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05515U - 一种公铁两用多功能作业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公铁两用多功能作业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05515U
CN215705515U CN202122004433.2U CN202122004433U CN215705515U CN 215705515 U CN215705515 U CN 215705515U CN 202122004433 U CN202122004433 U CN 202122004433U CN 215705515 U CN215705515 U CN 2157055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track
rail
railway
highw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00443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铮
陆园
王先尧
刘伟文
梁德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iluxing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iluxing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iluxing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iluxing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00443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055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055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055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chines For Laying And Maintaining Railwa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公铁两用多功能作业车,涉及铁路和轨道交通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大型铁路维修养护机械上道作业占用时间长的技术问题。该公铁两用多功能作业车包括行驶平台主体、履带走行组件和轨道轮走行组件,轨道轮走行组件分别位于履带走行组件的前后两侧,轨道轮走行组件包括轮体机构和升降机构,升降机构带动轮体机构进行下降或上升,以使轮体机构与履带走行组件的下部走行面相平齐,或者使轮体机构的下部走行面高于履带走行组件的下部走行面,能使本实用新型方便地中途上下铁轨,进行本实用新型在铁路线路和普通道路之间行驶及作业模式的灵活切换,极大地避免了对铁路线路的长时间占用,操作使用更加灵活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公铁两用多功能作业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和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公铁两用多功能作业车。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铁路的发展也得到了质一样的飞跃,同时铁路运输的需求量在逐渐增大,铁路运输的发展更加偏向高速和重载运输,这样就会加重铁路线路的承载能力,造成铁路线路损害,严重影响铁路运输安全。为了保证铁路线路能够很好的完成运输任务,就需要有更加高效全面灵活的维修设备对铁路线路进行维修养护。
现有的铁路维修养护工作,一种是通过大型铁路维修养护机械沿铁轨行走,并运载多名工作人员及工具对铁路进行维修,其机械结构单一,前期准备时间长,而且大型铁路维修养护机械仅能沿铁轨行走,从上路维修开始到维修结束后下路均需占据相应铁路线路,上道作业占用时间长,且作业完毕后仍需要人工进行后续整理完善,且大型铁路设备的运行和后期维护成本高昂。另外,另一种是通过人工小型机具维修养护铁路线路,作业量大,上道作业配备的机具种类多,作业人员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特殊地段维修养护项目需人工完成,威胁作业人员人身安全。
因此,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大型铁路维修养护机械上道作业占用时间长的技术问题,已成为本领域人员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公铁两用多功能作业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大型铁路维修养护机械上道作业占用时间长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公铁两用多功能作业车,包括行驶平台主体以及分别与所述行驶平台主体相连接的履带走行组件和轨道轮走行组件,所述轨道轮走行组件设置有两组并分别位于所述履带走行组件的前后两侧,所述轨道轮走行组件包括轮体机构和设置于所述轮体机构与所述行驶平台主体之间的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带动所述轮体机构进行下降或上升,以使所述轮体机构与所述履带走行组件两者的下部走行面相平齐,或者使所述轮体机构的下部走行面高于所述履带走行组件的下部走行面,从而进行铁路和普通道路的行走状态切换。
优选地,所述履带走行组件包括带体、撑起架设所述带体的主动轮、从动轮和多个辅助支撑轮以及用于调节所述辅助支撑轮的减震调节机构,所述辅助支撑轮设置于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之间并位于两者的下方,所述减震调节机构的上端与所述行驶平台主体相连接,其下端与所述辅助支撑轮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减震调节机构包括设置有至少两个铰接杆件的连杆机构、可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杆机构的两端之间的减震件和横向设置且与所述减震件的下端进行可转动连接的连接架,所述连杆机构的上端与所述行驶平台主体进行可转动连接,两个所述辅助支撑轮为一组,每组中的所述辅助支撑轮连接在所述连接架的两端部。
优选地,所述行驶平台主体包括车底盘、可转动设置于所述车底盘上方的操作台以及多个多自由度的夹持件,多个所述夹持件沿所述操作台的周向设置,各个所述夹持件均可抓设操作对应的作业属具。
优选地,所述行驶平台主体还包括多个快挂耳座,多个所述快挂耳座沿所述操作台的周向设置,所述作业属具均可与所述快挂耳座进行可拆卸式连接。
优选地,所述作业属具与所述快挂耳座之间的连接为磁吸式连接或卡接。
优选地,所述作业属具包括钢轨钻孔机和/或钢轨切割锯和/或螺栓机和/或直捣器和/或桥隧探测仪。
优选地,所述轨道轮走行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升降机构的侧面下部的支架,所述支架上设置有一个或至少两个用于可拆卸安装轨距测量仪和/或水平仪和/或轨道探伤仪和/或廓形仪的快接接口。
优选地,还包括设置于任一所述升降机构的侧面上部的起拨道机构,所述起拨道机构与所述升降机构的上部固定端进行连接。
优选地,所述起拨道机构包括横架在铁轨上方的支撑架、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下方的至少两组抓轨卡件、用于调节相邻组所述抓轨卡件之间横向距离的横向调节件和用于调节所述抓轨卡件与所述铁轨之间的竖向距离的竖向调节件,所述横向调节件设置于所述支撑架内,所述竖向调节件设置于所述支撑件和所述升降机构之间。
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公铁两用多功能作业车,通过设置行驶平台主体、履带走行组件和轨道轮走行组件,并且轨道轮走行组件包括轮体机构和设置于所述轮体机构与所述行驶平台主体之间的升降机构,当本实用新型需要在铁路线路上进行维修作业时,升降机构带动所述轮体机构进行下降,以使所述轮体机构与所述履带走行组件两者的下部走行面相平齐,此时,轮体机构的轨道轮与铁轨进行卡合,履带走行组件的下方走行面与铁轨相接触,依靠履带走行组件与铁轨之间的摩擦力,履带走行组件驱动轮体机构沿铁轨移动,以使轮体机构能够稳定地在铁轨上移动运行,以便于本实用新型对铁轨进行维修操作。当因道路通行情况或维修工作完毕后,本实用新型从铁轨上下来时,升降机构可带动轮体机构上升,以使所述轮体机构的下部走行面高于所述履带走行组件的下部走行面,此时,轮体机构的轨道轮与铁轨分离,其上升到位后锁定。本实用新型可从铁轨上运行到普通路面,即本实用新型通过升降机构对轮体机构的升降操作,可很方便地进行中途上下铁轨,进行本实用新型在铁路线路和普通道路之间行驶及作业模式的灵活切换,极大地避免了对铁路线路的长时间占用,操作使用更加灵活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公铁两用多功能作业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履带走行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架的位置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公铁两用多功能作业车在铁轨上行走时的左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公铁两用多功能作业车在铁轨上行走时的前侧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公铁两用多功能作业车在铁轨上行走时的俯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公铁两用多功能作业车在铁轨上行走时的后侧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公铁两用多功能作业车在铁轨上行走时的右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行驶平台主体;2-履带走行组件;3-轨道轮走行组件;4-轮体机构;5-升降机构;6-带体;7-主动轮;8-从动轮;9-辅助支撑轮;10-减震调节机构;11-连杆机构;12-减震件;13-连接架;14-车底盘;15-操作台;16-夹持件;17-快挂耳座;18-钢轨钻孔机;19-钢轨切割锯;20-螺栓机;21-直捣器;22-桥隧探测仪;23-支架;24-履带支撑轮;25-起拨道机构;26-支撑架;27-抓轨卡件;28-竖向调节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公铁两用多功能作业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大型铁路维修养护机械上道作业占用时间长的技术问题,而且能够降低运行和后期维护成本,以及提高人工作业效率和工作质量。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内容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参照图1-3,本实施例提供的公铁两用多功能作业车,包括行驶平台主体1、履带走行组件2和轨道轮走行组件3,履带走行组件2和轨道轮走行组件3两者分别与行驶平台主体1相连接,轨道轮走行组件3设置有至少两个并分别位于履带走行组件2的前后两侧,轨道轮走行组件3包括轮体机构4和设置于轮体机构4与行驶平台主体1之间的升降机构5,升降机构5带动轮体机构4进行下降或上升,以使轮体机构4与履带走行组件2两者的下部走行面相平齐,或者使轮体机构4的下部走行面高于履带走行组件2的下部走行面,从而进行本实用新型在铁路和普通道路的行走状态切换,如此设置,当本实用新型需要在铁路线路上进行维修作业时,升降机构5带动轮体机构4进行下降,以使轮体机构4与履带走行组件2两者的下部走行面相平齐,此时,轮体机构4的轨道轮与铁轨进行卡合,履带走行组件2的下方走行面与铁轨相接触,依靠履带走行组件2与铁轨之间的摩擦力,履带走行组件2驱动轮体机构4沿铁轨移动,以使轮体机构4能够稳定地在铁轨上移动运行,以便于本实用新型对铁轨进行维修操作。当因道路通行情况或维修工作完毕后,本实用新型从铁轨上下来时,升降机构5可带动轮体机构4上升,以使轮体机构4的下部走行面高于履带走行组件2的下部走行面,此时,轮体机构4的轨道轮与铁轨分离,其上升到位锁定后,本实用新型可从铁轨上运行到普通路面,即本实用新型通过升降机构5对轮体机构4的升降操作,可很方便地进行中途上下铁轨,进行本实用新型在铁路线路和普通道路之间行驶及作业模式的灵活切换,极大地避免了对铁路线路的长时间占用,操作使用更加灵活方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大型铁路维修养护机械上道作业占用时间长的技术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履带走行组件2的履带带体6的材质为耐磨材质,其材质可以但不限于为夹丝橡胶,夹丝橡胶耐寒、耐高温且耐摩擦,各项性能优良,带体6表面可设计有多种纹路可适应不同路面工况和不同气候条件,夹丝橡胶的带体6在走行过程中能够保护普通道路和铁路线路不受伤害。其中,夹丝橡胶可包括橡胶层和内置于橡胶层内部的加强层,加强层的材质可以但不限于为尼龙丝网或钢丝网,能够加强整体的韧性和强度。升降机构5可以但不限于为液压缸或气缸,性能稳定,运动平稳。轮体机构4可包括至少两组分别沿两个铁轨进行移动的轨道轮和连接两个轨道轮的轮架,升降机构5的移动端可与轮架相连接,以带动轮体机构4进行升降。
实施例2:
参照图1-2,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履带走行组件2进行进一步地限定。履带走行组件2包括带体6、撑起架设带体6的主动轮7、从动轮8和多个辅助支撑轮9以及用于调节辅助支撑轮9的减震调节机构10,辅助支撑轮9设置于主动轮7和从动轮8之间并位于两者的下方,可将带体6撑起架设为倒梯形结构,辅助支撑轮9不与行驶平台主体1连接,其仅与减震调节机构10的下端连接以支撑架26设在带体6内侧。主动轮7和从动轮8均与行驶平台主体1相转动连接,行驶平台主体1内可设置有发动机和走行传动系统,其对主动轮7的驱动方式可以但不限于为电机驱动或液压传动驱动。发动机作为动力源,通过走行传动系统带动主动轮7转动,进而带动从动轮8和带体6转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行走运行,此动力结构与现有技术相近在此不再赘述。主动轮7和从动轮8上均可设置有防滑凸起,带体6上可对应设置供防滑凸起伸入的凹槽,主动轮7带动带体6运转的过程中,防滑凸起与凹槽相卡设配合,能够增加两轮与带体6之间的摩擦力。减震调节机构10的上端与行驶平台主体1相连接,其下端与辅助支撑轮9相连接,能够在本实用新型行走过程中减小振动起缓冲作用。其中,为了对带体6进行更好地架设支撑,履带走行组件2还可设置有履带支撑轮24,履带支撑轮24设置于主动轮7和从动轮8之间并位于辅助支撑轮9的上方。
进一步地,减震调节机构10包括连杆机构11、减震件12和连接架13,连杆机构11设置有至少两个铰接杆件,减震件12可转动连接于连杆机构11的两端之间,优选地,连杆机构11的杆件设置为两个,其组成“V”型架结构,减震件12可铰接设置在“V”型架的两个端部之间,连杆机构11对减震件12起导向支撑作用,并且减震件12承受主要的冲击力。连接架13沿前后横向设置且连接架13的中部位置可与减震件12的下端进行可转动连接,而且连杆机构11的上端与行驶平台主体1的车底盘14进行可转动连接,能够以行驶平台主体1为依托,对其下部的辅助支撑轮9起支撑作用。两个辅助支撑轮9为一组,每组中的辅助支撑轮9连接在连接架13的两端部,能够使各个辅助支撑轮9均能进行缓冲减震,而且连接架13能够绕连杆机构11和减震件12的下端进行来回摆动,以适应不同的路面,如此设置,多个辅助支撑轮9支撑架26设在履带走行组件2的带体6的内侧下端,连杆机构11与减震件12相配合,对辅助支撑轮9进行竖向减震支撑,可在车辆运行中缓冲减小振动,并且,每组辅助支撑轮9与连接架13相配合,连接架13能够自由摆动以带动每组中的辅助支撑轮9对不同的路面情况进行适应性摆动升降,即每组中的前轮能够先将带体6撑起并与路面高度适应,后轮会相应地形成路面的角度,从而获得不同的高低位置,能够使履带走行组件2的带体6更加与路面进行贴合,增加带体6与路面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两者间的摩擦力。
其中,减震件12可以但不限于为强力弹簧或减震液压弹簧,强力弹簧通过较小的形变便可具有较大的减震缓冲力,且安装使用方便。减震液压弹簧更加适用于重载工况,能够通过液体施加压力,从而抵抗外部带来的振动,具有更好地缓冲减震性能,并且使用者可调节液压弹簧的的支撑高度以及从动轮8的位置,从而实现带体6的张驰度,同时实现整车的高度变化,从而适应不同的路面工况。
实施例3:
参照图4-8,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行驶平台主体1进行进一步地限定。行驶平台主体1包括车底盘14、操作台15以及多个多自由度的夹持件16,操作台15可转动设置于车底盘14上方,能够实现操作者全方位多角度的观察和操作,使用更加方便。其中,夹持件16可以但不限于为机械手或悬臂结构,悬臂结构可由机械、液压或电气调控,机械手可包括相连接的臂部和爪部,臂部为多节段且多自由度的机械臂,能够引导爪部准确抓住作业属具并运送至所需位置上进行工作。多个夹持件16沿操作台15的周向设置,优选地,操作台15的周向可设置六个夹持件16,操作台15的前部设置两个,同时可预留有至少两个夹持件16接口,操作台15的后部可设置四个,从而满足多项作业同时进行,各个夹持件16均可抓设操作对应的作业属具,其中,多个夹持件16的动力也可通过上述的发动机作为动力源进行提供,通过操作台15内置的控制中心,进而调节电气系统或液压系统进行传动,从而调节夹持件16的动作,此动力传动部分与现有技术相近,在此不再赘述,如此设置,多个夹持件16灵活性强,可调整夹持件16的角度,对特殊区域及复杂工况进行作业,夹持件16可根据需要变换不同的状态调节长度满足不同的作业需要,夹持件16均可灵活抓取对应作业属具,对接后可实现自动作业并可辅助人工作业,提高作业效率,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保护人身安全,填补了中大型铁路维护机械和纯人工作业之间的空白,解决了老龄化社会人工短缺问题,以及避免了同一个施工流程需要人工携带多个作业工具的弊端。对于局部施工,使用中大型铁路机械似大马拉小车,使用成本和后期维护成本高昂,对于人工作业,效率低下,质量难以达到要求,公铁两用多功能作业车的灵活,工装属具多样性很好的解决了以上问题。
其中,夹持件16与操作台15之间的连接为可拆卸连接,可以但不限于为卡接或螺纹连接。操作台15上可预设多个连接接口,以供夹持件16进行连接。操作台15与车底盘14之间可设置有回转台,操作台15和车底盘14其中一者与回转台的固定端相连接,另一者与回转台的转动端相连接,回转台可采用齿轮和齿圈相配合作用的方式实现操作台15360度转动,能够转换操作者的作业方向,实现双向运行。
进一步地,行驶平台主体1还包括多个快挂耳座17,多个快挂耳座17沿操作台15的周向设置,作业属具均可与快挂耳座17进行可拆卸式连接,如此设置,行驶平台主体1能够根据不同的作业内容钩挂携带多种作业属具,通过可拆卸连接,对作业属具的拿取使用更加方便。
进一步地,作业属具与快挂耳座17之间的连接为磁吸式连接或卡接,即作业属具能够轻松且方便地固定在快挂耳座17位置处,取用更加方便快捷。
进一步地,作业属具包括但不限于为钢轨钻孔机18和/或钢轨切割锯19和/或螺栓机20和/或直捣器21和/或桥隧探测仪22,能够对铁路线路进行多种维修操作。优选地,钢轨切割锯19能够由操作台15前部的夹持件16抓取进行维修操作,钢轨切割锯19能够在铁路建设、施工、改造中对出现问题的钢轨按要求快速准确地切断。钢轨钻孔机18也能够由操作台15前部的夹持件16抓取进行维修操作,在低速轨道系统中,钢轨钻孔机18能够对钢轨进行钻孔,从而使钢轨与钢轨之间能够进行螺栓连接。若是操作台15前部的夹持件16数量较少时,夹持件16可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对钢轨切割锯19和钢轨钻孔机18进行前后顺序分别抓取。螺栓机20能够由操作台15后部的夹持件16抓取进行维修操作,在铺设钢轨或者更换轨枕过程中,螺栓机20能够对固定钢轨与轨枕的螺栓进行拆卸。直捣器21能够由操作台15后部的夹持件16抓取进行维修操作,在铁路施工或铁路养护作业时,直捣器21能够捣实轨枕下面的道碴。桥隧探测仪22能够由操作台15前部的夹持件16抓取进行维修操作,桥隧探测仪22能够对桥梁和隧道等混凝土结构进行裂纹形变等危害探测。
实施例4:
参照图1-5,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轨道轮走行组件3进行进一步地限定。轨道轮走行组件3还包括支架23,支架23设置于升降机构5的侧面下部,即支架23可随升降机构5进行升降动作,优选地,支架23可与轮体机构4的轮架进行固定连接,连接固定方便。支架23上设置有一个或至少两个用于可拆卸安装轨距测量仪和/或水平仪和/或轨道探伤仪和/或廓形仪的快接接口,快接接口与各个仪器件之间的连接可以但不限于为磁吸或卡接,连接使用更加方便。本实施例通过设置轨距测量仪和/或水平仪和/或轨道探伤仪和/或廓形仪,能够对铁轨进行多种测量检测操作。轨距测量仪是一种数显测量仪器,能够测量铁路轨距和高度差。水平仪能够检测铁轨在机车运行震动及其他环境因素造成前进方向同一剖面上的铁轨各对应点位的高度差异。探伤仪能够探査铁轨内部暗伤或表面上细小裂纹,特别是被夹板掩盖部分的钢轨的伤损。廓形仪是测量铁轨的横截面廓型的仪器,适用于铁轨廓型以及养护、修复施工后铁轨廓型的测量。
参照图1-2和图4-5,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地实施方式,公铁两用多功能作业车还包括设置于任一升降机构5的侧面上部的起拨道机构25,起拨道机构25与升降机构5的上部固定端进行连接,起拨道机构25能够以升降机构5为依托支撑,并靠近铁轨前伸进行起拨道操作,使用方便。
进一步地,起拨道机构25包括支撑架26、至少两组抓轨卡件27、横向调节件和竖向调节件28,支撑架26横架在铁轨的上方,抓轨卡件27设置于支撑架26的下方,抓轨卡件27的下端为起道轮,横向调节件用于调节相邻组抓轨卡件27之间的横向距离,竖向调节件28用于调节抓轨卡件27与铁轨之间的竖向距离,横向调节件设置于支撑架26内,竖向调节件28设置于支撑件和升降机构5之间,如此设置,参见图1-2为起拨道机构25的未工作状态,参见图4-5为起拨道机构25的工作状态,抓轨卡件27能够抓接卡设在对应铁轨的两侧,起道轮伸入卡设至铁轨的下部凹槽内,通过调节横向调节件和竖向调节件28能够带动抓轨卡件27进行相应的水平和垂向运动,从而对铁轨产生水平和垂向向上的推力,从而达到拨道和起道的目的。其中,横向调节件和竖向调节件28均可以但不限于为液压缸或气缸,调节使用方便。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公铁两用多功能作业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行驶平台主体(1)以及分别与所述行驶平台主体(1)相连接的履带走行组件(2)和轨道轮走行组件(3),所述轨道轮走行组件(3)设置有两组并分别位于所述履带走行组件(2)的前后两侧,所述轨道轮走行组件(3)包括轮体机构(4)和设置于所述轮体机构(4)与所述行驶平台主体(1)之间的升降机构(5),所述升降机构(5)带动所述轮体机构(4)进行下降或上升,以使所述轮体机构(4)与所述履带走行组件(2)两者的下部走行面相平齐,或者使所述轮体机构(4)的下部走行面高于所述履带走行组件(2)的下部走行面,从而进行铁路和普通道路的行走状态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铁两用多功能作业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履带走行组件(2)包括带体(6)、撑起架设所述带体(6)的主动轮(7)、从动轮(8)和多个辅助支撑轮(9)以及用于调节所述辅助支撑轮(9)的减震调节机构(10),所述辅助支撑轮(9)设置于所述主动轮(7)和所述从动轮(8)之间并位于两者的下方,所述减震调节机构(10)的上端与所述行驶平台主体(1)相连接,其下端与所述辅助支撑轮(9)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公铁两用多功能作业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调节机构(10)包括设置有至少两个铰接杆件的连杆机构(11)、可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杆机构(11)的两端之间的减震件(12)和横向设置且与所述减震件(12)的下端进行可转动连接的连接架(13),所述连杆机构(11)的上端与所述行驶平台主体(1)进行可转动连接,两个所述辅助支撑轮(9)为一组,每组中的所述辅助支撑轮(9)连接在所述连接架(13)的两端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铁两用多功能作业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行驶平台主体(1)包括车底盘(14)、可转动设置于所述车底盘(14)上方的操作台(15)以及多个多自由度的夹持件(16),多个所述夹持件(16)沿所述操作台(15)的周向设置,各个所述夹持件(16)均可抓设操作对应的作业属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公铁两用多功能作业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行驶平台主体(1)还包括多个快挂耳座(17),多个所述快挂耳座(17)沿所述操作台(15)的周向设置,所述作业属具均可与所述快挂耳座(17)进行可拆卸式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公铁两用多功能作业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作业属具与所述快挂耳座(17)之间的连接为磁吸式连接或卡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公铁两用多功能作业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作业属具包括钢轨钻孔机(18)和/或钢轨切割锯(19)和/或螺栓机(20)和/或直捣器(21)和/或桥隧探测仪(2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铁两用多功能作业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轮走行组件(3)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升降机构(5)的侧面下部的支架(23),所述支架(23)上设置有一个或至少两个用于可拆卸安装轨距测量仪和/或水平仪和/或轨道探伤仪和/或廓形仪的快接接口。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铁两用多功能作业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任一所述升降机构(5)的侧面上部的起拨道机构(25),所述起拨道机构(25)与所述升降机构(5)的上部固定端进行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公铁两用多功能作业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起拨道机构(25)包括横架在铁轨上方的支撑架(26)、设置于所述支撑架(26)下方的至少两组抓轨卡件(27)、用于调节相邻组所述抓轨卡件(27)之间横向距离的横向调节件和用于调节所述抓轨卡件(27)与所述铁轨之间的竖向距离的竖向调节件(28),所述横向调节件设置于所述支撑架(26)内,所述竖向调节件(28)设置于所述支撑件和所述升降机构(5)之间。
CN202122004433.2U 2021-08-24 2021-08-24 一种公铁两用多功能作业车 Active CN2157055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04433.2U CN215705515U (zh) 2021-08-24 2021-08-24 一种公铁两用多功能作业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04433.2U CN215705515U (zh) 2021-08-24 2021-08-24 一种公铁两用多功能作业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05515U true CN215705515U (zh) 2022-02-01

Family

ID=800065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004433.2U Active CN215705515U (zh) 2021-08-24 2021-08-24 一种公铁两用多功能作业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055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1090171A (en) Mobile rail welding machine
CA1133758A (en) Mobile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and laying an assembled track switch or crossing section
CN107419625B (zh) 全自动数控液压道岔捣固车
CN211617712U (zh) 一种铁路驼峰作业摘钩机器人系统
CN204212015U (zh) 一种铁路钢轨廓形铣磨设备
CN107654246A (zh) 隧道用三臂三篮钢拱架安装机及钢拱架施工方法
CN108839527B (zh) 独立驱动公铁路两用牵引车
CN215705515U (zh) 一种公铁两用多功能作业车
RU2082847C1 (ru) Шпалоподбивочная машина и способ подбивки рельсового пути
CA1109734A (en) Track tamper
CN203947412U (zh) 一种桥梁梁底检查车
CN210621354U (zh) 钢轨走行装置及包括该装置的铁路道岔铺换机
SK278035B6 (en) Continuous traveller machine for tamping, leveling and straightening of track
CN111469867A (zh) 悬挂式单轨作业车
CN215405353U (zh) 一种无砟轨道轨道板的专用更换车
CN111501442B (zh) 新型长轨换轨作业方法
CN2437722Y (zh) 小型液压双镐道岔捣固机
CN211617713U (zh) 一种铁路驼峰作业摘钩机器人行走系统
CN210262536U (zh) 一种全自动铁轨打磨系统
CN111927315A (zh) 一种串并联机构的单臂凿岩钻机
CN217264392U (zh) 一种拼装式电动钢轨吊运装置
CN215513666U (zh) 检修用轨道工具车
JPH05611A (ja) 軌道用作業車
JP2001088521A (ja) 低公害型軌陸兼用走行作業車
CN212313539U (zh) 用于铁路工务段的中型打磨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