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72805U - 一种电控输出部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控输出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72805U
CN215672805U CN202122010789.7U CN202122010789U CN215672805U CN 215672805 U CN215672805 U CN 215672805U CN 202122010789 U CN202122010789 U CN 202122010789U CN 215672805 U CN215672805 U CN 2156728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end wall
rotating shaft
control output
electrically controll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01078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01078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728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728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728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控输出部件,包括磁轭和转轴,所述磁轭包括筒状侧壁和位于所述筒状侧壁的轴向一端的端壁,所述端壁设有过孔,所述转轴插接于所述过孔;还包括通过注塑工艺形成的转壳,所述转壳与所述磁轭和所述转轴通过所述注塑工艺相连接,所述转壳包括相连接的外包部和裹覆部,所述外包部包覆于所述端壁的外壁面以及所述筒状侧壁的外壁面,所述裹覆部包覆于所述转轴的局部轴段。采用这种结构,外包部位于端壁外壁面的部分通过端壁进行支撑,这部分的外包部在注塑成型过程中的收缩变形能够得到较好控制,进而能够保证这部分外包部的平面度,使得转轴的垂直度可以得到改善,并能够提升动平衡质量,以减少后期调节动平衡的人工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电控输出部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控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控输出部件。
背景技术
冰箱蒸发器等所使用的电控风机一般包括转壳、安装于转壳的扇叶、转轴、磁轭、底座和定子组件等。目前,转壳、转轴以及磁轭普遍采用一体注塑工艺连接于一体;但是,受到注塑工艺、材料收缩等因素影响,转轴在注塑装配时的垂直度会受到较大影响,从而影响扇叶的动平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控输出部件,可以较好地保证转轴的垂直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控输出部件,包括磁轭和转轴,所述磁轭包括筒状侧壁和位于所述筒状侧壁的轴向一端的端壁,所述端壁设有过孔,所述转轴插接于所述过孔;还包括通过注塑工艺形成的转壳,所述转壳与所述磁轭和所述转轴通过所述注塑工艺相连接,所述转壳包括相连接的外包部和裹覆部,所述外包部包覆于所述端壁的外壁面以及所述筒状侧壁的外壁面,所述裹覆部包覆于所述转轴的局部轴段。
采用这种结构,外包部位于端壁外壁面的部分可以通过端壁进行支撑,使得这部分的外包部在注塑成型过程中的收缩变形能够得到较好的控制,进而能够保证这部分外包部的平面度,使得注塑后转轴的垂直度可以得到大幅改善,能够提升整个电控输出部件的动平衡质量,进而可以减少后期调节动平衡所需要的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电控输出部件的转壳、转轴以及磁轭安装于一体后在一个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在另一个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剖视图;
图4为图3的局部视图;
图5为转壳、转轴以及磁轭的分体结构图;
图6为磁轭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底座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底座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仰视图。
图1-图9中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磁轭、11筒状侧壁、12端壁、121过孔、122连通孔、123减重孔、
13翻边部;
2转轴;
3转壳、31外包部、311中圈、312外圈、32裹覆部、33内包部、34扇叶;
4底座、41座体、411中心部、412外缘部、413支撑脚、413a支撑条、413b镂空结构、413c槽体、413d加强肋、42储油套、43线框、44安装部、45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文中所述“若干”是指数量不确定的多个,通常为两个以上;且当采用“若干”表示某几个部件的数量时,并不表示这些部件在数量上的相互关系。
请参考图1-图9,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电控输出部件的转壳、转轴以及磁轭安装于一体后在一个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在另一个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剖视图,图4为图3的局部视图,图5为转壳、转轴以及磁轭的分体结构图,图6为磁轭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底座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底座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的仰视图。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控输出部件,包括磁轭1和转轴2,磁轭1包括筒状侧壁11和位于筒状侧壁11的轴向一端的端壁12;这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不限定该筒状侧壁11的垂直于轴向的截面的形状,其可以为圆形,也可以为方形、矩形或者其他的形状。端壁12设有过孔121,转轴2插接于过孔121。
进一步地,还可以包括通过注塑工艺形成的转壳3,转壳3与前述的磁轭1和转轴2可以通过注塑工艺相连接,即磁轭1和转轴2可以一同参与转壳3的注塑,进而可以通过注塑工艺将磁轭1、转轴2以及转壳3直接连接为一体。转壳3包括相连接的外包部31和裹覆部32,外包部31包覆于端壁12的外壁面以及筒状侧壁11的外壁面,裹覆部32包覆于转轴2的局部轴段。可以理解的是,包括筒状侧壁11和端壁12的磁轭1实际上围合形成了一个腔体,对于筒状侧壁11和端壁12而言,每一壁均存在两个壁面,其中,相对靠近该腔体的壁面为内壁面(也是直接参与围合形成腔体的壁面),相对远离该腔体的壁面则为外壁面。
采用这种结构,外包部31位于端壁12外壁面的部分可以通过端壁12进行支撑,使得这部分的外包部31在注塑成型过程中的收缩变形能够得到较好的控制,进而能够保证这部分外包部31的平面度,使得注塑后转轴2的垂直度可以得到大幅改善,能够提升整个电控输出部件的动平衡质量,进而可以减少后期调节动平衡所需要的人工成本。
为便于描述,可以结合图4,外包部31可以分为中圈311和外圈312,其中,中圈311是位于端壁12的外壁面,外圈312则是位于筒状侧壁11的外壁面。端壁12的存在可以改善中圈311在注塑成型过程中的收缩变形,以保证中圈311的平面度,进而可以对转轴2的垂直度进行有效控制,以保障整个电控输出部件的动平衡质量。
裹覆部32与转轴2之间可以存在一些凹凸结构,可用于提升二者接合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电控输出部件中,转壳3实际上为该电控输出部件的输出部,其在转轴2的带动下能够进行转动,进而可以对外输出旋转位移,而转壳3的结构形式也决定着电控输出部件的类型。结合图1和图2,若该转壳3配置有扇叶34,则该电控输出部件可以为电控风扇,能够对外输出风力,以满足冷却以及散热等功能要求;当然,转壳3也可以配置为其他的结构形式,这在具体实践中也是可以进行调换的,只要能够满足使用要求即可。
进一步地,如图3、图4所示,过孔121的孔壁可以设有沿轴向延伸的翻边部13,翻边部13和筒状侧壁11可以位于端壁12的轴向同一侧,裹覆部32还可以与翻边部13相连。也就是说,裹覆部32可以同时与转轴2和磁轭1相连,如此设置,注塑后的转壳3与转轴2、磁轭1的连接可靠性可以较高。
更为重要的是,翻边部13与转轴2相配合,可以在裹覆部32的径向内侧和径向外侧同时形成约束,这能够对裹覆部32在翻边部13和转轴2之间的部分在注塑成型过程中的收缩变形进行很好地控制,以更好地保证转轴2的垂直度、及整个电控输出部件的动平衡质量。
请继续参考图4,转壳3还可以包括内包部33,内包部33可以与裹覆部32相连;内包部33可以包覆于翻边部13的内壁面,或者,内包部33可以包覆于翻边部13的内壁面以及端壁12的内壁面。
也就是说,内包部33至少要能够包覆翻边部13的内壁面,这样,内包部33配合裹覆部32实际上可以对翻边部13的径向内侧和径向外侧同时形成包覆连接,转壳3与转轴2、磁轭1的连接可靠性更高。并且,裹覆部32由于要和内包部33相连,裹覆部32的轴向尺寸可以延长,相应地,裹覆部32包裹转轴2的轴段的轴向长度也可以延长,这对于改善转轴2的垂直度同样具有积极意义。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不限定翻边部13以及裹覆部32的轴向尺寸的具体值,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应的技术需求进行设置。
结合图6,端壁12可以设有至少一个连通孔122,转壳3还可以包括位于连通孔122内的连通部(图中未示出),连通部可用于连通内包部33和外包部31,能够进一步地提高转壳3和磁轭1的连接可靠性。需要指出的是,连通部实际上是注塑料在注塑过程中流动到连通孔122内、然后连通孔122内凝固自然形成。
连通孔12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当为多个时,各连通孔122可以在中圈311间隔布置。在附图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当连通孔122的数量为多个时,各连通孔122位于过孔121的外周,并可以沿周向上间隔布置,这样,连通部在周向上的分布相对均匀,对于转壳3和磁轭1的连接可靠性的提升更有意义。
进一步地,端壁12还可以设有至少一个减重孔123,以减轻重量,节省耗材,并降低成本。在附图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多个的减重孔123可以沿周向间隔布置。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电控输出部件还可以包括底座4,底座4可以包括座体41和安装于座体41的储油套42。装配状态下,转轴2可以插装于储油套42,且转轴2和储油套42之间的空间还可以安装有轴承等部件,而在储油套42的外侧则可以配置有定子部件、转子部件等,用于实现该电控输出部件的正常运行。
底座4用于和转壳3相连,且底座4还用于将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电控输出部件在其他部件上进行安装;例如,当上述电控输出部件用作蒸发器等待散热部件所需要配置的风扇时,可以通过底座4在待散热部件上进行安装。结合图7-图9,底座4可以设有若干安装部44,然后配合螺钉等形式的连接件可以将底座4与待散热部件进行连接。
座体41可以包括中心部411和外缘部412,储油套42可以安装于中心部411,前述的安装部44则可以安装于外缘部412,中心部411和外缘部412可以通过若干支撑脚413相连,以保证座体41的整体强度,而周向上相邻的两支撑脚413之间的镂空则可以减轻整个座体41的重量。
外缘部412可以呈圆形,也可以呈三角形,或者,还可以呈方形等其他各种的规则或者不规则图形,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作为优选地,可以将外缘部412设置为三角形,一方面,可以减少外缘部412的耗材,另一方面,三角形的稳定性较高,可以提高外缘部412的强度,减少注塑时产生的整体翘曲现象。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关于外缘部412呈圆形、三角形等图形的描述均是指的大致形状;如图7所示,三个安装部44实际上形成了突出部,但从整体上来看,图7实施例中的外缘部412为圆形,而如图8所示,三个安装部44的存在同样使得外缘部412呈现为非标准的三角形,但从整体上来看,图8实施例中的外缘部412为三角形。
支撑脚413可以为板条状部件。具体而言,支撑脚413可以为一个实心部件;或者,支撑脚413还可以存在一定的镂空,以减轻支撑脚413的重量。
在一种具体的方案中,如图7所示,支撑脚413在储油套42的轴向上可以包括若干相间隔的分层,这样,每一分层在储油套42的轴向上的厚度可以较薄,能够具备更佳的弹性;且在储油套42的轴向上相邻的两分层之间可以具有相对运动的空间,能够更好地吸收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电控输出部件自身的振动以及其他部件与该电控输出部件之间的振动,进而可以降低因振动而引发的噪音。上述的各分层均可以设有镂空结构413b,以更大程度地减轻支撑脚413的重量。
进一步地,各分层均可以包括若干相间隔的支撑条413a,在支撑脚413的延伸方向上、相邻的两支撑条413a之间即可以形成镂空结构413b,在储油套42的轴向上相邻两分层的支撑条413a可以呈夹角设置。如此设置,相邻两分层的支撑条413a的设置方向可以不同,对于强度的加强方向也有所不同,通过不同层的支撑条413a之间的互相补充,使得支撑脚413可以获得更佳的强度性能。
在另一种具体的方案中,如图8和图9所示,支撑脚413背离转壳3的一面可以设有至少一个槽体413c,该槽体413c也属于一种镂空设计,但其本身在储油套42的轴向上未贯穿支撑脚413。基于槽体413c的存在,相邻两槽体413c之间可以形成加强肋413d;若从另一个角度出发,也可以将这种形式的支撑脚413理解为一层平板和若干加强肋413d的组合,加强肋413d用于强度提升。
除了各种形式的支撑脚413外,中心部411和外缘部412之间还可以连接有加强筋45,以进一步地提高强度。加强筋45的数量以及设置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仍如图9所示,加强筋45也可以设有前述的槽体413c。
中心部411和外缘部412之间还可以连接有线框43,用于布置电线,进而将电源和定子部件相连。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电控输出部件,包括磁轭(1)和转轴(2),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轭(1)包括筒状侧壁(11)和位于所述筒状侧壁(11)的轴向一端的端壁(12),所述端壁(12)设有过孔(121),所述转轴(2)插接于所述过孔(121);
还包括通过注塑工艺形成的转壳(3),所述转壳(3)与所述磁轭(1)和所述转轴(2)通过所述注塑工艺相连接,所述转壳(3)包括相连接的外包部(31)和裹覆部(32),所述外包部(31)包覆于所述端壁(12)的外壁面以及所述筒状侧壁(11)的外壁面,所述裹覆部(32)包覆于所述转轴(2)的局部轴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控输出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过孔(121)的孔壁设有沿轴向延伸的翻边部(13),所述翻边部(13)和所述筒状侧壁(11)位于所述端壁(12)的轴向同一侧,所述裹覆部(32)还与所述翻边部(13)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电控输出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壳(3)还包括内包部(33),所述内包部(33)与所述裹覆部(32)相连;
所述内包部(33)包覆于所述翻边部(13)的内壁面,或者,所述内包部(33)包覆于所述翻边部(13)的内壁面以及所述端壁(12)的内壁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电控输出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壁(12)设有至少一个连通孔(122),所述转壳(3)还包括位于所述连通孔(122)内的连通部,所述连通部用于连通所述内包部(33)和所述外包部(3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控输出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壁(12)还设有至少一个减重孔(123)。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电控输出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4),所述底座(4)包括座体(41)和安装于所述座体(41)的储油套(42),装配状态下,所述转轴(2)插装于所述储油套(4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电控输出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41)包括中心部(411)和外缘部(412),所述储油套(42)安装于所述中心部(411),所述中心部(411)和所述外缘部(412)通过若干支撑脚(413)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电控输出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缘部(412)呈圆形或者三角形。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电控输出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脚(413)在所述储油套(42)的轴向上包括若干相间隔的分层,各所述分层均设有镂空结构(413b)。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电控输出部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分层均包括若干相间隔的支撑条(413a),在所述支撑脚(413)的延伸方向上相邻的两所述支撑条(413a)之间形成所述镂空结构(413b),在所述储油套(42)的轴向上相邻两所述分层的所述支撑条(413a)呈夹角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电控输出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脚(413)背离所述转壳(3)的一面设有至少一个槽体(413c)。
CN202122010789.7U 2021-08-24 2021-08-24 一种电控输出部件 Active CN2156728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10789.7U CN215672805U (zh) 2021-08-24 2021-08-24 一种电控输出部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10789.7U CN215672805U (zh) 2021-08-24 2021-08-24 一种电控输出部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72805U true CN215672805U (zh) 2022-01-28

Family

ID=799556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010789.7U Active CN215672805U (zh) 2021-08-24 2021-08-24 一种电控输出部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728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288065B1 (ja) モータ
US8113775B2 (en) Axial flow fan
CN107482811B (zh) 用于内置式电机的转子铁芯和具有其的内置式电机
JP5927286B2 (ja) 回転電機
US10047755B2 (en) Fan
EP3770429B1 (en) Electric oil pump
CN102111031B (zh) 一种电机
CN215672805U (zh) 一种电控输出部件
JP2024056841A (ja) バスバーユニット
CN213717714U (zh) 一种外转子电机的外转子组件及应用其的轴流风机
CN109950989B (zh) 一种外转子电机
CN204835787U (zh) 一种电机
US20120093635A1 (en) Axial flow fan
US11489391B2 (en) Stator, motor, and blowing device
CN210290198U (zh) 叶片与外转子一体化风机
CN216252429U (zh) 一种电控输出部件
JPH08140311A (ja) モータ冷却軸受構造
JPH0279167U (zh)
CN219176608U (zh) 风扇
CN215419795U (zh) 电机转子和电机
CN218183140U (zh) 一种应用于吊扇的运行平稳的轴向磁通电机结构
CN218920129U (zh) 一种外转子电机
JP2003230246A (ja) 防水型ブラシレスファンモー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3817383U (zh) 永磁式步进电机
CN213072295U (zh) 一种定子外壳和轮毂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