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76995U - 一种运输工装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运输工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476995U
CN215476995U CN202121712942.4U CN202121712942U CN215476995U CN 215476995 U CN215476995 U CN 215476995U CN 202121712942 U CN202121712942 U CN 202121712942U CN 215476995 U CN215476995 U CN 2154769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ing
coupler
fixed frame
frame
f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71294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旭
寇涛
牟艺超
周立宾
田德坤
李鑫
冯宁
王丽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tai Jereh Petroleum Equipment and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tai Jereh Petroleum Equipment and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tai Jereh Petroleum Equipment and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tai Jereh Petroleum Equipment and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71294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4769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4769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4769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联轴器工装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运输工装,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联轴器在转运过程中,易损坏与需要重新对中,操作麻烦的问题。该运输工装包括固定框架、至少一组对中调节组件与支撑架。固定框架用于穿设待运输的联轴器。至少一组对中调节组件沿联轴器的径向穿设于固定框架上。对中调节组件沿联轴器的径向,对联轴器在固定框架中的位置进行调节与固定。支撑架一端安装于固定框架上,用于支撑固定框架。本申请用于工件转运。

Description

一种运输工装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联轴器工装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运输工装。
背景技术
移动式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在不同井场之间转运过程中,为避免联轴器受颠簸影响而损坏,通常需要将联轴器一端拆除,并用钢丝绳或吊带将悬垂部分吊住。
在实现上述转运的过程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遇到颠簸时难以保证联轴器不受损坏,而且运输至目的地后,还需要对联轴器进行重新对中或对中验证检测,操作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运输工装,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联轴器在转运过程中,易损坏,而且运输至目的地后,还需要对联轴器进行重新对中或对中验证检测,操作困难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运输工装。该运输工装包括固定框架、至少一组对中调节组件与支撑架。固定框架用于穿设待运输的联轴器。至少一组对中调节组件沿联轴器的径向穿设于固定框架上。对中调节组件沿联轴器的径向,对联轴器在固定框架中的位置进行调节与固定。支撑架一端安装于固定框架上,用于支撑固定框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运输工装。在运输联轴器时。将联轴器穿设于固定框架内。通过对中调节组件对联轴器位置进行的调节与固定。从而避免在转运过程中造成损坏。而且运输至目的地后,不需要对联轴器进行重新对中,而通过百分表或激光对中仪进行联轴器对中验证检测。避免重复进行联轴器对中。在转运完成后,通过调节对中调节组件,从而将运输工装从联轴器上卸载下来。
可选地,对中调节组件包括固定座与固定件。固定座安装于固定框架上。固定件与固定座滑动配合,且一部分设置于固定框架内用于与联轴器抵接。
可选地,固定件穿设于固定座内且沿固定座的轴线方向滑动。
可选地,固定件包括固定杆、螺杆与转动部。固定杆朝向固定框架内的一端具有安装槽。固定杆的另一端穿设于固定座内且固定杆相对固定座轴向滑动。螺杆具有外螺纹,固定杆朝向固定框架外的一端与螺杆螺纹连接。转动部转动连接于安装槽内,与联轴器抵接。
可选地,转动部为深沟球轴承,深沟球轴承通过销轴轴向转动安装于安装槽内,深沟球轴承上的外环侧面与联轴器抵接。
可选地,对中调节组件还包括手持部。手持部安装于螺杆朝向固定框架外的一端上,用于在外力作用下驱动螺杆转动,以带动固定杆在固定座内轴向滑移。
可选地,手持部包括旋转盘与手柄。旋转盘安装于螺杆朝向固定框架外的一端上。手柄安装于旋转盘朝向固定框架外的一侧上。
可选地,对中调节组件为至少两组,相邻两组对中调节组件之间的圆周距离相等。
可选地,固定框架包括多个卡条。多个卡条首尾依次可拆卸连接。支撑架与固定座连接在卡条上。
可选地,卡条呈凹形。并围设成多边形的容纳空间。容纳空间内穿设联轴器。固定座的轴线方向位于联轴器的径向方向上。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联轴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运输工装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运输工装与联轴器装配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对中调节组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固定座与固定框架装配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固定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对中调节组件的一种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固定杆与固定座装配的一种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动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深沟球轴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手持部与螺杆装配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0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手持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0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手持部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固定框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卡条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油田、发电厂、电信大楼、高层建筑、偏远地区、海岛等重要场所需要大量的电力。而在紧急的情况,备用电源显得尤为重要。移动式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可以在紧急的情况下,提供电力。由于移动式燃气轮机发电机组体积与重量较大。为了在不同场地进行安装。需要拆卸各部件进行转运。而联轴器作为移动式燃气轮机发电机组中的重要部分。参照图1A所示联轴器40的一端与燃气轮机200相连接。联轴器40的另一端与发电机300相连接。其联轴器40在转运过程显得尤为重要。
由上述可知,为了便于运输,需要将发电机300从联轴器40上拆卸下来。而在不同地方之间进行转运。由于路况颠簸等因素。在抵达下一个地方时,联轴器40可能会处于不对中的状态。对中状况也难以检查。由此造成需要对其重新对中。费时费力。因此需要一种运输工装100能够在运输联轴器40的过程中。对联轴器40进行位置固定。以使得联轴器40的位置不发生偏移,处于对中状态。而无需重复对中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能够对上述联轴器40进行运输的运输工装100。参照图1B所示该运输工装100可以包括固定框架10、至少一组对中调节组件20与支撑架30。此外,对中调节组件20可以为至少两组,相邻两组对中调节组件20之间的圆周距离相等,以便于联轴器40对中操作。该至少两组对中调节组件20可以为两组、三组或者三组以上。本申请对对中调节组件20的组数不作具体限定。同时该支撑架30其中两个安装在固定框架10的同一侧,另一个支撑架30安装在固定框架10的相对的一侧。本申请以三组对中调节组件20进行举例说明。
参照图2所示,将待运输的联轴器40穿设于固定框架10上。该联轴器40为空心结构,其为现有技术。同时三组对中调节组件20沿联轴器40的径向穿设于固定框架10上,该径向如图2中所示的a-a方向。对中调节组件20均匀分布在固定框架10上,同时对中调节组件20径向固定于联轴器40。以便使固定框架10受力更加均衡。此外对中调节组件20沿联轴器40的径向,对联轴器40在固定框架10中的位置进行调节与固定。以此使联轴器40的中心线(b-b)与固定框架10的中心线尽可能的重合。在对联轴器40固定过程中,由于采用径向固定于联轴器40,使联轴器40受力均匀与平衡。避免在转运中发生损坏。
此外,支撑架30一端安装于固定框架10上,以此支撑固定框架10。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架30的另一端通过螺栓固定于转运车的车架上,转运车在图中未示出,这样一来,在转运联轴器40的情况下,支撑架30可以对联轴器40进行支撑,以使得联轴器40的位置不偏移。
或者,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架30的另一端卡接在转运车的车架上。这样一来,在转运联轴器40的情况下,支撑架30可以对联轴器40进行支撑,以使得便于拆装工装。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运输工装100。在运输联轴器40时。将联轴器40穿设于固定框架10内。通过对中调节组件20对联轴器40位置进行固定,从而避免在转运过程中造成损坏。此外,还可以通过中调节组件20对联轴器40位置进行调节,以使得适合不同规格的联轴器40。运输到目的后,不需要对联轴器40进行重新对中,而通过百分表或激光对中仪进行联轴器40对中验证检测。避免重复进行联轴器40对中。由上述可知,联轴器40的一端连接发电机。联轴器的另一端连接燃气轮机。而在转运过程中,发电机需要从联轴器40上拆卸下来,而燃气轮机不用拆卸下来。在转运完成后,进行组装时,将发电机重新安装上。
由上述可知,对中调节组件20可以对联轴器40进行位置的调节以及相对位置的固定,避免联轴器40发生偏移。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对中调节组件20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的举例说明。
参照图3所示,该对中调节组件20包括固定座21与固定件22。参照图4所示固定座21安装于固定框架10上。例如固定座21与固定框架10螺栓连接、焊接或一体成型。本申请对固定座21与固定框架10的连接方式不作具体限定。固定件22与固定座21滑动配合。当在固定联轴器40时,固定件22在固定座21上朝向固定框架10内侧滑动。这样一来,使固定件22逐渐靠近联轴器40。当拆卸联轴器40时,固定件22在固定座21上朝向固定框架10外侧滑动。这样一来,使固定件22逐渐远离联轴器40。固定件22的一部分设置于固定框架10内用于与联轴器40抵接,以此固定联轴器40相对固定框架10的位置。
基于上述基础,固定件22穿设于固定座21内。固定座21为矩形体或圆柱体。例如可以是矩形体,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固定件22沿固定座21的轴线方向滑动。便于装配与操作固定件22。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5所示固定件22包括固定杆221、螺杆222与转动部223。参照6所示固定杆221朝向固定框架10内的一端设有安装槽224。固定杆221的另一端穿设于固定座21内且固定杆221相对固定座21轴向滑动。该轴向为图6中的c-c方向。同时固定杆221与固定座21内为间隙配合。
基于此,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固定杆221的横截面可以为半圆形、正方形或三角形等。与之相对的固定座21内部横截面与固定杆221横截面相同。
示例的,参照图7所示,固定杆221的横截面为半圆形,因此固定座21内部的横截面也为半圆形。但对固定座21的具体外形不作具体限定。例如可以为矩形,从而实现固定杆221在固定座21内实现轴向滑动,避免周向滑动。
在此基础上,为了便于固定杆221在固定座21内自由滑动,参照图6所示螺杆222具有外螺纹,固定杆221朝向固定框架10外的一端与螺杆222螺纹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当外力转动螺杆222时。固定杆221相对螺杆222转动,而由上述可知,由于固定杆221的横截面为半圆形,因此固定座21内部的横截面也为半圆形。因此固定杆221在转动的情况下,固定座21限制固定杆221的周向滑动。以此固定杆221在固定座21内轴向滑动。从而实现固定杆221伸出固定座21或收回固定座21内,以便于固定不同型号大小的联轴器40。转动部223转动连接于安装槽224内。转动部223与联轴器40抵接。以此实现对联轴器40的固定。
此外联轴器40与转动部223相对转动。便于在转运后检查联轴器40是否有损伤。为了实现联轴器40相对转动部223的转动。以便于对联轴器40对中情况进行检测。基于上述基础,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8A所示转动部223为深沟球轴承,深沟球轴承通过销轴225轴向转动安装于安装槽224内,参照图8B所示转动部223为深沟球轴承其外环侧面与联轴器40抵接。
基于此,为了便于转动螺杆222,参照图9所示对中调节组件20还包括手持部23。手持部23安装于螺杆222朝向固定框架10外的一端上,用于在外力作用下驱动螺杆222转动,以带动固定杆221在固定座21内轴向滑移。
基于上述基础,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0A所示手持部23包括旋转盘24与手柄25。旋转盘24通过键连接在于螺杆222朝向固定框架10外的一端上。并通过螺帽26固定螺杆222。便于在外力转动旋转盘24时,发生晃动。手柄25安装于旋转盘24朝向固定框架10外的一侧上。安装方便,操作简单。
基于上述基础,固定杆221在固定座21内轴向滑移。参照图10A所示,顺时针转动手柄25时,固定杆221相对固定座21滑动且固定杆221向固定座21外伸出。此时,固定杆221紧固联轴器40。参照图10B所示,逆时针转动手柄2时,固定杆221相对固定座21滑动且固定杆221向固定座21内收回。此时,固定杆221松开联轴器40。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1所示固定框架10包括多个卡条11。多个卡条11首尾依次可拆卸连接。例如可以是两个卡条11。本申请对卡条11的数量不作具体限定。支撑架30与固定座21连接在卡条11上。例如多个卡条11的连接处可以通过螺栓连接。其安装方便,便于拆解。
基于上述基础,参照图12所示卡条11呈凹形。并围设成多边形的容纳空间。例如可以是五边形、六边形或七边形等。容纳空间内穿设联轴器40。固定座21的轴线方向位于联轴器40的径向方向上。使深沟球轴承作用于联轴器40外壁的作用点,达到力的相对平衡。避免受力不均匀,发生变形。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运输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框架,用于穿设待运输的联轴器;
至少一组对中调节组件,沿所述联轴器的径向穿设于所述固定框架上,用于沿所述联轴器的径向,对所述联轴器在所述固定框架中的位置进行调节与固定;
支撑架,一端安装于所述固定框架上,用于支撑所述固定框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中调节组件包括:
固定座,安装于所述固定框架上;
固定件,与所述固定座滑动配合,且一部分设置于固定框架内用于与所述联轴器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运输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穿设于所述固定座内且沿所述固定座的轴线方向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运输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
固定杆,朝向所述固定框架内的一端具有安装槽,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固定座内且所述固定杆相对所述固定座轴向滑动;
螺杆,具有外螺纹,所述固定杆朝向所述固定框架外的一端与所述螺杆螺纹连接;
转动部,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槽内,与所述联轴器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运输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为深沟球轴承,所述深沟球轴承通过销轴轴向转动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深沟球轴承上的外环侧面与所述联轴器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运输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中调节组件还包括:
手持部,安装于所述螺杆朝向所述固定框架外的一端上,用于在外力作用下驱动所述螺杆转动,以带动所述固定杆在所述固定座内轴向滑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运输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部包括:
旋转盘,安装于所述螺杆朝向所述固定框架外的一端上;
手柄,安装于所述旋转盘朝向所述固定框架外的一侧上。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运输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中调节组件为至少两组,相邻两组所述对中调节组件之间的圆周距离相等。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运输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架包括:
多个卡条,多个所述卡条首尾依次可拆卸连接,所述支撑架与固定座连接在卡条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运输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条呈凹形,并围设成多边形的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内穿设所述联轴器,所述固定座的轴线方向位于所述联轴器的径向方向上。
CN202121712942.4U 2021-07-26 2021-07-26 一种运输工装 Active CN2154769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12942.4U CN215476995U (zh) 2021-07-26 2021-07-26 一种运输工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12942.4U CN215476995U (zh) 2021-07-26 2021-07-26 一种运输工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476995U true CN215476995U (zh) 2022-01-11

Family

ID=797521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712942.4U Active CN215476995U (zh) 2021-07-26 2021-07-26 一种运输工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4769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730782B1 (en) Support assembly, splice tooling and splice method
US11476558B2 (en) Flexible pole mount
CN215476995U (zh) 一种运输工装
US20120242100A1 (en) Lift device for service operations on mechanical parts
CN113428502A (zh) 一种运输工装
CN109404375B (zh) 一种快速锁紧法兰盘的装置
EP4023881B1 (en) Guyed tower, wind power generator set and connecting device
CN209856256U (zh) 一种用于长轴间距的柱销联轴器
CN210678578U (zh) 一种链条拆卸固定器
CN211589310U (zh) 管道加工用定位夹具
CN115703179A (zh) 输油管道焊接用夹具
CN111765100A (zh) 一种高效的轴流风机
CN219854332U (zh) 减震器拆装工具
CN219859387U (zh) 一种活塞环生产用上下料装置
CN220287063U (zh) 风向传感器安装辅助装置
CN219549405U (zh) 一种便于固定滚珠的轴承
CN218613652U (zh) 一种螺旋分布化工内件定位装置
CN220786144U (zh) 一种可调式无人机发动机安装车
CN220453062U (zh) 一种工业管道阻尼器安装夹具
US20240183375A1 (en) Connecting device for securing two beams to each other, a method for using the connecting device, and tower including the connecting device
CN114193355B (zh) 阶梯支架及导弹发动机试验台
CN213420132U (zh) 一种脱硫站用管道
CN219350650U (zh) 地铁隧道工况快装抱杆
CN213869203U (zh) 一种架设杆倒伏机构
CN210471561U (zh) 一种可拆卸凳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