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69551U - 张弦梁支撑结构 - Google Patents

张弦梁支撑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69551U
CN215669551U CN202121752481.3U CN202121752481U CN215669551U CN 215669551 U CN215669551 U CN 215669551U CN 202121752481 U CN202121752481 U CN 202121752481U CN 215669551 U CN215669551 U CN 2156695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crete beam
rod
rods
connecting piece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75248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晓莲
黄澍
王强
林琰
姚俊
张武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FIRST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RP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FIRST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FIRST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RP filed Critical JIANGXI FIRST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RP
Priority to CN20212175248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695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695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695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d-Shaped Construction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张弦梁支撑结构,该张弦梁支撑结构包括上弦、下弦、撑杆、多个预应力施加装置以及多个抗拉装置。上弦设置在混凝土梁上,下弦设置有两个连接杆与多个拉杆与节点,连接杆的一端穿射过混凝土梁,连接杆与混凝土梁倾斜设置。两个连接杆之间通过多个拉杆依次连接,相邻两个拉杆以及撑杆的一端均在节点处铰接连接,连接杆与拉杆的轴心均位于同一个平面内。撑杆至少设置有一个,用于支撑下弦。撑杆与上弦之间设置有预应力施加装置,一个预应力施加装置通过两个抗拉装置与混凝土梁连接。上弦范围内的基坑作用力通过撑杆以及下弦传递到混凝土梁上进行抵消,结构简单,安拆便捷,占用空间小,大大提高了施工作业面积。

Description

张弦梁支撑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坑支护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张弦梁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各类用途的地下空间已在世界各大城市中得到开发利用。基坑工程数量不断增长,且规模也朝着“大”、“深”方向发展,基坑支护形式转向使用内支撑为主。内支撑维护结构在材料上可分为混凝土支撑和型钢支撑,但混凝土支撑在施工安装及施工空间上有诸多局限性,因此型钢支撑在维护结构使用中越来越广泛。传统钢支撑结构较复杂,而且比较占用空间,导致施工作业面较小。
故需要提供一种张弦梁支撑结构来解决上述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张弦梁支撑结构,该张弦梁支撑结构包括上弦、下弦、撑杆、多个预应力施加装置以及多个抗拉装置。上弦设置在混凝土梁上,且下弦的两端分别与上弦的两端连接。下弦设置有两个连接杆与多个拉杆与节点,连接杆的一端穿射过混凝土梁,连接杆的另一端位于混凝土梁外侧,连接杆与混凝土梁倾斜设置。两个连接杆之间通过多个拉杆依次连接,相邻两个拉杆以及撑杆的一端均在节点处铰接连接,连接杆与拉杆的轴心均位于同一个平面内。撑杆至少设置有一个,用于支撑下弦。撑杆与上弦之间设置有预应力施加装置,一个预应力施加装置通过两个抗拉装置与混凝土梁连接。上弦范围内的基坑作用力通过撑杆以及下弦传递到混凝土梁上进行抵消,结构简单,安拆便捷,占用空间小,大大提高了施工作业面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传统钢支撑结构较复杂且比较占用空间导致施工作业面较小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为:一种张弦梁支撑结构,用于对基坑侧壁进行支撑,所述基坑设置有混凝土梁,其包括:
上弦,所述上弦设置在所述混凝土梁上;
下弦,设置有两个连接杆、多个拉杆与节点,所述连接杆的一端穿射过所述混凝土梁,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位于所述混凝土梁外侧,所述连接杆与所述混凝土梁倾斜设置;两个所述连接杆之间通过多个所述拉杆依次连接,相邻两个所述拉杆在所述节点处铰接连接;所述连接杆与所述拉杆的轴心均位于同一个平面内;
撑杆,至少设置有一个,所述节点数量与所述撑杆的数量一致,所述撑杆的一端与所述节点处的所述拉杆连接,用于支撑所述下弦;
多个预应力施加装置,设置在所述撑杆的另一端,且位于所述上弦与所述撑杆之间,用于使所述撑杆与所述上弦挤压连接;以及,
多个抗拉装置,所述抗拉装置的一端与所述混凝土梁连接,所述抗拉装置的另一端与所述预应力施加装置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张弦梁支撑结构中,所述上弦、所述下弦、所述撑杆与所述预应力施加装置的中线轴线的高度与所述混凝土梁的中线高度一致,使所述混凝土梁的受力均匀,提高对基坑的支护能力。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混凝土梁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连接杆设置有第一销轴。所述拉杆与所述连接杆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设置有内孔,所述第一销轴的一端依次穿设过所述内孔与所述第一卡槽,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卡槽内,所述连接杆与所述拉杆通过所述第一销轴传递作用力。柔性连接,安拆便捷以及便于作用力的传递。
进一步的,所述拉杆还设置有第二连接件,相邻两个所述拉杆之间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所述撑杆位于所述节点的一端设置有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所述撑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的三侧敞开设置,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进入到所述第二卡槽内。所述第二卡槽的上下两相对的侧壁上均设置有第一贯通孔,所述第三连接件设置有第二销轴。所述第二销轴依次穿设过所述第一贯通孔、第二连接件、所述内孔与另一个所述第一贯通孔,所述第二销轴的两端分别卡设在所述第三连接件的两个外侧面。所述节点处的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二卡槽内,用于将所述撑杆的作用力传递到两个所述拉杆上或者将所述拉杆的作用力传递到所述撑杆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端部中心设置有三侧敞开的第三卡槽,所述第三卡槽的相对两个侧壁上均设置有第二贯通孔,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三卡槽内,且所述内孔、两个所述第二贯通孔以及两个所述第一贯通孔连通,确保所述下弦位于同一中线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连接件包括固定板、两个限位板与多个肋板,两个所述限位板分别设置在所述固定板的两端,且两个所述限位板与所述撑杆的中线对称设置,两个所述限位板之间的间隙为所述第二卡槽。所述固定板与所述撑杆的端部固定连接,且所述固定板的表面积大于所述撑杆与所述固定板接触面的面积。多个所述肋板用于连接所述固定板与所述撑杆、所述固定板与所述限位板,提高了所述第三连接件与所述撑杆之间的稳定性以及承载强度,有利于提高所述撑杆的支撑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土梁还设置有多个牛腿,所述牛腿的截面呈直角三角形设置,所述牛腿的斜边与所述混凝土梁连接,所述牛腿的其中一个直角边与所述预应力施加装置垂直设置,所述牛腿位于所述预应力施加装置与所述混凝土梁之间。所述牛腿用于使所述撑杆上与所述混凝土梁垂直设置。便于所述混凝土梁与所述撑杆之间的作用力的传递,同时提高了所述张弦梁支撑结构的兼容性,使所述张弦梁支撑结构能适用不规则的基坑。
进一步的,所述上弦与所述混凝土梁之间还设置有支撑平台,所述支撑平台用于平整所述混凝土梁,所述撑杆与所述支撑平台垂直设置,提高所述张弦梁支撑结构的适用范围,减小阴阳角的设置,提高支撑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平台设置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提高了所述支撑平台的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撑杆设置为长方体形结构,所述拉杆设置为圆管形结构且所述拉杆内部中空,节约成本。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的张弦梁支撑结构,相较于现有技术,其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张弦梁支撑结构,该张弦梁支撑结构包括上弦、下弦、撑杆、多个预应力施加装置以及多个抗拉装置。上弦设置在混凝土梁上,且下弦的两端分别与上弦的两端连接。下弦设置有两个连接杆与多个拉杆与节点,连接杆的一端穿射过混凝土梁,连接杆的另一端位于混凝土梁外侧,连接杆与混凝土梁倾斜设置。两个连接杆之间通过多个拉杆依次连接,相邻两个拉杆以及撑杆的一端均在节点处铰接连接,连接杆与拉杆的轴心均位于同一个平面内。撑杆至少设置有一个,用于支撑下弦。撑杆与上弦之间设置有预应力施加装置,一个预应力施加装置通过两个抗拉装置与混凝土梁连接。上弦范围内的基坑作用力通过撑杆以及下弦传递到混凝土梁上进行抵消,结构简单,安拆便捷,占用空间小,大大提高了施工作业面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传统钢支撑结构较复杂且比较占用空间导致施工作业面较小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相应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张弦梁支撑结构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张弦梁支撑结构的连接杆与拉杆连接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张弦梁支撑结构的节点处铰接连接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张弦梁支撑结构的节点处铰接连接的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张弦梁支撑结构的牛腿的一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张弦梁支撑结构的支撑平台的一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
图中:10.张弦梁支撑结构,20.上弦,30.下弦,31.连接杆,311.第一销轴,32.拉杆,321.第一连接件,3211.内孔,322.第二连接件,3221.第三卡槽,33.节点,34.中线,40.撑杆,41.第三连接件,411.固定板,412.限位板,413.肋板,414第二销轴,50.预应力施加装置,60.抗拉装置,70.混凝土梁,71.牛腿,72.支撑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顶部」以及「底部」等词,仅是参考附图的方位,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以相同标号表示。
请参照图1,在本实施例中,该张弦梁支撑结构10包括上弦20、下弦30、撑杆40、多个预应力施加装置50以及多个抗拉装置60。上弦20设置在混凝土梁70上,下弦30的两端分别与上弦20的两端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图2、图3,该下弦30包括两个连接杆31、多个拉杆32与节点33。连接杆31与混凝土梁70倾斜设置,两个连接杆31远离混凝土梁70的一端相互靠拢。连接杆31的一端穿射过混凝土梁70并与混凝土梁70固定连接,连接杆31的另一端位于混凝土梁70外侧且设置有第一卡槽,拉杆32与连接杆31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件321,第一连接件321设置有内孔3211,第一销轴311的一端依次穿设过内孔3211与第一卡槽,第一连接件321的一端位于第一卡槽内,连接杆31与拉杆32通过第一销轴311传递作用力。连接杆31与拉杆32柔性连接,安拆便捷以及便于作用力的传递。连接杆31与相邻的拉杆32位于同一直线上,两个连接杆31之间通过多个拉杆32依次连接,相邻两个拉杆32、撑杆40在节点33处铰接连接。连接杆31与拉杆32、撑杆40的轴心均位于同一个平面内,便于作用力的传递。拉杆32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件322,相邻两个拉杆32之间通过第一连接件321、第二连接件322与撑杆40销轴连接。该第二连接件322的端部中心设置有三侧敞开的第三卡槽3221,便于第一连接件321的穿过。第三卡槽3221的相对两个侧壁上均设置有第二贯通孔,第一连接件321的一端位于第三卡槽3221内,且内孔3211、两个第二贯通孔以及两个第一贯通孔均连通,层次分明,确保拉杆32与撑杆40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其中,请参照图3、图4,撑杆40设置为长方体形结构,拉杆32设置为圆管形结构且拉杆32内部中空,减轻构件的自重,同时也节约成本。该撑杆40至少设置有一个,节点33数量与撑杆40的数量一致,撑杆40用于支撑下弦30。撑杆40位于节点33的一端设置有第三连接件41,第三连接件41包括固定板411、两个限位板412与多个肋板413。两个限位板412分别设置在固定板411的两端,且两个限位板412与撑杆40的中线34对称设置,两个限位板412之间的间隙为第二卡槽。第二卡槽的三侧敞开设置,用于第一连接件321与第二连接件322进入到第二卡槽内。第二卡槽的上下两相对的侧壁上均设置有第一贯通孔,第三连接件41设置有第二销轴414。第二销轴414依次穿设过第一贯通孔、第二连接件322、内孔3211与另一个第一贯通孔,第二销轴414的两端分别卡设在第三连接件41的两个外侧面。节点33处的第一连接件321、第二连接件322位于第二卡槽内,用于将撑杆40的作用力传递到两个拉杆32上或者将拉杆32的作用力传递到撑杆40上。固定板411与撑杆40的端部固定连接,且固定板411的表面积大于撑杆40与固定板411接触面的面积。多个肋板413用于连接固定板411与撑杆40、固定板411与限位板412,提高了第三连接件41与撑杆40之间的稳定性以及承载强度,有利于提高撑杆40的支撑强度。
请参照图1,撑杆40与混凝土梁70连接的一端设置有预应力施加装置50,该预应力施加装置50用于使撑杆40与上弦20挤压连接。每个预应力施加装置50与两个抗拉装置60的一端连接,两个抗拉装置60的另一端与混凝土梁70连接,提高混凝土梁70对撑杆40的抗拉作用力。通过预应力施加装置50施加预应力后,上弦20与下弦30、撑杆40挤压连接在一起,限制了整体失稳,构件的强度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当撑杆40收到基坑向外的推力时,撑杆40上的推力通过拉杆32以及连接杆31将其传递到混凝土梁70上进行抵消。
在本实施例中,当基坑的侧壁不规则时,请参照图5,在混凝土梁70还设置有多个牛腿71,牛腿71的截面呈直角三角形设置,牛腿71的斜边与混凝土梁70连接,牛腿71的其中一个直角边与预应力施加装置50垂直设置,牛腿71位于预应力施加装置50与混凝土梁70之间。牛腿71用于使撑杆40上与混凝土梁70垂直设置。便于混凝土梁70与撑杆40之间的作用力的传递,同时提高了张弦梁支撑结构的兼容性,使张弦梁支撑结构能适用不规则的基坑。或者,优选的,请参照图6,在上弦20与混凝土梁70之间还设置有支撑平台72,支撑平台72用于平整混凝土梁70,支撑平台72设置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提高了支撑平台72的强度。撑杆40与支撑平台72垂直设置,提高张弦梁支撑结构的适用范围,减小阴阳角的设置,提高支撑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张弦梁支撑结构10的安装流程如下:
一、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确认施工机具、材料、施工人员、现场施工用水、用电都已到位。张弦梁支撑结构10的钢构件由专业厂家工厂制作,构件出厂具备出厂合格证并按设计要求取样检测。张弦梁支撑结构10现场拼装施工由专门进行钢支撑等建筑材料研发的公司进行。
其次,施工环境的确认。将张弦梁支撑结构10外廓线范围外延一米区域,土方须开挖至混凝土梁70底面以下1.5米,如此以便于钢支撑安装。严禁超挖,以免引发基坑安全事故。吊装现场及进场道路要求场地平整,并经15T以上压路机压实,保证40T的重车行驶要求。场地开挖具备条件后,根据图纸放线、定位好连接件、支架平台梁的位置,此时定位、焊接预埋件与平台梁之间的连接件,焊接的要求详见施工图,梁与立柱及连接件之间均为高强螺栓连接。安装时应控制平台梁顶标高与设计施工图相符,误差控制在±2mm以内。该支架平台梁用于支撑张弦梁支撑结构10的各个构件。
然后,放样出张弦梁支撑结构10的安装位置。
二、吊装作业
将分段构件运输至现场;在现场将分段构件吊装至支架平台上相应位置进行安装。吊装前需进行吊装的核算,确保吊装的安全。
三、现场安装
依次将连接杆31、拉杆32、撑杆40吊装到安装位置,连接杆31的一端与混凝土梁70固定连接,连接杆31的另一端放置在支架平台上,拉杆32的第一连接件321放置在第一卡槽内,用第一销轴311将拉杆32与连接杆31铰接连接。根据设计情况将拉杆32一一放置到对应的支架平台上,将第一连接件321的内孔3211、第二连接件322的两个第二贯通孔以及第三连接件41的两个第一贯通孔对齐放置,插入第二销轴414,将相邻两个拉杆32与撑杆40进行铰接连接。将撑杆40的另一端与预应力施加装置50连接好,抗拉装置60的一端与混凝土梁70固定连接,抗拉装置60的另一端于预应力施加装置50连接。当连接杆31、拉杆32、撑杆40均安装完成后,核对拉杆32、撑杆40的安装位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确认无误后,采用定制的U型卡扣将支架平台梁与其上钢支撑锁紧。
四、二次灌浆
张弦梁支撑结构10安装完成后,撑杆40端部与混凝土梁70连接处间隙根据现场平整度及拆撑需求确定是否灌浆,要确保至少一端灌浆。现场灌浆采用高强度无收缩灌浆料。
1.接触面处理
清扫混凝土梁70接触面杂物浇水湿润。
2.支模
模板定位标高应高出钢构件边座上表面至少50mm,模板必须支设严密、稳固,以防松动、漏浆。
3.灌浆料的搅拌
按产品合格证上的水料比确定加水量,人工搅拌2分钟。
4.灌浆要求
a)必须连续进行,不能间断,并应尽可能缩短灌浆时间;
b)体积较大时,可在搅拌灌浆料时按1:1加入0.5mm石子;
c)模板保留不拆除,禁止灌浆层受到振动和碰撞;
d)灌浆层终凝后立即洒水保湿养护。
五、液压式千斤顶预应力施加
1.施加前准备工作
1)液压千斤顶STQ200T/100mm,电动油泵DZB1.5KW。
2)现场各施加点准备好电源接线。
3)准备钢楔子、钢尺、薄钢片,钢板等保证千斤顶与混凝土梁70紧密挤压。
4)二次灌浆达到C20混凝土同等强度。
2.预应力施加
根据设计图纸上的要求,先在撑杆40端点处的预应力施加装置50施加构件预应力,使该处的预应力达到设计值。然后再移到另一撑杆40处施加构件预应力,使该处的预应力达到设计值。
六、基坑监测
根据设计图纸布设内力监测控制点,施工过程中实时监测基坑位移变化,保证施工过程中基坑最大位移在30mm范围内。监测要求、预警及应对措施如下:
1.基坑工程施工前应委托具备专业资质的第三方单位对基坑工程实施现场监测,监测单位应编制监测方案,监测方案需经建设方、设计方、监理方等认可,并与专项施工方案一同经专家论证通过后方可实施,必要时还需与基坑周边环境涉及的有关管理单位协商一致后方可实施。
2.巡视检查:基坑工程施工和使用期内,每天均应由专人进行巡视检查并做好记录,巡视以目测为主,可辅以锤、钎、量尺、放大镜等工器具以及摄像、摄影等设备。检查内容包括:
1)支护结构:支护结构成型质量;支护结构有无较大变形;墙后土体有无裂缝、沉陷及滑移;基坑有无涌土、流沙、管涌。
2)施工工况:开挖后暴露的土质情况与岩土勘察报告有无差异;基坑开挖分段长度、分层厚度是否与设计要求一致;场地地表水、地下水排放状况是否正常;基坑周边地面有无超载。
3)周边环境:周边管道有无破损、泄漏情况;周边建筑有无新增裂缝出现;周边道路(地面)有无裂缝、沉陷;邻近基坑及建筑的施工变化情况。
4)监测设施:基准点、监测点完好状况;监测元件的完好及保护情况;有无影响观测工作的障碍物。
3.本基坑监测当出现上述预警值或出现下述情形时,应立即进行危险报警,并对支护结构和周边环境的保护对象采取应急措施:
1)监测数据达到监测报警值的80%;
2)基坑支护结构或周边土体的位移值突然明显增大或基坑出现流沙、管涌、隆起、陷落、或较严重的渗漏等;
3)周边地面出现较严重的突发裂缝或危害结构的变形裂缝;
4)根据当地工程经验判断,出现其他必须进行危险报警的情况;
5)周边管线变形突然明显增长或出现裂缝、泄漏等。
当张弦梁支撑结构10投入使用后,根据第三方监测结果,即时根据基坑位移变化按设计要求进行预应力二次施加,确保预应力在设计的范围内。
七、拆撑
在充分理解设计图纸的基础上,根据工程特点,结合我公司施工实力和完成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以及技术、机具设备配套能力等方面因素,遵循“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的原则。
1.拆撑条件
在地下室顶板楼板施工完毕并能提供刚度后开始换撑工作,待传力体施工完养护至满足设计要求后方能拆撑。拆除时要特别注意保证轴力的安全卸载,避免应力突变对围护结构、主体结构产生负面影响。另外,避免钢支撑吊运过程中坠落而导致安全和质量事故。
综合考虑,钢支撑拆除需满足如下条件:
1)换撑构件达到设计要求强度,即可拆除钢支撑。
2)接到《钢支撑拆除通知》或相关书面文件;
3)具备钢支撑拆除的施工操作面和通道。
2.张弦梁支撑结构10拆除
1)吊车驻点场地清理、平整。依据施工组织平面图,做好现场的三通一平工作。吊车进场前勘察路线,路面,软土路面需要提前铺设石子、钢板,避免耽误。
2)凿除支撑一侧的二次灌浆层,释放钢支撑内力。
3)采用塔吊拆除撑杆40、拉杆32与连接杆31等较轻小构件,采用16吨吊车装车运走。
4)解开支架螺栓27,把支架构件通过塔吊吊运至构件集中区,采用16吨吊车装车运走。
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张弦梁支撑结构,该张弦梁支撑结构包括上弦、下弦、撑杆、多个预应力施加装置以及多个抗拉装置。上弦设置在混凝土梁上,且下弦的两端分别与上弦的两端连接。下弦设置有两个连接杆与多个拉杆与节点,连接杆的一端穿射过混凝土梁,连接杆的另一端位于混凝土梁外侧,连接杆与混凝土梁倾斜设置。两个连接杆之间通过多个拉杆依次连接,相邻两个拉杆以及撑杆的一端均在节点处铰接连接,连接杆与拉杆的轴心均位于同一个平面内。撑杆至少设置有一个,用于支撑下弦。撑杆与上弦之间设置有预应力施加装置,一个预应力施加装置通过两个抗拉装置与混凝土梁连接。上弦范围内的基坑作用力通过撑杆以及下弦传递到混凝土梁上进行抵消,结构简单,安拆便捷,占用空间小,大大提高了施工作业面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传统钢支撑结构较复杂且比较占用空间导致施工作业面较小的问题。
综上,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张弦梁支撑结构,用于对基坑侧壁进行支撑,所述基坑设置有混凝土梁,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弦,所述上弦设置在所述混凝土梁上;
下弦,设置有两个连接杆、多个拉杆与节点,所述连接杆的一端穿射过所述混凝土梁,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位于所述混凝土梁外侧,所述连接杆与所述混凝土梁倾斜设置;两个所述连接杆之间通过多个所述拉杆依次连接,相邻两个所述拉杆在所述节点处铰接连接;所述连接杆与所述拉杆的轴心均位于同一个平面内;
撑杆,至少设置有一个,所述节点数量与所述撑杆的数量一致,所述撑杆的一端与所述节点处的所述拉杆连接,用于支撑所述下弦;
多个预应力施加装置,设置在所述撑杆的另一端,且位于所述上弦与所述撑杆之间,用于使所述撑杆与所述上弦挤压连接;以及,
多个抗拉装置,所述抗拉装置的一端与所述混凝土梁连接,所述抗拉装置的另一端与所述预应力施加装置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张弦梁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弦、所述下弦、所述撑杆与所述预应力施加装置的中线轴线的高度与所述混凝土梁的中线高度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张弦梁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混凝土梁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连接杆设置有第一销轴;所述拉杆与所述连接杆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设置有内孔,所述第一销轴的一端依次穿设过所述内孔与所述第一卡槽,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卡槽内,所述连接杆与所述拉杆通过所述第一销轴传递作用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张弦梁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还设置有第二连接件,相邻两个所述拉杆之间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所述撑杆位于所述节点的一端设置有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所述撑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的三侧敞开设置,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进入到所述第二卡槽内;所述第二卡槽的上下两相对的侧壁上均设置有第一贯通孔,所述第三连接件设置有第二销轴;所述第二销轴依次穿设过所述第一贯通孔、第二连接件、所述内孔与另一个所述第一贯通孔,所述第二销轴的两端分别卡设在所述第三连接件的两个外侧面;所述节点处的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二卡槽内,用于将所述撑杆的作用力传递到两个所述拉杆上或者将所述拉杆的作用力传递到所述撑杆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张弦梁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端部中心设置有三侧敞开的第三卡槽,所述第三卡槽的相对两个侧壁上均设置有第二贯通孔,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三卡槽内,且所述内孔、两个所述第二贯通孔以及两个所述第一贯通孔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张弦梁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件包括固定板、两个限位板与多个肋板,两个所述限位板分别设置在所述固定板的两端,且两个所述限位板与所述撑杆的中线对称设置,两个所述限位板之间的间隙为所述第二卡槽;所述固定板与所述撑杆的端部固定连接,且所述固定板的表面积大于所述撑杆与所述固定板接触面的面积;多个所述肋板用于连接所述固定板与所述撑杆、所述固定板与所述限位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张弦梁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梁还设置有多个牛腿,所述牛腿的截面呈直角三角形设置,所述牛腿的斜边与所述混凝土梁连接,所述牛腿的其中一个直角边与所述预应力施加装置垂直设置,所述牛腿位于所述预应力施加装置与所述混凝土梁之间;所述牛腿用于使所述撑杆上与所述混凝土梁垂直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张弦梁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弦与所述混凝土梁之间还设置有支撑平台,所述支撑平台用于平整所述混凝土梁,所述撑杆与所述支撑平台垂直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张弦梁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平台设置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张弦梁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撑杆设置为长方体形结构,所述拉杆设置为圆管形结构且所述拉杆内部中空。
CN202121752481.3U 2021-07-29 2021-07-29 张弦梁支撑结构 Active CN2156695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52481.3U CN215669551U (zh) 2021-07-29 2021-07-29 张弦梁支撑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52481.3U CN215669551U (zh) 2021-07-29 2021-07-29 张弦梁支撑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69551U true CN215669551U (zh) 2022-01-28

Family

ID=799822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752481.3U Active CN215669551U (zh) 2021-07-29 2021-07-29 张弦梁支撑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6955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62581A (zh) * 2022-08-26 2022-11-01 江苏环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张弦梁的基坑支撑系统
CN117026996A (zh) * 2023-08-04 2023-11-10 中铁一局集团市政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式张弦梁钢支撑施工工艺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62581A (zh) * 2022-08-26 2022-11-01 江苏环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张弦梁的基坑支撑系统
CN115262581B (zh) * 2022-08-26 2023-09-08 江苏环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张弦梁的基坑支撑系统
CN117026996A (zh) * 2023-08-04 2023-11-10 中铁一局集团市政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式张弦梁钢支撑施工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669551U (zh) 张弦梁支撑结构
CN113529740B (zh) 张弦梁支撑系统
CN113202173B (zh) 一种深基坑施工中钢管临时替换跨基坑混凝土管施工方法
CN113756314B (zh) 一种适用于长三角地区软土地基深大地铁基坑开挖的施工方法
CN112177630B (zh) 一种盾构隧道垂直顶升的装置及方法
CN215669549U (zh) 双级张弦梁支撑结构
CN109654295B (zh) 弯头接入点临时止推块及其施工方法和设计方法
CN114837088A (zh) 一种公路上承台的施工方法
WO2020103351A1 (zh) 应用于复杂管缆线交叉防护的贝雷支架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212104105U (zh) 深基坑预应力换撑支护系统
CN215948208U (zh) 张弦梁砼支撑组合结构
CN215948207U (zh) 张弦梁直撑结构
CN215948206U (zh) 张弦梁斜撑结构
CN114439242B (zh) 装配式悬挑复杂构件优化及吊装加固施工工法
CN114059554B (zh) 带钢桁架及斜抛撑的深基坑内支撑体系及施工方法
CN206616602U (zh) 一种室外施工电梯基础加固装置
CN111622091B (zh) 一种预制桥墩的受力试验方法
CN112227369B (zh) 一种盖挖逆作永久钢管立柱安装施工方法
CN112797227B (zh) 复杂环境超长距离顶管顶进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4875969A (zh) 一种明挖现浇地下综合管廊移动台模一体化施工工法
CN211666622U (zh) 反力井中可上下攀爬且翻板站立的试验装置
CN106836325A (zh) 一种室外施工电梯基础加固装置
CN113005903A (zh) 灌浆套筒连接式盖梁拼装施工工艺
CN215857141U (zh) 一种装配式轻型钢桁架桥
CN111236253A (zh) 一种水上安装钢围檩及钢支撑施工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