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516937U - 重介质混凝沉淀一体化设备 - Google Patents

重介质混凝沉淀一体化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516937U
CN215516937U CN202121330107.4U CN202121330107U CN215516937U CN 215516937 U CN215516937 U CN 215516937U CN 202121330107 U CN202121330107 U CN 202121330107U CN 215516937 U CN215516937 U CN 2155169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ea
box body
partition plate
channel
commun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3010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天宇
薛晓飞
关春雨
王志强
任璐
蒋红与
高世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Enterprises Water China Invest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Enterprises Water China Invest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Enterprises Water China Invest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Enterprises Water China Invest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33010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5169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5169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5169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重介质混凝沉淀一体化设备,包括箱体、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斜管组和排泥管组;箱体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将箱体分隔形成依次排布的第一投加区、第二投加区、第三投加区和沉淀区,进水口与第一投加区连通,第一投加区通过第一通道与第二投加区连通;第二隔板与箱体的底部具有间距以形成第二通道,第二投加区通过第二通道连通第三投加区;第三隔板与箱体的顶部具有间距以形成第三通道,第三投加区与斜管沉淀区通过第三通道连通;斜管组和排泥管组均设于斜管沉淀区,且斜管组位于排泥管组的上方;斜管沉淀区域出水口连通,且出水口位于斜管组的上方。结构简单,便于拆装,成本低。

Description

重介质混凝沉淀一体化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农村饮用水净化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重介质混凝沉淀一体化设备。
背景技术
“坚持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农村发展的主要目标,而农村饮用水有效处理及安全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保障。目前,生活给水处理中,均需对水中的磷、悬浮物、浊度及化学需氧量等污染物质进行去除,常规处理工艺为絮凝-沉淀-过滤,而对于小水量、分散型农村地区,该工艺存在工艺流程长、占地面积大、耐冲击负荷小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重介质混凝沉淀一体化设备,以改善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具体是这样的:
基于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重介质混凝沉淀一体化设备,包括:
箱体、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斜管组和排泥管组;所述箱体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第一隔板、所述第二隔板、所述第三隔板沿预设方向依次布设于所述箱体中,且将所述箱体分隔形成依次排布的第一投加区、第二投加区、第三投加区和沉淀区,所述进水口与所述第一投加区连通,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箱体的顶部具有间距以形成第一通道,所述第一投加区通过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投加区连通;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箱体的底部具有间距以形成第二通道,所述第二投加区通过所述第二通道连通所述第三投加区;所述第三隔板与所述箱体的顶部具有间距以形成第三通道,所述第三投加区与所述斜管沉淀区通过所述第三通道连通;所述斜管组和所述排泥管组均设于所述斜管沉淀区,且所述斜管组位于所述排泥管组的上方;所述斜管沉淀区域所述出水口连通,且所述出水口位于所述斜管组的上方。
可选的,所述第一投加区、所述第二投加区和所述第三投加区三者中的至少一个内布设有搅拌机构。
可选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电机、搅拌轴和搅拌叶片,所述电机与所述箱体的顶部连接,所述搅拌轴贯穿所述箱体的顶部并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搅拌叶片与所述搅拌轴连接并位于所述箱体内。
可选的,所述重介质混凝沉淀一体化设备还包括第四隔板,所述第四隔板设于所述斜管沉淀区,用于将所述斜管沉淀区分隔形成进水区和反应区,所述第四隔板靠近所述箱体底部的位置设置有连通孔,所述进水区与所述反应区通过所述连通孔连通,所述反应区与所述出水口连通;
所述斜管组和所述排泥管组均设于所述反应区。
可选的,所述连通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连通孔均位于所述斜管组和所述排泥管组之间。
可选的,所述反应区内设有出水堰板,所述出水堰板与所述箱体的顶部具有间距以形成第四通道,所述第四通道的高度高于所述出水口的高度,所述第四通道与所述出水口连通。
可选的,所述出水堰板与所述箱体的侧壁具有间距,以使所述出水堰板与所述箱壁之间形成辅助排泥区,所述辅助排泥区的底部设置有辅助排泥管,所述辅助排泥管与所述排泥管组连接。
可选的,所述斜管组包括框架以及并排设置的多根斜管主体,所述多根斜管主体均与所述框架连接,相邻所述斜管主体之间具有间距;每根所述斜管主体的倾斜角度为55°-60°。
可选的,所述框架与所述箱体在所述箱体的高度方向上可滑动地配合,以使所述多根斜管主体与所述箱体在所述箱体的高度方向上可滑动地配合。
可选的,所述排泥管组包括多根并排设置的穿孔重力排泥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重介质混凝沉淀一体化设备,通过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将箱体分隔形成多个投加区,第一隔板和第三隔板的顶部与箱体的顶部具有间距,第二隔板的底部和箱体的底部具有间距,在饮用水处理过程中,原水能依次流经第一投加区、第二投加区和第三投加区,并从第三投加区流动至沉淀区,且原水能够呈波浪式流动,增加原水流动路径,延长原水在多个投放区中流动的时间,从而延迟反应时间,提高净化效果。在处理过程中,第一投加区内投放适量的PAC(聚合氯化铝)药剂,第二投加区内投放适量的重介质,第三投加区内投放适量的PAM(聚丙烯酰胺)药剂,通过投放重介质,重介质微粒作为晶核,更容易形成矾花,同时大大提高矾花的比重,加快沉淀速度,减少占地面积。原水进入沉淀区后,斜管区内设置斜管组,延长水上升和沉淀的路径,提高沉淀效果。沉淀后的污泥通过排泥管排出。整个设备结构简单紧凑,便于快速安装和拆卸,维修方便,成本低,适合大范围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重介质混凝沉淀一体化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
100-箱体;101-第一投加区;102-第二投加区;103-第三投加区;104-进水区;105-反应区;1051-排泥区;1052-斜管区;1053-清水区;106-进水口;107-出水口;110-第一壁;120-第二壁;130-第三壁;140-连接壁;150-出水堰板;200-第一隔板;300-第二隔板;400-第三隔板;500-第四隔板;510-连通孔;600-斜管组;700-排泥管组;800-辅助排泥管;900-搅拌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重介质混凝沉淀一体化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中,重介质混凝沉淀一体化设备包括箱体100、第一隔板200、第二隔板300、第三隔板400、斜管组和排泥管组;所述箱体100设置有进水口106和出水口107;所述第一隔板200、所述第二隔板300、所述第三隔板400沿预设方向依次布设于所述箱体100中,且将所述箱体100分隔形成依次排布的第一投加区101、第二投加区102、第三投加区103和沉淀区,所述进水口106与所述第一投加区101连通,所述第一隔板200与所述箱体100的顶部具有间距以形成第一通道,所述第一投加区101通过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投加区102连通;所述第二隔板300与所述箱体100的底部具有间距以形成第二通道,所述第二投加区102通过所述第二通道连通所述第三投加区103;所述第三隔板400与所述箱体100的顶部具有间距以形成第三通道,所述第三投加区103与所述斜管沉淀区通过所述第三通道连通;所述斜管组和所述排泥管组均设于所述斜管沉淀区,且所述斜管组位于所述排泥管组的上方;所述斜管沉淀区域所述出水口107连通,且所述出水口107位于所述斜管组的上方。
应当理解,根据需要,隔板的数量不限于是三个,还可以是四个或更多个等。
本实施例提供的重介质混凝沉淀一体化设备,原水从箱体100上的进水口106引入,原水先进入第一投加区101,然后依次流经第二投加区102和第三投加区103,最后进入到沉淀区。第一隔板200和第三隔板400的顶部与箱体100的顶部具有间距,第二隔板300的底部和箱体100的底部具有间距,原水在依次流经第一投加区101、第二投加区102和第三投加区103,并从第三投加区103流动至沉淀区的过程中,原水能够呈波浪式流动,增加原水流动路径,延长原水在多个投放区中流动的时间,从而延迟反应时间,提高净化效果;同时,可配合搅拌机构提升混凝效果,提高耐冲击负荷。在原水净化过程中,第一投加区101内投放适量的PAC(聚合氯化铝)药剂,第二投加区102内投放适量的重介质,第三投加区103内投放适量的PAM(聚丙烯酰胺)药剂,通过投放重介质,重介质微粒作为晶核,更容易形成矾花,同时大大提高矾花的比重,加快沉淀速度,减少占地面积。原水进入沉淀区后,斜管区1052内设置斜管组,延长水上升和沉淀的路径,提高沉淀效果。沉淀后的污泥通过排泥管排出。整个设备结构简单紧凑,便于快速安装和拆卸,维修方便,成本低,适合大范围推广使用。
应当理解,箱体100的顶部和底部为相对设置,且顶部和底部的相对位置是在箱体100使用状态进行限定的,箱体100呈使用状态时底部承载在地面上,顶部背离地面。可选的,箱体100设置大致为长方体形结构,箱体100的顶部设置有敞口。箱体100在其长度方向上具有第一壁110、第二壁120和第三壁130,第一隔板200、第二隔板300、第三隔板400在长度方向上间隔排布,第一壁110、第二壁120、第三壁130、第一隔板200、第二隔板300和第三隔板400均平行设置。第二壁120的高度低于第三壁130的高度,第二壁120和第三壁130之间通过连接壁140连接。进水口106设置于第一壁110上,进水口106靠近箱体100的底部。出水口107设置于第三壁130上,且靠近连接壁140设置。连接壁140大致为水平设置。
本实施例中,可选的,一体化设备还包括搅拌机构,搅拌机构的数量为三台,三台搅拌机构分别设置于第一投加区101、第二投加区102和第三投加区103中,每个搅拌机构均用于搅拌对应投加区中的原水和药物,提高混合效果,提高净化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搅拌机构的数量可以不限于是三台,每个投加区内的搅拌机构的数量可以不限于是一台,或者部分投加区可以不设置搅拌机构,在此不进行一一列举。且在本实施例中,以每个投加区中设置一个搅拌机构为例进行说明。
进一步的,每个搅拌机构包括电机、搅拌轴和搅拌叶片,电机与箱体100的顶部连接,搅拌轴贯穿箱体100的顶部并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搅拌叶片与搅拌轴连接并位于箱体100内。每个搅拌机构的搅拌轴远离电机的一端与箱体100的底部具有间距,减少与箱体100底部之间的摩擦。并且,每个投加区中的搅拌机构可以设于投加区的中部位置,提高搅拌效果。
此外,搅拌机构可以独立设置控制器,三个搅拌机构均独立设置,分别控制,便于操控。每个电机均可以设置为伺服电机。
本实施例中,可选的,一体化设备还包括第四隔板500,第四隔板500设于斜管沉淀区,用于将斜管沉淀区分隔形成进水区104和反应区105,第四隔板500靠近箱体100顶部的位置设置有连通孔,连通孔的数量可以设置为多个,第三投加区103中的原水通过第三通道与进水区104连通,进水区104与反应区105通过连通孔连通,反应区105与出水口107连通。斜管组和排泥管组均设于反应区105中,排泥管组位于斜管组的下方,多个连通孔均位于斜管组和排泥管组之间,如此,从连通孔进入反应区105的原水,在向上流动过程中,均需要经过斜管组,延长水上升和沉淀的路径,提高沉淀效果。
为便于理解,反应区105在箱体100的高度方向上自下而上分为排泥区1051、斜管区1052和清水区1053。
进一步的,第二壁120的顶部设置有出水堰板150,出水堰板150高出连接壁140且与箱体100的顶部具有间距,出水堰板150的顶部与箱体100的顶部形成第四通道,原水在反应区105反应完成后,需要越过出水堰板150再从出水口107排出,在出水堰板150和第三壁130之间污泥能够进行沉淀,从而提高原水污泥分离效果。
可选的,斜管组包括多根并排设置的斜管主体,每根斜管主体内设置有PVC聚氯乙烯材料的六角蜂窝填料,且每根斜管主体为倾斜设置,每根斜管主体的倾斜角度为55°-60°,例如,每根斜管主体的倾斜角度为55°、57°或60°等。也即,每根斜管主体与箱体100的长度方向的夹角为55°-60°。
进一步的,斜管组还包括框架,多根斜管主体均与框架连接,相邻斜管主体之间具有供原水流动的间距,通过将多根斜管主体与框架连接,整体结构紧凑,便于与箱体100装配。并且,框架可以设置为与箱体100在箱体100的高度方向上可滑动地配合,例如在箱体100的箱壁上设置在箱体100的高度方向上延伸的滑道,框架与滑道滑动配合,从而能够按需调整斜管组的高度,实现整体升降,高度调节方便,拆装方便。
此外,斜管主体的长度可以设置为1000-1200mm。例如,斜管主体的长度可以为1000mm、1100mm或1200mm等。
本实施例中,可选的,排泥管组包括多根并排设置的穿孔重力排泥管,多根穿孔重力排泥管与箱体100的底部具有锐角,穿孔重力排泥管的一端与第四隔板500连接,且位于连通孔的下方,另一端穿过箱体100的第二壁120后伸出箱体100外。穿孔重力排泥管与第四隔板500连接的一端高于其伸出箱体100外的一端,污泥能够顺着穿孔重力排泥管排出箱体100外。
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壁140下方还设置有一排辅助排泥管,辅助排泥管的一端贯穿连接壁140,另一端与穿孔重力排泥管连接,也即在出水堰板150与出水口107之间设置有辅助排泥管,原水在从出水口107排出时在出水堰板150与出水口107之间再次沉淀,从而利用辅助排泥管将污泥进一步排出,原水污泥分离效果更好,污泥产量更高,原水净化效果好。
本实施例提供的重介质混凝沉淀一体化设备,进行水处理时,水首先从箱体100底部的进水口106进入第一投加区101,通过搅拌机构快速将进水与第一投加区101内的PAC药剂混合,再通过第一投加区101与重介质投加区上不封顶的第一隔板200进入投加重介质的第二投加区102,在第二投加区102内根据实际运行情况投入补充的重介质或沉淀区排出的污泥,在搅拌作用下重介质微粒与微絮体碰撞粘附,水从不封顶的第二隔板300进入投放PAM药剂的第二投加区102,在PAM药剂的作用下,通过慢速搅拌与微粒间的架桥作用形成大块絮体后,通过不封顶的第三隔板400进入进水区104,再经第三隔板400底部设置的连通孔均匀流入反应区105。水沿斜管主体的管壁向上流动,经清水区1053、出水堰板150后由出水口107排水。污泥在斜管主体中间沉淀,由底部滑出,经穿孔重力排泥管后排出,另一部分污泥从连接壁140的底部的辅助排泥管排出后与穿孔重力排泥管汇合。
本实施例提供的重介质混凝沉淀一体化设备,结构简单紧凑,便于快速安装和拆卸,维修方便,成本低,适合大范围推广使用。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重介质混凝沉淀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斜管组和排泥管组;所述箱体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第一隔板、所述第二隔板、所述第三隔板沿预设方向依次布设于所述箱体中,且将所述箱体分隔形成依次排布的第一投加区、第二投加区、第三投加区和沉淀区,所述进水口与所述第一投加区连通,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箱体的顶部具有间距以形成第一通道,所述第一投加区通过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投加区连通;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箱体的底部具有间距以形成第二通道,所述第二投加区通过所述第二通道连通所述第三投加区;所述第三隔板与所述箱体的顶部具有间距以形成第三通道,所述第三投加区与所述斜管沉淀区通过所述第三通道连通;所述斜管组和所述排泥管组均设于所述斜管沉淀区,且所述斜管组位于所述排泥管组的上方;所述斜管沉淀区域所述出水口连通,且所述出水口位于所述斜管组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介质混凝沉淀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投加区、所述第二投加区和所述第三投加区三者中的至少一个内布设有搅拌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重介质混凝沉淀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搅拌机构包括电机、搅拌轴和搅拌叶片,所述电机与所述箱体的顶部连接,所述搅拌轴贯穿所述箱体的顶部并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搅拌叶片与所述搅拌轴连接并位于所述箱体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介质混凝沉淀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重介质混凝沉淀一体化设备还包括第四隔板,所述第四隔板设于所述斜管沉淀区,用于将所述斜管沉淀区分隔形成进水区和反应区,所述第四隔板靠近所述箱体底部的位置设置有连通孔,所述进水区与所述反应区通过所述连通孔连通,所述反应区与所述出水口连通;
所述斜管组和所述排泥管组均设于所述反应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重介质混凝沉淀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通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连通孔均位于所述斜管组和所述排泥管组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重介质混凝沉淀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应区内设有出水堰板,所述出水堰板与所述箱体的顶部具有间距以形成第四通道,所述第四通道的高度高于所述出水口的高度,所述第四通道与所述出水口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重介质混凝沉淀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水堰板与所述箱体的侧壁具有间距,以使所述出水堰板与所述箱壁之间形成辅助排泥区,所述辅助排泥区的底部设置有辅助排泥管,所述辅助排泥管与所述排泥管组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介质混凝沉淀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斜管组包括框架以及并排设置的多根斜管主体,所述多根斜管主体均与所述框架连接,相邻所述斜管主体之间具有间距;每根所述斜管的倾斜角度为55°-6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重介质混凝沉淀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架与所述箱体在所述箱体的高度方向上可滑动地配合,以使所述多根斜管主体与所述箱体在所述箱体的高度方向上可滑动地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介质混凝沉淀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泥管组包括多根并排设置的穿孔重力排泥管。
CN202121330107.4U 2021-06-15 2021-06-15 重介质混凝沉淀一体化设备 Active CN2155169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30107.4U CN215516937U (zh) 2021-06-15 2021-06-15 重介质混凝沉淀一体化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30107.4U CN215516937U (zh) 2021-06-15 2021-06-15 重介质混凝沉淀一体化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516937U true CN215516937U (zh) 2022-01-14

Family

ID=798082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30107.4U Active CN215516937U (zh) 2021-06-15 2021-06-15 重介质混凝沉淀一体化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5169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136012A (en) Compact apparatus for the purification of waste water by a physical chemical treatment
KR101289699B1 (ko) 위어식 혼화기와 배플을 이용한 응집제 혼화 방법
CN215516937U (zh) 重介质混凝沉淀一体化设备
CN201313859Y (zh) 用于废水处理的三联箱
CN203095717U (zh) 一种上流式污水过滤装置
CN216877987U (zh) 一种高效一体化沉淀池
CN216403946U (zh) 一种自循环连续流好氧颗粒污泥滤沉装置
CN213294841U (zh) 一种多功能滤管
CN213160638U (zh) 防堵塞曝气装置
CN210103621U (zh) 一种高效水处理用气浮设备
CN207811355U (zh) 厌氧折流反应器
WO2009129590A1 (en) Multi-stage water clarifier
CN214115175U (zh) 一种新型内循环澄清池
CN209259765U (zh) 污水处理设备
CN219239465U (zh) 污水处理设备
CN114105288B (zh) 一种自循环连续流好氧颗粒污泥滤沉装置
JPH08112505A (ja) 傾斜沈降装置
CN214829808U (zh) 一种多级布水沉淀束处理系统
CN216997853U (zh) 一种污水处理反应器
CN216129348U (zh) 一种基于涡流三相混合溶气的斜板气浮装置
CN215828422U (zh) 一种abr生物反应器固体沉淀池
CN215876937U (zh) 混合装置和具有其的过滤系统
CN213760615U (zh) 净水处理系统用斜管沉淀池
CN213388106U (zh) 一体化不锈钢净水器
CN220597165U (zh) 一种含氟废水处理装置及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