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52038U - 乳垫 - Google Patents

乳垫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52038U
CN215652038U CN202121958504.6U CN202121958504U CN215652038U CN 215652038 U CN215652038 U CN 215652038U CN 202121958504 U CN202121958504 U CN 202121958504U CN 215652038 U CN215652038 U CN 2156520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dentation
line
vertex
edge
c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95850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夏双印
陈广岩
刘立坚
沈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Foliage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Foliag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Foliage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Foliag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95850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520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520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520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乳垫,包括本体,本体包括层叠设置的面层、吸收体及底层,面层与底层沿外周缘部被结合,吸收体中彼此相对的位置上分别开设有切口部,切口部两侧跨接有收缩的弹性体,外周缘部包括若干沿外边缘向内侧方向凹进的内凹部、若干向外侧凸出的外凸部,内凹部与外凸部相间排列,使得外周缘部的外边缘线呈波浪形,当形成的立体形态被使用时,外周缘部发生褶皱,褶皱叠压成片状时,不会由外边缘线形成尖端状,从而提高使用舒适度。

Description

乳垫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乳垫。
背景技术
乳垫是一种防止哺乳期妇女乳液溢出的母婴用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受到重视,现有的乳垫大多是多层结构,如包括面层、吸收体和底层,底层为远离使用者皮肤一侧的层,通常为拒水材料,如可以为PE膜、SMS无纺布等,面层为靠近使用者皮肤一侧的层,常选用具有低刺激的、柔软的材料,如纱布、棉布等,吸收体设置在面层和底层之间,通常是由高分子吸水材料与纤维构成,同时,乳垫还需要被设置成碗状,以适应乳房形状,从而提高舒适性,但是将乳垫收缩成碗状的立体形态时,请参考图1,在乳垫外缘部则会形成褶皱状,特别是外缘部通常不设有吸收体而仅包括面层和底层时,更会形成褶皱,当被使用时,这些褶皱叠压成片,会形成若干的尖端1,这些尖端1会造成使用不适。
因此,迫切需要开发和实施一种新的可替代的解决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乳垫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乳垫,包括本体,所述的本体包括层叠设置的面层、吸收体及底层,所述的面层与底层沿外周缘部被结合,所述吸收体中彼此相对的位置上分别开设有切口部,所述的切口部两侧跨接有收缩的弹性体,所述的外周缘部包括若干沿外边缘向内侧方向凹进的内凹部、若干向外侧凸出的外凸部,所述的内凹部与外凸部相间排列。
进一步的,所述的内凹部包括朝向内侧的第一边缘线,所述的外凸部包括朝向外侧的第二边缘线,所述的第一边缘线、第二边缘线为弧线。
进一步的,相邻的第一边缘线与第二边缘线相切。
进一步的,所述的本体包括外边缘线,所述的外边缘线为中心对称形状,包括对称中心,所述的外周缘部包括若干第一区域,所述的第一区域为由相邻第一顶点之间的外边缘线、相邻的第一虚拟直线、吸收体外轮廓线围设的区域,其中,第一顶点为第一边缘线上距离对称中心最小的点,所述的第一虚拟直线为第一顶点与对称中心之间的连线,所述的第一区域内设置有预压图案,所述的预压图案包括至少一个自面层向底层方向凹进的压痕。
进一步的,所述的预压图案与第一区域的数量相等,且对应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的预压图案包括若干压痕,所述的压痕呈放射状排列。
进一步的,所述的预压图案包括第三顶点、第一压痕、第二压痕及第三压痕,其中,所述的第三顶点为第一压痕与第二压痕的交点,第一压痕、第二压痕自第三顶点向相背的方向伸出,所述的第三压痕位于第一压痕、第三顶点及第三压痕形成的扇形区域内。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二边缘线包括第二顶点,所述的第二顶点为第二边缘线与对称中心距离最大的点,且,若定义第二虚拟直线为第二顶点与对称中心之间的连线,则,所述的第三顶点位于第二虚拟直线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三压痕呈直线状,至少一个第三压痕的延伸方向与第二虚拟直线重合。
进一步的,所述的切口部以宽度逐渐缩小的形式自外侧向内侧方向凹进,所述的切口部包括第四顶点,所述的本体沿第一折线弯曲,第一折线为彼此相对的切口部的第四顶点之间的连线,若,定义与切口部对应的内凹部为缺口部,所述的缺口部包括第五顶点,则,所述的第五顶点位于第一折线上。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乳垫,包括本体,本体包括层叠设置的面层、吸收体及底层,面层与底层沿外周缘部被结合,吸收体中彼此相对的位置上分别开设有切口部,切口部两侧跨接有收缩的弹性体,外周缘部包括若干沿外边缘向内侧方向凹进的内凹部、若干向外侧凸出的外凸部,内凹部与外凸部相间排列,使得外周缘部的外边缘线呈波浪形,当形成的立体形态被使用时,外周缘部发生褶皱,褶皱叠压成片状时,不会由外边缘线形成尖端状,从而提高使用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现有技术的乳垫在形成碗状时,外边缘褶皱形态;
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乳垫展开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图2中B区放大示意图。
图示元件说明:
本体 10;外边缘线100
外周缘部11;第一区域 110;内凹部111;第一边缘线1110;第一顶点1111,1112;外凸部112;第二边缘线1120;第二顶点1121;缺口部 110;第五顶点 1100;
预压图案12;第三顶点120;第一压痕121;第二压痕122;第三压痕123;
对称中心130;第一折线131;第一虚拟直线133,134;第二虚拟直线135;
面层20;
吸收体30;外轮廓线301;切口部31,32;第四顶点310;
底层40;
弹性体50。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2-图4,下面将参考这些附图对本申请进一步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乳垫,包括本体 10,所述的本体 10包括面层20、底层40及夹设在面层20、底层40之间的吸收体30。
所述的面层20被配置在靠近使用者皮肤的一侧,由于其与皮肤接触,因此优选的选用具有低刺激的,柔软的,如,单位面积重量为10~60g/m2的纱布、棉布、水刺无纺布、热风无纺布等片状材料,更优选的,为由热塑性合成纤维构成的热风无纺布。
作为构成上述热风无纺布的合成纤维,可以使用聚乙烯(PE)纤维、聚丙烯(PP)纤维等聚烯烃系纤维、聚酯系纤维、尼龙等聚酰胺系纤维等,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也可以同时添加有天然纤维或粘胶纤维,以进一步降低对皮肤的刺激性,这些天然纤维可以包括木纤维、棉纤维等。
所述的吸收体30设置在面层20与底层40之间,具体的,吸收体30为由若干纤维缠结而被适当地连接形成三维网络状结构,在三维网络结构之间分布有若干孔隙,在三维网络结构之间包含有高分子吸水材料,通过这些孔隙可以吸收、扩散液体,以及通过高分子吸水材料吸收、保留液体,所述的纤维可以为绒毛浆。
所述的底层40被配置在远离使用者皮肤的一侧,为了避免液体透过面层20污染使用者的衣物,所述的底层40通常为拒水材料,具体的,可以为PE膜、SMS无纺布等,优选的,所述的底层40能够让气体,如水蒸气通过,而液体不能通过,从而使得使用时不会闷热。
所述的面层20、吸收体30及底层40层叠设置,并且,所述的面层20与底层40沿外周缘部11被结合,且通过在外周缘部11的结合,面层20与底层40之间形成一个封闭空间,吸收体30被容置在该封闭空间内。
所述的结合,是指被结合的材料连接形成一个整体,通常的,可以通过热熔或粘接的方式形成,其中,热熔可以通过对材料本身进行加热,使其达到熔点温度后,局部熔化,凝固成型后形成连接,或者通过超声波等外部能量作用于材料,使得材料局部产生高温熔化,凝固成型后形成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本体 10为一中心对称图形形状,具体的,所述的面层20与底层40沿外周缘部11结合,使得本体 10大致呈圆形形状,当然,也可以的,所述的本体 10呈其他中心对称图形,如方形、矩形等,所述的本体 10包括一对称中心130,可以理解的,所述的外周缘部11为本体 10外边缘线100与吸收体30外轮廓线301之间的区域。
所述吸收体30中彼此相对的位置上分别开设有切口部(31,32),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吸收体30包括中部区及位于中部区两侧的侧部区,每一侧部区设有一沿吸收体30外侧向内侧方向凹进的切口部(31,32),两个切口部(31,32)彼此相对设置,优选的,两个切口部(31,32)对称设置,同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切口部(31,32)以宽度逐渐缩小的形式自外侧向内侧方向凹进,所述的外侧是指朝向本体 10外边缘线100方向,所述的内侧是指朝向对称中心130方向。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的切口部(31,32)也可以为矩形,半圆形等形态。
所述的本体 10还设置有弹性体50,所述的弹性体50收缩的跨接在切口部31两侧,以使得本体 10能沿第一折线131向将第一折线131两侧的面层20朝相互靠近的方向弯折,从而形成立体形态,所述的第一折线131为连接所述的彼此相对的切口部31的连线,当所述的切口部31包括第四顶点310时,所述的第一折线131为两侧的切口部31第四顶点310之间的连线,所述的切口部31的第四顶点310为切口部31朝向内侧方向的边缘线上与对称中心130之间距离最小的点。
进一步的,所述的切口部31包括邻近吸收体30边缘的开口,所述的弹性体50横跨在开口上,并邻近吸收体30边缘设置,以使得弹性体50的收缩力能够作用于开口上,从而使得开口沿顶点收缩,从而容易的形成立体形态。
可以理解的,所述的弹性体50有一对,该一对弹性体50与所述的彼此相对的切口部(31,32)对应设置,从而使得两侧均有弹性体50进行收缩,从而使得本体 10沿第一折线131弯折,更容易的形成立体形态。
优选的,为了方便使用,所述的本体 10沿第一折线131折叠,且,折叠后的本体 10容置于包装体内,在需要使用时,使用者拉开本体 10两侧,使得本体 10在弹性体50作用下呈立体形态,一方面减少未使用状态时的体积;二方面防止面层20在未使用前受到污染;三方面能容易的形成立体形态。
所述的外周缘部11包括若干自外侧边缘向内侧方向凹进的内凹部111、若干向外侧凸出的外凸部112,所述的内凹部111与外凸部112相间排列,使得外周缘部11的外边缘线100呈波浪形,当形成的立体形态被使用时,外周缘部11发生褶皱,褶皱叠压成片状时,不会由外边缘线100形成尖端状或者尖端不会漏出,造成使用不适,从而提高使用舒适度。
所述的内凹部111可以通过对圆形的本体 10外侧边缘向内侧方向进行裁剪形成,所述的相间排列是指相邻的内凹部111之间设置有一个外凸部112,以及相邻的外凸部112之间设置有一个内凹部111。
可以理解的,内凹部111、外凸部112连接成环状,因此,内凹部111与外凸部112的数量相同,优选的,内凹部111、外凸部112的数量应大于等于5个,更优选的大于等于10个或16个,或者内凹部111、外凸部112可以根据如,本体10的直径来进行选择,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所述的内凹部111包括朝向内侧的第一边缘线1110,所述的第一边缘线1110为弧线,所述的外凸部112包括朝向外侧的第二边缘线1120,所述的第二边缘线1120也为弧线。
进一步的,相邻的第一边缘线1110与第二边缘线1120相切。
进一步的,第一边缘线1110与第二边缘线1120的半径相等。
进一步的,所述的外周缘部11包括若干第一区域110,所述的第一区域110为由相邻第一顶点(1111,1112)之间的外边缘线100、相邻的第一虚拟直线(133,134)、吸收体30外轮廓线301围设的区域,其中,第一顶点(1111,1112)为第一边缘线上距离对称中心130最小的点,所述的第一虚拟直线(133,134)为第一顶点(1111,1112)与对称中心130之间的连线,所述的第一区域110内设置有预压图案12,所述的预压图案12包括至少一个自面层20向底层40方向凹进的压痕,通过在第一区域110设置预压图案12,预压图案12包括至少一个自面层20向底层40方向凹进的压痕,使得在发生褶皱时,至少部分外周缘部11的材料能够沿着折痕发生折叠或叠合,从而进一步避免出现尖端形态,进一步提高使用舒适度。
进一步的,所述的预压图案12与第一区域110的数量相等,且对应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的预压图案12包括若干压痕,所述的压痕呈放射状排列。
进一步的,所述的压痕呈线状。
进一步的,所述的预压图案12包括第三顶点120、第一压痕121、第二压痕122及第三压痕123,其中,所述的第三顶点120为第一压痕121与第二压痕122的交点,第一压痕121、第二压痕122自第三顶点120向相背的方向伸出,所述的第三压痕123位于第一压痕121、第三顶点120及第三压痕123形成的扇形区域内。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压痕121、第二压痕122自第三顶点120向外侧方向伸出。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二边缘线1120包括第二顶点1121,所述的第二顶点1121为第二边缘线1120与对称中心130距离最大的点,且,若定义第二虚拟直线135为第二顶点1121与对称中心130之间的连线,则,所述的第三顶点120位于第二虚拟直线135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三压痕123呈直线状,至少一个第三压痕123的延伸方向与第二虚拟直线135重合。
进一步的,第一压痕121、第二压痕122沿第二虚拟直线135对称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的切口部31通过第四顶点310的边线为弧线。
进一步的,定义与切口部31对应的内凹部111为缺口部113,所述的缺口部113包括第五顶点1130,所述的第五顶点1130与对称中心130的距离小于内凹部111与对称中心130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五顶点1130位于第一折线131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乳垫,包括本体,所述的本体包括层叠设置的面层、吸收体及底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面层与底层沿外周缘部被结合,所述吸收体中彼此相对的位置上分别开设有切口部,所述的切口部两侧跨接有收缩的弹性体,所述的外周缘部包括若干沿外边缘向内侧方向凹进的内凹部、若干向外侧凸出的外凸部,所述的内凹部与外凸部相间排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乳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凹部包括朝向内侧的第一边缘线,所述的外凸部包括朝向外侧的第二边缘线,所述的第一边缘线、第二边缘线为弧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乳垫,其特征在于,相邻的第一边缘线与第二边缘线相切。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乳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本体包括外边缘线,所述的外边缘线为中心对称形状,包括对称中心,所述的外周缘部包括若干第一区域,所述的第一区域为由相邻第一顶点之间的外边缘线、相邻的第一虚拟直线、吸收体外轮廓线围设的区域,其中,第一顶点为第一边缘线上距离对称中心最小的点,所述的第一虚拟直线为第一顶点与对称中心之间的连线,所述的第一区域内设置有预压图案,所述的预压图案包括至少一个自面层向底层方向凹进的压痕。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乳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压图案与第一区域的数量相等,且对应设置。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乳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压图案包括若干压痕,所述的压痕呈放射状排列。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乳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压图案包括第三顶点、第一压痕、第二压痕及第三压痕,其中,所述的第三顶点为第一压痕与第二压痕的交点,第一压痕、第二压痕自第三顶点向相背的方向伸出,所述的第三压痕位于第一压痕、第三顶点及第三压痕形成的扇形区域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乳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边缘线包括第二顶点,所述的第二顶点为第二边缘线与对称中心距离最大的点,且,若定义第二虚拟直线为第二顶点与对称中心之间的连线,则,所述的第三顶点位于第二虚拟直线上。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乳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压痕呈直线状,至少一个第三压痕的延伸方向与第二虚拟直线重合。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乳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切口部以宽度逐渐缩小的形式自外侧向内侧方向凹进,所述的切口部包括第四顶点,所述的本体沿第一折线弯曲,第一折线为彼此相对的切口部的第四顶点之间的连线,若,定义与切口部对应的内凹部为缺口部,所述的缺口部包括第五顶点,则,所述的第五顶点位于第一折线上。
CN202121958504.6U 2021-08-20 2021-08-20 乳垫 Active CN2156520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58504.6U CN215652038U (zh) 2021-08-20 2021-08-20 乳垫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58504.6U CN215652038U (zh) 2021-08-20 2021-08-20 乳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52038U true CN215652038U (zh) 2022-01-28

Family

ID=799540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958504.6U Active CN215652038U (zh) 2021-08-20 2021-08-20 乳垫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5203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68588A (zh) * 2022-03-04 2022-06-28 上海护理佳实业有限公司 乳垫及制备装置
CN114795663A (zh) * 2022-06-09 2022-07-29 上海护理佳实业有限公司 乳垫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68588A (zh) * 2022-03-04 2022-06-28 上海护理佳实业有限公司 乳垫及制备装置
CN114795663A (zh) * 2022-06-09 2022-07-29 上海护理佳实业有限公司 乳垫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569140B1 (en) Absorbent article
EP1943911B1 (en) Absorbent breast pad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the same
CN215652038U (zh) 乳垫
KR100648156B1 (ko) 체액 흡수성 물품의 투액성 표면 시트
JP2004089269A (ja) 吸収性パッド
WO2015005502A2 (ja) 吸収性物品
JP4185389B2 (ja) 吸収性物品
CN215425536U (zh) 乳垫
CN112512473B (zh) 吸收性物品
JP5573806B2 (ja) 使い捨ておむつ
CN215689077U (zh) 乳垫
CN113576760B (zh) 乳垫
CN114533396A (zh) 双折角乳垫
KR19980081545A (ko) 체액 처리용 흡수성 물품
CN217510708U (zh) 乳垫
CN215425534U (zh) 乳垫
JP7164370B2 (ja) 吸収性物品
CN114795663B (zh) 乳垫
CN113576762B (zh) 乳垫
JP3934328B2 (ja) 化粧綿
JP7209600B2 (ja) 吸収性物品
JP2019017863A (ja) 吸収体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吸収性物品
JP7361556B2 (ja) 吸収性物品
TW201842888A (zh) 吸收性物品
JPH0143062Y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