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88833U - 一种地形图测绘用对中杆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地形图测绘用对中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488833U
CN215488833U CN202120057251.9U CN202120057251U CN215488833U CN 215488833 U CN215488833 U CN 215488833U CN 202120057251 U CN202120057251 U CN 202120057251U CN 215488833 U CN215488833 U CN 2154888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limiting
block
sliding
telescop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05725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俊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Handong Bohui Surveying And Mapp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Handong Bohui Surveying And Mapp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Handong Bohui Surveying And Mapp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Handong Bohui Surveying And Mapp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05725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4888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4888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4888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utual Connection Of Rods And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形图测绘用对中杆,涉及对中杆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对中杆由于三脚架长度过长,并且不便收缩,收缩范围有限,从而使得现有对中杆的尺寸过大,使得对中杆不便于携带的问题。所述固定座的外壁固定设置有连接块,且连接块设置有三个,三个所述连接块一端的内部均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的内部设置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通过销轴与活动槽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活动板的下方固定设置有第一伸缩管,所述第一伸缩管的内部设置有第二伸缩管,所述第二伸缩管的内部设置有第三伸缩管,所述第三伸缩管的内部设置有伸缩杆。

Description

一种地形图测绘用对中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对中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地形图测绘用对中杆。
背景技术
在地形图的测绘工作中,需要通过对中杆进行测绘,而对中杆一般都是通过三脚架进行支撑,从而使得对中杆的体积过大。
现有对中杆由于三脚架长度过长,并且不便收缩,收缩范围有限,从而使得现有对中杆的尺寸过大,使得对中杆不便于携带;因此,不满足现有的需求,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地形图测绘用对中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形图测绘用对中杆,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对中杆由于三脚架长度过长,并且不便收缩,收缩范围有限,从而使得现有对中杆的尺寸过大,使得对中杆不便于携带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形图测绘用对中杆,包括固定座和固定杆,所述固定座的外壁固定设置有连接块,且连接块设置有三个,三个所述连接块一端的内部均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的内部设置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通过销轴与活动槽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活动板的下方固定设置有第一伸缩管,所述第一伸缩管的内部设置有第二伸缩管,所述第二伸缩管的内部设置有第三伸缩管,所述第三伸缩管的内部设置有伸缩杆,所述第二伸缩管位于第一伸缩管内部的一端、第三伸缩管位于第二伸缩管内部的一端和伸缩杆位于第三伸缩管内部的一端均固定设置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的内部设置有限位机构,所述第一伸缩管、第二伸缩管和第三伸缩管的一端均开设有定位槽。
优选的,所述固定座的上方设置有固定盘,且固定盘与固定座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盘的上方固定设置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上方固定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上方固定安装有对中仪,所述安装板的前端面与一侧均固定安装有水平尺,所述第一伸缩管两侧内壁的上方、第二伸缩管两侧内壁的上方、第三伸缩管两侧内壁的上方分别开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伸缩管两侧内壁的下方、第二伸缩管两侧内壁的下方和第三伸缩管两侧内壁的下方分别开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滑动块的外壁分别与第一伸缩管、第二伸缩管和第三伸缩管的内壁贴合且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伸缩杆一端的内部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一端延伸至螺纹孔的外部,所述螺杆位于螺纹孔外部的一端固定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下方固定设置有固定锥,所述限位板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操作杆,所述螺杆的外壁螺纹连接有固定帽,且固定帽的上端面与伸缩杆的下端面贴合。
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由控制槽、滑动槽、移动块、限位块、连接弹簧和限位柱组成,所述控制槽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控制槽分别开设在滑动块内部的两侧,所述滑动槽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滑动槽分别开设在控制槽的一侧,所述移动块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移动块分别位于控制槽的内部,所述限位块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限位块分别插接在滑动槽的内部,所述连接弹簧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连接弹簧分别固定连接在控制槽内部的一侧,所述限位柱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限位柱分别固定连接在控制槽的一侧内壁,且限位柱位于连接弹簧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滑动槽与控制槽的内部互相贯通,所述移动块的外壁与控制槽的内壁贴合且滑动连接,所述限位块的外壁均与滑动槽、第二限位槽和第一限位槽的内壁贴合且滑动配合,且限位块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控制槽的内部和第二限位槽的内部,所述限位块位于控制槽内部的一端与移动块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块的一侧端面分别与第一伸缩管、第二伸缩管、第三伸缩管的一侧外壁处于同一平面,所述连接弹簧的另一端与移动块的一侧端面贴合。
优选的,所述第一伸缩管一侧外壁的内部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固定杆的外壁固定设置有固定块,且固定块设置有三个,三个所述固定块分别位于第一伸缩管的一侧,所述固定块内部的一侧开设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槽的内部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转动槽的内壁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外壁与定位孔的内壁贴合且滑动配合。
优选的,所述固定杆一侧的第一伸缩管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放置框,所述放置框的内部设置有套接框,所述套接框前端面的上方与下方均固定设置有控制座,所述控制座的内部开设有滑动孔,所述滑动孔的内部插接有滑动杆,且滑动杆的两端分别延伸控制座的上方与下方,所述滑动杆的外壁与滑动孔的内壁贴合且滑动连接,所述滑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插接块,且插接块的外壁分别与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的内壁贴合且滑动配合,所述滑动杆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按压板,所述按压板与控制座之间固定设置有控制弹簧,且控制弹簧分别设置有两个。
优选的,所述套接框前端上方与下方插接块相向一侧端面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伸缩管的宽度,所述第二伸缩管和滑动块的总长度与第一伸缩管的上方内壁和下方内壁之间的距离相同,所述第三伸缩管和滑动块的总长度与第二伸缩管的上方内壁和下方内壁之间的距离相同,所述伸缩杆和滑动块的总长度与第三伸缩管的上方内壁和下方内壁之间的距离相同,所述第二伸缩管、第三伸缩管和伸缩杆的外壁分别与第一伸缩管、第二伸缩管和第三伸缩管一端的定位槽内壁贴合且滑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伸缩管、第二伸缩管、第三伸缩管、伸缩杆、第一限位槽、第二限位槽和限位机构,从而使得在需要将对中杆进行收缩携带时,可以将限位块向控制槽的内部进行移动,从而使得限位块移动至滑动槽的内部,因此限位块无法起到限位作用,从而可以使得伸缩杆收缩至第三伸缩管的内部,而第三伸缩管收缩至第二伸缩管的内部,第二伸缩管收缩至第一伸缩管的内部,从而使得本装置的支撑架可以收缩成第一伸缩管的长度,使得装置的长度更短,从而使得本装置的体积更小,便于携带。
2、通过设置水平尺、螺杆、固定锥和螺纹孔,从而使得在进行测绘时,可以通过固定锥对装置进行固定,而在地面不够平整时,可以通过转动螺杆将固定锥的位置进行调节,从而使得装置的摆放固定更加的水平,而通过水平尺,使得在调节水平度时,可以对照水平尺进行调节,使得调节更加的准确。
3、通过设置放置框、套接框、控制座、滑动杆、滑动孔、按压板、插接块、控制弹簧和限位柱,从而使得在需要将限位块移动至滑动槽的内部时,可以将套接框套接在第一伸缩管、第二伸缩管或者第三伸缩管的外壁,之后按动按压板,使得按压板带动滑动杆进行移动,而滑动杆可以带动插接块插接在第二限位槽或者第一限位槽的内部,从而通过插接块对限位块进行移动,而限位柱可以对移动块进行限位,当移动块与限位柱接触后,按压板会无法按动,之后工作人员可以直接将第二伸缩管、第三伸缩管或者伸缩杆进行抽动或者插接,从而使得在进行收缩或者展开工作时更加的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A区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的B区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2的C区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2的D区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座与连接块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套接框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杆与固定块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固定座;2、连接块;3、活动槽;4、活动板;5、第一伸缩管;6、第二伸缩管;7、第三伸缩管;8、伸缩杆;9、滑动块;10、限位机构;11、固定盘;12、连接座;13、安装板;14、对中仪; 15、水平尺;16、第一限位槽;17、第二限位槽;18、螺纹孔;19、螺杆;20、限位板;21、固定锥;22、操作杆;23、固定帽;24、定位孔;25、固定块;26、转动槽;27、支撑杆;28、销轴;29、定位杆;30、放置框;31、套接框;32、控制座;33、滑动孔;34、滑动杆;35、按压板;36、控制弹簧;37、插接块;38、固定杆;39、定位槽;101、控制槽;102、滑动槽;103、移动块;104、限位块;105、连接弹簧;106、限位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地形图测绘用对中杆,包括固定座1和固定杆38,固定座1的外壁固定设置有连接块2,且连接块2设置有三个,三个连接块2一端的内部均开设有活动槽3,活动槽3的内部设置有活动板4,活动板4通过销轴28 与活动槽3的内壁转动连接,活动板4的下方固定设置有第一伸缩管 5,第一伸缩管5的内部设置有第二伸缩管6,第二伸缩管6的内部设置有第三伸缩管7,第三伸缩管7的内部设置有伸缩杆8,第二伸缩管6位于第一伸缩管5内部的一端、第三伸缩管7位于第二伸缩管 6内部的一端和伸缩杆8位于第三伸缩管7内部的一端均固定设置有滑动块9,滑动块9的内部设置有限位机构10,第一伸缩管5、第二伸缩管6和第三伸缩管7的一端均开设有定位槽39,通过设置定位槽39,从而通过定位槽39和滑动块9分别对第二伸缩管6、第三伸缩管7和伸缩杆8的移动进行限位。
进一步,固定座1的上方设置有固定盘11,且固定盘11与固定座1通过螺丝固定连接,固定盘11的上方固定设置有连接座12,连接座12的上方固定设置有安装板13,安装板13的上方固定安装有对中仪14,安装板13的前端面与一侧均固定安装有水平尺15,通过水平尺15,使得在调节水平度时,可以对照水平尺15进行调节,使得调节更加的准确,第一伸缩管5两侧内壁的上方、第二伸缩管6两侧内壁的上方、第三伸缩管7两侧内壁的上方分别开设有第一限位槽 16,第一伸缩管5两侧内壁的下方、第二伸缩管6两侧内壁的下方和第三伸缩管7两侧内壁的下方分别开设有第二限位槽17,滑动块9 的外壁分别与第一伸缩管5、第二伸缩管6和第三伸缩管7的内壁贴合且滑动连接。
进一步,伸缩杆8一端的内部开设有螺纹孔18,螺纹孔18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杆19,螺杆19的一端延伸至螺纹孔18的外部,螺杆19位于螺纹孔18外部的一端固定设置有限位板20,限位板20的下方固定设置有固定锥21,限位板20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操作杆22,螺杆19的外壁螺纹连接有固定帽23,且固定帽23的上端面与伸缩杆8的下端面贴合,通过设置固定帽23,可以通过固定帽23对螺杆 19的位置进行固定。
进一步,限位机构10由控制槽101、滑动槽102、移动块103、限位块104、连接弹簧105和限位柱106组成,控制槽101设置有两个,两个控制槽101分别开设在滑动块9内部的两侧,滑动槽102设置有两个,两个滑动槽102分别开设在控制槽101的一侧,移动块 103设置有两个,两个移动块103分别位于控制槽101的内部,限位块104设置有两个,两个限位块104分别插接在滑动槽102的内部,连接弹簧105设置有两个,两个连接弹簧105分别固定连接在控制槽 101内部的一侧,限位柱106设置有两个,两个限位柱106分别固定连接在控制槽101的一侧内壁,且限位柱106位于连接弹簧105的内部,通过设置限位柱106,从而使得在通过插接块37对限位块104 进行移动时,限位柱106可以对移动块103进行限位。
进一步,滑动槽102与控制槽101的内部互相贯通,移动块103 的外壁与控制槽101的内壁贴合且滑动连接,限位块104的外壁均与滑动槽102、第二限位槽17和第一限位槽16的内壁贴合且滑动配合,且限位块104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控制槽101的内部和第二限位槽17的内部,限位块104位于控制槽101内部的一端与移动块103固定连接,限位块104的一侧端面分别与第一伸缩管5、第二伸缩管6、第三伸缩管7的一侧外壁处于同一平面,连接弹簧105的另一端与移动块103的一侧端面贴合,通过设置连接弹簧105,从而使得连接弹簧105可以通过反弹力使得限位块104自动插入至第一限位槽16或者第二限位槽17的内部。
进一步,第一伸缩管5一侧外壁的内部开设有定位孔24,固定杆38的外壁固定设置有固定块25,且固定块25设置有三个,三个固定块25分别位于第一伸缩管5的一侧,固定块25内部的一侧开设有转动槽26,转动槽26的内部设置有支撑杆27,支撑杆27的一端与转动槽26的内壁通过销轴28转动连接,支撑杆27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定位杆29,定位杆29的外壁与定位孔24的内壁贴合且滑动配合,通过设置支撑杆27和定位杆29,从而可以通过三个支撑杆27 和定位杆29分别对三个第一伸缩管5进行支撑。
进一步,固定杆38一侧的第一伸缩管5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放置框30,通过设置放置框30,从而可以通过放置框30对套接框31进行放置储存,避免套接框31随意摆放,造成丢失,放置框30的内部设置有套接框31,套接框31前端面的上方与下方均固定设置有控制座32,控制座32的内部开设有滑动孔33,滑动孔33的内部插接有滑动杆34,且滑动杆34的两端分别延伸控制座32的上方与下方,滑动杆34的外壁与滑动孔33的内壁贴合且滑动连接,滑动杆3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插接块37,且插接块37的外壁分别与第一限位槽16 和第二限位槽17的内壁贴合且滑动配合,滑动杆34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按压板35,按压板35与控制座32之间固定设置有控制弹簧36,且控制弹簧36分别设置有两个。
进一步,套接框31前端上方与下方插接块37相向一侧端面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伸缩管5的宽度,第二伸缩管6和滑动块9的总长度与第一伸缩管5的上方内壁和下方内壁之间的距离相同,第三伸缩管 7和滑动块9的总长度与第二伸缩管6的上方内壁和下方内壁之间的距离相同,伸缩杆8和滑动块9的总长度与第三伸缩管7的上方内壁和下方内壁之间的距离相同,第二伸缩管6、第三伸缩管7和伸缩杆 8的外壁分别与第一伸缩管5、第二伸缩管6和第三伸缩管7一端的定位槽39内壁贴合且滑动连接,通过将第二伸缩管6、第三伸缩管7 和伸缩杆8的外壁分别设置为与第一伸缩管5、第二伸缩管6和第三伸缩管7一端的定位槽39内壁贴合且滑动连接,从而通过定位槽39 的限位使得第二伸缩管6、第三伸缩管7和伸缩杆8的移动更加的稳定。
工作原理:使用时,需要进行测绘工作时,首先将装置携带至工作地点,之后将固定盘11与固定座1通过螺丝进行固定,之后分别将三个第二伸缩管6、第三伸缩管7和伸缩杆8抽出,首先将套接框 31取出,之后将套接框31套接在第一伸缩管5的外壁,且两个插接块37可以位于第一限位槽16的外部,之后按动按压板35,按压板 35压缩控制弹簧36,并且带动滑动杆34进行移动,而滑动杆34可以带动两个插接块37相向插接在第一限位槽16的内部,从而通过插接块37对限位块104进行移动,限位块104会带动移动块103进行移动,移动块103压缩连接弹簧105向限位柱106的方向进行移动,之后限位柱106的一端与移动块103贴合后,按压板35无法继续按动,而限位块104的一侧端面会与滑动块9的一侧端面保持同一平面,从而两个限位块104会与第一限位槽16分离,因此限位块104不会起到限位作用,而插接块37会插接在第一限位槽16的内部,并且插接块37的一侧端面会与第一伸缩管5的内壁保持同一平面,从而插接块37不会影响滑动块9的移动,工作人员可以直接抽动第二伸缩管6,从而滑动块9在第一伸缩管5的内部进行移动,之后当滑动块 9移动至第二限位槽17处,并且滑动块9的下端面与第一伸缩管5 的下方内壁贴合后,限位块104会通过连接弹簧105的反弹,使得限位块104插接在第二限位槽17的内部,从而通过第二限位槽17和限位块104对滑动块9进行限位,因此通过滑动块9对第二伸缩管6进行限位,从而将第二伸缩管6抽出并且固定,之后同样操作分别将第三伸缩管7和伸缩杆8抽出并且固定,再将第一伸缩管5通过活动板 4和销轴28进行转动,将三个支撑杆27分别通过销轴28在转动槽 26的内部进行转动,使得三个支撑杆27一端的定位杆29可以插接在定位孔24的内部,从而通过支撑杆27对三个第一伸缩管5进行支撑,之后将固定锥21插接在地内,使得限位板20与地面贴合,之后对照水平尺15,通过操作杆22转动螺杆19,通过螺杆19的升降对安装板13的水平度进行调节,调节完毕后,锁紧固定帽23,之后进行测绘工作,而在需要收缩第二伸缩管6、第三伸缩管7、伸缩杆8 时,同样将套接框31套接在第一伸缩管5的外部,并且使得插接块 37位于第二限位槽17的一侧,之后按动按压板35,从而使得限位块 104缩回,之后分别操作将第二伸缩管6、第三伸缩管7和第四伸缩管进行收缩,从而使得本装置可以收缩至第一伸缩管5的长度,便于携带。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8)

1.一种地形图测绘用对中杆,包括固定座(1)和固定杆(38),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1)的外壁固定设置有连接块(2),且连接块(2)设置有三个,三个所述连接块(2)一端的内部均开设有活动槽(3),所述活动槽(3)的内部设置有活动板(4),所述活动板(4)通过销轴(28)与活动槽(3)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活动板(4)的下方固定设置有第一伸缩管(5),所述第一伸缩管(5)的内部设置有第二伸缩管(6),所述第二伸缩管(6)的内部设置有第三伸缩管(7),所述第三伸缩管(7)的内部设置有伸缩杆(8),所述第二伸缩管(6)位于第一伸缩管(5)内部的一端、第三伸缩管(7)位于第二伸缩管(6)内部的一端和伸缩杆(8)位于第三伸缩管(7)内部的一端均固定设置有滑动块(9),所述滑动块(9)的内部设置有限位机构(10),所述第一伸缩管(5)、第二伸缩管(6)和第三伸缩管(7)的一端均开设有定位槽(3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形图测绘用对中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1)的上方设置有固定盘(11),且固定盘(11)与固定座(1)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盘(11)的上方固定设置有连接座(12),所述连接座(12)的上方固定设置有安装板(13),所述安装板(13)的上方固定安装有对中仪(14),所述安装板(13)的前端面与一侧均固定安装有水平尺(15),所述第一伸缩管(5)两侧内壁的上方、第二伸缩管(6)两侧内壁的上方、第三伸缩管(7)两侧内壁的上方分别开设有第一限位槽(16),所述第一伸缩管(5)两侧内壁的下方、第二伸缩管(6)两侧内壁的下方和第三伸缩管(7) 两侧内壁的下方分别开设有第二限位槽(17),所述滑动块(9)的外壁分别与第一伸缩管(5)、第二伸缩管(6)和第三伸缩管(7)的内壁贴合且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形图测绘用对中杆,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8)一端的内部开设有螺纹孔(18),所述螺纹孔(18)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杆(19),所述螺杆(19)的一端延伸至螺纹孔(18)的外部,所述螺杆(19)位于螺纹孔(18)外部的一端固定设置有限位板(20),所述限位板(20)的下方固定设置有固定锥(21),所述限位板(20)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操作杆(22),所述螺杆(19)的外壁螺纹连接有固定帽(23),且固定帽(23)的上端面与伸缩杆(8)的下端面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形图测绘用对中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10)由控制槽(101)、滑动槽(102)、移动块(103)、限位块(104)、连接弹簧(105)和限位柱(106)组成,所述控制槽(101)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控制槽(101)分别开设在滑动块(9)内部的两侧,所述滑动槽(102)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滑动槽(102)分别开设在控制槽(101)的一侧,所述移动块(103)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移动块(103)分别位于控制槽(101)的内部,所述限位块(104)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限位块(104)分别插接在滑动槽(102)的内部,所述连接弹簧(105)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连接弹簧(105)分别固定连接在控制槽(101)内部的一侧,所述限位柱(106)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限位柱(106)分别固定连接在控制槽(101)的一侧内壁,且限位柱(106)位于连接弹簧(105)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地形图测绘用对中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槽(102)与控制槽(101)的内部互相贯通,所述移动块(103)的外壁与控制槽(101)的内壁贴合且滑动连接,所述限位块(104)的外壁均与滑动槽(102)、第二限位槽(17)和第一限位槽(16)的内壁贴合且滑动配合,且限位块(104)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控制槽(101)的内部和第二限位槽(17)的内部,所述限位块(104)位于控制槽(101)内部的一端与移动块(103)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块(104)的一侧端面分别与第一伸缩管(5)、第二伸缩管(6)、第三伸缩管(7)的一侧外壁处于同一平面,所述连接弹簧(105)的另一端与移动块(103)的一侧端面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形图测绘用对中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管(5)一侧外壁的内部开设有定位孔(24),所述固定杆(38)的外壁固定设置有固定块(25),且固定块(25)设置有三个,三个所述固定块(25)分别位于第一伸缩管(5)的一侧,所述固定块(25)内部的一侧开设有转动槽(26),所述转动槽(26)的内部设置有支撑杆(27),所述支撑杆(27)的一端与转动槽(26)的内壁通过销轴(28)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杆(27)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定位杆(29),所述定位杆(29)的外壁与定位孔(24)的内壁贴合且滑动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形图测绘用对中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38)一侧的第一伸缩管(5)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放置框(30),所述放置框(30)的内部设置有套接框(31),所述套接框(31)前端面的上方与下方均固定设置有控制座(32),所述控制座(32)的内部开设有滑动孔(33),所述滑动孔(33)的内部插接有滑动杆(34),且滑动杆(34)的两端分别延伸控制座(32)的上方与下方,所述滑动杆(34)的外壁与滑动孔(33)的内壁贴合且滑动连接,所述滑动杆(3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插接块(37),且插接块(37)的外壁分别与第一限位槽(16)和第二限位槽(17)的内壁贴合且滑动配合,所述滑动杆(34)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按压板(35),所述按压板(35)与控制座(32)之间固定设置有控制弹簧(36),且控制弹簧(36)分别设置有两个。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地形图测绘用对中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套接框(31)前端上方与下方插接块(37)相向一侧端面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伸缩管(5)的宽度,所述第二伸缩管(6)和滑动块(9)的总长度与第一伸缩管(5)的上方内壁和下方内壁之间的距离相同,所述第三伸缩管(7)和滑动块(9)的总长度与第二伸缩管(6)的上方内壁和下方内壁之间的距离相同,所述伸缩杆(8)和滑动块(9)的总长度与第三伸缩管(7)的上方内壁和下方内壁之间的距离相同,所述第二伸缩管(6)、第三伸缩管(7)和伸缩杆(8)的外壁分别与第一伸缩管(5)、第二伸缩管(6)和第三伸缩管(7)一端的定位槽(39)内壁贴合且滑动连接。
CN202120057251.9U 2021-01-08 2021-01-08 一种地形图测绘用对中杆 Active CN2154888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57251.9U CN215488833U (zh) 2021-01-08 2021-01-08 一种地形图测绘用对中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57251.9U CN215488833U (zh) 2021-01-08 2021-01-08 一种地形图测绘用对中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488833U true CN215488833U (zh) 2022-01-11

Family

ID=797608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057251.9U Active CN215488833U (zh) 2021-01-08 2021-01-08 一种地形图测绘用对中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4888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050518U (zh) 一种新型电气装调实训台
CN116006869A (zh) 一种水文水资源测绘用测绘仪定位装置及方法
CN210800643U (zh) 一种精密投影仪
CN215488833U (zh) 一种地形图测绘用对中杆
CN211992868U (zh) 一种建筑电气设计多功能工具台
CN219775291U (zh) 一种基于工程测绘便于快速固定的测绘仪定位装置
CN218270749U (zh) 一种用于房产和地籍测绘的设备
CN220522066U (zh) 一种支撑装置
CN218153172U (zh) 一种道路工程设计用测绘装置
CN220647337U (zh) 一种折叠式展示显示设备
CN219331115U (zh) 一种可调节升降的演示板
CN111551435A (zh) 一种移动式土壤测试用真三轴仪
CN219177418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音频播放器
CN216348603U (zh) 一种矿山测量用激光指向仪定坡装置
CN220763939U (zh) 一种矿山测绘用便携绘图板
CN221121722U (zh) 一种市政工程用顶管开挖激光导向测量装置
CN220647334U (zh) 一种复杂地形可调式测绘仪
CN216447760U (zh) 一种建筑设计工作用测量设备
CN213600075U (zh) 一种测绘仪支架
CN220522055U (zh) 一种活动房安装的地面找平装置
CN215577242U (zh) 一种物理教学用简易组装演示设备
CN219555376U (zh) 一种网络计算机机箱固定机架
CN213714313U (zh) 一种公路设计用路线测量装置
CN219140381U (zh) 一种建筑工程管理用的多功能测量装置
CN220532830U (zh) 一种电子元件引脚折弯治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