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559261U - 一种内供氧膜生物反应器膜泥共生罐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供氧膜生物反应器膜泥共生罐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559261U CN215559261U CN202121975125.8U CN202121975125U CN215559261U CN 215559261 U CN215559261 U CN 215559261U CN 202121975125 U CN202121975125 U CN 202121975125U CN 215559261 U CN215559261 U CN 21555926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mbrane
- overflow
- tank
- sludge
- membrane bioreac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供氧膜生物反应器膜泥共生罐,涉及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的内供氧膜生物反应器膜泥共生罐包括罐体、膜生物反应器、沉降部、溢流部和溢流槽;罐体上设有进水口和进气口,罐体内设有污水处理腔;生物反应器设置于污水处理腔内,进气口与生物反应器连通;沉降部设置于膜生物反应器上方并固定于罐体上,沉降部的上端设有若干个回流口,下端设有沉降口;溢流部设置于沉降部内,且为上下贯通结构;溢流槽的一端固定于溢流部的上,另一端穿过溢流部和沉降部与罐体连接,溢流槽与罐体的连接处设有用于排出污水的出水口。本实用新型可对污泥进行沉降,回收部分微生物,提高污水处理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内供氧膜生物反应器膜泥共生罐。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密度急速增长,城市原有公共设施超负荷运行;同时,人口密度分布不均,高密度人口区域用水量和排水量巨大,现有的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面临极大的挑战。
膜生物反应器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对污水中的氨氮、有机污染物进行降解的反应系统,在污水处理行业有广泛的应用。在污水处理过程中,随着水体的流动,膜生物反应器上附着的部分微生物会随着污泥被带走,导致膜生物反应器内微生物数量减少,降低了污水的处理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内供氧膜生物反应器膜泥共生罐,可对污泥进行沉降,回收部分微生物,提高污水处理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供氧膜生物反应器膜泥共生罐,包括:
罐体,所述罐体的下端设有进水口,罐体上设有进气口,所述罐体内设有污水处理腔;
膜生物反应器,所述膜生物反应器设置于所述污水处理腔内,所述进气口与所述膜生物反应器连通;
沉降部,所述沉降部设置于所述膜生物反应器上方,并固定于所述罐体上;沉降部的外壁与所述罐体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一隔层;所述沉降部的上端设有若干个回流口,使第一隔层与沉降部内连通;所述沉降部的下端设有朝向所述膜生物反应器的沉降口;
溢流部,所述溢流部为上下贯通结构,所述溢流部设置于所述沉降部内,所述溢流部的外壁与所述沉降部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二隔层,所述溢流部的下沿高于所述沉降口;
溢流槽,所述溢流槽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溢流部的上,另一端穿过所述溢流部和沉降部,与所述罐体连接;所述溢流槽与所述罐体的连接处设有用于排出污水的出水口;所述溢流槽与所述溢流部流体连通;所述溢流槽的入水口高于所述回流口的下沿。
上述内供氧膜生物反应器膜泥共生罐,使罐体外围的污水通过沉降部上的回流口进入沉降部内,由于沉降部和溢流部内的污水上升流速相对于罐体外围的污水流速更慢,部分污泥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沉降,并通过沉降口落入膜生物反应器,污水中的污泥量减少,并随着液面上升进入溢流槽内并通过出水口排出,从而达到回收污水中污泥,提高污泥中微生物的利用率的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膜生物反应器为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膜生物反应器设置于所述罐体底部居中的位置。当膜生物反应器位于底部居中的位置时,更有利于污水进入罐体后朝外围向上流动,也更有利于增加外围和中央的污水流速差,更有利于污泥的沉降,增加微生物的回收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沉降部为漏斗状。漏斗状的沉降部更有利于污泥的沉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沉降口下方还设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用于分散沉降下落的污泥。导流板可分散污泥,防止堆积,使其分散更均匀,也更容易与膜生物反应器接触,提高污水的净化能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流板为人字形导流板。人字形导流板更有利于污泥的分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流板固定于所述罐体的内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若干个所述回流口均设置于同一水平面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罐体为铸铁罐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罐体为圆筒状,所述溢流部为圆筒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内供氧膜生物反应器膜泥共生罐,使罐体外围的污水通过沉降部上的回流口进入沉降部内,由于沉降部和溢流部内的污水上升流速相对于罐体外围的污水流速更慢,部分污泥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沉降,并通过沉降口落入膜生物反应器,污水中的污泥量减少,并随着液面上升进入溢流槽内并通过出水口排出,从而达到回收污水中污泥,提高污泥中微生物的利用率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内供氧膜生物反应器膜泥共生罐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实施例中内供氧膜生物反应器膜泥共生罐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实施例中内供氧膜生物反应器膜泥共生罐的剖视图。
图4为实施例中水流趋势图。
图中,100-罐体,110-进水口,120-出水口,130-进气口,200-膜生物反应器,300-沉降部,310-回流口,320-沉降口,400-溢流部,500-溢流槽,600-导流板,700-固定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通”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通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一种内供氧膜生物反应器膜泥共生罐,如图1-3所示,包括罐体100、膜生物反应器200、沉降部300、溢流部400和溢流槽500,各部件的结构和连接关系如下:
罐体100为下端封底、上端开口的圆柱形罐体100,内部的空腔为污水处理腔,罐体100下端设有进水口110,用于通入待处理的污水。罐体100的材质优选为铸铁,保证其机械强度和耐腐蚀性。膜生物反应器200设置于罐体100内底部居中的位置,罐体100上相应地设置有进气口130,进气口130与膜生物反应器200连通,用于为膜生物反应器200提供空气或氧气,为微生物生存提供所需的氧气。膜生物反应器200优选为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
沉降部300设置于膜生物反应器200上方,并固定于罐体100的内壁,沉降部300的外壁与罐体100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一隔层。沉降部300为上下贯通的结构,其上端设有若干个回流口310,第一隔层内的污水液位高于回流口310时可通过回流口310进入沉降部300内。优选地,若干个回流口310均处于同一水平面,并环绕沉降部300的中心线均匀间隔分布。沉降部300下端的开口为沉降口320,用于排出沉降的污泥,沉降口320朝向膜生物反应器200,污泥落入膜生物反应器200,污泥中的微生物继续对污水中氨氮、有机物等污染物进行降解,提高污水处理效果。本实施例中的沉降部300优选为漏斗状沉降部300,上宽狭窄的结构,可增加罐体中央水流上升的阻力,有利于延长污泥的沉降时间,提高污泥的沉降效果。为提高污泥的分散效果,避免堆积在沉降口320下方,沉降口320下方设有导流板600,优选为人字形导流板600,导流板600用于分散沉降下落的污泥。导流板600焊接固定于罐体100内。
溢流部400设置于沉降部300内,溢流部400的外壁与沉降部300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二隔层,溢流部400为上下贯通结构,如上下贯通的圆筒。溢流部400的底部开口位于沉降口320的上方,而且溢流部400的底部开口的直径大于沉降口320的直径,一方面有利于污泥在溢流部400内沉降,并落入沉降部300排出,另一方面有利于溢流部400内的污水进入溢流槽500。
溢流槽500的一端焊接于溢流部400的上,另一端穿过溢流部400和沉降部300与罐体100连接,且连接处设有开口,即出水口120。本实施例中,溢流槽500为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长条状槽,溢流部400内的污水水位高于溢流槽500的上端开口(即溢流槽500的入水口)时,污水进入溢流槽500,随后经出水口120排出罐体100,经过沉降污水中的污泥有所减少。为提高沉降时间,溢流槽500的入水口所在的平面应高于回流口310的底部所在的平面。溢流槽500的上端开口与溢流部400直接流体连接,但不与沉降部300和溢流部400之间的空腔直接流体连接,也不与沉降部300和罐体100之间的空腔直接流体连接,从而使污水从溢流部400内进入溢流槽500。
沉降部300和溢流部400可通过常见的方式固定于罐体100内,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固定方式,即在罐体100内部设置若干固定块700,沉降部300和溢流部400均焊接于固定块700上。
以沉降口320或导流板600为界,可将罐体100分为降解区和排水区;下端为降解区,通过膜生物反应器200对污染物进行降解;上端为排水区,通过沉降部300和溢流部400对污泥进行沉降,并通过溢流槽500将处理后的污水排出。
以下对本实施例的内供氧膜生物反应器膜泥共生罐的工作原理进行简要描述:污水从进水口110注入罐体100内部,在经过膜生物反应器200时,污水中的氨氮、有机物等被膜生物反应器200上的微生物降解,与此同时,进气口130为膜生物反应器200提供空气或氧气,提供微生物生存所需的氧气。经处理后的污水继续上升,此时污泥中夹带部分微生物一起上升,由于外部阻力小,中心位置的阻力大,污水处理腔外围的污水流速比中心位置的污水流速大,污水上升至沉降部300的外壁与罐体100的内壁之间的第一夹层,并通过回流口310进入溢流部400的外壁和沉降部300的内壁之间的第二夹层中,由于第二夹层内和溢流部400内的水流速度较慢,污泥可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沉降,沉降的污泥从沉降口320排出;当溢流部400内的污水水位超过溢流槽500的入水口(即溢流槽的上沿)时,污水进入溢流槽500并从出水口120排出。在此过程中污水中的污泥发生沉降,污水中的污泥减少,通过溢流槽500排出(如图4)。如此,达到微生物回收利用,提高污水处理效果的目的。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内供氧膜生物反应器膜泥共生罐,其特征在于,包括:
罐体,所述罐体的下端设有进水口,罐体上设有进气口,所述罐体内设有污水处理腔;
膜生物反应器,所述膜生物反应器设置于所述污水处理腔内,所述进气口与所述膜生物反应器连通;
沉降部,所述沉降部设置于所述膜生物反应器上方,并固定于所述罐体上;沉降部的外壁与所述罐体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一隔层;所述沉降部的上端设有若干个回流口,使第一隔层与沉降部内连通;所述沉降部的下端设有朝向所述膜生物反应器的沉降口;
溢流部,所述溢流部为上下贯通结构,所述溢流部设置于所述沉降部内,所述溢流部的外壁与所述沉降部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二隔层,所述溢流部的下沿高于所述沉降口;
溢流槽,所述溢流槽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溢流部的上,另一端穿过所述溢流部和沉降部,与所述罐体连接;所述溢流槽与所述罐体的连接处设有用于排出污水的出水口;所述溢流槽与所述溢流部流体连通;所述溢流槽的入水口高于所述回流口的下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供氧膜生物反应器膜泥共生罐,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生物反应器为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供氧膜生物反应器膜泥共生罐,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生物反应器设置于所述罐体底部居中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供氧膜生物反应器膜泥共生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部为漏斗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供氧膜生物反应器膜泥共生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口下方还设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用于分散沉降下落的污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供氧膜生物反应器膜泥共生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为人字形导流板。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供氧膜生物反应器膜泥共生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固定于所述罐体的内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供氧膜生物反应器膜泥共生罐,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回流口均设置于同一水平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供氧膜生物反应器膜泥共生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为铸铁罐体。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内供氧膜生物反应器膜泥共生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为圆筒状,所述溢流部为圆筒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975125.8U CN215559261U (zh) | 2021-08-20 | 2021-08-20 | 一种内供氧膜生物反应器膜泥共生罐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975125.8U CN215559261U (zh) | 2021-08-20 | 2021-08-20 | 一种内供氧膜生物反应器膜泥共生罐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559261U true CN215559261U (zh) | 2022-01-18 |
Family
ID=798402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975125.8U Active CN215559261U (zh) | 2021-08-20 | 2021-08-20 | 一种内供氧膜生物反应器膜泥共生罐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559261U (zh) |
-
2021
- 2021-08-20 CN CN202121975125.8U patent/CN21555926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332784A (zh) | 三级循环好氧反应器 | |
CN206512058U (zh) | 一种高效村镇污水处理回用装置 | |
CN101530681A (zh) | 海水澄清池扰流构造及其澄清池 | |
CN215559261U (zh) | 一种内供氧膜生物反应器膜泥共生罐 | |
CN112279380A (zh) | 基于好氧颗粒污泥的圆筒式自循环脱氮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 |
CN103408134A (zh) | 一种厌氧污泥床反应器及其处理有机废水的方法 | |
CN215249865U (zh) | 一种用于突发城市景观水污染应急处理装置 | |
CN103819062B (zh) | 一体式流化池mbr污水处理设备 | |
CN213652194U (zh) | 多相紊流场污水处理设备 | |
CN1153738C (zh) | 双区重力出流式膜生物反应器废水处理设备 | |
CN205699622U (zh) | 竖流式沉淀池 | |
CN210261287U (zh) | 一种混合床生化处理装置 | |
CN216106213U (zh) | 一种厌氧反应装置 | |
JP3955431B2 (ja) | 嫌気性処理方法及び装置 | |
CN207091166U (zh) | 污水处理系统 | |
CN220723799U (zh) | 一种活性污泥回收装置及污水处理系统 | |
CN220723692U (zh) | 一种污水处理设备 | |
CN215161952U (zh) | 一种生物脱氮反应器 | |
CN213012497U (zh) | 一种河道污水微生物强化处理系统 | |
CN216038844U (zh) | 中置式连续流两氧复合颗粒污泥净化处理装置 | |
CN216890393U (zh) | 一种低能耗气浮设备 | |
CN212833331U (zh) |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生物反应器 | |
CN218320992U (zh) | 一种新型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 |
CN209740784U (zh) | 一种高浓度污泥磁分离装置 | |
CN217868313U (zh) | 一种适用于废水厌氧处理工艺的新型三相分离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