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97052U - 一种膜片及电子产品 - Google Patents

一种膜片及电子产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497052U
CN215497052U CN202120245999.1U CN202120245999U CN215497052U CN 215497052 U CN215497052 U CN 215497052U CN 202120245999 U CN202120245999 U CN 202120245999U CN 215497052 U CN215497052 U CN 2154970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diaphragm
functional core
core layer
radio frequenc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24599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永涛
杨育展
李庆孟
司合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24599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4970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4970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4970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膜片及电子产品。膜片包括:射频功能核心层、基材膜层和装饰功能核心层。其中,射频功能核心层和装饰功能核心层分别位于基材膜层的两侧;射频功能核心层包括金属栅格。在该膜片贴合到壳体上后,对壳体的装饰功能主要通过该装饰功能核心层实现;对壳体所在的产品应当具备的射频功能则主要通过射频功能核心层中的金属网格实现。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将装饰效果和射频功能集成化于一膜片上,同时满足对壳体的装饰需求和对壳体所属的电子产品的射频功能要求。以金属网格作为非接触式天线,对空间的利用率高。此外,在成本方面也具有明显优势。

Description

一种膜片及电子产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膜片及电子产品。
背景技术
目前电子产品中的天线方案主要为弹片、支架天线等,这类天线通常隐藏在电子产品的内部。电子产品的功能日增月益,所需涵盖的通讯范围也越来越广,因此对天线多频段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天线的数量及在电子产品中占用的空间将逐渐增多。在现有的天线设置方式下,电子产品射频功能与电子产品有限空间之间的矛盾日益显著。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放置更多的天线,则是天线结构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膜片及电子产品,集成化的膜片同时实现装饰功能和射频功能,节省射频功能实现所需占用的空间。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膜片,所述膜片用于贴合在壳体上,所述膜片包括:
射频功能核心层、基材膜层和装饰功能核心层;所述射频功能核心层和所述装饰功能核心层分别位于所述基材膜层的两侧;
所述射频功能核心层包括金属栅格。
可选地,所述膜片还包括:第一光学胶层,所述第一光学胶层位于所述射频功能核心层的另一侧;所述膜片用于以所述第一光学胶层贴合在所述壳体的内表面。
可选地,所述膜片还包括:第一离型膜层,所述第一光学胶层位于所述第一离型膜层和所述射频功能核心层之间。
可选地,所述膜片还包括:物理气相沉积层和/或油墨层;
所述物理气相沉积层与所述油墨层均位于所述装饰功能核心层的另一侧。
可选地,所述膜片还包括:第二光学胶层,所述第二光学胶层位于所述装饰功能核心层的另一侧;所述膜片用于以所述第二光学胶层贴合在所述壳体的外表面。
可选地,所述膜片还包括:第二离型膜层,所述第二光学胶层位于所述第二离型膜层和所述装饰功能核心层之间。
可选地,所述膜片还包括:
形成于所述射频功能核心层另一侧的硬化基底涂层。
可选地,所述膜片还包括:形成于所述硬化基底涂层另一侧的硬度改性涂层。
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层和第二壳层;所述第一壳层的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二壳层的第一表面相对;
所述膜片还包括:第一光学胶层和第二光学胶层;
所述第一光学胶层位于所述射频功能核心层的另一侧;所述第二光学胶层位于所述装饰功能核心层的另一侧;所述膜片用于以所述第一光学胶层贴合在所述第一壳层的第二表面,以及用于以所述第二光学胶层贴合在所述第二壳层的第一表面。
可选地,所述膜片还包括:物理气相沉积层和/或油墨层;
所述物理气相沉积层与所述油墨层均位于所述装饰功能核心层与所述第二光学胶层之间。
可选地,所述装饰功能核心层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
金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或者非金属氮化物。
可选地,所述膜片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无纹理,或者所述第一区域的纹理的透明度高于所述第二区域的纹理的透明度。
可选地,所述第一区域对应于所述壳体上的屏幕区域。
可选地,所述膜片包括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所述第三区域不包含所述金属栅格,所述第四区域包含所述金属栅格。
可选地,所述金属栅格的厚度大于0.5微米。
可选地,所述金属栅格的厚度在4微米至6微米之间。
可选地,所述金属栅格的线宽大于1微米。
可选地,所述金属栅格的线距在10微米至200微米之间。
可选地,所述硬度改性涂层的厚度在2微米至20微米之间。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子产品,包括:壳体和第一方面提供的任意一种膜片;所述膜片贴合在所述壳体上。
可选地,所述壳体的材质为以下任意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玻璃、蓝宝石、透明板材或塑胶。
可选地,所述壳体为摄像头镜片、电池盖或者前屏玻璃。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膜片包括:射频功能核心层、基材膜层和装饰功能核心层。其中,射频功能核心层和装饰功能核心层分别位于基材膜层的两侧;射频功能核心层包括金属栅格。在该膜片贴合到壳体上后,对壳体的装饰功能主要通过该装饰功能核心层实现;对壳体所在的产品应当具备的射频功能则主要通过射频功能核心层中的金属网格实现。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将装饰效果和射频功能集成化于一膜片上,同时满足对壳体的装饰需求和对壳体所属的电子产品的射频功能要求。以金属网格作为非接触式天线,对空间的利用率高。此外,在成本方面也具有明显优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膜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以压印填充的方式形成金属栅格的示意图;
图3为以镀膜刻蚀的方式形成金属栅格的示意图;
图4A为以光刻方式形成金属栅格的示意图;
图4B为膜片贴合到壳体上后的金属栅格示意图;
图5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与壳体内表面贴合的膜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用于与壳体内表面贴合的膜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与壳体外表面贴合的膜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用于与壳体外表面贴合的膜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C为图6B所示的膜片贴合到壳体外表面后进一步形成的膜片结构示意图;
图7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贴合在壳体两个相邻壳层之间的膜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7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用于贴合在壳体两个相邻壳层之间的膜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7C为在两层玻璃之间贴合膜片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壳体区域划分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膜片与壳体区域对应贴合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手机、平板电脑、手表、路由器等电子产品上通常设置有壳体。由于用户对电子产品外观的多样化需求,有些电子产品的壳体要求具备装饰效果。例如要求具有特定的纹理线宽和纹理形态等。为满足装饰需求,可以在电子产品的壳体上贴合具有装饰效果的纹理膜。当前的纹理膜一般仅起到装饰作用,未具备射频功能。
基于前文的描述,鉴于常规的天线设计方案对电子产品的空间占用量较大,不利于节省空间,带来成本负担,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膜片。以此膜片同时兼顾装饰功能和射频功能。金属栅格在集成化、扁平化的空间内(即射频功能核心层内)实现天线的射频信号收发功能,节省电子产品的空间和成本。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膜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膜片100依次包括层叠的射频功能核心层101、基材膜层102和装饰功能核心层103。其中,射频功能核心层101和装饰功能核心层103分别形成于基材膜层102的两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对于射频功能核心层101和装饰功能核心层103的形成顺序不做限制。
基材膜层102的选材可以包括多种,例如可以选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glycol terephthalate,PET)或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材料制得基材膜层。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于基材膜层102的材料不做限制。
装饰功能核心层103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制得。例如在紫外光固化胶(UV胶)层上以压印工艺进行压印后,利用工艺真空系统(PV机)在UV胶层上镀金属形成纹理。装饰功能核心层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金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或者非金属氮化物。
对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膜片100,由于射频功能核心层101与装饰功能核心层103之间仅隔有一层基材膜层102,装饰功能核心层103的选材有可能对射频功能的实现产生影响。为了尽量避免装饰纹理对射频功能的影响,可以选择以非金属氧化物或者非金属氮化物等构造装饰功能核心层103中的装饰纹理。如此,可以在不影响射频功能的同时实现装饰效果。
射频功能核心层101包括金属栅格。下面结合图2至图4A示例性介绍射频功能核心层101中金属栅格的三种成型工艺。
图2为以压印填充的方式形成金属栅格的示意图。如图2中所示,射频功能核心层101包括UV胶层1011,UV胶层1011直接形成于基底膜层102上。对UV胶层1011以压印工艺制作出凹槽1012。制作完凹槽1012后,在凹槽1012内填充导电物质,例如导电纳米银浆或者铜粉等,以满足不同频段的射频功能对方阻的要求。填充导电物质后,即形成金属栅格。此处对于填充的金属种类不做限制。
图3为以镀膜刻蚀的方式形成金属栅格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UV胶层1011上涂布导电膜1013,再用刻蚀(可以替换为镭射)工艺在导电膜1013上按照特定的纹理路径制作导电线路,形成金属栅格。
图4A为以光刻方式形成金属栅格的示意图。如图4A所示,在UV胶层1011上涂胶、曝光、显影,最终光刻出所需的线路纹理。在光刻后,在UV胶层上残留的胶体1014基础上整面涂布导电膜1015,最终去胶1014得到所需线路纹理的导电涂层1015作为射频功能核心层101的金属栅格。
在以图3或图4A所示的工艺流程形成金属栅格时均涉及到覆盖导电膜。覆盖导电膜的工艺可以包括:物理气相沉积(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PVD)工艺、电镀或者转印等。此处对覆盖导电膜的工艺不做具体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金属栅格的厚度大于0.5微米。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金属栅格厚度在4~6微米之间。金属栅格的线宽大于1微米,线距在100-200微米之间。上述尺寸区间内可满足射频功能对方阻的的要求。图4B为膜片贴合到壳体上后的金属栅格示意图,图4B示意了对线宽和线距的定义。实际应用中,如果金属栅格的线宽过宽,或者线距过窄有可能影响视觉体验,干扰预期的装饰纹理。为此可以结合实际需求来设置线宽和线距。此外,还可以利用射频功能核心层101中的金属栅格辅助装饰功能核心层103来实现纹理装饰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膜片中,射频功能核心层和装饰功能核心层分别位于基材膜层的两侧;射频功能核心层包括金属栅格。在该膜片贴合到壳体上后,对壳体的装饰功能主要通过该装饰功能核心层实现;对壳体所在的产品应当具备的射频功能则主要通过射频功能核心层中的金属网格实现。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将装饰效果和射频功能集成化于一膜片上,同时满足对壳体的装饰需求和对壳体所属的电子产品的射频功能要求。以金属网格作为非接触式天线,对空间的利用率高。此外,在成本方面也具有明显优势。同时还简化了玻璃厂工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膜片要求在使用时与壳体贴合在一起。为了保证贴合效果,可选地,可以在膜片与壳体贴合的一侧进一步形成光学胶层。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膜片可能需要贴合在壳体的内表面,也可能需要贴合在壳体的外表面。如果壳体包括多个壳层,膜片还可能需要贴合在壳体的两个相邻的壳层之间。为此,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光学胶层的设置位置也可能不同。以下结合图5A至图7A进行说明。
图5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与壳体内表面贴合的膜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A所示,膜片500包含层叠的第一光学胶层501、射频功能核心层502、基材膜层503和装饰功能核心层504。当膜片500与壳体内表面贴合时,具体是膜片500中的第一光学胶层501与壳体内表面紧密接触。在膜片500接触到壳体内表面之前,为了保证第一光学胶层501的粘性,可以通过图5A中所示的第一离型膜层S1覆盖第一光学胶层501对该第一光学胶层501进行保护。当使用膜片500时,将第一离型膜层S1剥离即可使第一光学胶层501裸露。在膜片500贴合到壳体内表面后,当壳体朝向用户时,用户透过壳体可以观察到装饰纹理。
图6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与壳体外表面贴合的膜片的结构示意图。在图6A所示的膜片600中,包含层叠的射频功能核心层601、基材膜层602、装饰功能核心层603和第二光学胶层604。当膜片600与壳体外表面贴合时,具体是膜片600中的第二光学胶层604与壳体外表面紧密接触。为了保护第二光学胶层604的粘性,与图5A所示相似地,也可以通过第二离型膜层S2覆盖第二光学胶层604以保护第二光学胶层604。当使用膜片600时,撕除第二离型膜层S2后将第二光学胶层604朝向壳体外表面进行贴合即可。
由于膜片600贴合在壳体的外表面,因此如果不加以防护,膜片600容易受到刮蹭,被磨损和破坏,进而无法保证实现预期的射频功能和装饰功能。为了保护膜片600,膜片600中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图6A所示的硬化基底涂层605。前面提到,膜片600中射频功能核心层601的一侧是基材膜层602,在射频功能核心层601的另一侧便形成有硬化基底涂层605。该硬化基底涂层605可以用于保护膜片600。为了进一步提升硬化基底涂层605对膜片600的保护作用,还可以在硬化基底涂层605之上进一步地增加硬度改性涂层606。具体地,可以通过在硬化基底涂层605远离射频功能核心层601的一侧涂布硬化处理(hard coating,HC)液形成硬度改性涂层606。通过涂布HC液,实现了对硬化基底涂层605的硬度改性处理,增强了硬化基底涂层605的硬度。从而改善了膜片600耐刮性能,膜片被磨损和破坏的难度上升,其射频功能和装饰功能的持续时间更长。可选地,硬化基底涂层605可以选用DAF胶(英文全称:die attach film)。硬度改性涂层606的厚度过薄起到的硬化作用有限,而过厚则容易脱落,为此,可选地,膜片600中硬度改性涂层606的厚度在2-20微米之间。HC液包括但不限于有机硅涂料等热固化或紫外固化材料。涂布HC液的工艺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喷涂,淋涂,Rollto Roll等工艺。硬度改性涂层606可以是在膜片贴合到壳体上后,在最顶部的硬化基底涂层605上涂布HC液形成。
图7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贴合在壳体两个相邻壳层之间的膜片的结构示意图。作为示例,壳体可以包含多个壳层,其中第一壳层和第二壳层的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第一壳层和第二壳层均为玻璃。第一壳层与第二壳层相邻。要求在第一壳层和第二壳层之间贴合膜片以在壳体上实现射频功能和对壳体的装饰功能。
如图7A所示,壳体的第一壳层的第二表面和第二壳层的第一表面相对设置。膜片700包括:第一光学胶层701、射频功能核心层702、基材膜层703、装饰功能核心层704和第二光学胶层705。其中,第一光学胶层701用于贴合在第一壳层的第二表面,第二光学胶层702用于贴合在第二壳层的第一表面。为了在膜片700贴合到第一壳层和第二壳层之间之前,保护第一光学胶层701及第二光学胶层705的粘性,可以与图5A及图6A相似地,为第一光学胶层701增加第一离型膜层S1,为第二光学胶层705增加第二离型膜层S2。
前面提到,在图5A所示的膜片500中,装饰功能核心层504的一侧(靠近壳体内表面的一侧)设有基材膜层503。在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对于图5A所示的膜片500,在装饰功能核心层504的另一侧(远离壳体内表面的一侧)还设有物理气相沉积层P1和/或油墨层P2。物理气相沉积层P1可呈现出特定纹理效果,如渐变纹理等。当膜片500兼具物理气相沉积层P1和油墨层P2时,对于此两层的层叠方式不做限制。例如可以依次设置装饰功能核心层504、物理气相沉积层P1和油墨层P2,油墨层P2遮蔽后有利于体现出物理气相沉积层P1的纹理效果。此外,也可以依次设置装饰功能核心层504、油墨层P2和物理气相沉积层P1以实现其他应用纹理效果。图5B为另一种用于与壳体内表面贴合的膜片的结构示意图,该图所示的膜片在图5A所示的膜片500结构基础上还包含物理气相沉积层P1和油墨层P2。结合图5B,膜片由外到内依次包括:第一离型膜层S1→第一光学胶层501→射频功能核心层502→基材膜层503→装饰功能核心层504→物理气相沉积层P1→油墨层P2。当膜片贴合到壳体内表面后,由外到内依次为:壳体→第一光学胶层501→射频功能核心层502→基材膜层503→装饰功能核心层504→物理气相沉积层P1→油墨层P2。
前面还提到,在图6A所示的膜片600和图7A所示的膜片700中均设有第二光学胶层。在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膜片600和膜片700均可以包含物理气相沉积层P1和油墨层P2二者中的至少一种。物理气相沉积层P1和油墨层P2位于装饰功能核心层与第二光学胶层之间。类似地,对于物理气相沉积层P1和油墨层P2的层叠顺序不做限制。
图6B为另一种用于与壳体外表面贴合的膜片的结构示意图,该图所示的膜片在图6A所示的膜片600结构基础上还包含物理气相沉积层P1和油墨层P2。结合图6B,膜片由外到内依次包括:第三离型膜层S3→硬化基底涂层605→射频功能核心层601→基材膜层602→装饰功能核心层603→物理气相沉积层P1→油墨层P2→第二光学胶层604→第二离型膜层S2。此处,第三离型膜层S3是为了在形成硬度改性涂层606之前保护硬化基底涂层605。
当膜片中第二离型膜层S2剥离,第二光学胶层604贴合到壳体外表面,撕除硬化基底涂层605外侧的第三离型膜层S3,在裸露的硬化基底涂层605上表面涂布HC液后,由外到内依次为:硬度改性涂层606→硬化基底涂层605→射频功能核心层601→基材膜层602→装饰功能核心层603→物理气相沉积层P1→油墨层P2→第二光学胶层604→壳体。最终形成于到壳体外表面的膜片结构如图6C所示。
图7B为另一种用于贴合在壳体两个相邻壳层之间的膜片的结构示意图,该图所示的膜片在图7A所示的膜片700结构基础上还包含物理气相沉积层P1和油墨层P2。结合图7B,膜片由外到内依次包括:第一离型膜层S1→第一光学胶层701→射频功能核心层702→基材膜层703→装饰功能核心层704→物理气相沉积层P1→油墨层P2→第二光学胶层705→第二离型膜层S2。当膜片贴合到第一壳层第二表面和第二壳层第一表面后(第一壳层相对于第二壳层在更外侧),由外到内依次为:第一壳层→第一光学胶层701→射频功能核心层702→基材膜层703→装饰功能核心层704→物理气相沉积层P1→油墨层P2→第二光学胶层705→第二壳层。图7C为在两层玻璃之间贴合膜片的示意图。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对于要贴合上膜片的壳体,其可能包含多种功能区域。参见图8壳体区域划分示意图,壳体上包括屏幕区域和非屏幕区域。对于非屏幕区域,其表面贴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膜片后,展示装饰纹理即可。而对于屏幕区域,其表面贴合膜片后,膜片若展示统一的装饰纹理有可能干扰屏幕显示内容的清晰度,阻碍用户观看。为了避免此问题,可以将膜片区分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其中第一区域与壳体的屏幕区域对应,用于贴合在壳体的屏幕区域的表面。第二区域则用于贴合在壳体的非屏幕区域的表面。
在制作膜片时,通过某些实现方式令第一区域无纹理,或者另第一区域的纹理的透明度高于第二区域的纹理的透明度。例如,在油墨层P2中确定出膜片第一区域对应的该层区域,对于此区域,清楚油墨或者不涂布油墨;而油墨层P2中膜片第二区域对应的该层区域则依照原设定方式涂布油墨。如此,膜片的第一区域的装饰纹理不显色或者不会明显显色;第二区域的装饰纹理照常显色。因此当膜片贴合到壳体上以后,从壳体屏幕区域不会观察到明显的装饰纹理,屏幕区域带有射频功能,非屏幕区域既带有射频功能也具有装饰效果。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膜片与壳体区域对应贴合的示意图。
在以上示例中,从油墨层P2控制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纹理透明度。此外,在其他实现方式中,还可以通过装饰功能核心层来控制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纹理透明度。此处对于膜片上工艺作用的膜层不做具体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膜片在第一区域淡化(或透明化)纹理效果,以体现射频功能为主;在第二区域既带有射频天线功能又带有装饰效果。可见,在实际应用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针对不同应用需求做出不同的设计方案,同时满足多种应用需求。
在其他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果膜片上的射频功能能够通过较小区域范围内的金属栅格实现,则为了进一步节约成本,还可以将膜片划分出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其中,第三区域不设置金属栅格,第四区域设置金属栅格。在制作膜片的射频功能核心层是,则可以针对区域来形成金属栅格。
由于膜片所贴合的壳体的空间形态可能是二维平面,也可以是三维曲面,因此,所制备的膜片的空间形态也可以是二维或者三维的。二维的膜片也可能贴合到空间形态为三维曲面的壳体上。此处对于膜片的空间形态不做限制。
基于前述实施例提供的膜片,即带有射频功能的装饰纹理膜,相应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产品。该电子产品带有壳体和前述的膜片,膜片贴合在壳体上。电子产品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家电、路由器、智能手表等,此处不做具体的限定。
当电子产品具体为带有摄像头的电子产品(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相机)时,其贴合膜片的壳体可以是摄像头镜片。膜片可以贴合在某一片镜片的内表面或者外表面,还可以贴合在两片相邻的镜片之间。
当电子产品具体为带有电池盖的电子产品(例如手机、相机)时,其贴合膜片的壳体可以是电池盖。膜片还可以贴合在电池盖的内表面或者外表面。如果电池盖包括多个壳层,则膜片还可以贴合在电池盖相邻两个壳层之间。
当电子产品具体为带有前屏玻璃的电子产品(例如随行wifi无线路由器),其贴合膜片的壳体可以是其前屏玻璃。膜片可以贴合在前屏玻璃的内表面或者外表面。如果该前屏玻璃包括多层,例如共两层玻璃包括顶层玻璃和底层玻璃,则可以将膜片贴合在顶层玻璃和底层玻璃之间。
针对不用电子产品,壳体的选材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作为示例,壳体为以下任意一种或多种材质的组合:玻璃、蓝宝石、透明板材或塑胶。实际应用中,对于壳体材质的类型和组成方式不做限制。
区别于其他的电子产品中装饰膜片或油墨只是起到装饰或者防爆作用,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子产品中,膜片不但具备装饰效果,还具备射频功能。能够替代以往容纳和隐藏在电子产品内部的天线发挥射频信号的收发作用。而不具备装饰效果。射频纹理设计结合外观设计呈现特定的外观效果,射频纹理的材质又具有特定的电性能,从而配合尺寸设计实现某频段的射频功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膜片除了应用在电子产品壳体上,还可以应用在建筑体或者交通工具上。例如,膜片贴合在楼体的玻璃上,或者贴合在汽车的挡风玻璃上,同时实现装饰功能和射频功能。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22)

1.一种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片用于贴合在壳体上,所述膜片包括:
射频功能核心层、基材膜层和装饰功能核心层;所述射频功能核心层和所述装饰功能核心层分别位于所述基材膜层的两侧;
所述射频功能核心层包括金属栅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片还包括:第一光学胶层,所述第一光学胶层位于所述射频功能核心层的另一侧;所述膜片用于以所述第一光学胶层贴合在所述壳体的内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片还包括:第一离型膜层,所述第一光学胶层位于所述第一离型膜层和所述射频功能核心层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膜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膜片还包括:物理气相沉积层和/或油墨层;
所述物理气相沉积层与所述油墨层均位于所述装饰功能核心层的另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片还包括:第二光学胶层,所述第二光学胶层位于所述装饰功能核心层的另一侧;所述膜片用于以所述第二光学胶层贴合在所述壳体的外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片还包括:第二离型膜层,所述第二光学胶层位于所述第二离型膜层和所述装饰功能核心层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片还包括:
形成于所述射频功能核心层另一侧的硬化基底涂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片还包括:形成于所述硬化基底涂层另一侧的硬度改性涂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层和第二壳层;所述第一壳层的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二壳层的第一表面相对;
所述膜片还包括:第一光学胶层和第二光学胶层;
所述第一光学胶层位于所述射频功能核心层的另一侧;所述第二光学胶层位于所述装饰功能核心层的另一侧;所述膜片用于以所述第一光学胶层贴合在所述第一壳层的第二表面,以及用于以所述第二光学胶层贴合在所述第二壳层的第一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5-9任一项所述的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片还包括:物理气相沉积层和/或油墨层;
所述物理气相沉积层与所述油墨层均位于所述装饰功能核心层与所述第二光学胶层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功能核心层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
金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或者非金属氮化物。
12.根据权利要求1-3、5-9中任一项所述的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片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无纹理,或者所述第一区域的纹理的透明度高于所述第二区域的纹理的透明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对应于所述壳体上的屏幕区域。
14.根据权利要求1-3、5-9中任一项所述的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片包括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所述第三区域不包含所述金属栅格,所述第四区域包含所述金属栅格。
15.根据权利要求1-3、5-9中任一项所述的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栅格的厚度大于0.5微米。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栅格的厚度在4微米至6微米之间。
17.根据权利要求1-3、5-9中任一项所述的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栅格的线宽大于1微米。
18.根据权利要求1-3、5-9中任一项所述的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栅格的线距在10微米至200微米之间。
1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硬度改性涂层的厚度在2微米至20微米之间。
20.一种电子产品,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权利要求1-19任一项所述的膜片;所述膜片贴合在所述壳体上。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子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材质为以下任意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玻璃、蓝宝石、透明板材或塑胶。
22.根据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电子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摄像头镜片、电池盖或者前屏玻璃。
CN202120245999.1U 2021-01-28 2021-01-28 一种膜片及电子产品 Active CN2154970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45999.1U CN215497052U (zh) 2021-01-28 2021-01-28 一种膜片及电子产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45999.1U CN215497052U (zh) 2021-01-28 2021-01-28 一种膜片及电子产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497052U true CN215497052U (zh) 2022-01-11

Family

ID=797617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245999.1U Active CN215497052U (zh) 2021-01-28 2021-01-28 一种膜片及电子产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4970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52943B2 (en) Electrochromic device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JP5079873B2 (ja) 表面フラット性に優れたタッチ入力機能付き保護パネル及び当該保護パネルを有する電子機器
CN110191604B (zh) 壳体组件及其制备方法、电子设备
CN108574141B (zh) 电子设备及其具有lds天线的基板以及基板制作方法
EP4020944A1 (en)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7248618A (zh) 装饰膜片、后壳、终端及终端后壳生产方法
JP2010141311A (ja) 電子装置ハウジング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140066742A (ko) 박막 센서, 이를 갖는 용량형 터치 스크린 및 이의 준비 방법과 최종 제품
JP2016522518A (ja) タッチスクリーン用ディスプレーユニッ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9992043A (zh) 装饰膜和电子装置
CN215497052U (zh) 一种膜片及电子产品
TW201417982A (zh) 電子裝置之殼體的組裝方法及電子裝置之殼體的組合
CN112928438B (zh) 盖板及电子设备
CN210609254U (zh) 一种移动终端后盖板结构
CN202488926U (zh) 带天线的面板
CN210093275U (zh) 壳体和电子设备
CN201740948U (zh) 无框式面板结构
CN213818443U (zh) 电子设备
CN209767982U (zh) 手持终端及其彩色盖板
CN207764693U (zh) 装饰膜和电子装置
KR101513684B1 (ko) 모바일 기기용 글라스의 인쇄층 형성방법 및 그 인쇄층 형성구조
CN210760013U (zh) 壳体、保护壳及电子设备
CN113568282A (zh) 转印模具的制备方法、壳体组件及其制备方法、电子设备
CN109454953B (zh) 一种手机盖板的制备方法及手机盖板
CN110828993A (zh) 一种透明薄膜天线及其制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