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84783U - 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84783U
CN215684783U CN202121895099.8U CN202121895099U CN215684783U CN 215684783 U CN215684783 U CN 215684783U CN 202121895099 U CN202121895099 U CN 202121895099U CN 215684783 U CN215684783 U CN 2156847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liquid
atomizer
assembly
reservo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89509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志杰
徐中立
李永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89509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847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847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847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布了一种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所述雾化器包括用于储液组件以及雾化组件;所述储液组件包括第一管,所述第一管至少部分界定形成储液腔;所述雾化组件包括第二管,所述第二管至少部分界定形成雾化腔;所述雾化器还包括用于连通所述储液腔以及所述雾化腔的导液通道,所述导液通道设置于所述第一管和所述第二管之间;其中,所述第二管可嵌入所述第一管内部,且所述第二管纵向延伸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管纵向延伸的长度。以上雾化器,由于第二管可被驱动以相对于储液组件的第一管纵向移动,从而改变其相对于第一管的纵向位置,以随时打开或者关闭设置于第一管和第二管之间的导液通道,操作简单方便。

Description

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气溶胶生成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背景技术
烟制品(例如,香烟、雪茄等)在使用过程中燃烧烟草以产生烟草烟雾。人们试图通过制造在不燃烧的情况下释放化合物的产品来替代这些燃烧烟草的制品。此类产品的示例为气溶胶生成装置。这些装置通常包含液体,该液体被加热以使其发生汽化。该液体可包含尼古丁和/或芳香剂和/或气溶胶生成物质(例如,甘油)。
现有技术中,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具有雾化功能的雾化器以及为雾化器供电的电源组件;其中,雾化器包括有储存液体基质的储液腔,以及雾化形成气溶胶的雾化腔;同时还设置有连通储液腔与雾化腔的导液通道;雾化腔的两端均设置有流体通道,以便于形成和输送气溶胶;液体基质在产品运输途中以及不使用状态下由于压差变化和摇晃容易从流体通道泄漏,影响用户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雾化器产生的漏液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雾化器,包括用于储存液体基质的储液组件以及将所述液体基质雾化形成气溶胶的雾化组件;所述储液组件包括至少纵向延伸的第一管,所述第一管至少部分界定形成储液腔;所述雾化组件包括至少纵向延伸的第二管,所述第二管至少部分界定形成雾化腔;所述雾化器还包括用于连通所述储液腔以及所述雾化腔的导液通道;且所述第二管可被驱动以相对于所述第一管纵向移动,以打开或者关闭所述导液通道;其中,所述第二管至少部分嵌套于所述第一管内部,且所述第二管纵向延伸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管纵向延伸的长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二管移动至与所述第一管的一端相平齐时,所述导液通道处于关闭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储液组件还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具有纵向相对的近端和远端;所述第二管可于所述近端被驱动从而沿第一方向由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所述第二管可于所述远端被驱动从而沿第二方向由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其中,所述第二管配置为处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其中之一位置时关闭所述导液通道,且所述第二管处于另一位置时,打开所述导液通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与所述第二管的一端相抵接的第一致动件;所述第一致动件用于在被施加外力时驱动所述第二管朝第一方向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内设置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致动件可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纵向移动,当所述第二管移动至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致动件与所述第一限位部相抵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二管的另一端的第二致动件,所述第二致动件用于在被施加外力时驱动所述第二管朝第二方向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内设置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致动件可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纵向移动,当所述第二管移动至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致动件与所述第二限位部相抵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储液组件还包括用于密封所述储液腔的分隔件,所述分隔件与所述第一管一体成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的一端贯穿所述分隔件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雾化器还包括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管与所述第二管之间;所述第一密封件包括依次间隔设置的第一密封部、第二密封部以及第三密封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上设置有与所述储液腔连通的第一导液孔,所述第二管上设置有与所述雾化腔相连通的第二导液孔;所述导液通道包括所述第一导液孔和所述第二导液孔;当所述第二管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导液孔和所述第二导液孔错开设置,且所述第二导液孔位于所述第一密封部和所述第二密封部之间,所述第一导液孔位于所述第二密封部和所述第三密封部之间;当所述第二管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导液孔和所述第二导液孔相连通,且所述第一密封部和所述第二密封部位于第一导液孔或所述第二导液孔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储液组件与所述雾化组件设置为可分离式连接;所述储液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管内部的第三密封件;当所述储液组件单独配置时,所述储液腔被所述第三密封件密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密封件可被所述第二管驱动移出至所述储液组件外部。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雾化器,包括用于储存液体基质的储液组件以及将所述液体基质雾化形成气溶胶的雾化组件;所述储液组件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具有纵向相对的近端和远端;至少部分纵向延伸的第一管,所述第一管至少部分界定形成储液腔;至少部分纵向延伸的第二管,所述第二管至少部分嵌套于所述第一管内部;其中,所述第一管上具有用于将所述储液腔内的液体基质导出的导液通道,所述第二管配置为既能够在所述近端被操作致动,也能够在所述远端被操作致动,从而相对所述第一管移动以关闭或者打开所述导液通道。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雾化器以及电源组件,所述电源组件为所述雾化器提供电驱动,所述雾化器包括上述雾化器。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雾化组件的第二管的纵向长度大于储液组件的第一管的纵向长度,且第二管可被驱动以相对于储液组件的第一管纵向移动,从而改变其相对于第一管的纵向位置,以随时打开或者关闭设置于第一管和第二管之间的导液通道,操作简单方便,当用户不需要使用雾化器时,可以随时关闭导液通道,以防止液体渗漏至雾化器外部。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立体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剖面图;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管处于第一位置的剖面图;
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管处于第二位置的剖面图;
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支撑组件的立体图;
图6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的出厂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的出厂状态的部件剖面图;
图8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储液组件和雾化组件组装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需要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水平、竖直等)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所述的“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间接连接,所述的“设置”、“设置于”、“设于”可以是直接设于,也可以是间接设于。
另外,本申请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本申请提供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参考图1所示,包括雾化器100 和电源组件200。雾化器100内存储有液体基质并可将液体基质雾化形成气溶胶,电源组件200为雾化器100提供电源驱动。雾化器100与电源组件200可设计为一个整体,也可设计为可进行固定连接的两个组件,在本申请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雾化器100与电源组件200两个组件之间进行可分离式拆卸连接,如磁吸式、卡扣式等连接方式,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两个组件进行磁吸式连接,方便用户在不使用状态下,将雾化器100与电源组件200分离,以免雾化器100在通电的情况下产生误触发。同一电源组件200可与同种规格型号不同口味的雾化器100进行配对使用,以满足用户对多种口味的气溶胶的吸食需求。
本申请以扁状的雾化器100以及电源组件200为示例进行说明,可理解地是,气溶胶生成装置可以是任何形状。参考图1和图2所示,雾化器100包括第一壳体10,具有纵向延伸的近端和远端;其中,近端具有供气溶胶输出供用户吸食的开口110,远端为与电源组件200进行连接的连接端。电源组件200包括一端敞口设置的第二壳体11,雾化器 100可从第二壳体11的敞口端插入内部,并至少部分保持在第二壳体11 内部。
雾化器100的第一壳体10具有中空内腔,该内腔的至少部分空间形成储液腔12,用于存储液体基质;或者,该储液腔12内部可填充毛细元件,毛细元件内部储存有液体基质。在第一壳体10内部还固定安装有雾化组件20,储液腔12内的液体基质可通过导液通道或导液元件的输送进入雾化组件20,雾化组件20用于将液体基质雾化形成气溶胶。雾化组件20包括加热元件21以及至少部分围绕该加热元件21设置并用于支撑该加热元件21的导液元件22。具体地,在本申请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加热元件21优选采用不锈钢、镍铬合金、铁铬铝合金、金属钛等材质中的至少一种制成螺旋状发热丝,固定放置于第一壳体10 内部,且至少部分沿着第一壳体10纵向延伸;导液元件22由具有毛细结构的储液性能优异的材料制备,如无纺布、棉等,固定设置在该螺旋状发热丝的外部;且导液元件22沿第一壳体10纵向延伸的长度略大于加热元件21沿第一壳体10纵向延伸的长度,使得加热元件21的各个位置均能得到第一导液元件21的充足的液体基质的供应,避免局部位置导液不足而发生干烧。
雾化组件20还包括用于固定加热元件21以及导液元件22的第二管23。在本申请提供的优选的实施方案中,第二管23沿第一壳体10纵向延伸,两端敞口设置,且沿第一壳体10纵向延伸的长度远大于加热元件21以及导液元件22沿第一壳体10纵向延伸的长度。第二管23具有贯通的空腔,一部分空间用于固定加热元件21和导液元件22并形成雾化腔24,位于雾化腔24上端的空间形成气溶胶的出气通道25,位于雾化腔24下端的空间形成供外部空气进入的进气通道26,在本申请提供的优选实施方案中,进气通道26、雾化腔24以及出气通道25三部分空间贯通设置,以便于提升雾化组件20的雾化性能。
更进一步地,雾化组件20还包括用于固定第二管23的端盖27。端盖27包括盖体部271以及连接部272,盖体部271可用于覆盖第一壳体 10的远端敞口。盖体部271设置有供外部空气进入的进气口30。在盖体部271上还固定安装有第一正极连接件311、第一负极连接件312,以及第一磁性件321、第二磁性件322。其中,第一正极连接件311和第一负极连接件312,分别固定于进气口30的两侧,用于与设置于电源组件200内部的第二正极连接件331和第二负极连接件332进行电连接。第一磁性件321和第二磁性件322,也分别固定于进气口30的两侧,用于与设置于电源组件200内部的第一磁吸件341和第二磁吸件342进行磁性吸附。且第一正极电连接件311固定于第一磁性件321内侧,第一负极连接件312固定于第二磁性件322内侧,使得当第一磁性件321和第一磁吸件341、第二磁性件322和第二磁吸件342之间形成稳定的磁性吸附时,第一正极连接件311和第二正极连接件331、第一负极连接件312和第二负极连接件332之间能形成稳定的电连接。端盖27的连接部272大致呈管状,在连接部272的内壁上设置有一圈凸缘273,第二管23的下端外壁面减薄设置,形成阶梯面232,位于阶梯面232下端的部分插入连接部272的内腔中,第二管23的第二端抵接在凸缘273 上。进气口30与连接部272的内腔贯通设置,外部空气经进气口30、端盖27的连接部272内腔、第二管23内部的进气通道25,进入雾化腔 24,整个气流路径基本是直线式,极大降低雾化器100的吸阻,提升雾化性能。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中,参考图2和图5所示,第一壳体10的内部还设置有支撑组件40。支撑组件40包括分隔件41以及第一管42,支撑组件40沿第一壳体10纵向的剖面大致呈十字形。分隔件41与第一壳体10的内表面密封抵接,设置于储液腔12的下方,用于密封储液腔12;第一管42大致呈管状,沿第一壳体10纵向延伸,第一管42的一端纵向贯穿储液腔12,另一端纵向向贯穿分隔件41。第一管42具有中空内腔,第二管23可固定安装于第一管42的内腔中,且第二管23沿第一壳体10纵向延伸的长度大于第一管42沿第一壳体10纵向延伸的长度。在分隔件41上设置有注液孔411,液体基质可通过注液孔411注入储液腔12内。完成注液操作后,用密封塞412将注液孔 411封闭。沿着第一壳体10的开口110向其内部纵向延伸形成一连接管 13,在连接管13的内壁上设置有一凸台131,支撑组件40的第一管42 至少部分插入连接管13的内腔中,第一管42的端部抵接在凸台131上,且支撑组件40与第一管42的端部密封抵接,以免储液腔12内部的液体基质通过开口110向外渗漏。在本申请提供的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支撑组件40的分隔件41以及第一管42一体设置,便于组装。在其它可选的实施方案中,两个部件也可分别成型后进行固定组装。
更进一步地,在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中,在支撑组件40的第一管 42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导液孔421,该第一导液孔421位于分隔件41 的上方。雾化组件20的第二管23固定于第一管42的内腔中,第二管 23上对应设置有若干个第二导液孔231,第一导液孔421和第二导液孔 231共同形成连通储液腔12和雾化腔24的导液通道43,储液腔12内部的液体基质可通过第一导液孔421进入第二导液孔231,再经第二导液孔231进入雾化腔24内部,导液元件22将液体基质传递给加热元件 21进行加热雾化。
在本申请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为了防止在雾化器100未使用时,或者拆封前,储液腔12内部的液体基质通过导液通道43进入雾化腔24 内部,并通过与雾化腔24连通的进气通道25以及出气通道26流向雾化器100外部,在雾化器100不使用状态或者出厂状态时,导液通道43 处于不连通状态;当用户需要使用时,导液通道43可切换至连通状态。具体地,将雾化组件20设置为可相对第一壳体10移动状态,而第一壳体10内部的支撑组件40处于固定状态。通过改变雾化组件20相对于支撑组件40的位置,从而实现支撑组件40的第一管42上的第一导液孔421与雾化组件20上的第二管23上的第二导液孔231的连通或者错开。当第二管23处于第一位置时,参考图3所示,第一导液孔421和第二导液孔231处于错开状态,且第一导液孔421被第二管23的外壁密封,第二导液孔231被支撑组件40的第一管42的内壁密封,导液通道43处于不连通状态;当第二管23处于第二位置时,参考图4所示,第一导液孔421和第二导液孔231处于连通状态,液体基质可经储液腔 12进入雾化腔24内部。第二管23可被驱动沿着第一壳体10纵向由近端朝向远端的方向移动,以由第一位置切换至第二位置;可理解的是,第二管23也可被驱动沿着第一壳体10纵向由远端朝向近端的方向移动,以由第一位置切换至第二位置。
现在以第二管23沿着第一壳体10纵向由近端朝向远端的方向移动为例进行具体说明,在第一壳体10的近端开口110处设置有第一致动件50,第一致动件50可相对第一壳体10沿着第一壳体10纵向向下移动,且第一致动件50至少部分可伸入开口110内部,并抵接在第二管 23的一端。通过对第一致动件50施加沿第一壳体10纵向向下的外力,可驱动第二管23由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即用户需要使用气溶胶生成装置时,可通过操作第一致动件50以将雾化器100内的导液通道由关闭状态切换至打开状态。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第一致动件50具有中空的内腔,该内腔形成供气溶胶输出至雾化器100外部的吸嘴口111。第一致动件50包括第一操作部51和套管部52,套管部52收容于第一壳体10的开口110内部,且插入第二管23的内腔中,第二管23的端部抵接在操作部51的下表面上。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当第二管23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操作部51完全外露于第一壳体10的外部,参考图 3所示,对第一操作部51施加向下的压力,第一致动件50带动第二管23向下移动。在第一壳体10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限位部53,该第一限位部53为第一壳体10内的连接管13上设置的凸台131,当第一操作部 51的下表面抵接在第一限位部53上时,第二管23沿第一壳体10纵向向下的位移终止,且第二管23移动至第二位置,第一导液孔421与第二导液孔231处于连通状态,此时导液通道处于打开状态,该第一限位部53为第一壳体10内的连接管13上设置的凸台131。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当第二管23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一致动件50的第一操作部51 完全收容于第一壳体10内部,一方面当雾化器100处于可使用状态时,第一致动件50完全收容于第一壳体10内部从而不影响整个雾化器100 的整体美观性;另一方面,第一致动件50刚好完全收容于第一壳体10 内部对应导液通道处于可连通状态,用户在拆封雾化器100进行时进行预备使用操作时,可通过观察第一致动件50的外露位置提示用户,当第一致动件50完全隐藏时表示已按压到位,雾化器100处于可使用状态。
更进一步地,在第一壳体10的远端处设置有第二致动件60,通过对第二致动件60施加沿第一壳体10纵向向上的外力可驱动第二管23 由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即用户使用雾化器100完毕后,可通过操作第二致动件60将雾化器100内的导液通道由打开状态切换至关闭状态。在本申请提供的优选的实施方案中,第二致动件60为雾化组件20 上的端盖27,端盖27的盖体部271的外壁面上设置有若干个卡扣274,第一壳体10的内壁上设置有滑动槽14,卡扣274可在该滑动槽14内滑动,且该卡扣274在滑动槽14内纵向移动的距离等于第二管23由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的距离,且滑动槽14的上壁成为第二致动件60沿第一壳体10向上移动的第二限位部61。当第二管23处于第二位置时,端盖27的盖体部271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壳体10的外部,形成便于使用者操作的第二操作部62,当对第二操作部62施加沿着第一壳体10纵向向上的驱动力时,端盖27带动第二管23向上移动,至端盖27的卡扣274与第二限位部61相抵接时,第二管23沿第一壳体10纵向向上的位移终止,且第二管23刚好移动至第一位置,第一导液孔421与第二导液孔231处于完全错开,此时导液通道处于关闭状态。
更进一步地,为了避免当第二管23处于第一位置时,液体基质通过第一导液孔421渗入第一管42以及第二管23之间的缝隙,进而经第二导液孔231进入第二管23的内腔,在雾化器100未使用时,流入雾化器100的外部,在雾化器100内部设置有第一密封件70,该密封件 70设置于第一管42和第二管23之间,以防止液体基质通过两个管件之间的间隙向外渗漏。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第一密封件70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密封部71、第二密封部72、第三密封部73,整个第一密封件 70大致呈套状,紧密贴合在第二管23的外表面上。当第二管23相当于第一管42纵向移动时,第一密封件70跟随第二管23一起移动,且当第二管23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导液孔421和第二导液孔231相互错开,且第二导液孔321处于第一密封部71和第二密封部72之间,第一导液孔421处于第二密封部72和第三密封部73之间,使得液体基质无法在第一导液孔421和第二导液孔321之间的缝隙内流通,提升了雾化器100在未使用状态时的防漏性能。可理解地是,第一密封部71、第二密封部72、第三密封部73也可以是三个密封圈,紧密套设于第二管23 上。
本申请提供了又一个实施例,以防止雾化器100内部的液体基质在雾化器100未拆封前,经导液通道43向外部渗漏,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整个雾化器100的储液组件15和雾化组件20设置为两个可分离的组件,在雾化器100出厂状态时,参考图6和图7所示,储液组件15 和雾化组件20为分离的两个组件,完全阻断了储液腔12与雾化腔24 之间的连接通路。具体地,储液组件15包括第一壳体10以及连接于第一壳体15内部的支撑组件40,且为了防止储液组件15内部的液体基质通过第一管42上的第一导液孔421向外部渗漏,在第一管42内设置有第三密封件44,第三密封件44用于密封第一导液孔421。当用户需要使用雾化器100时,将雾化组件20的第二管23插入第一管42内至第一管23的端部抵接在第三密封件44上,进一步推动雾化组件20移动至第二管23完全将第三密封件44顶出至储液组件15外部,参考图8 所示。且为了操作方便,可将雾化组件20置于储液组件15的上方进行这一按压操作,当雾化组件20的端盖27上的卡扣274与第二限位部61 抵接时,第二管23的纵向位移终止,第二管23处于第一位置,第一导液孔421与第二导液孔231相互错开,导液通道43处于关闭状态。当雾化组件20将第三密封件44从储液组件15内部移除后,在第一壳体 10的近端开口110处插入第一致动件50,第一致动件50进一步推动雾化组件20移动至第二位置,第一导液孔421与第二导液孔231相连通,导液通道43处于打开状态,用户可以正常使用雾化器100。
更进一步地,在上述两种实施方案中,当用户将储液组件15内部的液体基质消耗完毕后,第二管23处于第二位置时,雾化组件20的端盖27至少部分外露于第一壳体10,用户可通过对端盖27施加外力,将整个雾化组件20与第一储液组件相分离,并插入另一个装有液体基质的第二储液组件内部进行装配使用。其中,第二储液组件可以装入不同口味的液体基质,也可以装入相同口味的液体基质,优选装入相同口味的液体基质,以免不同口味的液体基质混合使用影响口感。由于雾化组件20可以循环使用,液体基质消耗完毕后,只需要更换新的储液组件 15即可,降低了整个雾化器100的使用成本。
在上述实施例中,当雾化器100处于正常可工作状态时,雾化器100 端部的端盖27外露于第一壳体10的外部,为了防止雾化器100在插入电源组件200内部时,电源组件200对端盖27施加按压力,雾化器100 与电源组件200优选使用磁性连接。同时,电源组件200的第二壳体11 的内径大于第一壳体10的外径,即将雾化器100整体插入电源组件200 内部即可,电源组件200无需对雾化器100提供向上的推动力。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及其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的实施例,但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进一步地,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5)

1.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储存液体基质的储液组件以及将所述液体基质雾化形成气溶胶的雾化组件;
所述储液组件包括至少部分纵向延伸的第一管,所述第一管至少部分界定形成储液腔;
所述雾化组件包括至少部分纵向延伸的第二管,所述第二管至少部分界定形成雾化腔;
所述雾化器还包括用于连通所述储液腔以及所述雾化腔的导液通道;且所述第二管可被驱动以相对于所述第一管纵向移动,以打开或者关闭所述导液通道;
其中,所述第二管至少部分嵌套于所述第一管内部,且所述第二管纵向延伸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管纵向延伸的长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管移动至与所述第一管的一端相平齐时,所述导液通道处于关闭状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组件还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具有纵向相对的近端和远端;所述第二管可于所述近端被驱动从而沿第一方向由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所述第二管可于所述远端被驱动从而沿第二方向由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
其中,所述第二管配置为处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其中之一位置时关闭所述导液通道,且所述第二管处于另一位置时打开所述导液通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第二管的一端相抵接的第一致动件,所述第一致动件用于在被施加外力时驱动所述第二管朝第一方向移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内设置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致动件可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纵向移动,当所述第二管移动至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致动件与所述第一限位部相抵接。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二管的另一端的第二致动件,所述第二致动件用于在被施加外力时驱动所述第二管朝第二方向移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内设置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致动件可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纵向移动,当所述第二管移动至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致动件与所述第二限位部相抵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组件还包括用于密封所述储液腔的分隔件,所述分隔件与所述第一管一体成型。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的一端贯穿所述分隔件设置。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还包括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管与所述第二管之间;所述第一密封件包括依次间隔设置的第一密封部、第二密封部以及第三密封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上设置有与所述储液腔连通的第一导液孔,所述第二管上设置有与所述雾化腔连通的第二导液孔;所述导液通道包括所述第一导液孔和所述第二导液孔;
当所述第二管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导液孔和所述第二导液孔错开设置,且所述第二导液孔位于所述第一密封部和所述第二密封部之间,所述第一导液孔位于所述第二密封部和所述第三密封部之间;
当所述第二管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导液孔和所述第二导液孔相连通,且所述第一密封部和所述第二密封部位于第一导液孔或所述第二导液孔之间。
12.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组件与所述雾化组件设置为可分离式连接;
所述储液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管内部的第三密封件;当所述储液组件单独配置时,所述储液腔被所述第三密封件密封。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密封件可被所述第二管驱动移出至所述储液组件外部。
14.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储存液体基质的储液组件以及将所述液体基质雾化形成气溶胶的雾化组件;
所述储液组件包括:
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具有纵向相对的近端和远端;
至少部分纵向延伸的第一管,所述第一管至少部分界定形成储液腔;
至少部分纵向延伸的第二管,所述第二管至少部分嵌套于所述第一管内部;
其中,所述第一管上具有用于将所述储液腔内的液体基质导出的导液通道,所述第二管配置为既能够在所述近端被操作致动,也能够在所述远端被操作致动,从而相对所述第一管移动以关闭或打开所述导液通道。
15.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雾化器以及电源组件,所述电源组件为所述雾化器提供电驱动,所述雾化器包括如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
CN202121895099.8U 2021-08-13 2021-08-13 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Active CN2156847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95099.8U CN215684783U (zh) 2021-08-13 2021-08-13 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95099.8U CN215684783U (zh) 2021-08-13 2021-08-13 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84783U true CN215684783U (zh) 2022-02-01

Family

ID=799958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895099.8U Active CN215684783U (zh) 2021-08-13 2021-08-13 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8478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32392A1 (zh) * 2022-08-10 2024-02-15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雾化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32392A1 (zh) * 2022-08-10 2024-02-15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雾化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135133B1 (en) Electronic smoking device and additive reservoir for an electronic smoking device
US20220211111A1 (en) Electronic aerosol provision system
US11000071B2 (en) Electronic smoking device with additive reservoir
CN215684865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3879307U (zh) 气溶胶生成系统及充电盒
CN215684783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5347013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WO2023109220A1 (zh) 具有镂空雾化罩的雾化器
CN215936292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5684785U (zh) 气溶胶生成装置
CN114336806A (zh) 气溶胶生成系统及充电盒
CN112741370A (zh) 一种雾化装置以及电子烟
CN218354682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6701639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6220187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3549686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WO2023035550A1 (zh) 一种电子烟
CN210581021U (zh) 气溶胶生成系统
CN112137180A (zh) 雾化仓和雾化器
CN215684782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6906847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9781610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7826760U (zh) 一种自吸式电子烟
CN217791492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20274950U (zh) 气溶胶生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