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00264U - 双动作机构组件 - Google Patents

双动作机构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00264U
CN215600264U CN202121920016.6U CN202121920016U CN215600264U CN 215600264 U CN215600264 U CN 215600264U CN 202121920016 U CN202121920016 U CN 202121920016U CN 215600264 U CN215600264 U CN 2156002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ip
assembly
central plate
tripping
mechanism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92001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靖翔
S·田
马锋
历晓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chneider Electric Industries SAS
Original Assignee
Schneider Electric Industries S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chneider Electric Industries SAS filed Critical Schneider Electric Industries SAS
Priority to CN20212192001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002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002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002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eak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双动作机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动作机构组件操作地连接在微型断路器和浪涌保护器之间;当所述浪涌保护器发生故障时,所述浪涌保护器致动所述双动作机构组件运动,所述双动作机构组件的运动带动所述微型断路器从非脱扣状态转变到脱扣状态;当外部信号触发所述双动作机构组件运动时,所述双动作机构组件的运动带动所述微型断路器从非脱扣状态转变到脱扣状态。

Description

双动作机构组件
技术领域
本公开内容涉及一种双动作机构组件,特别涉及一种操作地连接在微型断路器和浪涌保护器之间的双动作机构组件。
背景技术
浪涌保护器的智能化,小型化,轻量化,便捷化,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因此,紧凑型的产品越来越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因此,特别需要一种控制辅件能同时实现多种反馈机制,并且使产品在有限空间下,更加紧凑和智能。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或多个缺陷,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方面提出一种双动作机构组件,所述双动作机构组件操作地连接在微型断路器和浪涌保护器之间。
当所述浪涌保护器发生故障时,所述浪涌保护器致动所述双动作机构组件运动,所述双动作机构组件的运动带动所述微型断路器从非脱扣状态转变到脱扣状态。
当外部信号触发所述双动作机构组件运动时,所述双动作机构组件的运动带动所述微型断路器从非脱扣状态转变到脱扣状态。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方面,所述双动作机构组件包括脱扣组件、第一动作组件和第二动作组件。
当外部信号触发所述第一动作组件运动时,所述第一动作组件的运动带动所述脱扣组件运动,所述脱扣组件的运动带动所述微型断路器从非脱扣状态转变到脱扣状态。
当所述浪涌保护器发生故障时,所述浪涌保护器致动所述第二动作组件运动,所述第二动作组件的运动带动所述脱扣组件运动,所述脱扣组件的运动带动所述微型断路器从非脱扣状态转变到脱扣状态。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方面,所述第一动作组件是由所述外部信号触发的电磁式组件或机械式组件或类似的信号触发组件。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方面,所述第二动作组件是机械连杆式组件。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方面,所述双动作机构组件还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
所述脱扣组件、所述第一动作组件和所述第二动作组件安装在由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共同限定的内部空间中。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方面,所述脱扣组件包括脱扣杆、脱扣钩和中心板。
在所述中心板上设置有中心板通孔。
在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旋转支撑柱。
所述中心板通过穿过所述中心板通孔的旋转支撑柱能转动地连接到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
所述脱扣杆和所述脱扣钩能转动地安装在所述中心板上。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方面,在所述中心板上还设置有第一中心板凸柱、第二中心板凸柱和第三中心板凸柱。
所述脱扣钩能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中心板凸柱上。
所述脱扣杆通过穿过所述中心板通孔和所述脱扣杆的脱扣杆通孔的支撑销钉能转动地连接到所述中心板。
在所述第二中心板凸柱上套设中心板卷簧。
所述中心板卷簧的其中一端作用于所述脱扣杆。
所述中心板卷簧的另一端作用于所述第三中心板凸柱。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方面,在所述中心板上还设置有中心板拉簧连接部和中心板输出连接销。
在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呈细长型的第二壳体弧形孔。
所述中心板输出连接销穿过所述第二壳体弧形孔并且能够沿着所述第二壳体弧形孔运动。
所述中心板输出连接销操作地连接到所述微型断路器。
所述双动作机构组件包括中心板拉簧。
所述中心板拉簧的其中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壳体上。
所述中心板拉簧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中心板拉簧连接部上。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方面,所述脱扣杆包括脱扣杆撞击部、脱扣杆锁定部和脱扣杆配合部。
所述中心板卷簧的所述其中一端作用于所述脱扣杆配合部。
所述脱扣杆撞击部和所述脱扣杆锁定部分别位于所述脱扣杆通孔的两侧。
所述脱扣杆配合部布置成相较于所述脱扣杆锁定部更靠近所述脱扣杆撞击部。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方面,所述脱扣钩包括第一脱扣钩通孔。
所述第一中心板凸柱穿过第一脱扣钩通孔,从而使得所述脱扣钩能够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中心板凸柱上。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方面,所述双动作机构组件包括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上的手柄和手柄连杆。
所述脱扣钩还包括第二脱扣钩通孔。
所述手柄连杆的其中一端连接到所述手柄。
所述手柄连杆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脱扣钩通孔中。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方面,所述脱扣钩还包括脱扣钩凸柱。
在所述中心板上还设置有呈弧形的中心板引导槽。
所述脱扣钩凸柱配合在所述中心板引导槽中并且能够沿着所述中心板引导槽运动。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方面,所述脱扣钩还包括脱扣钩锁定部。
当所述微型断路器处于非脱扣状态时,在所述中心板卷簧的作用下,所述脱扣钩锁定部配合抵靠着所述脱扣杆锁定部,所述脱扣杆、所述脱扣钩、所述中心板、所述手柄连杆和所述手柄分别处于它们各自的非脱扣位置。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方面,所述第一动作组件包括撞针致动机构、撞针和摆动杆。
当外部信号触发所述撞针致动机构时,所述撞针致动机构致动所述撞针从所述撞针的非脱扣位置朝向所述撞针的脱扣位置运动。
所述摆动杆的其中一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第二壳体。
在所述摆动杆上设置有摆动杆撞击部。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方面,当所述撞针运动到所述撞针的脱扣位置时,所述撞针撞击所述摆动杆撞击部,从而使得所述摆动杆相对于所述第二壳体运动到其脱扣位置,此时所述摆动杆的另一端撞击所述脱扣杆撞击部,所述脱扣杆开始旋转导致所述脱扣杆锁定部脱开与所述脱扣杆锁定部的配合,在所述中心板拉簧的拉力作用下所述中心板转动,所述中心板运动到其脱扣位置进而带动所述脱扣钩、所述手柄连杆和所述手柄运动到它们各自的脱扣位置,所述中心板输出连接销带动所述微型断路器从非脱扣状态转变到脱扣状态。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方面,所述第二动作组件包括呈L型的第二致动杆。
所述第二致动杆包括具有基部通孔的第二致动杆基部。
所述第二致动杆通过穿过所述基部通孔的支撑销钉能转动地连接到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
在所述第二致动杆的其中一端上设置有第二致动杆凸柱。
在所述第二致动杆的另一端上设置有第二致动部。
在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呈细长型的第一壳体腰型孔。
所述第二致动杆凸柱穿过所述第一壳体腰型孔。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方面,当所述浪涌保护器发生故障时,所述浪涌保护器能够致动所述第二致动杆凸柱,从而使得所述第二致动杆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转动,进而所述第二致动部撞击所述脱扣杆撞击部,所述脱扣杆开始旋转导致所述脱扣杆锁定部脱开与所述脱扣钩锁定部的配合,在所述中心板拉簧的拉力作用下所述中心板转动,所述中心板运动到其脱扣位置进而带动所述脱扣钩、所述手柄连杆和所述手柄运动到它们各自的脱扣位置,所述中心板输出连接销带动所述微型断路器从非脱扣状态转变到脱扣状态。
根据本公开内容,在紧凑的双动作机构组件中分别放置两套动作机构,其中一套动作机构例如由电磁式或机械式脱扣器(即第一动作组件)构成,当收到触发信号时(例如来自于外部信号触发撞针致动机构),另一套动作机构由机械连杆(即第二动作组件)联动控制,均都能带动微型断路器断电保护,进而同时实现多种动作反馈机制,从而能有效防止电气火灾。
至此,为了本公开内容在此的详细描述可以得到更好的理解,以及为了本公开内容对现有技术的贡献可以更好地被认识到,本公开已经相当广泛地概述了本公开内容的内容。当然,本公开内容的实施方式将在下面进行描述并且将形成所附权利要求的主题。
同样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本公开所基于的构思可以容易地用作设计其它结构、方法和系统的基础,用于实施本公开内容的数个目的。因此,重要的是,所附权利要求应当认为包括这样的等效结构,只要它们没有超出本公开内容的实质和范围。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的附图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对本公开内容有更好的理解,并且更能清楚地体现出本公开内容的优点。这里描述的附图仅为了所选实施例的说明目的,而不是全部可能的实施方式并且旨在不限定本公开内容的范围。
图1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种操作地连接在微型断路器和浪涌保护器之间的双动作机构组件;
图2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双动作机构组件的第一壳体;
图3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双动作机构组件的第二壳体;
图4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在非脱扣状态下的双动作机构组件的平面图,其中省略了第一壳体;
图5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由第二动作组件所实现的在脱扣状态下的双动作机构组件的平面图,其中省略了第一壳体;
图6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由第一动作组件所实现的在脱扣状态下的双动作机构组件的平面图,其中省略了第一壳体;
图7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二动作组件的呈L型的第一致动杆;
图8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一动作组件的撞针致动机构和撞针;
图9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一动作组件的摆动杆;
图10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中心板;
图11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脱扣钩;
图12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脱扣杆;
图13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手柄;
图14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手柄连杆;
图15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在非脱扣状态下的中心板输出连接销的位置;
图16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如图5所示的双动作机构组件在脱扣状态下的中心板输出连接销的位置;
图17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如图6所示的双动作机构组件在脱扣状态下的中心板输出连接销的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各个附图,具体说明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例提出一种双动作机构组件,所述双动作机构组件1操作地连接在微型断路器2和浪涌保护器3之间。
当所述浪涌保护器3发生故障时,所述浪涌保护器3致动所述双动作机构组件1运动,所述双动作机构组件1的运动带动所述微型断路器2从非脱扣状态转变到脱扣状态。
当外部信号4触发所述双动作机构组件1运动时,所述双动作机构组件1的运动带动所述微型断路器2从非脱扣状态转变到脱扣状态。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实施例,如图4所示,所述双动作机构组件1包括脱扣组件5、第一动作组件7和第二动作组件6。
当所述浪涌保护器3发生故障时,所述浪涌保护器3致动所述第二动作组件6运动,所述第二动作组件6的运动带动所述脱扣组件5运动,所述脱扣组件5的运动带动所述微型断路器2从非脱扣状态转变到脱扣状态。
当外部信号4触发所述第一动作组件7运动时,所述第一动作组件7的运动带动所述脱扣组件5运动,所述脱扣组件5的运动带动所述微型断路器2从非脱扣状态转变到脱扣状态。
所述第一动作组件7可以是由所述外部信号触发的电磁式组件或机械式组件。
所述第二动作组件6可以是机械连杆式组件。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实施例,如图2至图3所示,所述双动作机构组件1还包括第一壳体8和第二壳体9。
所述脱扣组件5、所述第一动作组件7和所述第二动作组件6安装在由所述第一壳体8和所述第二壳体9共同限定的内部空间中。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实施例,如图4至图6所示,所述脱扣组件5包括脱扣杆10、脱扣钩11和中心板12。
如图10所示,在所述中心板12上设置有中心板通孔12-1。
如图3和图5所示,在所述第二壳体9上设置有旋转支撑柱9-2。
所述中心板12通过穿过所述中心板通孔12-1的所述旋转支撑柱9-2能转动地连接到所述第一壳体8和所述第二壳体9。
所述脱扣杆10和所述脱扣钩11能转动地安装在所述中心板12上。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实施例,在所述中心板12上还设置有第一中心板凸柱12-2、第二中心板凸柱12-3和第三中心板凸柱12-4。
所述脱扣钩11能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中心板凸柱12-2上。
所述脱扣杆10通过穿过所述中心板通孔12-1和所述脱扣杆10的脱扣杆通孔10-1的支撑销钉能转动地连接到所述中心板12。
在所述第二中心板凸柱12-3上套设中心板卷簧13。
所述中心板卷簧13的其中一端作用于所述脱扣杆10。
所述中心板卷簧13的另一端作用于所述第三中心板凸柱12-4。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实施例,在所述中心板12上还设置有中心板拉簧连接部12-5和中心板输出连接销12-6(见图15至图17)。
如图15至图17所示,在所述第二壳体9上设置有呈细长型的第二壳体弧形孔9-1。
所述中心板输出连接销12-6穿过所述第二壳体弧形9-1孔并且能够沿着所述第二壳体弧形孔9-1运动。
所述中心板输出连接销12-6操作地连接到所述微型断路器2。
如图4所示,所述双动作机构组件1包括中心板拉簧14。
所述中心板拉簧14的其中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壳体9上。
所述中心板拉簧14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中心板拉簧连接部12-5上。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实施例,所述脱扣杆10包括脱扣杆撞击部10-2、脱扣杆锁定部10-3和脱扣杆配合部10-4。
所述中心板卷簧13的所述其中一端作用于所述脱扣杆配合部10-4。
所述脱扣杆撞击部10-2和所述脱扣杆锁定部10-3分别位于所述脱扣杆通孔10-1的两侧。
所述脱扣杆配合部10-4布置成相较于所述脱扣杆锁定部10-3更靠近所述脱扣杆撞击部10-2。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实施例,如图11所示,所述脱扣钩11包括第一脱扣钩通孔11-1。
所述第一中心板凸柱12-2穿过第一脱扣钩通孔11-1,从而使得所述脱扣钩11能够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中心板凸柱12-2上。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实施例,所述双动作机构组件1包括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8和所述第二壳体9上的手柄15和手柄连杆16。
所述脱扣钩11还包括第二脱扣钩通孔11-2。
所述手柄连杆16的其中一端连接到所述手柄15。
所述手柄连杆16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脱扣钩通孔11-2中。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实施例,所述脱扣钩11还包括脱扣钩凸柱11-3。
在所述中心板12上还设置有呈弧形的中心板引导槽12-7。
所述脱扣钩凸柱11-3配合在所述中心板引导槽12-7中并且能够沿着所述中心板引导槽12-7运动。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实施例,所述脱扣钩11还包括脱扣钩锁定部11-4。
当所述微型断路器2处于非脱扣状态时,如图4和图15所示,在所述中心板卷簧13的作用下,所述脱扣钩锁定部11-4配合抵靠着所述脱扣杆锁定部10-3,所述脱扣杆10、所述脱扣钩11、所述中心板12、所述手柄连杆16和所述手柄15、所述中心板输出连接销12-6分别处于它们各自的非脱扣位置,即相对于彼此处于稳态状态。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实施例,所述第二动作组件6包括呈L型的第二致动杆17。
所述第二致动杆17包括具有基部通孔17-1的第二致动杆基部17-2。
所述第二致动杆17通过穿过所述基部通孔17-1的支撑销钉能转动地连接到所述第一壳体8和所述第二壳体9。
在所述第二致动杆17的其中一端上设置有第二致动杆凸柱17-3。
在所述第二致动杆17的另一端上设置有第二致动部17-4。
在所述第一壳体8上设置有呈细长型的第一壳体腰型孔8-1,如图2所示。
所述第二致动杆凸柱17-3穿过所述第一壳体腰型孔8-1。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实施例,如图5所示,当所述浪涌保护器3发生故障时,所述浪涌保护器3能够致动所述第二致动杆凸柱17-3,从而使得所述第二致动杆17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8和所述第二壳体9转动,进而所述第二致动部17-4撞击所述脱扣杆撞击部10-2,所述脱扣杆10开始旋转导致所述脱扣杆锁定部10-3脱开与所述脱扣钩锁定部11-4的配合,在所述中心板拉簧14的拉力作用下所述中心板12转动,所述中心板12运动到其脱扣位置进而带动所述脱扣钩11、所述手柄连杆16和所述手柄15运动到它们各自的脱扣位置,所述中心板输出连接销12-6带动所述微型断路器2从非脱扣状态转变到脱扣状态(如图16所示)。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实施例,如图8至图9所示,所述第一动作组件7包括撞针致动机构18、撞针19和摆动杆20。
当外部信号4触发所述撞针致动机构18时,如图6所示,所述撞针致动机构18致动所述撞针19从所述撞针的非脱扣位置(如图4)朝向所述撞针的脱扣位置运动(如图6)。
所述外部信号4例如但不限于电压信号、电流信号等。所述撞针致动机构18例如但不限于电磁致动机构或机械致动机构。
所述摆动杆20的其中一端20-1枢转地连接到所述第二壳体9。
在所述摆动杆20上设置有摆动杆撞击部20-2。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实施例,如图6所示,当所述撞针19运动到所述撞针的脱扣位置时,所述撞针19撞击所述摆动杆撞击部20-2,从而使得所述摆动杆20相对于所述第二壳体9运动到其脱扣位置,此时所述摆动杆20的另一端20-3撞击所述脱扣杆撞击部10-2,所述脱扣杆10开始旋转导致所述脱扣杆锁定部10-3脱开与所述脱扣钩锁定部11-4的配合,在所述中心板拉簧14的拉力作用下所述中心板12转动,所述中心板12运动到其脱扣位置进而带动所述脱扣钩11、所述手柄连杆16和所述手柄15运动到它们各自的脱扣位置,所述中心板输出连接销12-6带动所述微型断路器2从非脱扣状态转变到脱扣状态(如图17所示)。
前述公开内容提供了说明和描述,但并不旨在穷举或将实施方式限制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可以根据以上公开内容进行修改和变化,或者可以从实施方式的实践中获得修改和变化。
即使在权利要求中叙述和/或在说明书中公开了特征的特定组合,但这些组合并不旨在限制各种实施方式的公开。实际上,许多这些特征可以以权利要求中未具体叙述和/或说明书中未具体公开的方式组合。尽管下面列出的每个从属权利要求可能仅直接依赖于一个权利要求,但各种实施方式的公开包括与权利要求集中的每个其他权利要求相结合的每个从属权利要求。
除非明确说明,否则本文中使用的任何元件、动作或指令都不应解释为关键或必要的。另外,如本文所用,冠词“一”和“一个”旨在包括一个或多个项目,并且可以与“一个或多个”互换使用。此外,如本文所用,冠词“该”旨在包括结合冠词“该”引用的一个或多个项目,并且可以与“一个或多个”互换使用。此外,如本文所用,术语“集”旨在包括一个或多个项目(例如相关项目、不相关项目、相关和不相关项目的组合等),并且可以与“一个或多个”互换使用。在仅意图一项的情况下,使用短语“仅一项”或类似语言。另外,如本文所用,术语“具有”及其变体等旨在是开放式术语。此外,短语“基于”旨在表示“至少部分地基于”,除非另有明确说明。另外,如在本文所用,术语“或”在被串联使用时意图是包括性的,并且可以与“和/或”互换使用,除非另有明确说明(例如,如果与“或者”或“仅其中之一”结合使用)。

Claims (17)

1.一种双动作机构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动作机构组件操作地连接在微型断路器和浪涌保护器之间;
当外部信号触发所述双动作机构组件运动时,所述双动作机构组件的运动带动所述微型断路器从非脱扣状态转变到脱扣状态;
当所述浪涌保护器发生故障时,所述浪涌保护器致动所述双动作机构组件运动,所述双动作机构组件的运动带动所述微型断路器从非脱扣状态转变到脱扣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动作机构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动作机构组件包括脱扣组件、第一动作组件和第二动作组件;
当外部信号触发所述第一动作组件运动时,所述第一动作组件的运动带动所述脱扣组件运动,所述脱扣组件的运动带动所述微型断路器从非脱扣状态转变到脱扣状态;
当所述浪涌保护器发生故障时,所述浪涌保护器致动所述第二动作组件运动,所述第二动作组件的运动带动所述脱扣组件运动,所述脱扣组件的运动带动所述微型断路器从非脱扣状态转变到脱扣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动作机构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动作组件是由所述外部信号触发的电磁式组件或机械式组件或类似的信号触发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动作机构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动作组件是机械连杆式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双动作机构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动作机构组件还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
所述脱扣组件、所述第一动作组件和所述第二动作组件安装在由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共同限定的内部空间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动作机构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脱扣组件包括脱扣杆、脱扣钩和中心板;
在所述中心板上设置有中心板通孔;
在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旋转支撑柱;
所述中心板通过穿过所述中心板通孔的所述旋转支撑柱能转动地连接到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
所述脱扣杆和所述脱扣钩能转动地安装在所述中心板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动作机构组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中心板上还设置有第一中心板凸柱、第二中心板凸柱和第三中心板凸柱;
所述脱扣钩能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中心板凸柱上;
所述脱扣杆通过穿过所述中心板通孔和所述脱扣杆的脱扣杆通孔的支撑销钉能转动地连接到所述中心板;
在所述第二中心板凸柱上套设中心板卷簧;
所述中心板卷簧的其中一端作用于所述脱扣杆;
所述中心板卷簧的另一端作用于所述第三中心板凸柱。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动作机构组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中心板上还设置有中心板拉簧连接部和中心板输出连接销;
在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呈细长型的第二壳体弧形孔;
所述中心板输出连接销穿过所述第二壳体弧形孔并且能够沿着所述第二壳体弧形孔运动;
所述中心板输出连接销操作地连接到所述微型断路器;
所述双动作机构组件包括中心板拉簧;
所述中心板拉簧的其中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壳体上;
所述中心板拉簧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中心板拉簧连接部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动作机构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脱扣杆包括脱扣杆撞击部、脱扣杆锁定部和脱扣杆配合部;
所述中心板卷簧的所述其中一端作用于所述脱扣杆配合部;
所述脱扣杆撞击部和所述脱扣杆锁定部分别位于所述脱扣杆通孔的两侧;
所述脱扣杆配合部布置成相较于所述脱扣杆锁定部更靠近所述脱扣杆撞击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动作机构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脱扣钩包括第一脱扣钩通孔;
所述第一中心板凸柱穿过第一脱扣钩通孔,从而使得所述脱扣钩能够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中心板凸柱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双动作机构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动作机构组件包括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上的手柄和手柄连杆;
所述脱扣钩还包括第二脱扣钩通孔;
所述手柄连杆的其中一端连接到所述手柄;
所述手柄连杆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脱扣钩通孔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双动作机构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脱扣钩还包括脱扣钩凸柱;
在所述中心板上还设置有呈弧形的中心板引导槽;
所述脱扣钩凸柱配合在所述中心板引导槽中并且能够沿着所述中心板引导槽运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双动作机构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脱扣钩还包括脱扣钩锁定部;
当所述微型断路器处于非脱扣状态时,在所述中心板卷簧的作用下,所述脱扣钩锁定部配合抵靠着所述脱扣杆锁定部,所述脱扣杆、所述脱扣钩、所述中心板、所述手柄连杆和所述手柄分别处于它们各自的非脱扣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双动作机构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动作组件包括撞针致动机构、撞针和摆动杆;
当外部信号触发所述撞针致动机构时,所述撞针致动机构致动所述撞针从所述撞针的非脱扣位置朝向所述撞针的脱扣位置运动;
所述摆动杆的其中一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第二壳体;
在所述摆动杆上设置有摆动杆撞击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双动作机构组件,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撞针运动到所述撞针的脱扣位置时,所述撞针撞击所述摆动杆撞击部,从而使得所述摆动杆相对于所述第二壳体运动到其脱扣位置,此时所述摆动杆的另一端撞击所述脱扣杆撞击部,所述脱扣杆开始旋转导致所述脱扣杆锁定部脱开与所述脱扣钩锁定部的配合,在所述中心板拉簧的拉力作用下所述中心板转动,所述中心板运动到其脱扣位置进而带动所述脱扣钩、所述手柄连杆和所述手柄运动到它们各自的脱扣位置,所述中心板输出连接销带动所述微型断路器从非脱扣状态转变到脱扣状态。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双动作机构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动作组件包括呈L型的第二致动杆;
所述第二致动杆包括具有基部通孔的第二致动杆基部;
所述第二致动杆通过穿过所述基部通孔的支撑销钉能转动地连接到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
在所述第二致动杆的其中一端上设置有第二致动杆凸柱;
在所述第二致动杆的另一端上设置有第二致动部;
在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呈细长型的第一壳体腰型孔;
所述第二致动杆凸柱穿过所述第一壳体腰型孔。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双动作机构组件,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浪涌保护器发生故障时,所述浪涌保护器能够致动所述第二致动杆凸柱,从而使得所述第二致动杆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转动,进而所述第二致动部撞击所述脱扣杆撞击部,所述脱扣杆开始旋转导致所述脱扣杆锁定部脱开与所述脱扣钩锁定部的配合,在所述中心板拉簧的拉力作用下所述中心板转动,所述中心板运动到其脱扣位置进而带动所述脱扣钩、所述手柄连杆和所述手柄运动到它们各自的脱扣位置,所述中心板输出连接销带动所述微型断路器从非脱扣状态转变到脱扣状态。
CN202121920016.6U 2021-08-16 2021-08-16 双动作机构组件 Active CN2156002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20016.6U CN215600264U (zh) 2021-08-16 2021-08-16 双动作机构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20016.6U CN215600264U (zh) 2021-08-16 2021-08-16 双动作机构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00264U true CN215600264U (zh) 2022-01-21

Family

ID=798815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920016.6U Active CN215600264U (zh) 2021-08-16 2021-08-16 双动作机构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002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998347A1 (en) Electrical switching apparatus and stored energy assembly therefor
CN109243932B (zh) 一种断路器操作系统
JPS5996626A (ja) 低圧遮断器
EP1998354A1 (en) Electrical switching apparatus, and stored energy assembly and time delay mechanism therefor
US4987395A (en) Circuit breaker alarm-switch operating apparatus
EP1643529B1 (en) Rocker switch with trip indication
US6376788B1 (en) Magnetically collapsible toggle linkage for electrical switching apparatus
CN215600264U (zh) 双动作机构组件
JP4454823B2 (ja) 回路遮断器用の制御機構
CN114005710A (zh) 断路器的漏电故障指示机构及断路器
CN101226860B (zh) 漏电断路器
CN115472471A (zh) 一种断路器以及组合开关电器
CN114220700B (zh) 多功能控制与保护开关电器
CN100449671C (zh) 快速动作强力脱扣致动器
CN211238135U (zh) 一种油阻尼式小型断路器
CN213184172U (zh) 一种磁储能助力脱扣机构及断路器
CN108022812B (zh) 一种具有磁脱扣器的断路器
CN220439511U (zh) 单极断路器和具有其的断路器
CN111128623A (zh) 一种适用小安培电流的小型断路器
CN211238128U (zh) 一种双保护的油阻尼式小型断路器
CN220065596U (zh) 开关电器
EP3319102B1 (en) Indication device of electric switch
CN216902767U (zh) 一种脱扣机构及断路器
JPH11224587A (ja) 回路遮断器
CN219936975U (zh) 一种小型断路器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