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67257U - 一种反渗透设备的自动控温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反渗透设备的自动控温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67257U
CN215667257U CN202122167174.5U CN202122167174U CN215667257U CN 215667257 U CN215667257 U CN 215667257U CN 202122167174 U CN202122167174 U CN 202122167174U CN 215667257 U CN215667257 U CN 2156672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equipment main
shape
equipment
ai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16717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群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Hengyuan Electric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Hengyuan Electric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Hengyuan Electric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Hengyuan Electric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16717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672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672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672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反渗透设备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反渗透设备的自动控温设备,包括设备主体;所述设备主体包括机身、连管口与温度管;所述机身设置在设备主体的中部;所述连管口连接在设备主体的前端;所述温度管设置在设备主体的上端;所述设备主体的底部安装有散热防尘机构;所述散热防尘机构包括垫底板、上撑板、风扇、出风口、滤框与滑块;所述垫底板设置在设备主体的底部;采用设置散热防尘机构,实现了防止灰尘堵塞出风口,提高散热效果的功能,通过设置密封机构,实现了增强连管口密封性的功能,通过设置有防掉电机构,实现了稳定安装电线,防止电线断接影响设备主体使用的功能。

Description

一种反渗透设备的自动控温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反渗透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反渗透设备的自动控温设备。
背景技术
反渗透设备是使用膜分离技术,将污水采用压力的方式进行净化,通过反渗透设备可以节省水资源进行循环利用,反渗透设备需要使用到自动控温设备对内部水源进行温度控制。
在目前技术中,自动控温设备可以对水源的温度进行调节和监控,当温度过低时可以对水源进行加热,温度过高时设备产生压力会发出警报,在反渗透设备领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现有的反渗透设备的自动控温设备,散热口会因内部的风扇与空气之间摩擦而产生静电对灰尘进行吸附,在长时间使用过后散热口会被灰尘堵塞,导致散热效率下降;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反渗透设备的自动控温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现有的自动控温设备,在长时间使用过后散热口会被灰尘堵塞,导致散热效率下降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反渗透设备的自动控温设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反渗透设备的自动控温设备,包括设备主体;所述设备主体包括机身、连管口与温度管;所述机身设置在设备主体的中部;所述连管口连接在设备主体的前端;所述温度管设置在设备主体的上端;所述设备主体的底部安装有散热防尘机构;所述散热防尘机构包括垫底板、上撑板、风扇、出风口、滤框与滑块;所述垫底板设置在设备主体的底部;所述上撑板固定连接在垫底板的上端;所述风扇设置在上撑板的内部;所述出风口设置在设备主体的上端;所述滤框活动连接在出风口的内部;所述滑块活动连接在滤框的两端,通过设备主体的上下两端设置散热防尘机构,实现了防止灰尘堵塞出风口,提高散热效果的功能。
优选的,所述设备主体的前端设置有密封机构;所述密封机构包括外套圈、插杆、抵板、簧柱与密封圈;所述外套圈设置在连管口的外侧;所述插杆插设在外套圈的内部;所述抵板固定连接在插杆的下端;所述簧柱活动连接在外套圈的内部;所述密封圈套设在连管口的外侧,通过在连管口的外侧安装密封机构,实现了增强连管口密封性的功能。
优选的,所述设备主体的一端设置有防掉电机构;所述防掉电机构包括线框、电线、拧把、拧栓与夹板;所述线框固定连接在设备主体的一端;所述电线插设在线框的内部;所述拧把插设在线框的内部;所述拧栓设置在线框的内部;所述夹板连接在拧栓的底端,通过在设备主体一端设置防掉电机构,实现了稳定安装电线,防止电线断接影响设备主体使用的功能。
优选的,所述风扇的形状与上撑板的内部形状相配合;所述出风口的内部形状与滤框的形状相贴合;所述滑块的形状与出风口内部滑槽的形状相贴合,通过滑块从出风口内部的滑槽中滑动安装,将滤框卡设在出风口的内部,使得对灰尘进行过滤遮挡,防止灰尘从上端进入到设备主体的内部,通过滑块滑动在出风口的内部,使得方便拆卸滤框对上表面堵塞的灰尘进行清洁。
优选的,所述密封圈设置为橡胶材质;所述抵板的形状与密封圈外表面的形状相贴合;所述插杆的形状与外套圈内部的形状相贴合,通过簧柱本身的弹性,使得带动抵板抵设在密封圈的外侧,密封圈设置橡胶材质,本身较软,抵板的抵设使得密封圈与连管口更紧密的贴合,使得通过水时,无法从缝隙中泄漏,实现了增强连管口密封性的功能。
优选的,所述拧栓的形状与线框内部的形状相配合;所述夹板的形状与电线的形状相配合,通过拧动拧把,使得两组拧栓转动在线框的内部,带动两组夹板相近,从而夹板夹持在电线的外侧,对电线的位置进行固定,实现了稳定安装电线,防止电线断接影响设备主体使用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备主体的上下两端设置散热防尘机构的结构设计,通过上撑板下端安装垫底板,使得设备主体底部呈现垫空效果,通过上撑板内部设置的风扇进行转动,使得抽风式从上端出风口中排出,增强散热效果,通过滑块从出风口内部的滑槽中滑动安装,将滤框卡设在出风口的内部,使得对灰尘进行过滤遮挡,防止灰尘从上端进入到设备主体的内部,通过滑块滑动在出风口的内部,使得方便拆卸滤框对上表面堵塞的灰尘进行清洁,使得提高散热效果的同时防止灰尘进入到设备主体的内部,减少灰尘,实现了防止灰尘堵塞出风口,提高散热效果的功能,解决了内部风扇进行散热时,产生积灰堵塞在出风口,造成散热效果差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连管口的外侧安装密封机构的结构设计,通过将密封圈套设在连管口外侧后,将外套圈套设在密封圈的外侧,通过簧柱本身的弹性,使得带动抵板抵设在密封圈的外侧,密封圈设置橡胶材质,本身较软,抵板的抵设使得密封圈与连管口更紧密的贴合,使得通过水时,无法从缝隙中泄漏,实现了增强连管口密封性的功能,解决了长时间积累,使得连管口生锈,造成水泄漏的问题,提高了密封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一的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的散热防尘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一的防尘机构俯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一的密封机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二的防掉电机构侧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设备主体;11、机身;12、连管口;13、温度管;2、散热防尘机构;21、垫底板;22、上撑板;23、风扇;24、出风口;25、滤框;26、滑块;3、密封机构;31、外套圈;32、插杆;33、夹板;34、簧柱;35、密封圈;4、防掉电机构;41、线框;42、电线;43、拧把;44、拧栓;45、夹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4所示,一种反渗透设备的自动控温设备,包括设备主体1;所述设备主体1包括机身11、连管口12与温度管13;所述机身11设置在设备主体1的中部;所述连管口12连接在设备主体1的前端;所述温度管13设置在设备主体1的上端;所述设备主体1的底部安装有散热防尘机构2;所述散热防尘机构2包括垫底板21、上撑板22、风扇23、出风口24、滤框25与滑块26;所述垫底板21设置在设备主体1的底部;所述上撑板22固定连接在垫底板21的上端;所述风扇23设置在上撑板22的内部;所述出风口24设置在设备主体1的上端;所述滤框25活动连接在出风口24的内部;所述滑块26活动连接在滤框25的两端;
工作时,通过连管口12连接进水进入设备主体1进行控温,通过设备主体1的上下两端设置散热防尘机构2的结构设计,通过上撑板22下端安装垫底板21,使得设备主体1底部呈现垫空效果,通过上撑板22内部设置的风扇23进行转动,使得抽风式从上端出风口24中排出,增强散热效果,通过滑块26从出风口24内部的滑槽中滑动安装,将滤框25卡设在出风口24的内部,使得对灰尘进行过滤遮挡,防止灰尘从上端进入到设备主体1的内部,通过滑块26滑动在出风口24的内部,使得方便拆卸滤框25对上表面堵塞的灰尘进行清洁,使得提高散热效果的同时防止灰尘进入到设备主体1的内部,减少灰尘,实现了防止灰尘堵塞出风口24,提高散热效果的功能,解决了内部风扇23进行散热时,产生积灰堵塞在出风口24,造成散热效果差的问题。
所述设备主体1的前端设置有密封机构3;所述密封机构3包括外套圈31、插杆32、抵板33、簧柱34与密封圈35;所述外套圈31设置在连管口12的外侧;所述插杆32插设在外套圈31的内部;所述抵板33固定连接在插杆32的下端;所述簧柱34活动连接在外套圈31的内部;所述密封圈35套设在连管口12的外侧;
工作时,通过在连管口12的外侧安装密封机构3的结构设计,通过将密封圈35套设在连管口12外侧后,将外套圈31套设在密封圈35的外侧,通过簧柱34本身的弹性,使得带动抵板33抵设在密封圈35的外侧,密封圈35设置橡胶材质,本身较软,抵板33的抵设使得密封圈35与连管口12更紧密的贴合,使得通过水时,无法从缝隙中泄漏,实现了增强连管口12密封性的功能,解决了长时间积累,使得连管口12生锈,造成水泄漏的问题,提高了密封效果。
所述设备主体1的一端设置有防掉电机构4;所述防掉电机构4包括线框41、电线42、拧把43、拧栓44与夹板45;所述线框41固定连接在设备主体1的一端;所述电线42插设在线框41的内部;所述拧把43插设在线框41的内部;所述拧栓44设置在线框41的内部;所述夹板45连接在拧栓44的底端;
工作时,通过在设备主体1一端设置防掉电机构4的结构设计,通过电线42插设入线框41的内部,使得设备主体1通电,通过拧动拧把43,使得两组拧栓44转动在线框41的内部,带动两组夹板45相近,从而夹板45夹持在电线42的外侧,对电线42的位置进行固定,实现了稳定安装电线42,防止电线42断接影响设备主体1使用的功能,解决了电线42插设入线框41中不稳定,容易断触影响设备主体1工作的问题。
所述风扇23的形状与上撑板22的内部形状相配合;所述出风口24的内部形状与滤框25的形状相贴合;所述滑块26的形状与出风口24内部滑槽的形状相贴合;
工作时,通过上撑板22下端安装垫底板21,使得设备主体1底部呈现垫空效果,通过上撑板22内部设置的风扇23进行转动,使得抽风式从上端出风口24中排出,增强散热效果,通过滑块26从出风口24内部的滑槽中滑动安装,将滤框25卡设在出风口24的内部,使得对灰尘进行过滤遮挡,通过滑块26滑动在出风口24的内部,使得方便拆卸滤框25对上表面堵塞的灰尘进行清洁。
所述密封圈35设置为橡胶材质;所述抵板33的形状与密封圈35外表面的形状相贴合;所述插杆32的形状与外套圈31内部的形状相贴合;
工作时,通过簧柱34本身的弹性,使得带动抵板33抵设在密封圈35的外侧,密封圈35设置橡胶材质,本身较软,抵板33的抵设使得密封圈35与连管口12更紧密的贴合,使得通过水时,无法从缝隙中泄漏。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5所示,对比实施例一,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拧栓44的形状与线框41内部的形状相配合;所述夹板45的形状与电线42的形状相配合;通过电线42插设入线框41的内部,使得设备主体1通电,通过拧动拧把43,使得两组拧栓44转动在线框41的内部,带动两组夹板45相近,从而夹板45夹持在电线42的外侧,对电线42的位置进行固定,实现了稳定安装电线42,防止电线42断接影响设备主体1使用的功能。
工作原理,通过连管口12连接进水进入设备主体1进行控温,通过设备主体1的上下两端设置散热防尘机构2的结构设计,通过上撑板22下端安装垫底板21,使得设备主体1底部呈现垫空效果,通过上撑板22内部设置的风扇23进行转动,使得抽风式从上端出风口24中排出,增强散热效果,通过滑块26从出风口24内部的滑槽中滑动安装,将滤框25卡设在出风口24的内部,使得对灰尘进行过滤遮挡,防止灰尘从上端进入到设备主体1的内部,通过滑块26滑动在出风口24的内部,使得方便拆卸滤框25对上表面堵塞的灰尘进行清洁,使得提高散热效果的同时防止灰尘进入到设备主体1的内部,减少灰尘,实现了防止灰尘堵塞出风口24,提高散热效果的功能,解决了内部风扇23进行散热时,产生积灰堵塞在出风口24,造成散热效果差的问题;通过在连管口12的外侧安装密封机构3的结构设计,通过将密封圈35套设在连管口12外侧后,将外套圈31套设在密封圈35的外侧,通过簧柱34本身的弹性,使得带动抵板33抵设在密封圈35的外侧,密封圈35设置橡胶材质,本身较软,抵板33的抵设使得密封圈35与连管口12更紧密的贴合,使得通过水时,无法从缝隙中泄漏,实现了增强连管口12密封性的功能,解决了长时间积累,使得连管口12生锈,造成水泄漏的问题,提高了密封效果。
通过在设备主体1一端设置防掉电机构4的结构设计,通过电线42插设入线框41的内部,使得设备主体1通电,通过拧动拧把43,使得两组拧栓44转动在线框41的内部,带动两组夹板45相近,从而夹板45夹持在电线42的外侧,对电线42的位置进行固定,实现了稳定安装电线42,防止电线42断接影响设备主体1使用的功能,解决了电线42插设入线框41中不稳定,容易断触影响设备主体1工作的问题。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反渗透设备的自动控温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主体(1);所述设备主体(1)包括机身(11)、连管口(12)与温度管(13);所述机身(11)设置在设备主体(1)的中部;所述连管口(12)连接在设备主体(1)的前端;所述温度管(13)设置在设备主体(1)的上端;所述设备主体(1)的底部安装有散热防尘机构(2);
所述散热防尘机构(2)包括垫底板(21)、上撑板(22)、风扇(23)、出风口(24)、滤框(25)与滑块(26);所述垫底板(21)设置在设备主体(1)的底部;所述上撑板(22)固定连接在垫底板(21)的上端;所述风扇(23)设置在上撑板(22)的内部;所述出风口(24)设置在设备主体(1)的上端;所述滤框(25)活动连接在出风口(24)的内部;所述滑块(26)活动连接在滤框(25)的两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渗透设备的自动控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主体(1)的前端设置有密封机构(3);所述密封机构(3)包括外套圈(31)、插杆(32)、抵板(33)、簧柱(34)与密封圈(35);所述外套圈(31)设置在连管口(12)的外侧;所述插杆(32)插设在外套圈(31)的内部;所述抵板(33)固定连接在插杆(32)的下端;所述簧柱(34)活动连接在外套圈(31)的内部;所述密封圈(35)套设在连管口(12)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反渗透设备的自动控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主体(1)的一端设置有防掉电机构(4);所述防掉电机构(4)包括线框(41)、电线(42)、拧把(43)、拧栓(44)与夹板(45);所述线框(41)固定连接在设备主体(1)的一端;所述电线(42)插设在线框(41)的内部;所述拧把(43)插设在线框(41)的内部;所述拧栓(44)设置在线框(41)的内部;所述夹板(45)连接在拧栓(44)的底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反渗透设备的自动控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23)的形状与上撑板(22)的内部形状相配合;所述出风口(24)的内部形状与滤框(25)的形状相贴合;所述滑块(26)的形状与出风口(24)内部滑槽的形状相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反渗透设备的自动控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35)设置为橡胶材质;所述抵板(33)的形状与密封圈(35)外表面的形状相贴合;所述插杆(32)的形状与外套圈(31)内部的形状相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反渗透设备的自动控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拧栓(44)的形状与线框(41)内部的形状相配合;所述夹板(45)的形状与电线(42)的形状相配合。
CN202122167174.5U 2021-09-08 2021-09-08 一种反渗透设备的自动控温设备 Active CN2156672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67174.5U CN215667257U (zh) 2021-09-08 2021-09-08 一种反渗透设备的自动控温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67174.5U CN215667257U (zh) 2021-09-08 2021-09-08 一种反渗透设备的自动控温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67257U true CN215667257U (zh) 2022-01-28

Family

ID=799616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167174.5U Active CN215667257U (zh) 2021-09-08 2021-09-08 一种反渗透设备的自动控温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672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667257U (zh) 一种反渗透设备的自动控温设备
CN215890510U (zh) 一种降噪型高压风机
CN215125855U (zh) 一种具有防潮除尘功能的档案柜
CN207787127U (zh) 一种高效废旧线缆清洗设备
CN215336918U (zh) 空调滤网支架结构
CN216259734U (zh) 一种工业灰尘净化用多级滤筒除尘器
CN215109007U (zh) 煤矿井下除尘器的对旋风机水雾化装置
CN213643618U (zh) 一种便于更换活性炭芯的活性炭吸附装置
CN211025566U (zh) 一种便于安装及拆卸的压缩空气过滤器
CN212297052U (zh) 一种离心泵的动力传递结构
CN209530219U (zh) 一种便于处理杂质的废水收集装置
CN112604390A (zh) 能监测排放量的压缩空气净化器
CN208504588U (zh) 一种可治理雾霾的新能源空气净化装置
CN211782921U (zh) 一种新型高效换热机组
CN216020773U (zh) 一种便于维护的吸尘器密封圈
CN212219178U (zh) 一种模内热切控制装置
CN219942141U (zh) 一种低阻力高效空气过滤器
CN208859075U (zh) 一种污水管道固定装置
CN209188328U (zh) 一种具有除甲醛功能的空气滤清器
CN214891793U (zh) 一种暖通空调通风用除尘降噪装置
CN217518753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两级汽车空气滤清器
CN211071224U (zh) 一种便于过滤杂质的万向柔性吸气管
CN218125271U (zh) 一种新能源电池均衡装置
CN214261210U (zh) 一种防污染新型除尘净化机器
CN215675581U (zh) 一种防倒流水温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