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88076U - 一种防水套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水套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488076U
CN215488076U CN202120839611.0U CN202120839611U CN215488076U CN 215488076 U CN215488076 U CN 215488076U CN 202120839611 U CN202120839611 U CN 202120839611U CN 215488076 U CN215488076 U CN 2154880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side wall
ring
convex ring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83961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梅智锋
关冠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Liansu Technology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Liansu Technology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Liansu Technology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xi Liansu Technology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83961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4880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4880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4880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ying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utsid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水套管,包括外套管与内套管;所述内套管插设在外套管中,所述内套管的外侧壁与外套管的内侧壁相贴合,且内套管的一端延伸出外套管;所述外套管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挡水圈,至少一个所述挡水圈远离外套管的侧壁上设有遇水膨胀的止水条。本实用新型中的防水套管具有防水效果好,且安装便捷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防水套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给排水管道配件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防水套管。
背景技术
在安装与管井、蓄水池等给排水设施相连接的管道时,首先需在管井、蓄水池等设施的墙体中预埋防水套管,再将管道与防水套管相连接,从而实现管道与管井、蓄水池等给排水设施相连接。
在公告号为CN212718431U的中国专利中,就公开了一种管道穿墙防水套管,其包括防水套管主体、混凝土墙体和缝隙复合填充层,防水套管主体预埋在混凝土墙体内,防水套管主体的外壁上设置有防水翼环,防水翼环和防水套管主体之间设置有防水翼环辅助固定环,通过设置缝隙复合填充层、防水翼环和防水翼环辅助固定环,防水翼环通过防水翼环辅助固定环从两侧进行夹持后焊接在防水套管主体的外侧。
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防水套管,其安装复杂,安装效率低,不适于大规模的市政工程。传统的防水套管虽然安装简单,但是传统的防水套管多采用钢制,其与墙体之间的接触为刚性接触,不够紧密,防水效果不佳;且传统的钢制防水套管与管道的连接采用的是法兰-螺栓连接,而防水套管预埋在墙体中,当给排水设施建造完毕,填埋管道的水泥干燥后膨胀对防水套管与管道之间的法兰连接的位置处的螺栓产生挤压,从而使得连接处产生松动,影响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防水套管安装复杂、防水效果欠佳、且防水套管与官道之间的连接易松动的问题,提供一种防水套管,其具有防水效果好,且安装便捷的优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水套管,包括外套管与内套管;所述内套管插设在外套管中,所述内套管的外侧壁与外套管的内侧壁相贴合,且内套管的一端延伸出外套管;所述外套管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挡水圈,至少一个所述挡水圈远离外套管的侧壁上设有遇水膨胀的止水条。
本实用新型预先将内套管与管道连接,再将内套管插入外套管的安装方式,相比在施工现场通过法兰-螺栓将管道与钢制防水套管连接起来的传统安装方式更加便捷。且本实用新型中,外套管将内套管包裹,从而避免了因填埋水泥的挤压而导致管道与防水套管之间的螺栓连接部位发生松动的问题。使用时,首先将外套管上设置有挡水圈的部分预埋在墙体中,并使得外套管的一端暴露在给排水设施的外部,然后将管道与内套管固定连通,再将内套管插入外套管暴露在给排水设施外部的一端,从而使得管道通过本实用新型的防水套管与给排水设施相连通。当给排水设施内的水从墙体与外套管之间的缝隙逸出时,水流将首先被挡水圈阻挡,当挡水圈难以阻挡水流时,水流将与止水条相遇,止水条浸水后将发生膨胀,膨胀的止水条将挡水圈与墙体之间的间隙封堵,使得后续的水流难以穿过止水条继续蔓延。
进一步的,还包括凸环;所述凸环套设在外套管的外壁上,至少一个所述挡水圈设置在所述凸环背离外套管的侧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凸环的轴向侧壁与外套管的轴向侧壁之间存在间隔。
进一步的,所述凸环的周侧壁的径向截面呈拱形,且凸环的周侧壁的中间位置处朝向背离外套管的方向凸起;所述挡水圈位于凸环周侧壁的中间位置处。
进一步的,所述凸环的周侧壁的径向截面呈阶梯状,且凸环的周侧壁的中间位置处朝向背离外套管的方向凸起;所述挡水圈位于凸环周侧壁的中间位置处。
进一步的,所述挡水圈背离外套管的侧壁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止水条嵌设在安装槽中。
进一步的,所述内套管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位于内套管的外侧壁与外套管内侧壁相接触的位置处。
进一步的,所述外套管的内侧壁上固定设置有限位凸缘,所述限位凸缘位于外套管长度方向的一端。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凸缘的厚度等于内套管的侧壁厚度。
进一步的,所述外套管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限位凸环,所述第一限位凸环位于外套管的外侧壁远离凸环的位置处;所述内套管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限位凸环,所述第二限位凸环位于内套管的外侧壁延伸出外套管的位置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
1.当给排水设施内的水从墙体与外套管之间的缝隙逸出时,水流将首先被挡水圈阻挡,当挡水圈难以阻挡水流时,水流将与止水条相遇,止水条浸水后将发生膨胀,膨胀的止水条将挡水圈与墙体之间的间隙封堵,使得后续的水流难以穿过止水条继续蔓延。预先将内套管与管道连接,再将内套管插入外套管的安装方式,相比在施工现场通过法兰-螺栓将管道与钢制防水套管连接起来的传统安装方式更加便捷。且本实用新型中,外套管将内套管包裹,从而避免了因填埋水泥的挤压而导致管道与防水套管之间的螺栓连接部位发生松动的问题;
2.凸环能够将挡水圈顶部与外套管外侧壁之间的距离增加,从而提升了挡水圈阻挡水流的能力;
3.当内套管插设在外套管中时,内套管外侧壁上的密封圈能够将内套管与外套管之间的缝隙封堵,从而防止了水流从内套管与外套管之间的缝隙逸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防水套管的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沿A-A线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防水套管的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5是图3沿B-B线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1、外套管;2、内套管;3、挡水圈;4、止水条;5、凸环;6、安装槽;7、密封圈;8、限位凸缘;9、第一限位凸环;10、第二限位凸环。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实施例1:
参照图1至图2,一种防水套管的第一实施例,包括外套管1与内套管2;内套管2插设在外套管1中,内套管2的外侧壁与外套管1的内侧壁相贴合,且内套管2的一端延伸出外套管1;外套管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挡水圈3,至少一个挡水圈3背离外套管1的侧壁上安装有遇水膨胀的止水条4。
具体来说,外套管1与内套管2皆呈圆柱状,内套管2长度方向的一端同轴插设在外套管1中,内套管2长度方向的另一端延伸出外套管1。外套管1的外侧壁上在远离内套管2的位置处同轴设置有环形挡水圈3,本实施例中,挡水圈3的数量为一个。挡水圈3的径向截面呈长方形,挡水圈3的顶部设置有遇水膨胀的止水条4。
使用时,首先将外套管1上设置有挡水圈3的部分预埋在墙体中,并使得外套管1的一端暴露在给排水设施的外部,然后将管道与内套管2固定连通,再将内套管2插入外套管1暴露在给排水设施外部的一端,从而使得管道通过本实用新型的防水套管与给排水设施相连通。当给排水设施内的水从墙体与外套管1之间的缝隙逸出时,水流将首先被挡水圈3阻挡,当挡水圈3难以阻挡水流时,水流将与止水条4相遇,止水条4浸水后将发生膨胀,膨胀的止水条4将挡水圈3与墙体之间的间隙封堵,使得后续的水流难以穿过止水条4继续蔓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凸环5;凸环5套设在外套管1的外壁上,至少一个挡水圈3设置在凸环5背离外套管1的侧壁上。
具体来说,凸环5同轴固定设置在外套管1的外侧壁上,且凸环5位于外套管1长度方向的一端。凸环5与外套管1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是超声波焊接,可以是粘接,也可以是凸环5与外套管1一体成型,本实施例中优选为凸环5与外套管1一体成型,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凸环5内壁与外套管1外壁之间的间隙。挡水圈3固定设置在凸环5的外壁上,挡水圈3与凸环5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是超声波焊接,可以是粘接,也可以是挡水圈3与凸环5一体成型,本实施例中优选为凸环5与挡水圈3一体成型,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凸环5外壁与挡水圈3内壁之间的间隙。
如此设置,凸环5能够将挡水圈3顶部与外套管1外侧壁之间的距离增加,从而提升了挡水圈3阻挡水流的能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凸环5的轴向侧壁与外套管1的轴向侧壁之间存在间隔。
具体来说,凸环5朝向给排水设施的轴向侧壁与外套管1朝向给排水设施的轴向侧壁之间存在间隔。
如此设置,当给排水设施中的水流沿墙体与外套管1的外侧壁之间的间隙逸出时,凸环5的轴向侧壁能够利用自身的厚度对逸出的水流进行初步的阻挡。
参照图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凸环5的径向截面呈拱形,且凸环5周侧壁的半径沿凸环5的轴向先递增后递减,凸环5周侧壁的中间位置处的半径为最大半径;挡水圈3位于凸环5周侧壁的中间位置处。
具体来说,凸环5的径向截面呈拱形,且凸环5的径向截面的顶点位于凸环5周侧壁的中间位置处。挡水圈3位于凸环5外侧壁的中间位置处。
如此设置,使得挡水圈3位于挡水圈3顶部与外套管1外侧壁之间的距离最大的位置处;且由于凸环5的外侧壁呈拱形,因此挡水圈3两侧的凸环5外侧壁呈斜坡状,从而使得当水流逸出至凸环5的外侧壁上时,难以快速地流动至挡水圈3的位置处,延缓了水流的逸出速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挡水圈3背离外套管1的侧壁上开设有安装槽6,止水条4嵌设在安装槽6中。
具体来说,挡水圈3的顶壁沿挡水圈3的径向垂直开设有安装槽6,安装槽6围绕挡水圈3设置,且安装槽6的径向截面与止水条4的径向截面相同,止水条4嵌设在安装槽6中。
如此设置,能够减少止水条4与给排水设施墙体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降低了外套管1埋设在墙体中时,止水条4因墙体的挤压而产生损坏的概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内套管2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密封圈7,密封圈7位于内套管2的外侧壁与外套管1内侧壁相接触的位置处。
具体来说,密封圈7呈圆环状,多个密封圈7同轴间隔嵌设在内套管2的外侧壁上,密封圈7的数量可以是两个,也可以是三个、四个或更多,本实施例中为两个。当内套管2插设在外套管1中,且处于使用位置时,密封圈7位于靠近凸环5的位置处。
如此设置,密封圈7能够将内套管2与外套管1之间的缝隙封堵,从而防止了水流从内套管2与外套管1之间的缝隙逸出,且两个密封圈7能够提升封阻水流的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外套管1的内侧壁上固定设置有限位凸缘8,限位凸缘8位于外套管1长度方向的一端。
具体来说,限位凸缘8呈圆环状,且同轴固定设置在外套管1的内侧壁上,限位凸缘8与外套管1的连接方式可以是粘接,可以是超声波焊接,也可以是限位凸缘8与外套管1一体成型;本实施例中优选为限位凸缘8与外套管1一体成型,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限位凸缘8与外套管1内壁之间的间隙。限位凸缘8位于外套管1长度方向的一侧,且限位凸缘8的轴向侧壁与外套管1的轴向侧壁相平齐。当外套管1进行使用时,需将外套管1上限位凸缘8所在的一端预埋在给排水设施的墙体中。
如此设置,当内套管2插入外套管1时,内套管2的轴向侧壁将与限位凸缘8的轴向侧壁发生抵接,限位凸缘8从而阻止了内套管2在外套管1内继续移动,进而达到了安装内套管2时,能够将内套管2快速定位至适宜位置的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限位凸缘8的厚度等于内套管2的侧壁厚度。
如此设置,当内套管2的轴向侧壁与限位凸缘8的轴向侧壁抵接时,内套管2的内侧壁与凸缘的内侧壁即形成了一个整体平面,使得当本实用新型中的防水套管投入使用时,给排水设施中的水进入内套管2时,不会对内套管2的轴向侧壁产生冲击,从而改善了因水流冲击导致内套管2从外套管1中脱落的问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外套管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限位凸环9,第一限位凸环9位于外套管1的外侧壁远离凸环5的位置处;内套管2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限位凸环10,第二限位凸环10位于内套管2的外侧壁延伸出外套管1的位置处。
具体来说,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凸环9与第二限位凸环10的数量各一个。第一限位凸环9同轴固定设置在外套管1的外侧壁上,第一限位凸环9与外套管1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是粘接、超声波焊接、也可以是第一限位凸环9与外套管1一体成型,本实施例中,优选为第一限位凸环9与外套管1一体成型,从而使得第一限位凸环9在使用时难以从外套管1上脱落。第一限位凸环9位于外套管1背离限位凸缘8的一侧,且第一限位环的径向截面呈长方形,第一限位凸环9背离限位凸缘8的轴向侧壁与外套管1背离限位凸缘8的轴向侧壁相平齐。第二限位凸环10同轴固定设置在内套管2的外侧壁上,且第二限位凸环10位于内套管2延伸出外套管1的一端,第二限位凸环10的径向截面呈长方形;第二限位凸环10与内套管2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是粘接、超声波焊接、也可以是第二限位凸环10与内套管2一体成型,本实施例中,优选为第二限位凸环10与内套管2一体成型,从而使得第二限位凸环10在使用时难以从内套管2上脱落。
如此设置,使得技术人员可以通过拉紧器将内套管2牢固地插入外套管1中。操作时,将拉紧器的两个绳索分别套在外套管1与内套管2相互远离的两端上,然后操作拉紧器收紧绳索,两个绳索逐渐靠近,并逐渐与第一限位凸环9、第二限位凸环10相抵接,从而带动内套管2逐渐插入外套管1中。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施工时,首先将外套管1带有凸环5的一端埋设在给排水设施的墙体中,然后将管道与内套管2背离密封圈7的一端相固定连接,再利用拉紧器将内套管2插入外套管1中,当内套管2的轴向侧壁与限位凸缘8的轴向侧壁抵接时,即安装完毕。当给排水设施中的水试图从墙体与外套管1之间的缝隙外溢时,水流首先被凸环5的轴向侧壁与外侧壁所阻挡,随着水流继续蔓延,水流将被挡水圈3所阻挡,若水流过大,蔓延至挡水圈3的顶面,则水流将浸湿止水条4,止水条4遇水膨胀,将挡水圈3与墙体之间的缝隙填满,从而阻止水流继续朝向外界蔓延。通过凸环5轴向侧壁、凸环5的拱形外侧壁、挡水圈3、止水条4的依次阻拦,能够达到针对不同大小的溢水量来进行多层次封阻的效果。
实施例2
参考图3至图5,为一种防水套管的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其他部分结构相似,不同的是,挡水圈3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设置在凸环5上,另一个同轴设置在外套管1的外侧壁上,且位于凸环5与第一限位凸环9之间的位置处。位于凸环5上的挡水圈3与凸环5一体成型设置,位于外套管1上的挡水圈3与外套管1一体成型设置。两个挡水圈3的周侧壁上皆开设有安装槽6,两个安装槽6内皆嵌设有遇水膨胀的止水条4。
参考图4,本实施例中,凸环5的周侧壁的径向截面呈阶梯状,且凸环5周侧壁的半径沿凸环5的轴向先递增后递减,凸环5周侧壁的中间位置处的半径为最大半径;挡水圈3位于凸环5周侧壁的中间位置处。
具体来说,凸环5周侧壁的径向截面的中间部位的厚度大于两侧的厚度,且挡水圈3设置在凸环5周侧壁的中间位置处。
参考图3,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凸环9的数量为两个,第二限位凸环1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限位凸环9间隔同轴设置于外套管1背离限位凸缘8的一侧,其中一个第一限位凸环9背离限位凸缘8的轴向侧壁与外套管1背离限位凸缘8的轴向侧壁相平齐。两个第二限位凸环10同轴间隔设置在内套管2延伸出外套管1的一端。
如此设置,使得绳索长度不同的多种拉紧器皆可用于安装外套管1与内套管2,当拉紧器的绳索长度较长时,即可将绳索套挂在相距较远的第一限位凸环9与第二限位凸环10上;当拉紧器的绳索长度较短时,即可将绳索挂套在相距较近的第一限位凸环9与第二限位凸环10上。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给排水设施中溢流出来的水蔓延至凸环5的周侧壁上时,凸环5的周侧壁能够对水进行阶段式的阻拦,水流难以快速地流动至挡水圈3的位置处,延缓了水流的逸出速度。当水流的流量过大,蔓延至凸环5上的挡水圈3的周侧壁上时,水流即将止水条4浸湿,止水条4遇水膨胀将挡水圈3与墙体之间的缝隙封堵。若水流继续增大,凸环5上的止水条4难以继续阻挡,水流越过凸环5继续朝向外界方向蔓延时,水流将遇到外套管1的外侧壁上的挡水圈3,外套管1的外侧壁上的挡水圈3将水流阻挡,若水流蔓延至外套管1的外侧壁上的挡水圈3的外侧壁处,则水流将外套管1的外侧壁上的挡水圈3上的止水条4浸湿,该止水条4遇水膨胀,阻止水流继续蔓延。通过凸环5外侧壁、凸环5、挡水圈3、止水条4、挡水圈3、止水条4的依次阻拦,能够有效防止给排水设施中的水从墙体与外套管1之间的缝隙逸出。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防水套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套管(1)与内套管(2);所述内套管(2)插设在外套管(1)中,且内套管(2)的一端伸出外套管(1);所述外套管(1)的外侧壁上至少套装有一个挡水圈(3),至少一个所述挡水圈(3)沿其外圆周面上设有设有遇水膨胀的止水条(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套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凸环(5);所述凸环(5)套设在外套管(1)的外壁上,至少一个所述挡水圈(3)设置在凸环(5)背离外套管(1)的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水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环(5)的端部与外套管(1)端部之间存在间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水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环(5)的径向截面呈拱形,且凸环(5)周侧壁的半径沿凸环(5)的轴向先递增后递减,凸环(5)周侧壁的中间位置处的半径为最大半径;所述挡水圈(3)位于凸环(5)周侧壁的中间位置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水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环(5)的径向截面呈阶梯状,且凸环(5)周侧壁的半径沿凸环(5)的轴向先递增后递减,凸环(5)周侧壁的中间位置处的半径为最大半径;所述挡水圈(3)位于凸环(5)周侧壁的中间位置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圈(3)背离外套管(1)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安装止水条(4)的安装槽(6)。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防水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管(2)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封堵内套管(2)的外壁与外套管(1)的内壁之间的缝隙的密封圈(7)。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1)的内侧壁上固定设置有限位凸缘(8),所述限位凸缘(8)位于外套管(1)的一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水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缘(8)的厚度等于内套管(2)的侧壁厚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1) 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限位凸环(9),所述第一限位凸环(9)位于外套管(1)的外侧壁远离凸环(5)的位置处;所述内套管(2)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限位凸环(10),所述第二限位凸环(10)位于内套管(2)的外侧壁延伸出外套管(1)的位置处。
CN202120839611.0U 2021-04-22 2021-04-22 一种防水套管 Active CN2154880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39611.0U CN215488076U (zh) 2021-04-22 2021-04-22 一种防水套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39611.0U CN215488076U (zh) 2021-04-22 2021-04-22 一种防水套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488076U true CN215488076U (zh) 2022-01-11

Family

ID=797755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839611.0U Active CN215488076U (zh) 2021-04-22 2021-04-22 一种防水套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4880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0163592Y1 (ko) 유리섬유보강플라스틱주입관을이용한다단그라우팅장치
CN112031812B (zh) 排水定位注浆管片及其施工方法
CN110822180A (zh) 一种穿墙管组件
JP2024505110A (ja) 大変形、定抵抗及び支持機能を有するグラウト注入用アンカーケーブル
CN201261950Y (zh) 一种钢筋混凝土水池池壁上的开孔结构
CN215488076U (zh) 一种防水套管
CN112681535B (zh) 竖直穿楼板管道用防水密封组件及其渗漏检测与施工方法
CN213684236U (zh) 一种巷道顶板淋水导流装置
CN212453000U (zh) 一种用于连接排水管道与检查井的止水结构
CN213709794U (zh) 一种排水管道与检查井连接止水结构
CN211118039U (zh) 一种穿墙管组件
CN210484825U (zh) 一种污水处理穿墙管柔性止水结构
CN212003260U (zh) 一种输水管线固定装置
CN111851416A (zh) 一种旋喷锚索栓塞氏堵水工装及施工方法
KR101076695B1 (ko) 그라운드 앵커체를 위한 인장재 호스의 방수재 고정용 지그 어셈블리
CN110593629A (zh) 一种旧有水池侧壁开洞加固防漏的施工方法及结构
CN214500379U (zh) 防渗型排污管道连接结构
CN215870706U (zh) 一种电力排管防水装置
CN212452486U (zh) 一种旋喷锚索栓塞式堵水工装
CN217736486U (zh) 顶管结构及注浆装置
CN220118138U (zh) 顶管管节防水结构
CN214331560U (zh) 可实现环形压浆兼具对中支架功能的阀体
CN219261034U (zh) 一种可周转深基坑涌水涌沙引流装置
CN215981284U (zh) 一种防渗漏的钢筋混凝土排水管
CN211171870U (zh) 用于降低泄水建筑物外水压力的排水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