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595355U - 超大规格电动门 - Google Patents

超大规格电动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595355U
CN215595355U CN202121520368.2U CN202121520368U CN215595355U CN 215595355 U CN215595355 U CN 215595355U CN 202121520368 U CN202121520368 U CN 202121520368U CN 215595355 U CN215595355 U CN 2155953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door body
doorway
ultra
door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52036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海杰
李富强
于海申
周志健
吴贺颖
王子昂
姚文山
王佳伟
王超
吴宝成
马永生
张俊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52036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5953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5953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5953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超大规格电动门,该电动门包括:安装于门洞口的顶部处的顶部支撑架;安装于顶部支撑架上的上轨道;立设于门洞口的侧部处的挡墙,两个挡墙之间形成有门口;安装于门洞口的底部处下轨道;底部通过行走轮滑设于下轨道上的门体,门体的顶部滑设于上轨道上;设于门体上并与行走轮驱动连接的驱动电机;立设于门洞口的侧部处的防风柱;安装于防风柱上并与门体相对应的缓冲板。本实用新型的电动门通过设置的顶部支撑架和挡墙在门洞口内侧形成了牢固稳定的支撑,为门体的安装提供了稳定可靠的安装基础。在门洞口的侧部处设置了防风柱,加强了门洞口的侧部强度,且该防风柱上设有缓冲板以对打开的门体起到限位缓冲阻挡的作用。

Description

超大规格电动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工程领域,特指一种超大规格电动门。
背景技术
电动门是目前建筑中较为常见的结构,其尺寸规格较小,通常长宽在2m*3m左右,通过轨道的限位能够保证电动门的结构稳定性及安全性。
然而,针对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建筑中心来说,其建筑尺寸大,内部需要有足够大的空间用于满足试验模拟需求,而试验用的各种构件及设备也都体型较大,故该建筑中心需设置一尺寸规格超大的门,为便于门的开启,针对该超大规格的门需要通过电动来控制其启闭,然而现有的电动门均是小规格的,对于长宽为23m*24m的超大规格电动门来说,原有小规格电动门的安装无法满足稳定性及安全性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超大规格电动门,解决现有的小规格电动门的轨道限位安装无法满足超大规格电动门的稳定性及安全性要求的问题。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超大规格电动门,安装于墙体上的门洞口处,所述电动门包括:
安装于所述门洞口的顶部处的顶部支撑架,所述顶部支撑架的端部与所述门洞口侧部处对应的墙体连接;
安装于所述顶部支撑架上的上轨道;
立设于所述门洞口的侧部处的挡墙,所述挡墙的顶部与所述顶部支撑架对应连接,所述挡墙的侧部与所述门洞口侧部处对应的墙体连接,两个挡墙之间形成有门口;
安装于所述门洞口的底部处下轨道;
底部通过行走轮滑设于所述下轨道上的门体,所述门体的顶部滑设于所述上轨道上,所述门体的尺寸与所述门口的尺寸相适配,通过滑动所述门体可实现打开或关闭所述门口;
设于所述门体上并与所述行走轮驱动连接的驱动电机,通过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行走轮进行转动进而带动所述门体进行移动;
立设于所述门洞口的侧部处的防风柱;以及
安装于所述防风柱上并与所述门体相对应的缓冲板。
本实用新型的电动门通过设置的顶部支撑架和挡墙在门洞口内侧形成了牢固稳定的支撑,为门体的安装提供了稳定可靠的安装基础。进一步地,在门洞口的侧部处设置了防风柱,加强了门洞口的侧部强度,且该防风柱上设有缓冲板以对打开的门体起到限位缓冲阻挡的作用。门体的顶部和底部均通过对应的轨道进行限位,提高了门体移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超大规格电动门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挡墙靠近所述门口的一侧连接有侧封板,所述侧封板挡设在所述挡墙与所述门体之间的空隙处。
本实用新型超大规格电动门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顶部支撑架对应所述门口处设有顶封板,所述顶封板挡设在所述顶部支撑架和所述门体之间的空隙处。
本实用新型超大规格电动门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门体有两片,两片门体相对接的侧部设有密封条。
本实用新型超大规格电动门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防风柱的侧部设有气囊,所述气囊与一空气压缩机连接,所述空气压缩机安装于对应的挡墙上。
本实用新型超大规格电动门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下轨道对应所述门口的位置处设有下限位支轨,所述下限位支轨呈斜向下状设置并向着所述门口的内侧延伸设置;
所述上轨道对应所述门口的位置处设有上限位支轨,所述上限位支轨也呈斜向下状设置并向着所述门口的内侧延伸设置;
所述门体的行走轮可沿所述下轨道移动至所述下限位支轨上,进而带着所述门体向着靠近所述门口的内侧移动以关闭所述门口。
本实用新型超大规格电动门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门体的底部连接有呈弧形状的底封板。
本实用新型超大规格电动门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门体包括门骨架和覆设于所述门骨架内外两侧面上的门面板。
本实用新型超大规格电动门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挡墙包括侧部支撑架和覆设于所述侧部支撑架外侧面的墙面板。
本实用新型超大规格电动门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门体的顶部靠近所述门口的一侧设有封边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超大规格电动门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超大规格电动门的横向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超大规格电动门的纵向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超大规格电动门处于打开门口状态的横向剖视图。
图5为图2中A1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2中A2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超大规格电动门中防风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超大规格电动门的门体与顶部支撑架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的A3处的局部放大示意。
图10为本实用新型超大规格电动门上的控制箱电气布线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超大规格电动门的门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超大规格电动门,该超大规格电动门的尺寸在23m*24m,属于非标电动门。本实用新型的超大规格电动门保证了门体的结构强度,且通过设置的顶部支撑架、挡墙以及防风柱为门体提供了牢固稳定的安装基础,提高了电动门的结构稳定性及安全性。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超大规格电动门进行说明。
参阅图1,显示了本实用新型超大规格电动门的正视图。参阅图2,显示了本实用新型超大规格电动门的横向剖视图。参阅图3,显示了本实用新型超大规格电动门的纵向剖视图。下面结合图1至图3,对本实用新型超大规格电动门及其安装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超大规格电动门安装于墙体上的门洞口10处,该电动门包括顶部支撑架21、上轨道22、挡墙23、下轨道24、门体25、驱动电机、防风柱27以及缓冲板271,顶部支撑架21安装于门洞口10的顶部处,该顶部支撑架21的端部与门洞口10侧部处对应的墙体连接;上轨道22安装于顶部支撑架21上;挡墙23立设于门洞口10的侧部处,该挡墙23的顶部与顶部支撑架21对应连接,挡墙23的侧部与门洞口10的侧部处对应的墙体连接,两个挡墙23之间形成有门口26;下轨道24安装于门洞口10的底部处;门体25的底部通过行走轮滑设于下轨道24上,门体25的顶部滑设于上轨道22上,门体25的尺寸与门口的尺寸相适配,通过滑动门体25可实现打开或关闭门口26;结合图11所示,驱动电机31设于门体25上并与行走轮255驱动连接,通过驱动电机31驱动该行走轮255进行转动进而带动门体25进行移动,以实现打开或关闭门口26。结合图7所示,防风柱27立设于门洞口10的侧部处,缓冲板271安装于防风柱27上并与门体25相对应,在门体25移动打开时,通过设置的缓冲板271抵靠门体25,为门体25提供缓冲作用,使得门体25能够稳稳的停住,减少结构受到的震动力,确保结构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结合图2、图4和图5所示,挡墙23靠近门口26的一侧连接有侧封板233,侧封板233挡设在挡墙23与门体25之间的空隙处,侧封板233的一侧部与挡墙23固定连接,另一侧部向着门体25所在的方向延伸设置,且该侧封板233与门体25之间留有缝隙,以利于门体25的移动。
在图2所示的电动门呈关闭状态时,侧挡板233的侧部与门体25的一侧相对应,在图4所示的电动门呈打开状态时,侧挡板233的侧部与门体25的另一侧相对应。
进一步地,为提高密封性,门体25的侧部对应侧封板233设有密封件253,在门体25对应的侧部移动至侧封板233处时,密封件253与侧封板233相抵接且密封件253发生形变进而将侧封板233与门体25之间的缝隙密封,确保了门体25侧部的密闭性。
较佳地,密封件253为橡胶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3、图8和图9所示,顶部支撑架21对应门口26处设有顶封板211,该顶封板211挡设在顶部支撑架21与门体25之间的空隙处。
门体25的顶部滑设在上轨道22上,该上轨道22安装在顶部支撑架21上,顶封板211对应设于上轨道22的内侧,该顶封板211与顶部支撑架21固定连接,且顶封板211的底部与门体25的顶部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以利于门体25的移动。
进一步地,为提高密封性,在顶封板211的外侧面设有柔性条212,该柔性条212的设置位置与门体25的顶部相对应,门体25的顶部靠近门口26的一侧设有封边条256,该封边条256与柔性条212相对应,在门体25移动至门口26处时,封边条256与柔性条212相抵接,进而封边条256发生形变而与柔性条212相紧贴,密封了顶封板211和门体25的之间的间隙。
较佳地,柔性条212和封边条256均为橡胶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6所示,门体25有两片,两片门体25相对接的侧部设有密封条254,两个门体25相向移动进而相对接时,两片门体25上的密封条254相紧贴以密封两片门体25之间的对接缝。较佳地,密封条254设有两道,分别设于门体25靠近门口26的一侧和远离门口26的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门体25的底部连接有呈弧形状的底封板,通过底封板挡住门体25底部与地面之间的空隙。该底封板的端部与地面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以利于门体25的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门体25在挡设在门口26处时,底部通过底封板挡住空隙,顶部通过顶封板挡住空隙,侧部通过侧封板挡住空隙,使得门体25四周所留的缝隙较小,能够具有较好的遮蔽功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下轨道24对应门口26的位置处设有下限位支轨,下限位支轨呈斜向下状设置并向着门口的内侧延伸设置;相应地,上轨道22对应门口的位置处设有上限位支轨,上限位支轨也呈斜向下状设置并向着门口的内侧延伸设置。门体25的行走轮可沿下轨道24移动至下限位支轨上,进而带着门体25向着靠近门口的内侧移动以关闭门口。
利用下限位支轨和上限位支轨对门体25的移动起到限位作用,以限制门体25的继续移动,在门体移动至下限位支轨和上限位支轨处时,表明门体25移动到了关闭位置,此时电动门呈关闭状态。由于下限位支轨和上限位支轨均呈斜向下的状态设置,使得门体25移动到下限位支轨和上限位支轨时,会整体向下沉并向着门口26的内侧移动,在门体25上设置有底封板、封边条以及密封件时,底封板会随着门体25的下沉而与地面相紧贴实现密封,封边条256会与柔性条212相紧贴实现密封,密封件253会与侧封板233相紧贴实现密封,使得门体25的四周空隙均呈密封状态。在门体25移动打开时,由于下限位支轨和上限位支轨呈倾斜状,门体25能够沿着下限位支轨和上限位支轨而斜向上移动,进而向着远离门口26方向移动,在行走轮移动出下限位支轨而进入到下轨道上时,底封板与地面之间有一定的间隙、封边条256与柔性条212间也有一定的间隙,密封件253与侧封板233之间也有一定的间隙,从而便于门体25的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防风柱27的侧部设有气囊,该气囊与一空气压缩机连接,该空气压缩机安装于对应的挡墙23上。通过空气压缩机对气囊进行充气,以使得气囊自防风柱27的侧部伸出,用于阻挡移动的门体25,设置的气囊为电动门提供安全保障,避免门体25的移动异常引起安全隐患。
较佳地,在门体25上设有传感器,利用传感器监测门体25的移动速度,在门体25的移动速度超出阈值时,也即门体25发生了移动异常,该传感器发送信号给空气压缩机以控制该空气压缩机运行,对气囊进行充气实现阻挡门体25的移动,避免发生安全隐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2、图4和图11所示,门体25包括门骨架251和覆设于门骨架251的内外两侧面上的门面板252。门骨架251采用H型钢横纵向焊接形成,H型钢之间设置圆钢管进行斜向加固支撑。门面板252采用岩棉夹芯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3所示,挡墙23包括侧部支撑架231和覆设于侧部支撑架231外侧面的墙面板232。
侧部支撑架231和顶部支撑架21均为钢桁架结构。侧部支撑架231的底部有部分埋设于地面内,该侧部支撑架231的顶部与顶部支撑架21固定连接。顶部支撑架21与墙体之上的屋面结构固定连接。且顶部支撑架21的外侧面设有装饰面板。
结合图3和图8所示,上轨道22包括一对轨条,该一对轨条之间形成有轨槽,门体25的顶部设有滑块,该滑块插设于轨槽内并可沿轨槽进行移动调节。顶部支撑架21的外侧对应上轨道设有遮挡部,该遮挡部的底端与门体25的顶端相平齐,从而避免了上轨道22外露。
下轨道24埋设于地面内,该下轨道24,该下轨道24上也设有凹入地面内的滑槽,行走轮可移动的置于该滑槽内。
如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门还包括总控制箱32和分控制箱33,总控制箱32设于门洞口的一侧,该总控制箱32通过电源线和控制箱与分控制箱33连接,分控制箱33有两个,设于对应的门体25上,每一分控制箱33上均连接有按钮盒331和多个红外感应开关332,按钮盒331上设有按钮,通过按动按钮331可打开电动门。红外感应开关332用于实现感应制动,在门体25移动开启的过程中,若有人或物接近红外感应开关332,则红外感应开关332形成感应信号并发送给分控制箱33,分控制箱33控制驱动电机停止运行,实现门体25的制动。
总控制箱32与两个分控制箱33连接,总控制箱32用于控制两个分控制箱33,通过控制两个分控制箱33来实现控制对应的门体25。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超大规格电动门,安装于墙体上的门洞口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门包括:
安装于所述门洞口的顶部处的顶部支撑架,所述顶部支撑架的端部与所述门洞口侧部处对应的墙体连接;
安装于所述顶部支撑架上的上轨道;
立设于所述门洞口的侧部处的挡墙,所述挡墙的顶部与所述顶部支撑架对应连接,所述挡墙的侧部与所述门洞口侧部处对应的墙体连接,两个挡墙之间形成有门口;
安装于所述门洞口的底部处下轨道;
底部通过行走轮滑设于所述下轨道上的门体,所述门体的顶部滑设于所述上轨道上,所述门体的尺寸与所述门口的尺寸相适配,通过滑动所述门体可实现打开或关闭所述门口;
设于所述门体上并与所述行走轮驱动连接的驱动电机,通过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行走轮进行转动进而带动所述门体进行移动;
立设于所述门洞口的侧部处的防风柱;以及
安装于所述防风柱上并与所述门体相对应的缓冲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大规格电动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墙靠近所述门口的一侧连接有侧封板,所述侧封板挡设在所述挡墙与所述门体之间的空隙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大规格电动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支撑架对应所述门口处设有顶封板,所述顶封板挡设在所述顶部支撑架和所述门体之间的空隙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大规格电动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有两片,两片门体相对接的侧部设有密封条。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大规格电动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风柱的侧部设有气囊,所述气囊与一空气压缩机连接,所述空气压缩机安装于对应的挡墙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大规格电动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轨道对应所述门口的位置处设有下限位支轨,所述下限位支轨呈斜向下状设置并向着所述门口的内侧延伸设置;
所述上轨道对应所述门口的位置处设有上限位支轨,所述上限位支轨也呈斜向下状设置并向着所述门口的内侧延伸设置;
所述门体的行走轮可沿所述下轨道移动至所述下限位支轨上,进而带着所述门体向着靠近所述门口的内侧移动以关闭所述门口。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大规格电动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的底部连接有呈弧形状的底封板。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大规格电动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包括门骨架和覆设于所述门骨架内外两侧面上的门面板。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大规格电动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墙包括侧部支撑架和覆设于所述侧部支撑架外侧面的墙面板。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大规格电动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的顶部靠近所述门口的一侧设有封边条。
CN202121520368.2U 2021-07-05 2021-07-05 超大规格电动门 Active CN2155953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20368.2U CN215595355U (zh) 2021-07-05 2021-07-05 超大规格电动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20368.2U CN215595355U (zh) 2021-07-05 2021-07-05 超大规格电动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595355U true CN215595355U (zh) 2022-01-21

Family

ID=798775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520368.2U Active CN215595355U (zh) 2021-07-05 2021-07-05 超大规格电动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5953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03618B (zh) 轨道车辆用内置塞拉门装置
CN109356647B (zh) 一种可嵌入轨缝的超薄真空管道交通隔离门
CN103266837B (zh) 地铁单洞双线区间超大尺寸单扇防护密闭隔断门
WO2018006647A1 (zh) 一种轨道车辆侧拉门
CN202467522U (zh) 滑轨式钢结构防护密闭水平封堵板
CN105421976B (zh) 地埋翻板式止水闸门
CN109505493A (zh) 适用于地铁区间和出入段线的双扇防护密闭隔断门
CN215595355U (zh) 超大规格电动门
KR100830570B1 (ko) Psd용 구동부 커버의 개폐 장치
CN113309445A (zh) 超大规格电动门及其安装方法
CN110284809A (zh) 二联动电动提升窗
CN201598856U (zh) 可伸缩型移动车库
KR101092223B1 (ko) 승강장 스크린도어의 장애물 검지장치
CN202106980U (zh) 轨道车辆用内置塞拉门装置
CN112593797B (zh) 一种便于快速安装的装配式机库侧转门
CN106395571B (zh) 一种电梯
CN211974771U (zh) 一种可靠密封式地铁屏蔽门转换装置
CN212079058U (zh) 一种自动升降车库门
EP0833984B1 (en) A noise suppression device for railway tracks
CN210792964U (zh) 一种渣土车防尘装置
CN107738655A (zh) 一种铁路货车全开式车门
CN209670722U (zh) Π型刚性接触网授电d型列车地铁的区间防护密闭隔断门
KR200384904Y1 (ko) 지하철 투신 방지용 현가식(懸架式) 전동 스크린 셔터
CN206188177U (zh) 一种电梯
CN204024359U (zh) 重型折叠式自动隔断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