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18062U - 一种用于三角亮条卡扣的抓取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三角亮条卡扣的抓取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618062U CN215618062U CN202120924448.8U CN202120924448U CN215618062U CN 215618062 U CN215618062 U CN 215618062U CN 202120924448 U CN202120924448 U CN 202120924448U CN 215618062 U CN215618062 U CN 21561806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jaw
- clamping
- grabbing
- fixed
- movab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三角亮条卡扣的抓取机构,所述三角亮条卡扣的两侧分别设有一翻边,包括:驱动组件,包括固定卡爪和活动卡爪;抓取组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固定卡爪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活动卡爪连接;所述抓取组件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所述抓取组件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抓取组件的宽度大于两个所述翻边之间的距离;当所述抓取组件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抓取组件的宽度小于两个所述翻边之间的距离;所述活动卡爪带动所述抓取组件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任意切换。本申请中,实现抓取组件对三角亮条卡扣的抓取仅仅需要将抓取组件从第二状态切换至第一状态即可,步骤简单,操作便捷且效率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的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三角亮条卡扣的抓取机构。
背景技术
汽车三角亮条卡扣是汽车架体的重要构成部件,加工过程中需对其进行切割;在切割后,需对其进行抓取运送至其他地方进行下一工序的加工。
而在现有技术中,三角亮条卡扣的抓取过程具有如下缺陷:第一,由于三角亮条卡扣没有专用的固定部位,对其进行抓取较为困难,抓取后三角亮条卡扣容易从抓手中掉落;第二,在抓取过程中常常提高抓手的施力强度以防止三角亮条卡扣掉落,因而容易出现由于抓取力度过大而导致三角亮条卡扣变形的现象。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用于三角亮条卡扣的抓取机构,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三角亮条卡扣夹取困难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三角亮条卡扣的抓取机构,所述三角亮条卡扣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向内弯折的翻边,包括:
驱动组件,包括固定卡爪和活动卡爪,所述活动卡爪与所述固定卡爪活动连接;
抓取组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固定卡爪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活动卡爪连接;所述抓取组件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所述抓取组件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抓取组件的宽度大于两个所述翻边之间的距离;当所述抓取组件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抓取组件的宽度小于两个所述翻边之间的距离;
所述活动卡爪相对于所述固定卡爪活动使所述抓取组件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任意切换。
进一步地,所述抓取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片,其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相接,所述第一连接片用于与其中一个所述翻边抵接;第二连接片,其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相接,所述第二连接片用于与另一个所述翻边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呈U型设置,包括底面和两个侧面,两个所述侧面相对设置于所述底面的两端,且两个所述侧面之间形成用于卡接所述固定卡爪的第一卡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部呈V型设置,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卡接片和第二卡接片,所述第一卡接片与所述第二卡接片之间形成用于卡接所述活动卡爪的第二卡槽。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卡爪与所述固定卡爪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设有弹性部;所述活动卡爪相对于所述固定卡爪滑动以压缩或释放所述弹性部。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部呈U型设置,其包括:顶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的一端与所述顶板连接,所述第一侧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侧板的一端与所述顶板远离所述第一侧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侧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
所述活动卡爪相对于所述固定卡爪滑动以改变两个所述顶板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顶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均开设有缺口,三个所述缺口相接形成通槽;
还包括:过渡板,所述过渡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过渡板的另一端与第一侧板连接,且所述过渡板与所述通槽相接。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卡爪于所述固定架固定连接;驱动气缸,其与所述固定架可转动连接;旋转块,其于所述驱动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旋转块具有第一铰接部、第二铰接部,所述第一铰接部与所述活动卡爪铰接,所述第二铰接部与所述固定架铰接;
所述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伸缩以带动所述活动卡爪沿朝向或远离所述固定卡爪方向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卡爪包括滑动部及与所述滑动部垂直固定的卡接部,所述滑动部与所述固定卡爪滑动连接,所述卡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卡接;
还包括:第一铰接杆,所述第一铰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铰接部铰接,所述第一铰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动部铰接;第二铰接杆,所述第二铰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铰接部铰接,所述第二铰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架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气缸上固定有限位块,所述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伸缩以使所述旋转块与所述限位块抵接或分离,当所述旋转块与所述限位块相抵时,可限制所述活动卡爪沿朝向所述固定卡爪方向运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抓取组件首先切换至第二状态,使抓取组件从两个翻边之间穿过,而后将其切换至第一状态,使抓取组件与两个翻边相抵,使抓取组件与三角亮条卡扣的连接,最终实现抓取组件对三角亮条卡扣的抓取。在这个过程中,实现抓取组件对三角亮条卡扣的抓取仅仅需要将抓取组件从第二状态切换至第一状态即可,步骤简单,操作便捷且效率高。
(2)利用抓取组件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的宽度变化,并巧妙的利用三角亮条卡扣两侧具有的翻边,设计巧妙,当抓取组件与两个翻边处相抵时,三角亮条卡扣无法从抓取组件中脱落;同时,抓取组件是与翻边和本体的连接处相抵的,该处的强度较三角亮条卡扣的其他处强度更高,不易变形。抓取组件在保证三角亮条卡扣不掉落的前提下,还可保证三角亮条卡扣不会在抓取过程中变形,解决了为防止三角亮条卡扣掉落而增大抓取力度进而导致三角亮条卡扣变形的问题。
(3)设置倾斜板,可防止固定卡爪相对于第一连接部沿底面的长度方向滑动;还可使固定卡爪进入第一卡槽的过程更顺畅,且增加固定卡爪进入第一卡槽后抓取组件与固定卡爪的连接强度,抓取组件不易从固定卡爪处脱落。
(4)弹性件的中心位置开设有通槽,该通槽可使得弹性部更易发生形变,避免抓取部件的其他部件产生形变。
(5)设置旋转块、第一铰接杆和第二铰接杆,将活塞杆的伸缩方向转换为大致垂直的活动卡爪的滑动方向。而且,第一铰接杆、第二铰接杆和旋转块的转动消耗了部分活塞杆的伸缩行程,因此,活动卡爪的滑动行程一定是小于活塞杆的伸缩行程的(即实现减速效果),只需大概的控制活塞杆的伸缩行程在一定范围内即可。更重要的是,第一铰接杆与活动卡爪的滑动方向的夹角是随着活塞杆的伸缩不断变化的;具体地说,当活塞杆匀速伸长时,第一铰接杆与活动卡爪的滑动方向的夹角是逐渐增大的(逐渐趋于平行),即活动卡爪的滑动速度是逐渐增大的,避免刚开始压缩弹性部的时候速度过快而损坏抓取组件;当活塞杆匀速缩短时,第一铰接杆与活动卡爪的滑动方向的夹角是逐渐减小的(逐渐趋于垂直),即活动卡爪的滑动速度是逐渐减小的,以快速释放弹性部避免弹性部压缩时间过长而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抓取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驱动组件的其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驱动组件的其二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中驱动组件的其三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中抓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中抓取组件与三角亮条卡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0、驱动组件;110、固定卡爪;111、滑槽;120、活动卡爪;121、滑动部;122、卡接部;130、固定架;140、驱动气缸;150、旋转块;151、第一铰接杆;152、第二铰接杆;160、限位块;
200、抓取组件;210、第一连接部;211、侧面;212、底面;213、倾斜板;220、第二连接部;221、第一卡接片;222、第二卡接片;230、第一连接片;240、第二连接片;250、过渡板;260、弹性部;261、第一侧板;262、顶板;263、第二侧板;
300、三角亮条卡扣;310、翻边;320、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请参照图1-图6,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三角亮条卡扣的抓取机构,所述三角亮条卡扣300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向内弯折的翻边310,包括:
驱动组件100,包括固定卡爪110和活动卡爪120,所述活动卡爪120与所述固定卡爪110活动连接;
抓取组件200,包括第一连接部210和第二连接部220,所述第一连接部210与所述固定卡爪110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220与所述活动卡爪120连接;所述抓取组件200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所述抓取组件200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抓取组件200的宽度大于两个所述翻边310之间的距离;当所述抓取组件200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抓取组件200的宽度小于两个所述翻边310之间的距离;
所述活动卡爪120相对于所述固定卡爪110活动使所述抓取组件200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任意切换。
需说明的是,该三角亮条卡扣300包括本体320及由本体320的两侧分别向内弯折的翻边310,向内弯折可理解为:其弯曲方向是由本体320侧边向中心方向弯折的;还可解释为:翻边310与本体320的夹角小于90°,使得抓取组件200在第一状态下的两端与翻边310(最优为翻边310和本体320的连接处)相抵,且抓取组件200无法从翻边310处脱离。
具体地说,第二状态下的抓取组件200的宽度小于两个翻边310之间的距离,即在第二状态下,抓取组件200可从两个翻边310之间穿过;第一状态下抓取组件200的宽度大于两个翻边310之间的距离,即在第一状态下,抓取组件200会与两个翻边310相抵而无法从两个翻边310之间穿过。即,可将抓取组件200首先切换至第二状态,使抓取组件200从两个翻边310之间穿过,而后将其切换至第一状态,使抓取组件200与两个翻边310相抵,使抓取组件200与三角亮条卡扣300的连接,最终实现抓取组件200对三角亮条卡扣300的抓取。
在这个过程中,实现抓取组件200对三角亮条卡扣300的抓取仅仅需要将抓取组件200从第二状态切换至第一状态即可,步骤简单,操作便捷且效率高。
利用抓取组件200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的宽度变化,并巧妙的利用三角亮条卡扣300两侧具有的翻边310,设计巧妙,当抓取组件200与两个翻边310处相抵时,三角亮条卡扣300无法从抓取组件200中脱落;同时,抓取组件200是与翻边310和本体320的连接处相抵的,该处的强度较三角亮条卡扣300的其他处强度更高,不易变形。综上所述,本实施例中的抓取组件200在保证三角亮条卡扣300不掉落的前提下,还可保证三角亮条卡扣300不会在抓取过程中变形,解决了为防止三角亮条卡扣300掉落而增大抓取力度进而导致三角亮条卡扣300变形的问题。
进一步地,所述抓取组件200还包括:第一连接片230,其与所述第一连接部210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220的一端相接,所述第一连接片230用于与其中一个所述翻边310抵接;第二连接片240,其与所述第二连接部220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210的一端相接,所述第二连接片240用于与另一个所述翻边310抵接。
具体地说,第一连接片230和第二连接片240处于抓取组件200的两端,在第一状态和第二转台下,改变了第一连接片230和第二连接片240之间的距离,进而实现对三角亮条卡扣300的抓取和释放。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210呈U型设置,包括底面212和两个侧面211,两个所述侧面211相对设置于所述底面212的两端,且两个所述侧面211之间形成用于卡接所述固定卡爪110的第一卡槽。
具体地说,两个侧面211与底面212之间具有弹性,当固定卡爪110伸入第一卡槽时,两侧面211产生彼此远离方向的形变,同时紧紧夹住固定卡爪110,使抓取组件200不易从固定卡爪110中脱落。
再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侧面211上还具有一倾斜板213,固定卡爪110的一侧开设有一滑槽111,该倾斜板213的一端与滑槽111抵接,可防止固定卡爪110与抓取组件200之间在沿底面212的长度方向上的滑动。
更进一步地,该倾斜板213是由底面212朝向第一卡槽的开口的方向逐渐向远离固定卡爪110方向倾斜;这样的设置使得固定卡爪110在进入第一卡槽时,倾斜板213与滑槽111的摩擦力较小,倾斜板213可在滑槽111内滑动,使固定卡爪110进入第一卡槽更顺畅;而如果固定卡爪110具有退出第一卡槽的趋势时,倾斜板213与滑槽111相抵,两者的摩擦力增大。最终实现固定卡爪110进入第一卡槽的过程更顺畅,且增加固定卡爪110进入第一卡槽后抓取组件200与固定卡爪110的连接强度的效果,抓取组件200不易从固定卡爪110处脱落。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部220呈V型设置,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卡接片221和第二卡接片222,所述第一卡接片221与所述第二卡接片222之间形成用于卡接所述活动卡爪120的第二卡槽。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卡爪120与所述固定卡爪110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210与所述第二连接部220之间设有弹性部260;所述活动卡爪120相对于所述固定卡爪110滑动以压缩或释放所述弹性部260。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210与第二连接部220之间设置弹性部260,当活动卡爪120朝向固定卡爪110方向滑动时,会带动第二连接部220压缩弹性部260,进而缩小抓取组件200的宽度,实现抓取组件200由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同理,当活动卡爪120远离固定卡爪110方向滑动时,会带动第二连接部220释放弹性部260,进而增大抓取组件200的宽度,实现抓取组件200由第二状态切换至第一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部260呈U型设置,其包括:顶板262、第一侧板261和第二侧板263,所述第一侧板261的一端与所述顶板262连接,所述第一侧板26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210连接,所述第二侧板263的一端与所述顶板262远离所述第一侧板26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侧板26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220连接;
所述活动卡爪120相对于所述固定卡爪110滑动以改变两个所述顶板262之间的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侧板261、第二侧板263及顶板262之间的形变来实现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的切换,其结构简单,且成本低。需说明的是,弹性部260包括第一侧板261、第二侧板263和顶板262为最优实施例,本申请还可采用弹簧等弹性件来代替。
进一步地,所述顶板262、所述第一侧板261和所述第二侧板263均开设有缺口,三个所述缺口相接形成通槽;
还包括:过渡板250,所述过渡板25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210连接,所述过渡板250的另一端与第一侧板261连接,且所述过渡板250与所述通槽相接。
即,弹性件的中心位置开设有通槽,该通槽可使得弹性部260更易发生形变,避免抓取部件的其他部件产生形变。
同时,设置过渡板250的目的在于避免弹性部260直接与第一连接部210相接,进而避免第一连接部210随之产生变形。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100包括:固定架130,所述固定卡爪110于所述固定架130固定连接;驱动气缸140,其与所述固定架130可转动连接;旋转块150,其于所述驱动气缸140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旋转块150具有第一铰接部、第二铰接部,所述第一铰接部与所述活动卡爪120铰接,所述第二铰接部与所述固定架130铰接;
所述驱动气缸140的活塞杆伸缩以带动所述活动卡爪120沿朝向或远离所述固定卡爪110方向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卡爪120包括滑动部121及与所述滑动部121垂直固定的卡接部122,所述滑动部121与所述固定卡爪110滑动连接,所述卡接部122与所述第二连接部220卡接;
还包括:第一铰接杆151,所述第一铰接杆15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铰接部铰接,所述第一铰接杆151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动部121铰接;第二铰接杆152,所述第二铰接杆15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铰接部铰接,所述第二铰接杆152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架130铰接。
具体地说,驱动气缸140的活塞杆与活动卡爪120的滑动方向大致垂直,驱动气缸140本身与固定架130可转动连接,当驱动气缸140的活塞杆伸长或缩短时,驱动气缸140本身可相对于固定架130转动,进而带动旋转块150转动,继而使第一铰接杆151和第二铰接杆152转动,第一铰接杆151拉动活动卡爪120沿朝向或背离固定卡爪110方向滑动。
需说明的是,如果弹性部260的形变过大,会导致弹性部260的损坏甚至是整个抓取组件200的形变;因此,如果直接将活塞杆与活动卡爪120连接,则活塞杆的伸缩长度就等于活动卡爪120的滑动长度,而由于活动卡爪120的滑动长度不宜过大,需要精确控制活塞杆的伸缩行程。
针对上述难点,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旋转块150、第一铰接杆151和第二铰接杆152,将活塞杆的伸缩方向转换为大致垂直的活动卡爪120的滑动方向。而且,第一铰接杆151、第二铰接杆152和旋转块150的转动消耗了部分活塞杆的伸缩行程,因此,活动卡爪120的滑动行程一定是小于活塞杆的伸缩行程的(即实现减速效果),只需大概的控制活塞杆的伸缩行程在一定范围内即可。更重要的是,第一铰接杆151与活动卡爪120的滑动方向的夹角是随着活塞杆的伸缩不断变化的;具体地说,当活塞杆匀速伸长时,第一铰接杆151与活动卡爪120的滑动方向的夹角是逐渐增大的(逐渐趋于平行),即活动卡爪120的滑动速度是逐渐增大的,避免刚开始压缩弹性部260的时候速度过快而损坏抓取组件200;当活塞杆匀速缩短时,第一铰接杆151与活动卡爪120的滑动方向的夹角是逐渐减小的(逐渐趋于垂直),即活动卡爪120的滑动速度是逐渐减小的,以快速释放弹性部260避免弹性部260压缩时间过长而损坏。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气缸140上固定有限位块160,所述驱动气缸140的活塞杆伸缩以使所述旋转块150与所述限位块160抵接或分离,当所述旋转块150与所述限位块160相抵时,可限制所述活动卡爪120沿朝向所述固定卡爪110方向运动。
当旋转块150与限位块160相抵时,使得活塞杆无法继续伸长,使活动卡爪120无法继续朝向固定卡爪110方向运动,以此保护弹性部260不会过度形变而损坏。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一”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三角亮条卡扣的抓取机构,所述三角亮条卡扣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向内弯折的翻边,其特征在于,包括:
驱动组件,包括固定卡爪和活动卡爪,所述活动卡爪与所述固定卡爪活动连接;
抓取组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固定卡爪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活动卡爪连接;所述抓取组件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所述抓取组件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抓取组件的宽度大于两个所述翻边之间的距离;当所述抓取组件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抓取组件的宽度小于两个所述翻边之间的距离;
所述活动卡爪相对于所述固定卡爪活动使所述抓取组件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任意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三角亮条卡扣的抓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抓取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片,其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相接,所述第一连接片用于与其中一个所述翻边抵接;第二连接片,其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相接,所述第二连接片用于与另一个所述翻边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三角亮条卡扣的抓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呈U型设置,包括底面和两个侧面,两个所述侧面相对设置于所述底面的两端,且两个所述侧面之间形成用于卡接所述固定卡爪的第一卡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三角亮条卡扣的抓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呈V型设置,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卡接片和第二卡接片,所述第一卡接片与所述第二卡接片之间形成用于卡接所述活动卡爪的第二卡槽。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用于三角亮条卡扣的抓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卡爪与所述固定卡爪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设有弹性部;所述活动卡爪相对于所述固定卡爪滑动以压缩或释放所述弹性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三角亮条卡扣的抓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呈U型设置,其包括:顶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的一端与所述顶板连接,所述第一侧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侧板的一端与所述顶板远离所述第一侧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侧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
所述活动卡爪相对于所述固定卡爪滑动以改变两个所述顶板之间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三角亮条卡扣的抓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均开设有缺口,三个所述缺口相接形成通槽;
还包括:过渡板,所述过渡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过渡板的另一端与第一侧板连接,且所述过渡板与所述通槽相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三角亮条卡扣的抓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卡爪于所述固定架固定连接;驱动气缸,其与所述固定架可转动连接;旋转块,其于所述驱动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旋转块具有第一铰接部、第二铰接部,所述第一铰接部与所述活动卡爪铰接,所述第二铰接部与所述固定架铰接;
所述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伸缩以带动所述活动卡爪沿朝向或远离所述固定卡爪方向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用于三角亮条卡扣的抓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卡爪包括滑动部及与所述滑动部垂直固定的卡接部,所述滑动部与所述固定卡爪滑动连接,所述卡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卡接;
还包括:第一铰接杆,所述第一铰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铰接部铰接,所述第一铰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动部铰接;第二铰接杆,所述第二铰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铰接部铰接,所述第二铰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架铰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用于三角亮条卡扣的抓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气缸上固定有限位块,所述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伸缩以使所述旋转块与所述限位块抵接或分离,当所述旋转块与所述限位块相抵时,可限制所述活动卡爪沿朝向所述固定卡爪方向运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924448.8U CN215618062U (zh) | 2021-04-29 | 2021-04-29 | 一种用于三角亮条卡扣的抓取机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924448.8U CN215618062U (zh) | 2021-04-29 | 2021-04-29 | 一种用于三角亮条卡扣的抓取机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618062U true CN215618062U (zh) | 2022-01-25 |
Family
ID=799377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924448.8U Active CN215618062U (zh) | 2021-04-29 | 2021-04-29 | 一种用于三角亮条卡扣的抓取机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618062U (zh) |
-
2021
- 2021-04-29 CN CN202120924448.8U patent/CN21561806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085187A1 (en) | Pliers and a Method of Operating Pliers | |
CN215618062U (zh) | 一种用于三角亮条卡扣的抓取机构 | |
CN113211412A (zh) | 一种用于三角亮条卡扣的抓取机构 | |
CN215827818U (zh) | 一种自动分离下料机构 | |
CN111558951B (zh) | 软包电池机械手 | |
US3924440A (en) | Clamping tool | |
US4515355A (en) | Sheet metal workholder utilizing linear wedge action | |
US4453394A (en) | Sheet metal clamping apparatus | |
CN216505181U (zh) | 一种液压机械夹爪 | |
CN212210306U (zh) | 爬虫式引线装置 | |
CN216940728U (zh) | 夹持装置及具有其的夹持机器人 | |
CN213616748U (zh) | 一种柔性夹持抓手 | |
CN212606344U (zh) | 一种片料剥料装置 | |
CN108407271B (zh) | 包胶皮夹爪及包胶皮装置 | |
CN216314318U (zh) | 一种钢索拉幕系统的延时驱动卡 | |
CN215946061U (zh) | 试剂盒抓取装置、抓取指及试剂盒 | |
CN214686231U (zh) | 一种兼容式汽车座椅抓取机构 | |
CN220554884U (zh) | 一种锻压机用夹持装置 | |
CN221160363U (zh) | 一种高速无惯量精密机械手机构 | |
CN221875666U (zh) | 双变距抓放机构及设备 | |
CN215700692U (zh) | 一种用于汽车d柱亮条的机器人抛光工装 | |
CN213383542U (zh) | 一种用于电梯的齿条打标装置 | |
CN209792511U (zh) | 一种锻压机械手 | |
CN215146206U (zh) | 夹持装置和料带连接设备 | |
CN209868621U (zh) | 一种适用于小微产品的抓取机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