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73076U - 一种活化支撑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活化支撑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473076U
CN215473076U CN202120271597.9U CN202120271597U CN215473076U CN 215473076 U CN215473076 U CN 215473076U CN 202120271597 U CN202120271597 U CN 202120271597U CN 215473076 U CN215473076 U CN 2154730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support plate
activation
supporting part
plat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27159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毕学
姜伟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ern Faurecia Auto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outhern Faurecia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ern Faurecia Auto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outhern Faurecia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27159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4730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4730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4730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igs For Machine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活化支撑板,包括支撑板本体,支撑板本体的顶面朝上凸出形成至少一个支撑部,支撑板本体的两端部均沿宽度方向延伸出卡持部。本申请的活化支撑板,对于一些工件的表面已经进行了包覆,需要对胶水进行活化时,可以将本申请的支撑板从工件的背面放入到工件的安装槽中,支撑板的支撑部安装到通孔内,从而支撑部在通孔中能够起到支撑软质材料的作用,能够间接缓减薄膜对工件直接施加的压力,防止工件受损,解决带有孔洞的包覆产品在薄膜活化过程中产品表面凹坑不平整的问题,保证产品外观质量,提高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活化支撑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活化支撑板。
背景技术
汽车内饰门板,仪表板,副仪表板多个零部件用到包覆工艺,会将软质材料贴合到硬质注塑骨架表面,以改善产品外观和舒适度,包覆会用胶水将软质材料粘附在骨架表面。
根据胶水自身的特性,软质材料包覆到骨架表后,需要对胶水进行激活活化,经常用到薄膜吸附方式进行活化,活化具体过程是,将零件放置在高温活化模具上,盖上弹性薄膜,设备开始抽真空吸附薄膜,在薄膜和零件之间形成负压,薄膜压紧产品表面,并持续一段时间,在此过程中,热量通过模具传导,把胶水加热的激活温度范围,然后真空释放,取出零件,而完成胶水激活。对于注塑骨架上有孔洞的零件,孔洞区域同样会有软质材料覆盖,当孔洞的尺寸大于20mm时,在活化过程中,由于孔洞处没有骨架支撑,薄膜会把软质材料压塌,从而导致产品表面凹坑不平整质量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适用于包覆工艺的活化支撑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本申请提供一种活化支撑板,其用于带有孔洞的工件上,活化支撑板包括支撑板本体,支撑板本体的顶面朝上凸出形成至少一个支撑部,支撑板本体的两端部均沿宽度方向延伸出卡持部,工件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开设有至少一个通孔,支撑部的轮廓与通孔的轮廓相同,且支撑部能够嵌入到通孔中。
其中,在装配状态下,支撑板本体卡持在安装槽中,支撑部插入通孔内,支撑板本体的卡持部抵顶安装槽的槽壁。
其中,支撑部的顶面与工件的顶面平齐。
其中,支撑部的侧面与通孔的孔壁之间的距离大于0.2mm。
其中,支撑部的顶端周沿处设置有圆弧过渡面。
其中,支撑板本体采用铝材料制备而成。
其中,各个支撑部均设有贯穿支撑板本体的安装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申请的活化支撑板,对于一些工件的表面已经进行了包覆,需要对胶水进行活化时,可以将本申请的支撑板从工件的背面放入到工件的安装槽中,支撑板的支撑部安装到通孔内,从而支撑部在通孔中能够起到支撑软质材料的作用,能够间接缓减薄膜对工件直接施加的压力,防止工件受损,解决带有孔洞的包覆产品在薄膜活化过程中产品表面凹坑不平整的问题,保证产品外观质量,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施例中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工件和活化支撑板的装配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中工件和活化支撑板的分解图。
附图说明:工件1,安装槽11,通孔12,支撑板本体2,安装孔21,支撑部22,卡持部23,圆弧过渡面24。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活化支撑板的具体实施方式,请见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支撑板主要用于带有孔洞的工件1上,并且,工件1的孔洞有软质材料包覆,具体的,工件1设有安装槽11,安装槽11开设有三个通孔12。支撑板包括支撑板本体2,支撑板本体2的顶面朝上凸出形成三个支撑部22。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板可以根据工件1的孔洞形状,采用铝板进行仿形设计加工,支撑部22的轮廓与通孔12的轮廓相同,相同的轮廓可以方便支撑板的安装,而采用铝板作为制备材料,其韧性好,便于加工整体,并且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在装配状态下,支撑板本体2卡持在安装槽11中,支撑部22插入通孔12内,支撑部22的顶面与工件1的顶面平齐,从而避免支撑部22阻碍包覆工艺的正常工序。支撑板本体2的两端部均沿宽度方向延伸出卡持部23,支撑板本体2的卡持部23抵顶安装槽11的槽壁,从而使支撑板两端部在宽度方向上局部过盈设计,边缘倒角,便于牢固卡在通孔12内。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支撑部22对工件1造成刮伤以及便于支撑板的拆装,支撑部22的侧面与通孔12的孔壁之间的距离大于0.2mm,进一步地,支撑部22的顶端周沿处设置有圆弧过渡面24。
在本实施例中,为确保包覆产品表面的薄膜平整,支撑部22的顶面与工件的顶面平齐。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支撑板的拆装,各个支撑部22均设有贯穿支撑板本体2的安装孔21。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活化支撑板在包覆工艺中应用过程中,对于一些工件的表面已经进行了包覆,需要对胶水进行活化时,可以将支撑板从工件的背面放入到工件的安装槽中,支撑板的支撑部22放置在工件1的对应的通孔12孔洞处,再把工件1连带支撑板一同放置在活化模具上,然后盖上薄膜,启动抽真空装置,对薄膜与模具之间进行抽真空,薄膜覆压在工件外的软质材料上,支撑部在通孔中能够起到支撑软质材料的作用,能够间接缓减薄膜对工件直接施加的压力,防止工件受损,活化完毕,取出工件1和支撑板,通过安装孔21快速将支撑板取出,支撑板再重复使用。可以解决带有孔洞的包覆产品在薄膜活化过程中,产品表面凹坑不平整的问题,保证产品外观质量,提高生产效率。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Claims (7)

1.一种活化支撑板,其用于带有孔洞的工件上,其特征在于:活化支撑板包括支撑板本体,所述支撑板本体的顶面朝上凸出形成至少一个支撑部,所述支撑板本体的两端部均沿宽度方向延伸出卡持部,所述工件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开设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支撑部的轮廓与所述通孔的轮廓相同,且所述支撑部能够嵌入到所述通孔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化支撑板,其特征在于:在装配状态下,所述支撑板本体卡持在所述安装槽中,所述支撑部插入所述通孔内,所述支撑板本体的卡持部抵顶所述安装槽的槽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化支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的顶面与所述工件的顶面平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化支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的侧面与所述通孔的孔壁之间的距离大于0.2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化支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的顶端周沿处设置有圆弧过渡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化支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本体采用铝材料制备而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化支撑板,其特征在于:各个支撑部均设有贯穿所述支撑板本体的安装孔。
CN202120271597.9U 2021-01-29 2021-01-29 一种活化支撑板 Active CN2154730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71597.9U CN215473076U (zh) 2021-01-29 2021-01-29 一种活化支撑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71597.9U CN215473076U (zh) 2021-01-29 2021-01-29 一种活化支撑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473076U true CN215473076U (zh) 2022-01-11

Family

ID=797618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271597.9U Active CN215473076U (zh) 2021-01-29 2021-01-29 一种活化支撑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4730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09020051A1 (ja) 固定治具並びにワークの処理方法
JP5371929B2 (ja) 装飾品の製造方法
CN215473076U (zh) 一种活化支撑板
WO2019184559A1 (zh) 滚压包边系统使用的自适应吸附系统
JP2772241B2 (ja) 熱転写装置
CN214723382U (zh) 一种3d玻璃抛光夹具
CN210271560U (zh) 一种无需使用粘性膜的曲面贴合治具
CN215552955U (zh) 一种汽车用稳定型门板饰条
CN219459674U (zh) 一种用于灯板贴片的工装治具
CN207189213U (zh) 一种客车桥从动轮钻孔工装
CN218110004U (zh) 一种极薄铜件产品贴膜装夹真空吸附加工治具
CN214447778U (zh) 一种蜂窝组件胶接工装
JP2010195080A (ja) ガラス板面へのモールの接着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8040432A (zh) 一种fpc产品定位贴合治具
CN213438474U (zh) 一种真空夹具气动机构
CN216100543U (zh) 用于车门内饰件的覆膜胎模工装
CN210126173U (zh) 一种用于复合墙板加工用的脱模装置
CN218749437U (zh) 一种大型有机玻璃回火夹具
CN220755059U (zh) 一种盆架平面度整形工装
CN211901252U (zh) 一种光滑薄板专用夹持机构
CN212096794U (zh) 一种门套生产用粘接定型装置
CN215143693U (zh) 一种汽车前门胎模结构
CN219255375U (zh) 一种薄壁铝合金件加工用固定夹具
CN215242970U (zh) 一种用于冰箱装饰条的胶带黏贴工装
CN210101166U (zh) 一种不锈钢镜面装饰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