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75307U - 一种余热利用炉灶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余热利用炉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75307U
CN215675307U CN202121863404.5U CN202121863404U CN215675307U CN 215675307 U CN215675307 U CN 215675307U CN 202121863404 U CN202121863404 U CN 202121863404U CN 215675307 U CN215675307 U CN 2156753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utilization
waste heat
chamber
stove
contai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86340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建芳
李生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YANSEN FURNACE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YANSEN FURNAC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YANSEN FURNACE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YANSEN FURNAC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86340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753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753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753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olid-Fuel Combus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炉灶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余热利用炉灶,包括炉体,炉体内部设有燃烧室和余热利用室,燃烧室和余热利用室连通,余热利用室内部设有容器,容器的外壁与余热利用室的内壁形成环形烟道。本实用新型通过增设余热利用室并使得容器与余热利用室之间形成环形烟道,当烟气进入环形烟道时,通过烟气不断与容器的外壁接触以实现热交换,达到充分利用烟气中热量的目的,提高燃料燃烧时的热利用率。

Description

一种余热利用炉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炉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余热利用炉灶。
背景技术
炉灶作为一种用以烹饪的供热设备,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在使用时,通过点燃炉膛内的燃料,使其在燃烧室内形成火焰以持续加热放置在燃烧室上的锅具,实现烹饪。
现有的炉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往往是直接通过设置排烟口或排烟管道的方式将燃料燃烧产生的烟气直接排出。然而,由于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烟气中往往含有大量的热量,如果直接将烟气排出将会使得大量的热量没有得以充分利用,热利用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余热利用炉灶,其能够有效利用烟气中的热量,提高燃料燃烧时的热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余热利用炉灶,包括炉体,所述炉体内部设有燃烧室和余热利用室,所述燃烧室和所述余热利用室连通,所述余热利用室内部设有容器,所述容器的外壁与所述余热利用室的内壁形成环形烟道。
可选的,所述炉体上设有与所述环形烟道连通的排烟口,所述环形烟道内部设有隔板;所述隔板用以分隔所述环形烟道,使得烟气绕所述容器的外壁流动后由所述排烟口排出。
进一步的,所述炉体内部设有连接通道,所述燃烧室与所述余热利用室之间通过所述连接通道连通,所述余热利用室与所述连接通道的连通位置位于所述隔板一侧,所述余热利用室与所述排烟口的连通位置位于所述隔板的另一侧。
可选的,所述环形烟道内部沿烟气的流动方向设有多个用于分隔所述环形烟道的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容器外壁和/或所述余热利用室的内壁之间预留有间隙。
进一步的,所述挡板的一侧与所述余热利用室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挡板的另一侧与所述容器的外壁之间预留有间隙。
进一步的,所述挡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挡板间隔分布于所述环形烟道内。
可选的,所述燃烧室的下方设有炉膛,所述炉膛下方设有集灰室,所述燃烧室、所述炉膛和所述集灰室依次连通,所述炉体上设有与所述炉膛连通的加料口以及与所述集灰室连通的清灰口。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通过增设余热利用室并使得容器与余热利用室之间形成环形烟道,当烟气进入环形烟道时,通过烟气不断与容器的外壁接触以实现热交换,达到充分利用烟气中热量的目的,提高燃料燃烧时的热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余热利用炉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余热利用炉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余热利用炉灶的俯剖视图。
图标:1-炉体,2-燃烧室,3-余热利用室,4-炉膛,5-集灰室,6-加料口,7-清灰口,8-容器,9-环形烟道,10-排烟口,11-隔板,12-连接通道,13-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请参照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余热利用炉灶,包括炉体1,炉体1内部设有燃烧室2和余热利用室3,燃烧室2和余热利用室3连通;同时,燃烧室2的下方设有炉膛4,炉膛4下方设有集灰室5,燃烧室2、炉膛4和集灰室5依次连通;其中,燃烧室2与炉膛4之间设有燃烧器,炉膛4与集灰室5之间设有炉箅,炉体1上设有与炉膛4连通的加料口6以及与集灰室5连通的清灰口7,通过加料口6可方便向炉膛4内添加燃料,而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灰则落在集灰室5中,后期可直接通过清灰口7对集灰室5内的灰进行清理。
考虑到现有的炉灶往往没有充分利用烟气中的热量,而是直接将烟气排出,导致燃料燃烧时的热利用率低。为此,本实施例的余热利用室3内部设有容器8,容器8的外壁与余热利用室3的内壁形成环形烟道9。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容器8优选为由不锈钢制成且整体呈圆柱形的容器8,该容器8的顶部可以延伸至炉体1外,而容器8的底部与余热利用室3的底面接触并密封,从而使得容器8的外壁与余热利用室3的内壁之间形成一个相对密闭的环形烟道9。
在实际使用时,先将用于烹饪的锅具放在燃烧室2的开口处,当燃料燃烧并在燃烧室2形成火焰时,能够持续加入锅具;同时,产生的烟气则从燃烧室2进入余热利用室3内部,此时烟气在环形烟道9内持续流动以形成一定的涡旋,通过烟气不断与容器8的外壁接触以实现热交换,并对容器8内部的物料进行加热,达到充分利用烟气中热量的目的,提高燃料燃烧时的热利用率。
同时,炉体1上设有与环形烟道9连通的排烟口10,以便于最终将烟气排出。考虑到设置排烟口10后往往烟气会直接向排烟口10流动,因此,为了使得烟气尽可能的与容器8外壁相接触,本实施例的环形烟道9内部设有隔板11;隔板11用以分隔环形烟道9,使得烟气绕容器8的外壁流动后由排烟口10排出。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隔板11竖直设置,其中隔板11的顶部与余热利用室3的顶部密封连接,隔板11的底部与余热利用室3的底部密封连接,从而实现完全分隔环形烟道9,避免烟气由隔板11的顶部或底部流走。为了提高隔板11的使用寿命,隔板11选用耐高温材料制成。
具体的,继续参照图3,炉体1内部设有连接通道12,燃烧室2与余热利用室3之间通过连接通道12连通,余热利用室3与连接通道12的连通位置位于隔板11一侧,余热利用室3与排烟口10的连通位置位于隔板11的另一侧。如此设置,当烟气由连接通道12进入环形烟道9后,由于隔板11的作用烟气无法直接向排烟口10流动,而是需要烟气绕容器8的外壁流动之后才能从排烟口10排出,在此过程中,烟气会充分的与容器8的外壁相接触以实现热交换。
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带有热量的烟气加热容器8的效果,继续参照图3,环形烟道9内部沿烟气的流动方向设有多个用于分隔环形烟道9的挡板13,挡板13与容器8外壁和/或余热利用室3的内壁之间预留有间隙。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挡板13同样采用耐高温材料制成,同时,挡板13的顶部同样与余热利用室3的顶部密封连接,挡板13的底部与余热利用室3的底部密封连接,从而避免烟气从挡板13的顶部或底部流走。作为优选的,本实施例的挡板1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挡板13间隔分布于环形烟道9内,其中一个挡板13靠近余热利用室3与连接通道12的连通位置处设置。
通过在环形烟道9内设置挡板13,能够进一步减缓烟气在环形烟道9内的流动速度,从而使得烟气能够更加充分的与容器8的外壁接触,烟气与容器8之间的热交换效果更好。
作为优选的,本实施例挡板13的一侧与余热利用室3的内壁密封连接,挡板13的另一侧与容器8的外壁之间预留有间隙,从而实现让烟气从挡板13与容器8外壁之间的间隙流过,在减缓烟气流动速度的基础上,能够使得烟气作用在容器8外壁的时间更久。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还能够在余热利用室3的内部设置隔热层,以避免余热利用室3外部的炉体1温度过高,出现烫伤事故,同时也能进一步防止烟气中的热量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传递至炉体1其他部位,导致热量的散失。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余热利用炉灶,包括炉体,所述炉体内部设有燃烧室和余热利用室,所述燃烧室和所述余热利用室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利用室内部设有容器,所述容器的外壁与所述余热利用室的内壁形成环形烟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利用炉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上设有与所述环形烟道连通的排烟口,所述环形烟道内部设有隔板;所述隔板用以分隔所述环形烟道,使得烟气绕所述容器的外壁流动后由所述排烟口排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余热利用炉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内部设有连接通道,所述燃烧室与所述余热利用室之间通过所述连接通道连通,所述余热利用室与所述连接通道的连通位置位于所述隔板一侧,所述余热利用室与所述排烟口的连通位置位于所述隔板的另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利用炉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烟道内部沿烟气的流动方向设有多个用于分隔所述环形烟道的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容器外壁和/或所述余热利用室的内壁之间预留有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余热利用炉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的一侧与所述余热利用室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挡板的另一侧与所述容器的外壁之间预留有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余热利用炉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挡板间隔分布于所述环形烟道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利用炉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室的下方设有炉膛,所述炉膛下方设有集灰室,所述燃烧室、所述炉膛和所述集灰室依次连通,所述炉体上设有与所述炉膛连通的加料口以及与所述集灰室连通的清灰口。
CN202121863404.5U 2021-08-10 2021-08-10 一种余热利用炉灶 Active CN2156753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63404.5U CN215675307U (zh) 2021-08-10 2021-08-10 一种余热利用炉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63404.5U CN215675307U (zh) 2021-08-10 2021-08-10 一种余热利用炉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75307U true CN215675307U (zh) 2022-01-28

Family

ID=799513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863404.5U Active CN215675307U (zh) 2021-08-10 2021-08-10 一种余热利用炉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753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675307U (zh) 一种余热利用炉灶
CN211261257U (zh) 一种高效节能无烟炉
CN100516653C (zh) 食堂多功能自控锅炉
CN209688870U (zh) 一种热水供应用加热高效的除尘锅炉
CN201462947U (zh) 双孔蜂窝节煤炉
CN213599578U (zh) 一种采暖炉的采暖结构
CN201488009U (zh) 节能环保供暖炊事多用炉
CN201903073U (zh) 一种新型采暖炉
CN101021358B (zh) 节能环保无压采暖炉
CN212319766U (zh) 整体式煮肉锅炉
CN2415272Y (zh) 多功能炊暖炉
CN212362105U (zh) 环保燃炉及燃炉系统
CN110068139A (zh) 自控温生物质锅炉
CN213599421U (zh) 一种烤火炉
CN214949208U (zh) 一种热风采暖炉
CN216744413U (zh) 一种供热节能环保水暖锅炉
CN212227706U (zh) 一种环保型熔炼炉
CN207299027U (zh) 一种新型燃煤采暖炉
CN211694993U (zh) 聚能灶
CN2286281Y (zh) 立式双燃室燃型煤交错水管锅炉
CN215765218U (zh) 一种炊事炉膛
CN210662940U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余热回收系统
CN2906448Y (zh) 三次燃烧常压燃煤热水锅炉
CN213542426U (zh) 一种回廊式蒸汽发生器
CN215412118U (zh) 一种热风取暖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