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70256U - 预留套管装置、穿墙套管立模结构及墙体结构 - Google Patents

预留套管装置、穿墙套管立模结构及墙体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70256U
CN215670256U CN202121124451.8U CN202121124451U CN215670256U CN 215670256 U CN215670256 U CN 215670256U CN 202121124451 U CN202121124451 U CN 202121124451U CN 215670256 U CN215670256 U CN 2156702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stop
stop plate
sleeve
wall
vert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12445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谭代军
王江
李文
姜方吉
刘皓
熊浩宇
刘瑜蒙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hydro Bureau 8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nohydro Bureau 8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hydro Bureau 8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nohydro Bureau 8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12445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702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702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702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预留套管装置,包括多根套管和平行设置的第一侧止水板、中间止水板和第二侧止水板,套管穿设于止水板中并间隔分布。还公开了一种穿墙套管立模结构,包括两块竖向模板、设于两块竖向模板之间的对位机构和预留套管装置,第一侧止水板抵紧在一竖向模板内侧,第二侧止水板抵紧在另一竖向模板内侧,两块竖向模板之间形成墙体浇注空间。还公开了一种墙体结构,包括墙体和预留套管装置,第一侧止水板贴紧在墙体一侧,第二侧止水板贴紧在墙体另一侧,中间止水板设于墙体中,套管中穿设有主管,套管与主管之间设有封堵密封层。本预留套管装置、穿墙套管立模结构及墙体结构,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模板支设难度低以及混凝土成型质量好。

Description

预留套管装置、穿墙套管立模结构及墙体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物的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留套管装置、穿墙套管立模结构及墙体结构。
背景技术
在住宅及公建建筑工程中由于地下室的功能较多,经常需要预留穿墙套管,且管的数量较多间距很小。按常规方法先在墙筋上预留套管再支设模板、浇筑混凝土,因群管的间距很小,套管之间模板的支设难度极大,目前现场大部分采用麻袋或碎模板进行封堵,导致混凝土十分不易振捣密实,会产生较多的蜂窝麻面、错台、夹渣等现象,很容易产生渗漏隐患,。并且,后期套管与主管节点处,封堵质量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很容易产生渗漏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施工方便、能够降低模板支设难度以及能够提高混凝土成型质量的预留套管装置、穿墙套管立模结构及墙体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预留套管装置,包括多根套管和三块平行设置的第一侧止水板、中间止水板和第二侧止水板,各所述套管均穿设于各止水板中并间隔分布,所述套管与各止水板在连接处密封固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套管与止水板垂直设置。
各所述套管横竖并排分布。
所述套管的一端与第一侧止水板的外侧面平齐、另一端从第二侧止水板的外侧面伸出。
一种穿墙套管立模结构,包括两块平行的竖向模板、设于两块竖向模板之间的对位机构和上述的预留套管装置,所述预留套管装置的第一侧止水板抵紧在一竖向模板的内侧,所述预留套管装置的第二侧止水板抵紧在另一竖向模板的内侧,两块所述竖向模板之间形成墙体浇注空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相互抵紧的止水板与竖向模板之间设有柔性垫。
所述柔性垫为海绵垫。
所述对位机构为对拉螺栓。
一种墙体结构,包括墙体和上述的预留套管装置,所述预留套管装置的第一侧止水板贴紧在墙体的一侧,所述预留套管装置的第二侧止水板贴紧在墙体的另一侧,所述中间止水板埋设于墙体中,所述套管中穿设有主管,所述套管与主管之间填设有封堵密封层。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墙体于第二侧止水板的一侧侧面上铺设有防水层,所述防水层与第二侧止水板之间设有金属压条,所述套管从第二侧止水板的外侧面伸出的一端与主管之间设有环形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预留套管装置,使用时,第一侧止水板和第二侧止水板可做模板使用,模板支设时仅需模板与第一侧止水板和第二侧止水板紧密结合,并加固牢固即可,无需在模板上开多个供套管穿过的孔,也无需在模板支设后再采用麻袋或碎模板对套管与模板上的孔之间进行封堵,解决了群管的间距很小,套管之间模板的支设难度极大的问题,从根源上制止施工现场采用麻袋或碎模板进行封堵的情况,混凝土成型质量得到提高。本预留套管装置结构简单、施工方便、能够降低模板支设难度以及能够提高混凝土成型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穿墙套管立模结构,与第二侧止水板抵紧的竖向模板上开设有比第二侧止水板小的开口,供从第二侧止水板的外侧面伸出的套管穿行,第二侧止水板周边与竖向模板上开口的周边贴紧,无需在竖向模板上开多个供套管穿过的孔,也无需在竖向模板支设后再采用麻袋或碎模板对套管与竖向模板上的孔之间进行封堵,解决了群管的间距很小,套管之间竖向模板的支设难度极大的问题,从根源上制止施工现场采用麻袋或碎模板进行封堵的情况,混凝土成型质量得到提高。本穿墙套管立模结构,结构简单、施工方便、能够降低模板支设难度以及能够提高混凝土成型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墙体结构中设有预留套管装置供穿线等使用,具有预留套管装置的全部优点,即结构简单、施工方便、能够降低模板支设难度以及能够提高混凝土成型质量。并且,套管与主管之间填设有封堵密封层,提高了对混凝土的防渗漏能力,提高了墙体的成型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预留套管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预留套管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穿墙套管立模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穿墙体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表示:
1、套管;2、第一侧止水板;3、中间止水板;4、第二侧止水板;5、竖向模板;6、对位机构;7、柔性垫;8、墙体;9、主管;91、封堵密封层;92、防水层;93、金属压条;94、环形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图1和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预留套管装置的一种实施例,本预留套管装置包括多根套管1和三块平行设置的第一侧止水板2、中间止水板3和第二侧止水板4,各套管1均穿设于各止水板中并间隔分布,套管1与各止水板在连接处密封固定。使用时,第一侧止水板2和第二侧止水板4可做模板使用,模板支设时仅需模板与第一侧止水板2和第二侧止水板4紧密结合,并加固牢固即可,无需在模板上开多个供套管1穿过的孔,也无需在模板支设后再采用麻袋或碎模板对套管1与模板上的孔之间进行封堵,解决了群管的间距很小,套管1之间模板的支设难度极大的问题,从根源上制止施工现场采用麻袋或碎模板进行封堵的情况,混凝土成型质量得到提高。本预留套管装置结构简单、施工方便、能够降低模板支设难度以及能够提高混凝土成型质量。
本实施例中,套管1与止水板垂直设置。套管1与各止水板在连接处满焊固定成一体。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各套管1横竖并排分布。满足套管1的布置要求。
本实施例中,套管1的一端与第一侧止水板2的外侧面(如图1中A指的一面)平齐、另一端从第二侧止水板4的外侧面(如图1是B指的一面)伸出。各止水板均为钢板。套管1为圆形钢管,套管1的外径为16mm。各止水板均呈方形。
实施例二: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穿墙套管立模结构的一种实施例,本穿墙套管立模结构包括两块平行的竖向模板5、设于两块竖向模板5之间的对位机构6和上述的预留套管装置,预留套管装置的第一侧止水板2抵紧在一竖向模板5的内侧,预留套管装置的第二侧止水板4抵紧在另一竖向模板5的内侧,两块竖向模板5之间形成墙体浇注空间。具体地,与第二侧止水板4抵紧的竖向模板5上开设有比第二侧止水板4小的开口,供从第二侧止水板4的外侧面伸出的套管1穿行,第二侧止水板4周边与竖向模板5上开口的周边贴紧,无需在竖向模板5上开多个供套管1穿过的孔,也无需在竖向模板5支设后再采用麻袋或碎模板对套管1与竖向模板5上的孔之间进行封堵,解决了群管的间距很小,套管1之间竖向模板5的支设难度极大的问题,从根源上制止施工现场采用麻袋或碎模板进行封堵的情况,混凝土成型质量得到提高。本穿墙套管立模结构,结构简单、施工方便、能够降低模板支设难度以及能够提高混凝土成型质量。
本实施例中,相互抵紧的止水板与竖向模板5之间设有柔性垫7。柔性垫7使止水板与竖向模板5贴合紧密,特别是避免开有开口的竖向模板5在浇筑时开口处漏浆,影响墙体8的成型效果。具体地,柔性垫7为海绵垫。
本实施例中,对位机构6为对拉螺栓。对拉螺栓由螺杆、两个山型卡和偶数个六角螺母组成,螺杆穿设于两块竖向模板5中,两个山型卡分别套设于螺杆上,并分别通过方木次楞压紧在两块竖向模板5的外侧,六角螺母分别拧紧在螺杆的两端,为山型卡提供压紧力。
实施例三: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墙体结构的一种实施例,本墙体结构包括墙体8和上述的预留套管装置,预留套管装置的第一侧止水板2贴紧在墙体8的一侧,预留套管装置的第二侧止水板4贴紧在墙体8的另一侧,中间止水板3埋设于墙体8中,套管1中穿设有主管9,套管1与主管9之间填设有封堵密封层91。本墙体结构中设有预留套管装置供穿线等使用,具有预留套管装置的全部优点,即结构简单、施工方便、能够降低模板支设难度以及能够提高混凝土成型质量。并且,套管1与主管9之间填设有封堵密封层91,提高了对混凝土的防渗漏能力,提高了墙体8的成型质量。封堵密封层91可采用防水砂浆或者麻丝沥青施工形成。
具体地,墙体8于第二侧止水板4的一侧为外侧,该侧面上铺设有防水层92,防水层92与第二侧止水板4之间设有金属压条93(防水层92靠近第二侧止水板4的一侧通过金属压条93压紧在第二侧止水板4的侧边上),套管1从第二侧止水板4的外侧面伸出的一端与主管9之间焊接有环形钢板94,提高了墙体8的质量和防渗透性。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预留套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根套管(1)和三块平行设置的第一侧止水板(2)、中间止水板(3)和第二侧止水板(4),各所述套管(1)均穿设于各止水板中并间隔分布,所述套管(1)与各止水板在连接处密封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留套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1)与止水板垂直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留套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套管(1)横竖并排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预留套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1)的一端与第一侧止水板(2)的外侧面平齐、另一端从第二侧止水板(4)的外侧面伸出。
5.一种穿墙套管立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块平行的竖向模板(5)、设于两块竖向模板(5)之间的对位机构(6)和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预留套管装置,所述预留套管装置的第一侧止水板(2)抵紧在一竖向模板(5)的内侧,所述预留套管装置的第二侧止水板(4)抵紧在另一竖向模板(5)的内侧,两块所述竖向模板(5)之间形成墙体浇注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穿墙套管立模结构,其特征在于:相互抵紧的止水板与竖向模板(5)之间设有柔性垫(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穿墙套管立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垫(7)为海绵垫。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穿墙套管立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位机构(6)为对拉螺栓。
9.一种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墙体(8)和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预留套管装置,所述预留套管装置的第一侧止水板(2)贴紧在墙体(8)的一侧,所述预留套管装置的第二侧止水板(4)贴紧在墙体(8)的另一侧,所述中间止水板(3)埋设于墙体(8)中,所述套管(1)中穿设有主管(9),所述套管(1)与主管(9)之间填设有封堵密封层(9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8)于第二侧止水板(4)的一侧侧面上铺设有防水层(92),所述防水层(92)与第二侧止水板(4)之间设有金属压条(93),所述套管(1)从第二侧止水板(4)的外侧面伸出的一端与主管(9)之间设有环形钢板(94)。
CN202121124451.8U 2021-05-24 2021-05-24 预留套管装置、穿墙套管立模结构及墙体结构 Active CN2156702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24451.8U CN215670256U (zh) 2021-05-24 2021-05-24 预留套管装置、穿墙套管立模结构及墙体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24451.8U CN215670256U (zh) 2021-05-24 2021-05-24 预留套管装置、穿墙套管立模结构及墙体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70256U true CN215670256U (zh) 2022-01-28

Family

ID=799727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124451.8U Active CN215670256U (zh) 2021-05-24 2021-05-24 预留套管装置、穿墙套管立模结构及墙体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702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780994U (zh) 一种地下连续墙内衬墙施工结构
CN202000380U (zh) 地下室外墙后浇带回填保护板
CN201280725Y (zh) 一种用于建筑物地下室后浇带施工的预制板
CN105862873A (zh) 深基坑狭窄空间地下防水及外墙结构施工方法
CN110004991B (zh) 基于外凸式翼脚板的地下结构抗浮体系及构建方法
CN215106098U (zh) 预制柱连接结构
CN215670256U (zh) 预留套管装置、穿墙套管立模结构及墙体结构
CN211257093U (zh) 地下现浇结构外墙后浇带模板预支设装置
CN211817040U (zh) 一种装配式叠合板拼缝处防漏浆构造
CN111560963A (zh) 一种基于土钉墙基坑的单侧支模体系
CN216948636U (zh) 一种管道接口砂浆抹带模具
CN215519946U (zh) 一种墙体转角处构造柱免支模施工结构
CN110552378A (zh) 地下空间顶板沉降后浇带提前封闭结构
CN214885493U (zh) 一种定型化清水混凝土阴阳角模板支设装置
CN210887323U (zh) 一种接建工程地下结构施工缝防水装置
CN211173065U (zh) 一种地下室外墙施工缝防渗漏模板结构
CN211691450U (zh) 一种叠合板梁预制侧面预埋钢筋防漏浆装置
CN211948373U (zh) 一种预制地下连续墙接头结构
CN211775776U (zh) 一种用于多高层建筑的承插式排气道结构
CN211257400U (zh) 地下室外墙后浇带超前封闭预制卡槽免支模体系
CN208685813U (zh) 一种清水混凝土外挂女儿墙连接节点构造
CN112609736A (zh) 一种地下室防水剪力墙后浇带施工方法
CN114991222B (zh) 一种用于地铁车站结构减震处置方法
CN206943599U (zh) 楼板排水管道预埋套管
CN215210624U (zh) 一种装配式涵洞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