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34417U - 一种减少磨损的导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减少磨损的导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34417U
CN215634417U CN202121875402.8U CN202121875402U CN215634417U CN 215634417 U CN215634417 U CN 215634417U CN 202121875402 U CN202121875402 U CN 202121875402U CN 215634417 U CN215634417 U CN 2156344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rail
oil
fixed connection
wall
sp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87540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永斌
吴勇
郑荣伟
李靖
陈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Yuxuan Stee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Hengda Guide Prof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Hengda Guide Prof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Hengda Guide Prof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87540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344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344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344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earings For Parts Moving Linearly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减少磨损的导轨,包括导轨本体、润滑机构和安装机构,所述导轨本体外壁顶端固定连接油箱外壁底端,所述油箱顶端中心处连通注油口;所述润滑机构包括第一油管,所述第一油管输入端连通油箱底端,所述第一油管输出端连通多个第二油管的输入端,多个所述第二油管的输出端均卡接卡球。通过设有油箱,油箱内的润滑油通过第一油管分别输送进入第二油管,当导轨本体有部件滑过时会按压卡球,卡球脱离第二油管的输出端,此时润滑油从第二油管的输出端流出,当滑动的部件脱离卡球后,卡球在第四弹簧的推动下,带动卡球重新卡接在第二油管的输出端,阻止润滑油继续外渗,从而实现了导轨本体工作时即可被润滑,减小了导管本体的磨损。

Description

一种减少磨损的导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导轨领域,尤其是一种减少磨损的导轨。
背景技术
导轨:金属或其它材料制成的槽或脊,可承受、固定、引导移动装置或设备并减少其摩擦的一种装置。导轨表面上的纵向槽或脊,用于导引、固定机器部件、专用设备、仪器等。导轨又称滑轨、线性导轨、线性滑轨,用于直线往复运动场合,拥有比直线轴承更高的额定负载,同时可以承担一定的扭矩,可在高负载的情况下实现高精度的直线运动,在电梯的运行中一般需要使用导轨。
现有的电梯内使用的导轨长期使用磨损较大,降低了导轨的使用寿命,并且现有的导轨安装条件受限,没有对滑动的部件设置缓冲保护措施。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减少磨损的导轨。
发明内容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减少磨损的导轨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导轨磨损大的问题。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减少磨损的导轨,包括导轨本体、润滑机构和安装机构,所述导轨本体外壁顶端固定连接油箱外壁底端,所述油箱顶端中心处连通注油口;
所述润滑机构包括第一油管,所述第一油管输入端连通油箱底端,所述第一油管输出端连通多个第二油管的输入端,多个所述第二油管的输出端均卡接卡球,且多个所述第二油管的输出端连通导轨本体的轨道槽,多个所述卡球右端中心处分别固定连接伸缩杆一端,所述伸缩杆另一端固定连接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固定套接在第二油管内腔;
所述安装机构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左端固定连接导轨本体外壁右侧,所述安装板前后两端分别均匀嵌有多个安装孔,所述安装板前后两侧分别通过固定螺栓固定连接L型板,两个所述L型板一侧分别螺纹套接且贯穿第二螺纹杆,两个所述第二螺纹杆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转动连接夹板一侧中心处,两个所述夹板分别滑动连接安装板一侧侧壁。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夹板底端分别卡接卡块,两个所述卡块底端分别固定连接第三弹簧顶端,两个所述第三弹簧底端分别固定连接空腔轴内壁底端,且所述卡块滑动套接在空腔轴顶端,所述第三弹簧滑动套接在空腔轴内腔。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空腔轴外壁底端分别固定连接螺纹套板顶端,两个所述螺纹套板分别滑动套接在空腔内,两个所述空腔分别嵌在安装板右侧前后两端,且两个所述空腔轴分别滑动套接在空腔内。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螺纹套板分别螺纹套接在第一螺纹杆外壁,两个所述第一螺纹杆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转动连接空腔内壁一侧,两个所述第一螺纹杆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旋钮一端,两个所述旋钮分别转动连接且贯穿安装板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油箱内壁左侧嵌有竖直方向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腔滑动套接限位块一端,所述限位块远离限位槽的一侧底端固定连接触碰块,所述触碰块正下方设有触碰开关,所述触碰开关固定连接油箱内壁底端左侧。
进一步地,所述伸缩杆由两个管径大小不同的管状结构滑动套接而成,且所述伸缩杆的两个管状结构通过第四弹簧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导轨本体内腔底端中心处嵌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壁底端固定连接第二弹簧底端,所述第二弹簧顶端固定连接升降杆底端,所述升降杆顶端固定连接升降板底端中心处,且所述升降杆底端滑动套接在凹槽内腔,所述第二弹簧滑动套接在凹槽内腔。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板靠近导轨本体的一侧滑动套接在滑槽内腔,所述滑槽竖直嵌在导轨本体内壁中心处,且所述滑槽内壁底端均匀固定连接多个第一弹簧底端,多个所述第一弹簧顶端分别固定连接升降板底端右侧。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板底端左右两侧中心处的前后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上转块顶端,多个所述上转块底端分别转动连接下转块顶端,多个所述下转块底端分别转动连接导轨本体内壁底端,且多个所述上转块一侧分别固定连接第五弹簧顶端,多个所述第五弹簧底端分别固定连接下转块一侧。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L型板一侧分别嵌有和安装板前后两端相同孔径的安装孔。
通过本申请上述实施例,采用了润滑机构和安装机构,解决了导管安装条件受限的问题,减小了导轨工作时产生的磨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整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图2的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升降板连接结构侧视图;
图5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安装板连接结构俯视图。
图中:1、导轨本体,2、触碰开关,3、限位块,4、触碰块,5、限位槽,6、注油口,7、油箱,8、第一油管,9、安装板,10、升降板,11、滑槽,12、第一弹簧,13、下转块,14、第二弹簧,15、凹槽,16、升降杆,17、上转块,18、螺纹套板,19、安装孔,20、空腔轴,21、卡块,22、第三弹簧,23、空腔,24、夹板,25、第一螺纹杆,26、第二螺纹杆,27、旋钮,28、L型板,29、第二油管,30、卡球,31、第四弹簧,32、伸缩杆,33、连接杆,34、第五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申请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申请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套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本实施例中的润滑机构可以适用于各种导轨,例如,在本实施例提供了如下一种导轨,本实施例中的润滑机构可以用来进行润滑如下导轨。
该导轨包括导向座,所述导向座的底部滑动连接于滑动机构的表面,所述滑动机构包括导向条,侧面呈“U”形结构的所述导向座滑动连接于所述导向条的表面,所述导向座的侧壁安装有清扫机构,所述清扫机构包括外壳、活动槽、第一辊柱、第一齿轮、刷子、第二齿轮及第二辊柱,位于所述导向条顶部的所述导向座的侧壁焊接有侧面呈倒“U”形结构的所述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与所述导向条的侧壁平行设置的所述第一辊柱、所述第二辊柱,所述第二辊柱与所述导向条的表面滚动连接,所述第一辊柱的表面相对焊接有所述第一齿轮,两个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辊柱侧壁的两个所述第二齿轮之间啮合,两个所述第一齿轮及两个所述第二齿轮分别嵌入所述导向条表面的两个所述活动槽的内部,所述第一辊柱的表面等距安装有与所述导向条之间抵触的所述刷子,所述第二辊柱位于所述第一辊柱与所述导向座之间。
当然本实施例也可以用于润滑其他结构的导轨。在此不再一一赘述,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导轨进行介绍。
请参阅图1-5所示,一种减少磨损的导轨,包括导轨本体1、润滑机构和安装机构,所述导轨本体1外壁顶端固定连接油箱7外壁底端,所述油箱7顶端中心处连通注油口6;
所述润滑机构包括第一油管8,所述第一油管8输入端连通油箱7底端,所述第一油管8输出端连通多个第二油管29的输入端,多个所述第二油管29的输出端均卡接卡球30,且多个所述第二油管29的输出端连通导轨本体1的轨道槽,多个所述卡球30右端中心处分别固定连接伸缩杆32一端,所述伸缩杆32另一端固定连接连接杆33,所述连接杆33固定套接在第二油管29内腔;
所述安装机构包括安装板9,所述安装板9左端固定连接导轨本体1外壁右侧,所述安装板9前后两端分别均匀嵌有多个安装孔19,所述安装板9前后两侧分别通过固定螺栓固定连接L型板28,两个所述L型板28一侧分别螺纹套接且贯穿第二螺纹杆26,两个所述第二螺纹杆26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转动连接夹板24一侧中心处,两个所述夹板24分别滑动连接安装板9一侧侧壁。
两个所述夹板24底端分别卡接卡块21,两个所述卡块21底端分别固定连接第三弹簧22顶端,两个所述第三弹簧22底端分别固定连接空腔轴20内壁底端,且所述卡块21滑动套接在空腔轴20顶端,所述第三弹簧22滑动套接在空腔轴20内腔,便于通过第三弹簧22推动卡块21卡接夹板24,两个所述空腔轴20外壁底端分别固定连接螺纹套板18顶端,两个所述螺纹套板18分别滑动套接在空腔23内,两个所述空腔23分别嵌在安装板9右侧前后两端,且两个所述空腔轴20分别滑动套接在空腔23内,限制螺纹套板18的转动,两个所述螺纹套板18分别螺纹套接在第一螺纹杆25外壁,两个所述第一螺纹杆25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转动连接空腔23内壁一侧,两个所述第一螺纹杆25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旋钮27一端,两个所述旋钮27分别转动连接且贯穿安装板9一侧,便于通过旋转旋钮27带动卡块21移动,所述油箱7内壁左侧嵌有竖直方向的限位槽5,所述限位槽5内腔滑动套接限位块3一端,所述限位块3远离限位槽5的一侧底端固定连接触碰块4,所述触碰块4正下方设有触碰开关2,所述触碰开关2固定连接油箱7内壁底端左侧,使触碰块4在浮力作用下漂浮在润滑油表面,所述伸缩杆32由两个管径大小不同的管状结构滑动套接而成,且所述伸缩杆32的两个管状结构通过第四弹簧31固定连接,便于通过卡球30卡接第二油管29的输出端,所述导轨本体1内腔底端中心处嵌有凹槽15,所述凹槽15内壁底端固定连接第二弹簧14底端,所述第二弹簧14顶端固定连接升降杆16底端,所述升降杆16顶端固定连接升降板10底端中心处,且所述升降杆16底端滑动套接在凹槽15内腔,所述第二弹簧14滑动套接在凹槽15内腔,便于通过升降板10吸收滑动部件的应力,所述升降板10靠近导轨本体1的一侧滑动套接在滑槽11内腔,所述滑槽11竖直嵌在导轨本体1内壁中心处,且所述滑槽11内壁底端均匀固定连接多个第一弹簧12底端,多个所述第一弹簧12顶端分别固定连接升降板10底端右侧,增加升降板10升降过程的稳定性,所述升降板10底端左右两侧中心处的前后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上转块17顶端,多个所述上转块17底端分别转动连接下转块13顶端,多个所述下转块13底端分别转动连接导轨本体1内壁底端,且多个所述上转块17一侧分别固定连接第五弹簧34顶端,多个所述第五弹簧34底端分别固定连接下转块13一侧,实现对升降板10被按压时的缓冲保护,两个所述L型板28一侧分别嵌有和安装板9前后两端相同孔径的安装孔19,便于L型板28和安装板9之间的安装和拆卸。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本申请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在使用时均外接连通电源和控制开关,根据现场安装环境需求,可直接通过安装板9上的安装孔19对导轨本体1进行固定安装,或者通过固定螺栓固定连接安装板9和L型板28,通过转动第二螺纹杆26,第二螺纹杆26分别带动两个夹板24相互靠近,直至两个夹板24夹紧安装体的左右两侧,再通过转动旋钮27,旋钮27带动第一螺纹杆25转动,和第一螺纹杆25螺纹配合的两个螺纹套板18在空腔23的限制下向靠近夹板24的方向移动,直至两个螺纹套板18带动空腔轴20移动到夹板24的正下方,此时卡块21在第三弹簧22的弹力作用下卡接夹板24底端,实现对夹板24位置的进一步固定,从而可以使导轨本体1灵活适应不同的安装环境,通过设有油箱7,油箱7内的润滑油通过第一油管8分别输送进入第二油管29,当导轨本体1有部件滑过时会按压卡球30,卡球30脱离第二油管29的输出端,此时润滑油从第二油管29的输出端流出,当滑动的部件脱离卡球30后,卡球30在第四弹簧31的推动下,带动卡球30重新卡接在第二油管29的输出端,阻止润滑油继续外渗,从而实现了导轨本体1工作时即可被润滑,减小了导管本体的磨损,同时当油箱7内的润滑油减少时,触碰块4带动限位块3在限位槽5内向下滑动,当润滑油用完时,触碰块4接触到触碰开关2,此时能够提示工人补充润滑油,通过设有升降板10,当滑动的部件下降到最低时,部件首先接触升降板10,升降板10按压升降杆16在凹槽15内下降,使第二弹簧14吸收部分应力,同时上转块17和下转块13分别发生转动,按压第五弹簧34吸收部分应力,再配合升降板10按压第一弹簧12,再次吸收部分应力,从而保证了滑动部件下滑到最低过程中的缓冲保护,避免直接滑动到最低端造成震荡,保证了运行的平稳。
本申请的有益之处在于:
1.本申请操作简单,根据现场安装环境需求,可直接通过安装板上的安装孔对导轨本体进行固定安装,或者通过固定螺栓固定连接安装板和L型板,通过转动第二螺纹杆,第二螺纹杆分别带动两个夹板相互靠近,直至两个夹板夹紧安装体的左右两侧,再通过转动旋钮,旋钮带动第一螺纹杆转动,和第一螺纹杆螺纹配合的两个螺纹套板在空腔的限制下向靠近夹板的方向移动,直至两个螺纹套板带动空腔轴移动到夹板的正下方,此时卡块在第三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卡接夹板底端,实现对夹板位置的进一步固定,从而可以使导轨本体灵活适应不同的安装环境;
2.本申请结构合理,通过设有油箱,油箱内的润滑油通过第一油管分别输送进入第二油管,当导轨本体有部件滑过时会按压卡球,卡球脱离第二油管的输出端,此时润滑油从第二油管的输出端流出,当滑动的部件脱离卡球后,卡球在第四弹簧的推动下,带动卡球重新卡接在第二油管的输出端,阻止润滑油继续外渗,从而实现了导轨本体工作时即可被润滑,减小了导管本体的磨损,同时当油箱内的润滑油减少时,触碰块带动限位块在限位槽内向下滑动,当润滑油用完时,触碰块接触到触碰开关,此时能够提示工人补充润滑油;
3.本申请通过设有升降板,当滑动的部件下降到最低时,部件首先接触升降板,升降板按压升降杆在凹槽内下降,使第二弹簧吸收部分应力,同时上转块和下转块分别发生转动,按压第五弹簧吸收部分应力,再配合升降板按压第一弹簧,再次吸收部分应力,从而保证了滑动部件下滑到最低过程中的缓冲保护,避免直接滑动到最低端造成震荡,保证了运行的平稳。
涉及到电路和电子元器件和模块均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实现,无需赘言,本申请保护的内容也不涉及对于软件和方法的改进。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减少磨损的导轨,其特征在于:包括导轨本体(1)、润滑机构和安装机构,所述导轨本体(1)外壁顶端固定连接油箱(7)外壁底端,所述油箱(7)顶端中心处连通注油口(6);
所述润滑机构包括第一油管(8),所述第一油管(8)输入端连通油箱(7)底端,所述第一油管(8)输出端连通多个第二油管(29)的输入端,多个所述第二油管(29)的输出端均卡接卡球(30),且多个所述第二油管(29)的输出端连通导轨本体(1)的轨道槽,多个所述卡球(30)右端中心处分别固定连接伸缩杆(32)一端,所述伸缩杆(32)另一端固定连接连接杆(33),所述连接杆(33)固定套接在第二油管(29)内腔;
所述安装机构包括安装板(9),所述安装板(9)左端固定连接导轨本体(1)外壁右侧,所述安装板(9)前后两端分别均匀嵌有多个安装孔(19),所述安装板(9)前后两侧分别通过固定螺栓固定连接L型板(28),两个所述L型板(28)一侧分别螺纹套接且贯穿第二螺纹杆(26),两个所述第二螺纹杆(26)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转动连接夹板(24)一侧中心处,两个所述夹板(24)分别滑动连接安装板(9)一侧侧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少磨损的导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夹板(24)底端分别卡接卡块(21),两个所述卡块(21)底端分别固定连接第三弹簧(22)顶端,两个所述第三弹簧(22)底端分别固定连接空腔轴(20)内壁底端,且所述卡块(21)滑动套接在空腔轴(20)顶端,所述第三弹簧(22)滑动套接在空腔轴(20)内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减少磨损的导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空腔轴(20)外壁底端分别固定连接螺纹套板(18)顶端,两个所述螺纹套板(18)分别滑动套接在空腔(23)内,两个所述空腔(23)分别嵌在安装板(9)右侧前后两端,且两个所述空腔轴(20)分别滑动套接在空腔(23)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减少磨损的导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螺纹套板(18)分别螺纹套接在第一螺纹杆(25)外壁,两个所述第一螺纹杆(25)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转动连接空腔(23)内壁一侧,两个所述第一螺纹杆(25)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旋钮(27)一端,两个所述旋钮(27)分别转动连接且贯穿安装板(9)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少磨损的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7)内壁左侧嵌有竖直方向的限位槽(5),所述限位槽(5)内腔滑动套接限位块(3)一端,所述限位块(3)远离限位槽(5)的一侧底端固定连接触碰块(4),所述触碰块(4)正下方设有触碰开关(2),所述触碰开关(2)固定连接油箱(7)内壁底端左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少磨损的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32)由两个管径大小不同的管状结构滑动套接而成,且所述伸缩杆(32)的两个管状结构通过第四弹簧(31)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少磨损的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本体(1)内腔底端中心处嵌有凹槽(15),所述凹槽(15)内壁底端固定连接第二弹簧(14)底端,所述第二弹簧(14)顶端固定连接升降杆(16)底端,所述升降杆(16)顶端固定连接升降板(10)底端中心处,且所述升降杆(16)底端滑动套接在凹槽(15)内腔,所述第二弹簧(14)滑动套接在凹槽(15)内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减少磨损的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板(10)靠近导轨本体(1)的一侧滑动套接在滑槽(11)内腔,所述滑槽(11)竖直嵌在导轨本体(1)内壁中心处,且所述滑槽(11)内壁底端均匀固定连接多个第一弹簧(12)底端,多个所述第一弹簧(12)顶端分别固定连接升降板(10)底端右侧。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减少磨损的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板(10)底端左右两侧中心处的前后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上转块(17)顶端,多个所述上转块(17)底端分别转动连接下转块(13)顶端,多个所述下转块(13)底端分别转动连接导轨本体(1)内壁底端,且多个所述上转块(17)一侧分别固定连接第五弹簧(34)顶端,多个所述第五弹簧(34)底端分别固定连接下转块(13)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少磨损的导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L型板(28)一侧分别嵌有和安装板(9)前后两端相同孔径的安装孔(19)。
CN202121875402.8U 2021-08-11 2021-08-11 一种减少磨损的导轨 Active CN2156344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75402.8U CN215634417U (zh) 2021-08-11 2021-08-11 一种减少磨损的导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75402.8U CN215634417U (zh) 2021-08-11 2021-08-11 一种减少磨损的导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34417U true CN215634417U (zh) 2022-01-25

Family

ID=798969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875402.8U Active CN215634417U (zh) 2021-08-11 2021-08-11 一种减少磨损的导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344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634417U (zh) 一种减少磨损的导轨
CN108858160A (zh) 一种通用型的玻璃板上下料机械臂
CN111644527A (zh) 一种厚板专用夹钳避让无死角加工送料机
CN112108326A (zh) 一种密封圈安装用润滑脂涂抹机
CN114131357A (zh) 一种轨道交通用的加工机构
CN206883624U (zh) 应用于轻量型人机协作机械手的第七轴直线运动模组
CN209370397U (zh) 一种长丝杆支撑机构
CN201807897U (zh) 一种滚柱式直线导轨装置
CN115178421B (zh) 一种光伏板表面透光膜镀覆装置
CN208945417U (zh) 一种高效焊接装置
CN113146331B (zh) 一种机械加工中心用摇臂机构
CN211030325U (zh) 台式压力机
CN203696582U (zh) 一种机床立柱卸荷机构
CN101161897B (zh) 梳栉横移的驱动装置
CN210637439U (zh) 一种机电设备用可调节的减震装置
CN216842700U (zh) 一种高寿命滑块
CN219970914U (zh) 机械化轻型一体式模块轨道
CN215333981U (zh) 一种具有减小摩擦损耗功能的导轨
CN218231595U (zh) 一种自动化设备检修吊架
CN216449177U (zh) 一种轮毂摩擦力矩试验机的中心跟随式步进加载装置
CN117915571B (zh) 一种适用于pcb板的自动铆钉机
CN216396815U (zh) 一体化工装
CN113477477B (zh) 一种管道内部导轨涂油装置
KR200468093Y1 (ko) 그리스 공급장치
CN213135090U (zh) 顶管机用可移动式钻孔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419

Address after: Room 8, No. 36-1 Tongji Street, Nanmingshan Street, Liandu District, Lishui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23000 (Lijing Ethnic Industrial Park)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Yuxuan Steel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323300 Industrial Park, Miao Gao Street Bridge, Suichang County, Lishui, Zhejiang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Hengda guide profile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