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96796U - 一种轧机出口挤油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轧机出口挤油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96796U
CN215696796U CN202121298552.7U CN202121298552U CN215696796U CN 215696796 U CN215696796 U CN 215696796U CN 202121298552 U CN202121298552 U CN 202121298552U CN 215696796 U CN215696796 U CN 2156967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ng arm
support
rolling mill
right swing
left sw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29855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颜君
刘万强
宋同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Huafon Aluminu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Huafon Aluminu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Huafon Aluminum Corp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Huafon Aluminum Corp
Priority to CN20212129855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967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967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967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placement Of Web Ro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轧机生产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轧机出口挤油的装置,包括上部件以及下部件;所述上部件包括支座、两个气缸、左摆臂、右摆臂以及上胶辊;两个所述气缸的顶部通过销轴对称安装在支座上,两个所述气缸的头部分别与左摆臂和右摆臂上的安装块活动连接,且左摆臂和右摆臂的一端均通过销轴活动安装在支座上;所述左摆臂和右摆臂上均固定贯穿有轴座,上胶辊通过上轴芯与轴座连接;所述下部件包括支板以及下钢辊;所述下钢辊通过下轴芯卡在支板的凹槽内;本实用新型便于对轧制油回收,不易造成轧制油浪费;此外,不易将轧制油带入卷取机或卸卷地沟,进而不易造成现场环境的污染。

Description

一种轧机出口挤油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轧机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轧机出口挤油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轧机生产时,由于管料及翅片料中间道次及成品生产尾料开辊缝收卷,尾料出来的时候没有辊系对其刮油,板面带轧制油,小部分部份掉落在轧机内部,大部份掉落在地沟和料卷托盘上,难以回收,造成轧制油浪费以及现场环境污染,因此,提出一种轧机出口挤油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轧机出口挤油的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轧机出口挤油的装置,包括上部件以及下部件;所述上部件包括支座、两个气缸、左摆臂、右摆臂以及上胶辊;两个所述气缸的顶部通过销轴对称安装在支座上,两个所述气缸的头部分别与左摆臂和右摆臂上的安装块活动连接,且左摆臂和右摆臂的一端均通过销轴活动安装在支座上;所述左摆臂和右摆臂上均固定贯穿有轴座,上胶辊通过上轴芯与轴座连接;所述下部件包括支板以及下钢辊;所述下钢辊通过下轴芯卡在支板的凹槽内。
优选的,所述支座固定安装在原设备包角辊装置的立柱上。
优选的,所述支板焊接在原设备的过渡导板上。
优选的,所述上胶辊与下钢辊平行设置。
优选的,所述左摆臂和右摆臂之间设有稳固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在原设备的包角辊与偏导辊之间设置上胶辊、下钢辊,上胶辊在气缸、左摆臂、右摆臂等的配合下能够摆动压在下钢辊上,可以将料尾上从辊缝带出的轧制油挤压留在轧机区域,操作简单,便于对轧制油回收,不易造成轧制油浪费;此外,不易将轧制油带入卷取机或卸卷地沟,进而不易造成现场环境的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与原设备的安装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上胶辊摆动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座;2、气缸;3、左摆臂;4、右摆臂;5、安装块;6、上胶辊;7、上轴芯;8、轴座;9、支板;10、下钢辊;11、下轴芯;12、立柱;13、过渡导板;14、稳固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轧机出口挤油的装置,包括上部件以及下部件;所述上部件包括支座1、两个气缸2、左摆臂3、右摆臂4以及上胶辊6;两个所述气缸2的顶部通过销轴对称安装在支座1上,两个所述气缸2的头部分别与左摆臂3和右摆臂4上的安装块5活动连接,且左摆臂3和右摆臂4的一端均通过销轴活动安装在支座1上;所述左摆臂3和右摆臂4上均固定贯穿有轴座8,上胶辊6通过上轴芯7与轴座8连接;所述下部件包括支板9以及下钢辊10;所述下钢辊10通过下轴芯11卡在支板9的凹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支座1固定安装在原设备包角辊装置的立柱12上。
进一步的,所述支板9焊接在原设备的过渡导板13上。
进一步的,所述上胶辊6与下钢辊10平行设置,使得上胶辊6与下钢辊10能够平行贴合,提高了对轧制油的挤压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左摆臂3和右摆臂4之间设有稳固杆14,加强了左摆臂3和右摆臂4的稳定性,使得左摆臂3和右摆臂4能够同步且稳定摆动。
工作原理:正常轧制时,上胶辊7摆起,下钢辊10兼做导料辊,当轧制终了且料尾还未过辊缝时,启动气缸2,气缸2的活塞端带动左摆臂3、右摆臂4摆动,直至上胶辊6压在下钢辊10上,进而可以将料尾上从辊缝带出的轧制油挤压留在轧机区域,操作简单,便于对轧制油回收,不易造成轧制油浪费;此外,不易将轧制油带入卷取机或卸卷地沟,进而不易造成现场环境的污染。
值得注意的是:整个装置通过总控制按钮对其实现控制,由于控制按钮匹配的设备为常用设备,属于现有成熟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其电性连接关系以及具体的电路结构。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5)

1.一种轧机出口挤油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部件以及下部件;所述上部件包括支座(1)、两个气缸(2)、左摆臂(3)、右摆臂(4)以及上胶辊(6);两个所述气缸(2)的顶部通过销轴对称安装在支座(1)上,两个所述气缸(2)的头部分别与左摆臂(3)和右摆臂(4)上的安装块(5)活动连接,且左摆臂(3)和右摆臂(4)的一端均通过销轴活动安装在支座(1)上;所述左摆臂(3)和右摆臂(4)上均固定贯穿有轴座(8),上胶辊(6)通过上轴芯(7)与轴座(8)连接;所述下部件包括支板(9)以及下钢辊(10);所述下钢辊(10)通过下轴芯(11)卡在支板(9)的凹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轧机出口挤油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1)固定安装在原设备包角辊装置的立柱(12)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轧机出口挤油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板(9)焊接在原设备的过渡导板(13)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轧机出口挤油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胶辊(6)与下钢辊(10)平行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轧机出口挤油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摆臂(3)和右摆臂(4)之间设有稳固杆(14)。
CN202121298552.7U 2021-06-10 2021-06-10 一种轧机出口挤油的装置 Active CN2156967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98552.7U CN215696796U (zh) 2021-06-10 2021-06-10 一种轧机出口挤油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98552.7U CN215696796U (zh) 2021-06-10 2021-06-10 一种轧机出口挤油的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96796U true CN215696796U (zh) 2022-02-01

Family

ID=800411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298552.7U Active CN215696796U (zh) 2021-06-10 2021-06-10 一种轧机出口挤油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967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36385A (zh) 一种能够适用于不同尺寸的线缆手动剥线装置
CN215696796U (zh) 一种轧机出口挤油的装置
CN210755792U (zh) 滤芯筒筒身成型滚焊机构
CN217035702U (zh) 一种质子交换膜制备用的对辊挤压装置
CN206834242U (zh) 极耳压痕机构及锂电池卷绕机
CN203222356U (zh) 一种非织造布卷绕机
CN212525545U (zh) 一种板材压弧装置
CN212948164U (zh) 双向模切压痕机
CN211393184U (zh) 一种可预防收卷偏移的布料加工用纺织机
CN107275548A (zh) 铅酸蓄电池隔膜生产用收料装置
CN203967193U (zh) 卷绕式蓄电池极群极耳下槽切刷一体机
CN208345401U (zh) 基于β射线传感器的五层共挤全自动缠绕膜机
CN218414932U (zh) 一种低成本高安全纤维素锂离子电池隔膜生产设备
CN218702424U (zh) 极片滚花机构及电芯生产装置
CN220995662U (zh) 一种吸水纸的复合设备
CN202642214U (zh) 一种铝合金型材包装机压紧装置
CN204927029U (zh) 立体三角卷铁心液压整形机
CN204977514U (zh) 胎肩垫胶滚压装置
CN215467260U (zh) 一种桥梁用u型肋热辊压成型装置
CN209126225U (zh) 一种纸袋生产用折痕辊压机构
CN221066398U (zh) 一种铝电解电容器加工用切箔机
CN218804281U (zh) 一种瓦楞纸板压线装置
CN216471487U (zh) 一种电源线收卷装置
CN219487935U (zh) 一种卷料手工包装装置
CN215592132U (zh) 一种收箔机用可拆卸卷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