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600075U - 一种测绘仪支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测绘仪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600075U
CN213600075U CN202022739702.5U CN202022739702U CN213600075U CN 213600075 U CN213600075 U CN 213600075U CN 202022739702 U CN202022739702 U CN 202022739702U CN 213600075 U CN213600075 U CN 2136000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ing leg
wheel
supporting
driving
driv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73970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晓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273970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6000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6000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6000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测绘仪支架,包括仪器安装座、支撑座、高度调节支架、主支撑腿、移动轮、三角支撑腿和移动轮高度调节组件,三角支撑腿铰接设于支撑座底壁上,三角支撑腿下端设有固定板,固定板上设有螺纹孔,螺纹孔内通过螺纹连接设有扦插柱,扦插柱下端设有扦插头,支撑座内设有驱动腔,移动轮高度调节组件设于驱动腔内,驱动腔上壁和底壁上均设有升降孔,主支撑腿上端依次贯穿驱动腔上壁和底壁上的升降孔设置,主支撑腿通过螺纹与移动轮高度调节组件连接,移动轮设于主支撑腿下端,高度调节支架设于支撑座上表面,仪器安装座设于高度调节支架上端。本实用新型涉及测绘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即可实现稳定支撑,又便于移动位置的测绘仪支架。

Description

一种测绘仪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绘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测绘仪支架。
背景技术
测绘仪器,简单讲就是为测绘作业设计制造的数据采集、处理、输出等仪器和装置。在工程建设中规划设计、施工及经营管理阶段进行测量工作所需用的各种定向、测距、测角、测高、测图以及摄影测量等方面的仪器。测绘仪在使用的时候,需要安装在特定的支架上并调节支架的水平度,从而保证测绘仪在水平面上进行相关测量。
现有的测绘仪支架通常为三角支架,传统三角支架虽然可以折叠,但是通常缺少移动轮,需要人工搬动移动三角支架的位置,影响了测绘支架使用的便捷程度。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当前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即可实现稳定支撑,又便于移动位置的测绘仪支架。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实用新型一种测绘仪支架,包括仪器安装座、支撑座、高度调节支架、主支撑腿、移动轮、三角支撑腿和移动轮高度调节组件,所述三角支撑腿铰接设于支撑座底壁上,所述三角支撑腿设有三组,所述三角支撑腿下端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通过螺纹连接设有扦插柱,所述扦插柱下端设有锥形扦插头,固定板和扦插头的设置,使三角支撑腿可以满足不同条件下的稳定固定支撑,所述支撑座为中空结构设置,所述支撑座内设有驱动腔,所述移动轮高度调节组件设于驱动腔内,所述驱动腔上壁和底壁上对应设有升降孔,所述主支撑腿上端依次贯穿驱动腔上壁和底壁上的升降孔设置,所述主支撑腿中上部设有外螺纹,所述主支撑腿通过螺纹与移动轮高度调节组件连接,所述移动轮设于主支撑腿下端,所述高度调节支架设于支撑座上表面,所述高度调节支架设有两组,两组所述高度调节支架分别位于升降孔两侧,所述仪器安装座设于高度调节支架上端。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轮高度调节组件包括摇把、主动驱动轴、从动驱动轴、主动锥形轮、从动锥形轮、主动驱动齿轮、支撑套筒和从动驱动齿轮,所述主动驱动轴转动设于驱动腔侧壁上,所述主动驱动轴一端设于支撑座外,所述摇把设于主动轴位于支撑座外的一端,所述主动锥形轮设于主动驱动轴上,所述从动驱动轴转动设于驱动腔顶壁和底壁上,所述从动锥形轮设于从动驱动轴上,所述从动锥形轮与主动锥形轮啮合,所述主动驱动齿轮设于从动驱动轴上,所述支撑套筒设于支撑座底壁上,所述从动驱动齿轮转动设于支撑套筒上端,所述从动驱动齿轮与主动驱动齿轮啮合,所述从动驱动齿轮上设有内螺纹,所述主支撑腿中上部的外螺纹与从动驱动齿轮的内螺纹啮合。
进一步地,所述主支撑腿中下部设有支撑腿限位组件,所述支撑腿限位组件设有三组,三组所述支撑腿限位组件分别与三组三角支撑腿对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腿限位组件包括限位件和限位螺钉,所述限位件设于主支撑腿上,所述限位件远离主支撑腿的一端设有卡合开口,所述卡合开口两侧的限位件上对应设有螺纹孔,所述限位螺钉通过螺纹连接设于螺纹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主支撑腿的高度大于三角支撑腿长度与支撑座高度之和。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座外侧壁上设有握持把手。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轮为万向轮,所述移动轮上设有刹车片。
采用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一种测绘仪支架,通过安装有移动轮的主支撑腿与三角支撑腿配合,既满足了测绘过程中对于测绘仪器的稳定支撑,又实现了测绘仪支架的便捷式移动,使用便捷;同时,在固定板和扦插柱的配合作用下,使测绘仪支架可以满足不同地面的测绘需求,使用范围更广;另外,支撑腿限位组件的设置,可以实现三角支撑腿的稳定收纳,便于整体移动测绘仪支架。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测绘仪支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测绘仪支架移动轮高度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测绘仪支架支撑腿限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仪器安装座,2、支撑座,3、高度调节支架,4、主支撑腿,5、移动轮,6、三角支撑腿,7、固定板,8、扦插柱,9、扦插头,10、驱动腔,11、从动锥形,12、从动驱动轴,13、主动驱动齿轮,14、支撑套筒,15、从动驱动齿轮,16、支撑腿限位组件,17、限位件,18、卡合开口,19、限位螺钉,20、握持把手,21、摇把,22、主动驱动轴、23、主动锥形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测绘仪支架,包括仪器安装座1、支撑座2、高度调节支架3、主支撑腿4、移动轮5、三角支撑腿6和移动轮高度调节组件,三角支撑腿6铰接设于支撑座2底壁上,三角支撑腿6设有三组,三角支撑腿6下端设有固定板7,固定板7上设有螺纹孔,螺纹孔内通过螺纹连接设有扦插柱8,扦插柱8下端设有锥形扦插头9,固定板7和扦插头9的设置,使三角支撑腿6可以满足不同条件下的稳定固定支撑,支撑座2为中空结构设置,支撑座2内设有驱动腔10,移动轮高度调节组件设于驱动腔10内,驱动腔10上壁和底壁上对应设有升降孔,主支撑腿4上端依次贯穿驱动腔10上壁和底壁上的升降孔设置,主支撑腿4中上部设有外螺纹,主支撑腿4通过螺纹与移动轮高度调节组件连接,移动轮5设于主支撑腿4下端,高度调节支架3设于支撑座2上表面,高度调节支架3设有两组,两组高度调节支架3分别位于升降孔两侧,仪器安装座1设于高度调节支架3上端。
其中,移动轮高度调节组件包括从动驱动轴12、主动驱动齿轮13、支撑套筒14、从动驱动齿轮15、摇把21、主动驱动轴22、主动锥形轮23和从动锥形轮11,主动驱动轴22转动设于驱动腔10侧壁上,主动驱动轴22一端设于支撑座2外,摇把21设于主动轴位于支撑座2外的一端,主动锥形轮23设于主动驱动轴22上,从动驱动轴12转动设于驱动腔10顶壁和底壁上,从动锥形轮11设于从动驱动轴12上,从动锥形轮11与主动锥形轮23啮合,主动驱动齿轮13设于从动驱动轴12上,支撑套筒14设于支撑座2底壁上,从动驱动齿轮15转动设于支撑套筒14上端,从动驱动齿轮15与主动驱动齿轮13啮合,从动驱动齿轮15上设有内螺纹,主支撑腿4中上部的外螺纹与从动驱动齿轮15的内螺纹啮合。主支撑腿4中下部设有支撑腿限位组件16,支撑腿限位组件16设有三组,三组支撑腿限位组件16分别与三组三角支撑腿6对应设置。支撑腿限位组件16包括限位件17和限位螺钉19,限位件17设于主支撑腿4上,限位件17远离主支撑腿4的一端设有卡合开口18,卡合开口18两侧的限位件17上对应设有螺纹孔,限位螺钉19通过螺纹连接设于螺纹孔内。主支撑腿4的高度大于三角支撑腿6长度与支撑座2高度之和。支撑座2外侧壁上设有握持把手20。移动轮5为万向轮,移动轮5上设有刹车片。
具体使用时,初始状态下,三角支撑腿6卡合设于卡合开口18内,并在限位螺钉19的作用下稳定在卡合开口18内,此时,移动轮5接触地面,工作人员握紧握持把手20,在移动轮5的作用下,推动测绘仪支架整体移动至需要工作的位置,转动摇把21,摇把21通过主动锥形轮23和从动锥形轮11的传动作用带动从动驱动轴12旋转,从动驱动轴12带动主动驱动齿轮13旋转,主动驱动齿轮13带动从动驱动齿轮15旋转,从动驱动齿轮15带动主支撑腿4上升,直至主支撑腿4下端伸出驱动腔10的高度与三角支撑腿6打开时顶端与地面的垂直距离相等,停止转动摇把21,然后,旋拧限位螺钉19,限位螺钉19从卡合开口18处移开,将三角支撑腿6从卡合开口18内移出,三组三角支撑腿6与主支撑腿4配合进行支撑,若测绘地点地面平整,则可直接将固定板7置于地面,若测绘地点地面不平,则可通过扦插柱8插入土壤内保证测绘仪支架稳定。
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料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料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一种测绘仪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仪器安装座、支撑座、高度调节支架、主支撑腿、移动轮、三角支撑腿和移动轮高度调节组件,所述三角支撑腿铰接设于支撑座底壁上,所述三角支撑腿设有三组,所述三角支撑腿下端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通过螺纹连接设有扦插柱,所述扦插柱下端设有锥形扦插头,所述支撑座为中空结构设置,所述支撑座内设有驱动腔,所述移动轮高度调节组件设于驱动腔内,所述驱动腔上壁和底壁上对应设有升降孔,所述主支撑腿上端依次贯穿驱动腔上壁和底壁上的升降孔设置,所述主支撑腿中上部设有外螺纹,所述主支撑腿通过螺纹与移动轮高度调节组件连接,所述移动轮设于主支撑腿下端,所述高度调节支架设于支撑座上表面,所述高度调节支架设有两组,两组所述高度调节支架分别位于升降孔两侧,所述仪器安装座设于高度调节支架上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测绘仪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轮高度调节组件包括摇把、主动驱动轴、从动驱动轴、主动锥形轮、从动锥形轮、主动驱动齿轮、支撑套筒和从动驱动齿轮,所述主动驱动轴转动设于驱动腔侧壁上,所述主动驱动轴一端设于支撑座外,所述摇把设于主动轴位于支撑座外的一端,所述主动锥形轮设于主动驱动轴上,所述从动驱动轴转动设于驱动腔顶壁和底壁上,所述从动锥形轮设于从动驱动轴上,所述从动锥形轮与主动锥形轮啮合,所述主动驱动齿轮设于从动驱动轴上,所述支撑套筒设于支撑座底壁上,所述从动驱动齿轮转动设于支撑套筒上端,所述从动驱动齿轮与主动驱动齿轮啮合,所述从动驱动齿轮上设有内螺纹,所述主支撑腿中上部的外螺纹与从动驱动齿轮的内螺纹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测绘仪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撑腿中下部设有支撑腿限位组件,所述支撑腿限位组件设有三组,三组所述支撑腿限位组件分别与三组三角支撑腿对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测绘仪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腿限位组件包括限位件和限位螺钉,所述限位件设于主支撑腿上,所述限位件远离主支撑腿的一端设有卡合开口,所述卡合开口两侧的限位件上对应设有螺纹孔,所述限位螺钉通过螺纹连接设于螺纹孔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测绘仪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撑腿的高度大于三角支撑腿长度与支撑座高度之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测绘仪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外侧壁上设有握持把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测绘仪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轮为万向轮,所述移动轮上设有刹车片。
CN202022739702.5U 2020-11-24 2020-11-24 一种测绘仪支架 Active CN2136000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39702.5U CN213600075U (zh) 2020-11-24 2020-11-24 一种测绘仪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39702.5U CN213600075U (zh) 2020-11-24 2020-11-24 一种测绘仪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600075U true CN213600075U (zh) 2021-07-02

Family

ID=765969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739702.5U Active CN213600075U (zh) 2020-11-24 2020-11-24 一种测绘仪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6000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533356U (zh) 一种地质勘查全站仪水平校准辅助装置
CN114738634A (zh) 一种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用地理空间测绘绘图装置
CN213600075U (zh) 一种测绘仪支架
CN212721429U (zh) 一种便于工程测量仪器对中的装置
CN219300299U (zh) 一种勘探测量设备通用三脚架
CN113374997A (zh) 一种测绘用测量设备超快速整平固定装置
CN114485589A (zh) 基于电致变流体的数据信息收集用山地地形测绘装置
CN210241026U (zh) 一种多角度调节水平仪的装置
CN213745691U (zh) 一种测绘设备用调节装置
CN215776311U (zh) 用于景观设计的绘图架
CN219453438U (zh) 一种测绘仪定位装置
CN216593416U (zh) 一种具有自动调平功能的测量测绘装置
CN215488833U (zh) 一种地形图测绘用对中杆
CN221121707U (zh) 一种便于调节的经纬仪底座
CN220102750U (zh) 一种土地测绘用测绘仪三脚架定位装置
CN216339051U (zh) 一种桥梁道路施工放线定位装置
CN220582040U (zh) 一种便于调节测绘高度的测绘仪
CN218208659U (zh) 一种基于不动产测绘用的多功能测量装置
CN216307338U (zh) 一种用于土木工程的立式测绘装置
CN216344785U (zh) 一种工程勘察专用的定位固定架
CN219282975U (zh) 一种垂直度检测装置
CN220817294U (zh) 一种测绘墙角测绘固定架装置
CN220623293U (zh) 一种土地测绘用支架
CN218511760U (zh) 一种工程测量用对中杆调平装置
CN221075905U (zh) 一种测绘仪用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