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55416U - 气溶胶产生装置 - Google Patents

气溶胶产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455416U
CN215455416U CN202120286345.3U CN202120286345U CN215455416U CN 215455416 U CN215455416 U CN 215455416U CN 202120286345 U CN202120286345 U CN 202120286345U CN 215455416 U CN215455416 U CN 2154554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wall
aerosol
heating
aerosol generating
genera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28634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宏明
刘滔文
余雄
刘星
张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moore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moore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moore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moore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28634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455416U/zh
Priority to EP21922642.0A priority patent/EP4285758A1/en
Priority to PCT/CN2021/140860 priority patent/WO2022161052A1/zh
Priority to JP2023530271A priority patent/JP2023550112A/ja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4554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455416U/zh
Priority to US18/358,977 priority patent/US20240016221A1/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4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connection of cartridges and battery parts
    • A24F40/48Fluid transfer means, e.g. pum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4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connection of cartridges and battery parts
    • A24F40/48Fluid transfer means, e.g. pumps
    • A24F40/485Valves; Apertu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4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connection of cartridges and battery parts
    • A24F40/46Shape or structure of electric heating means
    • A24F40/465Shape or structure of electric heat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duction heat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20Devices using solid inhalable precursor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该气溶胶产生装置包括加热座和加热件,加热座具有加热腔,加热件用于收容并加热气溶胶产生基质,加热件设置于加热腔中,加热件包括第一侧壁,第一侧壁与加热腔的内表面之间形成第一气流通道,第一侧壁的内表面设有凸起,凸起使第一侧壁与气溶胶产生基质间形成第二气流通道,第一气流通道和第二气流通道均由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外部通向加热腔的底部。该气溶胶产生装置能解决气溶胶产生基质加热时内外周温度不均匀的问题。

Description

气溶胶产生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气溶胶产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香烟通过燃烧的方式产生烟气,在超过800℃的高温炙烤下,大量的有害物质容易挥发。为了满足人们对香烟的需求,同时降低燃烧造成的有害物质带来的危害,“加热不燃烧”型的气溶胶产生装置应运而生。
“加热不燃烧”型的气溶胶产生装置靠加热烘烤不同形式的气溶胶产生基质(如烟草材料)来产生气雾,并将气雾传递给用户吸食。这种“加热不燃烧”的方式,使得气溶胶产生基质只在较低的温度下(200℃-400℃)被加热,不会燃烧且不产生明火,有效地避免了气溶胶产生基质导致的有害物质的生成。
目前的“加热不燃烧”气溶胶产生装置中通常采用电磁感应加热或电阻材料加热的方式。其中电磁感应加热是将线圈设置在含有气溶胶产生基质的加热件的四周,通过电磁感应使加热件发热并将热量传导至气溶胶产生基质,对气溶胶产生基质进行烘烤加热。
气溶胶产生基质通常与加热件形成紧密配合以便烘烤加热。由于电磁感应加热效率快,加热件瞬间能达到很高的温度,与加热件直接接触的气溶胶产生基质外周很容易达到高温,但气溶胶产生基质由于其内部传热效率低,导致内部的气溶胶产生基质烘烤不够充分,气溶胶产生基质的内外周的温度分布不均匀。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的气溶胶产生装置,该气溶胶产生装置能解决气溶胶产生基质加热时内外周温度不均匀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该气溶胶产生装置包括加热座和加热件。加热座具有加热腔;加热件用于收容并加热气溶胶产生基质,加热件设置于加热腔中;加热件包括第一侧壁,第一侧壁与加热腔的内表面之间形成第一气流通道;第一侧壁的内表面设有凸起,凸起使第一侧壁与气溶胶产生基质间形成第二气流通道,第一气流通道和第二气流通道均由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外部通向加热腔的底部。
其中,凸起用于与气溶胶产生基质接触的表面的面积,与第一侧壁的内表面的面积的比例为5%-15%。
其中,凸起的最大高度为2mm-5mm。
其中,第一侧壁设置成环状;凸起螺旋设置在第一侧壁的内表面;或者,多个条状的凸起沿周向间隔设置在第一侧壁的内表面;或者,多个弧形的凸起沿周向间隔设置在第一侧壁的内表面;或者,多个点状的凸起呈阵列分布在第一侧壁的内表面;或者,多个环状的凸起沿轴向间隔设置在第一侧壁的内表面,每个环状的凸起具有开槽或通孔。
其中,第一侧壁部分内凹构成所述凸起。
其中,第一侧壁环状设置,且加热件与加热座共轴设置。
其中,所述加热座包括第二侧壁,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设有第一限位件,第一限位件使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间隔设置,以使第一侧壁与加热腔的内表面之间形成第一气流通道。
其中,第一侧壁的外表面凸起形成第一限位件;和/或,第二侧壁的内表面凸起形成第一限位件。
其中,加热座包括第二侧壁和底壁,第二侧壁和底壁围设成加热腔;底壁和气溶胶产生基质之间形成第三气流通道,第三气流通道与第一气流通道及第二气流通道连通。
其中,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设有第一限位件,第一限位件用于限位加热件,以使第三气流通道与第一气流通道连通。
其中,第一侧壁和底壁抵接,且第一侧壁靠近底壁的端部具有开孔,使得第三气流通道与第一气流通道连通。
其中,底壁或第二侧壁或第一侧壁设有第二限位件;第二限位件使气溶胶产生基质与底壁之间间隔以形成第三气流通道。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提供的气溶胶产生装置,该气溶胶产生装置通过在加热件的两侧设置第一气流通道和第二气流通道,第二气流通道中凸起的设置将加热件向气溶胶产生基质的传热模式从热传导变化为热传导和热对流的共同作用,且热对流占主要的传热方式。热对流比热传导的传热效率低,因此能有效地减缓热量从加热件向气溶胶产生基质外周的传热速度;同时,冷气流通过第一气流通道和第二气流通道,能使得第一气流通道和第二气流通道中空气的升温速度更慢,使得加热件向气溶胶产生基质外周的传热速度与气溶胶产生基质的外周向内部的传热速度相近,从而有效地使气溶胶产生基质的内外周的温差减小,解决了气溶胶产生基质加热时内外周温度不均匀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气溶胶产生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气溶胶产生装置的一种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气溶胶产生装置和气溶胶产生基质装配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气溶胶产生装置和气溶胶产生基质装配的一种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气溶胶产生装置和气溶胶产生基质装配的另一种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气溶胶产生装置内气流的流动路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加热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提供的加热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提供的加热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提供的加热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提供的加热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接口、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此外,本文中的“多”表示两个或者多于两个。
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特征。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所述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所述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组件。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所述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详细的说明。
需要提前说明的是,通常,气溶胶产生基质的外部具有壳体。例如,烟草的外部设有纸质包装,但为了使实施例的描述更加简略,下文描述的气溶胶产生基质泛指包括有壳体的气溶胶产生基质。
请参考图1至图4,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气溶胶产生装置10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气溶胶产生装置10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气溶胶产生装置10和气溶胶产生基质11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10,该气溶胶产生装置10可用于加热烘烤气溶胶产生基质11并产生气雾,以供用户吸食。气溶胶产生装置10包括外壳12和加热开关13。加热开关13设于外壳12的外表面上,用于控制气溶胶产生装置10的启动和关闭。外壳12中设有气溶胶产生装置10的各种部件。在本实施例中,外壳12的形状为圆柱型,在其它实施例中,外壳12也可以是其它形状。外壳12可以使用同一种材料制成,也可以由多种材料制成。例如,外壳12包括塑料外层和金属内层,用户使用时仅能接触到塑料外层。气溶胶产生装置10内部产生的热量通过金属快速导热的特性均匀地分布在金属内层,从而防止用户接触到的塑料外层过热烫手,并且还能防止塑料外层的软化。
气溶胶产生装置10还包括雾化器14、电池组件15和控制器16,雾化器14和电池组件15电连接。具体的,外壳12的顶部具有第一开口121,外壳12的内部具有安装腔122,雾化器14与电池组件15均设于安装腔122中,雾化器14设于电池组件15靠近第一开口121的一侧。雾化器14用于加热烘烤气溶胶产生基质11并产生气溶胶,电池组件15用于为雾化器14提供电源。
进一步的,雾化器14包括加热座17、线圈18和加热件19。控制器16设于电池组件15靠近第一开口121的一侧,控制器16与线圈18、加热开关13和电池组件15均电连接。控制器16用于控制线圈18与加热件19电磁感应加热的开始与停止,并能控制加热的功率、温度等参数。当用户需要使用气溶胶产生装置10时,可以按下外壳12的加热开关13,控制器16收到用户的使用请求时,控制电池组件15为线圈18供电,从而线圈18与加热件19电磁感应加热气溶胶产生基质;当用户再次按下外壳12的加热开关13,控制器16收到用户的停止使用的请求,控制电池组件15停止为线圈18供电,线圈18停止工作。控制器16还具有其他的功能,在此不再详述。
加热座17用于固定气溶胶产生基质11。加热座17设于安装腔122靠近第一开口121的一端,加热座17具有底壁171和第二侧壁172。本实施例中,加热座17的第二侧壁172环状设置,形状为圆柱体,第二侧壁172设于底壁171靠近第一开口121的一端,第二侧壁172与加热座17的底壁171围设成加热腔173。底壁171的厚度大于第二侧壁172的厚度,以使加热座17的结构强度更高。进一步的,第二侧壁172与底壁171一体成型,第二侧壁172与底壁171的材料可以是金属或者合金等导热材料。
加热座17的第二侧壁172的顶部抵接外壳12的顶部,并且,加热座17与外壳12共轴设置。第二侧壁172靠近第一开口121的一端具有第二开口174,第二开口174的口径大于等于第一开口121的口径,从而,加热座17将安装腔122与加热腔173隔开,加热腔173通过第二开口174和第一开口121与气溶胶产生装置10的外部连通。本实施例中,第二开口174的口径与第一开口121的口径相同且小于第二侧壁172的内径,且第二开口174与第一开口121的形状均为圆形。在其它实施例中,加热座17不限于本实施例描述的结构。
线圈18用于加热气溶胶产生基质11。本实施例中,线圈18套设在加热座17的第二侧壁172外周,以加热加热件19内的气溶胶产生基质11。本实施例中,线圈18为螺旋绕设的线圈,线圈通电后产生的变化磁场穿透所述金属的加热件19时产生涡流以使金属的加热件19发热并加热所述气溶胶产生基质。在其它的实施例中,也可以使用其它的发热方式为气溶胶产生基质11加热,例如电阻丝。
加热件19设置于加热腔173中。加热件19包括第一侧壁191,进一步的,加热件19的第一侧壁191环状设置,第一侧壁191靠近第二开口174的一端具有第三开口192,从而,加热件19的内部与加热腔173连通,且与气溶胶产生装置10的外部连通。
请参考图4、图5和图6,加热件19用于收容并加热气溶胶产生基质11,加热件19的内部可以设置气溶胶产生基质11。用户使用气溶胶产生装置10时,将气溶胶产生基质11从气溶胶产生装置10的第一开口121中插入,依次通过加热座17的第二开口174和加热件19的第三开口192设置于导热体的内部。
本实施例中,加热件19的形状可以是圆柱型,当然,也可以是其它形状,如类圆柱形,立方体等。加热件19与加热座17共轴设置。从而,线圈18能均匀地加热第一侧壁191的外周,进而能均匀地加热气溶胶产生基质11的外周。
请参照图3和图7,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气溶胶产生装置10内气流的流动路径示意图。进一步的,加热件19的第一侧壁191的内表面设有凸起193。凸起193的部分表面与气溶胶产生基质11的外周接触,向气溶胶产生基质11以热传导的方式传递热量。气溶胶产生基质11设于加热件19内部时,第一侧壁191的凸起193能使气溶胶产生基质11与第一侧壁191的内表面之间具有间隙,并形成第二气流通道20。第二气流通道20由气溶胶产生装置10的外部通向加热腔173的底部,以使空气从第三开口192流进第二气流通道20,通过第二气流通道20流至加热腔173的底部,最终流向气溶胶产生基质11的背离第三开口192的一端。气流流经第一侧壁191上的凸起193时,从凸起193的两侧向气溶胶产生基质11的底部流动。
第一侧壁172的外表面与加热腔173的内表面之间具有间隙,以使第一侧壁172的外表面与加热腔173的内表面形成第一气流通道21。第一气流通道21由气溶胶产生装置10的外部通向加热腔173的底部,以使空气从第二开口174流进第二气流通道20,通过第二气流通道20流至加热腔173的底部,最终流向气溶胶产生基质11的背离第三开口192的一端。
本实施例中,第二气流通道20以及凸起193的设置将加热件19向气溶胶产生基质11的传热模式从热传导变化为热传导和热对流的共同作用,且热对流占主要的传热方式。热对流比热传导的传热效率低,因此能有效地减缓热量从加热件19向气溶胶产生基质11外周的传热速度;使得加热件19向气溶胶产生基质11外周的传热速度与气溶胶产生基质11的外周向内部的传热速度相近,从而有效地使气溶胶产生基质11的内外周的温差减小,解决了气溶胶产生基质11加热时内外周温度不均匀的问题。
在加热件19的两侧设置第一气流通道21和第二气流通道20能使得第一气流通道21和第二气流通道20中的空气的升温速度更慢,气流从气溶胶产生装置10的外部通过第一气流通道21和第二气流通道20流向加热腔173的底部,带走了第一气流通道21和第二气流通道20中的热量,使得加热件19产生的热量和第一侧壁191对加热座17的内表面辐射的热量减少。从而,热量向气溶胶产生基质11外周的传热速度更慢,气溶胶产生基质11外周与内部的温差更小,气溶胶产生基质11内外周温度分布的均匀性更好,解决了气溶胶产生基质加热时内外周温度不均匀的问题。
此外,冷空气流经第一气流通道21和第二气流通道20,带走第一气流通道21和第二气流通道20中的部分热量,使得加热腔173向气溶胶产生装置10的外壳12传递的热量减少,能因而能对气溶胶产生装置10的外壳12进行隔热。
并且,在加热件19的两侧设置第一气流通道21和第二气流通道20能增大气流在加热腔173内的流动,气流可以同时从第一侧壁191的两侧流通。使得气溶胶产生装置10内部的抽吸阻力更小,用户使用气溶胶产生装置10时更容易抽吸。
凸起193的设置还能使加热件19与气溶胶产生基质11接触面积减少,烟油更不容易附着在第一侧壁191上,减少了加热件19上污渍的黏连。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当气溶胶产生基质11的壳体为纸外壁时,凸起193的设置也能减小加热件19与纸外壁的接触面积,从而防止纸外壁因过热而烤糊,防止形成刺鼻的气味,使得用户的体验更好。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凸起193用于与气溶胶产生基质11接触的表面的面积,与第一侧壁191的内表面的面积的比例为5%-15%,例如该比例可以是5%,10%或者15%。其中,凸起193用于与气溶胶产生基质11接触的表面是指:气溶胶产生基质11设于加热件19中,凸起193凸出的一端与气溶胶产生基质11接触的表面。接触面与第一侧壁191内表面的面积比越小,即热传导的传热面积越小,在共同传热方式中,热传导相比于热对流占比越小。在面积比的比例为5%-15%之间时,热对流为共同传热方式中的主要传热方式,热量向气溶胶产生基质11的传热速率大幅度降低。由于气溶胶产生基质11与第一侧壁191间传热速率的降低,使得加热件19向气溶胶产生基质11外周的传热速度与气溶胶产生基质11的外周向内部的传热速度逐渐相近,气溶胶产生基质11的内外周的温差会减小,有效地解决了气溶胶产生基质11加热时内外温度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在一些情况下,气溶胶产生基质11内部的传热速度大于加热件19与气溶胶产生基质11外周的传热速度,并且加热一段时间后的气溶胶产生基质11内外的温差趋于0,内外周温度分布更加均匀。
接触面与第一侧壁191内表面的面积比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面积比的过高会使得热对流在共同传热方式中的占比减少,无法起到减小热量向气溶胶产生基质11的传热速率;面积比过低会使得热传导的占比过低,加热效果不佳。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侧壁191的部分向气溶胶产生基质11内凹构成凸起193。这种方式通过使用模具,从第一侧壁191的外表面上向第一侧壁191的内部冲压形成凸起193,这种凸起193的加工工艺简单,且成本较低。在其它实施例中,凸起193可以是凸块,凸块设于第一侧壁191的内表面。凸块可以与第一侧壁191的材料相同,并且凸块与第一侧壁191一体成型;凸块也可以与第一侧壁191的材料不同,凸块可以采用导热性较差的材料制成。从而,热量通过热传导的方式从凸起193向气溶胶产生基质11传递时,因凸块的导热性较差,热传导的速度会降低,可以使得加热件19向气溶胶产生基质11外周的传热速度与气溶胶产生基质11的外周向内部的传热速度更加接近,进而有效地使得气溶胶产生基质11的内外周的温差降低,内外周温度更加均匀。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凸起193的最大高度为2mm-5mm。其中,凸起193的最大高度是指凸起193相对于第一侧壁191的内表面凸出的最大高度。调节凸起193的最大高度,可以调节加热件19与气溶胶产生基质11之间间隙的宽度,从而控制第二气流通道20中气流的大小,达到调节抽吸阻力的效果。凸起193的最大高度越小,抽吸阻力越大;反之,凸起193的最大高度越大,抽吸阻力越小。
凸起193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一个凸起193可以螺旋设置在第一侧壁191的内表面上,多个凸起193可以沿周向分布在第一侧壁191的内表面上,和/或,多个凸起193沿轴向分布在第一侧壁191的内表面上。凸起193的数量越多,加热件19与气溶胶产生基质11之间热传导占热传导与热对流的共同传热的比例越大。凸起193的数量为三个及三个以上时,多个凸起193可以均匀地沿周向间隔分布,多个凸起193与气溶胶产生基质11的周缘接触,从而对气溶胶产生基质11进行限位。
凸起193的形状可以是规则的形状,如条状、点状和环状等,也可以是不规则的形状。本申请中,图8至图11提供了四种具有不同形状及分布的凸起193的加热件19。
图8的凸起193为条状,条状的凸起193从第三开口192延伸至背离第三开口192的一端,即从第一侧壁191的顶部延伸至底部;多个条状的凸起193沿周向间隔分布在第一侧壁191的内表面上,具体的,四个条状的凸起193均匀地周向分布在第一侧壁191的内表面上。条状的凸起193的延伸方向可以平行于加热件19的轴向。
图9的凸起193为弧形,弧形凸起193的一端沿周向延伸至另一端,多个弧形的凸起193沿周向间隔分布在第一侧壁191的内表面,具体的,四个弧形的凸起193均匀地周向分布在第一侧壁191的内表面上;图9的凸起193分布也可以看做是环状的凸起193在周向上断开成四个弧形的凸起193。在加热件19的轴向可以间隔设置多个环状的凸起193,每个环状的凸起193上具有开槽或通孔,以形成第二气流通道20。
图10的凸起193为点状,点状的凸起193成阵列分布在第一侧壁191的内表面,具体的,十二个点状凸起193成阵列分布在第一侧壁191的内表面,在其它的实施例中,点状的凸起193也可以不规则地分布在第一侧壁191的内表面。多个点状的凸起193可以分布成多排,每一排点状的凸起193沿着加热件19的轴向排列,多排点状的凸起193在加热件19的周向间隔设置。
图11和图12的凸起193为螺旋状,图11为设有螺旋状凸起193的加热件19的主视图,图12为设有螺旋状凸起193的加热件19的一种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的螺旋状凸起193是非闭合环,从而第一侧壁191的内表面与气溶胶产生基质11之间能形成第二气流通道20,并从第三开口192通向气溶胶产生基质11背离第三开口192的一端。在其它实施例中,螺旋状的凸起193也可以断开地沿轴向分布在第一侧壁191的内表面。
综上,凸起193的形状和分布需能使加热件19的内表面与气溶胶产生基质11之间形成第二气流通道20,且第二气流通道20从加热件19顶部通向气溶胶产生基质11的底部。在其它实施例中,凸起193的形状和分布不限于上述方式,也可以是其它的方式。
请参阅图7,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侧壁191的外表面与第二侧壁172的内表面之间设有第一限位件22,第一限位件22将加热件19限位于加热腔173的内部,并使得所述第一侧壁191与所述加热腔173的内表面之间形成第一气流通道21。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22环形套设在第一侧壁191的外表面,以使所述第一侧壁191与所述加热腔173之间具有间隙,从而所述第一侧壁191与所述加热腔173的内表面之间形成第一气流通道21。第一限位件22上具有透气孔,第一限位件22上的通气孔能使气流从第二开口174流进后,通过第一限位件22的透气孔流经第一气流通道21,最终流向气溶胶产生基质11的底端。
第一限位件2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及一个以上。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22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在靠近第二开口174的一端和远离第二开口174的一端,对加热件19的上端和下端同时限位,使得气流能从加热件19的上端流进第一气流通道21,并且能从加热件19的下端流进气溶胶产生基质11的底部。
第一限位件22可以是橡胶圈,第一限位件22可以通过紧密配合、粘结的方式固定在加热座17和加热件19之间,和/或,加热件19的外表面凸设有第一限位件22,第一限位件22与加热件19的外表面一体成型;和/或,加热腔173的内表面凸设有第一限位件22,第一限位件22述加热腔173的内表面一体成型。第一限位件22凸设于加热腔173的内表面或者加热件19的外表面的方式中,第一限位件22的形状和分布与上文中凸起193的设置方式相同,即将凸起193设置于加热件19的外表面形成第一限位件22,在此不再描述第一限位件22的形状和分布。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底壁171和气溶胶产生基质11之间具有间隙,并且底壁171和气溶胶产生基质11之间形成第三气流通道23,第三气流通道23与第一气流通道21和第二气流通道20连通。第三气流通道23的设置能使得通过第一气流通道21和第二气流通道20的气流最终流向气溶胶产生基质11背离第三开口192的一端。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侧壁191抵接底壁171,第一侧壁191靠近底壁171的端部具有开孔,开孔贯穿第一侧壁191并连通第三气流通道23与第一气流通道21,以使第一气流通道21的气流能通向第三气流通道23,并最终流向气溶胶产生基质11背离第三开口192的一端。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侧壁191和第二侧壁172之间设有第一限位件22,第一限位件22用于限位加热件19在加热腔173中的径向方向,使得第一侧壁191与底壁171之间间隔设置,以使第三气流通道23与第一气流通道21连通;第一气流通道21的气流能通向第三气流通道23,并最终流向气溶胶产生基质11背离第三开口192的一端。
本实施例中,底壁171与第二开口174相对的一端凸设有第二限位件174,第二限位件174上具有通孔,加热件19与第三开口192相对的一端具有第四开口194。第二限位件174用于限位气溶胶产生基质11在加热腔173中的轴向方向。气溶胶产生基质11插入加热腔173并抵接第二限位件174,使得气溶胶产生基质11的底部与底壁171的内表面之间具有间隙,并形成第三气流通道23,气流能从第一气流通道21和第二气流通道20流进第三气流通道,最终流向气溶胶产生基质11的底部。
第二限位件174设于底壁171的方式中,第二限位件174的部分或者全部伸入第四开口194中并抵接气溶胶产生基质11的底部,或者,第二限位件174靠近第四开口194的一端与第四开口194平齐并抵接气溶胶产生基质11的底部。即第二限位件174的最大高度,高于等于第四开口194与加热腔173底部的最大距离。由此,气溶胶产生基质11远离第四开口194的一端能设于加热件19的内部,能更充分地利用第一气流通道21与第二气流通道20,使得气溶胶产生基质11的整体温度分布更加均匀。第二限位件174的最大高度也不易过高,以气溶胶产生基质11能被充分地烘烤,以及充分地利用第一气流通道21和第二气流通道20为准。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限位件174可以凸设于第一侧壁191靠近底壁171的一端,第二限位件174抵接气溶胶产生基质11的底面,以使气溶胶产生基质11限位于加热件19中;第一限位件22限位加热件19在加热腔173中的轴向方向,同时气溶胶产生基质11被限位于加热腔173中,使得气溶胶产生基质11的底部与底壁171的内表面之间具有间隙,并形成第三气流通道23,气流能从第一气流通道21和第二气流通道20流进第三气流通道,最终流向气溶胶产生基质11的底部。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限位件174可以凸设于第二侧壁172靠近底壁171的一端。第二限位件174抵接气溶胶产生基质11的底面和第一侧壁191靠近底壁171的一端,即,第二限位件174同时限位气溶胶产生基质11和加热件19在加热腔173中的轴向方向。该实施方式中,第二限位件174使气溶胶产生基质11的底部与底壁171的内表面之间具有间隙,并形成第三气流通道23;同时使第一侧壁191与底壁171之间具有间隙,使得气流能从第一气流通道21流进第三气流通道,最终流向气溶胶产生基质11的底部。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热座,具有加热腔;
加热件,用于收容并加热气溶胶产生基质,所述加热件设置于所述加热腔中;
所述加热件包括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加热腔的内表面之间形成第一气流通道;所述第一侧壁的内表面设有凸起,所述凸起使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气溶胶产生基质间形成第二气流通道,所述第一气流通道和所述第二气流通道均由所述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外部通向所述加热腔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用于与所述气溶胶产生基质接触的表面的面积,与所述第一侧壁的内表面的面积的比例为5%-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的最大高度为2mm-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设置成环状;所述凸起螺旋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的内表面;或者,多个条状的所述凸起沿周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的内表面;或者,多个弧形的所述凸起沿周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的内表面;或者,多个点状的所述凸起呈阵列分布在所述第一侧壁的内表面;或者,多个环状的所述凸起沿轴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的内表面,每个环状的所述凸起具有开槽或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部分内凹构成所述凸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环状设置,且所述加热件与所述加热座共轴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座包括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之间设有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使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之间间隔设置,以使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加热腔的内表面之间形成第一气流通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溶胶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的外表面凸起形成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或,所述第二侧壁的内表面凸起形成所述第一限位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座包括第二侧壁和底壁,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底壁围设成所述加热腔;所述底壁和所述气溶胶产生基质之间形成第三气流通道,所述第三气流通道与所述第一气流通道及所述第二气流通道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气溶胶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之间设有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用于限位所述加热件,以使所述第三气流通道与所述第一气流通道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气溶胶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底壁抵接,且所述第一侧壁靠近所述底壁的端部具有开孔,使得所述第三气流通道与所述第一气流通道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9-11任一项所述的气溶胶产生基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或所述第一侧壁或所述第二侧壁设有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使所述气溶胶产生基质与所述底壁之间间隔以形成所述第三气流通道。
CN202120286345.3U 2021-01-29 2021-01-29 气溶胶产生装置 Active CN2154554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86345.3U CN215455416U (zh) 2021-01-29 2021-01-29 气溶胶产生装置
EP21922642.0A EP4285758A1 (en) 2021-01-29 2021-12-23 Aerosol generating device
PCT/CN2021/140860 WO2022161052A1 (zh) 2021-01-29 2021-12-23 气溶胶产生装置
JP2023530271A JP2023550112A (ja) 2021-01-29 2021-12-23 エアロゾル発生装置
US18/358,977 US20240016221A1 (en) 2021-01-29 2023-07-26 Aerosol-generating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86345.3U CN215455416U (zh) 2021-01-29 2021-01-29 气溶胶产生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455416U true CN215455416U (zh) 2022-01-11

Family

ID=797619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286345.3U Active CN215455416U (zh) 2021-01-29 2021-01-29 气溶胶产生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16221A1 (zh)
EP (1) EP4285758A1 (zh)
JP (1) JP2023550112A (zh)
CN (1) CN215455416U (zh)
WO (1) WO202216105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21611A1 (zh) * 2022-05-16 2023-11-23 深圳麦时科技有限公司 气溶胶产生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63668A1 (en) * 2021-06-18 2022-12-22 Nicoventures Trading Limited Aerosol generating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65350A (zh) * 2017-12-27 2019-07-05 贵州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加热不燃烧吸烟装置的加热体及加热控制方法
CN208144423U (zh) * 2018-02-26 2018-11-27 常州市派腾电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烤烟加热件、烟锅装置及电子烟
CN108813737A (zh) * 2018-07-11 2018-11-16 威滔电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具备能量回收的气溶胶发生装置及系统
CN108741235B (zh) * 2018-08-10 2023-12-26 普维思信(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加热不燃烧香烟的烘烤装置及协同烘烤方法
WO2020074612A1 (en) * 2018-10-12 2020-04-16 Jt International S.A. Aerosol generation device and heating chamber therefor
CN109363244A (zh) * 2018-11-09 2019-02-22 福建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气溶胶发生装置及加热气溶胶发生基质的方法
CN111264911A (zh) * 2020-03-19 2020-06-12 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磁型空气加热烟具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21611A1 (zh) * 2022-05-16 2023-11-23 深圳麦时科技有限公司 气溶胶产生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40016221A1 (en) 2024-01-18
JP2023550112A (ja) 2023-11-30
EP4285758A1 (en) 2023-12-06
WO2022161052A1 (zh) 2022-08-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455416U (zh) 气溶胶产生装置
TWI739172B (zh) 氣溶膠產生裝置及其加熱腔體與氣溶膠產生系統
JP7404454B2 (ja) エアロゾル生成製品
CN112369713A (zh) 一种加热组件及具有该加热组件的气溶胶产生装置
JP7313521B2 (ja) 霧化本体及びエアロゾル発生装置
CN210471024U (zh) 一种电发热装置及电子烟雾化器
JP7425125B2 (ja) 霧化本体及びエアロゾル生成装置
CN113598424A (zh) 一种气溶胶生成制品
JP7428757B2 (ja) エアロゾル発生物品
CN217609556U (zh)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6135179U (zh) 一种气溶胶生成制品
CN216135176U (zh) 一种气溶胶生成制品
CN216315588U (zh) 一种气溶胶生成制品
CN216135178U (zh) 雾化主机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CN216293004U (zh) 气体连通组件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CN216135177U (zh) 雾化主机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CN216453387U (zh) 气溶胶产生装置
JP7355896B2 (ja) ガス連通モジュール及びエアロゾル生成装置
CN110236234A (zh) 一种电发热装置及电子烟雾化器
RU2812234C1 (ru) Обеспечивающий распыление основной элемент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генерирующее аэрозоль
CN113647682A (zh) 雾化主机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CN215531639U (zh) 烟支的加热装置
CN219877483U (zh) 一种用于加热气溶胶形成基质的发热单元及其发生装置
CN217161102U (zh) 加热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JP7428756B2 (ja) エアロゾル発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