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85537U - 一种拼接式门框 - Google Patents

一种拼接式门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485537U
CN215485537U CN202121418824.2U CN202121418824U CN215485537U CN 215485537 U CN215485537 U CN 215485537U CN 202121418824 U CN202121418824 U CN 202121418824U CN 215485537 U CN215485537 U CN 2154855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door frame
matching
tenon
transver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41882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孟宪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Luoka Smart Hom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Luoka Smart Hom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Luoka Smart Hom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Luoka Smart Hom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41882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4855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4855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4855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oining Of Corner Units Of Frames Or W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拼接式门框,其包括相互平行的两个横框、及相互平行的两个竖框,两个横框和两个竖框依次衔接并形成矩形门框,每个横框上形成有两个第一配合面,每个竖框上形成有分别与对应第一配合面互余配合的两个第二配合面,其中每相邻的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中的一个上设有榫头、另一个上形成有与榫头相匹配的榫槽,当榫头伸入对应榫槽时,两个横框和两个竖框依次衔接并形成互锁。本实用新型通过榫卯结构将门框的横框和竖框相拼接,这样一来,拼接后的横框和竖框之间能够形成互锁,连接强度高,有效提高门框的稳固性,延长门框的使用寿命;同时,门框结构紧凑,拼接方便,生产效率高。

Description

一种拼接式门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木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拼接式门框。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木门作为一种风格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欢迎。
目前,现有的很多木门的门框主要是由两条相互平行的横框、及两条相互平行的竖框依次衔接拼合而成的矩形框体,且在相邻的竖框和横框之间的拼合处采用粘胶的工艺进行处理。
然而,随着木门使用时间的增加,这一类门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拼合处的胶水粘性不可避免下降,相邻竖框和横框之间连接强度降低,导致相邻竖框和横框之间缝隙越来越大,甚至脱落,影响木门的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进的拼接式门框。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拼接式门框,其包括相互平行的两个横框、及相互平行的两个竖框,两个横框和两个竖框依次衔接并形成矩形门框,每个横框上形成有两个第一配合面,每个竖框上形成有分别与对应第一配合面互余配合的两个第二配合面,其中每相邻的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中的一个上设有榫头、另一个上形成有与榫头相匹配的榫槽,当榫头伸入对应榫槽时,两个横框和两个竖框依次衔接并形成互锁。
优选地,每个横框的两个第一配合面分别形成在横框两端的端面,且两个第一配合面自外向内相互靠近设置;每个竖框的两个第二配合面分别形成在竖框两端的端面,且两个第二配合面自外向内相互靠近设置。这样设置,结构紧凑,便于加工和实施。
具体的,每个横框的两个第一配合面与横框外侧边的夹角相等设置。这样设置,提高门框结构的稳固性,且整体造型对称、美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和优选方式,每个横框的两个第一配合面中的一个形成有榫槽、另一个设有榫头,且两个横框中的榫头错位分布。这样设置,每个横框和每个竖框上分别设有一个榫头和一个榫槽,方便门框的拼接。
具体的,每个榫槽沿对应的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长度方向延伸,并自对应的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垂直向内凹陷设置;每个榫头垂直连接在对应的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上。这样设置,提高横框和竖框之间拼接处的连接强度,提高门框结构的稳固性,避免变形。
优选地,每个榫槽的中心线与对应的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的中心线重合设置。
具体的,第一配合面的长度为d1,第二配合面的长度为d2,榫槽的长度为d3,其中d1=d2≤2d3。这样设置,保证相邻横框和竖框之间的连接强度。
进一步的,每个榫槽两端部的内壁呈圆弧状,插接时,对应的榫头自外周抵触在榫槽的内壁上。这样设置,便于加工,同时增加榫头与榫槽间的接触面积,避免榫头与榫槽间出现松动。
优选地,横框与对应的榫头一体成型设置;竖框与对应的榫头一体成型设置。便于加工成型,生产效率高,降低成本。
此外,横框和竖框表面分别涂有防潮漆层。
由于以上技术方案的实施,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榫卯结构将门框的横框和竖框相拼接,且拼接后的横框和竖框之间能够形成互锁,这样一来,连接强度高,有效提高门框的稳固性,延长门框的使用寿命;同时,门框结构紧凑,拼接方便,生产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拼接式门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分解示意图;
其中:1、横框;m1、第一配合面;
2、竖框;m2、第二配合面;
s、榫头;c、榫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 “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涉及的拼接式门框,其包括相互平行的两个横框1和相互平行的两个竖框2。
具体的,两个横框1上下对齐设置,每个横框1上形成有两个第一配合面m1,其中两个第一配合面m1分别位于横框1左右两端的端面,并自外向内相互靠近设置,且两个第一配合面m1与横框1外侧边的夹角相等设置。这样设置,提高门框结构的稳固性,且整体造型对称、美观。
两个竖框2左右对齐设置,每个竖框2上形成有与相邻横框1上的第一配合面m1对应互余配合的两个第二配合面m2,其中两个第二配合面m2分别位于竖框2上下两端的端面,并自外向内相互靠近设置。
也就是说,拼接时,每相邻的横框1和竖框2通过第一配合面m1和第二配合面m2相贴合。
同时,本实施例还包括四个榫头s,其中四个榫头s分别设置在位于上方横框1左端面的第一配合面m1上、位于下方横框1右端面的第一配合面m1上、位于左侧竖框2下端面的第二配合面m2上、及位于右侧竖框2上端面的第二配合面m2上,对应的,位于上方横框1右端面的第一配合面m1上、位于下方横框1左端面的第一配合面m1上、位于左侧竖框2上端面的第二配合面m2上、及位于右侧竖框2下端面的第二配合面m2上分别形成有与对应榫头s相配合的榫槽c。这样设置,每个横框和每个竖框上分别设有一个榫头和一个榫槽,方便门框的拼接。
每个榫槽c沿对应的第一配合面m1和第二配合面m2长度方向延伸,并自对应的第一配合面m1和第二配合面m2垂直向内凹陷设置,且每个榫槽c的中心线与对应的第一配合面m1和第二配合面m2的中心线重合。
具体的,第一配合面m1的长度为d1,第二配合面m2的长度为d2,榫槽c的长度为d3,其中d1=d2=2d3。这样设置,保证相邻横框和竖框之间的连接强度。
为了方便加工,每个榫槽c两端部的内壁呈圆弧状,插接时,对应的榫头s自外周抵触在榫槽c的内壁上。这样设置,便于加工,同时增加榫头与榫槽间的接触面积,避免榫头与榫槽间出现松动。
每个榫头s垂直连接在对应的第一配合面m1和第二配合面m2上。这样设置,提高横框和竖框之间拼接处的连接强度,提高门框结构的稳固性,避免变形;同时,拼接完成后,相邻横框和竖框之间形成自锁。
本例中,每个横框1与对应的榫头s一体成型设置;每个竖框2与对应的榫头s一体成型设置。便于加工成型,生产效率高,降低成本。
此外,每个横框1和每个竖框2表面分别涂有防潮漆层。
综上,本实施例具有以下优势:
1、通过榫卯结构将门框的横框和竖框相拼接,这样一来,拼接后的横框和竖框之间能够形成互锁,连接强度高,有效提高门框的稳固性,延长门框的使用寿命;
2、门框结构紧凑,拼接方便,生产效率高;
3、榫头内置,门框的拼接处实现隐形,外观整体造型对称、美观。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尽的描述,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领域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拼接式门框,其包括相互平行的两个横框、及相互平行的两个竖框,两个所述横框和两个所述竖框依次衔接并形成矩形门框,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横框上形成有两个第一配合面,每个所述竖框上形成有分别与对应所述第一配合面互余配合的两个第二配合面,其中每相邻的所述第一配合面和所述第二配合面中的一个上设有榫头、另一个上形成有与所述榫头相匹配的榫槽,当所述榫头伸入对应所述榫槽时,两个所述横框和两个所述竖框依次衔接并形成互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接式门框,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横框的两个所述第一配合面分别形成在所述横框两端的端面,且两个所述第一配合面沿自外向内相互靠近设置;每个所述竖框的两个所述第二配合面分别形成在所述竖框两端的端面,且两个所述第二配合面自外向内相互靠近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拼接式门框,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横框的两个所述第一配合面与所述横框外侧边的夹角相等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拼接式门框,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横框的两个所述第一配合面中的一个形成有所述的榫槽、另一个设有所述的榫头,且两个所述横框中的所述榫头错位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拼接式门框,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榫槽沿对应的所述第一配合面和所述第二配合面长度方向延伸,并自对应的所述第一配合面和所述第二配合面垂直向内凹陷设置;每个所述榫头垂直连接在对应的所述第一配合面和所述第二配合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拼接式门框,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榫槽的中心线与对应的所述第一配合面和所述第二配合面的中心线重合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拼接式门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面的长度为d1,所述第二配合面的长度为d2,所述榫槽的长度为d3,其中d1=d2≤2d3。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拼接式门框,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榫槽两端部的内壁呈圆弧状,插接时,对应的所述榫头自外周抵触在所述榫槽的内壁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接式门框,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框与对应的所述榫头一体成型设置;所述竖框与对应的所述榫头一体成型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接式门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框和所述竖框表面分别涂有防潮漆层。
CN202121418824.2U 2021-06-24 2021-06-24 一种拼接式门框 Active CN2154855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18824.2U CN215485537U (zh) 2021-06-24 2021-06-24 一种拼接式门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18824.2U CN215485537U (zh) 2021-06-24 2021-06-24 一种拼接式门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485537U true CN215485537U (zh) 2022-01-11

Family

ID=797218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418824.2U Active CN215485537U (zh) 2021-06-24 2021-06-24 一种拼接式门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4855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90988B2 (en) Door facing alignment assembly
CN103671444B (zh) 将附件固定在车辆车身上的固定部件和相应的固定结构
CN215485537U (zh) 一种拼接式门框
CN213235720U (zh) 一种用于滑动连接的弹片连接件及采用其的组装柜
CN107131184A (zh) 一种柜类家具框架自体锁定装配结构
CN210988944U (zh) 一种带榫头榫槽结构的一体式整体柜
CN217233286U (zh) 一种易于装配的柜门
CN210859443U (zh) 一种马牙榫
CN202990714U (zh) 隐形连接门窗框体
CN210783417U (zh) 天然纤维复合材料模块及模块化制品
CN209925382U (zh) 一种三边实木框等边榫拼装结构
CN220726772U (zh) 一种圆角木材榫接结构
CN218971022U (zh) 一种自带拉手的拼框门板结构
CN206468232U (zh) 具有组合门边框的组合木门
JP5219544B2 (ja) 枠部材の連結構造、扉及び収納家具
CN205712725U (zh) 一种组合式墙板
CN218912688U (zh) 一种防开裂拼框门板结构
CN212296071U (zh) 一种型材结构及使用该型材结构的门窗
CN106724088A (zh) 一种全榫卯结构式多柜体实木衣柜
CN103382802A (zh) 一种新型门窗系统
CN117397936B (zh) 一种拼装柜及其拼装方法
CN205876086U (zh) 具有45°榫角的门窗转角连接组件的横杆
CN219323290U (zh) 一种十字型装饰线条框
CN110507083B (zh) 天然纤维复合材料模块及模块化制品
KR20120107604A (ko) 목재창호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