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21394U - 一种混合动力中间轴 - Google Patents

一种混合动力中间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21394U
CN215621394U CN202120239901.1U CN202120239901U CN215621394U CN 215621394 U CN215621394 U CN 215621394U CN 202120239901 U CN202120239901 U CN 202120239901U CN 215621394 U CN215621394 U CN 2156213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hybrid
motor
magnetic plate
transmission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23990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勇
匡亚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pperfer Changzhou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pperfer Changzhou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pperfer Changzhou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pperfer Changzhou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23990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213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213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2139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混合动力中间轴,属于汽车技术领域。通过设置在第一传动区内的第一磁板与第二磁板连接,带动收带轮收起皮带,拉动第二传动轮向第一传动轮方向移动,通过第一连接杆拉动与第二齿槽连接在一起的固定块,使得第三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第三齿轮较第二齿轮大,带齿轮带动小齿轮达到电动车加速的效果;设置有齿轮装置,通过内部的第一齿轮带动第二齿轮,而第一齿轮较第二齿轮小,使得电动车进入低速状态,当切换到高速模式时,伸缩杆拉动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断开,拉杆拉动第三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使得速度进行切换,通过齿轮装置实现高低速来回转换,在不同道路位置行驶时,使用不同的速度,节省动能,延长电动车使用实用性。

Description

一种混合动力中间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混合动力中间轴。
背景技术
混合动力汽车,亦称复合动力汽车是指车上装有两个以上动力源:蓄电池、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内燃机车的发电机组,当前复合动力汽车一般是指内燃机车发电机,再加上蓄电池的汽车。
在日常行驶的汽车,大部分为单一动力模式,以汽油为主要原料;但人们对于环境品质要求越来越高,故推出电动车,但是在某些特定城市,电动车行驶效果不理想,所以再次推出混合动力汽车,可现在的混合动力汽车内部驱动设计复杂,同时控制难度较大等问题。
发明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提供一种混合动力中间轴,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
技术方案:一种混合动力中间轴,包括第一传动区,设置在所述第一传动区下方的第二传动区,设置在所述第一传动区侧面的第一电机槽,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机槽内的第一电机,设置在所述第二传动区侧面的第二电机槽,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机槽内的第二电机;
所述第一传动区包括与所述第一电机连接在一起的第一电动伸缩杆,与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连接在一起的第一磁板,设置在所述第一磁板侧面的第二磁板,设置在所述第二磁板侧面的传动机构;
所述第二传动区包括与所述第二电机连接在一起的第二电动伸缩杆,设置在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侧面的第一齿槽,设置在所述第一齿槽侧面的第二齿槽,设置在所述第一齿槽和所述第二齿槽之间的齿轮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齿槽侧面的支撑装置。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磁板内的收带轮,设置在所述第二磁板侧面的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与所述第一传动轮之间设置有传动带,所述第二传动轮与第一连接杆连接在一起;收带轮将传动带收回,带动第二齿槽移动,实现双驱动的作用。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传动带设计为橡胶带;橡胶材料较为常见,方便更换。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设置为倒“L”型,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设计为两段可伸缩结构;两段式伸缩结构实现第一齿槽双向移动,分离时更加方便。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齿轮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齿槽内的第一齿轮,设置在所述第一齿轮侧面的第二齿轮,设置在所述第二齿槽内部的第三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连接在一起的拉动机构;通过齿轮装置带动,使得内部传动更加简便,易操作。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拉动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二齿轮连接在一起的第三传动轮,与所述第三传动轮连接在一起的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所述第一拉杆与所述第一齿槽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拉杆与所述第二齿槽连接在一起;当第一齿槽下降后,拉动第二齿槽移动,使得内部连接更加顺滑。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齿轮设置为45°斜齿,所述齿轮设计材料为45号钢;提高齿轮使用硬度,延长齿轮使用寿命。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装置包括与所述第二齿槽连接在一起的弹性支撑机构,与所述弹性支撑机构连接在一起的第三电动伸缩杆;通过支撑装置将第二齿槽推出或收回,防止第二齿槽无法归位,影响电动车正常运行。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弹性支撑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三电动伸缩杆连接在一起的第一推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推板上方的弹簧,设置在所述弹簧上方的第二推板,所述第一推板侧面设置有滑套;拉动或收回第二齿槽时,通过弹簧进行减震,延长零件使用寿命。
有益效果:一种混合动力中间轴,设置传动机构,通过设置在第一传动区内的第一磁板与第二磁板连接,带动收带轮收起皮带,拉动第二传动轮向第一传动轮方向移动,通过第一连接杆拉动与第二齿槽连接在一起的固定块,使得第三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第三齿轮较第二齿轮大,带齿轮带动小齿轮达到混动汽车驱动模式改变;设置有齿轮装置,通过内部的第一齿轮带动第二齿轮,而第一齿轮较第二齿轮小,使得混动汽车进入纯电状态,当切换到混合模式时,伸缩杆拉动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断开,拉杆拉动第三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使得模式进行切换,通过齿轮装置实现纯电与混合模式来回转换,在不同道路位置行驶时,使用不同的模式,节省动能,提高混合动力汽车使用实用性;设置有支撑装置,通过第三电动伸缩杆进行第二齿槽拉动或收回时,为了减少移动过程中的震动力,防止零件之间刚性接触导致零件之间破损、变形等,通过第二弹簧进行减震力分散,以延长零件使用寿命,同时在第三电动伸缩杆外部环绕第一弹簧,在第一弹簧上方有滑套,进行第一弹簧行程限位,第一弹簧不仅起到减压作用,同时弹簧弹力进行动能转换,减少第三电动伸缩杆往复运动时带来的消耗,支撑装置起到理想的支撑作用;混合动力汽车中间轴通过与不同齿轮相互间的齿合作用,使混合动力汽车可以自由转换模式,有利于动能之间相互转化,从而达到节省的目的,其次,弹簧对整体的减震力起到分散缓冲效果,减少移动过程的震动力,防止零件间因刚性接触而损坏,提升零部件的耐久性,从而提升设备的稳定性。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维修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第二齿轮的俯视图。
图3是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第一电机槽1、第一电动伸缩杆2、第一磁板3、第二磁板4、收带轮5、第一支撑座6、第一传动轮7、传动带8、第二传动轮9、第一连接杆10、第一传动区11、固定块12、支撑装置13、第二传动区14、第二齿槽15、第三齿轮16、第二齿轮17、第二拉杆18、第二支撑座19、第三传动轮20、第一拉杆21、第一齿轮22、第一齿槽23、第二电动伸缩杆24、第二电机槽25、第二电机26、第一电机27、旋转轴28、第三电动伸缩杆29、第一弹簧30、第二弹簧31、第二推板32、第一推板33、滑套34。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混合动力中间轴由第一电机槽1、第一电动伸缩杆2、第一磁板3、第二磁板4、收带轮5、第一支撑座6、第一传动轮7、传动带8、第二传动轮9、第一连接杆10、第一传动区11、固定块12、支撑装置13、第二传动区14、第二齿槽15、第三齿轮16、第二齿轮17、第二拉杆18、第二支撑座19、第三传动轮20、第一拉杆21、第一齿轮22、第一齿槽23、第二电动伸缩杆24、第二电机槽25、第二电机26、第一电机27、旋转轴28、第三电动伸缩杆29、第一弹簧30、第二弹簧31、第二推板32、第一推板33、滑套34组成。
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第一传动区11设置在指定位置,所述第二传动区14设置在所述第一传动区11下方,所述第一电机27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机27槽1内,所述第一电机27槽1设置在所述第一传动区11侧面,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2与所述第一电机27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磁板3与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2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磁板4设置在所述第一磁板3对面,所述收带轮5设置在所述第二磁板4底部,所述第一传动轮7与所述收带轮5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传动轮7与所述第一支撑座6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传动轮7与所述第二传动轮9通过传动带8连接在一起,所述传动带8设置为橡胶材料,所述第一连接杆10与所述第二传动轮9连接在一起,所述固定块12与所述第二传动轮9连接在一起,所述固定块12与所述第二齿槽15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齿槽15设置在所述第二传动区14内,所述第二齿槽15侧面设置有支撑装置13,所述支撑装置13包括与所述第二传动区14内壁连接在一起的第三电动伸缩杆29,与所述第三电动伸缩杆29连接在一起的第一推板33,所述第一推板33与所述第二推板32通过第二弹簧31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三电动伸缩杆29外部设置有第一弹簧30,所述第二弹簧31与所述第一推板33之间设置有滑套34,所述第二齿槽15内部设置有第三齿轮16,所述第二齿槽15下方与所述第二拉杆18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拉杆18与所述第三传动轮20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三传动轮20与所述第二齿轮17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齿轮17与所述旋转轴28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齿轮17设计材料为45号钢,所述第二齿轮17表面设计有45°斜齿,所述第三传动轮20下方设置有第二支撑座19,所述第一拉杆21与所述第三传动轮20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齿槽23下方与所述第一拉杆21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齿轮22设置在所述第一齿槽23内部,所述第一齿轮22小于所述第二齿轮17,所述第二齿轮17小于所述第三齿轮16,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24与所述第一齿槽23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电机26与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24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电机26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机26槽25内。
众所周知,在日常行驶的汽车,大部分为单一动力模式,以汽油为主要原料;但人们对于环境品质要求越来越高,故推出电动车,但是在某些特定城市,电动车行驶效果不理想,所以再次推出混合动力汽车,可现在的混合动力汽车内部驱动设计复杂,同时控制难度较大等问题;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2与所述第一电机27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磁板3与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2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磁板4设置在所述第一磁板3对面,所述收带轮5设置在所述第二磁板4底部,所述第一传动轮7与所述收带轮5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传动轮7与所述第二传动轮9通过传动带8连接在一起,所述传动带8设置为橡胶材料,所述第一连接杆10与所述第二传动轮9连接在一起,所述固定块12与所述第二传动轮9连接在一起,所述固定块12与所述第二齿槽15连接在一起;设置传动机构,通过设置在第一传动区11内的第一磁板3与第二磁板4连接,带动收带轮5收起皮带,拉动第二传动轮9向第一传动轮7方向移动,通过第一连接杆10拉动与第二齿槽15连接在一起的固定块12,使得第三齿轮16与第二齿轮17啮合,第三齿轮16较第二齿轮17大,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达到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模式切换的效果。
相对的,在日常使用的电动车,在日常行驶的汽车,大部分为单一动力模式,以汽油为主要原料;但人们对于环境品质要求越来越高,故推出电动车,但是在某些特定城市,电动车行驶效果不理想,所以再次推出混合动力汽车,可现在的混合动力汽车内部驱动设计复杂,同时控制难度较大等问题;所述第二齿槽15内部设置有第三齿轮16,所述第二齿槽15下方与所述第二拉杆18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拉杆18与所述第三传动轮20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三传动轮20与所述第二齿轮17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齿轮17与所述旋转轴28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齿轮17设计材料为45号钢,所述第二齿轮17表面设计有45°斜齿,所述第三传动轮20下方设置有第二支撑座19,所述第一拉杆21与所述第三传动轮20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齿槽23下方与所述第一拉杆21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齿轮22设置在所述第一齿槽23内部,所述第一齿轮22小于所述第二齿轮17,所述第二齿轮17小于所述第三齿轮16;设置有齿轮装置,通过内部的第一齿轮22带动第二齿轮17,而第一齿轮22较第二齿轮17小,使得混合动力汽车进入纯电状态,当切换到混合动力模式时,伸缩杆拉动第一齿轮22与第二齿轮17断开,拉杆拉动第三齿轮16与第二齿轮17啮合,使得模式进行切换,通过齿轮装置实现驱动模式来回转换,在不同道路位置行驶时,使用不同的速度,节省动能,提高混合动力汽车使用实用性。
本实用的工作原理如下:
该混合动力汽车内部分为第一传动区11和第二传动区14,第一传动区11内第一电机27带动传动机构,拉动第二齿槽15,第三齿轮16与第二齿轮17连接,进行混合动力模式;而第二电机26带动第一齿轮22与第二齿轮17连接,进行纯电模式,不同齿轮与第二齿轮17连接,进行动力模式切换,同时为了延长第二齿槽15使用寿命,在第二齿槽15与第二传动区14之间安装支撑装置13,通过支撑装置13内的第一弹簧30和第二弹簧31进行减震,减少零件磨损。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等同变换,这些等同变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混合动力中间轴,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传动区,设置在所述第一传动区下方的第二传动区,设置在所述第一传动区侧面的第一电机槽,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机槽内的第一电机,设置在所述第二传动区侧面的第二电机槽,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机槽内的第二电机;
所述第一传动区包括与所述第一电机连接在一起的第一电动伸缩杆,与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连接在一起的第一磁板,设置在所述第一磁板侧面的第二磁板,设置在所述第二磁板侧面的传动机构;
所述第二传动区包括与所述第二电机连接在一起的第二电动伸缩杆,设置在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侧面的第一齿槽,设置在所述第一齿槽侧面的第二齿槽,设置在所述第一齿槽和所述第二齿槽之间的齿轮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齿槽侧面的支撑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动力中间轴,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磁板内的收带轮,设置在所述第二磁板侧面的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与所述第一传动轮之间设置有传动带,所述第二传动轮与第一连接杆连接在一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混合动力中间轴,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带设计为橡胶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动力中间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设置为倒“L”型,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设计为两段可伸缩结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动力中间轴,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齿槽内的第一齿轮,设置在所述第一齿轮侧面的第二齿轮,设置在所述第二齿槽内部的第三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连接在一起的拉动机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混合动力中间轴,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动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二齿轮连接在一起的第三传动轮,与所述第三传动轮连接在一起的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所述第一拉杆与所述第一齿槽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拉杆与所述第二齿槽连接在一起。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混合动力中间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齿轮设置为45°斜齿,所述齿轮设计材料为45号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动力中间轴,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包括与所述第二齿槽连接在一起的弹性支撑机构,与所述弹性支撑机构连接在一起的第三电动伸缩杆。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混合动力中间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三电动伸缩杆连接在一起的第一推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推板上方的弹簧,设置在所述弹簧上方的第二推板,所述第一推板侧面设置有滑套。
CN202120239901.1U 2021-01-28 2021-01-28 一种混合动力中间轴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56213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39901.1U CN215621394U (zh) 2021-01-28 2021-01-28 一种混合动力中间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39901.1U CN215621394U (zh) 2021-01-28 2021-01-28 一种混合动力中间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21394U true CN215621394U (zh) 2022-01-25

Family

ID=799122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239901.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5621394U (zh) 2021-01-28 2021-01-28 一种混合动力中间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213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685709U (zh) 震动式发电装置
CN102941801B (zh) 混合动力车驱动装置
CN111976453A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包固定装置
CN215621394U (zh) 一种混合动力中间轴
CN202011334U (zh) 双项节能电动汽车
CN105711430B (zh) 太阳能混合动力汽车续航能力增强系统
CN2679391Y (zh) 缓冲式发电装置
CN110696579A (zh) 齿轮齿条式半主动馈能悬架作动器及其能量回收控制方法
CN210234667U (zh) 一种电动汽车太阳能充电装置
CN213136688U (zh) 一种便于检修的新能源汽车
CN212555854U (zh) 一种具有防护机构以及静音功能的汽车燃料电池增程器
CN211335626U (zh) 一种可移动式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
CN216969408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座
CN1958323A (zh) 一种电动汽车用机械蓄能装置
CN2413052Y (zh) 利用车辆行驶振动力发电装置
CN220682142U (zh) 一种车载供能系统
CN201501360U (zh) 电动车伸缩装置
CN201442526U (zh) 太阳能助力电动车
CN218708954U (zh) 一种重卡换电站用单向伸缩货叉
CN214093005U (zh) 一种电动车变速箱拨片装置
CN215109305U (zh) 一种应用于氢燃料电动客车的辅助装置
CN2806217Y (zh) 双能源驱动小型汽车
CN213936397U (zh) 一种减震效果好的电动汽车锂电池
CN216842881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减震器
CN212635590U (zh) 一种汽车动力总成安装用辅助支撑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12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