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579337U - 套筒、端子组件以及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套筒、端子组件以及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579337U
CN215579337U CN202121726404.0U CN202121726404U CN215579337U CN 215579337 U CN215579337 U CN 215579337U CN 202121726404 U CN202121726404 U CN 202121726404U CN 215579337 U CN215579337 U CN 2155793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section
connector
main body
elas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72640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晓辉
杨全录
孙晓东
孙权权
曾小龙
苏东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Landsun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Landsu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Landsun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Landsu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72640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5793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5793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5793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套筒、端子组件和连接器,其中,套筒包括主体段和拔插段,拔插段和主体段连接,拔插段背离主体段的端部设有至少两个弹性段,至少两弹性段间隔设置,并围合形成有夹持空间,至少两弹性段能够相向或相背移动,夹持空间于至少两弹性段相向或相背移动时缩小或扩大,弹性段设有沿套筒的中心轴线方向延伸的长孔。本申请提供的套筒便于使用者插接由其制成的连接器与外部器件,能够防止套筒与外部器件意外脱落,提高套筒与外部器件连接接触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套筒、端子组件以及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套筒、端子组件以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FAKRA连接器是常用于汽车行业内的一种连接器,其主要包括外壳、外导体,绝缘体和中心导体。其中,外导体又主要由套筒和包线端子组成,相关技术中的套筒用于装配的一端通常为采用整体封闭的圆筒,该种套筒的硬度大,在装配插拔过程中所产生的插拔力与“国际电气协会插拔力测试规范”容易产生差值,导致出现使用者使用手感差,连接器连接接触的可靠性低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套筒,旨在提高套筒装配时连接接触的可靠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所述套筒应用于连接器的端子组件,用于插入插座或耦合,所述套筒包括:
主体段;和
拔插段,所述拔插段和所述主体段连接,所述拔插段背离所述主体段的端部设有至少两个弹性段,至少两所述弹性段间隔设置,并围合形成有夹持空间,至少两所述弹性段能够相向或相背移动,所述夹持空间于至少两所述弹性段相向或相背移动时缩小或扩大,所述弹性段设有沿所述套筒的中心轴线方向延伸的长孔。
在本申请的一例实施例中,所述弹性段设有两个,两所述弹性段沿所述所述套筒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
和/或,所述拔插段朝背离所述夹持空间方向凸设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具有设于背离所述夹持空间一侧的接触面;
和/或,所述弹性段设有沿所述套筒的中心轴线方向延伸的长孔。
在本申请的一例实施例中,所述主体段连接所述拔插段的端部形成有台阶面。
在本申请的一例实施例中,所述台阶面与所述套筒的中心轴线垂直。
在本申请的一例实施例中,所述套筒由基材冲压卷圆形成为一体结构,所述基材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侧,其中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卡和部,另一侧设有至少一个卡和孔,一所述卡和部于所述基材冲压卷圆成型时插设于一所述卡和孔内以形成所述套筒。
在本申请的一例实施例中,所述卡和部设有两个,一所述卡和部设于所述主体段,另一所述卡和部设于所述拔插段。
在本申请的一例实施例中,所述主体段背离所述拔插段的一端设有至少两个焊接孔,至少两所述焊接孔沿所述主体段的周向间隔排布。
在本申请的一例实施例中,沿所述主体段的周向间隔排布的至少两所述焊接孔在所述套筒的中心轴线上呈一行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端子组件,所述端子组件应用于连接器,所述端子组件包括套筒,所述套筒包括:
主体段;和
拔插段,所述拔插段和所述主体段连接,所述拔插段背离所述主体段的端部设有至少两个弹性段,至少两所述弹性段间隔设置,并围合形成有夹持空间,至少两所述弹性段能够相向或相背移动,所述夹持空间于至少两所述弹性段相向或相背移动时缩小或扩大。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端子组件,所述端子组件包括套筒,所述套筒包括包括:
主体段;和
拔插段,所述拔插段和所述主体段连接,所述拔插段背离所述主体段的端部设有至少两个弹性段,至少两所述弹性段间隔设置,并围合形成有夹持空间,至少两所述弹性段能够相向或相背移动,所述夹持空间于至少两所述弹性段相向或相背移动时缩小或扩大。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的套筒包括主体段和拔插段,主体段用于与端子组件的其他部件连接,拔插段可以在连接器与外部器件连接时与外部器件连接接触。拔插段设置的至少两个弹性段可以在连接器与外部器件连接时,在外部器件的推动下相向移动,此时夹持空间将缩小。拔插段设置的至少两个弹性段在连接器与外部器件分离时由于脱离了外部器件,因此弹性段将复原以扩大夹持空间,便于下一次使用。可以理解,连接器和外部器件分离时弹性段会在弹力作用下将外部器件抵接在弹性段和连接器外壳之间,以增强套筒与外部器件的连接强度,防止套筒与外部器件意外脱落,可以提高套筒与外部器件连接接触的可靠性。此外,长孔的设置可以减少弹性段的制作用材,以节省套筒的制作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连接器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3182979790000031
Figure BDA000318297979000004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套筒100,该套筒100应用于连接器1000中,连接器1000可以插入插座,或者与另一连接器1000连接耦合。连接器1000包括端子组件和包覆端子组件的外壳300,其中,端子组件包括套筒100、绝缘体500、包线端子900和内导体700,内导体700插设在绝缘体500内,包线端子900用于包覆电缆3000,电缆3000可与内导体700连接,以导通电路。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套筒100包括主体段10和拔插段30,拔插段30和主体段10连接,拔插段30背离主体段10的端部设有至少两个弹性段31,至少两弹性段31间隔设置,并围合形成有夹持空间30a,至少两弹性段31能够相向或相背移动,夹持空间30a于至少两弹性段31相向或相背移动时缩小或扩大,弹性段31设有沿套筒100的中心轴线方向延伸的长孔31a。
可以理解,套筒100形成有贯穿主体段10和拔插段30的安装空间100a,绝缘体500安装在安装空间100a内,并与套筒100形成有插接槽,包线端子900的至少部分结构插设于插接槽内,以与套筒100连接。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套筒100,该套筒100包括主体段10和拔插段30,主体段10用于与绝缘体500和包线端子900连接,拔插段30既可以容纳绝缘体500的部分结构,又可以在连接器1000与外部器件连接时与外部器件连接接触。拔插段30设置的至少两个弹性段31可以在连接器1000与外部器件连接时,在外部器件的推动下相向移动,此时夹持空间30a将缩小,以便于使用者插接连接器1000与外部器件。拔插段30设置的至少两个弹性段31在连接器1000与外部器件分离时,由于连接器1000脱离了外部器件,因此弹性段31将复原以扩大夹持空间30a,从而便于下一次插接使用。可以理解,连接器1000和外部器件分离时,弹性段31会在弹力作用下将外部器件抵接在弹性段31和连接器1000外壳300之间,以增强套筒100与外部器件的连接强度,防止套筒100与外部器件意外脱落,可以提高套筒100与外部器件连接接触的可靠性。此外,长孔31a的设置可以减少弹性段31的制作用材,以节省套筒100的制作成本。在弹性段31上设置长孔31a的方式,可以在保证弹性段31结构强度的同时,利于弹性段31形变,能够有效提高套筒100与外部器件连接接触的可靠性,并便于使用者插接连接器1000和外部器件。当外部器件上设有与长孔31a适配的结构时,长孔31a还可用于外部器件插接限位,以进一步提高连接器1000与外部器件连接的稳固性,增大套筒100与外部器件的接触范围。
参见图3,在本申请的一例实施例中,弹性段31设有两个,两弹性段31沿套筒100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
可以理解,将弹性段31设置为两个,可以保证两个弹性段31可以相向或相背移动,以在缩小夹持空间30a时便于使用者插接连接器1000与外部器件,并通过两个弹性段31向夹持空间30a外产生的弹力,增大弹性段31与外壳300夹持外部器件的夹持力,以避免连接器1000与外部器件意外脱落,可以提高套筒100与外部器件连接接触的可靠性。将弹性段31设置为两个还可以增大拔插段30的结构强度,避免弹性段31在使用时发生形变,而影响套筒100与外部器件连接接触,并降低连接器1000与外部其阿金的连接强度。将两个弹性段31沿套筒100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可保证套筒100与外壳300夹持外部器件各个部位的力相等,以进一步提高套筒100与外部器件连接的可靠性。
参见图3,在本申请的一例实施例中,拔插段30朝背离夹持空间30a方向凸设有凸起部33,凸起部33具有设于背离夹持空间30a一侧的接触面33a。
可以理解,凸起部33可以减小套筒100与外壳300之间的间隙,以在连接器1000与外部器件插接时限位外部器件,避免连接器1000与外部器件的连接处松动,从而防止连接器1000与外部器件意外脱落。凸起部33形成的接触面33a可以增大连接器1000与外部器件的接触面33a积,从而使得电阻减小,降低连接器1000的发热量,进而减缓连接器1000的老化,增长连接器1000的使用寿命。
参见图1和图3,在本申请的一例实施例中,主体段10连接拔插段30的端部形成有台阶面10a。
可以理解,台阶面10a不仅可以用于限制绝缘体500插设在套筒100内形成的安装空间100a的位置,还可以用于与连接器1000的外壳300适配限位,以限位套筒100安装于外壳300的安装位置。如图1所示,主体段10连接拔插段30端部形成的台阶面10a和主体段10背离拔插段30的端部可以分别与外壳300对应的结构适配限位,以限位套筒100安装于外壳300的位置,从而提高套筒100与外壳300的连接强度,提高套筒100与外壳300安装的稳固性。
为了提高套筒100与外壳300之间的限位效果,防止套筒100在外壳300内发生移动,可以将台阶面10a与套筒100的中心轴线垂直设置。
在本申请的一例实施例中,套筒100由基材冲压卷圆形成为一体结构,基材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侧,其中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卡和部51,另一侧设有至少一个卡和孔51a,一卡和部51于基材冲压卷圆成型时插设于一卡和孔51a内以形成套筒100。
可以理解,基材可以选用黄铜或含黄铜的合金、锡青铜或含锡青铜的合金、锌或含锌合金等材料,在此不作进一步限制。相较于机加工制作,冲压制成的套筒100还具有成本低的有点。将套筒100由基材冲压卷圆形成为一体结构,便于套筒100的加工制作成型,能够提高套筒100的结构强度。设于基材相对两侧的卡和部51和卡和孔51a可以在基材冲压卷圈成型时卡接在为一体,以在保证套筒100成型的同时,提高形成套筒100的基材相对两侧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套筒100的结构强度。卡和部51和卡和孔51a形成的扣接结构可以为三角扣、四角平扣或者燕尾扣等,在此不做进一步限制。在本申请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套筒100的结构强度,卡和部51可以为燕尾扣。
参见图3,在本申请的一例实施例中,卡和部51设有两个,一卡和部51设于主体段10,另一卡和部51设于拔插段30。如此设置的两个卡和部51可以分别加强主体部和拔插段30的结构强度,增强套筒100的成型效果。
参见图3,在本申请的一例实施例中,主体段10背离拔插段30的一端设有至少两个焊接孔10b,至少两焊接孔10b沿主体段10的周向间隔排布。
可以理解,设于主体段10背离拔插段30一端的焊接孔10b用于连接固定套筒100和包线端子900,以提高套筒100和包线端子900的连接强度,避免套筒100和包线端子900脱落。将至少两个焊接孔10b沿主体段10的周向间隔排布,可以增大套筒100与包线端子900的焊接范围,以进一步增强套筒100与包线端子900的连接强度,提高套筒100与包线端子900连接的稳固性。
沿主体段10周向间隔排布的焊接孔10b可以设有一行、两行、三行或者更多行,以进一步提高套筒100与包线端子900连接的稳固性。在本申请的一例实施例中,沿主体段10的周向间隔排布的至少两焊接孔10b在套筒100的中心轴线上呈一行设置。可以理解,仅将焊接孔10b呈一行设置可以提高套筒100的结构强度,能够避免套筒100由于焊接孔10b过多而只是结构强度低而导致套筒100容易损毁。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端子组件,该端子组件包括套筒100,该套筒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端子组件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参见图2,本申请提供的端子组件还可以包括绝缘体500、包线端子900以及内导体700。
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连接器1000,该连接器1000包括端子组件,该端子组件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连接器100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参见图3,本申请提供的连接器1000还可以包括外壳300,外壳300包覆在端子组件外,以保护端子组件结构不受损坏,并保障使用者的人身安全。端子组件还可以包括套筒100、绝缘体500、包线端子900以及内导体700。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应用于连接器的端子组件,用于插入插座或耦合,所述套筒包括:
主体段;和
拔插段,所述拔插段和所述主体段连接,所述拔插段背离所述主体段的端部设有至少两个弹性段,至少两所述弹性段间隔设置,并围合形成有夹持空间,至少两所述弹性段能够相向或相背移动,所述夹持空间于至少两所述弹性段相向或相背移动时缩小或扩大,所述弹性段设有沿所述套筒的中心轴线方向延伸的长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段设有两个,两所述弹性段沿所述套筒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
和/或,所述拔插段朝背离所述夹持空间方向凸设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具有设于背离所述夹持空间一侧的接触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段连接所述拔插段的端部形成有台阶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阶面与所述套筒的中心轴线垂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由基材冲压卷圆形成为一体结构,所述基材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侧,其中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卡和部,另一侧设有至少一个卡和孔,一所述卡和部于所述基材冲压卷圆成型时插设于一所述卡和孔内以形成所述套筒。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和部设有两个,一所述卡和部设于所述主体段,另一所述卡和部设于所述拔插段。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段背离所述拔插段的一端设有至少两个焊接孔,至少两所述焊接孔沿所述主体段的周向间隔排布。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套筒,其特征在于,沿所述主体段的周向间隔排布的至少两所述焊接孔在所述套筒的中心轴线上呈一行设置。
9.一种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组件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套筒。
10.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套筒;
或者,所述连接器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端子组件。
CN202121726404.0U 2021-07-27 2021-07-27 套筒、端子组件以及连接器 Active CN2155793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26404.0U CN215579337U (zh) 2021-07-27 2021-07-27 套筒、端子组件以及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26404.0U CN215579337U (zh) 2021-07-27 2021-07-27 套筒、端子组件以及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579337U true CN215579337U (zh) 2022-01-18

Family

ID=798291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726404.0U Active CN215579337U (zh) 2021-07-27 2021-07-27 套筒、端子组件以及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5793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560231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5135417A (en) Dual usage electrical/electronic pin terminal system
JPH08213082A (ja) 電気端子及びそれを使用する電気コネクタ
CN108110470A (zh) 金属簧片结构、端子结构及电连接器
US3188606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5672075A (en) Round terminal-receiving connector
CN215579337U (zh) 套筒、端子组件以及连接器
CN218997132U (zh) 一种连接器端子及电连接器
CN218975933U (zh) 一种连接器端子及电连接器
JPS6276176A (ja)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CN215418680U (zh) 大电流快插连接器
CN112909607B (zh) 连接器、屏蔽片、接地接触件及插孔的成型方法
CN212626146U (zh) 连接器
JPH06260238A (ja) 接続端子
CN215579158U (zh) 包线端子、端子组件以及连接器
CN215579177U (zh) 大电流快插连接器
CN207743428U (zh) 金属簧片结构、端子结构及电连接器
CN215645117U (zh) 大电流快插连接器
CN214542609U (zh) 接触端子及电连接器
JP2012028084A (ja) コネクタ
CN215418616U (zh) 高载流连接器及连接器端子
CN218940049U (zh) 导电端子
CN213212475U (zh) 冲压型可换装接触件插孔、以及插孔连接结构
CN215955597U (zh) 一种网络连接器
CN212874834U (zh) 可拆卸压接端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