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43225U - 飞行仿真座椅和飞行模拟器 - Google Patents

飞行仿真座椅和飞行模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43225U
CN215643225U CN202121393648.1U CN202121393648U CN215643225U CN 215643225 U CN215643225 U CN 215643225U CN 202121393648 U CN202121393648 U CN 202121393648U CN 215643225 U CN215643225 U CN 2156432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ably connected
seat
support
moving
ch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9364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海亮
刘军
张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ngyun Qih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ngyun Qih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ngyun Qiha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ngyun Qih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39364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432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432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432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irs For Special Purposes, Such As Reclining Chai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飞行模拟器及其飞行仿真座椅,涉及飞行仿真技术领域,飞行仿真座椅包括垂直运动装置、椅架、椅垫、椅盆运动装置和靠背运动装置,垂直运动装置使椅架在上下方向移动,从而能够模拟振动颠簸体感;通过椅盆运动装置不断推抵椅垫的坐落部分,从而能够模拟超重和失重体感;通过靠背运动装置不断推抵椅垫的后背部分,从而能够模拟加速和减速的推背感和抖动,通过靠背运动装置带动后背部分在椅垫的宽度方向横移移动,从而能够模拟左右偏移的抖动体感。

Description

飞行仿真座椅和飞行模拟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飞行仿真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飞行仿真座椅和飞行模拟器。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目前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飞行模拟器,飞行模拟器是用来模拟飞行过程的机器,它是能够复现空中环境并能够进行操作的模拟装置。飞行模拟器主要是利用驱动源安装在仿真座椅下面然后使驱动源实现座椅的抖动与偏转,从而给坐在座椅上的人们提供一种虚拟的“真实”飞行环境,因此,飞行仿真座椅对模拟效果具有直接影响。
然而,经发明人研究发现,现有飞行仿真座椅,缺乏灵活的动感输出,用户体验感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飞行仿真座椅和飞行模拟器,其用户体验感较好。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飞行仿真座椅,包括:
垂直运动装置;
椅架,设置于所述垂直运动装置,且能够在所述垂直运动装置的作用下上下移动;
椅垫,铺设于所述椅架,所述椅垫具有用于支撑人体臀部的坐落部分和用于支撑人体背部的后背部分;
椅盆运动装置,设置于所述椅架,用于推抵所述坐落部分;
靠背运动装置,设置于所述椅架,用于推抵所述后背部分和用于带动所述后背部分在所述椅垫的宽度方向横移。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椅盆运动装置包括:
椅盆支座,设置于所述椅架上对应于所述坐落部分的区域;
支撑板,与所述椅盆支座相对设置,所述支撑板背离所述椅盆支座的一侧用于接触所述坐落部分;
升降机构,设置于所述椅盆支座,用于驱使所述支撑板靠近或远离所述椅盆支座。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板具有相对的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
所述升降机构包括:
相对的第一顶升结构和第二顶升结构,所述第一顶升结构和所述第二顶升结构均与所述椅盆支座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顶升结构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侧部,所述第二顶升结构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侧部;
第一驱动源,设置于所述椅盆支座;
第一传动件,所述第一传动件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源的输出端;
第一联动件,所述第一联动件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传动件的第二端,所述第一联动件的第二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顶升结构;
第二联动件,所述第二联动件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顶升结构,所述第二联动件的第二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顶升结构。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顶升结构包括:
第一转动杆,可转动地穿设于所述椅盆支座,且与所述第一侧部相对;
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联动件的第二端,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中部连接于所述第一转动杆的第一端;
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联动件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中部连接于所述第一转动杆的第二端;
相对的第一移动件和第二移动件,所述第一移动件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移动件的第二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侧部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移动件第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移动件的第二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侧部的第二端。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顶升结构包括:
第二转动杆,可转动地穿设于所述椅盆支座,且与所述第二侧部相对;
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联动件的第二端,所述第三连接件的中部连接于所述第二转动杆的第一端;
第四连接件,所述第四连接件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转动杆的第二端;
相对的第三移动件和第四移动件,所述第三移动件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三连接件的第二端,所述第三移动件的第二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侧部的第一端,所述第四移动件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四连接件的第二端,所述第四移动件的第二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侧部的第二端。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靠背运动装置包括:
靠背支座,设置于所述椅架上对应于所述后背部分的区域;
推板,与所述靠背支座相对设置,所述推板背离所述靠背支座的一侧用于接触所述后背部分;
推抵机构,设置于所述靠背支座,用于驱使所述推板靠近或远离所述靠背支座;
横移机构,设置于所述靠背支座,用于驱使所述推板在所述椅垫的宽度方向移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靠背运动装置还包括相对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靠背支座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推板可转动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推抵机构包括:
第二驱动源,设置于所述靠背支座;
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二传动件的中部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源的输出端;
第三联动件,所述第三联动件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传动件的第一端;
第三转动杆,可转动地穿设于所述靠背支座;
第五连接件,所述第五连接件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三联动件的第二端,所述第五连接件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第三转动杆的第一端;
第六连接件,所述第六连接件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转动杆的第一端;
第七连接件,第七连接件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转动杆的第二端;
分别相对的第五移动件、第六移动件和第七移动件,所述第五移动件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传动件的第二端,所述第五移动件的第二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推板,且靠近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所述第六移动件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六连接件的第二端,所述第六移动件的第二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推板,且靠近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所述第七移动件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七连接件的第二端,所述第七移动件的第二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推板,且远离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横移机构包括:
第三驱动源,设置于所述支座;
第三传动件,所述第三传动件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驱动源的输出端;
第四联动件,所述第四联动件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三传动件的第二端,所述第四联动件的第二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推板,且靠近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飞行模拟器,包括如前述实施方式任一项所述的飞行仿真座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
垂直运动装置使椅架在上下方向移动,从而能够模拟振动颠簸体感;通过椅盆运动装置不断推抵椅垫的坐落部分,从而能够模拟超重和失重体感;通过靠背运动装置不断推抵椅垫的后背部分,从而能够模拟加速和减速的推背感和抖动,通过靠背运动装置带动后背部分在椅垫的宽度方向横移移动,从而能够模拟左右偏移的抖动体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飞行仿真座椅在第一视角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飞行仿真座椅在第二视角下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飞行仿真座椅的剖切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垂直运动装置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椅盆运动装置初始状态下的第一视角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椅盆运动装置初始状态下的第二视角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椅盆运动装置初始状态下的第三视角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椅盆运动装置初始状态下的第四视角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椅盆运动装置第一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椅盆运动装置第二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靠背运动装置初始状态下的第一视角示意图;
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靠背运动装置初始状态下的第二视角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靠背运动装置初始状态下,且消隐靠背支座和推板后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靠背运动装置初始状态下的第三视角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靠背运动装置初始状态下的第四视角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靠背运动装置第一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靠背运动装置第二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靠背运动装置第三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靠背运动装置第四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标:1-垂直运动装置;10-支撑架;12-驱动机构;121-驱动电机;123-滑轨;125-滑块;127-滑板;16-限位机构;3-椅架;30-挡板;5-椅垫;50-坐落部分;52-后背部分;7-椅盆运动装置;70-椅盆支座;72-支撑板;721-跷杆;723-第一侧部;725-第二侧部;73-第一驱动源;74-第一顶升结构;741-第一转动杆;743-第一移动件;745-第二移动件;747-第一连接件;749-第二连接件;75-第一传动件;76-第二顶升结构;761-第二转动杆;762-第一转轴;763-第三移动件;764-第二转轴;765-第四移动件;766-第一延伸部;767-第三连接件;768-第二延伸部;769-第四连接件;77-第一联动件;78-第二联动件;9-靠背运动装置;90-靠背支座;92-推板;921-凸柱;94-推抵机构;940-第二驱动源;941-第二传动件;942-第三联动件;943-第三转动杆;944-第五连接件;945-第六连接件;946-第七连接件;947-第五移动件;948-第六移动件;949-第七移动件;96-横移机构;961-第三驱动源;963-第三传动件;965-第四联动件;98-第一连杆;99-第二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考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飞行仿真座椅,该飞行仿真座椅包括垂直运动装置1、椅架3、椅垫5、椅盆运动装置7和靠背运动装置9。椅架3设置于所述垂直运动装置1,且能够在所述垂直运动装置1的作用下上下移动。椅垫5铺设于所述椅架3,所述椅垫5具有用于支撑人体臀部的坐落部分50和用于支撑人体背部的后背部分52。椅盆运动装置7设置于所述椅架3,用于推抵所述坐落部分50。靠背运动装置9设置于所述椅架3,用于推抵所述后背部分52和用于带动所述后背部分52在所述椅垫5的宽度方向横移。
本实施例的飞行仿真座椅,垂直运动装置1使椅架3在上下方向移动,从而能够模拟振动颠簸体感;通过椅盆运动装置7不断推抵椅垫5的坐落部分50,从而能够模拟超重和失重体感;通过靠背运动装置9不断推抵椅垫5的后背部分52,从而能够模拟加速和减速的推背感和抖动,通过靠背运动装置9带动后背部分52在椅垫5的宽度方向横移移动,从而能够模拟左右偏移的抖动体感。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竖直上下方向即为用户坐在座椅上时的竖直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即为用户坐在座椅上时的左右方向,前后方向即为用户坐在座椅上时的前后方向。
请参照图3和图4,垂直运动装置1包括支撑架10和驱动机构12,支撑架10主要起承载作用,以支撑在其之上设置的椅架3、驱动机构12等零部件。椅架3可滑动地设置在支撑架10上,驱动机构12用于驱使椅架3相对于支撑架10在第一方向滑动,该第一方向垂直于水平方向,且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第一方向即为图1和图3中所示的F1方向。驱动机构12包括驱动电机121、丝杠副、滑板127和滑轨123副,滑板127通过滑轨123副设置在支撑架10上,椅架3安装在滑板127上,例如,滑轨123副的滑轨123可以是线轨或硬轨,设置在支撑架10,且滑轨123的长度方向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即沿着第一方向,滑轨123副的滑块125设置在滑板127上,从而滑轨123副能够起到承载椅架3并能够使椅架3在外力作用下沿着滑轨123的长度方向滑动。驱动电机121设置在支撑架10的上部,驱动电机121通过丝杠副与椅架3传动连接,例如丝杠副的丝杠通过联轴器机构连接于驱动电机121的输出轴,丝杠副的丝母连接于椅架3,从而在驱动电机121的输出轴转动时,通过丝杠副将旋转运动转化为椅架3相对于支撑架10的直线运动,从而可以模拟振动颠簸体感。
在支撑架10的底部还设有限位机构16,该限位机构16可以使凸设在支撑架10上的限位凸块,对应于滑轨123的底端各设置一个限位凸块,从而可以在椅架3相对于支撑架10移动时与椅架3相抵持,从而防止椅架3移动过量。当然还可以是在丝杠副的丝杠的尾端设套设的挡块,能够与丝母抵持,也能放置椅架3移动过量。椅架3的具有在左右方向上相对的两个挡板30,用于限定出人体的坐落区域。
垂直运动装置1具有轴向静态调整、轴向动态调整、轴向振动三个基本功能,其响应的周期为12ms。轴向静态调整通过驱动电机121驱动椅架3在丝杠副的轴向上调整椅垫5的初始位置,其中,椅架3相对于支撑架10,在丝杠副的轴向方向上的移动行程可以是±63mm,椅架3相对于支撑架10的移动速度可以是大于65mm/s。轴向动态调整使椅架3相对于支撑架10在丝杠副的轴向方向上进行短距离的运动,负载可以为200Kg,移动行程可以是±25mm,移动速度可以是大于65mm/s。轴向振动可以使椅架3产生可感知的振动,主要用于模拟失速抖振、跑道颠簸、武器发射、起落架收放等情况下飞行模拟器振动状态,振动幅度可以是±3mm,频率范围可以是0-30Hz,加速度可以是大于600mm/s2。当然,前述数值说明均只是本实施例中示意性的举例,并不意味着对本实施例的限制,本领域是技术人员能够根据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灵活调整。
椅架3主要起安装椅盆运动装置7、靠背运动装置9、椅垫5等零部件的作用,椅垫5用于直接接触人体或者间接接触人体,即用户能够坐在椅垫5上从而体会到本实施例的飞行仿真座椅带来的各种体感。椅垫5包括坐落部分50和后背部分52,坐落部分50和后背部分52呈夹角,且坐落部分50与滑轨123副的滑轨123平行,后背部分52与滑轨123副的滑轨123呈夹角,例如可以是直角或钝角。当用户坐入本实施例的飞行仿真座椅时,坐落部分50支撑用户的臀部和至少部分大腿,后背部分52支撑用户的后背。
请参照图5至图7,椅盆运动装置7包括椅盆支座70、支撑板72和升降机构。支撑板72与所述椅盆支座70相对设置,所述支撑板72背离所述椅盆支座70的一侧用于接触所述坐落部分50。升降机构设置于所述椅盆支座70,用于驱使所述支撑板72靠近或远离所述椅盆支座70。
进一步的,椅盆支座70大致呈中空的箱体结构,设置在椅架3上对应于坐落部分50的区域。所述支撑板72水平,大致呈方形,长度方向沿水平的左右方向,宽度方向沿水平的前后方向,厚度方向沿竖直的上下方向,该支撑板72具有相对的第一侧部723和第二侧部725,第一侧部723和第二侧部725平行,均沿支撑板72的长度方向。并且,支撑板72背离椅盆支座70的一侧,即支撑板72的上表面设置有相对的两个跷杆721,两个跷杆721均与支撑板72呈夹角连接,从而使得适应椅垫5的形状,提高用户舒适度。
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一顶升结构74、第二顶升结构76、第一驱动源73、第一传动件75、第一联动件77和第二联动件78。第一驱动源73可以是电机,或者其他能够输出扭矩、提供动力的元件。该第一驱动源73设置在椅盆支座70内,第一驱动源73的输出端(输出轴)穿出椅盆支座70的侧壁。
第一传动件75主要起传递扭矩的作用,其具体形状不做限定,可以是圆盘状、杆状、椭圆状等等。该第一传动件75的第一端套设于第一驱动源73的输出端,并通过螺钉等紧固件锁紧,从而实现该第一传动件75的第一端与第一驱动源73的输出端的连接。
第一顶升结构74和第二顶升结构76相对,所述第一顶升结构74和所述第二顶升结构76均与所述椅盆支座70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顶升结构74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侧部723,所述第二顶升结构76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侧部725。
第一联动件77与第一传动件75配合,起到将第一驱动源73的扭矩转化为矢量力矩的作用。该第一联动件77的具体形状也不做具体限定,例如可以是呈一杆状。该第一联动件77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传动件75的第二端,所述第一联动件77的第二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顶升结构74。
第二联动件78则是将第一顶升结构74运动时的矢量力矩传递给第二顶升结构76,从而使得第一顶结构和第二顶升结构76的相传动连接,通过一个驱动源就能够同时使两个顶升结构同时运动,节约成本。该第二联动件78的具体形状也不做具体限定,例如可以是一个杆状物体。该第二联动件78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顶升结构74,所述第二联动件78的第二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顶升结构76。
具体来说,第一顶升结构74包括第一转动杆741、第一移动件743、第二移动件745、第一连接件747和第二连接件749。第一转动杆741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第一驱动源73的输出轴的长度方向,该第一转动杆741可转动地穿设于所述椅盆支座70,且与所述第一侧部723相对;同时,该第一转动杆741的两端,即第一转动杆74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均穿出椅盆支座70的相对两侧壁。另外,第一转动杆741的第一端对应于第一侧部723的第一端,第一转动杆741的第二端对应于第一侧部723的第二端,即第一转动杆74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侧部723的两端对应。
第一连接件747和第二连接件749分别连接在第一转动杆74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连接件747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联动件77的第二端,所述第一连接件747的中部连接于所述第一转动杆741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连接件749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联动件78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连接件749的中部连接于所述第一转动杆741的第二端。第一移动件743和第二移动件745和第二移动件745相对且平行,所述第一移动件743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747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移动件743的第二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侧部723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移动件745第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件749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移动件745的第二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侧部723的第二端。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连接件747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连接件747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件747的中部的中心连线呈夹角;以及所述第二连接件749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接件749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件749的中部的中心连线呈夹角;其中,第一连接件747的第一端和中部的中心连线与第二连接件749的第一端和中部的中心连线平行,第一连接件747的第二端和中部的中心连线与第二连接件749的第二端和中部的中心连线平行,从而在第一驱动源73的输出端旋转时,更好地使第一移动件743和第二移动件745驱使支撑板72移动。
所述第二顶升结构76包括第二转动杆761、第三移动件763、第四移动件765、第三连接件767和第四连接件769。第二转动杆761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第一驱动源73的输出轴的长度方向,该第二转动杆761可转动地穿设于所述椅盆支座70,且与所述第二侧部725相对;同时该第二转动杆761的两端,即第二转动杆761第一端和第二端均穿出椅盆支座70的相对两侧壁。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转动杆741和第二转动杆761分别位于第一驱动源73的两侧。第二转动杆761的第一端对应于第二侧部725的第一端,第二转动杆761的第二端对应于第二侧部725的第二端,即第二转动杆761的两端分别与第二侧部725的两端对应。
第三连接件767和第四连接件769分别连接在第二转动杆76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三连接件767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联动件78的第二端,所述第三连接件767的中部连接于所述第二转动杆761的第一端。所述第四连接件769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转动杆761的第二端。第三移动件763和第四移动件765相对且平行,所述第三移动件763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三连接件767的第二端,所述第三移动件763的第二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侧部725的第一端,所述第四移动件765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四连接件769的第二端,所述第四移动件765的第二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侧部725的第二端。
其中,第一移动件743、第二移动件745、第三移动件763和第四移动件765的形状和大小基本一致,从而保证第一侧部723的两端分别至第一转动杆741的两端的距离保持一致,第二侧部725两端分别至第二转动杆761的两端的距离保持一致,以使得支撑板72相对于椅盆支座70的平稳移动,进而保证用户坐落时的平稳性,提高用户舒适度。同时,第一移动件743、第二移动件745、第三移动件763和第四移动件765的具体形状和尺寸在本实施例中并不进行限制,例如可以均是杆状物体,只要能够保证支撑板72与椅盆之间有间隔即可。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三连接件767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连接件767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三连接件767的中部的中心连线呈夹角,第三连接件767的第二端和中部的中心连线平行于第四连接件769,从而在第一驱动源73的输出端旋转时,更好地使第三移动件763和第四移动件765上下移动。而且,所述第三连接件767的第一端形成有第一延伸部766,所述第一延伸部766自第三连接件767的第一端开始,沿着第三连接件767的中部至第一端的方向延伸,即背离第三连接件767的中部的方向延伸,该第三连接部背离所述第三连接件767的部分设置有用于连接安全带的第一转轴762。所述第四连接件769的第一端形成有第二延伸部768,所述第二延伸部768沿与第一延伸部766同向,即与第四连接件769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连线呈夹角的方向延伸,该第二延伸部768背离所述第四连接件769的部分设置有用于连接安全带的第二转轴764。
椅盆运动装置7具有一个基本功能,即椅垫5的坐落部分50的动态调整,使得用户体验到超重或失重,通过支撑板72对坐落部分50的推抵幅度的调整即可模拟用户体验垂直方向加速度产生的加速度的感受。当超重时,支撑板72沿竖直方向上升,使得坐落部分50的硬度增加,同时会联动安全带放松。当失重时,支撑板72沿竖直方向下降,使坐落部分50硬度减小,同时联动安全带收紧。椅盆运动装置7的响应周期可以是12ms,附在可以是1000N,支撑板72在竖直方向的行程可以是±25mm,移动速度可以是大于65mm/s,过冲范围可以是小于10%。当然,前述数值说明均只是本实施例中示意性的举例,并不意味着对本实施例的限制,本领域是技术人员能够根据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灵活调整。
本实施例的飞行仿真座椅的椅盆运动装置7的工作原理可以是:
在用户坐落于飞行仿真座椅之前,椅盆运动装置7处于初始状态,如图8所示,此时支撑板72至椅盆支座70的距离为初始距离。在第一驱动源73的输出端正转的过程中,第一传动件75顺时针旋转,逐渐向后倾斜,第一联动件77和第二联动件78逐渐向后平移,第一连接件747在第一联动件77的作用下,以第一转动杆741为旋转轴顺时针旋转,同时带动第一转动杆741顺时针转动,以使第一移动件743带动第一侧部723的第一端逐渐远离椅盆支座70;第二连接件749则在第一转动杆741的带动下与第一转动杆741同步转动,以使第二移动件745带动第一侧部723的第二端逐渐远离椅盆支座70;第三连接件767则在第二联动件78的带动下以第二转动杆761为旋转轴与第二连接件749同步转动,以使第三移动件763带动第二侧部725的第一端逐渐远离椅盆支座70;第四连接件769则在第二转动杆761的带动下与第三连接件767同步转动,以使第四移动件765驱使第二侧部725的第二端逐渐远离移椅盆支座70。其中,第一移动件743、第二移动件745、第三移动件763和第四移动件765同步运动,从而保证支撑板72平稳上升,直至椅盆运动装置7逐渐转变为如图9的第一状态。
当椅盆运动装置7处于第一状态时,支撑板72与椅盆支座70的间距最大,因此,在椅盆运动装置7由初始状态转变为第一状态的过程中,支撑板72逐渐远离椅盆支座70,从而推抵椅垫5的坐落部分50的硬度逐渐增大,同时,第一延伸部766随着第三转动件的转动而上升,第二延伸部768随着第四转动件的转动而与第一延伸部766同步上升,因此会使得安全带放松,使得用户体验到超重体感,随着电机正转时转速的变化,用户体验到的超重体感也随之变化。
在第一驱动源73的输出端反转的过程中,第一传动件75逆时针旋转,逐渐向前倾斜,第一联动件77和第二联动件78逐渐向前平移,第一连接件747在第一联动件77的作用下,以第一转动杆741为旋转后逆时针旋转,同时带动第一转动杆741逆时针转动,以使第一移动件743带动第一侧部723的第一端逐渐靠近椅盆支座70;第二连接件749则在第一转动杆741的带动下与第一转动杆741同步转动,以使第二移动件745带动第一侧部723的第二端逐渐靠近椅盆支座70;第三连接件767则在第二联动件78的带动下以地转动杆为旋转轴与第二连接件749同步转动,以使第三移动件763带动第二侧部725的第一端逐渐靠近椅盆支座70;第四连接件769则在第二转动杆761的带动下与第三连接件767同步转动,以使第四移动件765驱使第二侧部725的第二端逐渐靠近椅盆支座70,其中,第一移动件743、第二移动件745、第三移动件763和第四移动件765同步运动,从而保证支撑板72平稳下降,直至椅盆运动装置7逐渐转变为如图10所示的第二状态。
当椅盆运动装置7处于第二状态时支撑板72与椅盆支座70的间距最小,因此,在椅盆运动装置7由初始状态转变为第二状态的过程中,支撑板72逐渐靠近椅盆支座70,从而椅垫5的坐落部分50硬度逐渐降低,同时,第一延伸部766随着第三转动件的转动而上升,第二延伸部768随着第四转动件的转动而与第一延伸部766同步上升,因此会使得安全带放松,使得用户体验到失重体感,随着电机反转时转速的变化,用户体验到的失重体感也随之变化。
请参照图11和图12,靠背运动装置9包括靠背支座90、推板92、推抵机构94和横移机构96。推板92与所述靠背支座90相对设置,所述推板92背离所述靠背支座90的一侧用于接触所述后背部分52。推抵机构94设置于所述靠背支座90,用于驱使所述推板92靠近或远离所述靠背支座90。横移机构96设置于所述靠背支座90,用于驱使所述推板92在所述椅垫5的宽度方向移动。
进一步的,靠背支座90大致呈中空的箱体结构,设置在椅架3上对应于后背部分52的区域。推板92大致呈方形,其长度方向沿第一方向,宽度方向沿水平的左右方向,厚度方向沿第二方向,第二方向即为与第一方向和水平的左右方向均垂直的方向,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确定的平面与后背部分52平行,并与水平的左右方向平行。该推板92背离靠背支座90的表面设置有四个凸柱921,四个凸柱921围成一个方形区域,后背部分52接触于凸柱921。其中,位于上方的两个凸柱921的长度小于位于下方的两个凸柱921的长度,从而适应人体,提高用户舒适度。
所述靠背运动装置9还包括相对的第一连杆98和第二连杆99,所述第一连杆98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杆99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靠背支座90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98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连杆99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推板92可转动连接。第一连杆98和第二连杆99用于保证推板92相对于靠背支座90能够平稳的移动。其中,第一连杆98的第一端和第二连杆99的第一端分别与靠背支座90的上侧可转动连接,第一连杆98的第二端和第二连杆99的第二端分别与推板92的下侧部分可转动连接,且第一连杆98和第二连杆99在支撑板72左右移动时能够左右摆动。
请参照图13至图15,所述推抵机构94包括第二驱动源940、第二传动件941、第三联动件942、第三转动杆943、第五连接件944、第六连接件945第七连接件946、第五移动件947、第六移动件948和第七移动件949。第二驱动源940可以是电机或者其他能够输出扭矩、提供动力的元件。该第二驱动源940设置于所述靠背支座90内,其输出轴的方向沿第一方向,且输出端朝下。
第二传动件941主要起传递扭矩的作用,其具体形状不做限定,可以是圆盘状、杆状、椭圆状等等,例如,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传动件941为圆盘状,该第二传动件941的中部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源940的输出端。第三转动杆943的长度方向沿第一方向,并与推板92平行。该第三转动杆943可转动地穿设于所述靠背支座90。
第三联动件942用于传递矢量力矩,从而通过一个驱动源就能实现推板92靠近或远离靠背支座90。该第三联动件942的具体形状也不做具体限定,例如可以是一个杆状物体。该第三联动件942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二传动件941的第一端,该第三联动件942的第二端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五连接件944的第一端。第五连接件944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第三转动杆943的第一端。所述第六连接件945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转动杆943的第一端。第七连接件946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转动杆943的第二端。第五移动件947、第六移动件948和第七移动件949三者中的任意两者相对相对,所述第五移动件947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传动件941的第二端,所述第五移动件947的第二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推板92,且靠近所述第一连杆98的第二端;所述第六移动件948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六连接件945的第二端,所述第六移动件948的第二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推板92,且靠近所述第二连杆99的第二端;所述第七移动件949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七连接件946的第二端,所述第七移动件949的第二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推板92,且远离所述第二连杆99的第二端。
其中,第六连接件945位于第五连接件944和第七连接件946之间,且第六连接件945相对于第七连接件946靠近第五连接件944。同时,第五连接件944和第六连接件945呈夹角,且第五连接件944的第一端相对于第六连接件945的第二端位于下方,第五连接件944和第六连接件945平行,从而在第二驱动源940的输出端旋转时,更好地使推板92在第二方向靠近或远离靠背支座90。另外,第五移动件947、第六移动件948和第七移动件949均可活动地穿设于靠背支座90的前壁,即靠背支座90正对后背部分52的侧壁。
请参照图11和图13,所述横移机构96包括第三驱动源961、第三传动件963和第四联动件965。第三驱动源961可以是电机或者是其他能够输出扭矩、提供动力的元件。该第三驱动源961设置于所述支座内,并位于第二驱动源940和第三转动杆943之间,即所述第二驱动源940和所述第三转动杆943分别位于所述横移机构96的两侧,其中,第三驱动源961的输出轴沿第一方向,且第三驱动源961的输出端朝下。
第三传动件963主要起传递扭矩的作用,其具体形状不做限定,可以是圆盘状、杆状、椭圆状等等。该第三传动件963的第一端套设于第三驱动源961的输出端,并通过螺钉等紧固件锁紧,从而实现该第三传动件963的第一端与第三驱动源961的输出端的连接,且第三传动件963可活动地穿设于靠背支座90的前壁。
第四联动件965用于将第三驱动源961输出的扭矩转化为推板92的左右移动。该第四联动件965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三传动件963的第二端,所述第四联动件965的第二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推板92,且靠近所述第二连杆99的第二端。第四连动杆垂直于第一方向,从而在第三驱动源961的工作时,第四联动件965能够带动推板92左右移动,以使后背部分52左右移动。
靠背运动装置9具备三个基本动作,分别为前后移动动态调整、左右移动动态调整和振动,响应周期可以为12ms。前后移动动态调整是指当推板92沿第二方向向前移动,使得后背部分52硬度增加,此时用户产生加速度的推背感受,其中,第二方向即为图1和图3中所示的F2方向;当推板92沿第二方向向后移动,后背部分52硬度减小,此时用户产生减速的感受;负载可以是700N,在第二方向的前后移动行程可以是±10mm,速度可以是大于30mm/s,过冲范围可以是小于10%。左右移动动态调整是指推板92在左右方向产生定量移动,从而使用户获得左右方向的加减速感受;负载可以是130N,移动行程可以是±12mn,速度可以是大于85mm/s,过冲范围可以是小于10%。振动是指靠背运动装置9可以使推板92在第一方向和左右方向振动,同样可以使用户体验失速抖振、跑道颠簸、武器发射、起落架收放等情况下的体感,振动幅度可以是±3m/s,频率范围可以是0-30Hz,第一方向的前后振动加速度可以大于400m/s2,左右方向的振动加速度可以是12mm/s2,当然,前述数值说明均只是本实施例中示意性的举例,并不意味着对本实施例的限制,本领域是技术人员能够根据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灵活调整。
本实施例的飞行仿真座椅的靠背运动装置9的工作原理可以是:
在用户坐落于飞行仿真座椅之前,靠背运动装置9处于初始状态,如图15所示,此时推板92至靠背支座90的距离为初始距离。在第二驱动源940的输出端正转的过程中,第二传动件941顺时针旋转,第三联动件942带动第五连接件944以使第三转动杆943同步转动,第六连接件945在第三转动杆943的带动下与第二传动件941同步转动,第七连接件946在第三转动杆943的带动下与第六连接件945同步转动,以使第五移动件947、第六移动件948和第七移动件949同步移动,从而推板92沿第二方向逐渐远离靠背支座90;直至靠背运动装置9逐渐转变为如图16所示的第一状态。
当靠背运动装置9处于第一状态时,推板92与靠背支座90的间距最大,因此,在靠背运动装置9由逐渐转变为第一状态的过程中,推板92逐渐远离靠背支座90,使得后背部分52的硬度逐渐增大,从而用户体验到加速的推背感,随着电机正转时转速的变化,用户体验到的加速推背感也随之变化。
在第二驱动源940的输出端反转的过程中,第二传动件941逆时针旋转,第三联动件942带动第五连接件944以使第三转动杆943同步转动,第六连接件945在第三转动杆943的带动下与第二传动件941同步转动,第七连接件946在第三转动杆943的带动下与第六连接件945同步转动,以使第五移动件947、第六移动件948和第七移动件949同步移动,从而推板92沿第二方向逐渐靠近靠背支座90;直至靠背运动装置9逐渐转变为如图17所示的第二状态。
当靠背运动装置9处于第二状态时,推板92与靠背支座90的间距最小,因此,在靠背运动装置9由初始状态转变为第二状态的过程中,推板92逐渐靠近靠背支座90,使得后背部分52的硬度逐渐减小,从而用户体验到减速体感,随着两个电机反转时转速的变化,用户体验到减速体感也随之变化。
第三驱动源961的输出端正转的过程中,第三传动件963顺时针旋转,第四联动件965在第三传动件963的带动下驱使推板92逐渐向右移动,直至靠背运动装置9逐渐转变为如图18所示的第三状态。当靠背运动装置9处于第三状态时,推板92相对于靠背支座90位于最右侧。因此在靠背运动装置9逐渐转变为第三状态的过程中,推板92逐渐向右移动,使得用户体验到向左偏移的体感,随着电机正转时转速的变化,用户体验到的左偏移体感也随之变化。
在第三驱动源961的输出端反转的过程中,第三传动件963逆时针旋转,第四联动件965在第三传动件963的带动下驱使推板92逐渐向左移动,直至靠背运动装置9逐渐转变为如图19所示的第四状态。当靠背运动装置9处于第四状态时,推板92相对于靠背支座90位于最左侧,因此,在靠背运动装置9逐渐转变为第四状态的过程中,推板92逐渐向左移动,使得用户体验到向右偏移的体感,随着电机反转时转速的变化,用户体验到的由偏移体感也随之变化。
当第一驱动源73的输出端不断地在一定角度内正转和反转循环往复时,此时推板92也在第二方向上不断的前后往复移动,从而带来前后振动体感;当第二驱动源940的输出端不断地在一定角度内正转和翻转循环往复时,此时推板92也在左右方向上不断往复,从而带来左右振动体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飞行模拟器,该飞行模拟器包括上述实施例的飞行仿真座椅,因此也具有相应的结构、技术原理和技术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飞行模拟器及其飞行仿真座椅,垂直运动装置1使椅架3在上下方向移动,从而能够模拟振动颠簸体感;通过椅盆运动装置7不断推抵椅垫5的坐落部分50,从而能够模拟超重和失重体感;通过靠背运动装置9不断推抵椅垫5的后背部分52,从而能够模拟加速和减速的推背感和抖动,通过靠背运动装置9带动后背部分52在椅垫5的宽度方向横移移动,从而能够模拟左右偏移的抖动体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飞行仿真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
垂直运动装置;
椅架,设置于所述垂直运动装置,且能够在所述垂直运动装置的作用下上下移动;
椅垫,铺设于所述椅架,所述椅垫具有用于支撑人体臀部的坐落部分和用于支撑人体背部的后背部分;
椅盆运动装置,设置于所述椅架,用于推抵所述坐落部分;
靠背运动装置,设置于所述椅架,用于推抵所述后背部分和用于带动所述后背部分在所述椅垫的宽度方向横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行仿真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椅盆运动装置包括:
椅盆支座,设置于所述椅架上对应于所述坐落部分的区域;
支撑板,与所述椅盆支座相对设置,所述支撑板背离所述椅盆支座的一侧用于接触所述坐落部分;
升降机构,设置于所述椅盆支座,用于驱使所述支撑板靠近或远离所述椅盆支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飞行仿真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具有相对的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
所述升降机构包括:
相对的第一顶升结构和第二顶升结构,所述第一顶升结构和所述第二顶升结构均与所述椅盆支座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顶升结构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侧部,所述第二顶升结构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侧部;
第一驱动源,设置于所述椅盆支座;
第一传动件,所述第一传动件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源的输出端;
第一联动件,所述第一联动件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传动件的第二端,所述第一联动件的第二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顶升结构;
第二联动件,所述第二联动件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顶升结构,所述第二联动件的第二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顶升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飞行仿真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升结构包括:
第一转动杆,可转动地穿设于所述椅盆支座,且与所述第一侧部相对;
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联动件的第二端,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中部连接于所述第一转动杆的第一端;
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联动件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中部连接于所述第一转动杆的第二端;
相对的第一移动件和第二移动件,所述第一移动件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移动件的第二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侧部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移动件第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移动件的第二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侧部的第二端。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飞行仿真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顶升结构包括:
第二转动杆,可转动地穿设于所述椅盆支座,且与所述第二侧部相对;
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联动件的第二端,所述第三连接件的中部连接于所述第二转动杆的第一端;
第四连接件,所述第四连接件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转动杆的第二端;
相对的第三移动件和第四移动件,所述第三移动件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三连接件的第二端,所述第三移动件的第二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侧部的第一端,所述第四移动件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四连接件的第二端,所述第四移动件的第二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侧部的第二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行仿真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运动装置包括:
靠背支座,设置于所述椅架上对应于所述后背部分的区域;
推板,与所述靠背支座相对设置,所述推板背离所述靠背支座的一侧用于接触所述后背部分;
推抵机构,设置于所述靠背支座,用于驱使所述推板靠近或远离所述靠背支座;
横移机构,设置于所述靠背支座,用于驱使所述推板在所述椅垫的宽度方向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飞行仿真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运动装置还包括相对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靠背支座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推板可转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飞行仿真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抵机构包括:
第二驱动源,设置于所述靠背支座;
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二传动件的中部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源的输出端;
第三联动件,所述第三联动件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传动件的第一端;
第三转动杆,可转动地穿设于所述靠背支座;
第五连接件,所述第五连接件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三联动件的第二端,所述第五连接件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第三转动杆的第一端;
第六连接件,所述第六连接件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转动杆的第一端;
第七连接件,第七连接件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转动杆的第二端;
分别相对的第五移动件、第六移动件和第七移动件,所述第五移动件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传动件的第二端,所述第五移动件的第二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推板,且靠近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所述第六移动件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六连接件的第二端,所述第六移动件的第二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推板,且靠近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所述第七移动件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七连接件的第二端,所述第七移动件的第二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推板,且远离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飞行仿真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横移机构包括:
第三驱动源,设置于所述支座;
第三传动件,所述第三传动件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驱动源的输出端;
第四联动件,所述第四联动件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三传动件的第二端,所述第四联动件的第二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推板,且靠近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
10.一种飞行模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飞行仿真座椅。
CN202121393648.1U 2021-06-22 2021-06-22 飞行仿真座椅和飞行模拟器 Active CN2156432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93648.1U CN215643225U (zh) 2021-06-22 2021-06-22 飞行仿真座椅和飞行模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93648.1U CN215643225U (zh) 2021-06-22 2021-06-22 飞行仿真座椅和飞行模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43225U true CN215643225U (zh) 2022-01-25

Family

ID=799449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93648.1U Active CN215643225U (zh) 2021-06-22 2021-06-22 飞行仿真座椅和飞行模拟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432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641511B1 (en) Child swing apparatus
KR100923970B1 (ko) 운동모사장치
US6152828A (en) Rocking device and bodily sensation simulation apparatus
CN105999706B (zh) 一种仿真驾驶游戏设备系统
KR101937243B1 (ko) 경주형 체험 시뮬레이션 장치
CN215643225U (zh) 飞行仿真座椅和飞行模拟器
JP2007275138A (ja) 着座型運動装置
EP3278323B1 (en) Motion arrangement
JP2000288257A (ja) ゲーム機用揺動装置
KR100559983B1 (ko) 체감형 게임 장치
JP2001142386A (ja) 揺動装置及び体感シミュレーション装置
TWI639148B (zh) 可提供加速感的模擬裝置
JP2866118B2 (ja) ドライビングシミユレータ
KR101848427B1 (ko) 사이클 거치형 무동력 시뮬레이션 장치
KR101900344B1 (ko) 탱크 바이크 시뮬레이션 장치
KR20000030492A (ko) 소형 3차원 동작기구 및 이 동작기구를 구비하는 승마용시뮬레이터
CN113573788A (zh) 运动模拟装置
KR102022723B1 (ko) 가상 시뮬레이션 장치
JP6871754B2 (ja) シート駆動装置
CN219983888U (zh) 一种三轴g力模拟器
TWI811126B (zh) 移動模擬裝置
TWI829520B (zh) 具有模擬力回饋之座椅裝置以及模擬駕駛的力量感受方法
CN213031843U (zh) Vr设备运动平台
CN116919100A (zh) 体感座椅及其骨架
CN220894860U (zh)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空间模拟与交互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