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532135U - 拉链 - Google Patents

拉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532135U
CN215532135U CN202121000952.5U CN202121000952U CN215532135U CN 215532135 U CN215532135 U CN 215532135U CN 202121000952 U CN202121000952 U CN 202121000952U CN 215532135 U CN215532135 U CN 2155321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truding
groove
slide fastener
buckling
pul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00095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文欣
叶玮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KK Taiw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KK Taiw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KK Taiw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YKK Taiw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00095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5321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5321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53213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lide Faste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拉链,能够以更为简易的操作方式对两个拉片进行扣合。拉链包括:一对拉链链条;两个拉头,设置在所述拉链链条上,且在所述拉链链条闭合时彼此相向抵靠;以及两个拉片,对应设置在所述两个拉头上,所述两个拉片中的其中一者具有往侧边突出设置的突出部,所述两个拉片中的另一者具有设置在后侧的沟槽以及覆盖所述沟槽的卡扣部,所述突出部与所述卡扣部的其中一者设有凸部,所述突出部与所述卡扣部的另一者设有凹部,所述两个拉片在所述两个拉头彼此相向抵靠时彼此扣合,其中所述卡扣部经按压而相对于所述沟槽旋转,供所述突出部插入所述沟槽,所述卡扣部解除按压后与所述突出部彼此扣合,且所述凸部与所述凹部彼此连结。

Description

拉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拉链(fastener),尤其涉及在一对拉链链条(fastenerchain)上安装两个拉头(slider)的拉链。
背景技术
常见的拉链通常包括由条状的拉链带(fastener tape)与排列于拉链带上的多个链牙(element)所组成的一对拉链链条、以及安装于拉链链条以通过滑动而开启或封闭链牙的拉头,并且还可以依据需求于拉头上设置拉片(pull tab)。通常,两个拉头彼此对向设置,当两个拉头彼此逐渐远离时,拉链链条在两个拉头之间的区段逐渐开启,当两个拉头彼此逐渐靠近时,拉链链条在两个拉头之间的区段逐渐闭合。由此,两个拉头在拉链链条完全闭合时彼此相向抵靠。在此情况下,可以在两个拉头或两个拉片上设置卡扣结构,来将彼此相向抵靠的两个拉头彼此扣合,或者将彼此相向抵靠的两个拉头所连接的两个拉片彼此扣合,由此避免拉头或者拉片之间产生非预期的晃动而开启拉链链条,亦可进一步作为防盗结构。然而,现有作法通常是在两个拉头或两个拉片上设置较为复杂的卡扣结构来进行连结,不仅提高制作成本、且操作上也增加困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拉链,能够以更为简易的操作方式对两个拉片进行扣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拉链,包括:一对拉链链条;两个拉头,设置在所述拉链链条上,且在所述拉链链条闭合时彼此相向抵靠;以及两个拉片,对应设置在所述两个拉头上,所述两个拉片中的其中一者具有往侧边突出设置的突出部,所述两个拉片中的另一者具有设置在后侧的沟槽以及覆盖所述沟槽的卡扣部,所述突出部与所述卡扣部的其中一者设有凸部,所述突出部与所述卡扣部的另一者设有凹部,所述两个拉片在所述两个拉头彼此相向抵靠时彼此扣合,其中所述卡扣部经按压而相对于所述沟槽旋转,供所述突出部插入所述沟槽,所述卡扣部解除按压后与所述突出部彼此扣合,且所述凸部与所述凹部彼此连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卡扣部设有所述凸部,所述突出部设有所述凹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突出部设有所述凸部,所述卡扣部设有所述凹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两个拉片各自具有用于连接对应的拉头的连接部以及形成在所述连接部上的本体部,所述突出部与所述卡扣部各自一体地形成在对应的拉片中的所述本体部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卡扣部经由旋转轴设置在所述后侧,经按压的所述卡扣部以所述旋转轴为轴心相对于所述沟槽旋转而在宽度方向上打开且露出所述沟槽,而解除按压的所述卡扣部复位而与所述突出部彼此扣合。
基于上述,在本实用新型的拉链中,两个拉片中的其中一者具有往侧边突出设置的突出部,两个拉片中的另一者具有设置在后侧的沟槽以及覆盖沟槽的卡扣部,突出部与卡扣部对应设有凸部与凹部,两个拉片在两个拉头彼此相向抵靠时彼此扣合,其中卡扣部经按压而相对于沟槽旋转,供突出部插入沟槽,卡扣部解除按压后与突出部彼此扣合,且凸部与凹部彼此连结。如此,相较于将卡扣结构制作在拉头上,将卡扣结构设置在拉片上的做法更为简易。并且,不需要复杂的卡扣结构来进行连结,只要按压其中一个拉片上的卡扣部,便能将两个拉片彼此扣合,由此降低制作成本与操作困难度。据此,本实用新型的拉链能够以更为简易的操作方式对两个拉片进行扣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拉链在开启状态下的正面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拉链在闭合状态的正面示意图;
图3为图1的拉链在开启状态下的背面示意图;
图4为图3的拉链在闭合状态下且拉片尚未扣合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4的拉链在闭合状态下且拉片已扣合的背面示意图;
图6为图4的拉链在闭合状态下且拉片尚未扣合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图5的拉链在闭合状态下且拉片已扣合的剖面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拉链在开启状态下的正面示意图;
图9为图8的拉链在开启状态下的背面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拉链在闭合状态下且拉片尚未扣合的剖面示意图;
图11为图10的拉链在闭合状态下且拉片已扣合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0A、100B:拉链;
110:拉链链条;
112:链牙列;
120A、120B:拉头;
130A、130B:拉片;
131:连接部;
132:突出部;
133:本体部;
134:沟槽;
136:卡扣部;
136a、136b:端部;
138:旋转轴;
139A:凸部;
139B:凹部。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拉链在开启状态下的正面示意图,图2为图1的拉链在闭合状态的正面示意图,图3为图1的拉链在开启状态下的背面示意图,图4为图3的拉链在闭合状态下且拉片尚未扣合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图4的拉链在闭合状态下且拉片已扣合的背面示意图,图6为图4的拉链在闭合状态下且拉片尚未扣合的剖面示意图,图7为图5的拉链在闭合状态下且拉片已扣合的剖面示意图。以下,将搭配图1至图7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拉链100A的具体结构以及操作方式。
请先参考图1与图2,在本实施例中,拉链100A包括一对拉链链条110、两个拉头120A、120B以及两个拉片130A、130B。所述拉链链条110由条状的拉链带与排列于拉链带上的链牙所组成(仅示出线圈型的链牙列112作为示意),但不以此为限制。两个拉头120A、120B设置在拉链链条110上,且彼此对向设置,两个拉片130A、130B对应设置在两个拉头120A、120B上。当两个拉头120A、120B彼此逐渐远离时,拉链链条110在两个拉头120A、120B之间的区段逐渐开启,当两个拉头120A、120B彼此逐渐靠近时,拉链链条110在两个拉头120A、120B之间的区段逐渐闭合。由此,两个拉头120A、120B在拉链链条110完全闭合时(如图2所示)彼此相向抵靠,且彼此相向抵靠的两个拉头120A、120B所连接的两个拉片130A、130B彼此扣合,由此避免拉头120A、120B或者拉片130A、130B之间产生非预期的晃动而开启拉链链条110,亦可进一步作为防盗结构。
具体来说,在本实施例中,作为卡扣结构,如图3至图5所示,两个拉片130A、130B中的其中一者,例如是拉片130A,具有往侧边突出设置的突出部132,两个拉片130A、130B中的另一者,例如是拉片130B,具有设置在后侧的沟槽134以及覆盖沟槽134的卡扣部136。其中,两个拉片130A、130B各自具有用于连接对应的拉头120A、120B的连接部131以及形成在连接部131上的本体部133(如图1与图2所示),突出部132与卡扣部136、沟槽134等各自一体地形成在对应的拉片130A、130B中的本体部133上。由此可知,设置在两个拉片130A、130B上的突出部132与卡扣部136并非结构复杂的卡扣结构,较佳地是在以射出材料在连接部131上射出成形制作本体部133时一并形成对应的突出部132与卡扣部136,由此降低制作成本。
进而,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与图7所示,突出部132与卡扣部136的其中一者,例如是卡扣部136,设有凸部139A,而突出部132与卡扣部136的另一者,例如是突出部132,设有凹部139B。所述凸部139A与凹部139B是在将突出部132与卡扣部136、沟槽134等各自一体地形成在对应的拉片130A、130B中的本体部133上的过程中各自一体地形成在对应的突出部132与卡扣部136上,但不以此为限制。由此,如图4与图6所示,两个拉片130A、130B在两个拉头120A、120B彼此相向抵靠时彼此扣合,其中卡扣部136经按压而相对于沟槽134旋转(如图4的虚线框所示),供突出部132插入沟槽134,卡扣部136解除按压后与突出部132彼此扣合,且凸部139A与凹部139B彼此连结,如图4至图5所示出的过程或图6至图7所示出的过程。
详细来说,在本实施例中,卡扣部136经由中间的旋转轴138设置在拉片130B的后侧,卡扣部136中远离突出部132的端部136a作为按压端,经按压的卡扣部136以旋转轴138为轴心相对于沟槽134旋转,使卡扣部136中靠近突出部132的端部136b上升,以在宽度方向上打开且露出沟槽134。由此,在拉链链条110完全闭合而使两个拉头120A、120B彼此相向抵靠的情况下,两个拉片130A、130B也彼此相向抵靠,因而往侧边突出设置的突出部132能够插入沟槽134,如图4与图6所示。
进而,在本实施例中,卡扣部136中靠近突出部132的端部136b设有凸部139A而形成勾状结构(如图6与图7所示),而突出部132设有凹部139B。在经按压的卡扣部136旋转而露出沟槽134,且往侧边突出设置的突出部132插入沟槽134之后,凸部139A位在凹部139B的上方,因而解除按压的卡扣部136复位,例如是经由卡扣部136的材料弹性自动复位,或者使用者手动将卡扣部136复位,使卡扣部136的上升的端部136b往下移动,由此使设置在端部136b上的凸部139A插入突出部132上的凹部139B,因而卡扣部136解除按压后与突出部132彼此扣合,且凸部139A与凹部139B彼此连结,如图5与图7所示。
由此可知,在本实施例中,卡扣部136与突出部132经由凸部139A与凹部139B的连结而彼此扣合,能够避免拉头120A、120B或者拉片130A、130B之间产生非预期的晃动而开启拉链链条110,亦可进一步作为防盗结构。如此,相较于将卡扣结构制作在拉头上,将卡扣结构设置在拉片130A、130B上的做法更为简易。并且,不需要复杂的卡扣结构来进行连结,只要将两个拉片130A、130B靠在一起,并按压其中一个拉片(如拉片130B)上的卡扣部136来将另一个拉片(如拉片130A)上的突出部132插入沟槽134,便能将两个拉片130A、130B彼此扣合,由此降低操作困难度。
类似地,当使用者有预期性的开启拉链链条110时,只要再次按压卡扣部136即可,经按压的卡扣部136以旋转轴138为轴心相对于沟槽134旋转而在宽度方向上打开且露出沟槽134之后,往侧边突出设置的突出部132能够移出沟槽134,而解除按压的卡扣部136复位,由此两个拉片130A、130B解除扣合关系,而能够各自带动对应的拉头120A、120B在拉链链条110上移动而开启拉链链条110。据此,拉链100A能够以更为简易的操作方式对设于两个拉头120A、120B上的两个拉片130A、130B进行扣合。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拉链100A的具体结构,其可依据需求适当地调整。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拉链在开启状态下的正面示意图,图9为图8的拉链在开启状态下的背面示意图,图10为图9的拉链在闭合状态下且拉片尚未扣合的剖面示意图,图11为图10的拉链在闭合状态下且拉片已扣合的剖面示意图。以下,将搭配图8至图11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拉链100B的具体结构以及操作方式。
请先参考图8与图9,在本实施例中,拉链100B包括一对拉链链条110、两个拉头120A、120B以及两个拉片130A、130B。由此,拉链100B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的拉链100A具有类似结构,其主要差异在于凸部139A与凹部139B的设置位置。以下仅说明拉链100B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的拉链100A的主要差异点,其余相似部分不加以赘述。
详细来说,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0与图11所示,突出部132与卡扣部136的其中一者,例如是卡扣部136,设有凸部139A,而突出部132与卡扣部136的另一者,例如是卡扣部136,设有凹部139B。卡扣部136经由中间的旋转轴138设置在拉片130B的后侧,卡扣部136中远离突出部132的端部136a作为按压端,经按压的卡扣部136以旋转轴138为轴心相对于沟槽134旋转,使卡扣部136中靠近突出部132的端部136b上升,以在宽度方向上打开且露出沟槽134。由此,在拉链链条110完全闭合而使两个拉头120A、120B彼此相向抵靠的情况下,两个拉片130A、130B也彼此相向抵靠,因而往侧边突出设置的突出部132能够插入沟槽134,如图10所示。
进而,在本实施例中,卡扣部136中靠近突出部132的端部136b设有凹部139B,而突出部132中靠近卡扣部136的端部设有凸部139A而形成勾状结构(如图10与图11所示)。在经按压的卡扣部136旋转而露出沟槽134,且往侧边突出设置的突出部132插入沟槽134之后,凹部139B位在凸部139A的上方,因而解除按压的卡扣部136复位,例如是经由卡扣部136的材料弹性自动复位,或者使用者手动将卡扣部136复位,使卡扣部136的上升的端部136b往下移动,由此使设置在突出部132上的凸部139A插入端部136b上的凹部139B,因而卡扣部136解除按压后与突出部132彼此扣合,且凸部139A与凹部139B彼此连结,如图11所示。
由此可知,在本实施例中,不论将凸部139A与凹部139B设置在卡扣部136与突出部132的哪一者上,只要卡扣部136与突出部132能够经由凸部139A与凹部139B的连结而彼此扣合,便能够避免拉头120A、120B或者拉片130A、130B之间产生非预期的晃动而开启拉链链条110,亦可进一步作为防盗结构。类似地,当使用者有预期性的开启拉链链条110时,只要再次按压卡扣部136即可解除两个拉片130A、130B扣合关系。据此,拉链100B能够以更为简易的操作方式对设于两个拉头120A、120B上的两个拉片130A、130B进行扣合。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拉链100B的具体结构,其可依据需求适当地调整。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的拉链中,两个拉片中的其中一者具有往侧边突出设置的突出部,两个拉片中的另一者具有设置在后侧的沟槽以及覆盖沟槽的卡扣部,突出部与卡扣部对应设有凸部与凹部,两个拉片在两个拉头彼此相向抵靠时彼此扣合,其中卡扣部经按压而相对于沟槽旋转,供突出部插入沟槽,卡扣部解除按压后与突出部彼此扣合,且凸部与凹部彼此连结。如此,相较于将卡扣结构制作在拉头上,将卡扣结构设置在拉片上的做法更为简易。并且,不需要复杂的卡扣结构来进行连结,只要按压其中一个拉片上的卡扣部,便能将两个拉片彼此扣合,由此降低制作成本与操作困难度。特别是,突出部与卡扣部各自一体地形成在对应的拉片中的本体部上,因而能够经由例如射出成型的方式在制作拉片的本体部时一并制作对应的突出部或卡扣部,由此更简易的制作所述拉链。据此,本实用新型的拉链能够以更为简易的操作方式对两个拉片进行扣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5)

1.一种拉链,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对拉链链条;
两个拉头,设置在所述拉链链条上,且在所述拉链链条闭合时彼此相向抵靠;以及
两个拉片,对应设置在所述两个拉头上,
所述两个拉片中的其中一者具有往侧边突出设置的突出部,所述两个拉片中的另一者具有设置在后侧的沟槽以及覆盖所述沟槽的卡扣部,
所述突出部与所述卡扣部的其中一者设有凸部,所述突出部与所述卡扣部的另一者设有凹部,
所述两个拉片在所述两个拉头彼此相向抵靠时彼此扣合,其中所述卡扣部经按压而相对于所述沟槽旋转,供所述突出部插入所述沟槽,所述卡扣部解除按压后与所述突出部彼此扣合,且所述凸部与所述凹部彼此连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部设有所述凸部,所述突出部设有所述凹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设有所述凸部,所述卡扣部设有所述凹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拉片各自具有用于连接对应的拉头的连接部以及形成在所述连接部上的本体部,所述突出部与所述卡扣部各自一体地形成在对应的拉片中的所述本体部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部经由旋转轴设置在所述后侧,经按压的所述卡扣部以所述旋转轴为轴心相对于所述沟槽旋转而在宽度方向上打开且露出所述沟槽,而解除按压的所述卡扣部复位而与所述突出部彼此扣合。
CN202121000952.5U 2021-05-11 2021-05-11 拉链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55321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00952.5U CN215532135U (zh) 2021-05-11 2021-05-11 拉链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00952.5U CN215532135U (zh) 2021-05-11 2021-05-11 拉链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532135U true CN215532135U (zh) 2022-01-18

Family

ID=798600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000952.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5532135U (zh) 2021-05-11 2021-05-11 拉链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5321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44101B2 (en) Reverse opening slide fastener
US9220323B2 (en) Slider provided with handle at rear for slide fastener
US5848455A (en) Auto-lock slide fastener slider and apparatus for molding slider cover
CA1309573C (en) Automatic lock slider for slide fastener
US6088888A (en) Separable bottom stop assembly of slide fastener
US8402614B2 (en) Separable bottom end stop for slide fastener
EP1029465B1 (en) Bottom end stop for slide fastener
EP0089689A1 (en) Buckle
EP0581319B1 (en) Separable bottom end stop assembly and its assembling and separating method for concealed slide fasteners
US6061883A (en) Buckle
KR20090026084A (ko) 슬라이드 파스너
US8661628B2 (en) Slide fastener
JPH11155616A (ja) 隠し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の開離嵌挿具
WO2010089846A1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CN215532135U (zh) 拉链
US4949434A (en) Slide fastener slider
JPS587203A (ja) スライドフアスナ−用のスライダ−
WO2009153885A1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開き具
US5131120A (en) Separable bottom end assembly for slide fastener
CN110536622B (zh) 拉链用拉头
JP3007167B2 (ja) ベルト連結用のバックル
EP0493787B1 (en) Separable bottom end assembly for slide fastener
US4112554A (en) Separable slide fastener with an automatically locking slider
JPH0630012Y2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の開離嵌挿具
CN114126445B (zh) 拉链用拉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11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