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05067U - 一种烹饪容器和电磁烹饪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烹饪容器和电磁烹饪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05067U
CN215605067U CN202122252053.0U CN202122252053U CN215605067U CN 215605067 U CN215605067 U CN 215605067U CN 202122252053 U CN202122252053 U CN 202122252053U CN 215605067 U CN215605067 U CN 2156050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t body
temperature measuring
cooking container
groove
outer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25205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强
余旋
史庭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25205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050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050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050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容器和电磁烹饪设备,其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烹饪容器,包括:锅体组件、锅体外罩组件和主手柄,所述锅体组件包括锅体,所述锅体外罩组件设置在所述锅体的外侧,所述锅体外罩组件包括外罩、内罩和保温层,所述锅体位于所述内罩内,所述保温层设置在所述内罩的外侧,所述外罩位于所述保温层的外侧,且所述锅体和所述内罩均与所述外罩连接,所述主手柄连接在所述锅体的外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烹饪容器和电磁烹饪设备,用以至少解决保温效果不好和易烫伤用户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烹饪容器和电磁烹饪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具,尤其涉及一种烹饪容器和电磁烹饪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采用电磁感应加热方式的烹饪容器广泛普及,例如与电磁炉配合使用的炒锅、汤锅、平底锅等,在使用时,电磁炉通入交变电流,电磁炉线圈周围便产生一交变磁场,在烹饪容器底部中产生大量涡流,从而产生烹饪所需的热。
采用电磁感应加热方式的烹饪容器,基本上都采用金属材质的一体式结构,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保温效果不好,内部食材的热量极易通过烹饪容器向外传导,不利于高效加热和保温,也存在着易烫伤用户的风险,急需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容器和电磁烹饪设备,用以至少解决保温效果不好和易烫伤用户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容器,包括:
锅体组件,所述锅体组件包括锅体;
锅体外罩组件,所述锅体外罩组件设置在所述锅体的外侧,所述锅体外罩组件包括外罩、内罩和保温层,所述锅体位于所述内罩内,所述保温层设置在所述内罩的外侧,所述外罩位于所述保温层的外侧,且所述外罩与所述锅体均与所述外罩连接;
主手柄,所述主手柄连接在所述锅体的外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烹饪容器,由于所述锅体外罩组件设置在所述锅体的外侧,所述锅体外罩组件包括外罩、内罩和保温层,因而可以起到隔热保温的效果,防止热量向外扩散,有利于高效加热,可以有效的避免用户触碰到所述锅体时烫手,甚至被所述锅体的温度烫伤,提高使用的安全性,并且使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烹饪容器具备良好的保温性能。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外罩的上端具有外罩卡扣,所述锅体的上端边缘具有锅体卡扣,所述外罩卡扣与所述锅体卡扣相互卡接。实现了所述锅体外罩组件与所述锅体的稳定连接,防止所述锅体外罩组件从所述锅体上脱落。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外罩卡扣自下而上逐渐向所述外罩的中轴线方向倾斜。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内罩的上端边缘具有上卡扣,所述内罩的下端边缘具有下卡扣,所述保温层的上端延伸到所述上卡扣内,所述保温层的下端延伸到所述下卡扣内。实现所述保温层和所述内罩的稳定连接。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外罩的下端具有座板,所述座板的底壁上具有卡槽,所述下卡扣抵在所述卡槽的内壁上。实现了所述外罩和所述内罩的稳定连接。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座板的中心开设有通孔,所述内罩和所述保温层均与所述通孔贯通。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外罩的侧壁对应开设有相互贯通的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内罩的侧壁对应开设有相互贯通的两个内罩开口,所述保温层的侧壁对应开设有相互贯通的两个保温层开口,其中,两个所述内罩开口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相对应,两个所述保温层开口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相对应。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锅体外罩组件还包括测温元件,所述锅体的底部开设有第一测温凹槽,所述座板的内壁上连接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位于所述第一测温凹槽内,且所述支撑部沿所述锅体底部的径向延伸,所述支撑部面向所述锅体底部的一面开设有第二测温凹槽,所述测温元件嵌设在所述第二测温凹槽内,且所述测温元件与所述第一测温凹槽贴合。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外罩还包括加固件,所述加固件与所述通孔的内壁连接,所述加固件的内部具有空腔,所述支撑部位于所述空腔内。所述加固件用于保护所述支撑部,防止所述支撑部在生产组装时容易被撞断。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第一测温凹槽呈V字形状,且所述第一测温凹槽自所述锅体的边缘向所述锅体底面的中心延伸,所述第一测温凹槽的两侧边自所述锅体的边缘到所述锅体的中轴线方向逐渐靠近,所述加固件嵌入到所述第一测温凹槽内,所述加固件与所述第一测温凹槽相适配。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锅体卡扣为所述锅体的外侧边缘设置的一圈凸起结构;或
所述锅体卡扣为沿所述锅体的上端边缘分布的若干个凸起结构。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锅体组件还包括复底片,所述锅体的底部具有导磁片安装槽,所述复底片嵌设在所述导磁片安装槽内。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第一测温凹槽位于所述导磁片安装槽内,所述锅体的底面与所述第一测温凹槽的槽底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锅体的底面与所述导磁片安装槽的槽底面之间的距离。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还包括副手柄,锅体两侧分别具有主手柄固定部和副手柄固定部,所述副手柄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副手柄固定部连接,所述主手柄通过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所述主手柄固定部连接,且所述主手柄与所述副手柄相对设置。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还包括锅盖,所述锅盖盖在所述锅体上。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锅体为金属锅体。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磁烹饪设备,包括电磁加热装置和上述的烹饪容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容器中,所述保温层的上端延伸到所述上卡扣内,所述保温层的下端延伸到所述下卡扣内,从而限定了所述保温层的位置,使得所述保温层与所述内罩稳定的贴合以及连接,避免所述保温层向下滑脱,也方便所述保温层和所述内罩的组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容器中,所述锅体的底部开设有第一测温凹槽,且所述第一测温凹槽自所述锅体的边缘向所述锅体底面的中心延伸,所述测温元件与所述第一测温凹槽贴合,有助于所述测温元件准确的检测所述锅体的底部温度,通过所述测温元件提供数据给所述控制板,实现精确测温和控温。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容器中,包括所述主手柄和所述副手柄,便于用户的双手分别通过所述主手柄和所述副手柄实现将烹饪容器平稳的拿起和移动。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烹饪容器和电磁烹饪设备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容器的立体结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容器的图1的半剖结构示意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容器的外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容器的外罩的左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容器的外罩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容器的图3的A处结构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容器的锅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容器的锅体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容器的内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容器的内罩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容器的立体结构半剖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容器的图11的B处结构放大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容器的内罩的左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容器的保温层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容器的保温层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容器的锅体的立体结构半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锅体组件;
11-锅体;
111-导磁片安装槽;
112-第一测温凹槽;
113-锅体卡扣;
114-主手柄固定部;
115-副手柄固定部;
12-复底片;
20-锅盖;
30-锅体外罩组件;
31-外罩;
311-座板;
3111-通孔;
312-支撑部;
3121-第二测温凹槽;
313-加固件;
3131-第一段;
3132-第二段;
3133-空腔;
314-外罩卡扣;
315-第一安装孔;
316-第二安装孔;
317-第一避让槽;
318-卡槽;
32-内罩;
322-内罩开口;
323-第二避让槽;
324-上卡扣;
325-下卡扣;
326-夹持腔;
33-保温层;
332-保温层开口;
333-第三避让槽;
34-测温元件;
35-线圈;
36-绕线架;
40-主手柄;
50-副手柄;
51-控制板;
52-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电磁感应加热方式的烹饪容器,通常使用铝、不锈钢等金属材质一体式成型,通过与电磁加热装置发生电磁感应使烹饪容器有效地发热,并通过良好的导热性将热量稳定地传送给食物来达到烹饪食物的目的,但是,同时也存在着食物的热量通过烹饪容器向外界传送,不利于高效的加热,不能够很好的实现食物的保温效果,用户触碰到烹饪容器时存在着易烫手、甚至烫伤的风险。
鉴于上述背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容器,包括:锅体组件、锅体外罩组件和主手柄,锅体外罩组件设置在锅体的外侧,锅体外罩组件具有隔热保温的效果,有效隔绝了锅体的热量通过锅体的侧壁向外输送,从而实现了高效的加热效果、良好的保温效果,也避免了用户触碰到烹饪容器时存在着易烫手、甚至烫伤的风险。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容器和电磁烹饪设备。
参考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容器,包括:锅体组件10、锅体外罩组件30和主手柄40,锅体组件10包括锅体11,锅体外罩组件30设置在锅体11的外侧,锅体外罩组件30包括外罩31、内罩32和保温层33,锅体11位于内罩32内,保温层33设置在内罩32的外侧,外罩31位于保温层33的外侧,且锅体11和内罩32均与外罩31连接,主手柄40连接在锅体11的外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烹饪容器,由于在锅体11的外侧设置了锅体外罩组件30,锅体外罩组件30包括外罩31、内罩32和保温层33,因而可以起到隔热保温的效果,可以有效的避免用户触碰到锅体11时烫手,甚至被锅体11的温度烫伤,提高使用的安全性,并且使得锅体11具备了良好的保温性能。
锅体11可以为圆筒形,在锅体11的外侧连接主手柄40,便于用于拿起和移动烹饪容器,主手柄40可以呈弧形状或者直线状,主手柄40的一端与锅体11的外侧连接,主手柄40的另一端向远离锅体11的方向延伸。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保温层33可以为玻璃纤维层,保温绝热效果好,能够防止热量扩散,有利于高效加热,也能够起到节能的作用。
参考图3和图4所示,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外罩31的上端具有外罩卡扣314,参考图7和图8所示,锅体11的上端边缘具有锅体卡扣113,参考图4和图8所示,外罩卡扣314与锅体卡扣113相互卡接。实现了锅体外罩组件30与锅体11的稳定连接,防止锅体外罩组件30从锅体11上脱落。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参考图3和图4所示,外罩卡扣314自下而上逐渐向外罩31的中轴线方向倾斜。这样的结构,使得外罩卡扣314与锅体卡扣113相互卡接时,能够提高卡接的效果,确保锅体外罩组件30与锅体11的稳定连接。外罩卡扣314可以为外罩31上端的一圈结构。
容易理解的是,外罩31的中轴线即为外罩31几何中心轴线。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参考图7和图8所示,锅体卡扣113为锅体11的外侧边缘设置的一圈凸起结构,参考图4和图8所示,外罩卡扣314抵在锅体卡扣113上,有利于提升外罩卡扣314与锅体卡扣113相互卡接的稳定性,也便于锅体11与锅体外罩组件30之间的组装。
在另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锅体卡扣113为沿锅体11的上端边缘分布的若干个凸起结构,便于外罩卡扣314与锅体卡扣113的卡接。凸起结构的个数可以3个、4个、5个或6个等,若干个凸起可以是沿锅体11的上端边缘均匀分布,有利于提升与外罩卡扣314卡接的稳定性。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锅体卡扣113的纵截面可以呈齿形、水滴形等。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参考图9和图10所示,内罩32的上端边缘具有上卡扣324,内罩32的下端边缘具有下卡扣325,参考图10和图11所示,保温层33的上端延伸到上卡扣324内,保温层33的下端延伸到下卡扣325内。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参考图9和图10所示,上卡扣324可以是与内罩32的上端边缘一体连接,且向外翻折的翻边,保温层33的上端延伸到翻边内,下卡扣325可以是在内罩32的下端边缘均匀分布的若干个卡爪,参考图10和图11所示,在内罩32的外壁和下卡扣325之间形成夹持腔326,保温层33的下端延伸到夹持腔326内,从而限定了保温层33的位置,使得保温层33与内罩32稳定的贴合以及连接,避免保温层33向下滑脱,也方便组装保温层33和内罩32的组装。
参考图5和图12所示,外罩31的下端具有座板311,座板311的底壁上具有卡槽318,下卡扣325抵在卡槽318的内壁上。卡槽318可以为座板311的底壁上向下凹陷的一圈结构,下卡扣325抵在卡槽318的内壁上,实现内罩32和外罩31的稳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内罩32的下端边缘连接有下卡扣325,保温层33与内罩32通过上卡扣324和下卡扣325连接,外罩31的底壁上具有卡槽318,通过下卡扣325抵在卡槽318的内壁上,实现内罩32和外罩31的稳定连接,组装成锅体外罩组件30,最后将外罩卡扣314与锅体卡扣113相互卡接,实现了锅体外罩组件30与锅体组件10的稳定连接,便于生产组装。
参考图5和图10所示,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座板311的中心开设有通孔3111,内罩32和保温层33均与通孔3111贯通。参考图2所示,外罩31、内罩32和保温层33的内部均上下贯通。
参考图3和图9所示,外罩31的侧壁对应开设有相互贯通的第一安装孔315和第二安装孔316,参考图13和图14所示,内罩32的侧壁对应开设有相互贯通的两个内罩开口322,保温层33的侧壁对应开设有相互贯通的两个保温层开口332,其中,两个内罩开口322分别与第一安装孔315和第二安装孔316相对应,两个保温层开口332分别与第一安装孔315和第二安装孔316相对应。
参考图3和图9所示,第一安装孔315和第二安装孔316可以分别位于外罩31的两侧向且相对设置,第一安装孔315和第二安装孔316可以呈椭圆形、圆形或者矩形,第一安装孔315和第二安装孔316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参考图1和图7所示,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锅体外罩组件30还包括测温元件34,锅体11的底部开设有第一测温凹槽112,参考图6和图7所示,座板311的内壁上连接有支撑部312,支撑部312位于第一测温凹槽112内,且支撑部312沿锅体11底部的径向延伸,支撑部312面向锅体11底部的一面开设有第二测温凹槽3121,测温元件34嵌设在第二测温凹槽3121内,且测温元件34与第一测温凹槽112贴合。支撑部312可以呈条状结构,支撑部312用于支撑测温元件34。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第一测温凹槽112呈V字形状,且第一测温凹槽112自锅体11的边缘向锅体11底面的中心延伸,第一测温凹槽112的两侧边自锅体11的边缘到锅体11的中轴线方向逐渐靠近直至相交,第一测温凹槽112用于限定测温元件34的在锅体11底面测量温度的位置,第一测温凹槽112自锅体11的边缘向锅体11底面的中心延伸,可以使得测温元件34测量到锅体11底部中心区域的温度,提高温度测量的准确效果。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测温元件34可以为热面电阻或者热电偶。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参考图6和图7所示,外罩31还包括加固件313,加固件313与通孔3111的内壁连接,加固件313的内部具有空腔3133,支撑部312位于空腔3133内。加固件313与支撑部312位于同一平面,加固件313嵌入到第一测温凹槽112内,加固件313与第一测温凹槽112相适配。加固件313用于保护支撑部312,防止在生产组装时支撑部312容易被撞断。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加固件313可以呈V形,加固件313包括第一段3131和第二段3132,第一段3131的一端以及第二段3132的一端均与座板311的内壁连接,第一段3131的另一端以及第二段3132的另一端一体连接。
在另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加固件313可以呈U形,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参考图12和图16所示,锅体组件10还包括复底片12,锅体11的底部具有导磁片安装槽111,复底片12嵌设在导磁片安装槽111内。复底片12可以采用具有良好导磁性能的材质,用于提升锅体11底部的导磁性能,从而提升加热效率。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第一测温凹槽112位于导磁片安装槽111内,锅体11的底面与第一测温凹槽112的槽底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锅体11的底面与导磁片安装槽111的槽底面之间的距离。即第一测温凹槽112的深度大于导磁片安装槽111的深度,这样的结构,能够确保测温元件34与锅体11的底面保持良好的接触效果,提高温度检测的精确效果。
参考图1和图8所示,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本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容器,还包括副手柄50,锅体11两侧分别具有主手柄固定部114和副手柄固定部115,副手柄50通过第一安装孔315与副手柄固定部115连接,主手柄40通过第二安装孔316与主手柄固定部114连接,且主手柄40与副手柄50相对。用户的双手分别通过主手柄40和副手柄50实现将烹饪容器平稳的拿起移动,因而主手柄40和副手柄50可以是相对位于锅体11的两侧。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主手柄固定部114可以为锅体11的侧面向外突出的螺杆,便于与主手柄40螺纹连接,副手柄固定部115可以为锅体11的侧面向外突出的凸柱,副手柄50的一端具有与该凸柱相适配的凸柱槽,便于副手柄50与副手柄固定部115的稳定连接。
参考图2和图11所示,副手柄50内部还设置有控制板51和电池52,控制板51与电池52电连接,控制板51还与测温元件34电连接,控制板51控制测温元件34检测锅体11的温度,电池52为测温元件34工作提供电能。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锅体11的底部还设置有线圈35和绕线架36,线圈35位于绕线架36内,绕线架36环绕锅体11的底部边缘设置,在电磁加热装置,例如电磁炉为锅体11加热时,线圈35发生电磁感应产生电能,为测温元件34供电,使得控制板51控制测温元件34精准的检测锅体11的温度。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参考图3所示,外罩31还包括位于外罩31一侧的第一避让槽317,第一避让槽317为外罩31的侧壁向外凹陷形成,第一避让槽317自支撑部312的一端沿外罩31的内壁延伸到第一安装孔315的下端。参考图9和图10所示,内罩32的侧壁上具有第二避让槽323,第二避让槽323为内罩32的侧壁向外凹陷形成,参考图14和图15所示,保温层33的侧壁上具有第三避让槽333,第三避让槽333为保温层33的侧壁向外凹陷形成,第二避让槽323和第三避让槽333均与第一避让槽317相对应,便于测温元件34通过第一避让槽317向上延伸到与副手柄50内的控制板51电耦合连接,控制板51可以为电路板。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参考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容器,还包括锅盖20,锅盖20盖在锅体11上。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锅体11为金属锅体,例如,锅体11为铝或铝合金锅体。
工作时,烹饪容器放置在电磁炉上,电磁炉内的线圈盘与锅体11底部的线圈35通过电磁感应产生电流,电流经过导线传输到控制板51,再将电能提供给测温元件34,测温元件34来检查锅体11的温度后提供数据给控制板51,最后实现精确测温和控温。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本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容器,不限于为锅,例如炒锅、汤锅、煎锅,也可以为水壶。在实现精确控温的同时,能够有效降低用户被烫伤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磁烹饪设备,包括电磁加热装置和上述的烹饪容器。
电磁加热装置可以为电磁炉、或者具有电磁线圈的其他炊具。电磁加热装置在工作时,将上述的烹饪容器置于电磁加热装置的加热面板上,电磁加热装置通入交流电,交流电通过电磁加热装置内部的线圈盘,以使放置在电磁加热装置上的烹饪容器底部产生涡流,从而对烹饪容器进行加热。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涉及的数值和数值范围为近似值,受制造工艺的影响,可能会存在一定范围的误差,这部分误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认为忽略不计。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所使用的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顶端”、“底端”、“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内”、“外”“轴向”、“周向”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位置或原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为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者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使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7)

1.一种烹饪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锅体组件(10),所述锅体组件(10)包括锅体(11);
锅体外罩组件(30),所述锅体外罩组件(30)设置在所述锅体(11)的外侧,所述锅体外罩组件(30)包括外罩(31)、内罩(32)和保温层(33),所述锅体(11)位于所述内罩(32)内,所述保温层(33)设置在所述内罩(32)的外侧,所述外罩(31)位于所述保温层(33)的外侧,且所述锅体(11)和所述内罩(32)均与所述外罩(31)连接;
主手柄(40),所述主手柄(40)连接在所述锅体(11)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31)的上端具有外罩卡扣(314),所述锅体(11)的上端边缘具有锅体卡扣(113),所述外罩卡扣(314)与所述锅体卡扣(113)相互卡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卡扣(314)自下而上逐渐向所述外罩(31)的中轴线方向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罩(32)的上端边缘具有上卡扣(324),所述内罩(32)的下端边缘具有下卡扣(325),所述保温层(33)的上端延伸到所述上卡扣(324)内,所述保温层(33)的下端延伸到所述下卡扣(325)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31)的下端具有座板(311),所述座板(311)的底壁上具有卡槽(318),所述下卡扣(325)抵在所述卡槽(318)的内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板(311)的中心开设有通孔(3111),所述内罩(32)和所述保温层(33)均与所述通孔(3111)贯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31)的侧壁对应开设有相互贯通的第一安装孔(315)和第二安装孔(316),所述内罩(32)的侧壁对应开设有相互贯通的两个内罩开口(322),所述保温层(33)的侧壁对应开设有相互贯通的两个保温层开口(332),其中,两个所述内罩开口(322)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孔(315)和所述第二安装孔(316)相对应,两个所述保温层开口(332)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孔(315)和所述第二安装孔(316)相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外罩组件(30)还包括测温元件(34),所述锅体(11)的底部开设有第一测温凹槽(112),所述座板(311)的内壁上连接有支撑部(312),所述支撑部(312)位于所述第一测温凹槽(112)内,且所述支撑部(312)沿所述锅体(11)底部的径向延伸,所述支撑部(312)面向所述锅体(11)底部的一面开设有第二测温凹槽(3121),所述测温元件(34)嵌设在所述第二测温凹槽(3121)内,且所述测温元件(34)与所述第一测温凹槽(112)贴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饪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31)还包括加固件(313),所述加固件(313)与所述通孔(3111)的内壁连接,所述加固件(313)的内部具有空腔(3133),所述支撑部(312)位于所述空腔(3133)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烹饪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温凹槽(112)呈V字形状,且所述第一测温凹槽(112)自所述锅体(11)的边缘向所述锅体(11)底面的中心延伸,所述第一测温凹槽(112)的两侧边自所述锅体(11)的边缘到所述锅体(11)的中轴线方向逐渐靠近,所述加固件(313)嵌入到所述第一测温凹槽(112)内,所述加固件(313)与所述第一测温凹槽(112)相适配。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卡扣(113)为所述锅体(11)的外侧边缘设置的一圈凸起结构;或
所述锅体卡扣(113)为沿所述锅体(11)的上端边缘分布的若干个凸起结构。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烹饪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组件(10)还包括复底片(12),所述锅体(11)的底部具有导磁片安装槽(111),所述复底片(12)嵌设在所述导磁片安装槽(111)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烹饪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温凹槽(112)位于所述导磁片安装槽(111)内,所述锅体(11)的底面与所述第一测温凹槽(112)的槽底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锅体(11)的底面与所述导磁片安装槽(111)的槽底面之间的距离。
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容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副手柄(50),锅体(11)两侧分别具有主手柄固定部(114)和副手柄固定部(115),所述副手柄(50)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孔(315)与所述副手柄固定部(115)连接,所述主手柄(40)通过所述第二安装孔(316)与所述主手柄固定部(114)连接,且所述主手柄(40)与所述副手柄(50)相对设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14任一所述的烹饪容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锅盖(20),所述锅盖(20)盖在所述锅体(11)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14任一所述的烹饪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11)为金属锅体。
17.一种电磁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磁加热装置和权利要求1-16任一所述的烹饪容器。
CN202122252053.0U 2021-09-16 2021-09-16 一种烹饪容器和电磁烹饪设备 Active CN2156050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52053.0U CN215605067U (zh) 2021-09-16 2021-09-16 一种烹饪容器和电磁烹饪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52053.0U CN215605067U (zh) 2021-09-16 2021-09-16 一种烹饪容器和电磁烹饪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05067U true CN215605067U (zh) 2022-01-25

Family

ID=799169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252053.0U Active CN215605067U (zh) 2021-09-16 2021-09-16 一种烹饪容器和电磁烹饪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050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20111854A1 (en) Device for induction heating
GB2445780A (en) Electrical induction heating liquid boiling appliance
CN215605067U (zh) 一种烹饪容器和电磁烹饪设备
CN106136875B (zh) 低噪音的电炊具
CN107951379B (zh) 电磁烹饪器具的内锅、电磁烹饪器具及其内锅的制造方法
CN210300603U (zh) 烹调器
CN212939358U (zh) 一种烹饪装置及烹饪设备
CN206284856U (zh) 电磁烹饪器具的内锅和电磁烹饪器具
CN109425407B (zh) 液体溢出检测方法、装置、锅具、加热装置及加热组件
CN212878885U (zh) 一种早餐机
CN215383551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09235708U (zh) 电磁炉锅具和电磁炉炊具
CN201701003U (zh) 一种多功能电炖锅
CN219103060U (zh) 烹饪器具
CN216256815U (zh) 一种烹饪容器
CN214631600U (zh) 烹饪器具
CN217464555U (zh) 烹饪器具和烹饪套组
CN215304779U (zh) 一种交直流加热的液体加热器
CN217464553U (zh) 烹饪器具和烹饪套组
CN217464549U (zh) 烹饪器具和烹饪套组
CN220275368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电煮锅
CN216569589U (zh) 一种锅具的加热结构
CN211985111U (zh) 一种便携式多功能料理锅
CN218500527U (zh) 一种多功能电煮锅
CN214230874U (zh) 烹煮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