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52135U - 轮椅、前轮组件及其踏板组件 - Google Patents

轮椅、前轮组件及其踏板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52135U
CN215652135U CN202121252554.2U CN202121252554U CN215652135U CN 215652135 U CN215652135 U CN 215652135U CN 202121252554 U CN202121252554 U CN 202121252554U CN 215652135 U CN215652135 U CN 2156521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dal
front wheel
pedal arm
assembly
wheelch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25255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Kuzhe Power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Kuzhe Power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Kuzhe Power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Kuzhe Power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25255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521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521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521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rriages For Children, Sleds, And Other Hand-Operated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椅、前轮组件及其踏板组件,能够简化并优化折叠轮椅中对于踏板的折叠和固定方式。为实现前述目的的踏板组件包括踏板臂、踏板本体、触发杆以及限位卡爪。踏板臂具有安装孔,踏板本体具有连接部,踏板本体通过连接部可转动地连接于踏板臂。触发杆通过安装孔贯穿踏板臂,在安装孔中可活动,并由弹性件支撑。限位卡爪与连接部共同位于踏板臂的同一侧,相对踏板臂可转动,并与触发杆连接。其中,连接部具有第一配合部以及第二配合部,在收合位置,第一配合部与限位卡爪限制踏板本体与踏板臂的相对转动;在展开位置,触发杆被弹性支撑地与第二配合部相接,并限制踏板本体与踏板臂的相对转动。

Description

轮椅、前轮组件及其踏板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适用于可折叠轮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轮椅、前轮组件及其踏板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市面上存在的折叠轮椅的脚踏板都是需要使用者单独折叠或展开的,无论采用前述任何折叠方式,轮椅的活动脚踏板的折叠或展开动作都需使用者手动操作,只有部分的简单动作可以通过用脚操作来实现。
现有折叠轮椅中对于脚踏板的折叠方式大致具有如下几种,一种是需要在折叠轮椅之前要先折叠脚踏,具有这类折叠方式的轮椅有些甚至需要使用者弯腰操作才能完成。另一种是连杆式折叠轮椅,其脚踏一般是在折叠后的最高位置,脚踏板的位置与充当把手的靠背距离相当近,对于轮椅的使用者来说非常容易误碰。
然而发明人发现,现有的折叠轮椅中对于脚踏板的折叠方式在操作上对于老年人或是残障人士并不友好,同时,触碰脚踏板或是脚踏板连杆会产生卫生问题,故亟需提供一种踏板组件,能够简化并优化折叠轮椅中对于踏板的折叠和固定方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踏板组件,能够简化并优化折叠轮椅中对于踏板的折叠和固定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轮组件,其包括如前所述的踏板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椅,其包括如前所述的前轮组件。
为实现前述目的的踏板组件,包括:
踏板臂,具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具有长度方向;
踏板本体,具有连接部,所述踏板本体通过所述连接部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踏板臂,并设置成相对所述踏板臂分别转动至收合位置以及展开位置;
触发杆,通过所述安装孔贯穿所述踏板臂,所述触发杆在所述安装孔中沿所述长度方向可活动,并沿所述长度方向由弹性件支撑;以及
限位卡爪,与所述连接部共同位于所述踏板臂的同一侧,相对所述踏板臂可转动,并与所述触发杆连接;
其中,所述连接部具有第一配合部以及第二配合部,在所述收合位置,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限位卡爪限制所述踏板本体与所述踏板臂的相对转动;在所述展开位置,所述触发杆被弹性支撑地与所述第二配合部相接,并限制所述踏板本体与所述踏板臂的相对转动。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部还具有第三配合部,于所述触发杆施加一外力,可使所述触发杆与所述第二配合部解除相接状态,以允许所述踏板本体相对所述踏板臂转动至相平齐的平齐位置;
其中,所述触发杆与所述第三配合部在所述平齐位置限制所述踏板本体相对所述踏板臂继续转动。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配合部以及所述第三配合部为突设于所述连接部上的凸部,所述第二配合部为开设于所述连接部中的槽部。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踏板本体与所述踏板臂的连接处分别设置有滑轮,所述滑轮配置成在所述踏板组件的折叠过程中,相对所述连接部处于更靠近与地面接触的位置。
为实现前述另一目的的前轮组件,包括前轮架、连接杆以及前轮,所述前轮架与所述连接杆的一端铰接,还包括如前所述的踏板组件;
其中,所述踏板臂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前轮架。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踏板臂与所述前轮架之间可相对运动至收拢位置,在所述收拢位置,所述前轮架于所述触发杆上施加一外力。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前轮架包括压边,当所述前轮架于所述触发杆上施加一外力时,所述压边能够与所述触发杆配合相接,以使当所述踏板臂自与所述踏板本体相平齐的平齐位置运动至所述收合位置的过程中,所述踏板臂与所述前轮架始终被保持于所述收拢位置。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前轮架具有第一限位部,所述踏板臂具有第二限位部,当所述踏板臂运动至所述收合位置时,在处于收拢位置的所述踏板臂与所述前轮架中,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相扣,以限制所述踏板臂相对所述前轮架转动;
其中,在所述踏板臂自所述收合位置运动展开的过程中,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相互避让。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限位部以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前轮架的铰接处为转动中心,与所述连接杆同轴且同步地相对所述前轮架可转动。
为实现前述又一目的的轮椅,包括轮椅本体,前轮组件以及后轮组件,所述前轮组件为如前所述的前轮组件;
其中,所述轮椅本体中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连接杆运动,以带动所述前轮架运动。
本实用新型的进步效果包括以下之一或组合:
本轮椅及其踏板组件通过设置相配合的连接部、限位卡爪13触发杆,使得通过对单一部件触发杆的操作实现将踏板组件中的踏板本体与踏板臂10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调节限位,其相对现有的踏板折叠方式更易操作,为实现自动化折叠轮椅提供基础。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而变得更加明显,其中:
图1示意性示出本踏板组件一个实施方式下一种姿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2示意性示出本前轮组件及其踏板组件一个实施方式一种姿态的侧面示意图;
图3示意性示出本踏板组件一个实施方式下另一姿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4示意性示出本前轮组件及其踏板组件一个实施方式下另一姿态的侧面示意图;
图5示意性示出本前轮组件及其踏板组件一个实施方式下又一姿态的侧面示意图;
图6示意性示出本前轮组件一个实施方式下一种姿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7示意性示出本前轮组件一个实施方式下另一姿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8示意性示出本轮椅一个实施方式下的立体示意图;
图9示意性示出本轮椅一个实施方式下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10至图20示意性示出本轮椅一个实施方式下自一个姿态逐步运动至另一姿态的变化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公开了多种不同的实施所述的主题技术方案的实施方式或者实施例。为简化公开内容,下面描述了各元件和排列的具体实例,当然,这些仅仅为例子而已,并非是对本申请的保护范围进行限制。另外,这些公开内容中可能会在不同的例子中重复附图标记和/或字母。该重复是为了简要和清楚,其本身不表示要讨论的各实施方式和/或结构间的关系。
同时,本申请使用了特定词语来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如“一个实施例”、“一实施例”、和/或“一些实施例”意指与本申请至少一个实施例相关的某一特征、结构或特点。因此,应强调并注意的是,本说明书中在不同位置两次或多次提及的“一实施例”或“一个实施例”并不一定是指同一实施例。此外,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某些特征、结构或特点可以进行适当的组合。另外,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也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到的情况下,如下描述中的顶、底、顺时针和逆时针仅仅是出于方便的目的所使用的,而并不暗示任何具体的固定方向。事实上,它们被用于反映对象的各个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和/或方向。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以及后续其他的附图均仅作为示例,其并非是按照等比例的条件绘制的,并且不应该以此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实际要求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此外,不同实施方式下的变换方式可以进行适当组合。
为解决现有折叠式轮椅中存在的诸多操作不便利问题,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踏板组件,如图1示出了本踏板组件一个实施方式下的立体示意图。
踏板组件1包括踏板臂10、踏板本体11、触发杆12以及限位卡爪13。
在踏板臂10中开设有安装孔100,该安装孔100是如图中所示、贯穿地开设于踏板臂10中,且整体为长孔,具有长度方向。可以理解的是,这里所说的安装孔100的长度方向指的是在踏板臂10侧壁所在平面内安装孔100的最大内径的延伸方向。
踏板本体11中具有连接部110,踏板本体11通过该连接部110可转动地与踏板臂10之间连接,通过转动调节踏板臂10与踏板本体11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以使得踏板臂10与踏板本体11之间能够转动至不同的相对位置状态。
具体来说,在图1以及图2所示出的实施方式中,踏板臂10与踏板本体11之间处于展开位置,当踏板组件1组装于轮椅中时,处于展开位置的踏板臂10与踏板本体11适合使用者将脚放置于踏板本体11上。在图3以及图4所示出的实施方式中,踏板臂10与踏板本体11之间处于收合位置,当踏板组件1组装于轮椅中时,处于收合位置的踏板臂10与踏板本体11将占用相对较小的空间,便于收纳、搬运。
请继续参见图1,触发杆12是通过安装孔100装配于踏板臂10上,在装配状态下,触发杆12贯穿踏板臂10设置,并具有贯穿踏板臂10后凸出的端部。同时,呈长孔状的安装孔100的外形配置成:安装于踏板臂10上的触发杆12沿安装孔100的长度方向可活动。触发杆12在安装孔100的长度方向上由弹性件14支撑,从而在如图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中,被弹性支撑状态下的触发杆12在安装孔100中被弹性抵顶于安装孔100长度方向上的一侧内壁处。具体来说,在如图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弹性件14是螺旋弹簧,设置于踏板臂10内,其两端分别连接于触发杆12上以及踏板臂10上,当于触发杆12上施加一外力,能够使得弹性件14被弹性压缩,从而自如前所述一侧内壁的朝向长度方向上的另一侧内壁活动。并且在活动过程中,弹性件14使得触发杆12始终保持朝向如前所述一侧内壁活动的趋势。当然,在一些其他实施方式中,弹性件也可以是拉簧,当于触发杆12上施加一外力,能够使得触发杆12在活动的过程中该拉簧被弹性拉伸。在另外一些与图示不同的实施方式中,弹性件14的设置位置可以视实际工况而进行调整,如弹性件14可以是设置于踏板臂10外,但相对于该实施方式,将弹性件14设置于踏板臂10内能够保证触发杆12在运动过程中,弹性件14不会与其他部件发生干涉。
限位卡爪13与连接部110共同位于踏板臂10的同一侧,具体到如图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中,限位卡爪13与连接部110共同位于踏板臂10组装状态下相对外侧的位置,当然,在其他一些与图示不同的实施方式中,限位卡爪13与连接部110可以共同位于踏板臂10组装状态下相对内侧的位置。其中,限位卡爪13相对踏板臂10可转动,并与触发杆12之间相连接。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限位卡爪13上开设有第一孔130,触发杆12是穿设于第一孔130中,从而当触发杆12在安装孔100中沿其长度方向活动时,能够带动限位卡爪13运动,从而使得限位卡爪13以与踏板臂10相连接处为转动中心而转动。
请继续参见图2,连接部110中具有第一配合部111以及第二配合部112,在如图1至图2中所示出的展开位置,触发杆12是被弹性件弹性支撑地与该第二配合部112相接,从而触发杆12与第二配合部112共同限制踏板臂10与踏板本体11之间的相对转动,具体而言,弹性支撑地相接,是指当触发杆12与第二配合部112相配合限位的状态下,触发杆12是被弹性件14弹性支撑,并在该弹性支撑状态下与第二配合部112处于相接状态,可以理解的是,当弹性件14为如前所述的螺旋弹簧时,触发杆12与第二配合部112相配合限位的位置下,该螺旋弹簧属于被略微弹性压缩的状态,从而具有弹性顶撑该触发杆12朝向第二配合部112压紧的趋势。当于触发杆12上施加一外力,可以使得弹性件14被弹性压缩,从而允许触发杆12与第二配合部112之间解除配合状态,并允许踏板臂10与踏板本体11之间的相对转动。在如图中所示出的实施方式中,连接部110是设置于触发杆12穿过踏板臂10后的一端处,并与其端部相配合限位,在其他一些与图示不同的实施方式中,连接部110也可以是设置于踏板臂10内侧,并与触发杆12的杆身相配合限位。
在如图3至图4中所示出的收合位置,第一配合部111与限位卡爪13共同配合限制踏板本体11相对踏板臂10的相对转动,具体而言,于触发杆12施加一外力,使得其沿安装孔100的长度方向活动,并使得触发杆12与第二配合部112之间解除配合状态,此时踏板本体11相对踏板臂10可相对转动,直至运动至如图3至图4中所示出的收合位置中时,第一配合部111与限位卡爪13之间配合限位。又由于触发杆12在外力作用下保持在安装孔100内的位置固定,使得限位卡爪13不会以其与踏板臂10的连接处为中心进行转动,从而保证了无论踏板本体11相对踏板臂10沿图中所示的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第一配合部111与限位卡爪13均相抵,以实现在收合位置对踏板本体11以及踏板臂10的保持。
本踏板组件通过设置相配合的连接部110、限位卡爪13以及触发杆12,使得通过对单一部件触发杆12的操作实现将踏板组件中的踏板本体11与踏板臂10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调节限位,其相对现有的踏板折叠方式更易操作,为实现自动化折叠轮椅提供基础。
虽然本踏板组件的一个实施例如上所述,但是在本踏板组件的其他实施例中,本踏板组件相对于上述实施例在许多方面都可以具有更多的细节,并且这些细节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具有多样的变化。下面以一些实施例对这细节和些变化中的至少一部分进行说明。
在本踏板组件的一个实施方式中,连接部110还具有第三配合部113,当于图2中所示状态下的触发杆12施加一外力,使得支撑其的弹性件14被弹性压缩或拉伸,从而允许触发杆12与该第二配合部112之间解除相配合限位的状态,从而允许踏板本体11相对踏板臂10转动至如图5中所示出相平齐的平齐位置,其中,在该平齐位置,触发杆12与该第三配合部113相抵,并共同限制踏板本体11相对踏板臂10的继续转动。其中,踏板本体11与踏板臂10相平齐是指运动至具有相同延伸方向的展开位置,即踏板本体11与踏板臂10之间的夹角呈接近180°的位置,在该位置,当需要对踏板组件或其组装后所处的折叠轮椅进行折叠时,踏板本体11能够提供为折叠所需的避让空间,防止在折叠过程中对其他部件进行干涉。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折叠过程中,当触发杆12与该第二配合部112之间解除相配合限位的状态时,踏板本体11可以通过重力作用运动至平齐位置。当然,由于踏板本体11是可以通过重力作用运动至平齐位置,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连接部110中也可以不设置第三配合部113,而直接依靠地面对踏板本体11的展开位置进行限位,但通过设置第三配合部113进行限位的另一个好处在于,其能够限制踏板本体11相对轮椅的主体的运动范围。当然,可以理解是,如前述实施方式类似,在如图中所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第三配合部113是设置于触发杆12穿过踏板臂10后的一端处,并与其端部相配合限位,在其他一些与图示不同的实施方式中,连接部110也可以是设置于踏板臂10内侧,从而第三配合部113与触发杆12的杆身相配合限位。
如图1至图5所示,在本踏板组件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配合部111以及第三配合部113为突设于连接部110上的凸部,该凸部结构可以是如图中所示、自连接部110的外周向外突伸出的凸起。其中,呈凸部状的第一配合部111与限位卡爪13之间通过卡合连接,呈凸部状的第三配合部113与触发杆12之间相接触而被触发杆12限位。第二配合部112为开设于连接部110中的槽部,该槽部结构可以是如图中所示、自连接部110的外周边缘向连接部110内侧下凹凹陷而成,通过将触发杆12的至少一部分(如杆身或端部)通过弹性力卡入至呈槽状的第二配合部112中,以实现触发杆12与连接部110之间配合限位,而通过对触发杆12施加外力,能够使其脱出于槽部中,从而解除限位状态。
请详见图2、图4以及图5,在本踏板组件的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限位卡爪13具有卡钩部131,具体来说,该卡钩部131是自限位卡爪本体132上突伸而成,其中限位卡爪本体132中开设有用于与触发杆12配合相接的第一孔130,而卡钩部131的延伸方向与限位卡爪本体132的延伸方向存在一夹角,使得当限位卡爪本体132由触发杆12带动而转动时,卡钩部131也会随着与限位卡爪本体132之间呈一夹角转动从而卡接第一配合部111。其中,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卡钩部131为弹性件,从而当卡钩部131受到外力作用下能够变形,从而能够与呈凸部状的第一配合部111卡扣或脱扣。具体来说,于图2中所示的状态下,当连接部110以图中所示的顺时针转动,第一配合部111能够与卡钩部131的上端面相抵,使得卡钩部131整体下弯变形,第一配合部111卡入卡钩部131中完成卡扣。于图4中所示的状态下,当连接部110以图中所示的逆时针转动,第一配合部111能够与卡钩部131的钩体下端面相抵,使得钩体整体上翘变形,第一配合部111自卡钩部131中脱出完成脱扣。其中,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卡钩部131可以是由具有一定弹性的塑料制成。在另一实施方式中,限位卡爪13整体均配置为弹性件。
在本踏板组件的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请参见图2以及图4,卡钩部131具有上端面131a,当踏板臂10与踏板本体11自展开位置运动至收合位置,即第一配合部111自未扣合状态运动至与卡钩部131扣合的状态时,上端面131a为首先与第一配合部111相接触的面。其中,上端面131a配置成为斜面,具体来说,卡钩部131具有卡钩部本体131b以及钩体131c,钩体131c朝向卡钩部本体131b一侧凸出,该上端面131a自钩体131c端部朝向钩体131c与卡钩部本体131b连接的一侧倾斜,从而当上端面131a与第一配合部111之间相接触时,呈斜面状的上端面131a能够与第一配合部111斜面配合,使得卡钩部131变形,以使第一配合部111更易于与钩体131c卡合。当然,在其他一些与图中所示不同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配合部111与卡钩部131之间也可以不依靠斜面引导,而是仅依靠外力使其变形后卡合或脱扣。
请详见图1及图3,在本踏板组件的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踏板臂10是如图中所示,为设置于本踏板组件1中的一对,其中,踏板本体11具有长度方向a,连接部110为沿该长度方向a间隔设置的两个,两连接部110分别与踏板臂10铰接连接。具体来说,两连接部110与两踏板臂10之间分别通过第一轴15铰接连接,从而使得铰接后的踏板本体11相对两踏板臂10,沿第一轴15的轴线方向为转动轴可转动。由于踏板本体11具有一定长度,通过两两踏板臂10与其铰接连接,能够起到更加稳定的支撑作用。当然,在其他一些与图示不同的实施方式中,踏板臂10的数量也可以是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多个。进一步地,限位卡爪13是对应连接部110的数量设置的一对,具体而言,两限位卡爪13与两踏板臂10之间通过第二轴16铰接连接,从而使得铰接后的两限位卡爪13相对两踏板臂10,沿第二轴16的轴线方向为转动轴可转动。能够理解的是,由于限位卡爪13是与连接部110之间一一对应配合,故限位卡爪13的设置数量与连接部110的数量保持匹配,同时,一一对应配合的限位卡爪13与连接部110设置于踏板臂10的同一侧。
请进一步详见图1至图5,在本踏板组件的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在踏板本体11与踏板臂10的铰接连接处设置有滑轮17,该滑轮17配置成在踏板组件1的折叠过程中,其能够相对连接部110处于更靠近与地面接触的位置。具体到图中所示出的实施方式中,滑轮17可以是安装于第一轴15上,并相对于第一轴15可转动。如图2、图4以及图5所示,在本踏板组件1的展开位置、收合位置以及平齐位置,滑轮17相对连接部110处于更靠近与地面接触的位置,从而在折叠过程中避免连接部110与地面直接发生挂磨,而导致对地面或轮椅部件的损坏。同时,通过设置滑轮17能够在折叠过程中能够减小轮椅部件与地面之间所产生的摩擦力。其中,关于滑轮17部件在本折叠轮椅中所起到的作用将于后文进一步详述。
请详见图2,在本踏板组件的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中位于展开位置的踏板本体11与踏板臂10之间具有夹角x1,该夹角的大小为1105°至135°,处于该夹角范围内的踏板本体11与踏板臂10所处的展开状态更便于使用者将脚放置于踏板臂10上。
请详见图4,在本踏板组件的另一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中位于收合位置的踏板本体11与踏板臂10之间具有夹角x2,该夹角的大小为85°至95°,处于该夹角范围内的踏板本体11与踏板臂10所处的收合状态使得本踏板组件1更易于折叠、收纳。
如前所述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的踏板组件可以应用于一种前轮组件中,图6示出了本前轮组件一个实施方式下第一位置下的立体示意图,图7示出了本前轮组件一个实施方式下第二位置下的立体示意图,其中,图6中所示出的前轮组件2中,踏板组件1是处于展开位置;图7中所示出的前轮组件2中,踏板组件1是处于收合位置。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图1至图5中也示出了本踏板组件1应用于前轮组件2中的局部。
如图6以及图7所示,前轮组件2包括前轮架20、连接杆21以及前轮22,前轮架20与连接杆21的一端铰接连接,踏板臂10可转动地连接于前轮架20上。具体地,踏板臂10与前轮架20之间可以通过销轴等方式铰接连接。
进一步地,本踏板组件1与前轮组件2中的其余部件之间的配合、运动关系将于后文进一步详述。
请详见图6以及图7,在本前轮组件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图6中的踏板组件1是处于展开位置,同样地,踏板臂10与前轮架20之间处于使用位置,在图6中所示出的状态下,本前轮组件适合于使用者将脚放置在踏板本体11上进行使用。图7中的踏板组件1是处于收合位置,同时,踏板臂10与前轮架20之间是相对运动至收拢位置,即踏板臂10与前轮架20之间以铰接处为转轴进行转动,并运动至收拢位置。在图7中所示出的收拢位置处,前轮架20能够压紧于触发杆12上,并对触发杆12施加一外力,使得支撑触发杆12的弹性件14被弹性拉伸(当弹性件14为拉簧的实施方式时)或弹性压缩(当弹性件14为螺旋弹簧的实施方式时),从而允许踏板本体11相对踏板臂10的转动。
进一步地,请参见图6,在本前轮组件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前轮架20包括压边201,当前轮架20压紧于触发杆12上,并对触发杆12施加一外力时,该压边201能够与触发杆12之间配合相接。具体到如图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当前轮架20压紧于触发杆12上时,触发杆12被压边201下压,从而使得当处于如图7中所示、当踏板臂10与前轮架20已处于收拢位置下时,当踏板臂10自如图5中所示出的平齐位置运动至如图4中所示出的收合位置的过程中,触发杆12能够与压边201相接触,从而将踏板臂10与前轮架20之间始终保持于收拢位置。可以理解的是,如前所述的自平齐位置运动至收合位置的过程中,踏板本体11是平放于地面上,从而通过设置压边201能够保证在整个运动过程中,踏板臂10是跟随前轮架20运动的,而不对相对前轮架20发生转动而改变相对位置关系。
进一步地,请详见图1至图6,在本前轮组件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前轮架20具有第一限位部202,踏板臂10具有第二限位部103。当如图7中所示、已处于收拢位置下的踏板臂10与前轮架20,一同运动至如图4中所示出的收合位置后,第一限位部202与第二限位部103之间将如图4中所示地、相互扣紧,从而限制踏板臂10相对于前轮架20转动,即,以图中所示相对位置中,第一限位部202与第二限位部103配合限制踏板臂10相对于前轮架20以逆时针方向进行转动。与此同时,当踏板臂10自如图4中所示出的收合位置运动展开,即运动至如图2中所示的折叠中间位置或如图5中所示的平齐位置时,第一限位部203与第二限位部103之间相互避让。具体地,请参见图6,在前轮架20中设置有避让缺口200,第二限位部103是设置于该避让缺口200的出口侧,当踏板臂10自如图4中所示出的收合位置运动展开的过程中,第一限位部202能够容纳于避让缺口200中,从而避免与第二限位部103之间发生干涉。
在本前轮组件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限位部202与第二限位部103分别为如图中所示的卡钩结构,在两卡钩结构的钩部可相互配合进行限位。当然,在其他一些与图示不同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限位部202与第二限位部103也可以有其他合适的结构,如卡扣结构,或是凸块与槽的配合结构,也能够形成相互配合的限位结构。
在本前轮组件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第一限位部202是以连接杆21与前轮架20的铰接处为转动中心,与连接杆21同轴且同步地相对前轮架20进行转动。具体来说,连接杆21与前轮架20通过第三轴24彼此铰接连接,从而连接杆21与前轮架20以该第三轴24的轴线方向为转动轴可相对进行转动。在前轮组件2中设置有套筒25,第一限位部202是形成于套筒25上,套筒25则是设置于第三轴24上,并配置成与连接杆21同步地转动,具体来说,该套筒25可以是通过销钉等限位件限位,以与连接杆21同步地转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套筒25也可以配置成与连接杆21为一体件。通过将第一限位部202配置成与连接杆21同轴且同步地转动,使得当连接杆21作动时,能够带动第一限位部202同步作动。
在本前轮组件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前轮架20还具有第三限位部(图中未示出),可以理解的是,该第三限位部可以设置于踏板臂10与前轮架20相铰接位置处连接轴上,在如图6中所示出的使用位置,第三限位部能够对踏板臂10进行支撑,以限制其相对前轮架20的转动,从而将踏板臂10与前轮架20之间限制在使用位置。
在本前轮组件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在如图6中所示出的使用位置,踏板臂10与前轮架20之间的夹角为155°至175°之间,该角度适合使用者将脚放置于踏板上。
如前所述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的踏板组件和/或前轮组件可以应用于轮椅中,如图8示出了本轮椅一个实施方式下的立体示意图,图9示出了本轮椅一个实施方式下的分解示意图。
其中,轮椅包括轮椅本体3、前轮组件2以及后轮组件4,在轮椅本体3中设置有驱动组件5,该驱动组件5能够驱动该连接杆21运动,从而使得当该连接杆21运动的过程中,能够带动前轮架20进行运动,以实现本前轮组件及其踏板组件在多个位置之间进行运动。其中,驱动组件5带动本轮椅及其前轮组件以及踏板组件的运动方式将于后文进一步详述。
进一步地,请参见图9,驱动组件5中包括动力单元51、丝杆52以及滑块53,其中,驱动单元51用于驱动丝杆52转动,滑块53螺纹连接于丝杆52上,使得当丝杆52转动时,滑块53能够沿着丝杆52的运动方向作直线运动,连接杆21的另一端与滑块53铰接连接,从而当滑块沿丝杆52运动的过程中,能够带动连接杆21以及连动与其连接的前轮架20进行运动。
如下内容详细记载了本轮椅及其前轮组件以及踏板组件自展开状态至折叠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的运动过程:
图10至图20示意性示出了本轮椅一个实施方式下,自展开状态运动至折叠状态的过程示意图,其中可以理解的是,如后文所述的内容以及图10至图20中所示意性示出的内容展示了本轮椅的运动过程,其也可以用来解释说明和理解本前轮组件以及踏板组件的运动过程。
其中图10所示的轮椅状态中,轮椅的前轮组件2及其踏板组件1呈展开状态,图20所示的轮椅状态中,轮椅的前轮组件2及其踏板组件1呈折叠状态,图11至图19为轮椅自展开状态运动至折叠状态的多个中间状态。具体来说:
如图10所示的轮椅状态中,对应该位置下的踏板组件1大致是呈如图2中所示的展开状态,同时,前轮组件2大致是呈如图6中所示出的使用状态。
当滑块53以在图10的方向中朝向右侧运动时,连接杆21被滑块53带动,连接杆21与滑块53的铰接处以及连接杆21与前轮架20的铰接处分别转动,并带动前轮架20以图中所示的逆时针方向进行转动,使得踏板本体11的端部与地面相接触,运动至图11所示的轮椅折叠过程中的中间状态。
当滑块53以在图11的方向中继续朝向右侧运动时,连接杆21继续被滑块53带动,以继续带动前轮架20以图中所示的逆时针方向进行转动,此时的踏板本体11在踏板臂10的抵压下、整体平置于地面上,如图12所示。在此状态下,支撑触发杆12的弹性件被弹性压缩或拉伸,以允许触发杆12略微从呈槽状的第二配合部112中脱出,且并未完全脱出于第二配合部112中,运动至图12所示的轮椅状态。具体来说,以踏板本体11与踏板臂10之间自展开位置运动至收合位置的运动方向作为参照,如图4中所示的呈槽状的第二配合部112是由两凸尖结构限定,在该运动方向的上游位形成该槽状结构的凸尖6a相对于该运动方向的下游位该槽状结构的凸尖6b要更加突出于连接部110的外表面,以使得触发杆12能够在外力作用下略微从呈槽状的第二配合部112中脱出,而在外力被撤销后迅速回复至第二配合部112中,同时具有更高凸出高度的凸尖6a更能进一步防止触发杆12自该凸尖6a一侧脱扣。当然,形成第二配合部112是由两凸尖结构也可以具有相同的凸出高度。
当滑块53以在图12的方向中继续朝向右侧运动时,连接杆21继续被滑块53带动,以继续带动前轮架20以图中所示的逆时针方向进行转动,同时,前轮22朝向图中右侧滚动,踏板臂10与前轮架20之间的夹角逐渐增大,在运动至图13所示的轮椅折叠过程中的中间状态后,继续运动至图14所示的轮椅折叠过程中的中间状态。在轮椅自图12运动至图14的状态过程中,滑轮17始终与地面接触,使得轮椅部件与地面之间产生滚动摩擦力,防止了轮椅部件与地面之间发生干涉而造成磨损。
在轮椅运动至图14所示的状态后,滑轮17与地面接触滚动,以使得踏板臂10与地面的夹角逐渐减小,踏板本体11不再与地面接触,触发杆12重新回复至第二配合部112中并保持。
滑块53以在图14的方向中继续朝向右侧上方运动,以拉动前轮架20,使得前轮架20与地面之间的夹角逐渐进一步减小,同时,与其铰接的踏板臂10受到压力,与地面之间的夹角也逐渐进一步减小,而踏板臂10与前轮架20之间的夹角则逐渐增大,直至运动至图15所示的状态,前轮架20及踏板臂10与地面之间运动至几乎相平的位置。
滑块53以在图15的方向中继续朝向右侧上方运动,从而进一步拉动前轮架20,使得踏板臂10与前轮架20之间的夹角进一步增大,直至前轮架20下压于触发杆12上,使得触发杆12自第二配合部112中脱出,踏板本体11在重力作用下下落至与地面平齐,直至运动至图16所示的折叠中间状态。该状态下的踏板臂10、踏板本体11以及前轮架20的相对位置关系如图5中所示出的平齐关系。同时,踏板臂10与踏板本体11之间是处于收拢位置。
滑块53以在图16的方向中改变运动方向,朝向左侧下方运动,从而拉动轮椅本体3整体沿图中所示逆时针方向转动,继续拉动,直至轮椅本体3自图17逐渐被翻转至图18中所示的折叠中间状态。
滑块53以在图18的方向中改变运动方向,朝向图中所示上方运动,从而拉动前轮架20以图中方向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此时,由于踏板臂10与前轮架20已处于收拢位置下,压边201能够与触发杆12之间相互压紧,从而当前轮架20以图中方向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的同时,能够带动踏板臂10随动,以相同的运动关系相对轮椅本体3转动,并逐渐运动至图19中所示的位置关系后,运动至图20中所示的轮椅状态。
在图20中所示的状态下,第一限位部202与第二限位部103相互配合限位,从而防止踏板臂10自前轮架20上脱离,与此同时,踏板10也和限位卡钩爪13配合限位,如图4,至此整个踏板及前轮组件2完全和轮椅本体3相互扣合,方便搬运。
在图20中所示出的轮椅状态中,轮椅整体被折叠,此时滑轮17能够充当对折叠状态下的轮椅进行运输时的滚轮。
可以理解的是,采用与前述步骤相反的步骤,可以使得本轮椅自图20所示的折叠状态逐渐展开至图10所示的展开状态。
进一步地,在本轮椅中可以包括传感器单元,当滑块53运动时,该传感器单元能够在指定位置对动力单元51发出指令,使其控制滑块53以不同的朝向进行运动。
具体来说,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该动力单元51可以是电机或是装有减速箱的电机组件,传感器单元通过监测电机输出轴的转动圈数来对滑块53的运动位置进行监测。在另一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传感器可以是光电开关或位移传感器,用于监测滑块53在丝杆52上的活动位置,或是同时使用这两种方式以达到更佳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虽然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踏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踏板臂,具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具有长度方向;
踏板本体,具有连接部,所述踏板本体通过所述连接部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踏板臂,并设置成相对所述踏板臂分别转动至收合位置以及展开位置;
触发杆,通过所述安装孔贯穿所述踏板臂,所述触发杆在所述安装孔中沿所述长度方向可活动,并沿所述长度方向由弹性件支撑;以及
限位卡爪,与所述连接部共同位于所述踏板臂的同一侧,相对所述踏板臂可转动,并与所述触发杆连接;
其中,所述连接部具有第一配合部以及第二配合部,在所述收合位置,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限位卡爪限制所述踏板本体与所述踏板臂的相对转动;在所述展开位置,所述触发杆被弹性支撑地与所述第二配合部相接,并限制所述踏板本体与所述踏板臂的相对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踏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还具有第三配合部,于所述触发杆施加一外力,可使所述触发杆与所述第二配合部解除相接状态,以允许所述踏板本体相对所述踏板臂转动至相平齐的平齐位置;
其中,所述触发杆与所述第三配合部在所述平齐位置限制所述踏板本体相对所述踏板臂继续转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踏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部以及所述第三配合部为突设于所述连接部上的凸部,所述第二配合部为开设于所述连接部中的槽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踏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本体与所述踏板臂的连接处分别设置有滑轮,所述滑轮配置成在所述踏板组件的折叠过程中,相对所述连接部处于更靠近与地面接触的位置。
5.一种前轮组件,包括前轮架、连接杆以及前轮,所述前轮架与所述连接杆的一端铰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踏板组件;
其中,所述踏板臂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前轮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臂与所述前轮架之间可相对运动至收拢位置,在所述收拢位置,所述前轮架于所述触发杆上施加一外力。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前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架包括压边,当所述前轮架于所述触发杆上施加一外力时,所述压边能够与所述触发杆配合相接,以使当所述踏板臂自与所述踏板本体相平齐的平齐位置运动至所述收合位置的过程中,所述踏板臂与所述前轮架始终被保持于所述收拢位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前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架具有第一限位部,所述踏板臂具有第二限位部,当所述踏板臂运动至所述收合位置时,在处于收拢位置的所述踏板臂与所述前轮架中,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相扣,以限制所述踏板臂相对所述前轮架转动;
其中,在所述踏板臂自所述收合位置运动展开的过程中,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相互避让。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前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以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前轮架的铰接处为转动中心,与所述连接杆同轴且同步地相对所述前轮架可转动。
10.一种轮椅,包括轮椅本体,前轮组件以及后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组件为如权利要求5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前轮组件;
其中,所述轮椅本体中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连接杆运动,以带动所述前轮架运动。
CN202121252554.2U 2021-06-04 2021-06-04 轮椅、前轮组件及其踏板组件 Active CN2156521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52554.2U CN215652135U (zh) 2021-06-04 2021-06-04 轮椅、前轮组件及其踏板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52554.2U CN215652135U (zh) 2021-06-04 2021-06-04 轮椅、前轮组件及其踏板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52135U true CN215652135U (zh) 2022-01-28

Family

ID=799741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252554.2U Active CN215652135U (zh) 2021-06-04 2021-06-04 轮椅、前轮组件及其踏板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5213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52886A1 (zh) * 2021-06-04 2022-12-08 上海酷哲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折叠轮椅及其折叠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52886A1 (zh) * 2021-06-04 2022-12-08 上海酷哲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折叠轮椅及其折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11505B (zh) 一种可穿戴显示装置
EP1228938B1 (en) Folding stroller
CN215652135U (zh) 轮椅、前轮组件及其踏板组件
KR20030051304A (ko) 차량용 지붕 장착 안테나
US9125476B2 (en) Clip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EP4238858A1 (en) Folding electric scooter
US6921102B2 (en) One-hand operational control device of foldable stroller
CN115429562A (zh) 轮椅、前轮组件及其踏板组件
CN112741444A (zh) 一种沙发机架结构及沙发
EP3708462A1 (en) A carriage frame folding device that can be unlocked along with the folding of the seat
CN218355245U (zh) 一种休闲椅用连接组件及休闲椅
CN214414529U (zh) 一种限位防脱滑轨沙发
CN214433143U (zh) 一种沙发机架结构及沙发
CN211457173U (zh) 一种齿轮传动机构及三轴联动式手机支架
CN215618063U (zh) 助力角度调节机构以及上肢外骨骼机器人
CN202088967U (zh) 一种撑货器
CN214084610U (zh) 折叠组件及车辆
CN210707577U (zh) 一种可自动折叠及展开的童车
CN209107843U (zh) 自动或手动收折的切换机构
CN112956791A (zh) 可变型拐杖
JP2006262958A (ja) 収納自在傘
CN219505746U (zh) 一种按动式修正带
CN220213890U (zh) 变形玩具
CN216875694U (zh) 脚垫及座椅
CN212685831U (zh) 折叠机构以及可折叠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