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581904U - 一种连接结构和电池包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连接结构和电池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581904U
CN215581904U CN202120999006.XU CN202120999006U CN215581904U CN 215581904 U CN215581904 U CN 215581904U CN 202120999006 U CN202120999006 U CN 202120999006U CN 215581904 U CN215581904 U CN 2155819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on
hole
circuit
circuit board
connect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99900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文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vergrande New Energy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vergrande New Energy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vergrande New Energy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Evergrande New Energy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99900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5819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5819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5819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binations Of Printed Boar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连接结构和电池包。该连接结构包括:两个电路板;第一连接板,其设置于电路板的一侧;第二连接板,其设置于电路板的另一侧,在第二连接板靠近电路板的一侧设置有两排平行间隔并正对设置的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第一连接组件分别穿过两个电路板,第二连接组件分别穿过两个电路板,第一连接组件远离第二连接板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板连接于第二连接组件远离第二连接板的一端,用于两个电路板之间的电性连接。该连接结构保证在连接点可以承受较大的拉拔力,可靠性高。利用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实现两个电路板电性连接的方式,降低了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连接结构和电池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结构和电池包。
背景技术
印制电路板,又称印刷电路板、PCB板,是电子元器件的支撑体、电气连接的提供者。柔性电路板,又称为软板、FPC板,可以任意进行弯折、挠曲,适用于重复挠曲及一些小部件的链接,其使用范围较广。
现有对两个柔性电路板的连接一般具有以下两种方式:
第一,在两个柔性电路板的焊接端分别设置有一排焊盘,两个柔性电路板的焊盘通过锡焊进行焊接结合,这种方式主要缺点是焊接点能承受的拉拔力较小,锡焊的位置在振动环境中使用容易断裂分离,可靠性较低;
第二,采用连接器实现两个柔性电路板的连接,采用这种方式,连接后的连接器与柔性电路板之间可承受的拉拔力较低,因其主要应用在消费电子产品中,大部分连接器达不到汽车行业使用标准,使用体验差,同时使用连接器导致生产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结构和电池包,可靠性较高,稳定性较强,生产成本较低。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连接结构,包括:
两个电路板;
第一连接板,其设置于所述电路板的一侧;
第二连接板,其设置于所述电路板的另一侧,在所述第二连接板靠近所述电路板的一侧设置有两排平行间隔并正对设置的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分别穿过两个所述电路板,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分别穿过两个所述电路板,所述第一连接组件远离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远离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端,用于两个所述电路板之间的电性连接。
作为优选,两个所述电路板在彼此相互靠近的一侧设置有焊接部,两个所述电路板的所述焊接部相互叠加并正对设置,两个所述电路板的所述焊接部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和所述第二连接组件相连接。
作为优选,在所述焊接部上设置有第一通孔,在所述焊接部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分别穿过其中一个所述电路板的所述第一通孔和另一个所述电路板的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分别穿过其中一个所述电路板的所述第二通孔和另一个所述电路板的所述第一通孔。
作为优选,在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电路,在所述第一通孔的外部环设有第一电路焊盘,在所述第二通孔的外部环设有第二电路焊盘,所述第一电路焊盘和所述第二电路焊盘中其中一个连接于所述电路。
作为优选,在所述第一连接板上对应所述第一连接组件设置有第一连接孔,在所述第一连接板上对应所述第二连接组件设置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组件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组件穿设于所述第二连接孔。
作为优选,在所述第一连接孔的外部设置有第一连接焊盘,在所述第二连接孔的外部设置有第二连接焊盘,所述第一连接焊盘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焊盘。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连接焊盘和所述第二连接焊盘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连接焊盘一一对应连接于多个所述第二连接焊盘。
作为优选,多个所述第一连接焊盘通过焊接线连接于多个所述第二连接焊盘,所述焊接线为“|”字形结构或“X”字形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电路板为柔性电路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为印刷电路板。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包括固定架和上述的连接结构,在所述连接结构的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置有固定孔,固定件分别穿设于所述固定孔和所述固定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结构,在电路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板,在电路板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连接板,使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将两个电路板夹设于其中,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共同起到了对两个电路板的防护作用。第一连接组件分别穿过两个电路板,实现两个电路板之间的第一重连接,第二连接组件分别穿过两个电路板,实现两个电路板之间的第二重连接,采用双重连接,结构稳定、可靠。第一连接组件远离第二连接板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板连接于第二连接组件远离第二连接板的一端,实现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之间的连接,用于两个电路板之间的电性连接。
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组成双排焊接点结构,相比于现有技术单排焊接而言,两个电路板的结合更加牢固,整体结构稳定性好。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在分别插接两个电路板后进行连接,保证在连接点可以承受较大的拉拔力,避免了连接点因振动而可能造成的失效的情况,可靠性高。利用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实现两个电路板电性连接的方式,结构简单、紧凑,占用空间小,利于安装空间的布置,与现有技术采用连接器的方式相比,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包,连接结构固定于固定架上,固定效果好。固定件分别穿设于固定孔和固定架,使连接位置得到了很好的固定,避免因振动引起失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连接结构的部分爆炸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连接结构中第二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连接结构中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连接结构中第一连接板一种形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连接结构中第一连接板另一种形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电路板;2、第一连接板;3、第二连接板;
11、焊接部;111、第一通孔;112、第二通孔;113、第一电路焊盘;114、第二电路焊盘;12、电路;
21、第一连接孔;22、第二连接孔;23、第一连接焊盘;24、第二连接焊盘;25、焊接线;26、固定孔;
31、第一连接组件;32、第二连接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现有两个柔性电路板之间通过单排焊盘连接,存在连接位置容易断裂、可靠性较差的问题;两个柔性电路板之间通过连接器连接,存在生产成本较高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结构,实现两个电路板1之间的连接。如图1所示,该电路板1可以为印刷电路板或柔性电路板,本实施例优选电路板1为柔性电路板。如图1所示,该连接结构包括两个电路板1、第一连接板2及第二连接板3,两个电路板1的结构相同,区别仅在于两个电路板1的放置位置不同。在电路板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板2,在电路板1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连接板3,使第一连接板2和第二连接板3将两个电路板1夹设于其中,第一连接板2和第二连接板3共同起到了对两个电路板1的防护作用。本实施优选第一连接板2位于电路板1的下方,第二连接板3位于电路板1的上方。
在第二连接板3靠近电路板1的一侧设置有两排平行间隔并正对设置的第一连接组件31和第二连接组件32,第一连接组件31分别穿过两个电路板1,实现两个电路板1之间的第一重连接,第二连接组件32分别穿过两个电路板1,实现两个电路板1之间的第二重连接,采用双重连接,结构稳定、可靠。第一连接组件31远离第二连接板3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板2连接于第二连接组件32远离第二连接板3的一端,实现第一连接组件31和第二连接组件32之间的连接,以用于两个电路板1之间的电性连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结构,第一连接组件31和第二连接组件32组成双排焊接点结构,相比于现有技术单排焊接而言,两个电路板1的结合更加牢固,整体结构稳定性好。第一连接组件31和第二连接组件32在分别插接两个电路板1后进行连接,保证在连接点可以承受较大的拉拔力,避免了连接点因振动而可能造成的失效的情况,可靠性高。利用第一连接板2和第二连接板3实现两个电路板1电性连接的方式,结构简单、紧凑,占用空间小,利于安装空间的布置,与现有技术采用连接器的方式相比,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第二连接板3为长条形结构,第二连接板3的横截面为矩形结构,第二连接板3采用PA66材质制成,绝缘性好,避免出现触电的事故,安全性好。第二连接板3采用注塑成型,工艺简单,生产成本较低。在第二连接板3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组件31和第二连接组件32,第一连接组件31和第二连接组件32均采用金属铜制成,使得第一连接组件31和第二连接组件32在保证良好的连接性的同时,还能保证较佳的导电性,以实现两个电路板1的电性连接。优选地,第二连接板3、第一连接组件31及第二连接组件32三者通过注塑工艺连接成整体,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减少了零件组装和装配的环节,节省了生产时间。
具体地,如图2所示,第一连接组件31包括多个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接柱,优选地,多个第一连接柱沿第二连接板3的长度方向排布。第二连接组件32包括多个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二连接柱,优选地,多个第二连接柱沿第二连接板3的长度方向排布,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均相对于第二连接板3垂直设置,便于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穿设两个电路板1。采用这种方式,该连接结构不仅具有两排连接点,每排连接点还具有多个连接点,增加了两个电路板1之间的连接位置,各个连接点相互独立,互不干扰,某一个连接点的失效不会影响其他连接点的连接性,进一步提高了连接的可靠性。
可选地,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的数量相同,每个第一连接柱对应于一个第二连接柱,结构整齐、美观。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的外径可以相同或不同,可选地,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的外径均沿靠近电路板1的方向逐渐减少,因此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还可以称为金属PIN针,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的自由端为针形结构,为插接两个电路板1提供了便利性。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电路板1为长方形的板状结构,在电路板1上分别设置有电线区和焊接区,电线区的面积大于焊接区的面积,焊接区位于电路板1的边缘位置,在焊接区上设置有焊接部11,使得两个电路板1在彼此相互靠近的一侧均设置有焊接部11,两个电路板1的焊接部11相互叠加并正对设置,两个电路板1的焊接部11通过第一连接组件31和第二连接组件32相连接,该位置为两个电路板1之间的连接位置,第一连接组件31和第二连接组件32起到了中间连接的作用。
具体地,在焊接部11上设置有第一通孔111,在焊接部11上设置有第二通孔112,第一连接组件31分别穿过其中一个电路板1的第一通孔111和另一个电路板1的第二通孔112,第二连接组件32分别穿过其中一个电路板1的第二通孔112和另一个电路板1的第一通孔111,第一连接组件31和第二连接组件32共同实现两个电路板1之间的连接。
在电路板1的电线区上设置有电路12,在第一通孔111的外部环设有第一电路焊盘113,在第二通孔112的外部环设有第二电路焊盘114,第一电路焊盘113和第二电路焊盘114中其中一个连接于电路12。第一通孔111位于第二通孔112的内侧,本实施例优选电路12和第一电路焊盘113相连接,即电路12直接延伸至第一电路焊盘113,当第一连接组件31穿设于位于上方电路板1的第一通孔111和位于下方电路板1的第二通孔112时,上方电路板1的电路12、第一电路焊盘113与第一连接组件31实现电性连接。当第二连接组件32穿设于位于上方电路板1的第二通孔112和位于下方电路板1的第一通孔111时,下方电路板1的电路12、第一电路焊盘113与第二连接组件32实现电性连接。采用两个电路焊盘,其中一个作为连接部件,另一个闲置部件作为备选部件,在出现损坏后可以及时替换,便于安装和维护。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通孔111、第二通孔112、电路12、第一电路焊盘113及第二电路焊盘114的数量相同且均为多个,多个第一通孔111沿电路板1的宽度方向等间距排布,多个第二通孔112沿电路板1的宽度方向等间距排布,每个第一通孔111一一对应于一个第一电路焊盘113、一个电路12及一个第二通孔112,每个第二通孔112对应一个第二电路焊盘114。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第一连接板2为平板形结构,第一连接板2具体为印刷电路板,即PCB板。具体地,在第一连接板2上对应第一连接组件31设置有第一连接孔21,在第一连接板2上对应第二连接组件32设置有第二连接孔22,第一连接孔21和第二连接孔22均为焊接孔,第一连接组件31穿设于第一连接孔21,第二连接组件32穿设于第二连接孔22。在第一连接组件31和第二连接组件32分别穿设于第一连接孔21和第二连接孔22之后,在保证两个电路板1和第一连接板2在结构上直接连接的同时,由于第一连接板2为印刷电路板,第一连接板2实现两个电路板1之间的通讯信号连接。另外,第一连接孔21和第二连接孔22起到了双重连接的作用,其中一个连接点失效,另一个连接点依然可以保证连接的正常。
具体地,在第一连接孔21的外部设置有第一连接焊盘23,在第二连接孔22的外部设置有第二连接焊盘24,第一连接焊盘23连接于第二连接焊盘24。每个第一连接焊盘23通过一个第一连接柱、一个第一电路焊盘113电连接于其中一个电路板1的电路12,每个第二连接焊盘24通过一个第二连接柱、一个第一电路焊盘113电连接于另一个电路板1的电路12,通过第一连接焊盘23和第二连接焊盘24两个焊盘之间直接连接,使两个电路板1的电路12、第一连接组件31、第二连接组件32及第一连接板2之间的回路导通。
第一连接焊盘23和第二连接焊盘24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连接焊盘23一一对应连接于多个第二连接焊盘24。当电路板1中电路12的数量为多个时,实现两个电路板1中多个电路12对应连接的功能。优选地,多个第一连接焊盘23通过焊接线25连接于多个第二连接焊盘24,在第二连接板3上进行锡焊,以在第一连接焊盘23和第二连接焊盘24之间形成焊接线25,利用焊接线25,实现第一连接焊盘23和第二连接焊盘24之间的连接,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如图4所示,如果两个电路板1中电路12的信号需要一一对应,焊接线25为“|”字形结构,即在第一连接焊盘23和第二连接焊盘24之间的印刷电路是平行相连。
如图5所示,如果两个电路板1中电路12的信号需要交叉调整,焊接线25为“X”字形结构,即在第一连接焊盘23和第二连接焊盘24之间的印刷电路是相互交叉设置。
采用这种结构,两个电路板1内的多个电路12,具有多种信号连接方式,两个电路板1之间的信号可以进行交换转接,解决了电路板1内平行电路之间的转接问题,与现有双层甚至多层电路板需增加连接器的方式来实现信号转接相比,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每个第一连接板2的焊接线25而言,焊接线25可以全部为“|”字形结构,或全部为“X”字形结构,或“|”字形结构和“X”字形结构混合使用,本实施对具体形式并不作限定,可以根据实际生产需要进行调整。
本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结构的组装过程如下:
将两个电路板1的焊接部11相互叠加并正对设置,将第二连接板3放置于电路板1的上方,使位于上方的电路板1的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12分别正对位于下方的电路板1的第二通孔112和第一通孔111,之后将第一连接柱分别穿过位于上方的电路板1的第一通孔111和位于下方的电路板1的第二通孔112,第二连接柱分别穿过位于上方电路板1的第二通孔112和位于下方的电路板1的第一通孔111。
然后将第一连接板2放置于电路板1的下方,第一连接柱穿设于第一连接孔21,第二连接柱穿设于第二连接孔22,之后使用波峰焊焊接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使两个电路板1、第一连接板2及第二连接板3紧密结合为一个整体,焊接完成后再在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的焊脚位置涂覆UV胶进行绝缘防护。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包括固定架和上述连接结构,连接结构固定于固定架上,固定效果好。优选地,如图4-图5所示,在该连接结构的第一连接板2上设置有固定孔26,固定孔26优选为螺纹孔,固定件优选为螺栓,固定件分别穿设于固定孔26和固定架,使连接位置得到了很好的固定,避免因振动引起失效。
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此外,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个电路板(1);
第一连接板(2),其设置于所述电路板(1)的一侧;
第二连接板(3),其设置于所述电路板(1)的另一侧,在所述第二连接板(3)靠近所述电路板(1)的一侧设置有两排平行间隔并正对设置的第一连接组件(31)和第二连接组件(32),所述第一连接组件(31)分别穿过两个所述电路板(1),所述第二连接组件(32)分别穿过两个所述电路板(1),所述第一连接组件(31)远离所述第二连接板(3)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板(2)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32)远离所述第二连接板(3)的一端,用于两个所述电路板(1)之间的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电路板(1)在彼此相互靠近的一侧设置有焊接部(11),两个所述电路板(1)的所述焊接部(11)相互叠加并正对设置,两个所述电路板(1)的所述焊接部(11)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组件(31)和所述第二连接组件(32)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焊接部(11)上设置有第一通孔(111),在所述焊接部(11)上设置有第二通孔(112),所述第一连接组件(31)分别穿过其中一个所述电路板(1)的所述第一通孔(111)和另一个所述电路板(1)的所述第二通孔(112),所述第二连接组件(32)分别穿过其中一个所述电路板(1)的所述第二通孔(112)和另一个所述电路板(1)的所述第一通孔(1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路板(1)上设置有电路(12),在所述第一通孔(111)的外部环设有第一电路焊盘(113),在所述第二通孔(112)的外部环设有第二电路焊盘(114),所述第一电路焊盘(113)和所述第二电路焊盘(114)中其中一个连接于所述电路(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连接板(2)上对应所述第一连接组件(31)设置有第一连接孔(21),在所述第一连接板(2)上对应所述第二连接组件(32)设置有第二连接孔(22),所述第一连接组件(31)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孔(21),所述第二连接组件(32)穿设于所述第二连接孔(2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连接孔(21)的外部设置有第一连接焊盘(23),在所述第二连接孔(22)的外部设置有第二连接焊盘(24),所述第一连接焊盘(23)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焊盘(2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焊盘(23)和所述第二连接焊盘(24)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连接焊盘(23)一一对应连接于多个所述第二连接焊盘(2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连接焊盘(23)通过焊接线(25)连接于多个所述第二连接焊盘(24),所述焊接线(25)为“|”字形结构或“X”字形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1)为柔性电路板,所述第一连接板(2)为印刷电路板。
10.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架和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结构,在所述连接结构的所述第一连接板(2)上设置有固定孔(26),固定件分别穿设于所述固定孔(26)和所述固定架。
CN202120999006.XU 2021-05-11 2021-05-11 一种连接结构和电池包 Active CN2155819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99006.XU CN215581904U (zh) 2021-05-11 2021-05-11 一种连接结构和电池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99006.XU CN215581904U (zh) 2021-05-11 2021-05-11 一种连接结构和电池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581904U true CN215581904U (zh) 2022-01-18

Family

ID=798600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999006.XU Active CN215581904U (zh) 2021-05-11 2021-05-11 一种连接结构和电池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5819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697858Y (zh) 电连接器
JP4686633B2 (ja) コネクタ
CN101394032B (zh) 具有双压聚合物和可弯曲接触阵列的连接器
CN101320868A (zh) 电连接器组件
US20090149043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improved grounding member
US20130237067A1 (en) Data bus structure for terminal blocks and terminal blocks using the same
US20080278920A1 (en) Hybrid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US3733574A (en) Miniature tandem spring clips
CN215581904U (zh) 一种连接结构和电池包
CN102204025B (zh) 印刷电路板用插接连接器
CN201130742Y (zh)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CN215734291U (zh) 一种互调测试组件
CN113346272A (zh) 一种圆形插针通讯连接器
JP2012227086A (ja) 基板間接続用コネクタ
CN2884613Y (zh) 电连接器
CN216389804U (zh) 一种cob连接器及灯带装置
CN217428417U (zh) 一种单面pcb板组件
CN212115786U (zh) 一种保险丝盒的pcba安装结构
US11489301B2 (en) Electrical connection module and power supply integration structure of connection interface thereof
CN210245881U (zh) 一种板载式rj45连接器
JP3087532U (ja) 電気コネクタ
CN213243014U (zh) 一种电连接器接线机构
CN212412213U (zh) 抗电磁干扰接电端子结构
CN221102649U (zh) Pcb板连接装置
CN211930972U (zh) 一种电路板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