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86867U - 一种防干扰密闭测温结构、锅盖及饭煲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干扰密闭测温结构、锅盖及饭煲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86867U
CN215686867U CN202121507171.5U CN202121507171U CN215686867U CN 215686867 U CN215686867 U CN 215686867U CN 202121507171 U CN202121507171 U CN 202121507171U CN 215686867 U CN215686867 U CN 2156868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temperature measuring
hole
temperature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50717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泽春
邱雄杰
马艳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Joyoung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Joyoung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Joyoung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Joyoung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50717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868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868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868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防干扰密闭测温结构、锅盖及饭煲,本申请中的防干扰密闭测温结构包括:安装座、测温件和蒸汽管道;安装座具有至少一个围板;测温件固定安装在安装座上;蒸汽管道位于安装座的外侧,安装座通过围板使测温件与蒸汽管道间隔设置。本申请中通过设置安装座放置测温件,避免测温件与蒸汽管道热源的直接接触,减少内外界空气流通,不会因接触传热而影响测温件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一种防干扰密闭测温结构、锅盖及饭煲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厨房家电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防干扰密封测温结构、锅盖及饭煲。
背景技术
如附图1所示为传统饭煲的测温件的结构示意图,和传统饭煲的底部和侧部加热方式不同,蒸汽饭煲热量由锅盖导入锅内,锅盖热源和测温头局限在一个很小的空间,极容易以直接接触、散热升温等方式影响测温的精确性,因此如蒸汽饭煲想采用顶部测温,势必要解决顶部热源对测温件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干扰密闭测温结构、锅盖及饭煲,用以解决测温结构中的测温件和外部热源直接接触,存在空气流通,导致顶部测温件的准确性降低的问题。
本申请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防干扰密闭测温结构,包括:安装座、测温件和蒸汽管道;安装座具有至少一个围板;测温件固定安装在安装座上;蒸汽管道位于安装座的外侧,安装座通过围板使测温件与蒸汽管道间隔设置。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安装座,用来放置测温件,避免测温件与蒸汽管道热源的直接接触,不会因接触传热而影响测温件的准确性。
于一实施例中,防干扰密闭测温结构还包括:底座;安装座设于底座上,底座上设有进口和出口,蒸汽管道穿过进口,伸入出口。本实施例中,蒸汽管道可沿着安装座外壁和挡板内壁之间形成的通道,伸入出口,最终导向内胆,减少蒸汽管道散热对测温件的影响。
于一实施例中,测温件包括安装板和设于安装板上的测温探头;安装座上设有第一测温孔,底座上设有第二测温孔,测温探头分别穿过第一测温孔和第二测温孔并向下延伸。
于一实施例中,防干扰密闭测温结构还包括:底座密封盖,底座密封盖上设有卡扣;底座上设有与卡扣配合的卡槽。本实施例中,通过底座密封盖将蒸汽管道和安装座密封在底座内,降低蒸汽管道散热对测温件的影响。
于一实施例中,围板的外壁面上设有至少一个筋条。本实施例中,在围板外壁面设置多个筋条,可使蒸汽管道不直接接触围板外壁,从而降低蒸汽管道和围板之间的接触传热效率。
于一实施例中,防干扰密闭测温结构还包括:安装座盖体,设于安装座上。本实施例中,将测温件密封在安装座和安装座盖体形成的密封空间内,能减少或避免内外界的空气流通,不存在内外空气对流传热的情况,避免了测温件直接接触蒸汽管道,不存在因接触传热而影响准确性的可能性。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锅盖,包括第一衬盖、第二衬盖、第一盖体、第二盖体和上述第一方面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防干扰密闭测温结构;防干扰密闭测温结构设于第一衬盖上;蒸汽管道一端设于第二衬盖上,第二衬盖与第一衬盖连接;第一盖体设于第一衬盖和第二衬盖之间;第二盖体通过螺母固定于第二衬盖底部。本实施例中,第二盖体可拆卸连接,方便清洗。
于一实施例中,第一盖体上设有第一蒸汽管道通孔和第一测温探头通孔;第二盖体上设有第二蒸汽管道通孔和第二测温探头通孔。本实施例中,蒸汽管道的另一端能够自上而下依次穿过出口、第一蒸汽管道通孔、第二蒸汽管道通孔,并最终伸入到内胆内;测温探头也能够自上而下依次穿过第一测温孔、第二测温孔、第一测温探头通孔以及第二测温探头通孔,最终伸入到内胆内,实现测温探头对内胆内的温度测量。
于一实施例中,锅盖还包括:密封圈;密封圈抵压在第二盖体上的第二测温探头通孔周围。本实施例中,密封圈抵压在第二盖体上的第二测温探头通孔周围,能够有效防止蒸汽从第二测温探头通孔周围向外逸出。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饭煲,包括内胆和上述第二方面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锅盖,锅盖设于内胆上。本实施例中,饭煲的设计降低了烹饪的复杂性,提升了用户体验。
本申请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中通过设置安装座放置测温件,避免测温件与蒸汽管道热源的直接接触,减少内外界空气流通,不会因接触传热而影响测温件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传统饭煲的测温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饭煲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锅盖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锅盖的反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防干扰密闭测温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中的锅盖的爆炸示意图。
图标:
1-饭煲;11-锅盖;111-第一衬盖;112-第二衬盖;113-第一盖体;114-第二盖体;115-螺母;12-内胆;100-密封圈;110-等径密封段;120-扩径密封段;130-第一蒸汽管道通孔;140-第一测温探头通孔;150-第二蒸汽管道通孔;160-第二测温探头通孔;200-防干扰密闭测温结构;210-安装座;211-围板;212-第一测温孔;213-第二测温孔;214-筋条;215-底座密封盖;216-安装座盖体;217-卡扣;218-卡槽;220-测温件;221-安装板;222-测温探头;230-蒸汽管道;240-底座;241-进口;242-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并不表示排列序号,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左”、“右”、“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请参照图2,其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饭煲1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中的饭煲1可以为电饭煲、压力煲、蒸汽饭煲等具有对食品进行蒸、煮、炖、煨等多种操作功能的常用的厨房小家电。
一种饭煲1,包括锅盖11和内胆12,锅盖11设于内胆12上。其中,内胆12的材质有不锈钢内胆12,不锈钢内胆12可选用304板材或202板材;复合多层材料内胆12,是由多种材料加工而成,里层的铝合金可以使饭煲1不粘锅,受热更均匀;陶瓷(紫砂)内胆12,富含天然铁制和有益人体健康的锌、钙等多种微量元素,烹煮食物口感好,且表面超硬耐磨,耐酸碱和腐蚀性强,保温性能好等。
于一实施例中,饭煲1为蒸汽饭煲,热源以高温蒸汽为例,饭煲1产生高温蒸汽,经过锅盖11导入内胆12,实现饭煲1烹饪功能。
请参照图3和图4,一种锅盖11,包括第一衬盖111、第二衬盖112、第一盖体113、第二盖体114和防干扰密闭测温结构200。防干扰密闭测温结构200设于第一衬盖111上。衬盖是作为饭煲1常用的骨架结构,第一衬盖111和第二衬盖112可通过卡扣连接,起到支撑锅盖11的作用。第一盖体113固定于第一衬盖111和第二衬盖112之间,第二盖体114通过螺母115固定于第二衬盖112底部。由于饭煲1在烹饪实物时,产生的水蒸气、油渍等会最先附着在第二盖体114上,为了方便清洗第二盖体114,将第二盖体114设计为可拆卸连接的结构,清洗时通过旋转螺母115将第二盖体114从第二衬盖112底部拆卸下来。
于一实施例中,第一盖体113和第二盖体114均采用玻璃材质制成。
请参照图5,其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防干扰密闭测温结构200的结构示意图。防干扰密闭测温结构200,包括:安装座210、测温件220和蒸汽管道230。安装座210具有至少一个围板211,本实施例中,围板211设为四块,彼此之间相互连接,形成具有容纳空间的矩形结构的安装座210,测温件220固定安装在安装座210上,蒸汽管道230位于安装座210的外侧,蒸汽管道230一端设于第二衬盖112上(请参照图2),安装座210通过围板211使测温件220与蒸汽管道230间隔设置。
于一实施例中,围板211的外壁面上设有至少一个筋条214。本实施例中,筋条214设为四个,分别设置在围板211的两侧壁面上,每个侧壁面设有两个,筋条214很细很薄,可使蒸汽管道230不直接接触围板211外壁,从而降低蒸汽管道230和围板211之间的接触传热效率。即使存在安装不当的情况,蒸汽管道230也不会大范围的接触安装座210的围板211。
安装座210设于底座240上,底座240的四周也设有和围板211具有相同功能的且相互连接的挡板,使底座240形成容纳空间,在安装座210外壁和挡板内壁之间形成通道,底座240上设有进口241和出口242,于一实施例中,进口241和出口242分别设于底座240的两端,蒸汽管道230的另一端穿过进口241,沿着安装座210外壁和挡板内壁之间形成的通道,伸入出口242,最终导向内胆12。
于一实施例中,安装座210可以设置在底座240的中部,不接触底座240四周的挡板,也可以沿着底座240的一侧壁设置。安装座210和底座240的材质均可以为塑料材质,例如PC(聚碳酸酯),PP(聚丙烯)等。安装座210与底座240可采用上述塑料材质中的一种或合成料注塑一体成型。
蒸汽管道230的绝大部分在底座240的容纳空间内,且存在折弯、搭接等情况,蒸汽管道230内的高温蒸汽(图1中箭头所指方向)的热量不可避免的会以接触传导、辐射等方式释放出来,使底座240内的温度上升,若测温件220裸露在安装座210内,就会受到蒸汽管道230散热的影响,使其对内胆12内的米量判断偏小,导致平均加热功率不足、米饭偏硬夹生等问题。
请参照图3和图6,在安装座210上设有安装座盖体216,安装座盖体216和安装座210之间可通过卡扣连接,将测温件220密封在安装座210内,既避免了测温件220直接接触蒸汽管道230,不存在因接触传热而影响准确性的可能性,也可阻止安装座210内外的空气流通。
底座240上设有底座密封盖215,底座密封盖215上设有卡扣217,底座240上设有与卡扣217配合的卡槽218,底座240和底座密封盖215之间通过卡扣连接。通过底座密封盖215将蒸汽管道230和安装座210密封在底座240内。
因此,本实施例中,通过安装座盖体216和底座密封盖215的双层密封结构,将测温件220和外部热源隔离开来,即测温件220既不与外部热源直接接触,也不存在空气流通,因而很难受到外部热源的影响,确保了测温件220的准确性。
于一实施例中,测温件220包括安装板221和设于安装板221上的测温探头222。安装座210上设有第一测温孔212,底座240上设有第二测温孔213,测温探头222可分别穿过第一测温孔212和第二测温孔213并向下延伸。
为了使蒸汽管道230和测温探头222均能伸入到内胆12内,在第一盖体113上设有第一蒸汽管道通孔130和第一测温探头通孔140。第一蒸汽管道通孔130的设置位置与出口242的位置对应,第一测温探头通孔140的设置位置与第一测温孔212以及第二测温孔213的位置均对应。
在第二盖体114上设有第二蒸汽管道通孔150和第二测温探头通孔160。第二蒸汽管道通孔150的设置位置与第一蒸汽管道通孔130的位置对应,从而使蒸汽管道230的另一端能够自上而下依次穿过出口242、第一蒸汽管道通孔130、第二蒸汽管道通孔150,并最终伸入到内胆12内。第二测温探头通孔160的设置位置与第一测温探头通孔140的位置对应,从而使测温探头222能够自上而下依次穿过第一测温孔212、第二测温孔213、第一测温探头通孔140以及第二测温探头通孔160(请参照图4),最终伸入到内胆12内,实现测温探头222对内胆12内的温度测量。
于一实施例中,在锅盖11上还设有密封圈100。密封圈100抵压在第二盖体114上的第二测温探头通孔160周围,能够有效防止蒸汽从第二测温探头通孔160周围向外逸出。
本实施例中,密封圈100包括等径密封段110和与等径密封段110连接的扩径密封段120,扩径密封段120的孔道内径大于等径密封段110的孔道内径,扩径密封段120的孔道为变径孔道,变径孔道的内径自上而下逐渐扩径。请参照图2,等径密封段110上端抵压在第一盖体113上的第一测温探头通孔140周围,扩径密封段120下端抵压在第二盖体114上的第二测温探头通孔160周围。
于一操作过程中,在进行防干扰密闭测温结构200的安装时,首先,将第二衬盖112上安装有蒸汽管道230的一端穿过底座240上的进口241,并沿着安装座210外壁和挡板内壁之间形成的通道,伸入到出口242,再依次穿过第一蒸汽管道通孔130、第二蒸汽管道通孔150,最终伸入到内胆12内,将第一衬盖111和第二衬盖112进行卡扣连接。连接好第一衬盖111和第二衬盖112后,在伸入到内胆12内的蒸汽管道230端部安装螺母115,对蒸汽管道230端部与第二盖体114底部进行固定。
接着,将测温件220安装到安装座210内,使测温件220上的测温探头222依次穿过第一测温孔212、第二测温孔213、第一测温探头通孔140以及第二测温探头通孔160,最终伸入到内胆12内,通过密封圈100将测温探头222的中段密封固定在第一盖体113和第二盖体114之间,完成测温探头222和蒸汽管道230的固定后,将安装座盖体216与安装座210卡扣连接,使测温件220密封在安装座210内,再将底座密封盖215与底座240卡扣连接,使安装座210以及蒸汽管道230密封在底座240内,由此完成整个锅盖11的安装。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防干扰密闭测温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具有至少一个围板;
测温件,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座上;
蒸汽管道,位于所述安装座的外侧,所述安装座通过所述围板使所述测温件与所述蒸汽管道间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干扰密闭测温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底座,所述安装座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底座上设有进口和出口,所述蒸汽管道穿过所述进口,伸入所述出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干扰密闭测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件包括安装板和设于所述安装板上的测温探头;
所述安装座上设有第一测温孔,所述底座上设有第二测温孔,所述测温探头分别穿过所述第一测温孔和所述第二测温孔并向下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干扰密闭测温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密封盖,所述底座密封盖上设有卡扣;
所述底座上设有与所述卡扣配合的卡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干扰密闭测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板的外壁面上设有至少一个筋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干扰密闭测温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座盖体,设于所述安装座上。
7.一种锅盖,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衬盖、第二衬盖、第一盖体、第二盖体和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防干扰密闭测温结构;
所述防干扰密闭测温结构设于所述第一衬盖上;
所述蒸汽管道一端设于所述第二衬盖上,所述第二衬盖与所述第一衬盖连接;
所述第一盖体设于所述第一衬盖和所述第二衬盖之间;
所述第二盖体通过螺母固定于所述第二衬盖底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锅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体上设有第一蒸汽管道通孔和第一测温探头通孔;
所述第二盖体上设有第二蒸汽管道通孔和第二测温探头通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锅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圈;
所述密封圈抵压在所述第二盖体上的所述第二测温探头通孔周围。
10.一种饭煲,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胆和权利要求7至9任一项所述的锅盖,所述锅盖设于所述内胆上。
CN202121507171.5U 2021-07-05 2021-07-05 一种防干扰密闭测温结构、锅盖及饭煲 Active CN2156868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07171.5U CN215686867U (zh) 2021-07-05 2021-07-05 一种防干扰密闭测温结构、锅盖及饭煲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07171.5U CN215686867U (zh) 2021-07-05 2021-07-05 一种防干扰密闭测温结构、锅盖及饭煲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86867U true CN215686867U (zh) 2022-02-01

Family

ID=800470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507171.5U Active CN215686867U (zh) 2021-07-05 2021-07-05 一种防干扰密闭测温结构、锅盖及饭煲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868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686867U (zh) 一种防干扰密闭测温结构、锅盖及饭煲
WO2017107250A1 (zh) 一种锅
CN201811799U (zh) 一种商用电磁炉的测温装置
CN2513484Y (zh) 多功能电蒸烤柜
CN206166628U (zh) 烹饪器具的盖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06166677U (zh) 烹饪器具的盖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08658717U (zh) 烹饪锅具
CN208551127U (zh) 烹饪器具
CN203914582U (zh) 养生壶盖和养生壶
CN210540942U (zh) 一种蒸笼及烹饪器具
CN211270075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10330269U (zh) 加热保温电子锅
CN109892957B (zh) 多功能电子锅
CN208551196U (zh) 烹饪器具
CN211533898U (zh) 烹饪器具
CN220529776U (zh) 烹饪器具
CN206612561U (zh) 锅具及烹饪组件
CN214128190U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盖体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17937890U (zh) 一种安全性能高的蒸煮炉
CN209031838U (zh) 陶锅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13524800U (zh) 米饭降糖电饭煲
CN205351272U (zh) 一种缩短出汽时间的蒸汽发生器
CN211533938U (zh) 两层式蒸锅
CN212326145U (zh) 一种可蒸煮食物的热水壶
CN216020537U (zh) 一种锅盖组件及蒸汽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