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75497U - 风管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风管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75497U
CN215675497U CN202121265264.1U CN202121265264U CN215675497U CN 215675497 U CN215675497 U CN 215675497U CN 202121265264 U CN202121265264 U CN 202121265264U CN 215675497 U CN215675497 U CN 2156754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air conditioner
air
plate
water pu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26526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云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26526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754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754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754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风管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所述风管机包括:箱体;蜗壳和换热器,所述蜗壳和所述换热器均安装于所述箱体内,所述蜗壳处的气流适于流经所述换热器后流出所述箱体外;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安装于所述换热器的端部且用于将所述换热器与所述箱体内的水泵机组间隔开。本实用新型的风管机,通过设置密封件,能够对气流进行导向,从而避免气流出现衰减,增加进入换热器的风量,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且通过密封件能够将换热器与水泵机组间隔开,避免气流对水泵机组产生影响,提高水泵机组的控制精度,增强了空调器的实用性。

Description

风管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电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风管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风管机嵌入式空调中的部分风经过换热器,对其换热器进行换热,另一部分风没有经过换热器,在换热器左右两侧形成涡旋气流,此部分风为无用风,造成了风场的衰减,导致换热器的换热效率降低,且在换热器的左右两侧均存在管路,在管路制冷的时候导致此处的风成为低温气体,从而造成大量气体冷凝并从此管路处滴落,从而导致位于管路下侧的水泵机组的液位开关易出现误动作,影响感应元件的控制精度,存在改进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风管机,该风管机能够对气流进行导向,从而增加进入换热器的风量,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且能够避免气流对感应元件产生影响,提高感应元件的控制精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管机,包括:箱体;蜗壳和换热器,所述蜗壳和所述换热器均安装于所述箱体内,所述蜗壳处的气流适于流经所述换热器后流出所述箱体外;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安装于所述换热器的端部且用于将所述换热器与所述箱体内的水泵机组间隔开。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管机,通过设置密封件,能够对气流进行导向,从而避免气流出现衰减,增加进入换热器的风量,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且通过密封件能够将换热器与水泵机组间隔开,避免气流对水泵机组产生影响,提高水泵机组的控制精度,增强了空调器的实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风管机,还包括:中隔板,所述中隔板将所述箱体的内腔分隔为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蜗壳和所述换热器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腔和所述第二腔内,且所述蜗壳通过所述中隔板的导风口与所述第二腔连通;其中所述密封件将所述第二腔分隔为导流区域和静流区域,所述换热器位于所述导流区域内,所述水泵机组位于所述静流区域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风管机,所述密封件包括第一密封板和第二密封板,所述第一密封板与所述第二密封板之间限定出所述导流区域,所述第一密封板和所述第二密封板分别安装于所述换热器的两端,且所述第二密封板将所述导流区域与所述静流区域间隔开。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风管机,所述换热器的第一端设有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密封板设有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卡接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风管机,所述换热器的第一端具有V型端面,所述第一卡接部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一卡接部间隔开分布于所述V型端面,所述第二卡接部为多个且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一卡接部一一对应。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风管机,所述第二密封板包括前子板和后子板,所述前子板和所述后子板分别与所述换热器的第二端的端面的前侧区域和后侧区域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风管机,所述换热器的第二端具有V型端面,且所述前子板的后侧边沿构造为朝前凹陷的后V型边,所述后子板的前侧边沿构造为朝前凸出的前V型边,所述后V型边和所述前V型边均设有与所述V型端面相连的连接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风管机,所述前子板和/或所述后子板设有与所述水泵机组相连的安装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风管机,所述第二腔远离所述第一腔的侧壁设有出风口,所述导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分别位于所述换热器的两侧,且所述导风口处的气流适于沿所述第一密封板和所述第二密封板流向所述出风口。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空调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设置有上述任一种实施例所述的风管机。
所述空调器与上述的风管机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管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管机的俯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管机的仰视图;
图4是图3中A-A处的剖面图;
图5是图3中B-B处的剖面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管机与出风面板的装配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管机与顶盖的装配示意图;
图8是图7的俯视图;
图9是图8中C-C处的剖面图;
图10是图8中D-D处的剖面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管机的换热器与密封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管机的换热器与密封件的装配示意图(另一视角);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管机的密封件与上导风泡沫的装配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管机的密封件与上导风泡沫的装配示意图(另一视角);
图15是图14的俯视图;
图16是图15中E-E处的剖面图;
图17是图15中F-F处的剖面图;
图1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俯视图;
图2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仰视图;
图2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主视图;
图2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左视图;
图2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右视图;
图2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顶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接水盘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风管机100,
箱体1,第一腔11,第二腔12,导流区域121,静流区域122,蜗壳2,换热器3,第一端31,第一卡接部311,第二端32,第一密封板41,第二卡接部411,第二密封板42,前子板421,后子板422,水泵机组5,液位开关51,中隔板6,导风口61,连接孔7,出风口8,换热器边板9,固定孔10,
空调器1000,
顶盖200,接水盘300,出风面板400,上导风泡沫5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2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管机100,该风管机100通过设置密封件,能够对来自蜗壳2处的气流进行阻挡和导流,以使分散的气流全部经过换热器3后排出箱体1外,解决气流出现衰减的问题,且增加进入换热器3的风量,提高换热器3的换热效率,同时,设于换热器3两端的密封件能够将换热器3与水泵机组5间隔开,以将第二腔12分隔成导流区域121和静流区域122,形成避免气流对感应元件产生影响,提高静流区域122的感应元件的控制精度,增强了空调器1000的实用性。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管机100,包括:箱体1、蜗壳2、换热器3和密封件。
箱体1包括多个侧壁,且多个侧壁共同限定出安装空间,以将蜗壳2、换热器3和密封件均安装于箱体1内,便于通过箱体1对蜗壳2、换热器3和密封件起到支撑和保护的作用,增强风管机100的结构稳定性。
如图1和图2所示,蜗壳2和换热器3均固定安装于箱体1内,避免换热器3和蜗壳2出现晃动或脱落,便于增强换热器3和蜗壳2的结构稳定性,且蜗壳2可设有两个,两个蜗壳2均与换热器3在前后方向上对应设置,便于蜗壳2由后向前发出气流,且气流向前运动至换热器3进行换热,流经换热器3进行换热后的气流直接流出箱体1外,由此,来自蜗壳2的气流能够直接流向换热器3进行换热,从而提高了换热器3的换热效率,增强了空调器1000的实用性。其中,可以理解的是,在箱体1的前部设有出风口8,这样,气流在蜗壳2内进行加速后朝前流向换热器3内,且在换热器3内完成换热后,由箱体1前侧的出风口8流向室内空间。其中,本申请中所指的前为箱体1朝向用户的一侧,后为箱体1远离用户的一侧。
需要说明的是,换热器3包括多个换热翅片和换热流道,换热流道集成于换热翅片内,且换热流道用于流通冷却液,相邻两个换热翅片之间形成有进风通道,来自蜗壳2的气流通过相邻的两个换热翅片之间的进风通道穿过换热器3,且在经过进风通道时与换热翅片进行换热,并在进行换热后,流出箱体1外,其中,换热器3可构造为具有V形截面的结构,且V形开口的一端朝向蜗壳2设置,以便于增大换热器3的表面积,从而增加进入换热器3的风量,提高换热器3的换热效率。
如图3-图5所示,密封件可构造为板状结构,利于降低密封件的加工成型难度,降低生产成本,且不占用过多的安装空间,利于减小风管机100的整体尺寸,且密封件可与换热器3的端部相连,可以理解的是,密封件可设为两个,且两个密封件分别安装于换热器3的两个端部。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来自蜗壳2处的气流在朝向换热器3流动时,部分气流直接经由换热器3流出箱体1外,另一部分气流会朝向换热器3两端的安装空间流动,而在本实用新型中,将两个密封件分别设于换热器3的两端。由此,来自蜗壳2的气流在朝向换热器3进行流动时,通过设于换热器3两端的密封件,能够对吹向密封件的气流进行导流,使得该部分气流也能吹向换热器3,从而避免气流出现衰减,增加进入换热器3的风量,提高换热器3的换热效率。
密封件还用于将设于箱体1内的水泵机组5与换热器3间隔开,如图1所示,设于换热器3右端的密封件位于换热器3与水泵机组5之间,以将换热器3的右端与水泵机组5间隔开,从而该密封件能够对吹向水泵机组5的气流进行阻挡,防止气流吹向水泵机组5所在的空间,避免气流对水泵机组5产生影响,提高水泵机组5的控制精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管机100,通过设置密封件,能够对气流进行导向,从而避免气流出现衰减,增加进入换热器3的风量,提高换热器3的换热效率,且通过密封件能够将换热器3与水泵机组5间隔开,避免气流对水泵机组5产生影响,提高水泵机组5的控制精度,增强了空调器1000的实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6所示,风管机100还包括:中隔板6。
如图1所示,中隔板6可构造为板状结构,且中隔板6安装于箱体1内的中间位置,以用于将箱体1的内腔分隔为两个腔,两个腔分别为第一腔11及第二腔12,可以理解的是,中隔板6将箱体1内的安装空间分为两个安装空间,以便于将蜗壳2安装于第一腔11内,且将换热器3安装于第二腔12内,由此,将蜗壳2和换热器3分别安装于不同的安装空间内,利于单独对蜗壳2或换热器3进行安装和拆卸,降低其维修成本,且中隔板6上设有导风口61,即第一腔11可通过设于中隔板6的导风口61直接与第二腔12进行连通,也就是说,第一腔11和第二腔12通过导风口61连通,其中,导风口61的数量与蜗壳2的数量相同,且蜗壳2正对导风口61设置,便于来自蜗壳2的气流能够通过导风口61吹向第二腔12,以进入换热器3进行换热,保证了蜗壳2和换热器3之间的换热配合。
其中,如图1所示,密封件用于将第二腔12分隔成两个不同的区域,即导流区域121和静流区域122,且换热器3安装于导流区域121内,水泵机组5安装于静流区域122内,且水泵机组5旁还设有液位开关51,即将换热器3和水泵机组5安装于不同的区域内,以避免二者之间互相影响。
可以理解的是,密封件安装于导流区域121和静流区域122之间,以用于将导流区域121和静流区域122间隔开,避免导流区域121和静流区域122之间互相影响,且密封件用于将来自蜗壳2的气流进行导流,避免气流出现衰减,使得气流均流向导流区域121内,从而气流全部经过导流区域121内的换热器3排出箱体1外,便于增加进入换热器3的风量,提高换热器3的换热效率,且密封件能够对位于静流区域122内的水泵机组5和液位开关51起到保护的作用,防止气流吹向水泵机组5和液位开关51,避免气流对水泵机组5和液位开关51产生影响,提高水泵机组5和液位开关51的控制精度。
如图11和图12所示,密封件可包括分别设于换热器3两端的第一密封板41及第二密封板42,且二者均可构造为板状结构,便于降低加工难度。
如图8和图9所示,第一密封板41安装于换热器3的左端,利于防止来自蜗壳2的气流流向换热器3左端的安装空间,从而对气流进行导流,使得该部分气流能够流入换热器3内,增加进入换热器3的风量,提高换热器3的换热效率。
如图8和图10所示,第二密封板42安装于换热器3的右端,且二者朝向彼此靠近的方向限定出导流区域121,从而便于对来自蜗壳2的气流进行导流,使得气流能够全部吹向导流区域121,进而避免气流出现衰减,增加进入换热器3的风量,提高换热器3的换热效率,第一密封板41和第二密封板42分别安装于换热器3的两端。
其中,如图1所示,第二密封板42可将静流区域122和导流区域121间隔开,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密封板42安装于导流区域121和静流区域122之间,以用于将导流区域121和静流区域122间隔开,避免导流区域121和静流区域122之间互相影响,且第二密封板42用于将来自蜗壳2的气流进行导流,避免气流出现衰减,使得气流均流向导流区域121内,从而气流全部经过导流区域121内的换热器3排出箱体1外,便于增加进入换热器3的风量,提高换热器3的换热效率,且第二密封板42能够对位于静流区域122内的水泵机组5起到保护的作用,防止气流吹向水泵机组5,避免气流对水泵机组5和液位开关51产生影响,提高水泵机组5和液位开关51的控制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换热器3与第一密封板41为卡接相连,且第一密封板41靠近中隔板6的一端与中隔板6密封配合,具体地,第一卡接部311设于换热器3的第一端31(如图11中的右端),第二卡接部411设于第一密封板41,其中,第一卡接部311可设为凸起结构,第二卡接部411可设为孔状结构,从而在将第一密封板41安装于换热器3的第一端31时,第一卡接部311能够与第二卡接部411实现卡接相连,进而将第一密封板41卡接安装于换热器3的第一端31,从而不需单独设置其他连接结构,便可实现第一密封板41与换热器3的连接,且利于增强第一密封板41与换热器3的连接稳定性,同时,二者通过卡接相连易于安装和拆卸第一密封板41,降低安装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和图16所示,换热器3的第一端31的端面可构造为V型端面,且在V型端面上可设置多个第一卡接部311,也就是说,第一卡接部311的数量可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进行灵活设置,且多个第一卡接部311可间隔开地分布在V型端面上,第二卡接部411也可设为多个,其中,第二卡接部411的数量与第一卡接部311的数量相同,便于在具体的安装过程中,多个第二卡接部411能够与多个第一卡接部311实现一一对应。
如图1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中,V型端面上可设置14个第一卡接部311,且14个第一卡接部311可设置为两排,同时,第一密封板41上也设有14个第二卡接部411,第二卡接部411的布置形式与第一卡接部311的布置形式相同,利于在第一卡接部311与第二卡接部411卡接时,每个第一卡接部311均与一个第二卡接部411对应,以便于增强第一卡接部311与第二卡接部411的卡接稳定性,避免第一密封板41出现晃动或脱落,进而增强第一密封板41与换热器3的连接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和图17所示,第二密封板42可包括前子板421与后子板422。
需要说明的是,换热器3靠近蜗壳2方向的区域为后侧区域,换热器3远离蜗壳2方向的区域为前侧区域。
前子板421安装于与换热器3的第二端32的端面的前侧区域,从而对经过换热器3后的气流进行密封,防止气流吹向水泵机组5,避免气流对水泵机组5产生影响,提高水泵机组5的控制精度,且利于提高换热器3的出风效果。
其中,如图1所示,后子板422安装于换热器3的第二端32的端面的后侧区域,且后子板422靠近中隔板6的一端与中隔板6密封配合,便于后子板422对将要进入换热器3的气流进行导流,从而避免气流出现衰减,使得气流均流向换热器3,从而气流全部经过换热器3排出箱体1外,便于增加进入换热器3的风量,提高换热器3的换热效率,且后子板422能够防止气流吹向水泵机组5,避免气流对水泵机组5产生影响,提高水泵机组5的控制精度。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3-图17所示,第二密封板42分别与接水盘300及上导风泡沫500配合,从而将第二密封板42固定安装于换热器3的第二端32的端面处,增强第二密封板42的稳定性和密封性,且第一密封板41也分别与接水盘300及上导风泡沫500配合,从而保证第一密封板41和第二密封板42的密封性和连接稳定性,其中,如图25所示,接水盘300可构造为板状结构,便于接水盘300与密封件相连,且设置接水盘300能够对气流流动时产生的水汽进行收集,防止水汽进入其他结构,增强空调器1000的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换热器3的第二端32(如图12中的左端)可构造为V型端面,且前子板421的后侧边沿构造为朝前凹陷的后V型边,后子板422的前侧边沿构造为朝前凸出的前V型边,也就是说,前子板421的后侧边沿与后子板422的前侧边沿的结构形状与V型端面的结构形状相配合,以便于在将前子板421与后子板422安装于换热器3的第二端32时,增强其连接的密封性,防止出现漏风的问题。
其中,前V型边与后V型边都设有相同形状和数量的连接孔7,换热器3的第二端32的V型端面上还设有换热器边板9,换热器边板9上也设有相同形状和数量的连接孔7,如图12所示,在具体的安装过程中,将前子板421与后子板422安装于V型端面后,再将换热器边板9安装于V型端面上,且换热器边板9的至少部分分别与前子板421、后子板422的至少部分叠置,进而通过前V型边上的多个连接孔7与后V型边上的多个连接孔7与换热器边板9上的多个连接孔7一一对应,且通过螺钉进行固定,从而增强其连接的密封性和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子板421和/或后子板422可设有安装孔,且通过安装孔与水泵机组5相连的,也就是说,安装孔可设于前子板421,安装孔也可设于后子板422,安装孔还可同时设于前子板421和后子板422,以便于水泵机组5通过安装孔固定于前子板421和/或后子板422,从而使得第二密封板42能够对水泵机组5提供安装支撑,且便于能够对水泵机组5的结构起到保护的作用,防止气流吹向水泵机组5,避免气流对水泵机组5产生影响,提高水泵机组5的控制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二腔12还设有出风口8,出风口8设于第二腔12远离第一腔11的侧壁,且导风口61和出风口8分别设于换热器3的后侧和前侧,便于来自蜗壳2的气流经由导风口61进入第二腔12,且经过第一密封板41与第二密封板42对气流进行导流,且导流后的的气流能够流向出风口8,从而经由出风口8排出箱体1。
其中,出风口8处还设置有出风面板400,第一密封板41与第二密封板42均与出风面板400相连,且第一密封板41与第二密封板42上分别设有固定孔10,便于两个密封板通过固定孔10与出风面板400相连,便于将出风面板400固定,且利于增强两个密封板的结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空调器10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0,设置有上述任一种实施例的风管机100。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8-图23所示,空调器1000还包括顶盖200。
顶盖200安装于换热器3的上端,其中,如图24所示,顶盖200可构造为板状结构,便于将顶盖200安装于换热器3的上端,且便于防止气流从换热器3上端流出,利于对换热器3起到保护的作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0,通过设置密封件,能够对气流进行导向,从而避免气流出现衰减,增加进入换热器3的风量,提高换热器3的换热效率,且通过密封件能够将换热器3与水泵机组5间隔开,避免气流对水泵机组5产生影响,提高水泵机组5的控制精度,增强了空调器1000的实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风管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
蜗壳和换热器,所述蜗壳和所述换热器均安装于所述箱体内,所述蜗壳处的气流适于流经所述换热器后流出所述箱体外;
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安装于所述换热器的端部且用于将所述换热器与所述箱体内的水泵机组间隔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中隔板,所述中隔板将所述箱体的内腔分隔为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蜗壳和所述换热器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腔和所述第二腔内,且所述蜗壳通过所述中隔板的导风口与所述第二腔连通;其中
所述密封件将所述第二腔分隔为导流区域和静流区域,所述换热器位于所述导流区域内,所述水泵机组位于所述静流区域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包括第一密封板和第二密封板,所述第一密封板与所述第二密封板之间限定出所述导流区域,所述第一密封板和所述第二密封板分别安装于所述换热器的两端,且所述第二密封板将所述导流区域与所述静流区域间隔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的第一端设有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密封板设有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卡接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的第一端具有V型端面,所述第一卡接部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一卡接部间隔开分布于所述V型端面,所述第二卡接部为多个且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一卡接部一一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板包括前子板和后子板,所述前子板和所述后子板分别与所述换热器的第二端的端面的前侧区域和后侧区域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的第二端具有V型端面,且所述前子板的后侧边沿构造为朝前凹陷的后V型边,所述后子板的前侧边沿构造为朝前凸出的前V型边,所述后V型边和所述前V型边均设有与所述V型端面相连的连接孔。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子板和/或所述后子板设有与所述水泵机组相连的安装孔。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远离所述第一腔的侧壁设有出风口,所述导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分别位于所述换热器的两侧,且所述导风口处的气流适于沿所述第一密封板和所述第二密封板流向所述出风口。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设置有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风管机。
CN202121265264.1U 2021-06-07 2021-06-07 风管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Active CN2156754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65264.1U CN215675497U (zh) 2021-06-07 2021-06-07 风管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65264.1U CN215675497U (zh) 2021-06-07 2021-06-07 风管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75497U true CN215675497U (zh) 2022-01-28

Family

ID=799743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265264.1U Active CN215675497U (zh) 2021-06-07 2021-06-07 风管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754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675497U (zh) 风管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1365297A (zh) 磁悬浮鼓风机箱柜的进气及散热结构
CN217979061U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和空调设备
CN216793846U (zh) 电池柜
CN114977840A (zh) 变频器系统
CN209877139U (zh) 柜式空调室内机
CN210374729U (zh) 一种冷却介质循环管路
CN110274266B (zh) 一种改良商用微波炉
CN208025765U (zh) 导风结构与空调器
CN109713396B (zh)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结构
CN208431862U (zh) 一种整体式蜗壳及空调器
CN107013986B (zh) 天花机
CN217235802U (zh) 嵌入式空调
CN216600630U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散热结构
CN218352967U (zh) 一种散热器及标准机柜
CN221201318U (zh) 电池插箱及储能系统
CN219613591U (zh) 锅体机构和炒菜机
CN215637641U (zh) 空调器室外机及空调器
CN219433468U (zh) 换热装置和空调器
CN214009511U (zh) 空调器的风道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7685835U (zh) 热交换器、管道机
CN114916169B (zh) 具有防水功能的储能户外柜
CN214949726U (zh) 导流部件、风道结构及空调器
CN209806317U (zh) 变频器
CN214775441U (zh) 一种充电桩用散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