于空调出风口和紧急疏散口。
如图5和图6所示,前围骨架400包括与左侧骨架100相连的前部第一立柱401、与右侧骨架600相连的前部第二立柱402,以及连接前部第一立柱401、前部第二立柱402、顶部第三横梁303的前部第一纵梁403,前部第一立柱401与前部第二立柱402之间连接有前部连接柱404,所述前部连接柱404之间连接有若干前部加强柱405。
本方案结构简洁化、整体化的各部位骨架结构,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前提下,降低了车身质量,有效的提高了车辆续航,同时也便于生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公交车轻量化结构,包括前围骨架(400),后围骨架(500),顶部骨架(300),底部骨架(200),左侧骨架(100)以及右侧骨架(600),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侧骨架(100)包括侧部第一横梁(101)、侧部第二横梁(102)以及连接侧部第一横梁(101)与侧部第二横梁(102)的侧部第一纵梁(110),
所述右侧骨架(600)与左侧骨架(100)镜像对称,
所述顶部骨架(300)包括与左侧骨架(100)相连的顶部第一横梁(301)、与右侧骨架(600)相连的顶部第二横梁(302)、以及连接顶部第一横梁(301)与顶部第二横梁(302)的顶部第一纵梁(310),所述第一纵梁上还连接有顶部第三横梁(303),
所述底部骨架(200)包括连接左侧骨架(100)与右侧骨架(600)的底部第一纵梁(210),与连接所述底部第一纵梁(210)的底部第一横梁(201),
所述前围骨架(400)包括与左侧骨架(100)相连的前部第一立柱(401)、与右侧骨架(600)相连的前部第二立柱(402),以及连接前部第一立柱(401)、前部第二立柱(402)、顶部第三横梁(303)的前部第一纵梁(403),
所述前围骨架(400)与后围骨架(500)镜像对称,
所述左侧骨架(100)、右侧骨架(600)、底部骨架(200)上设有轮毂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交车轻量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缺口包括位于左侧骨架(100)或右侧骨架(600)上的侧部第三横梁(103)与侧部第二纵梁(1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公交车轻量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骨架(100)设有位于轮毂缺口上方的侧部第四横梁(104),所述侧部第二纵梁(120)上延伸有与侧部第四横梁(104)相连的侧部第一加强柱(130),所述侧部第三横梁(103)向两侧延伸并与相邻的侧部第一纵梁(110)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公交车轻量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骨架(100)上设有靠近顶部骨架(300)的侧部第五横梁(105),所述左侧骨架(100)中部设有与侧部第四横梁(104)齐平的侧部第六横梁(106),所述左侧骨架(100)中部设有与侧部第三横梁(103)齐平的侧部第七横梁(107),所述侧部第六横梁(106)与侧部第七横梁(107)之间设有侧部第二加强柱(140)。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公交车轻量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骨架(200)上的底部第一横梁(201)设有两组,所述底部第一横梁(201)之间设有底部连接柱(204),所述底部连接柱(204)的两端与底部第一纵梁(210)相连,所述底部连接柱(204)的交汇处设有底部加强板(205),所述第一横梁靠近侧部第二横梁(102)的一侧设有与底部第一纵梁(210)相连的底部加强筋(20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公交车轻量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第一横梁(201)上设有与侧部第二纵梁(120)平行的底部第一立柱(240),所述底部第一立柱(240)之间连接有与侧部第三横梁(103)平行的底部第二横梁(202),所述底部第一纵梁(210)顶部设有与侧部第三横梁(103)、侧部第二纵梁(120)交汇点相连的底部纵向连接柱(220),所述底部纵向连接柱(220)之间设有底部横向加强柱(203),底部纵向连接柱(220)与底部第一纵梁(210)之间连接有底部纵向加强柱(23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交车轻量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骨架(300)上的顶部第三横梁(303)设有两组,所述顶部第三横梁(303)之间设有缺少顶部第一纵梁(310)的开口(32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交车轻量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部第一立柱(401)与前部第二立柱(402)之间连接有前部连接柱(404),所述前部连接柱(404)之间连接有若干前部加强柱(405)。
CN202122021479.5U 2021-08-25 2021-08-25 一种公交车轻量化结构 Active CN2157067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21479.5U CN215706701U (zh) 2021-08-25 2021-08-25 一种公交车轻量化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21479.5U CN215706701U (zh) 2021-08-25 2021-08-25 一种公交车轻量化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06701U true CN215706701U (zh) 2022-02-01

Family

ID=800060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021479.5U Active CN215706701U (zh) 2021-08-25 2021-08-25 一种公交车轻量化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067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670271U (zh) 一种承载式超微型低速纯电动汽车车身
CN207416972U (zh) 前地板总成及汽车车身
CN203544159U (zh) 一种轻量化客车车身结构
CN204472900U (zh) 一种纯电动汽车的车架结构
CN112455549A (zh) 一种车身结构及自动驾驶车辆
CN204659836U (zh) 电动公交车车身结构
CN205345034U (zh) 一种新型电动卡车底盘结构
CN109383625A (zh) 一种电动汽车车身骨架
CN215706701U (zh) 一种公交车轻量化结构
CN207535985U (zh) 一种通用性强的卡车车架及一种电动卡车
CN215436623U (zh) 一种钢铝混合车身框架结构
CN105711649B (zh) 一种一体化板桁组合全承载式电动客车车身结构
CN102530102A (zh) 一种纯电动双模式充电大客车
CN214028852U (zh) 一种后桥段的车架结构
CN110104066B (zh) 一种电动大客车车身骨架底架
CN2936879Y (zh) 一种重型汽车的车架
CN109291996B (zh) 电动汽车的框梁及电动汽车
CN202481152U (zh) 一种纯电动双模式充电大客车
CN115158479B (zh) 一种基于平台架构的车身前机舱一体式结构及汽车
CN218967023U (zh) 前端框架轻量化结构
CN114735081B (zh) 一种铝合金车架和动力电池仓集成结构
CN201901178U (zh) 10米公交客车底盘车架
CN219544891U (zh) 一种公共汽车底盘框架结构
CN203805998U (zh) 一种全承载式纯电动客车的车架结构
CN221049786U (zh) 车身中部结构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