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05967U - 手术撑开器 - Google Patents

手术撑开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05967U
CN215605967U CN202121831885.1U CN202121831885U CN215605967U CN 215605967 U CN215605967 U CN 215605967U CN 202121831885 U CN202121831885 U CN 202121831885U CN 215605967 U CN215605967 U CN 2156059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reader
laser
lasers
surgical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83188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奉梁
赵军
刘新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183188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059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059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059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术撑开器,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所述手术撑开器包括撑开器主体,所述撑开器主体包括可同时向两侧撑开的撑开结构和设置在所述撑开结构上的一对撑开叶片,其中:所述撑开结构的中央设有激光器组件,所述激光器组件包括平行设置且可同时向两侧相对移动的两个激光器,所述两个激光器发出的激光互相平行。本实用新型的手术撑开器置钉准确,效果理想,手术安全。

Description

手术撑开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手术撑开器。
背景技术
脊柱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减压、重建正常序列及稳定。在脊柱手术中,合理的内固定有助于维持加压效果、重建正常序列、提供早期稳定及促进远期稳定(骨性融合)等。随着脊柱内固定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脊柱外科治疗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脊柱疾病的治疗领域也得到了极大拓展。
CBT(Cortical bone trajectory,皮质骨轨迹)螺钉固定技术于2009年由Santoni等提出,与传统的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不同的是,CBT螺钉固定技术是通过4个和皮质骨的接触面(进针点背侧皮质骨、椎弓根后部的内侧壁、椎弓根前部的外侧壁及椎体前侧壁),以使螺钉最大化接触皮质骨,从而增加螺钉的把持力和稳定性。
CBT螺钉技术作为传统椎弓根螺钉技术的有效补充,在骨质疏松症、临椎病翻修、肥胖、需要双侧减压、椎体病变或感染的患者中的应用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其适应症广泛,包括骨质疏松症患者、临椎病需翻修患者、肥胖及腰背肌发达的患者、需要双侧减压的患者和椎体病变或感染患者等。
目前在CBT螺钉技术手术中,只能依靠医生手感及临床经验置钉,效果不理想,风险较高。当然,在其他手术过程中,也会面临置钉困难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置钉准确、效果理想、手术安全的手术撑开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手术撑开器,包括撑开器主体,所述撑开器主体包括可同时向两侧撑开的撑开结构和设置在所述撑开结构上的一对撑开叶片,其中:
所述撑开结构的中央设有激光器组件,所述激光器组件包括平行设置且可同时向两侧相对移动的两个激光器,所述两个激光器发出的激光互相平行。
进一步的,所述激光器组件包括固定架,其中:
所述固定架的下端连接在所述撑开结构上;
所述固定架的两侧分别设有一移动架,每个移动架上分别设有一所述激光器;
所述固定架和移动架上穿设有用于调节两移动架相对位置的螺杆,所述螺杆在所述固定架两侧的螺纹为反向螺纹。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架和移动架上在所述螺杆的下方还穿设有引导杆,所述引导杆上设有刻度;
和/或,所述激光器铰接在所述移动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撑开叶片上设有用于确认钻孔角度的引导线。
进一步的,所述撑开叶片的边沿倾斜设置以形成所述引导线;
和/或,所述引导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60-120度;
和/或,所述两个激光器发出的激光为一字激光或十字激光。
进一步的,所述撑开结构包括基座和一对L形连接臂,其中:
所述L形连接臂的一侧侧臂末端分别连接所述撑开叶片,另一侧侧臂相对穿设在所述基座上且相对面均为齿面;
所述基座中部在所述L形连接臂的另一侧侧臂之间设有与所述齿面相啮合的齿轮,所述基座上设有驱动连接所述齿轮的驱动件。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件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基座上;
和/或,所述基座上位置靠外的L形连接臂的侧臂外表面为外齿面,所述基座上设有与该外齿面相配合的锁定棘爪。
进一步的,所述L形连接臂的侧臂末端设有用于连接所述撑开叶片的插接孔,所述撑开叶片上沿竖向设有两个以上锁定孔,所述插接孔的侧面设有用于穿过锁定孔以将撑开叶片锁定在插接孔内的锁定螺母。
进一步的,所述撑开叶片的下部设有冷光源。
进一步的,所述撑开器主体包括头侧撑开器主体和/或尾侧撑开器主体。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方面能够通过两个激光器发出的平行激光线准确确定入钉点,另一方面由于撑开结构可同时向两侧撑开,激光器组件位于撑开结构的中央,激光器组件中的两个激光器可同时向两侧相对移动,这样在术中使用时,激光器组件能够始终处于居中位置(即脊柱中线位置),激光器组件中的两个激光器始终沿脊柱中线对称排布,确保置钉位置的准确性。本实用新型的手术撑开器,能够解决进钉点及钉道轨迹问题,降低学习曲线,使置钉更准确,效果更理想,置钉时不损伤神经根,减少X线暴露次数及手术时间,手术更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手术撑开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头侧撑开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撑开结构和撑开叶片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组合结构立体图,(b)为(a)的俯视图,(c)为(a)的剖面图,(d)为分体结构立体图;
图4为图2中激光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立体图,(b)为正视图,(c)为俯视图;
图5为图2中激光器组件的改进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尾侧撑开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立体图,(b)为侧视图,(c)为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术撑开器,如图1-6所示,包括撑开器主体(下面以撑开器主体为图1-2所示的头侧撑开器1为例进行说明),撑开器主体包括可同时向两侧撑开的撑开结构11和设置在撑开结构上的一对撑开叶片12,其中:
撑开结构11的中央设有激光器组件2,激光器组件2包括平行设置且可同时向两侧相对移动的两个激光器21,两个激光器21发出的激光互相平行,具体既可以为一字激光,也可以为十字激光,只要两个激光器21发出的光线互相平行等距即可。
在手术过程中,以CBT手术过程为例,CBT螺钉固定手术中,头侧撑开器的撑开结构带动撑开叶片同时向两侧移动,撑开叶片撑开皮肤及软组织(撑开叶片放置于背部,下部设有拉钩且插入人体,撑开皮肤与软组织时与之产生夹紧力,起到固定支撑作用);当需要确定置钉位置时,根据不同的椎体节段置钉位置的不同需要,将激光器组件中平行设置的两个激光器向两侧调节至合适的间距(与术前规划中植入螺钉间距一致),然后该两个激光器照射出两条平行激光线,根据该平行激光线在椎体上的位置确定入钉点。
发明人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现有CBT螺钉技术手术中还存在以下缺点:1)学习曲线问题:CBT技术的进钉点及钉道轨迹与传统置钉方法大不相同,脊柱外科医生需要熟悉椎弓根的解剖结构以及精准的置钉技术;2)CBT技术不能依赖术者手感置钉,因此会增加术中X线暴露次数及手术时间。
本实用新型一方面能够通过两个激光器发出的平行激光线准确确定入钉点,另一方面由于撑开结构可同时向两侧撑开,激光器组件位于撑开结构的中央,激光器组件中的两个激光器可同时向两侧相对移动,这样在术中使用时,激光器组件能够始终处于居中位置(即脊柱中线位置),激光器组件中的两个激光器始终沿脊柱中线对称排布,确保置钉位置的准确性。本实用新型的手术撑开器,能够解决进钉点及钉道轨迹问题,降低学习曲线,使置钉更准确,效果更理想,置钉时不损伤神经根,减少X线暴露次数及手术时间,手术更安全。本实用新型在CBT螺钉固定技术中使用效果比较好,当然,在其他手术过程中,如果置钉或手术过程有需要,本申请的手术撑开钳也可以用于其他脊柱外科手术。
为方便调节两激光器的相对位置,激光器组件2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各种结构形式,例如两激光器滑动设置在同一滑轨上,然而为方便实施,如图1-4所示,激光器组件2优选包括固定架22,其中:
固定架22的下端连接在撑开结构11上;
固定架22的两侧分别设有一移动架23,每个移动架23上分别设有一所述激光器21(具体可以选用内部带有电池的激光器,不需要外部供电);
固定架22和移动架23上穿设有用于调节两移动架23相对位置的螺杆24,螺杆24在固定架22两侧的螺纹为反向螺纹。
使用时,由激光器发出的平行激光线判断两个激光器之间的距离,当需要调节该距离时,可以旋转螺杆实现两个激光器的相对移动。螺杆两侧为反向螺纹,螺杆的螺纹形式具体可以为螺杆左侧为左旋螺纹,右侧为右旋螺纹,这样顺时针旋转螺杆,移动架均可以向外侧移动。
进一步的,在固定架22和移动架23上在螺杆24的下方还可以穿设有引导杆25,以使移动架23在固定架22两侧稳定的移动;并且,引导杆25上可以设有刻度,以精确调节两激光器的间距,引导杆25上的初始刻度值可以设置为10mm,刻度可以为每5mm一个格,可调节距离可以为20-50mm,两激光器最大间距可以为50mm。
在图5所示改进结构中,激光器21优选铰接在移动架23上,以使激光器21可转动调节,从而可调节激光照射范围,方便沿脊柱纵向或横向不同位置的置钉。两激光器同时上下摆动或左右摆动均可,只要始终保证两发出光平行即可。
如图3所示,撑开叶片12上可以设有用于确认钻孔角度的引导线121,术中使用时,该引导线121能够用于确认钻孔角度,即入钉角度/置钉方向,从而进一步提高置钉的准确性。为方便实施,撑开叶片12的边沿倾斜设置以形成所述引导线121(图3所示实施例是在撑开叶片的后边沿),引导线121既可以是撑开叶片12的侧边沿,也可以是设置在撑开叶片12边缘的刻线;引导线121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可以为60-120度,例如70度、100度等。
本实用新型中,头侧撑开器1的撑开结构11可以为本领域的各种常规结构,为方便实现,可以采用以下结构形式(齿轮齿条平行撑开结构):
如图3所示,撑开结构11包括基座111和一对L形连接臂112,其中:
L形连接臂112的一侧侧臂末端分别连接撑开叶片12,另一侧侧臂相对穿设在基座111上且相对面均为齿面1121;
基座111中部在L形连接臂112的另一侧侧臂之间设有与齿面1121相啮合的齿轮114,基座111上设有驱动连接齿轮114的驱动件117(可以为各种形式,如旋钮或是图中所示的钥匙形状)。
使用时,顺时针旋转驱动件,驱动件带动齿轮转动,使L形连接臂中带有齿面的一侧相对移动,进而带动连接在L形连接臂的另一侧的撑开叶片分别向外侧移动,由于两L形连接臂中和齿轮相啮合的齿面一致,使左右撑开叶片可以等距离向外侧移动,移动距离可以为0-80mm。
优选的,驱动件117可拆卸的连接在基座111上,从而驱动件117可以从撑开结构11上分离,头侧撑开器1将皮肤和软组织牵开后,驱动件117可取下(如图3中(d)所示),术中不影响视野。固定架22和撑开结构11之间的连接具体可以为固定架22下端的方柱221插接连接在基座111上的方槽1111中(如图3中(b)所示),起到定位及固定作用,为提高固定效果,方柱221可以采用图5所示的弹性卡接结构形式以卡接在方槽1111中。
撑开结构11上可以设有锁定结构,以在撑开叶片张开一定角度后锁定撑开叶片12。锁定结构具体可以为:基座111上位置靠外的L形连接112臂的侧臂外表面为外齿面1122,基座111上设有与该外齿面1122相配合的锁定棘爪115。
当撑开叶片向外侧移动到合适的位置时,由于有锁定棘爪,可实现位置锁定;当需要将撑开叶片向内侧移动时,需要按住锁定棘爪进行解锁,可以向内侧移动,此操作一般在术后撤下该器械或缩小叶片间距时使用。
为方便连接和调节撑开叶片12,L形连接臂112的侧臂末端可以设有用于连接撑开叶片12的插接孔124,撑开叶片12上沿竖向设有两个以上锁定孔122,插接孔124的侧面设有用于穿过锁定孔122以将撑开叶片12锁定在插接孔内的锁定螺母116。
使用时,可以根据需要将锁定螺母安装到撑开叶片不同的锁定孔中,以实现根据不同需要更换不同高度,此时锁定螺母起到固定撑开叶片的作用,优选的,撑开叶片上可以设有3个锁定孔122,间距可以为10mm。
为了引导钻孔位置及提供照明,撑开叶片12的下部可以设有冷光源14,冷光源14具体可以由撑开叶片12上的光纤安装孔123进入,通过外接光纤连接外接电源在术中提供照明。
本实用新型中,可以想到的是,撑开器主体可以为一套,使用时根据需要放置在脊柱头侧或尾侧以便于在相对侧置钉,或者,撑开器主体还可以包括头侧撑开器主体1(用于方便尾侧置钉)和/或尾侧撑开器主体3(用于方便头侧置钉),尾侧撑开器3的结构与头侧撑开器1相同。在手术中,由于尾侧撑开器3和头侧撑开器1所处的位置不同,需要不同的置钉角度,所以二者区别主要在于:1、撑开叶片中的角度不同,其中头侧撑开器中,撑开叶片角度优选为70度,撑开叶片中的引导线可以位于其后边沿;尾侧撑开器中,撑开叶片角度优选为100度,撑开叶片中的引导线可以位于其前边沿;2、尾侧撑开器3可以不设有激光器组件,当然也可以安装(或是将头侧撑开器1的激光器组件插接在尾侧撑开器3上)。
图中所示实施例的术中使用过程可参考如下:
1、皮肤开口;
2、利用头侧撑开器和尾侧撑开器将皮肤及软组织牵开;
3、调节激光器间距,与术前规划中植入螺钉间距一致;
4、动力连接钻头,先钻头侧螺钉钉道,将钻头入钉点与激光器一条激光线重合,将钻头角度调整与叶片角度刻线(即引导线)一致,钻孔;重复上述步骤,钻另一个孔;
5、钻尾侧螺钉钉道;
6、植入螺钉;
7、植入钛棒。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手术撑开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撑开器主体,所述撑开器主体包括可同时向两侧撑开的撑开结构和设置在所述撑开结构上的一对撑开叶片,其中:
所述撑开结构的中央设有激光器组件,所述激光器组件包括平行设置且可同时向两侧相对移动的两个激光器,所述两个激光器发出的激光互相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术撑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器组件包括固定架,其中:
所述固定架的下端连接在所述撑开结构上;
所述固定架的两侧分别设有一移动架,每个移动架上分别设有一所述激光器;
所述固定架和移动架上穿设有用于调节两移动架相对位置的螺杆,所述螺杆在所述固定架两侧的螺纹为反向螺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术撑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和移动架上在所述螺杆的下方还穿设有引导杆,所述引导杆上设有刻度;
和/或,所述激光器铰接在所述移动架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术撑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撑开叶片上设有用于确认钻孔角度的引导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术撑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撑开叶片的边沿倾斜设置以形成所述引导线;
和/或,所述引导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60-120度;
和/或,所述两个激光器发出的激光为一字激光或十字激光。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所述的手术撑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撑开结构包括基座和一对L形连接臂,其中:
所述L形连接臂的一侧侧臂末端分别连接所述撑开叶片,另一侧侧臂相对穿设在所述基座上且相对面均为齿面;
所述基座中部在所述L形连接臂的另一侧侧臂之间设有与所述齿面相啮合的齿轮,所述基座上设有驱动连接所述齿轮的驱动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手术撑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基座上;
和/或,所述基座上位置靠外的L形连接臂的侧臂外表面为外齿面,所述基座上设有与该外齿面相配合的锁定棘爪。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手术撑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连接臂的侧臂末端设有用于连接所述撑开叶片的插接孔,所述撑开叶片上沿竖向设有两个以上锁定孔,所述插接孔的侧面设有用于穿过锁定孔以将撑开叶片锁定在插接孔内的锁定螺母。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手术撑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撑开叶片的下部设有冷光源。
10.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所述的手术撑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撑开器主体包括头侧撑开器主体和/或尾侧撑开器主体。
CN202121831885.1U 2021-08-06 2021-08-06 手术撑开器 Active CN2156059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31885.1U CN215605967U (zh) 2021-08-06 2021-08-06 手术撑开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31885.1U CN215605967U (zh) 2021-08-06 2021-08-06 手术撑开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05967U true CN215605967U (zh) 2022-01-25

Family

ID=798956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831885.1U Active CN215605967U (zh) 2021-08-06 2021-08-06 手术撑开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059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43024B2 (en) Adjustable spine distraction implant
CA2496371C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percutaneous placement of lumbar pedicle screws and connecting rods
EP2305153B1 (en) Spinal stabilization implant
JP5162586B2 (ja) 脊椎固定を行う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US20070191856A1 (en) Adjustable height spinal distractor
US20080149115A1 (en) Surgical station for orthopedic reconstruction surgery
US10492840B2 (en) Distractor device including multiple diameter internal post and related methods
US20090062619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urgical retraction
CN104758040A (zh) 颈椎前路内固定术用钢板及导向装置
CN215605967U (zh) 手术撑开器
CN212234641U (zh) 椎体骨折经皮微创体外复位一体化装置
RU107039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роведения спиц-направителей при вертебропластике и транспедикулярном остеосинтезе
CN112807070A (zh) 椎板撑开装置
CN210009109U (zh) 脊柱显微镜手术辅助扩张装置
CN111493990A (zh) 椎体骨折经皮微创体外复位一体化装置
CN216854817U (zh) 一种用于在相邻椎骨的棘突间植入矫形物的装置
CN215306601U (zh) 椎板撑开装置
CN219538466U (zh) 侧后方联动脊柱微创穿刺导向系统
CN213722243U (zh) 一种颈椎椎板开窗装置及其开窗定位辅助装置
CN212661911U (zh) 一种颈椎椎弓根螺钉植入定位器
CN212466147U (zh) 后踝空心螺钉置入引导定位器
CN211560322U (zh) 一种用于股骨骨折接骨手术的自动牵引装置
CN113384338A (zh) 一种跟骨载距突螺钉自动导向装置
CN116421288A (zh) 侧后方联动脊柱微创穿刺导向系统
CN111012468A (zh) 一种用于股骨骨折接骨手术的自动牵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