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550907U - 芯体组件和五层共挤内冷模头 - Google Patents

芯体组件和五层共挤内冷模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550907U
CN215550907U CN202121256149.8U CN202121256149U CN215550907U CN 215550907 U CN215550907 U CN 215550907U CN 202121256149 U CN202121256149 U CN 202121256149U CN 215550907 U CN215550907 U CN 2155509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eding
channels
core
die
commun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25614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雄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xiongqiu Machinery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Xiongqiu Plastic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Xiongqiu Plastic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Xiongqiu Plastic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25614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5509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5509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5509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tru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芯体组件和五层共挤内冷模头,其中,芯体组件包括:模芯,模芯开设有五个第一入料通道,模芯还开设有五组第一送料通路,每一第一送料通路包括多个相连通的第一送料通道,第一入料通道与第一送料通道互不连通;和内芯,内芯设于模芯内部,内芯开设有五个第二入料通道,第二入料通道与第一入料通道一一对应且连通形成五个入料通道,内芯还设有四组第二送料通路,每一第二送料通路包括多个相连通的第二送料通道,其中一组第一送料通路与一入料通道连通,另四组第一送料通路与四组第二送料通路一一对应且连通。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旨在提供一种流道分布更加均匀、减少压力进而实现薄膜厚薄均匀的芯体组件。

Description

芯体组件和五层共挤内冷模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吹膜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芯体组件和应用该芯体组件的五层共挤内冷模头。
背景技术
吹膜机是将塑料粒子加热融化再吹成薄膜的设备。模头是吹膜机的组成部分之一,用于将熔融的塑料粒子吹成膜泡。
为了满足生产过程中对塑料薄膜包装材料一些特殊功能的需要,将多种特性材料(如透气、防水、保温、韧性等)吹膜并共挤在一起,形成多功能的塑料薄膜,发展了多层共挤吹膜机。
但本申请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芯体组件是五层共挤模头的组成部分之一,用于熔融塑料的入料,现有五层共挤模头存在入料不均匀以及入料压力过大进而导致薄膜厚薄不均的问题,影响产品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芯体组件,旨在提供一种流道分布更加均匀、减少压力进而实现薄膜厚薄均匀的芯体组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芯体组件,用于熔融塑料的入料,所述芯体组件设有五个入料通道,每一所述入料通道连通多个送料通道,所述芯体组件包括:
模芯,所述模芯开设有五个第一入料通道,所述模芯还开设有五组第一送料通路,每一所述第一送料通路包括多个相连通的第一送料通道,所述第一入料通道与所述第一送料通道互不连通;和
内芯,所述内芯设于所述模芯内部,所述内芯开设有五个第二入料通道,所述第二入料通道与所述第一入料通道一一对应且连通形成五个所述入料通道,所述内芯还设有四组第二送料通路,每一所述第二送料通路包括多个相连通的第二送料通道,其中一组所述第一送料通路与一所述入料通道连通,另四组所述第一送料通路与四组所述第二送料通路一一对应且连通;
熔融塑料依次通过所述入料通道和多个所述送料通道进行输送。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模芯包括:
入料座,所述入料座沿圆周方向开设有五个入料孔,所述第一入料通道开设于所述入料座,且与所述入料孔一一对应且连通;和
送料座,所述送料座设于所述入料座,所述送料座包括沿轴线方向依次设置的五个送料台,每一所述送料台沿圆周方向开设有多个送料孔,所述第一送料通道开设于所述送料座,且与所述送料孔一一对应且连通。
在一实施例中,定义远离所述入料座的所述送料台为第五送料台,所述第五送料台沿圆周方向开设有多个第五送料孔,所述第五送料台的外侧开设有多个螺纹状的送料槽,所述送料槽的入料端与所述第五送料孔连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内芯包括:
底座;和
入料圆台,所述入料圆台有四个且依次堆叠于所述底座上,四组所述第二送料通路对应开设于四个所述入料圆台。
在一实施例中,定义所述入料圆台包括依次堆叠的第一入料圆台、第二入料圆台、第三入料圆台和第四入料圆台,所述第一入料圆台设于所述底座,所述底座与所述第一入料圆台之间、所述第一入料圆台与所述第二入料圆台之间、所述第二入料圆台与所述第三入料圆台之间、所述第三入料圆台与所述第四入料圆台之间以及所述第四入料圆台与所述模芯之间设有送料入口,五个所述送料入口与五个所述入料通道一一对应且连通,每一所述送料入口对应连通多个所述送料通道。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底座与所述模芯通过螺纹紧固件实现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底座与所述入料圆台以及相邻所述入料圆台之间通过螺纹紧固件实现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模芯还开设有多个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沿圆周方向均布。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五层共挤内冷模头,用于生产薄膜,所述五层共挤内冷模头包括:
如上述所述的芯体组件;
模套,所述模套有四个且依次套装于所述模芯的外侧;
模体,所述模体套装于所述模套远离所述模芯的一侧,所述模体与所述模套之间、相邻所述模套之间以及所述模芯与所述模套之间形成输送通道,所述输送通道有五个且与所述第一送料通路一一对应且连通;和
出料组件,所述出料组件分别与所述芯体组件和所述模体连接,所述出料组件设有出料通道,五个所述输送通道分别与所述出料通道连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出料组件包括:
模咀,所述模咀设于所述模芯远离所述内芯的一侧;和
模腕,所述模腕设于所述模体,且套设于所述模咀的外侧,所述模咀和所述模腕之间形成所述出料通道。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包括模芯和内芯,模芯开设有五个第一入料通道,模芯还开设有五组第一送料通路,每一第一送料通路包括多个相连通的第一送料通道,第一入料通道与第一送料通道互不连通,内芯设于模芯内部,内芯开设有五个第二入料通道,第二入料通道与第一入料通道一一对应且连通形成五个入料通道,内芯还设有四组第二送料通路,每一第二送料通路包括多个相连通的第二送料通道,其中一组第一送料通路与一入料通道连通,另四组第一送料通路与四组第二送料通路一一对应且连通,由于采用了芯体组件设有五个入料通道,每一入料通道连通多个送料通道且熔融塑料依次通过入料通道和多个送料通道进行输送的技术手段,所以,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入料不均匀以及入料压力过大进而导致薄膜厚薄不均以及影响产品质量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流道分布更加均匀、减少压力进而实现薄膜厚薄均匀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芯体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芯体组件一实施例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芯体组件的剖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芯体组件的剖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芯体组件的剖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芯体组件的剖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芯体组件的剖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芯体组件的剖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五层共挤内冷模头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五层共挤内冷模头的俯视图示意图;
图11为沿图10中A-A线的剖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五层共挤内冷模头100;芯体组件10;模芯11;入料座111;入料孔1111;第一入料通道1112;送料座112;第一送料通道1121;进气通道113;内芯12;底座121;入料圆台122;第二送料通路1221;第二入料通道123;模套20;模体30;出料组件40;模咀41;模腕42。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芯体组件10,用于熔融塑料的入料。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和图8所示,该芯体组件10设有五个入料通道,每一入料通道连通多个送料通道,芯体组件10包括模芯11和内芯12,其中,模芯11开设有五个第一入料通道1112,模芯11还开设有五组第一送料通路,每一第一送料通路包括多个相连通的第一送料通道1121,第一入料通道1112与第一送料通道1121互不连通;内芯12设于模芯11内部,内芯12开设有五个第二入料通道123,第二入料通道123与第一入料通道1112一一对应且连通形成五个入料通道,内芯12还设有四组第二送料通路1221,每一第二送料通路1221包括多个相连通的第二送料通道,其中一组第一送料通路与一入料通道连通,另四组第一送料通路与四组第二送料通路1221一一对应且连通;熔融塑料依次通过入料通道和多个送料通道进行输送。
可以理解地,熔融塑料通过五个入料通道进入芯体组件10内,每一入料通道又连通多个送料通道,通过相互独立且均匀开设的多个送料通道,将熔融塑料均匀送出芯体组件10,由于采用了上述流道分布方式,使得熔融塑料的输送更加均匀。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包括模芯11和内芯12,模芯11开设有五个第一入料通道1112,模芯11还开设有五组第一送料通路,每一第一送料通路包括多个相连通的第一送料通道1121,第一入料通道1112与第一送料通道1121互不连通,内芯12设于模芯11内部,内芯12开设有五个第二入料通道123,第二入料通道123与第一入料通道1112一一对应且连通形成五个入料通道,内芯12还设有四组第二送料通路1221,每一第二送料通路1221包括多个相连通的第二送料通道,其中一组第一送料通路与一入料通道连通,另四组第一送料通路与四组第二送料通路1221一一对应且连通,由于采用了芯体组件10设有五个入料通道,每一入料通道连通多个送料通道且熔融塑料依次通过入料通道和多个送料通道进行输送的技术手段,所以,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入料不均匀以及入料压力过大进而导致薄膜厚薄不均以及影响产品质量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流道分布更加均匀、减少压力进而实现薄膜厚薄均匀的技术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模芯11包括入料座111和送料座112,其中,入料座111沿圆周方向开设有五个入料孔1111,第一入料通道1112开设于入料座111,且与入料孔1111一一对应且连通;送料座112设于入料座111,送料座112包括沿轴线方向依次设置的五个送料台,每一送料台沿圆周方向开设有多个送料孔,第一送料通道1121开设于送料座112,且与送料孔一一对应且连通。在本实用新型中,每一个送料台开设有八个送料孔,且设有八个第一送料通道1121与送料孔一一对应且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定义远离入料座111的送料台为第五送料台,第五送料台沿圆周方向开设有多个第五送料孔,第五送料台的外侧开设有多个螺纹状的送料槽,送料槽的入料端与第五送料孔连通。第五送料台与入料座111之间为其余四个送料台,该四个送料台与依次套装于芯体组件10外侧的模套20或者模体30形成输送通道,用于熔融塑料的输送。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内芯12包括底座121和入料圆台122,入料圆台122有四个且依次堆叠于底座121上,四组第二送料通路1221对应开设于四个入料圆台122。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3、图4、图5、图6、图7和图8所示,定义入料圆台122包括依次堆叠的第一入料圆台122、第二入料圆台122、第三入料圆台122和第四入料圆台122,第一入料圆台122设于底座121,底座121与第一入料圆台122之间、第一入料圆台122与第二入料圆台122之间、第二入料圆台122与第三入料圆台122之间、第三入料圆台122与第四入料圆台122之间以及第四入料圆台122与模芯11之间设有送料入口,五个送料入口与五个入料通道一一对应且连通,每一送料入口对应连通多个送料通道。
在本实用新型中,定义底座121与第一入料圆台122之间的送料入口为第一送料入口,第一入料圆台122与第二入料圆台122之间的送料入口为第二送料入口,第二入料圆台122与第三入料圆台122之间的送料入口为第三送料入口,第三入料圆台122与第四入料圆台122之间的送料入口为第四送料入口,第四入料圆台122与模芯11之间的送料入口为第五送料入口,内芯12有五个第二入料通道123,如图3和图8所示,底座121、第一入料圆台122、第二入料圆台122、第三入料圆台122、第四入料圆台122和第五送料入口依次连通形成第一个第二入料通道123,如图6所示,底座121、第一入料圆台122、第二入料圆台122、第三入料圆台122和第四送料入口依次连通形成第二个第二入料通道123,如图5所示,底座121、第一入料圆台122、第二入料圆台122和第三送料入口依次连通形成第三个第二入料通道123,如图4和图7所示,底座121、第一入料圆台122和第二送料入口依次连通形成第四个第二入料通道123,如图3所示,底座121和第一送料入口依次连通形成第五个第二入料通道123,上述五个第二入料通道123与模芯11的五个第一入料通道1112一一对应且连通,形成五个入料通道。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底座121与模芯11通过螺纹紧固件实现连接。通过螺纹紧固件的连接方式方便拆装。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底座121与入料圆台122以及相邻入料圆台122之间通过螺纹紧固件实现连接。通过螺纹紧固件的连接方式方便拆装。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3、图4、图5、图6、图7和图8所示,模芯11还开设有多个进气通道113,进气通道113沿圆周方向均布。进气通道113连通压缩空气,且压缩空气通过风道组件均匀扩散,以实现膜泡的冷却成型。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五层共挤内冷模头100,用于生产薄膜,如图9、图10和图11所示,该五层共挤内冷模头100包括模套20、模体30、出料组件40和芯体组件10,该芯体组件1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五层共挤内冷模头10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模套20有四个且依次套装于模芯11的外侧;模体30套装于模套20远离模芯11的一侧,模体30与模套20之间、相邻模套20之间以及模芯11与模套20之间形成输送通道,输送通道有五个且与第一送料通路一一对应且连通;出料组件40分别与芯体组件10和模体30连接,出料组件40设有出料通道,五个输送通道分别与出料通道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出料组件40包括模咀41和模腕42,其中,模咀41设于模芯11远离内芯12的一侧;模腕42设于模体30,且套设于模咀41的外侧,模咀41和模腕42之间形成出料通道。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芯体组件,用于熔融塑料的入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芯体组件设有五个入料通道,每一所述入料通道连通多个送料通道,所述芯体组件包括:
模芯,所述模芯开设有五个第一入料通道,所述模芯还开设有五组第一送料通路,每一所述第一送料通路包括多个相连通的第一送料通道,所述第一入料通道与所述第一送料通道互不连通;和
内芯,所述内芯设于所述模芯内部,所述内芯开设有五个第二入料通道,所述第二入料通道与所述第一入料通道一一对应且连通形成五个所述入料通道,所述内芯还设有四组第二送料通路,每一所述第二送料通路包括多个相连通的第二送料通道,其中一组所述第一送料通路与一所述入料通道连通,另四组所述第一送料通路与四组所述第二送料通路一一对应且连通;
熔融塑料依次通过所述入料通道和多个所述送料通道进行输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芯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模芯包括:
入料座,所述入料座沿圆周方向开设有五个入料孔,所述第一入料通道开设于所述入料座,且与所述入料孔一一对应且连通;和
送料座,所述送料座设于所述入料座,所述送料座包括沿轴线方向依次设置的五个送料台,每一所述送料台沿圆周方向开设有多个送料孔,所述第一送料通道开设于所述送料座,且与所述送料孔一一对应且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芯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定义远离所述入料座的所述送料台为第五送料台,所述第五送料台沿圆周方向开设有多个第五送料孔,所述第五送料台的外侧开设有多个螺纹状的送料槽,所述送料槽的入料端与所述第五送料孔连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芯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包括:
底座;和
入料圆台,所述入料圆台有四个且依次堆叠于所述底座上,四组所述第二送料通路对应开设于四个所述入料圆台。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芯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入料圆台包括依次堆叠的第一入料圆台、第二入料圆台、第三入料圆台和第四入料圆台,所述第一入料圆台设于所述底座,所述底座与所述第一入料圆台之间、所述第一入料圆台与所述第二入料圆台之间、所述第二入料圆台与所述第三入料圆台之间、所述第三入料圆台与所述第四入料圆台之间以及所述第四入料圆台与所述模芯之间设有送料入口,五个所述送料入口与五个所述入料通道一一对应且连通,每一所述送料入口对应连通多个所述送料通道。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芯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与所述模芯通过螺纹紧固件实现连接。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芯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与所述入料圆台以及相邻所述入料圆台之间通过螺纹紧固件实现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芯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模芯还开设有多个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沿圆周方向均布。
9.一种五层共挤内冷模头,用于生产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五层共挤内冷模头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芯体组件;
模套,所述模套有四个且依次套装于所述模芯的外侧;
模体,所述模体套装于所述模套远离所述模芯的一侧,所述模体与所述模套之间、相邻所述模套之间以及所述模芯与所述模套之间形成输送通道,所述输送通道有五个且与所述第一送料通路一一对应且连通;和
出料组件,所述出料组件分别与所述芯体组件和所述模体连接,所述出料组件设有出料通道,五个所述输送通道分别与所述出料通道连通。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五层共挤内冷模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组件包括:
模咀,所述模咀设于所述模芯远离所述内芯的一侧;和
模腕,所述模腕设于所述模体,且套设于所述模咀的外侧,所述模咀和所述模腕之间形成所述出料通道。
CN202121256149.8U 2021-06-05 2021-06-05 芯体组件和五层共挤内冷模头 Active CN2155509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56149.8U CN215550907U (zh) 2021-06-05 2021-06-05 芯体组件和五层共挤内冷模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56149.8U CN215550907U (zh) 2021-06-05 2021-06-05 芯体组件和五层共挤内冷模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550907U true CN215550907U (zh) 2022-01-18

Family

ID=798665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256149.8U Active CN215550907U (zh) 2021-06-05 2021-06-05 芯体组件和五层共挤内冷模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5509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047868A (en) Multilayer parison extrusion molding machine for blow molding
US855715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orming extruded striped plastic products with variations in width of the stripes along the length of the products and for blow molding articles formed from such extruded parts
JP5726179B2 (ja) 筒状製品を押出成形するダイ工具
US9868244B2 (en) Concentric co-extrusion die for extruding a multilayer thermoplastic film
CN215550907U (zh) 芯体组件和五层共挤内冷模头
JP2017177497A (ja) 線条樹脂成形体、3次元オブジェクトの造形方法、及び線条樹脂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US20070045904A1 (en) Blow molding extrus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CN209756014U (zh) 一种海洋板用的板材挤出模具
WO2013044544A1 (zh) 多色模头
CN215704045U (zh) 三层共挤内冷模头和吹膜机
CN215969985U (zh) 一种三通道含胶双色热缩套管挤出机头
CN218053884U (zh) 一种双色管的成型模具
CN210501332U (zh) 一种多层挤出模头
CN214521783U (zh) 双压板水膜定径装置
CN211467409U (zh) 一种用于挤出多层中空制品的挤出模具
CN212352807U (zh) 一种吹膜模头
CN2318024Y (zh) 叠加多层共挤吹膜机头
CN1338369A (zh) 一种改进的多层复合塑料管共挤成型装置
CN2393707Y (zh) 多层共挤模头
CN210453695U (zh) 一种挤出模具多级均分风冷设备
CN215703979U (zh) 一种木塑型材生产用风冷装置
CN216182298U (zh) 一种海洋养殖踏板冷却定型模具
CN212288637U (zh) 一种流道一分多挤出模头
CN2494752Y (zh) 一种改进的多层复合塑料管共挤成型装置
CN111469373A (zh) 一种吹膜模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28000 No. 20, Honggang section, Guangzhu highway, Daliang street, Shunde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xiongqiu Machiner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28300 No. 20, Honggang section, Guangzhu highway, Daliang street, Shunde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FOSHAN SHUNDE XIONGQIU PLASTIC MACHINER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