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580216U - 一种高压线束防护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压线束防护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580216U
CN215580216U CN202122308487.8U CN202122308487U CN215580216U CN 215580216 U CN215580216 U CN 215580216U CN 202122308487 U CN202122308487 U CN 202122308487U CN 215580216 U CN215580216 U CN 2155802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ing plate
sleeve
circular arc
circular
wire harn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30848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建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engqiang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engqiang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engqiang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shengqiang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30848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5802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5802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5802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ulating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压线束防护结构,包括第一安装板以及第二安装板,其中第一安装板以及第二安装板均呈半圆形,第一安装板以及第二安装板之间的一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第一圆弧套以及第二圆弧套远离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的一侧分别设有第一圆台套以及第二圆台套,在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之间、第一圆弧套和第二圆弧套之间以及第一圆台套和第二圆台套之间的中心处设有线束固定孔,第一圆弧套远离转轴的一侧设有第一固定板,第二圆弧套远离转轴的一侧设有第二固定板,第一圆弧套内设有紧固螺栓,使得其与障碍物接触处不会上下左右摇晃,也不会来回滑动,有效防止高压线束因与障碍物摩擦而损坏。

Description

一种高压线束防护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压线束防护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压线束防护结构。
背景技术
在高压线束穿过墙壁或者其它障碍物时,其在穿过墙壁或者其它障碍物后难免与其产生摩擦,或者因为其它因素导致高压线束摇晃时,使得其高压线束与墙壁或者其它障碍物之间的摩擦增大,导致其线束磨损,严重的可能直接造成高压线束折断,造成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压线束防护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压线束防护结构,包括第一安装板以及第二安装板,其中第一安装板以及第二安装板均呈半圆形,所述第一安装板以及第二安装板之间的一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以及第二安装板的一侧靠近圆心处分别设有第一圆弧套以及第二圆弧套,所述第一圆弧套以及第二圆弧套远离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的一侧分别设有第一圆台套以及第二圆台套,在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之间、第一圆弧套和第二圆弧套之间以及第一圆台套和第二圆台套之间的中心处设有线束固定孔,所述第一圆弧套远离转轴的一侧设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二圆弧套远离转轴的一侧设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圆弧套内设有紧固螺栓。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安装板以及第二安装板之间通过转轴合并后呈圆柱状,所述第一圆弧套以及第二圆弧套之间通过转轴合并后呈圆周状,所述第一圆台套以及第二圆台套之间通过转轴合并后呈圆台状。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圆弧套与第一固定板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圆弧套与第二固定板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以及第二固定板之间通过螺栓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之间、第一圆弧套和第二圆弧套之间以及第一圆台套和第二圆台套之间靠近转轴的一侧以及远离转轴的一侧均设有密封垫。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安装板以及第二安装板远离第一圆弧套和第二圆弧套的一侧设有密封圈。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圆弧套的顶端设有圆槽,所述圆槽的底部设有贯穿至线束固定孔的螺纹槽,所述紧固螺栓设在螺纹槽内且与螺纹槽之间螺纹连接,所述圆槽内设有密封塞。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圆弧套分别与第一安装板以及第一圆台套之间均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圆弧套分别与第二安装板以及第二圆台套之间均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安装板以及第二安装板上均设有若干个安装孔。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将第二安装板固定在高压线束穿过处的底部,然后将高压线束放置在线束固定孔内,放置完成后,在高压线束外包裹一层绝缘橡胶垫,然后将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之间通过转轴合并,合并完成后,通过紧固螺栓固定,放置高压线束在线束固定孔内来回滑动,造成损坏,然后将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间通过螺栓固定即,固定完成后,将第一安装板与障碍物或者墙壁之间固定即可,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线束与障碍物之间设置线束固定孔,并通过紧固螺栓固定,使得其与障碍物接触处不会上下左右摇晃,也不会来回滑动,有效防止高压线束因与障碍物摩擦而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压线束防护结构的立体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压线束防护结构的立体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压线束防护结构的剖视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压线束防护结构的剖视图二。
图中:1、第一安装板;2、第二安装板;3、转轴;4、第一圆弧套;41、圆槽;41、第一固定板;42、密封塞;43、紧固螺栓;44、圆槽;45、螺纹槽;5、第二圆弧套;51、第二固定板;6、第一圆台套;7、第二圆台套;8、线束固定孔;81、密封垫;9、安装孔;10、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压线束防护结构,包括第一安装板1以及第二安装板2,其中第一安装板1以及第二安装板2均呈半圆形,所述第一安装板1以及第二安装板2之间的一侧通过转轴3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1以及第二安装板2的一侧靠近圆心处分别设有第一圆弧套4以及第二圆弧套5,所述第一圆弧套4以及第二圆弧套5远离第一安装板1和第二安装板2的一侧分别设有第一圆台套6以及第二圆台套7,在第一安装板1和第二安装板2之间、第一圆弧套4和第二圆弧套5之间以及第一圆台套6和第二圆台套7之间的中心处设有线束固定孔8,所述第一圆弧套 4远离转轴3的一侧设有第一固定板41,所述第二圆弧套5远离转轴3的一侧设有第二固定板51,所述第一圆弧套4内设有紧固螺栓43,通过将线束与障碍物之间设置线束固定孔,并通过紧固螺栓固定,使得其与障碍物接触处不会上下左右摇晃,也不会来回滑动,有效防止高压线束因与障碍物摩擦而损坏。
实施例,请参照图1以及图2,所述第一安装板1以及第二安装板2之间通过转轴3合并后呈圆柱状,所述第一圆弧套4以及第二圆弧套5之间通过转轴3合并后呈圆周状,所述第一圆台套6以及第二圆台套7之间通过转轴3 合并后呈圆台状。
实施例,请参照图1以及图2,所述第一圆弧套4与第一固定板41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圆弧套5与第二固定板51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41以及第二固定板51之间通过螺栓固定。
实施例,请参照图1以及图3,所述第一安装板1和第二安装板2之间、第一圆弧套4和第二圆弧套5之间以及第一圆台套6和第二圆台套7之间靠近转轴3的一侧以及远离转轴3的一侧均设有密封垫81。
实施例,请参照图1以及图2,所述第一安装板1以及第二安装板2远离第一圆弧套4和第二圆弧套5的一侧设有密封圈10。
实施例,请参照图1、图2以及图4,所述第一圆弧套4的顶端设有圆槽 44,所述圆槽44的底部设有贯穿至线束固定孔8的螺纹槽45,所述紧固螺栓 43设在螺纹槽45内且与螺纹槽45之间螺纹连接,所述圆槽44内设有密封塞 42。
实施例,请参照图1,所述第一圆弧套4分别与第一安装板1以及第一圆台套6之间均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圆弧套5分别与第二安装板2以及第二圆台套7之间均固定连接。
实施例,请参照图1,所述第一安装板1以及第二安装板2上均设有若干个安装孔9。
操作流程: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将第二安装板固定在高压线束穿过处的底部,然后将高压线束放置在线束固定孔内,放置完成后,在高压线束外包裹一层绝缘橡胶垫,然后将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之间通过转轴合并,合并完成后,通过紧固螺栓固定,放置高压线束在线束固定孔内来回滑动,造成损坏,然后将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间通过螺栓固定即,固定完成后,将第一安装板与障碍物或者墙壁之间固定即可,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线束与障碍物之间设置线束固定孔,并通过紧固螺栓固定,使得其与障碍物接触处不会上下左右摇晃,也不会来回滑动,有效防止高压线束因与障碍物摩擦而损坏。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效物界定。

Claims (8)

1.一种高压线束防护结构,包括第一安装板(1)以及第二安装板(2),其特征在于:其中第一安装板(1)以及第二安装板(2)均呈半圆形,所述第一安装板(1)以及第二安装板(2)之间的一侧通过转轴(3)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1)以及第二安装板(2)的一侧靠近圆心处分别设有第一圆弧套(4)以及第二圆弧套(5),所述第一圆弧套(4)以及第二圆弧套(5)远离第一安装板(1)和第二安装板(2)的一侧分别设有第一圆台套(6)以及第二圆台套(7),在第一安装板(1)和第二安装板(2)之间、第一圆弧套(4)和第二圆弧套(5)之间以及第一圆台套(6)和第二圆台套(7)之间的中心处设有线束固定孔(8),所述第一圆弧套(4)远离转轴(3)的一侧设有第一固定板(41),所述第二圆弧套(5)远离转轴(3)的一侧设有第二固定板(51),所述第一圆弧套(4)内设有紧固螺栓(4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压线束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板(1)以及第二安装板(2)之间通过转轴(3)合并后呈圆柱状,所述第一圆弧套(4)以及第二圆弧套(5)之间通过转轴(3)合并后呈圆周状,所述第一圆台套(6)以及第二圆台套(7)之间通过转轴(3)合并后呈圆台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压线束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弧套(4)与第一固定板(41)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圆弧套(5)与第二固定板(51)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41)以及第二固定板(51)之间通过螺栓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压线束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板(1)和第二安装板(2)之间、第一圆弧套(4)和第二圆弧套(5)之间以及第一圆台套(6)和第二圆台套(7)之间靠近转轴(3)的一侧以及远离转轴(3)的一侧均设有密封垫(8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压线束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板(1)以及第二安装板(2)远离第一圆弧套(4)和第二圆弧套(5)的一侧设有密封圈(1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压线束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弧套(4)的顶端设有圆槽(44),所述圆槽(44)的底部设有贯穿至线束固定孔(8)的螺纹槽(45),所述紧固螺栓(43)设在螺纹槽(45)内且与螺纹槽(45)之间螺纹连接,所述圆槽(44)内设有密封塞(4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压线束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弧套(4)分别与第一安装板(1)以及第一圆台套(6)之间均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圆弧套(5)分别与第二安装板(2)以及第二圆台套(7)之间均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压线束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板(1)以及第二安装板(2)上均设有若干个安装孔(9)。
CN202122308487.8U 2021-09-23 2021-09-23 一种高压线束防护结构 Active CN2155802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08487.8U CN215580216U (zh) 2021-09-23 2021-09-23 一种高压线束防护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08487.8U CN215580216U (zh) 2021-09-23 2021-09-23 一种高压线束防护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580216U true CN215580216U (zh) 2022-01-18

Family

ID=798518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308487.8U Active CN215580216U (zh) 2021-09-23 2021-09-23 一种高压线束防护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58021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44237B (zh) 用于终端的指纹传感组件和具有其的终端
CN206650178U (zh) 电缆的连接器结构
CN104539081B (zh) 塑封定子与轴承端盖的防水密封结构及塑封电机
CN215580216U (zh) 一种高压线束防护结构
CN203481982U (zh) 一种电机的接线盒
CN104539082B (zh) 塑封定子与轴承端盖的防水密封结构及塑封电机
CN105020483B (zh) 一种电气装置电缆出线孔密封结构
CN105736840B (zh) 一种线缆密封件及安装方法
CN210517651U (zh) 一种电缆保护装置
CN210429339U (zh) 一种电缆及其密封装置
CN210137149U (zh) 一种电缆贯穿密封装置
CN201898234U (zh) 直流电源防水连接装置
CN217682873U (zh) 一种轴承端盖
CN202812482U (zh) 一种线束的紧固装置
CN210461551U (zh) 一种摆线针轮减速机用的针齿壳结构
CN204947790U (zh) 潜水电机轴伸端密封件
CN220691738U (zh) 一种多芯电缆
CN206610955U (zh) 一种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插座翻盖防水垫
CN215498120U (zh) 一种接地屏蔽线接线盒
CN218298323U (zh) 一种避雷器监测器结构
CN219267989U (zh) 一种高密封性长寿命的单向控制线
CN213184705U (zh) 一种n孔的电子密封连接器
CN214205257U (zh) 用在超导制冷充氦气的低速永磁同步电机
CN211619735U (zh) 一种密封性好的矿山机械吊辊
CN211121628U (zh) 一种自带有接地装置的红外测温窗口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