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85573U - 工作台 - Google Patents

工作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85573U
CN215685573U CN202122225570.9U CN202122225570U CN215685573U CN 215685573 U CN215685573 U CN 215685573U CN 202122225570 U CN202122225570 U CN 202122225570U CN 215685573 U CN215685573 U CN 2156855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rkbench
piece
power
lifting
accommodating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22557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杰
吕舟
张珂珂
施晓光
张敏
豆维琦
左文骏
曹友园
邢健
唐兵兵
王志
石蜜
王若愚
胡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22557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855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855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855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orkshop Equipment, Work Benches, Supports, Or Storag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工作台,包括工作台本体、升降件和动力件;所述工作台本体开设有至少一个用于放置待密封设备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槽身向靠近所述工作台本体的中心的方向延伸,所述容纳槽的槽口位于所述工作台本体的端面上;所述槽口处设置有用于密封所述容纳槽的密封板;所述升降件设置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动力件的输出端与所述升降件连接,所述动力件驱动所述升降件于所述容纳槽内做靠近或远离所述槽口的升降运动。本实用新型可将不使用的电脑或其他设备设置于密封环境中,防止电脑或其他设备的损坏。

Description

工作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办公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工作台。
背景技术
工作台是实现各种工作的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尤其对于软件研发工作台,内部设置多功能电缆管理系统,实现强弱电分开,功能性更强。
相关技术中,软件研发工作台的操作台面放置有各种各样的研发用电脑,软件研发工作台的内部设置多功能电缆管理系统,多功能电缆管理系统电连接电脑、电源及其他设备。研发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根据需求使用其中的电脑和其他设备。
但是,上述技术方案中电脑或其他设备在不使用时容易积灰,造成电脑或其他设备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至少一个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工作台,可将不使用的电脑或其他设备设置于密封环境中,防止电脑或其他设备的损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工作台,包括工作台本体、升降件和动力件;所述工作台本体开设有至少一个用于放置待密封设备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槽身向靠近所述工作台本体的中心的方向延伸,所述容纳槽的槽口位于所述工作台本体的端面上;所述槽口处设置有用于密封所述容纳槽的密封板;所述升降件设置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动力件的输出端与所述升降件连接,所述动力件驱动所述升降件于所述容纳槽内做靠近或远离所述槽口的升降运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槽口位于所述工作台本体的操作台面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动力件通过传动件连接所述升降件,所述动力件包括电机,所述传动件包括丝杠和丝母,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丝杠,所述丝杠与所述丝母螺纹连接,所述升降件与所述丝母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升降件包括支撑架和承重板,所述丝母与所述支撑架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的第二端与所述承重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和/或所述承重板与所述容纳槽的槽侧壁滑动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电机位于所述容纳槽的外部,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工作台本体的靠近所述容纳槽的槽底的位置,所述工作台本体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连通所述容纳槽和外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穿设于所述通孔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动力件通过传动件连接所述升降件,所述动力件包括动力气缸或动力液压缸,所述传动件包括活塞杆,所述动力气缸或所述动力液压缸固定安装于所述工作台本体上,所述活塞杆连接于所述动力件和所述升降件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升降件的靠近所述槽口一侧的端面设置摩擦垫,所述摩擦垫内设置有金属件;和/或,所述升降件的远离所述槽口一侧的端面设置有防撞垫。
作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容纳槽的槽内壁均设有防潮片;所述密封板盖设于所述槽口;或者,所述密封板与所述槽口处的所述工作台本体铰接或滑动连接;所述密封板上设置带有防滑纹的把手。
作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工作台设置有伸缩支腿和底座,所述伸缩支腿支撑所述工作台本体,所述底座设置于所述伸缩支腿远离所述工作台本体的一端;所述底座和所述工作台之间设置有驱动所述伸缩支腿伸缩运动的调整机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调整机构包括对称设置的调整组件,所述调整组件包括调整动力件、伸缩件和第一支撑件,所述调整动力件固定安装于所述底座上,所述调整动力件的输出端与所述伸缩件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伸缩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第一端铰接,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第二端铰接于所述工作台本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调整机构包括调整动力件、双向丝杠、滑槽、第一滑块和第一支撑件;所述双向丝杠通过轴承安装于所述底座上,所述调整动力件连接所述双向丝杠;所述滑槽开设于所述底座上,并对应于所述双向丝杠的下方;所述双向丝杠对称设置有旋向相反的螺纹,所述双向丝杠的不同旋向的螺纹上均安装有所述第一滑块,两所述第一滑块对称设置,且两所述第一滑块均沿所述滑槽滑动;各所述第一滑块上均铰接有所述第一支撑件,两所述第一支撑件对称设置,且两所述第一支撑件的自由端均与所述工作台本体铰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调整机构还包括连接块和第二支撑件;对称设置的所述第一支撑件的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互相靠近,并共同连接至所述连接块,各所述第一支撑杆均与所述连接块铰接;所述连接块靠近所述工作台本体的一侧连接有两所述第二支撑件,两所述第二支撑件对称设置,且两所述第二支撑件的第一端均与所述连接块铰接,两所述第二支撑件的第二端均连接于所述工作台本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调整机构设置有多组,多组所述调整机构中的所述连接块共同连接为一体件,多组所述调整机构中的位于所述连接块的同一侧的所述第一支撑件均共同连接为一体件,多组所述调整机构中的位于所述连接块的同一侧的所述第二支撑件均共同连接为一体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工作台,设置容纳槽、密封板和升降件,将不使用的电脑和设备作为待密封设备放置于容纳槽内,并通过密封板盖设容纳槽,形成密封环境,防止积灰,保护待密封设备不被损坏;升降件于容纳槽内做升降运动,升降件下降时,待密封设备置于容纳槽内,升降件上升时,待密封设备升至槽口,便于存放和取用待密封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实用新型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工作台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容纳槽处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工作台;
110-工作台本体;1101-操作台面;111-容纳槽;1111-槽口;1112-槽侧壁,1113-槽底;112-密封板;1121-把手;
120-动力件;121-丝杠;1211-限位块;122-丝母;123-升降件;1231-支撑架;1232-承重板;
130-伸缩支腿;131-套筒;132-伸缩节;
140-底座;141-第一支撑件;142-第二支撑件;143-连接块;144-调整动力件;145-伸缩件;146-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软件研发工作台的操作台面上放置有各种研发用电脑,还放置有各种其他设备。实际研发过程可能只使用其中几台电脑或设备,其他不使用的电脑和设备容易积灰,或者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引起电脑和设备的损坏。此外,软件研发工作台的支撑腿手动可调,每次调整台面的高度均需要手动调整,操作不便。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工作台,设置容纳槽、密封板和升降件,将不使用的电脑和设备作为待密封设备放置于容纳槽内,并通过密封板盖设容纳槽,形成密封环境,防止积灰,保护待密封设备不被损坏;升降件于容纳槽内做升降运动,升降件下降时,待密封设备置于容纳槽内,升降件上升时,待密封设备升至槽口,便于存放和取用待密封设备。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部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工作台的主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容纳槽处的剖视图。
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工作台100,包括工作台本体110、升降件123和动力件120;工作台本体110开设有至少一个用于放置待密封设备的容纳槽111,容纳槽111的槽身向靠近工作台本体110的中心的方向延伸,容纳槽111的槽口1111位于工作台本体110的端面上;槽口1111处设置有用于密封容纳槽111的密封板112;升降件123设置于容纳槽111内,动力件120的输出端与升降件123连接,动力件120驱动升降件123于容纳槽111内做靠近或远离槽口1111的升降运动。
于工作台本体110上开设容纳槽111,便于将不使用的电脑和其他设备等作为待密封设备放置于容纳槽111内。
其中,工作台本体110包括底面、侧面和顶面,其中顶面作为工作时的操作台面1101。工作台本体110根据需求可选任意形状,如立方体、圆柱体、弧形柱体等。对于有棱角的工作台本体110,可选棱角处均倒有圆角,减少工作台本体110伤人的概率。
容纳槽111开设在工作台本体110上,容纳槽111包括槽底1113、槽侧壁1112和槽口1111。槽侧壁1112和槽底1113共同围构形成的槽身位于工作台本体110的内部,可选槽身呈柱状结构。槽口1111位于工作台本体110的侧面和顶面的其中一个端面上。当容纳槽111设置有多个,槽口1111可分布于工作台本体110的侧面和顶面的任一个或两个端面上。容纳槽111的数量与待密封设备的数量相等设置,或者也可选设置一个共用的容纳槽111,将各种待密封设备置于同一个容纳槽111内。容纳槽111的大小根据待密封设备的大小设置,容纳槽111的尺寸应当大于待密封设备的尺寸,以确保待密封设备能整体保存于容纳槽111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工作台本体110具有支撑时,还可以考虑将槽口1111设置于工作台本体110的底面;只是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考虑对待密封设备设置限位结构,以防止待密封设备掉落,例如可以设置带有弯折弧度的容纳槽111或设置可移动的挡板。
槽口1111处设置密封板112,形成对容纳槽111内待密封设备的封闭保存,避免积灰,防止损坏。密封板112可选通过卡接等方式盖设槽口1111,密封板112也可选铰接或滑动连接于槽口1111处的工作台本体110上。当槽口1111位于操作台面时,还可选密封板112直接盖设槽口1111。
容纳槽111内安装有受动力件120驱动的升降件123,升降件123下降时,待密封设备保存于容纳槽111内,升降件123上升时,待密封设备升至槽口1111。
若槽口1111位于工作台本体110的操作台面,当不使用待密封设备时,打开密封板112,升降件123位于靠近槽口1111处,将待密封设备放置在升降件123上,操作动力件120驱动升降件123向远离槽口1111的方向运动,待密封设备随升降件123落入容纳槽111内,盖设密封板112形成对容纳槽111的密封,防止待密封设备积灰;当需要使用待密封设备时,打开密封板123,操作动力件120驱动升降件123向靠近槽口1111的方向运动,升降件123举升待密封设备至槽口1111,即可取用待密封设备。
若槽口位于工作台本体110的侧面,当不使用待密封设备时,打开密封板112,操作动力件120驱动升降件123向远离槽口1111的方向运动,升降件123落入容纳槽111内,将待密封设备放置到容纳槽111内,盖设密封板113形成对容纳槽111的密封,防止待密封设备积灰;当需要使用待密封设备时,打开密封板112,操作动力件120驱动升降件123向靠近槽口1111的方向运动,升降件123推动待密封设备靠近槽口1111,即可取用待密封设备。
若槽口位于工作台本体110的底面,当不使用待密封设备时,打开密封板112,操作动力件120驱动升降件123向远离槽口1111的方向运动,升降件123落入容纳槽111内,将待密封设备放置到容纳槽111内,根据需要操作限位结构防止待密封设备掉落,盖设密封板112形成对容纳槽111的密封,防止待密封设备积灰;当需要使用待密封设备时,打开密封板112,根据需要打开限位结构,操作动力件120驱动升降件123向靠近槽口1111的方向运动,升降件123推动待密封设备靠近槽口1111,即可取用待密封设备。
本实施例一种工作台,设置容纳槽111、密封板112和升降件123,将不使用的电脑和设备作为待密封设备放置于容纳槽111内,并通过密封板112盖设容纳槽111,形成密封环境,防止积灰,保护待密封设备不被损坏;升降件123于容纳槽111内做升降运动,升降件123下降时,待密封设备置于容纳槽111内,升降件123上升时,待密封设备升至槽口1111,便于存放和取用待密封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槽口1111位于工作台本体110的操作台面1101上。
当槽口1111位于工作台本体110的操作台面1101上,槽身沿工作台本体110的高度方向呈柱状设置。将待密封设备直接放置在升降件123上,操作动力件120驱动升降件123举升或者下降,即可取用或保存待密封设备,无需再手工挪动待密封设备,便于操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动力件120通过传动件连接升降件123,动力件120包括电机,传动件包括丝杠121和丝母122,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丝杠121,丝杠121与丝母122螺纹连接,升降件123与丝母122固定连接。
电机的输出轴驱动丝杠121旋转,丝杠121的中心轴平行于升降件123的升降方向,丝杠121驱动丝母122沿升降方向滑动,升降件123随丝母122沿升降方向滑动,实现了升降件123靠近和远离槽口1111的升降运动。
在一些示例中,升降件123包括支撑架1231和承重板1232,丝母122与支撑架1231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支撑架1231的第二端与承重板1232固定连接,支撑架1231和/或承重板1232与容纳槽111的槽侧壁1112滑动配合。
升降件123受动力件120驱动升降运动,同时承受待密封设备的重量,设置支撑架1231与丝母122连接,设置承重板1232支撑待密封设备,支撑架1231和/或承重板1232与槽侧壁1112滑动配合,便于安装,且提高升降件123的支撑强度。
示例性的,如图2所示,容纳槽111呈圆柱体或长方体的凹槽结构。槽口1111位于工作台本体的操作台面1101,槽底1113设置丝杠121,丝杠121沿容纳槽111的中心轴线设置。丝杠121上螺纹安装丝母122。丝母122的外周连接支撑架1231。支撑架1231包括水平架和竖直架,水平架设置为包括呈辐射状的多个水平杆或者盘状结构,水平杆的靠近中心的一端或盘状结构的盘孔连接于丝母122的外周。垂直架连接于水平架的外周,垂直架设置为包括环绕呈柱状的多个垂直杆或者环柱,垂直杆或环柱的底端连接于水平架的外周,垂直杆或环柱的顶端或顶端内侧连接承重板1232。当承重板1232连接在垂直架的顶端,设置承重板1232的外周尺寸大于支撑架1231的外周尺寸,且承重板1232与槽侧壁1112滑动配合,或者设置承重板1232的外周尺寸等于支撑架1231的外周尺寸,且承重板1232和支撑架1231与槽侧壁1112滑动配合。或者如图2中,设置承重板1232的外周尺寸小于支撑架1231的外周尺寸,承重板1232连接在垂直架的顶端内侧,支撑架1231与槽侧壁1112滑动配合。
在一些示例中,电机位于容纳槽111的外部,电机设置于工作台本体110的靠近容纳槽111的槽底1113的位置,工作台本体110上开设有通孔,通孔连通容纳槽111和外部,电机的输出轴穿设于通孔内。
将电机设置于容纳槽111的外部,不再占用容纳槽111的空间,可以减小容纳槽111的大小,提高了工作台本体110的支撑强度。
示例性的,如图2所示,电机设置在工作台本体110的底面,工作台本体110的底面与槽底1113之间开设通孔,电机的输出轴穿设在通孔内,并连接位于容纳槽111内的丝杠121。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动力件120通过传动件连接升降件123,动力件120包括动力气缸或动力液压缸,传动件包括活塞杆,动力气缸或动力液压缸固定安装于工作台本体110上,活塞杆连接于动力件和升降件之间。
动力件120可选动力气缸或动力液压缸,活塞杆的中心轴平行于升降运动的升降方向,通过活塞杆驱动升降件,升降件123在容纳槽内升降运动。其中升降件123的结构可选如上包括支撑架1231和承重板1232,动力气缸或动力液压缸可选如上设置于容纳槽111的外部。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升降件123的靠近槽口1111一侧的端面设置摩擦垫,摩擦垫内设置有金属件;和/或,升降件123的远离槽口1111一侧的端面设置有防撞垫。
当升降件123设置为图2结构时,承重板1232朝向槽口1111的端面固定连接有摩擦垫(图中未示出),摩擦垫内设有若干用于除静电的金属片。利用摩擦垫提高摩擦能力,避免打滑,但由于采用摩擦垫,可能会产生静电,利用金属片减少静电,避免对电脑中的元器件造成损害。
承重板1232朝向丝母122的端面固定连接有防撞垫(图中未示出)。防撞垫采用橡胶材质,利用防撞垫避免丝母122的端部碰撞承重板1232,提高承重板1232的使用寿命。
丝杠121靠近承重板1232的端部设置限位块1211,防止丝母122滑脱。可选限位块1211的直径大于丝杠121的直径,且限位块1211的直径小于防撞垫的直径,确保限位块1211能够全部撞击到防撞垫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容纳槽111的槽内壁均设有防潮片;密封板112盖设于槽口;或者,密封板112与槽口1111处的工作台本体110铰接或滑动连接;密封板112上设置带有防滑纹的把手1121。
容纳槽111的槽内壁均固定连接有防潮片,防潮片可选植物纤维干燥剂片,容纳槽111内部不潮湿,使待密封设备处于干燥环境中。
密封板112通过卡接等盖设槽口1111,或者密封板112铰接或滑动连接在工作台本体110上,保持对容纳槽111的密封,且方便打开密封板112。
密封板112上均设有若干把手1121,把手1121均设有网状防滑纹,通过把手1121打开快速打开密封板112,网状防滑纹可以提高把手1121的防滑能力。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工作台100设置有伸缩支腿130和底座140,伸缩支腿130支撑工作台本体110,底座140设置于伸缩支腿130远离工作台本体110的一端;底座140和工作台100之间设置有驱动伸缩支腿130伸缩运动的调整机构。
对工作台100设置高度可调的伸缩支腿130,并设置调整机构对伸缩支腿130进行调节,实现自动化调节,避免人手调节费时费力。
其中,伸缩支腿130包括套筒131和伸缩节132。套筒131固定连接于底座140上,套筒131的内部与伸缩节132的第一端滑动连接,且套筒131的顶端设置有对伸缩节132的第一端进行限位的限位结构,以防止伸缩节132滑出。伸缩节的132第二端伸出套筒131,并固定连接于工作台本体110的底面。可选伸缩节132的第二端与工作台本体110之间加装增设伸缩节,增设伸缩节的第一端滑动连接在伸缩节132的第二端的内部,并于伸缩节132的第二端设置限位结构,以防止增设伸缩节滑出,增设伸缩节的第二端与工作台本体110固定连接,根据需求可选设置多个增设伸缩节。可选底座140上对称设置多组伸缩支腿130支撑工作台本体110。
在一些示例中,调整机构包括对称设置的调整组件,调整组件包括调整动力件144、伸缩件145和第一支撑件141,调整动力件144固定安装于底座140上,调整动力件144的输出端与伸缩件145的第一端连接,伸缩件145的第二端与第一支撑件141的第一端铰接,第一支撑件141的第二端铰接于工作台本体110。
对称设置两个第一支撑件141,调整组件驱动两个第一支撑件141互相靠近或远离,使底座140与工作台本体110之间距离增大或缩小,伸缩支腿130随之伸展或收缩。
示例性的,参考图1所示,底座140与工作台本体110之间设置对称的两组伸缩支腿130,两组伸缩支腿130之间设置有滑槽146,滑槽146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调整动力件144,调整动力件144为气缸,伸缩件145连接在气缸的输出端,伸缩件145的自由端连接滑块(图中未示出),滑块在滑槽内滑动。各滑块上均铰接有第一支撑件141,两第一支撑件141对称设置。当伸缩件145同时伸展,两伸缩件145上的滑块在滑槽内互相靠近,两第一支撑件141的连接滑块的一端互相靠近,两第一支撑件141的另一端将工作台本体110顶起,伸缩支腿130随之升高,工作台本体110的操作台面1101升高。反之,当两侧的伸缩件145各自回缩,两滑块互相远离,第一支撑件141的连接滑块的一端互相远离,两第一支撑件141的另一端带动工作台本体110回落,伸缩支腿130随之缩回,工作台本体110的操作台面1101下降。
在一些示例中,调整机构包括调整动力件144、双向丝杠、滑槽146、第一滑块和第一支撑件141;双向丝杠通过轴承安装于底座140上,调整动力件144连接双向丝杠;滑槽146开设于底座140上,并对应于双向丝杠的下方;双向丝杠对称设置有旋向相反的螺纹,双向丝杠的不同旋向的螺纹上均安装有第一滑块,两第一滑块对称设置,且两第一滑块均沿滑槽滑动;各第一滑块上均铰接有第一支撑件141,两第一支撑件141对称设置,且两第一支撑件141的自由端均与工作台本体110铰接。
调整机构还可选通过双向丝杠及第一滑块驱动第一支撑件141。其中,双向丝杠选用对称设置旋向相反的螺杆,一侧为左螺旋,一侧为右螺旋。双向丝杠固定于底座140上两组伸缩支腿130之间,且双向丝杠连接调整动力件144。双向丝杠一侧的左螺旋上连接第一滑块,双向丝杠另一侧的右螺旋上连接另一第一滑块,两第一滑块对称设置。两第一滑块上均铰接第一支撑件141,第一支撑件141的自由端铰接于工作台本体110的底面。当调整动力件144驱动双向丝杠旋转,两第一滑块互相靠近,两第一支撑件141顶升工作台本体110和伸缩支腿130,操作台面1101上升;当调整动力件144驱动双向丝杠反转,两第一滑块互相远离,两第一支撑件141带动工作台本体110和伸缩支腿130下落,操作台面1101下降。
在一些示例中,调整机构还包括连接块143和第二支撑件142;对称设置的第一支撑件141的远离底座的一端互相靠近,并共同连接至连接块143,各第一支撑杆141均与连接块143铰接;连接块靠近工作台本体110的一侧连接有两第二支撑件142,两第二支撑件142对称设置,且两第二支撑件142的第一端均与连接块143铰接,两第二支撑件142的第二端均连接于工作台本体110。
第一支撑件141通过连接块143和第二支撑件142连接工作台本体110,实现工作台本体110升降运动的同时,减小了第一支撑件141的高度。
第二支撑件142与第一支撑件141同样结构的对称设置,使连接块143及对称设置第二支撑件142形成对工作台本体110的三角支撑,第二支撑件142可选与连接块143和工作台本体110均铰接或均固定连接。第一支撑件141远离底座140的一端与连接块143铰接。通过第一支撑件141驱动连接块143上下运动,进而带动第二支撑件142及工作台本体110上下运动,实现操作台面1101的上升和下降。
在一些示例中,调整机构设置有多组,多组调整机构中的连接块共同连接143为一体件,多组调整机构中的位于连接块143的同一侧的第一支撑件141均共同连接为一体件,多组调整机构中的位于连接块143的同一侧的第二支撑件142均共同连接为一体件。
示例性的,参考图1,设置两组调整机构,两组调整机构中的两个连接块143共同连接为一体件,呈水平伸展的柱状结构。对称设置的第一支撑件141中,位于连接块143的同一侧的第一支撑件141共同连接为一体件,两侧的第一支撑件141均呈板状结构。对称设置的第二支撑件142中,位于连接块143的同一侧的第二支撑件142共同连接为一体件,两侧的第二支撑件142均呈板状结构。支撑件连接为一体件,提高了对工作台本体110的支撑强度,提高了整体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使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术语“上”、“下”、“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是另有精确具体地规定。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包括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的范围。

Claims (13)

1.一种工作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本体、升降件和动力件;
所述工作台本体开设有至少一个用于放置待密封设备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槽身向靠近所述工作台本体的中心的方向延伸,所述容纳槽的槽口位于所述工作台本体的端面上;
所述槽口处设置有用于密封所述容纳槽的密封板;
所述升降件设置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动力件的输出端与所述升降件连接,所述动力件驱动所述升降件于所述容纳槽内做靠近或远离所述槽口的升降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口位于所述工作台本体的操作台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件通过传动件连接所述升降件,所述动力件包括电机,所述传动件包括丝杠和丝母,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丝杠,所述丝杠与所述丝母螺纹连接,所述升降件与所述丝母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件包括支撑架和承重板,所述丝母与所述支撑架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的第二端与所述承重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和/或所述承重板与所述容纳槽的槽侧壁滑动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位于所述容纳槽的外部,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工作台本体的靠近所述容纳槽的槽底的位置,所述工作台本体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连通所述容纳槽和外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穿设于所述通孔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件通过传动件连接所述升降件,所述动力件包括动力气缸或动力液压缸,所述传动件包括活塞杆,所述动力气缸或所述动力液压缸固定安装于所述工作台本体上,所述活塞杆连接于所述动力件和所述升降件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件的靠近所述槽口一侧的端面设置摩擦垫,所述摩擦垫内设置有金属件;和/或,所述升降件的远离所述槽口一侧的端面设置有防撞垫。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的槽内壁均设有防潮片;
所述密封板盖设于所述槽口;
或者,所述密封板与所述槽口处的所述工作台本体铰接或滑动连接;
所述密封板上设置带有防滑纹的把手。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设置有伸缩支腿和底座,所述伸缩支腿支撑所述工作台本体,所述底座设置于所述伸缩支腿远离所述工作台本体的一端;所述底座和所述工作台之间设置有驱动所述伸缩支腿伸缩运动的调整机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机构包括对称设置的调整组件,所述调整组件包括调整动力件、伸缩件和第一支撑件,所述调整动力件固定安装于所述底座上,所述调整动力件的输出端与所述伸缩件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伸缩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第一端铰接,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第二端铰接于所述工作台本体。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机构包括调整动力件、双向丝杠、滑槽、第一滑块和第一支撑件;
所述双向丝杠通过轴承安装于所述底座上,所述调整动力件连接所述双向丝杠;
所述滑槽开设于所述底座上,并对应于所述双向丝杠的下方;
所述双向丝杠对称设置有旋向相反的螺纹,所述双向丝杠的不同旋向的螺纹上均安装有所述第一滑块,两所述第一滑块对称设置,且两所述第一滑块均沿所述滑槽滑动;
各所述第一滑块上均铰接有所述第一支撑件,两所述第一支撑件对称设置,且两所述第一支撑件的自由端均与所述工作台本体铰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任一项所述的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机构还包括连接块和第二支撑件;
对称设置的所述第一支撑件的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互相靠近,并共同连接至所述连接块,各所述第一支撑杆均与所述连接块铰接;
所述连接块靠近所述工作台本体的一侧连接有两所述第二支撑件,两所述第二支撑件对称设置,且两所述第二支撑件的第一端均与所述连接块铰接,两所述第二支撑件的第二端均连接于所述工作台本体。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机构设置有多组,多组所述调整机构中的所述连接块共同连接为一体件,多组所述调整机构中的位于所述连接块的同一侧的所述第一支撑件均共同连接为一体件,多组所述调整机构中的位于所述连接块的同一侧的所述第二支撑件均共同连接为一体件。
CN202122225570.9U 2021-09-14 2021-09-14 工作台 Active CN2156855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25570.9U CN215685573U (zh) 2021-09-14 2021-09-14 工作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25570.9U CN215685573U (zh) 2021-09-14 2021-09-14 工作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85573U true CN215685573U (zh) 2022-02-01

Family

ID=800200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225570.9U Active CN215685573U (zh) 2021-09-14 2021-09-14 工作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8557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29036A (zh) * 2022-09-02 2022-12-06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多媒体平台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29036A (zh) * 2022-09-02 2022-12-06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多媒体平台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803244B (zh) 一种用于仓储运输前端装卸料机构
CN215685573U (zh) 工作台
CN212036608U (zh) 一种用于中小学实验室的新型升降桌椅装置
CN113183109B (zh) 一种轴承类高精度零件放置用的防掉落式放置架
CN215228378U (zh) 一种用于装载手术机器人的台车
CN210635629U (zh) 一种电力设备检修用吊装设备
CN210648876U (zh) 一种大型双头螺杆攻丝用支撑装置
CN220575833U (zh) 一种电机维修工作台
CN207608270U (zh) 一种建筑机械的升降踏
CN216235694U (zh) 一种集装箱起吊用起重机
CN111795262A (zh) 一种机械加工用机械设备支撑底座
CN116946468B (zh) 一种酒柜包装用起重设备
CN218905452U (zh) 一种自平衡机器人的升降组件
CN213647497U (zh) 一种机加车间用的防倒工具台结构
CN213962766U (zh) 一种可调式超市货架
CN220826756U (zh) 一种便于堆码放置的托盘
CN215711798U (zh) 一种高吸附性能活性炭用上料装置
CN220907028U (zh) 一种用于机电安装的升降装置
CN217529652U (zh) 一种液压驱动的板材下料装置
CN211578229U (zh) 一种汽车电气实训台
CN212125255U (zh) 一种太阳能路灯用缓冲存放装置
CN219328828U (zh) 一种防雷检测调节装置
CN219885569U (zh) 一种基于制动机构的升降机
CN214309378U (zh) 一种电动振动台
CN212712568U (zh) 一种机电安装专用的升降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